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2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乒乓球拍探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4.2008 18:0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按:作者王吉生,著名乒乓球教练,乒乓球器材专家和器材研究者,算得上是国内乒乓球器材的教父了。曾担任《希恩庭》球拍厂的顾问,期间希恩庭品牌一度口碑甚好,成为知名的三大国手品牌底板之一,后因故离开,现“希恩庭”已经没落。现担任国产底板“世奥得”(sword)的技术顾问,近几年sword的进步有目共睹,进行了大量的技术革新,特别是定做底板服务,和修拍改拍的服务口碑甚好,得到球迷的热烈拥护。
/ ~3 e& b% }, N8 h- U
& q, e; m+ o. T9 ~( }, H4 o! X& ~
 : I2 B3 W1 \9 E1 c! G. `
15 L9 i; ^/ m) Z$ i) J
# i6 ^  I3 T6 m& M, T" h
  乒乓球底板采用的木层结构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采用独木结构(一层木),传统的日本式方板多是由一层较厚的桧木制成;质量好的桧(柏)木板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与加工处理,必须选择木材纹理笔直,且排列密而均匀,如果真是一块完整木板制作的底板,细数上面的年轮线,至少有一百多条,这就说需要选用好几百年树龄的木材才行,而这样的木材是十分稀有的,因此许多“独板”是由两块以上的桧木按照年轮线方向平行拼接的。这样的拼接方法一般不会影响底板的击球性能,如果拼接工艺高超,接缝也不会被轻易发现,不会影响底板的整体美观。桧木底板虽然只有一层,但是加工工艺也不简单,同样需要经过脱脂、加压等多种工序。由于能做乒乓球板的桧木在世界上只有日本、台湾和加拿大少数几个国家出产,为了开发新的独木板,中国知名的底板制造企业《银河》、《世奥得》等品牌开始用非洲的阿尤斯木试制独木底板;另一类木制底板都是由多个木层的“合板”制成的,其中五层或七层木结构的底板居多。
) F5 `1 H$ W3 O( c) _  有经验的人喜欢通过敲击底板发出的声音来区别底板的硬度与弹性,有人还会用手指卡着底板拍面的两侧,随即用拍柄轻轻敲击自己的头部听其发出共振的声音来鉴别、挑选底板的性能。这一切让外行人看了感到很神秘,其实内中的道理并不难懂。有一次,我们球拍厂的新工人在切割底板时搞错了方向,做出了几个“横纹”的底板,这样一来,原本应该是三层纵向和两层横向木纤维的底板,变成了三层横向和两层纵向的相反排列,可是敲击这几个木纤维不同的底板却发出更加清脆的声音,其音调比正常底板提高了许多,究其原因其实不难解释,就好像琴弦一样,当手指压在同样粗细的琴弦上,缩短了琴弦振动的部分,琴弦就可以发出更高的音调来。木质硬度相同的条件下,底板木层中横向排列的木纤维比纵向木纤维短,短纤维受到敲击后振动频率会比较高,如果横向排列的“短纤维”在底板中占的比例大,敲击发出的音调自然会较高。与此相反一层独木结构的日式底板虽然很厚,但是因为它的木纤维是100%纵向排列的“长纤维”,在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自然较低。当然决定底板敲击音调的另一个因素是木质的硬度,硬质木纤维就如金属制造的琴弦一样与丝弦相比可以发出更高的敲击声调。
