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发现有些人越来越没有骨头,为了给这些人补补钙,势必要发一贴刺激一下这些人如浆糊般的大脑,从而使脑垂体分泌一些能使肚皮上的肥肉转化成钙元素的物资,同时也有减肥之功效。( K1 n9 z1 c' v' \% H* {- [
这篇文章里,历史摘抄较多,比如一些年限和日期。' G/ V9 h* M) _( f: v
在中国哲学范畴里。天道字面的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比如庄子曰:“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把万物之所产归结于天道运作。由于人们对天的解释不同,所以对天道的理解也不相同。天道常与人道对称,人道一般指人类行为的规范或规律。 中国古代哲学家大都认为天道与人道一致,以天道为本。一些哲学家主张,天道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天人互不干预。如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荀 子主张“ 明于天人之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天有意志,天道和人事是相互感应的,天象的变化是由人的 善恶引起的,也是人间祸福的预兆。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天道具有某种道德属性,是人类道德的范本,天道是人类效法的对象。个人认为,孔子的一句话最为经典,也最为人所接受和理解。孔子曰:“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之,是天道也。”无论是自然规律也好,还是灵神感应也罢。总之,天道与人道应有密切不可分的关系。天道亡,人道灭。人道亡,而天道犹存。人顺其天命而行之,则兴。逆天命,则得而诛之。在天道与人道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联系纽带,就是国道。让我们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国道。
9 g, v; u& K. a0 X T3 z8 ?! L% [我们就以我们自己的祖国为例。我们国家有5000年的文明史。从夏至今,我们的国家有过辉煌,也有过衰落;有过骄傲,也有过耻辱。几千的风风雨雨,当世界上很多文明古国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时,我们中华文明依旧光芒灿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同时也是我们民族不屈不挠,忍辱负重,厚德载物,包容四海之心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公元前221年,一个由于给周孝王养马而得封地从而成国的一个小诸侯国秦通过几十年的血腥战争第一次统一了中国。也许是先天不足,也许是天道不容。堂堂大秦仅存活了15年就被汉所取代。提起汉朝,他是我们汉族人最为骄傲的朝代。一曲真正代表我大汉民族性格的历史长歌在汉代被演绎的荡气回肠,豪情万丈。在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到,知人善用,委屈求全,蓄势待发,最终垓下一战成功得万里江山汉高祖刘邦的大智;还看到,武功盖世,光明磊落,豪情万丈但又铁汉柔情的西楚霸王项羽的大勇。他的个人魅力连宋代词人李清照也为之折服,在满怀遗憾和崇敬之情中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看到,求才若渴,一心为公,恪守臣道,月下追韩信萧何的大忠.我大汉英雄们在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中用他们的大智,大勇,大忠 奠定和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里最为珍贵的东西。直到今天,我们还能感受到他们的无穷的人格魅力,和气吞山河的豪迈。( \- A* i* B$ P3 V8 [
