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337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歼10的研制(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2.10.2007 22:3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歼-10战斗机可以说是近十年来流传在广大军事爱好者中的“不灭传说”,剧情一直引人入胜。爱好者们不但猜测其特点、性能,甚至还画出了大量的想像图,或者PS图(PS指Photoshop改造),乃至近年大量出现、并为军迷热情追逐的“真品”偷拍图。至2005年,歼-10已经半公开化,大幅清晰照片出现在各个军事网站。2007年初,该机正式对外公布,引发了中文媒体乃至国外主流媒体的追踪报道浪潮。目前歼-10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并已开始批量装备部队。



歼-10,按西方划分战斗机的方法,属于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将是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三代战斗机,第一种自行设计的、真正兼有空优/对地双重作战能力的作战飞机。遗憾的是,自1984年歼-10正式启动,18年后该机才正式服役,全面形成战斗力还需要一段时间。

研制背景

首先我们必须提到的是中国在70年代末至今研制先进歼击机的一些失败例子。在歼-7和歼-8两个系列陆续开始研制装备时,空军自知这些国产版米格-21或改型不足以满足20世纪末的国防要求,因此力图发展一种能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的先进战斗机。

外界普遍认为歼-9是中国航空工业界为这一目标发起的第一次尝试。从近期关于歼-9的文章来看,其具有三角翼加鸭翼、大三角翼等多个设计方案,从设计思想上来说是接近世界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平的。该型号由国内601所研制,后转由611所负责,大致上与瑞典J-37“雷”有些类似。但是该型号的指标设置得过高,脱离国内科研生产实力的实际水平。特别是配套的扇-6发动机经过20多年的艰难曲折的研制道路,花费了1亿多元的研制费。虽然已于1982年通过地面台架24小时的飞行前合格试验,终因研制周期拖得太长,技术性能指标显得落后,飞机型号下马失去使用对象,而形成“停止投资,总结经验”的历史结局。究其主要原因却是错综复杂,各方面的看法,众说纷坛。

歼-9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多个关键系统研制进程的严重滞后。由于60年代初,发动机行业中没有认真做好技术基础建设,缺少技术储备,在“左”的思潮影响下,急于自行研制象涡扇-6那样“继承技术太少,创新技术太多,性能指标较先进”的大推力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冒的风险很大,这是难以研制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教训至为深刻。606所在1987午开过涡扇6的技术总结会议,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可惜的是在未重视预先研究上吃了大亏这条教训,并末被人们广泛记取。80年代初的型号研制中,不重视预先研究的阴影,依然伴随着研制工作出现。最终,歼-9很快于80年代胎死腹中。一些双发重型战斗机方案也因类似原因夭折。但该项目的许多成果,后来被引入到了歼-10项目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70年代起苏联的威胁越来越大,加上改革开发使得我国国力增强,使我国自身具有了研制新歼击机的动机、底气和能力。这时西方出于抗衡苏联的需要,给予中国大量技术援助,其中以色列将自己胎死腹中的LAVI“狮”式战斗机的设计资料提供给我国。在之前对新型歼击机的研制工作基础上,辅以外国技术的帮助,成都飞机制造公司挑起重担,发起了对第三代战斗机的冲击——研制歼-10。
据传当时对新歼击机的研制,上级提出了三个事关全局的大目标:“研制一架满足战技要求的飞机;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术、跨世纪的航空科技队伍;建立一个具有研制先进歼击机能力的航空科研基地”。这三个目标如能实现,不仅能为部队提供第一种国产三代战斗机,且能够建立起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国歼击机科研生产力量。歼-10或多或少的瞄准了当时最成功的第三代战斗机之一 —— F-16的设计。当时我国尚无法解决数字线传三轴静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些三代战斗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几乎不可能自力更生完成计划。这时以色列向我们提供了“狮”式轻型战斗机的样机和技术资料。

