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7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一切向钱看”点燃的地狱之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5.3.2008 20:2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文/施玮

在中国文化和社会中,“一切向前看”何时演变成了“一切向钱看”?这五个字中哪一个关键字轻轻拨动了一下方向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突然有一天,我们在经济建设风驰电掣的“磁悬浮”中向外一看,已经置身於一个陌生的世界,并身不由己地远离著心灵中的伊甸园。

在“季铸教授的博客”中写道∶“中国是一个无神论的国家。过去,我们追求理想,为理想而奋斗。今天,中国社会已经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价值┅┅只有财富是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和普遍价值,所有人都喜爱的东西似乎只有一个字──钱,财富成为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追求财富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据报载,在一次青年人的网路投票调查中显示,青年人将“追求更多的钱”排在了第一位,占到投票者的72.68%。目前中国人对於金钱追求的动力,超过了其他很多更贫或是更富的国家,表现为一种急於致富的大众心理。这种对金钱的热望并没有随著丰衣足食而缓解,好像一团烈焰般烧遍每个角落,烧得人心焦躁、失去正常思维和感悟的能力,甚至引发种种社会问题和犯罪行为。

        一、贫富差距的现状

针对中国社会目前的“一切向钱看”现象,有许多研究认为是来自於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最近日本系列纪录片《激流中国》第一集《富人与农民工》,更是将中国贫富差距真实地、以画面惊人呈现,并列为社会稳定的重大危机潜流。纪录片讲述改革开放使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造成了富人与农民之间千万倍的财富落差,画面在两个富豪家庭与两个农民工家庭之间切换┅┅令人震惊和唏嘘的仅仅是贫富之差距吗?或者仅仅看到社会的不公义吗?回顾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深思中国文化中的功利性、实用主义的短视性。

改革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其用意是刺激人们的致富心理以带动全民族的经济发展。当时生产劳动效率低下、经济发展严重滞後,这一“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功利实用性政策,使致富、挣钱成了巨大的利益驱动,表面上看确实对中国经济增长有著巨大的社会功能。然而这一政策对於一个无神论的国家,它吹破了虚幻的共产主义价值观,它为社会的不公义制造了藉口,人欲望中的罪性从这个破口烈焰般喷涌而出。

先富起来的人中,不乏靠勤劳与机遇白手起家的平民个体企业家,但更多的是直接或间接的权钱交易,社会公义的倾覆造成了个人道德伦理的滑坡。市场的随机、政策的多变、国企的转型等等,所有市场经济初期必然产生的问题,在这个没有上帝之道作为超越性约束力的社会中,都成了一道道撕开的破口。

传统中依靠人的“自律”、“自我完善”、“自成为义”织成的道德伦理袍子,已是“补不堪补”。“五讲、四美、三热爱”、“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加强法制教育”,树了再多的标兵模范,补增了无数新的法令条律,贪官仍是比比皆是,婚姻仍是纷纷破裂。

是中国仍太穷,还没有富到“知礼仪”的地步吗?在“发展是硬道理”的障目一叶之外,自然家园的破坏、精神家园的荒芜已经是触目惊心。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是作为流通货币的“钱”吗?还是人的生存定位、价值取“向”?

        二、生存的两种定位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教导人轻富贵而重礼义、道德的内容。《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意思是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著胳膊当枕头,也乐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於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贫而乐,富而好礼者”被他认为是有“义”的人,是人生存的最高境界。

圣经中也说∶“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箴言》21∶6)

两者的教导看上去很相似,但为何中国的“雷锋”一去不返,而在美国、在教会和查经班里,你却能见到一群群“雷锋”呢?他们如保罗般知道“怎样处富贵,也知道怎样处卑贱”。甚而不以贫为贫、不以富为富,因著耶稣基督在他们里面的生命,就认定自己是富足的,是可以给予的。

人的存在具有现实性和超越性。人作为生命存在,当然有物质的层面,有“活著”的物质需求。但人的生命存在,并不仅仅是物质肉体的存在,不仅仅只有现实性的存在,它还有更为重要的,生命意义的存在性。人本能地在维持自然生存基础上,会力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使自己的生命存在达到更完满的状态。而这个人生价值,取决於他设立的生存定位。