6 @2 q/ m3 y$ ]& ]" J  其实“声调”高低只是从振动频率的角度反映了底板的性能,高声调的底板反弹比较快,低声调的底板控球比较好,尾音比较长的底板“底劲”比较足。许多品牌的底板为了市场销售方便,在底板上都标有“速度、控制”等指数,但是很难让人理解的是:没有击球人的不同发力作用在底板上的前提下,底板哪来的“速度、控制”?有人说底板的性能是底板“能量系统”特点的反映,那么“能量”从何而来呢?其实要从本质上来表述底板的性能应该是两个“效率”的对立统一,即:击球作用力透过底板作用于来球——将力量转化为“球速”(乒乓球的飞进速度或自转速度)的效率;来球撞击力作用于底板——产生反弹力(反作用力)转化为“球速”的效率,也就是弹力与反弹力所表现出的两个“球速效率”的对立统一。“弹力”指的是底板击球撞击时产生的“形变——储能”充分,并通过迅速的“形变恢复——释放能量”将能量传递到球体上,从而产生的能量转变为“球速”的能力。所谓“底劲”充足,击球“弧线长”指的就是底板的这种“弹力”大;“反弹力”指的是来球撞击底板时,由于底板具有一定的硬度,使来球的冲击力透过海绵胶皮迅速变成“反弹力”——借助球体与海绵胶皮的变形恢复产生的能量,将这种能量迅速传递到球体上,从而产生能量转变为“球速”的能力。所谓“反应”灵敏,击球“脱板速度快”指的就是底板的“反弹力”好;击球感觉就是这两个“球速效率”在击球瞬间相互作用的反映。“底劲”充沛,“反应”灵敏的底板当然是击球效率高的好底板,高效率的底板能使运动员在击球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反映出高度“节省化”的特点,可以轻松驾驭击球过程——或慢、或快得心应手。
* G5 I2 ?# p. C  A
2 c1 _. H; u1 b; m2# u: u, @6 \/ k. B9 R& H5 Q( @2 A! A

( x. z! g, f& a' j; P; p6 p(一)“外重内轻”的底板击球力量大
- x! D0 E& p2 N% k! B
: ~% M& `& @% A    球拍板面形状的不同与球拍的击球重心有直接的关系,所谓“击球重心”是指:球拍的重量与板面形状形成的击球重力集中点。良好的击球重心一般都保持在球拍中部靠前的位置上,有测量表明:60年代优秀运动员底板的重量平衡点多在底板全长的41——45%之间。当底板的重量平衡点不足底板全长的41%时,运动员将这样的球拍握在手里就会有 “外重内轻”的感觉,这是因为其击球重心更靠近球拍的前部的缘故。用这样的球拍挥拍击球可以延长以肩、肘或腕关节为重心的转动半径,以同等角速度运动,可以导致拍端的打击力量增加。当然击球重心过于靠前的球拍也会有“头沉”,起动迟钝的弱点。- w' }3 c1 d& Y, g8 p0 \+ ]/ i

7 c: |! v" ]5 \! ~8 e9 N    世乒赛男子单打迄今唯一的三连贯得主,也是全国锦标赛迄今唯一的男子单打三连贯得主庄则栋,曾经以首创的直拍近台两面快攻名扬天下。他的正、反手“弹击式”近台快攻技术独步乒坛,他比喻掌握击球用力技巧的不同层次时曾说:刚学会使用大臂用力击球者是“小学水平”,再学会了运用前臂发力击球者是“中学水平”、练到会运用手腕发力击球者达到了“大学水平”、掌握了手指发力击球技巧这才是“尖端水平”。以手腕关节做“支点”击球用力的“弹击式”进攻可以说是进攻动作中幅度最小的动作了,小幅度动作在乒乓球进攻对抗中容易获得节奏速度的优势,但是打击力量则略嫌不够。从手腕关节的“支点”到球拍前端的距离——杠杆原理的“阻力臂”越长,具有挥拍击球力量越大的特点。庄则栋近台两面进攻时动作虽小,但是击球力量却不小。据测量:他使用的底板重量平衡点位置在底板全长的41.7%处,这种“外重内轻”的球拍自然可以对增加他独具特色的快速“弹击式”进攻威力给与足够的补充。" w5 r) Y: R2 W- j; L

' a6 t) S. m9 M( u: ?(二)“内重外轻”的底板击球灵活
( M. Y) D3 {  k2 p. I* [
) d% Q6 ?1 I% X0 v9 |& ^    当底板的重量平衡点超过底板全长的45%时,球拍握在手里会使人感到“内重外轻”,其击球重心靠近球拍的中部,距离握拍用力部位较近。用这样的球拍击球挥拍起动迅速,手腕转动灵活,控制球准确,但是击球重心过于靠近球拍的上部,这种“头轻”的球拍也会出现击球威力不足的弱点。
