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60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访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主席廖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5.1.2015 10:24: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访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主席廖宇



“我除了干全职工作,每个月要写五篇专栏文章,要抽空陪家人,剩下的时间都在忙协会的事情。我太太看我每天只睡五个小时这么辛苦就安慰我说,‘如果赚钱不是你的目标,你已经很成功了。’ 其实我也不着急,我计划用20年的时间把协会搞起来,所以现在扎扎实实一步步来。”

人物简介:廖宇,1978年生于湖北宜昌,毕业于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能源工程专业,先后供职于国家电网苏州供电局、西门子公司智能电网部全球项目管理中心,现任柏林电网公司调度中心新能源调度、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执委会主席。

德国,德国
        第一次见到廖宇,是一年前在PwC大楼里参加柏林梦想论坛,他和儿子坐在一起,穿了一身绿色的亲子装。在一两百人的大会议室里,他犀利的问题和观点,给整个稍显拘谨的梦想秀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在之后的接触中越发觉得,廖宇不仅敢说并且能说,那件绿毛衣则成为了他的标志,像一棵充满能量的树。
        有人曾评价说他的方式“很德国”。与其说是德国的文化影响了他,不如说是从小在各种语言环境与体制之间迁徙的历练,让他产生了对不同文化的适应性,并在其中游刃有余。他调侃自己的工作时说:“你能想象一个巴基斯坦人在北京T3航站楼做调度吗?我就是这种情形,一个宜昌人在德国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中心负责调度管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年前,他也是第一个进入西门子Topaz管理培训生项目的亚洲面孔,并于之后在纽伦堡的西门子智能电网部全球项目管理中心任职。
        而这十几年来围绕德国发生的故事,都缘于廖宇对于“能源互联网”概念的追随。这其中涉及到一项德国技术,于是在2002年他下定决心辞去国家电网苏州供电局的工作,在毫无德语基础的情况下只身来到德国,用了九个月时间通过语言考试并顺利进入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在此期间,他大量学习了新能源方面的专业课程,并至今对这一领域保持高度关注和研究。
带着梦想入睡
        还在卡鲁上学的时候,廖宇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德国人都望而生畏的能源系统工程,他回答说:“我是宜昌人,我家在三峡,学习电力能源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必然选择。”虽然这些年当中,一直坚持搞电力系统的人所剩不多,但廖宇算是一个。也正是因为来自血液里对电力能源的热爱,廖宇在2012年创立了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他和一群来自德国各大能源公司、研究机构以及法律、金融界的朋友们一起,致力于中德两国电力与能源科技交流,以高级人才智库的形式为中国政府部门及各类型企业提供最切实深入的专业和信息咨询服务。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协会规模已经达到220人,活动也覆盖了德国境内各大城市,并与国内企业和大学之间交流颇为频繁。廖宇说,去年活动最多的那个月,他一次都没能陪家人过周末。平时除了在柏林电网的全职工作,他还要保证每个月五篇专栏文章的产量,协会的工作只能牺牲个人时间去完成。每天只睡五个小时的状态,全靠对这个行业的兴趣和一腔热情支撑。
        其实在海外类似的依托各种主题或群体而建立的华人团体并不少见,但像新能源协会这样坚持出简报、经营网络平台,一直保持高密度、高水准的活动组织,并与国内单位密切合作的华人团体却也鲜有。在过去的一年中比如“风电与绿色能源”汉堡高峰论坛,柏林“配售分开与电动车产业论坛”,“略懂能源互联网”杜塞尔多夫、广州论坛等协会活动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与经济学会、金融学会等合作所带来的深度跨界交流。协会的另一大亮点则是廖宇和他来自欧洲、美国等地各行业的一百多位朋友们通过微信群每晚十点准时进行的能源夜话。当人们已经厌倦了公众订阅号,这个微信群却给能源爱好者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一个专业人士、一个热门话题、一场持续到午夜的PK互动,每天都能让大家带着梦想安然入睡。
励志做能源专家
        十几年前廖宇带着对“能源互联网”的憧憬来到德国,这个概念终于在去年秋天突然受到了广泛关注,他的一篇题为《谁会是能源互联网里的阿里巴巴?》的专栏文章也因此被国内外媒体疯狂转载。他曾励志要做能源专家。所谓专家,除了对某一领域有深度与广度的研究,另一关键是能深入浅出地道出其研究。就这两点而言,廖宇显然已经做到了。通过阅读他诸多的专栏文章,不难发现“电力能源”在他笔下已经走出了理工科的圈子,被更多的人理解,这也是为什么原本生涩难懂的“能源互联网”这一概念经他之手会在一夜之间变得热门。同样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经管背景甚至文科背景的人才陆续加入新能源协会,敢于并且乐于接触一些电力能源项目的调研,实现自身的“跨界”。
        作为在中德能源界已经小有名气的年青人,廖宇在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时说:“我希望在40 岁之前可以上CCTV 的对话节目,和大家真正地谈一谈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我还有 4 年时间。”

后记:结束了整整两周带领博士团队在国内从北到南的科技交流考察后,廖宇终于有机会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和家人在三亚团聚,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过去这一年太忙,陪家人时间太少,原因是我在八小时之外做了太多原本可以不做的事情,”廖宇说,“和家人多待在一起,是我2015年的最大愿望。”

廖宇及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联系方式:
网站:http://www.xinnengyuan.de/
邮箱:110@xinnengyuan.de
微信:liaoyu_german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4.1.2025 09:4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