谈汉必论匈奴,汉朝的历史就是与匈奴的一部斗争史。公元前200年,汉朝初立。被刘邦徒至代地的韩信(是韩王信,不是淮阳侯韩信)同匈奴在马邑作战时失败投降,冒顿单于引兵攻太原,包围晋阳。气势正盛又有 大流氓习气的汉高祖刘邦亲自带兵进击匈奴。其时正赶上大寒雨雪,冒顿单于假装兵败撤退,引诱汉兵追击。汉军一路势如破竹,只见匈奴都是老弱残兵,于是聚集 三十二万大军乘胜冒进,刘邦自己亲率先头部队抵达平城,立马未稳,冒顿单于忽然率领一直埋伏等待的三十多万精锐骑兵把刘邦军队切断。堂堂大汉皇帝被围于白 登七天七夜,缺水少粮,军士冻得瑟瑟发抖。四下望去,匈奴士马强悍,东西南北的战马都各分一色,铠色鲜明,雄壮整齐。情急之下,刘邦确实是个能使各种伎俩 的奇才,他走“枕边风”路线,派人给冒顿夫人送去厚礼,其间详情,史无所载(这真是个千古之谜,不知用何语言打动单于老婆劝老公撤兵)。单于夫人对冒顿单 于说:“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单于终非能居之。且汉主有神,单于察之。”前句话有理,后句话则说不通。如果“汉主有神”得天助,也不会陷于被围的绝地。 美人说话管用,加上降将韩王信的兵马迟迟未到,冒顿单于就听从夫人劝告,在包围圈中敞开一个空道,刘邦令军士引弓持满外向,解围而出,狼狈不堪地与后军相 会。随后,双方罢兵,刘邦派宗室刘敬与匈奴结和亲之约,并嫁宗室女为单于侧室,约为兄弟以和亲,实际上是给汉廷一个面子借送女人之机进贡,这种事情仔细想 想确实很窝囊。9 r9 @. |7 _1 e& M; j# D W
: S, J( K0 p8 N% [( Y' P但匈奴并未以此罢休,更为恼火的事终于发生了。刘邦死后,倨傲的冒顿单于还给吕后写信,表示“你我都单身,不如配对一起大家欢乐。”吕后听后当然大为恼火,可恼又有什么用,你打不过人家,就得给人家当孙子。汉文帝之时,继续和亲政策。匈奴右贤王常率兵侵掠边塞,俘夺人民,气得汉文帝亲自带兵到太原征讨,恰巧国内济北王造反,不得已收兵。当时冒顿单于刚刚大破 月氏国,对属下右贤王略夺汉境之事假装不知道,又遣使来请和亲,汉朝慑于其势强,不得不答应,依常例送大批珍宝礼物过去。我大汉美女又一次被畜生糟蹋。
7 m' g2 _. B- {5 P3 h$ Z
" V; h" W/ |5 y# W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十四万入侵,杀汉朝北地都尉,俘抢大量人畜。汉军赶到当地反击,人影也看不见,无获而还。老上单于死,其子军臣单于继位,也是时而和亲 时而入侵,杀略汉人很多。汉景帝继位后,情形还是如此,七国之乱时,匈奴还想与反叛诸侯王里应外合攻击汉朝。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延续政策,匈奴继续和 亲,通关市,厚赐单于。所以终景帝之世,匈奴没有太大的入寇。
9 S* U; z% B1 O; R " ?4 S; ]" \0 n9 J0 {5 A3 t# s: s
历史就是这样,没有一个国家能永远的强盛,所谓10年河东,10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我大汉民族终于等到了报仇的机会。公元前129年,汉武帝遣四路大军进攻匈奴,这是汉朝建国以来的首次先发制人。最终三路皆北,只有卫青一军得胜,斩首七百。虽属小胜,已经为汉军大伐匈奴进行了热身训练。接下来,命运的天平终于偏向了我大汉民族,从河南到祁连山到处是我汉家称雄的战场。几十年的仇恨,几十年的郁闷,今一朝爆发,它的力量是巨大的。他能瞬间摧毁蔑视我汉家的一切力量。亲手砍下仇人的脑袋,看着鲜血从腔中喷出,那的确是人生一大乐事。这里,所有的汉家子弟都要记住一个人,他就是霍去病。
- n0 S. p/ f9 Z7 p$ ] ) i9 T# m: l. m, V( z
狞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与卫青相约会兵绝漠共击匈奴,两军大战一日,匈奴大溃,汉军连夜穷追不舍,斩首一万九千。霍去病出代郡二千多里,与匈奴左王 交战,歼敌七万多,俘虏屯头王等匈奴贵族八十余人,乘胜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并于此举行祭天仪式(封狼居胥)。自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 庭。”此时的霍去病才二十一岁,被封卫大司马。霍将军两年后病死,年仅二十三。恰如一颗闪烁灿烂的流星,来之急,去之也速。如此年青的英雄将一生四战匈 奴,歼敌斩首十一万,河西、酒泉尽为汉有。他更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真是人杰中的人杰。难怪连睥睨一切的李太白也有诗叹道:“严风吹霜海 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颇霍(此处粗语删去)姚。流行白羽腰间插,剑光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 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胡无人,汉道昌。$ [5 S: b( ~2 H0 h
/ H7 ^5 Y7 x% g9 O: L% U
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他是我们汉家顺应天道,除恶扬善,扬眉吐气的历史。最后用一句话结束我们汉家的这段骄傲,“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t% o6 F6 x9 w/ r( ~8 u遗憾的是,历史是轮回的,今朝天子,明朝臣。谁也无法知道将来要发生什么。历史又把我们汉家带到了屈辱的历史。这里,我们不谈三国,更不论两晋,我们要看看五五胡乱华中的英雄——冉闵。