1986年,成飞公司56岁的宋文骢继担任国家六五重点项目歼-7C歼击机总师后,再度被任命为重点型号歼击机工程总设计师。由于歼-10是我国航空工业打基础、上水平、跨时代的重要标志,综合性能要求很高,先进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新、跨度大、难度高,确实是一块硬骨头。

[ 本帖最后由 maxpayne 于 4.11.2007 03:45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6#
发表于 26.11.2007 17:5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30.10.2007 18:11: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ltWerther 于 30.10.2007 16:25 发表
现在做一架上世纪70年代水准的飞机。。居然还有这个方向的困难。。。


歼10就只有上个世纪70年代的水平吗??上个世纪70年代有超视距攻击吗? 有大功率对空对地雷达吗?有4余度电传操控吗?

歼10可能在航电上比欧洲的台风要差一点,但想想欧洲的台风是多少个欧洲强国联合研制的,而歼10是中国自己研制的,不要说什么借鉴以色列的幼狮,就算有,目前的歼10和当年的幼狮比起来,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的了。

再想一想,目前世界上只有几个国家能自行单独研制3代战机,美国,俄罗斯,法国和中国,英国只能算半个,日本半个都算不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30.10.2007 16:25:43 | 只看该作者

工程师应该感到汗颜吧。。

现在做一架上世纪70年代水准的飞机。。居然还有这个方向的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4.10.2007 23:5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3.10.2007 10:5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2.10.2007 23:03:50 | 只看该作者

附1:“太行”发动机研制

“太行”发动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大推力、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作为第三代主战机种的动力,肩负着解决我国航空动力长期受制于人的艰巨任务,是航空工业打基础、上水平的重点项目。“太行”发动机从验证机研制开始走过了18年的研制历程,一航动力所广大科研人员按照型号规范要求,进行了系统、大量、复杂的设计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一航动力所在前期预研的基础上开始设计“太行”发动机风扇、加力燃烧室、低压涡轮等部件,完成了发动机气动设计,各部分性能远远超出了自行研制的涡扇6发动机,有的达到国际当代先进水平,设计和研制技术实现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与自行设计接踵而至的是一次次挑战和考验。当年新设计的风扇装上发动机进行性能调试时,发动机突发喘振;停车后检查发现,高压压气机转子叶片叶尖全部严重磨损,不能继续使用。损失巨大,令人痛心。在以后的调试过程中,设计和试验室的参研人员夜以继日,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制定种种方案,提出了一个个“提前喘振模型”,先后有9台试验件进行了13项探索重要结构形式变化的试验,使发动机喘振裕度步步提升;两台试验件分别参加了发动机调试,实现了两次达标。

多少个夜晚,试验台上设计人员为一次次失败而痛心疾首。在攻关的日日夜夜,不少同志夜以继日,苦苦寻求攻关良策。一航动力所领导、技术老总们都率先垂范,深入现场,与设计人员一起进行重大技术攻关,参加技术方案讨论、制定和重大试验方案及进行结果分析。

“太行”发动机设计经历了两代人,设计手段从图板设计、手工操作,更新、飞跃到电脑绘图、计算机辅助(二维、三维)设计,并已经形成了大量的配套设计软件。在发动机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注重维修性品质,采用单元体结构设计技术,设置齐全的状态监控手段,提供方便的保障设施。

“太行”发动机几大关键部件重大设计中,既有原始创新,也有消化吸收再创新,或者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集成创新。设计人员选用了数十项有预研基础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将预先研究成果与型号研制相结合,攻克了多个技术关键,在工程经验不断增长的同时,掌握了当今国内最先进的发动机设计技术和国际先进的设计技术。