% x, o% \$ w( d1 t$ Y4 _+ C5 i* d# o/ M$ u% h* `; d9 \5 R
    前世界冠军李富荣是中国60年代直拍近台快攻打法的佼佼者,尤其他的大范围正手进攻步法移动的能力和连珠炮般的快速正手攻球在世界乒坛上曾被比做“轰炸机”,加上人也长的英俊,在第28届世乒赛上,他被热情的南斯拉夫观众捧为“褐色轰炸机”、“美男子”。他将自己底板的板面宽度修窄到147mm,使底板的重心平衡点保持底板全长的45.65%位置上。用这样“内重外轻”的球拍发动快攻,保证了他在连续快速击球过程中手腕转动调节的灵活性,一旦被他抢先上手也难怪会产生“密集轰炸”的效应。' q- |# }0 p; a& l/ R
9 ?4 d0 x  c0 m2 s  X
3
  c0 G) e' L" K9 u' E
, D9 O$ l3 j6 h4 `, h9 P(三)长拍面底板宜于远台抽杀
- S) ^7 C6 c% P. y$ c
) n% a! t6 \( g; ?! I    有这样一个现象令人深思,中国的圆形直拍自五十年代末登上世界乒坛榜首以来,它在近台和台面上击球灵活快速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是世界上学用圆形直拍的外国运动员并不多见,甚至连周边地区朝鲜、韩国的直板运动员仍然不肯放弃他们的日式方形球拍。这种现象与其说这是因为“习惯”,倒不如说是因为他们在选择主要击球技术的“传统特点”上有明显不同。韩国选手的中远台大力抽杀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有一次我们的教练向他们的教练安宰亨请教远台大力击球如何训练的诀窍,那位韩国人半开玩笑地说:“用你们的球拍就是发不出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日本式的方形底板,拍面窄长,底板的重量平衡点大约在底板全长35—38%的位置上,其击球重心更加靠近球拍的前部,底板击球部位距离握拍用力部位较远,用杠杆的原理解释就是:阻力臂长,加速度大,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使用日式方形球拍离台做大幅度动作的抽杀自然比圆形球拍的击球力量要大。/ ?2 ^7 ]8 _) ]) s  [

# j9 L1 o4 v; B% ~) j) }. Y, J(四)圆板面底板宜于台上快短打
* E" |' m! ?! [& F# P4 K- `' J6 \. A- l( }& b' V7 l# h: I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当一些日本运动员向中国人学习如何能打好台内球和快速推挡球时,他们却感到使用圆形直拍学习、掌握这些技术要比使用日式方形球拍容易得多。因为圆形直拍的击球重心比方形球拍靠近球拍的握拍用力部位,“阻力臂较短”有利于挥拍击球的及时起动和对球拍触球部位、用力方向的准确把握,容易灵活地对击球过程中击、擦比例做准确的调节和对球拍击球的角度做稳定的控制。而日式方形球拍由于“阻力臂较长”,在做上述精细控制时比圆形球拍更容易产生“误差”——所谓“失之毫厘,逆之千里”。2000年10月1日起乒乓球进入了大球时代。在奥运会刚刚结束不久的21届世界杯比赛中,没有参加奥运会的我国选手马林获得了大球时代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马林有备而来一举夺标是在情理之中,可是刚刚在结束了的奥运会上还打小球的金泽珠、王励勤却在云集的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这里面也有其必然的原因。金泽洙使用日本式的方拍一向以大力抽杀著称,王励勤在国手中也是动作幅度较大,攻击力最强的选手,可以说由于球大造成击球速度的下降,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由于大球飞进速度下降,挥拍击球间隙较打小球时更加充裕。