: m! a$ H3 A$ y" h. F3 T" i' `6 w$ y& L% e# B5 i3 E, j
据晋朝时期的“晋·江统〈徙戎论〉五胡乱华之前,北方迁入中原的胡人已高达数百万,很多地方超过了当地汉人人口。五胡乱华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五胡乱华后,留在北方的汉人命运很悲惨。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动着屠城。当时“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残留的汉人,为了活命,纷纷筑堡自卫,与胡人对抗。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人认为的“坞堡遍地都是”,当时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个。(引用)
) r8 X3 y1 c! ~1 h" ~- l
& q& q/ ^# R3 c& r按鸣沙屈出土的《鸣沙石室佚书》记录:“永嘉大乱,中夏残荒。保壁大帅数不盈四十。多者不过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引用)由此推测当时北方的汉人最多不过四百万左右。2 S3 O! B" p. {" E0 }4 o
; e- p2 w* T2 v/ I
! Q R# n- _9 X+ Z4 P时势造英雄。在汉民族面临灭种的时刻,一个伟大的人站了起来,他就是冉闵。公元350年前后,冉闵致书各地,号召汉人起来疯狂屠杀胡人复仇,史载全国各地:所在承闵书诛之。当时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北部、陕西的汉人都纷纷起兵。冉闵发起对胡人的屠杀后,迁到中原地区的数百万胡人首当其冲,在冉闵和中原各路义军连战连胜的武力威胁下,有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自想返还陇西或 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九大石胡甚至从此远迁回中亚老家。结果在返迁过程中在路上这些各种各样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进攻对方,掠杀对方抢食粮食甚至人 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由此可以看出仅冉闵造成这场胡族大返迁就造成数百余万各式各样的胡人种族大量死亡达十之七八,这就变相的杀了 百万胡人,相比之下当时北方并州、邺城、晋南三地各被汉人屠杀几十万胡人数算小KS了。, U0 _3 @' K9 g g: D0 [! l8 k$ h0 Q0 E
! r% P* N) d3 [. D
/ o r3 _) G$ M. d2 E9 L9 f冉闵之功并不是那些所谓的史学家狂吠几句就能抹煞的了的。他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首先,如果没有冉闵的杀胡令,胡人在中原拥有上千万人口后,再把南方的汉人杀绝并不是不可能的。那就真是看今日之天下,竟是胡人之天下了。诸胡乱华北方汉人被杀来只有四五百万左右,其中匈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作恶最深。你灭我中华,我为何不能灭你满门。战争就是这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以牙还牙,以暴制暴。杀胡三千里,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错。我们汉人是有忍耐性的民族,不到一定程度,我们是不会有杀戮之心,如果有灭我中华之心,我们报复将是血腥的,无情的。
: n |/ P/ ]! ~$ H; U! ] 5 e8 b8 V2 |( O$ p
+ T' \& D9 z. g没有人不被误解,何况是英雄。冉闵虽被有些人骂为屠夫,但他永远是我们汉家子弟的楷模。当国家有难,民族危机,每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的站起来反抗。就算死,也要喷敌人一身血。一个没血腥的民族早晚都会成为别人的点缀。让我们在看看冉闵激动人心的话语。1 c0 |/ v2 q7 q
, B& N8 {1 N! Q, W, Y+ [0 d. J( E9 r
"诸胡乱我中国,也已数十年,今我与诸君尽诛天下胡族,共雪我中原百姓血海深仇。" ——大会英,致书各地。(引用) * u7 j4 {* i: j O
2 ]8 a4 U; u! p% f) C. Z0 k