设计人员在自行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有:三级风扇为带进气可变弯度导向叶片的跨音速气动设计,采用悬臂支承,不带进气变弯度导向叶片;在完成发动机风扇部件与中介机匣设计的同时,还完成了风扇试验件设计工作,这是国内该项设计技术的全新突破,有效地提高了风扇效率和抗畸变能力。两级低压涡轮为复合倾斜弯扭的三维气动设计,低压涡轮两级导向叶片均为空心、三联整体无余量精铸结构,与高压涡轮对转,其效率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太行”发动机采用的复合材料外涵机匣是在国内航空发动机上第一次应用复合材料技术。复合材料外涵机匣比钛板焊接结构的外涵机匣重量减轻30%,而且比强度、比刚度更高,疲劳寿命更长,更耐腐蚀。加力燃烧室为平行进气式,工作范围宽,重量轻,流体损失小,采用分区分压供油方案,保证在发动机工作包线内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尾喷口为全程无级可调收敛扩散喷口设计,填补了国内空白。

“太行”发动机在18年自行设计研制过程中,通过大量试验考核,经历了故障暴露、攻关解决,验证,再暴露、再解决,再验证的认识过程。“太行”发动机从起初故障高发期进入稳定期,结构渐趋成熟,可靠性不断提高。一航动力所一大批青年科技工作者也随着型号成熟、工程经验丰富而成长起来,实现了人才和知识的更新换代,为我国的航空动力事业后续发展做出重要保证。

“太行”发动机18年研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设计、加工、生产、材料、试验和排故经验,开辟了先进航空发动机设计体系的先河,为第四代航空动力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太行”发动机定型设计填补了我国涡扇发动机研制空白,在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太行”发动机自行设计研制,必将带动我国航空动力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 本帖最后由 maxpayne 于 23.10.2007 00: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2.10.2007 22:49:21 | 只看该作者
2003年3月10日,两架歼-10量产型原型机前往北京进行汇报表演,当天宋总师说:“18岁了,今天终于参军了!”。3月23日,611所召开了重点型号大会,对歼-10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尤其是通过该型号研制,提高了我国航空工业的研制能力,锻炼和培养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将为我国航空工业进一步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歼-10已开始交付试飞部队进行进一步检验。2003年是歼-10工程的“决胜年”,估计歼-10也将逐步解密。

2004年2月,成飞表示,与有关兄弟单位在中航一集团的领导下,联合中航技共同完成了下一代外贸机的申报批准工作。成飞正加紧进行我国下一代外贸机的研制工作,以填补我国外贸军机高端机型的空白,形成我国军机外贸高中低档机型“三箭齐发”的格局。这显然指的是歼-10的出口型号。成飞如能成功出口歼-10,将是我国航空工业极为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也是解决解放军对歼-10兴趣日减这一窘境的绝佳方法。

2004年底,611所自行研制的新型飞行训练模拟器顺利通过用户验收,正式交付空军。据信该模拟器即歼-10的训练模拟器。该飞行训练模拟器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飞行训练模拟器,达到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主要用于飞行员改装训练、特殊情况处置训练、综合战斗科目训练和战术使用研究。它实现了对显示系统重要部件的国产化,提高了战技性能指标,改善了维修性,大大降低了对用户的使用维护要求。在验收过程中,用户代表进行了2000余项测试,全部达到合同要求。该飞行训练模拟器的按期交付标志着611所已形成批量生产训练模拟器的能力,是611所将先进的仿真模拟技术转化为产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005年秋季,歼-10双座战斗/教练机通过了设计定型审查。该型号是中国空军的重点型号,于2000年正式立项,明确规定必须在5年内定型并装备部队。其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歼击机的空白,并成为我国航空武器研制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按照时间节点研制、完全满足战绩要求指标的飞机,这标志着我国军机发展在战略部署、重大决策、组织管理以及战斗/教练机的研制能力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往我国的军用飞机研制工作,出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往往严重拖延,甚至先装备再做大幅度修改,直接影响了战斗力。一般来说,国际上在研制第三代战斗机时会同时研究单座战斗机和双座同型飞机。三代战斗机的飞行性能比较好,一般的教练机无法让飞行员掌握其飞行特点,因此一般会让新飞行员在双座机上作改装训练。与此同时,双座型战斗机一般还拥有单座机的大部分作战能力,并且因为双人的优势而更加适合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因此有很多双座战斗机在战时也担负了攻击任务,典型的例子比如F-16D、F-15E、SU-30等。