因此适度增大击球的动作幅度,选择“内轻外重”的球拍,增大击球挥拍加速度,可以提高攻击力量,但是在21届世界杯决赛中马林以3:0轻易击败金泽珠(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有心人可以看得出:在决赛中金泽珠接马林的台内短发球大失水准,根本不象一个进入了决赛水平的选手。这种现象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式方拍的弱点——由于击球重心离握拍用力部位较远,准确控制拍形、精确调节用力的难度远比使用中国式的圆形球拍要大,更何况金泽洙等人还没来得及针对大球进行细致的训练,突然遭遇“大球”决赛,其“弱点”自然是暴露无遗。2 o: }9 N) I% |9 Y5 [$ @. Y0 \

% s$ b3 T! v3 a+ R4 q4
! q' s$ {) I+ `
% c# @" S% C" w% w6 a( @9 r(五)底板拍面的变化趋势
. I7 f+ \+ G6 L$ g/ P
! W. k( D4 p, i8 H% F    日式方板的拍面宽度一般不超过135毫米,其总长度在260毫米左右;现行的中国式圆形直板的拍面宽度一般不低于150毫米,其总长度一般在240毫米左右。在日本式方形直板与中国式的圆形直板之外,还有一种方圆形的球拍,日文为“角丸型”,这种球拍的外形长度虽然类似日本式方形直拍,但是其拍面宽度多在140毫米以上,这也许是日本人想汲取圆形球拍长处的一种设计吧。
; O- q4 F+ e" a( {
; U# _  A9 g) i; N: N, j3 H5 V     在传统的近台快攻时代,为了击球灵活圆形直拍的板面都设计得较小,(现在市场上粘好海绵胶皮的成品拍大多数还是这种拍形)。由于弧圈球的发展,近年来乒乓球的打法愈加凶狠,因此直拍的击球重心有向远变化的趋势。过去我国生产的横板的拍面大于直板,如今直板的拍面明显加大、加长,特别是用于打弧圈球的球拍,为了提高中台进攻的威力,其拍面形状都比传统近台快攻的球拍要长一些(多数专业级的底板都是这样的板型),但是由于直板背面进攻的兴起,背面增加的海绵胶无疑加大了球拍的重量,因此直拍底板的重量必须相应减轻,这样一来其重量平衡点后移到底板全长50%左右的位置上。这样的底板适合新型的双面粘合两片海绵胶的直拍横打技术,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只在单面粘合一片海绵胶的方法,会使人感觉击球重心过于靠内侧,从而影响击球发力。' q5 |4 W  \. Y- b6 A  {5 w
7 Q4 s; u- K5 }. b* r! ]" W. ]
     还有一种发展了攻击力的圆形直板,这种拍面与传统的拍面形状略有不同,它的双肩略收,板头略宽,形状上的“内轻外重”形成击球重心更加靠近球拍的前端,从而提高了攻击力。1999年北京女队在全国锦标赛中团体夺冠军,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主力队员贾贝贝(正胶近台快攻打法)就选用了这种球拍。日本“蝴蝶”牌的中式直拍多采用了这种板面形状,我国的“世奥得”牌直拍也有这样的板形。
: w# u& d% r& J9 m
; k; e% }* b5 i3 Z     拍面形状不同不仅对球拍的击球重心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击球人的“手感”产生直接影响。所谓“手感”是指击球用力的差别感,球拍在与来球撞击时,球拍的振动会及时传到握拍手的感觉神经上,这样击球人才能根据不同的击球效果产生的相应振动感觉对击球用力做出细微调整,以保证击球的准确与效果。
/ _. j7 X0 T& i4 x& e9 w