中国文化中的轻商、轻金钱,是建立在以“人的义”(做个义人)为生存价值标准上的。经过文化革命、经济改革等等运动,当人的生存价值一再改变,“清贫有德之士大夫”、“根正苗红的工农出身”、“个人服从集体的一颗螺丝钉”、“劳模”、“万元户”、“财富榜”等等,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不断解体、新建,建立在此岸人类社会的、境遇性的,人的生存定位也就必然随波逐流,不断变迁。

而在基督教思想中,人的生存价值在於上帝的创造,此刻、甚至整个人世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是住帐蓬的生活,荣辱贫富、顺境困境都有上帝掌管,都是为了人的益处,都是祝福。而生命的意义在於永恒,永恒的家园在天国,存在的最高境界是与上帝同在,因而,人生存的价值和定位是不变的。无论何人,在何境况中,他生命的价值都不比另一个生命贵或贱。虽然美国的社区、消费等都清楚地以贫富划分,社会时尚也风云变化,但生命的快乐与尊严,以及追求,却并没有“一切向钱看”,这与基督教人生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没有对造物主上帝的敬畏与认识,人的生存就成了偶然,无价值预定的“始”,而“终”也是灰飞烟灭。既然生命“产生”并“归於”无意义的进化,此生存在的定位就只能在“此岸”,是境遇性的,随时变化的。我是谁?谁是“人”?都取决於社会当时的定位,人们的追求与努力就只能是,尽量满足这种短暂的、无确定、非真理、甚至无理性的,对“人”价值的定位。

如果否认上帝,就不可能存在一个超越而永恒的生存定位,生命存在的价值就只有当下性和物质性,那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生存观和生活方式就成为合理,这正是目前中国社会各种问题的内在基因。从不犯规的人是傻子,犯规而被抓住的是倒楣蛋,对於犯规而又不被抓住的人,人们怀著忿恨羡慕他。

虽然很多调查表明,财富的增长并不能带来幸福程度的增加,虽然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钱”能买到一切,但财富事实上成了“此岸”社会可以定量的物质标准,成了一种生存价值定位,於是,没有超越性生存定位的人就必然被“财富”,或别的相类似物质主义的“定位”所捆绑。

        三、公义公平的基石

社会经济学者指出∶只有当贫富分化与“不公正”、“不合理”、“不公平”相关联的时候,才真正会激化社会矛盾。我赞同这一观点,这是社会政府的责任,但对於个体的人,何为“公正、合理、公平”?每一个人都本能地从既得利益出发,争取获得并占有最大的“财富”,实现人生价值,满足自己的生存定位。

当“潜规则”的“公平”引起人们正义的愤怒时;当“爱情不排队”遭遇买凶杀母子的“大奶”时;当“有权不用、过期作费”“笑贫不笑娼”成为现实时,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不断增厚的法典,层出不穷、顾此失彼、甚至彼此矛盾的条例,真能带来“公义”吗?

和谐、公义的社会是人民和政府共同追求的,然而和谐与公义的基石──生命之平等──来自哪里?短暂若不在永恒之中,此岸若不与彼岸相应,被造者若与创造者隔离,生存只能是无目的的飘泊,道德只能是脆弱易破的自欺。当人们的“头上三尺”已无“神明”时,自律岂能制约罪性,又有什麽必要“制约”罪性?更多时候,罪性披上了“本性”的衣袍,堂皇张扬於集市。

当一年轻女孩公然在网上徵求被包养,当徵婚启事越来越“交易”赤裸时,公开辩论的双方都“义”正词严。这种以青春作为“原始积累”的合理性可以被讨论,正是基於此岸性的生存定位,是当今的社会土壤提供了其“合理性”。官员们利用权势巧取豪夺、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媚上欺下;职业道德急速下降,党政军、司法工商屡屡发生腐败大案;就连素来具有神圣感的医疗、教育领域也不再是清洁之地。

不关心社会和他人、自私而唯利是图、麻木不仁只求实利、言行不一轻视诚信、毫无原则失去底线┅┅这一切已经渐渐成了社会中普遍可以认可的为人方式,许多人不问世事、狂热淘金;触犯法律只是轻重、巧笨的区别,经济犯罪大有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向。