对于歼-10前景,近期又有一些无法证实的传言。此处特引用一些网友的意见,仅供参考。请点击此处浏览。

以下技术数据为估计值

机长: 14.57米
机高: 4.78米
翼展: 8.78米
最大起飞重量: 19,277千克
发动机: 1台AL-31FN涡扇发动机或涡扇-10A涡扇发动机
最大推力:112.6千牛(AL-31FN)
最大飞行速度: Mach 2+
转场航程:大于3000千米
最大过载: 7g(持续)/10G(瞬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2.10.2007 22:44:40 | 只看该作者
歼-10必将有着较歼-7、8优良的作战性能,将和苏-27SMK、苏-30及歼-11形成高低搭配,为国防做出重大贡献。对于大幅度提高我空军的作战能力,也许我们必须寄更多希望在国产化的歼-11身上,毕竟该机拥有一个比歼-10更大的平台。

关于歼-10的曝光,中文互联网上曾经发生了著名的“歼-10泄密”事件。2000年某日,一个据说为航空院校的网友帖了一幅图片在国内知名的鼎盛军事论坛。这幅照片导致了鼎盛军事论坛被迫闭门思过一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结果如何不得而知,爱好者们各有论断。随后又出现了其他的一些风浪,包括有人说在成都拍到了歼-10的照片,然后还有“歼X首飞纪念章”事件,进一步把歼-10“不灭传说”的江湖地位不断升华。到了2001、2002年,歼-10泄密可谓“如火如荼”,甚至有人公开发表在机场围墙外拍摄的宽幅歼-10照片,众军迷大呼过瘾。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许多网友前往成都的132厂机场等待歼-10以及FC-1等新型战斗机试飞。许多网络上流传的“偷拍”照片由此而来。甚至还发生过向台湾情报人员售卖相关资料的泄密事件。

目前据推测,部分歼-10原型机应在西安阎良试飞研究院进行火控及武器试验,据说打空靶已获得成功。另外关于新涡扇和AL-31FN的说法很多,外界认为这个问题仍缠绕着歼-10。此外,按进度推测,歼-10于2005年起有望发展出出口型号,售价约2500到3000万美元。如与俄罗斯等方面合作采用成熟可靠的火控雷达、空地武器等系统,可能会促进外销。另一个得到成飞总师杨伟侧面证实的消息是,2003年,以全面的空地作战能力为目标的歼-10双座型正式启动图纸工作,很快有望面世。至2004年,双座型号已成功试飞。

经过不懈努力,至2003年3月左右,歼-10实现小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有意思的是,在这时歼-10仍未最后定型,还需边试用边改进,首批量产型号也分多个细节不同的小批次。即便定型也会不断进行改进试验,从而不断验证新技术与新设计。而双座型的发图工作也进行顺利。至此,歼-10的研制可以说基本成功。但该型号很可能不会大量装备解放军,而是作为一个试验改进的平台,以提高我国航空技术水平,促生更新型的国产歼击机。下图为中华网军事论坛上发表的歼-10双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2.10.2007 22:43:39 | 只看该作者


2006年,杂志上出现了歼-10携带霹雳-12空空导弹的图片,至于SD10与霹雳-12的关系,至今未有任何权威的说法。

识别霹雳-11与霹雳-12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能看到导弹原貌,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如果只能看到局部,可以注意突起在弹体之外的长条形电缆整流罩的位置,霹雳-11的整流罩在侧面,而霹雳-12的则在正下方。