/ H; B& D1 J$ ]9 j* ]. h' a    有一次我们测试一支横板新产品,这是一支8mm厚的单层木板,拍面宽150mm、长158mm,是常规的板型。因为是单层板,底板的强度较低,在试打中我们感觉底板因来球的冲击而“起震”——这是一种由于底板木纤维在击球瞬间不能同步“变形与恢复”的不良“涣散”感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将底板拍面形状进行重新设计,将拍面加长到164mm,宽度变窄为148mm,结果击球“起震”的涣散感觉消失了,击球用力能够得到集中有效的传递,然而这一“超长”设计又使底板的击球感觉过于坚挺且不够柔和。于是我们开始逐步将拍面长度缩短,直到拍面长度为160mm左右时,底板击球的柔和感开始产生了。
! x+ y* {+ M' `" W9 P0 m
$ ^; Z5 E! y1 H% ^" X3 X     有一个网友定制了一支拍面宽度135mm的横拍底板,虽然底板材料和结构选择了柔中有刚的设计,但是制成后击球的感觉是:底板“过硬”的像一支棍子,几经调整作用不大,只好搁置不用了。相反分析削球运动员始终沿用“大拍面”的底板的原因——当削球受到大力进攻的冲击时,能迅速将这种冲击力分散到底板的更大范围里,使得击球感觉更柔和,更加易于控球。由此可见底板的宽度,底板的厚度,重心的位置都会对击球人的“手感”产生不同的影响。- B* N4 F6 B( O- s
 $ K. ^; I0 a  ]5 [) k+ ~" l
5
+ b! u+ r: c$ o$ E7 Q: k# K5 {3 Q4 ]4 C' L
几种横板拍柄& c$ i& ^+ d4 r3 T3 h% z

/ o' m9 p! }. p1 I$ E; \( M- \    横板的拍柄大体上可以分为直形柄(ST)、收腰柄(FL)、葫芦柄(AN)和长椎形柄(CO)四种(图—20)。国际上通用的符号:ST——Straight;FL——Flared;AN——Anatomic;CO——Conic。横板选手的握拍方法主要是靠拇指、食指与中指用力和调节球拍,其余手指与手掌配合使球拍保持稳定。拍柄形状不同会对握拍人在击球用力传递和差别用力调节上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不同击球技术的运用。. P3 b) d; @. d$ }+ B  f' p
9 `8 \0 _* }  b8 t
(图—21横拍握拍法)" n5 |5 T/ E. l
, [. t& W+ T& a2 h6 K
    “直形”(ST)拍柄的横板由于板柄前后部分均较厚,握拍用力时会感觉中指将拍柄握得较紧——有“前紧后松”的感觉,中指与拇指、食指协调用力在击球过程中可以使拍形控制较稳定,击球力量通过手指传递到球拍击球部位的速度也会较快捷、感觉也会较敏锐,直形拍柄(ST)的横拍有利于扣杀、弹击等快攻技术和削球技术的用。擅长台上反手弹击的前世界冠军王涛选用了这种直形拍柄的球拍;快攻弧圈潮流的引领者——世界冠军瓦尔德内尔也使用这种直型拍柄。世界削球名将松下浩二也选用了这种直形拍柄的球拍,不过削球选手使用的直型柄要比攻球选手使用的粗一些,这是因为削球选手远离球台击球较多,握持球拍时更需要保持击球瞬间的稳定性。
- f! E: A" h" }2 ^* [+ y  v) b9 z+ B' l; d, T
    使用“收腰形”(FL)拍柄的横拍弧圈球快攻选手较多,由于这种拍柄的前中部较细、较薄;尾部较宽、较厚,因此握拍手的中指握在收腰形拍柄较细的“腰”部,使整个手掌握拍用力时有“前松后紧”的感觉,中指与拇指、食指协调用力在击球过程中容易增加球拍的挥动幅度,使击球力量通过手指从拍柄粗细不同的部位传递到球拍击球部位时可以灵活调节,因此击球感觉更加灵敏、柔和,有利于弧圈球摩擦击球技术。世界冠军王励勤、张怡宁、王楠等人都选择了这种类型的球拍柄。
/ k# d4 p8 g1 I  @  ?+ Y6 v  [