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劳而获是可耻的;政府评劳模带红花,也是为了推崇劳动。然而,从古至今,人们一边无法回避上帝刻在人心版上的律,一边出於肉欲私情悄悄地向往“外财”。劳动的尊严与喜乐只能来自於,上帝造人所赋予人“管理这地”的使命;来自於造物主对生命存在预先赋予的意义。否定了人的被造,就否定了生命价值的预赋性。那麽,你可以选择劳动的喜悦,她也可以选择不劳而获的喜悦,何罪之有?

网上就有思想前卫的大学生发贴评论说∶女大学生也是普通女人,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对她们也充满著诱惑。挣钱的途径很多,“卖”也是其中之一吧!我相信存在的东西就是合理的,出卖智慧、出卖灵魂和出卖身体的性质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存方式的权利,不是麽? 我不知道女大学生卖淫究竟惹了谁,究竟触痛了人们心灵的哪一根神经?

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若我们闭上眼睛,不看他所造的宇宙;塞住心灵,不听良心中上帝的声音;人若否定了永恒与绝对真理的存在,又凭什麽确立道德伦理?凭什麽认可“良心”的存在?人若仅活在物质的层面,而生命也不过是物质进化过程微尘般的片断,弱肉强食难道不是天然进化法则吗?出卖一切可以出卖的,掠夺一切可以掠夺的,难道不是商品社会通行的公正公平吗?

人们的心灵,却超越了物质、超越了眼见、超越了实利,回应著、呼唤著“天道”;在私欲、物欲的波涛中,无法充耳不闻良心中的责备。今天《伦语》等中国传统文化有复盛之势,正是人们渴望藉著先哲们领悟并记录下来的良心之音、天地之声,来唤醒自己昏睡的良知。但他们以为这良知的声音来自於人,若不能因这声音而认识上帝,良知终必因其难行、不可行、不值得行、行也不得彰,而再次渐渐微弱。

        四、大学生的价值观

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是前十、二十年社会文化的积淀反映,一方面又预示著未来的社会价值取向。故而让我们看一下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为我们明天的生存环境把个脉。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知识”爆炸的时代。今天的大学生与以往各个时代的大学生相比,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却相对缺少激情、动力和道德标准。其思想思维和行为方式,随著社会变革的影响、全球化文化思潮和商品经济社会的影响,在具有多元化和独立思考的优势同时,也呈现出令人吃惊的混乱与错谬,而这种混乱与错谬正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缩影。

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形成人生价值观的偏倾;在价值的主客体判断标准上的二重性,造成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以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自己。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浮夸虚荣等等丑陋现象,对尚处於思想认识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理想信仰上的迷茫,和思想行为上的严重腐蚀。

贫富差距因著社会分配不公而迅速加剧,以及对高消费生活有意无意的渲染,使得人们心理产生极度不平衡现象,拜金主义思潮“一切向钱看”成为社会“共识”,这使得钱多钱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价值的主要尺度,价值判断趋向实用化、功利化。形成追求虚华、不尚务实的心理特徵。

在社会上积极讨论社会义务教育、救助贫困生的同时,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调查是令人深感震惊的。大学生中流行手机、电脑、MP3(MP4)新三件,且追求代代更新、时尚,并种类繁多的宴会等高价消费,超前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主旋律,这种消费潮流造成了相对贫寒家庭学生的精神压力,而这种精神压力甚至远大於实际生活需求的经济压力。一首流行於大学校园的顺口溜,正反映了当今大学生的金钱观“一月五百贫困户,千而八百刚够用,两三千元才算酷,四千五千真大户!”饮食、日常用品在学生的每月支出中已不是大头,所占比例不到一半。许多大学生穿衣要名牌、吃饭要高档;手机、电脑一个都不能少;生日会、老乡会、欢送会、庆祝会,要参加就得付钱┅┅

男生“为爱一掷千金”,追求虚荣的尊严与价值,素以清纯美好形象活在人们心中的女大学生又如何呢?