歼-10的生产工艺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尽管工艺不代表飞机的性能,但反映了整个国家工业的基本水准。歼-7E的机身明显比以往的国产战斗机要漂亮光滑得多,因此可以断定歼-10不会差。实际上,歼-10也采用了三代机所特有的复合材料、高强度金属材料(主要指钛合金)大型框架等技术,尽管用得不多,但毕竟掌握了这些技术。成飞的歼-7是国内首个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IMS)等先进设计技术的工业产品。而1989年起,成飞在国内首家实现863重点工程项目CIMS的应用,该工程为歼-10研制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获1996年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同时,成飞长期与波音等外国公司有合作关系,外包生产波音客机的部件或舱段,积累了大量西方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经验、管理方法等,人员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都有利于成飞进行新歼的研制。摩登而漂亮的成飞车间,装备了精良的数控机床。相比起歼-8那幅工人们拿着铁锤的图片,唉 ……

目前歼-10的主要问题在于研制周期和发动机方面。毕竟歼-10是以世界战斗机70年代的水准为基础研制的,待研制成功大量装备部队,与第三代战斗机的改进型号(如F-16 BLOCK50、米格-29SMT等)和2008年将服役的JSF相比,歼-10将变得毫无优势可言,甚至落后。而和沈飞逐步全面国产化的歼-11相比,歼-10也并无优势,甚至贵而性能不如。发动机则是解放军战斗机的致命弱点、中国航空的耻辱,连涡喷-7和“斯贝”都用了这么久,甚至“斯贝”今天才实现国产化,实在不太想去提它。尽管有了AL-31FN,但我们始终需要自己的好涡扇。按2002年底的一些消息,国内的新涡扇发动机项目已经做出了好成绩,歼-10的心脏将得到强有力的保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2.10.2007 22:39:43 | 只看该作者
武器系统
上述起落架布局类似F-16和“阵风”,让出了宝贵的机翼下的空间,便于携带更多外挂武器,预计外挂点可达到11个。目前所知,由于机身设计的变化,歼-10挂点改为共9个,机腹3个,两翼下各3个。左图则为歼-10早期的挂架布置方案。减速板分为四个,位于翼身融合体后部的上下表面。

歼-10仍然安装了固定机炮,应为23-3双管23mm机炮,布置在机腹进气道下方。随着空空导弹技术的发展,取消固定机炮的设想再度接近实现,例如“台风”战斗机的部分型号就没有装备固定机炮。在这种前提下,歼-10沿用了性能落后、但稳定可靠的23-3机炮,应该说情有可原。



空空武器包括“霹雳”系列空空导弹的多个型号。目前可用的组合是仿自以色列怪蛇-3的霹雳-8近距空空导弹,加上国产霹雳-11中距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未来则将采用国产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公开展览上频频路面的离轴发射角达120度的瞄准头盔,也应该会加以应用。至2004年,歼-10尚不具备精确对地攻击能力。我国机载光电探测吊舱已经成熟,因此歼-10在不久的将来,可使用包括激光导引炸弹在内的多种精确制导空地武器,C-801反舰导弹估计也不会少。留意一下下图机翼下挂的弹体,象什么型号?同时在这个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减速板。





随着FC-1携带的SD-10中距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公开,歼-10将会拥有更加强大的武器。目前已确定SD10作战高度0~25千米,最大发射距离70千米,最大速度4马赫,最大使用过载38g。弹长3850mm,直径203mm,翼展674mm,弹重180kg。据媒体报道,2002年8月某团“为我国自行研制的三代机配上国产空空导弹立下来汗马功劳”,该团“又一次成功完成某型导弹试验任务”,该弹“具有发射后不管的特点”。这里所说的三代机很可能就是指歼-10,而“发射后不管”的新型空空导弹推测为“霹雳-12”,即SD10的国内编号。下图为SD-10图片,以及负责该弹研制工作的空空导弹研究院已故总设计师董秉印同志。



[ 本帖最后由 maxpayne 于 22.10.2007 23: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2.2.2025 16:4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