    使用“葫芦形状”(AN)拍柄的代表人物是中国的世界冠军孔令辉,还有瑞典的世界冠军卡尔松,这种拍柄的特点介于“直形”与“收腰形”之间。由于拍柄的曲线状与手掌握拍的生理曲线十分吻合,所以握拍的感觉不仅十分舒服,而且会十分稳定。由于拍柄的前端又和收腰形十分近似,因此当中指与拇指、食指协调用力在击球过程中也能灵活增加球拍的挥动幅度。, [% w! w! [: i! u
4 D& X/ i% C) P  k7 O
    “椎形”(CO)拍柄——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拍柄,它的前端较细、尾端较粗,其特点灵活特点近似“收腰形”拍柄。但是由于它的拍柄前后表面呈直线状与“直形”拍柄近似,握拍的感觉却不如“收腰形”拍柄舒服,所以现在使用这种类型拍柄的人已经不多了,记得当年正手进攻有“铁锤”之称的瑞典世界冠军约翰森曾经使用这种柄型。6 E2 R9 N" n, w( a  H. u

) W2 p3 {0 P% c4 r3 S& D7 M6
' r! M) x+ `  Y) z: ]9 ]6 h- F# X, B- Q3 y, b9 p) {- Z
    碳素纤维初期振动幅最小,这意味着碳素纤维可以提高底板的硬度,增加击球瞬间“脆、爽”的本体感觉;由于其振动频率最高,所以碳素纤维可以缩短击球瞬间球在底板上滞留的时间,有利于压低击球弧线,提高攻击力;碳纤维从振动到恢复静止状态所需时间——振动减衰时间较长,这是碳素纤维的弱点,从而造成击球用力时感到底板反馈回来的振动感觉稍有些“散”、“乱跳”等不好控制的不良手感问题。; Y- _0 F" A& c9 S6 S% N. b) T

8 F+ h% K" G% R; _' b4 v" @    我们记得这样一个现实: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欧洲乒坛上,主流打法分为以瑞典的老将阿佩伊伦、波兰的格鲁巴、克罗地亚的年轻选手普里莫拉兹为代表的“稳健派”、以法国盖亭、比利时的塞弗和德国的罗斯科普夫为代表“凶狠派” 和以瑞典的瓦尔德内尔、佩尔森为代表的“全面派”。随着时间的推移“稳健派”虽然以手感好、弧线控制能力强、相持回合多而见长,但是终于因攻击的杀伤力不够逐渐淡出乒乓球主流打法。可是有心人会发现年轻的普里莫拉兹后来却出人意料地成为“欧洲三虎”之一,并获得过世界杯单打冠军的称号。从“稳健派”变成“虎”显然与他明显地提高了攻击杀伤力,形成了“拉、砸”等独具一格的技术特点有关,但是也应该看到普里莫拉兹自从改用碳纤维底板后,由于底板中碳素纤维的作用、击球“脱板速度”明显提高并使他的击球弧线变得低平,同样飞行速度的球,其弧线低平自然会使对手感到速度更快。从某种程度上应该说碳素纤维底板帮助他提高了攻击的杀伤威力,使他长出了锋利的“虎牙”。$ ]6 E# o3 M* p" s

9 M' ^$ `4 z/ R5 W4 ^& N6 r# _    在2002年9月底上海举行的国际体育博览会上,几乎所有的乒乓球底板制造商都展示了自己的“碳素”底板,各类“碳素”争奇斗艳,可以说将“碳素”底板的概念发展到了极至。传统认识的“碳素”底板应该是由纵横编织的“碳素纤维布”作夹层材料制成的底板。通常使用每3000根碳素纤维(3K)为一束编织的碳素纤维布,按照每平方厘米的编织密度计算可分为:5束、6束、7束等,其单层厚度约在0.22——0.29mm之间,密度越大、厚度越厚。每1000千根碳素纤维(1K)为一束编织的碳素纤维布,其编织密度会大大超过3K碳素纤维布,但是它的厚度却只有0.15—0.2mm左右。由于工艺复杂1K碳纤维布的价格几乎是3K碳纤维布的3倍,也许是性价比的缘故,多数制造商均采用3K碳纤维布制作碳素底板。在这种编织型的碳素纤维底板内层,因为其中的碳素纤维有纵横两个方向的弹力,这种弹力方向可以和底板的木层纤维方向相辅相成,因此有明显的快速特点,这就是通常认识中的标准碳素纤维底板。在进口底板中日本“蝴蝶”牌的碳素底板比较出名,它们的碳素底板就是采用这种用两层编织型碳纤维作夹层的设计。在获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中波兰的格鲁巴、克罗地亚的普里莫拉兹和最近获得47届世乒赛男单冠军的奥地利人施拉格使用的都是“蝴蝶”牌的碳素底板。