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实在是个让人难以触碰的字眼。夹杂着班驳的熟悉与陌生,留下的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姿态,淡淡的,无法释怀。因为每个人总时不时的与孤独相伴,却终想不透这孤独为何物?为何而孤独?何以“戒”此孤独?最开始认识孤独的时候,是从书本之中。捧着散文坐在后院,栀子花散发着蛋白清新的幽香。看着与孤独有关的只字片语,讲述着孤人独立的悲苦愁绪。于是,孤独在我心中最初的轮廓便是那个潇潇木叶独登台的瘦削的背影,是夜晚惊醒不经意看到月光流泻过的满院安静而淡雅的花香,是深邃的黑色之中一抹惨淡而隐约的纯白------在散文与诗词的世界里,连孤独都总有某种说不出的美!少年不知愁滋味,华韶光年总说愁。也许年轻就是奢侈到给人以自寻烦恼的资本,所以每个人从年少的时候便会开始思考一些事,关于人生。只是在思考领域中醒来,举目四顾,便看见别人与自己的距离,即使再亲近的朋友,也终究有一些说不出隔膜,搁浅在欢聚转身以后,才知道,原来寂寞可以与人相陪,而孤独始终比寂寞多了那么一点点难以言说的感触,比寂寞多了那一寸到达不了的距离,模模糊糊,却清晰可见。因而想起,村上春树时常在威士忌与旧唱片够成的格调里轻描淡写的说出:“无论我们和谁拥抱在一起,只要一闭上眼睛,还是一个人,终究是孤独的”。一语中的!他的文字总是给人一种彻底的孤独感,就像空气一般静静的落满全身,占据生命的每一处角落。有人说,村上其实是在以彻底的孤独来寻求冲破孤独的力量,很喜欢这种说法,最起码好过呻吟抱怨的颓废。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点点的看懂孤独,只还清楚的记得让我去体味孤独的某些人某些事。等明白过来,发现自己已经与孤独相伴甚久。偶尔会若有感慨的叫好友的名字,却什么也说不出来,然后只有对其淡淡一笑;偶尔会喜欢一个人慢慢的走在冬天里,听着脚下高跟鞋与地面擦出的熟悉的声音;偶尔会捧着书跑到校园里的月季花面前,站在那里,细细端详,然后还饶有兴致的填出一首怪怪的词;更会在没有星星的夜里,抬头寻找记忆里那颗即使在漫天繁星里也能认出的星星。这便是我认为孤独的状态,并不是没有人陪伴的寂寞,而是偶尔不想要人陪的充实;不是沉浸在犹豫里无法自拔的颓废,而是懂得与自己相对,与灵魂相遇的领悟;不是陷入空虚的恐惧与不安,而是心灵的一种安稳与冷静。这一点在看了好几遍周国平的人生自传〈〈岁月与性情〉〉后,终于豁然开朗。他以哲学的锐利与敏感告诉世人:因为深爱,所以孤独。我们不只因为孤独去爱,也因为爱而更孤独,既而发现爱与孤独,本是同根,孤独实则和爱一样,与生俱来。而这份爱又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而是源于对生命与人生最本质的理解与思悟,是渐渐的懂得生活的真谛后对世界,对别人,对自己的释然。哲学实在是值得人最诚挚而无上的敬畏,他能在人纠缠于孤独与悲痛中迷茫无措的时候,一语点醒梦中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无论身边有朋友也好,爱人也罢,各自的生命始终都只能是自己去承担,没有谁可以代替另一个生命。有些事永远都只能自己面对,只适合自己分享。因为无论别人怎么帮怎么可以理解可以陪伴,如果自己感觉不到,自己不能明白也终究无济于事。至于我们通常恐惧着的孤独,实则是空虚,空虚才是真正致命的。没有什么会比心灵的空洞更难以填补,那种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无法感知的虚无,才真正让人浮躁让人迷茫,这样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不懂得和自己相处。很可悲吧,一个人可以和任何人轻易的相处融洽而却单单不知道如何接纳自己。因而,真正懂得孤独的人是不畏惧孤独的,而是懂得如何与孤独为伴,与孤独相处,那样才会赢得心灵的充实,才能将那些无迹可寻的空虚挡在心门之外。因孤独而充实着的人才会明白何谓坚强与执著,才具有那份永远坚持自己的定力,才会有历尽沧桑后嫣然一笑的超然.人生成了一场觉悟,一段朝圣的旅途,而孤独便是旅途中一直摆在手边那一杯凉透的茶,恬淡而浓郁,清苦而香醇。至此,若还要问及何以戒掉孤独?那么只能回答:以“独”戒“独”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