吉林省2007年7月10日《城市晚报》报道;吉林省妇联对吉林大学等共计五所高等院校的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90%的女大学生认为“在校谈恋爱是大学生心理、生理的正常需要”,而有21.2%的人认为傍大款“很正常”。大学校园内清纯、知性的女大学生不知何时竟与妓女、暗娼、三陪、按摩女、二奶、三奶┅┅等名词相关了。“大学生一夜情”、“高校惊现出租女友广告”、“女大学生卖淫”等等新闻事件几乎不再是“新闻”

有媒体历数当代女大学生“七宗罪”∶享乐主义,势利功利,性开放,虚荣心,金钱至上,幼稚无知,崇洋媚外,对女大学生的堕落不胜哀叹唏嘘。而一本女大学生的自传《一个女大学生的堕落发迹史》书中却说∶“我用青春的下半身,换取富足的下半生”。俨然符合这个世代推崇的等价交换原则,并不觉得这是很羞耻的事,也许没有钱买高档服装和化装品更令她们难堪。

女大学生是一群特殊人物吗?她们的思想、行为同样根植於这个社会,她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与这个世代的人们是一致的。其中的挣扎与堕落同样有辛酸和无奈,有种种可同情处,种种事出有因∶生活的压力、高学费的负担、女大学生就业难等等。然而,有多少成分是被生存所迫?又有多少成分出於虚荣、贪欲和迷茫呢?

人们的震惊与忿然是特别针对女大学生吗?不能宽容她们,如同宽容社会中别的族群,甚至自己吗?我认为不是,这种震惊与气愤来自绝望!最後一块人间“圣地”──校园,被污染;心中纯真的标志般的形象──校园里的女生,被污染。并且,这污染赤裸裸地呈现出来,让人无法躲避这幻境的破碎。

《女大学生做形象代言,多少欢喜多少辛酸》一文,是一个贫困女大学生的真实自述,她在当今这样一个社会潮流和校园风气中,无法抵挡世俗自我价值定位的诱惑,试图以青春换取金钱和尊贵,又力求保持贞洁,以最少的“牺牲”得到尽可能大的收获。

她也许是聪明的幸运儿,能全身而退。然而,当人将身体作为物质出卖时,所要求的尊重是有限的;当眼楮会被几张百元大钞照亮,心会被五光十色的礼物摇动,贞洁的标价就只是高低之别了。

贫穷固然似乎是起因,然而文中的她以及文外的众人,有几个是因为饥饿而偷而卖,大都是为了贪欲、虚荣,为了自我价值的“定位”∶要别人,要这个社会看得起我、羡慕我。不仅“卖”的是如此,“买”的也是同样。

“老板”们要找女大学生有许多是觉得“够档次”,在朋友圈中可以炫耀一下,认为包养女大学生比较更能满足虚荣心,有心理上的优越感,而且越是名牌大学的越觉得有面子。更有文中这类所谓星探、导演,利用女大学生急欲出名得利之心,诱骗欺哄。但我不禁想问,若是物卖所值,碰到的是真星探、真导演,卖得了理想的价位,这样的一次交换在当今社会,在大学生中是被羡慕呢?还是被唾弃?若是最後由三奶升任了大奶,过上优雅富贵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被奔忙於找工作、找房子的女孩们,甚至男生们羡慕还是不屑呢?

当一个社会以“人本主义”为中心运行时;当这个“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彻底隔绝时;当人的社会文化中上帝缺席时,“金钱至上”、“权力至上”、或者“爱情至上”本质上并无区别,而“一切向钱看”所点燃的地狱之火,也原本就在我们里面。

作者来自北京,现为海外校园杂志执行编辑。

转自『海外校园』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 ... php?itemid=3368&;lang=schinese

[ 本帖最后由 susan-andy 于 5.3.2008 21:30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6.3.2008 12:34:50 | 只看该作者
上帝不那么简单,可也不是狠毒的。上帝创造了自然,自然的规律是很妙的,但并不是故意引我们入歧途,使我们不懂。只要我们弄对了,我们就可以懂。他给我们的智慧足够我们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6.3.2008 08:4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2.2024 21:5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