国产碳素纤维底板中最有特色的应该是“世奥得”开发成功的《剑中王》,它不仅选择了两层3K、6根/平方厘米的编织型碳纤维作为底板两侧的“加速”层,而且在底板中央的“芯板”层内加入了具有突出减震特性的芳基纤维层,这种“减震层”设计明显的克服了碳素纤维震动衰减时间过长——造成底板击球不稳定的弱点,《剑中王》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素底板既保留了碳素底板通常的击球快速,却比普通碳素底板更稳定。0 }) M. M1 O; _
 
/ ~! w. U' X0 C3 k, V8 E 7
8 t" C7 b! p9 [) k4 X
( m1 j8 v/ T# D* S2 _    随着碳素纤维制品的开发,过去用于制作钓鱼杆等管状器材的单向排列的碳素纤维“布”也被用于制作乒乓球底板,由于这类碳纤维是不成束的单向排列(又被称为木纹碳素),其厚度规格不等,含碳纤维较少的这类碳素纤维“布”其单层厚度可以在0.1mm以下,当然成本价格也就比编织型的碳素纤维要低许多。这类碳素纤维布的特点是只有一个方向的弹力,因此用于底板的设计时,要考虑如何与木层纤维弹力方向互补的匹配。如果只采用两层单向排列的碳素纤维制成碳素底板,这类底板除能表现出碳素纤维的部分快速弹性之外,也还能较好的保留木制底板的手感。许多用惯了纯木制底板的人,在打大球时希望提高自己的攻击速度,但是又适应不了编织型碳纤维底板的高弹力,选择这类单向排列碳纤维底板比较适合。由于碳素层的成本可以控制得较低,这类碳素底板的价格也比较适中,市场上讲究综合性能设计水平的单向排列碳素底板如“世奥得”的《大众碳精》、“拍里奥”的《碳精系列》、“银河”的《碳素板》等。
$ A5 p0 d: B& {
: a, \6 f/ c# b* b    近来还有一种新的碳素材料——“碳毡”被用于制造乒乓球底板,所谓“碳毡”实际上是一种类似无纺布的碳素纤维“纸”。由于碳纤维排列无序,因此弹力方向也“无序”,弹力均匀是它的特点,但是由于不同弹力方向的相互作用,使得击球瞬间向同一方向的集中弹力的爆发性被分散。或许是由于碳毡可以做得更薄,单层“碳毡”比目前市场上最薄(0.1mm)的单项排列的碳纤维还要便宜些,这也是该材料最大的优点。在上海体育博览会上,《三维》推出的9木8碳系列采用的就是这种材料。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必然会有新性能和新效果,又为众多喜爱乒乓球的朋友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n/ v, U# e6 \5 l1 B" V

, U5 f2 R7 [3 n6 P% ]  R3 B    还有一种用碳素颗粒粘合剂压制的底板,也可以勉强称之为碳素底板,但是这只是一种新概念的碳素板。因为碳素颗粒粘合剂在底板夹层中的作用是提高木层的硬度和改善底板的整体弹性,它虽然不具备碳素纤维自身独有的那种鲜明的高弹、高速特点,但是配合良好的底板木材设计方案,也能制成超越纯木性能的好底板来,如“斯帝卡”的《红黑碳王》等。
4 f& S3 l* P4 s5 H6 H
2 V; z, k$ A0 Z2 u2 X: P 8
  E4 {5 ~7 s4 o( U% C2 @: p, z1 v& n! L. k2 R1 M
影响“反胶”性能的分类因素
' [4 c0 S$ N1 t; S& F5 u  V7 S0 x) L
1,击球“直接摩擦”或“先撞后擦”的不同反胶; u. ]- k! z. j7 g0 e2 l$ D

5 Z1 R: J: y: v% k    新产品虽然层出不穷,但是就“反胶”的分类来说,首先可以从反胶片表层“胶面” 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国特点的“粘性反胶”和进口特点的“快速反胶”两大类。使用中国的“粘性反胶”拉球时制造旋转能力强,新的反胶片经常可以利用它的表面“粘性”将一只乒乓球从台面粘起,并能粘在拍面上很长时间不会掉下来。“粘性反胶”虽好,但是使用寿命相对却不长,可以说越是粘性大的反胶片,想要保持它的粘性持久就越困难。因为“粘性反胶”更容易粘上环境中包括空气、球体上的尘埃,因而会很快地失去粘性。相反进口的“快速反胶”由于表面只“涩”而不“粘”,反而能较长时间保持反胶片表面的摩擦系数。只是 “快速反胶”缺少表面“粘层”的韧性保护,因此比较容易破碎,特别是边沿部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变得残缺不全。由于“粘性反胶”与“快速反胶”各有所长,不仅可以被国手分别贴在球拍的正反面用于变化击球性能,而且还被赋予不同的击球功能。一般的来说中国的“粘性反胶”适合拉下旋球和主动进攻,而进口的“快速反胶”更适合对攻对拉等快速相持技术。驾驭这两种不同特质的“反胶”球拍也需要不同的击球方式,一个世界冠军介绍说:使用中国的“粘性反胶”拉弧圈球时,可以直接使用“摩擦击球”的方式,而使用进口的“快速反胶”拉弧圈球时,则需要改采用“先撞击后摩擦”的击球方式,因为“先撞击”可以避免这种不粘的“快速反胶”在击球瞬间“打滑”,有利于提高控球手感。
' K- P& X+ Q& {. H( l( }. H- |; j' p/ L$ E9 o& u- S
2,“反胶”颗粒的纵、横排列影响横、直拍的击球速度: M5 P5 g" ~" a; Y& x2 a

5 m6 z3 y1 D9 F( s* Z8 b    其次可以从反胶皮向内的颗粒排列不同做一番细分。记得九十年代初期,天津橡胶研究所推出一款新的反胶皮“友谊Speed-2000”,这是一款专门为世界冠军马文革设计制作的反胶片。马文革是横拍进攻型运动员,据说他使用了这款“反胶”,并且有很好的评价,但是有些直拍运动员打过这款“友谊Speed-2000”反胶后却做出不同的评价,他们认为使用这款号称“Speed-2000”的反胶击球速度并不快,甚至不如传统的729反胶。据了解这制造两种反胶的原料配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为什么会得来如此不同的评价呢?对比这两个不同型号反胶内面的颗粒排列,我们可以看出:729型反胶片向内的颗粒是横行排列的,也就是说它的颗粒排列密度方向与球拍的拍柄方向垂直(见图-31横向与纵向排列的反胶颗粒),而Speed-2000型反胶片向内的颗粒是纵行拍列——颗粒排列密度方向与球拍的拍柄方向平行。从击球摩擦技术的角度分析,横握拍的人用手腕摩擦球时,球拍的空间位置与运动的动作与直拍有明显的不同。横握的球拍是在运动员手腕的“外侧上方”完成对球向前、向上、向内的摩擦动作,而直握的球拍却是在运动员手腕的“外侧下部”完成向前、向上、向内的对球摩擦动作。由于横、直拍摩擦球动作在手腕位置的上方、下方的区别,造成了反胶颗粒排列密度方向与击球方向的不同关系。横拍的球拍摩擦动作轨迹与Speed-2000反胶片向内的密度大的颗粒排列方向(纵向)近乎平行,因此大密度的纵向排列颗粒对横拍摩擦击球比其它方向具有更大的弹力速度支持作用(见图-32)。纵观国外生产的反胶片,其向内的颗粒排列方向几乎都是纵向的,也许就是因为国外选手多是横握球拍的缘故。然而729反胶片的诞生几乎主要是针对中国直拍选手量身打造的,在时隔一年之后的1973年世乒赛上,中国运动员郗恩庭使用729“反胶海绵”球拍在单打中一举夺魁,成为中国第一个使用“反胶海绵”球拍的世界冠军。729反胶片向内颗粒的横向排列更适合直拍的球拍摩擦动作轨迹,因为直拍在运动员手腕外侧下方的击球摩擦运动轨迹与729反胶向内的密度大的颗粒排列方向(横向)近乎平行,因此大密度的横向排列颗粒对直拍摩擦击球会产生比其它方向更大的弹力速度支持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3.11.2024 01:3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