闵遣使临江告晋曰:"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朝廷不答。2 E+ B `3 \' w- l+ t/ ~* I
9 ` o) b6 d* W7 w% d1 h+ [: [3 {# M- e% i1 d9 M
"天下大乱,你们这些凶禽一样,人面兽心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乃是堂堂中华英雄!"——被俘拒降。(引用)
/ d% M+ ?' V! O2 M6 W& K
* Y, N% \5 ^) t) T: y: I- T$ E冉闵死,遏陉山草木悉枯,蝗虫大起,天以不雨以示大哀无泪。(引用)天地大恸无非屈圣贤辱,千年不得昭雪。连上苍都知道冉闵的冤屈,上天都感动了,难道我们不为之动容吗。 2 ^4 b& m& Y* Y! q
* T6 f" C% j6 u, ?4 S/ O" R/ L
杀胡以后,后来建国的有十六国国家,鲜卑除外,就是成功返回去的未被杀灭的那些少数民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立。但这时胡人也很少,也见识了汉人血腥报复的可怕,不得不向汉人寻求合作,汉人从事农耕,胡人则充军打仗,在十六国南北朝频繁的战争中胡人大量战死甚至彼此之间相互灭族,而民间从事农耕的汉人不断恢复增长,北朝东西魏的战争胡人大量战死后,很多汉族大地主势力却强大起来,为补充兵源上的不足,而不得不开始大量起用汉军,汉人众多且最后被胡人招降的地区西凉汉军得到起用,而鲜卑国甚至把公主嫁给这些汉族地主势力以拉拢他们,这就为杨坚灭胡和隋唐的建立创造外部条。
" Z6 L+ v. `* I7 ?1 i9 y9 Z
$ A6 F( p6 m2 O3 }* Q8 ^4 n$ N+ }% j& e$ e
我爱读历史,犹喜大唐。每每读起都觉得浑身充满了骄傲。我喜欢大唐的开明和民主;千古一帝李世民和他的臣子们通过君臣加朋友的关系把封建社会的繁荣推向了极致。那时候的大臣清正的厉害,每个人都已为国为民为己任。贪官是有,但是少得可怜。这与李世民的驭臣之道是分不开的。在李世民的心里,他们不仅仅是他的臣子,而且还是他的朋友。他和大臣间的友谊,信任,理解,关怀是他把国家治理好的主要原因。人人都说上谏难,实际上纳谏更难。你比如说,我们普通人,谁动不动批你两句,你也会很难受,甚至会恨批你的人,何况是有生杀大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皇帝。这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可李世民做到了,并且做得相当好。人们都说,魏征伟大,因为他能限制皇权。可我觉得李世民更伟大,要是放到旁人身上,或者是你我身上,你几个魏征也被砍头了。看看人家的度量,瞧瞧我们自己,我们不感到羞愧吗。李世民不仅仅是个度量大的皇帝,而且还是重视人命的皇帝,一个人本位的皇帝。话说有一年,天下全国仅有29个死刑犯,但是太宗还是觉得不放心,恐怕有冤枉的。于是亲自到狱中看望这些犯人,问他们是否有冤屈,可以当面向他陈述。29个人都说没有。太宗又问,眼见就要过节,你们想回家与亲人团聚吗?犯人都说想。太宗于是给他们立了个君子协定,他们可以回家过年,但到了规定时刻必须赶回。过完节后,犯人竟皆准时返回,没有逃跑者。于是太宗都赫免了他们的死刑。这说明什么,说明了皇帝重视人性,臣民恪守诚信。这样的国家想不强大都很难。 * D! I* P0 S5 E& \
) w. t) Y8 b8 S( l' B D2 b: d6 k在唐朝对外战争中,有两位牛人。一个是三元李静,一个是徐懋功。先说李静(字药师),听过评书《风尘三侠》的人都对李静不陌生吧。不过李静的一生可不是全都在当什么大侠,他后来是一位杰出后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出将入相说的就是他。当然小说也说的不全错。与传说中的游侠李靖相同的是,历史上的李靖年轻时也曾是一位除暴安良的侠士,后来结识李世民,随他太原起兵,从此效忠一生。所不同的是,与传说中李靖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性格相比,历史上的李靖是位极其谨慎的人,但其每次出征前,虽态度谨慎,战果却最大。5 W! u6 s9 @) l) X& y8 D
% o; p9 r! }( k2 d+ Z) L2 a$ C9 v李靖最为经典的战役有两次,一次为征东突厥战役,一次为征吐谷浑战役,两次战役都尽显其谨慎的用兵态度和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作战风格。5 x a+ O, O; e* I
- V) V6 W( ]* g( ^& M2 K' \5 q2 j
征东突厥战役,突厥三十万大军压境北线,与唐军相持,李靖却完成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最伟大的迂回穿插战。3000铁骑夜袭阴山,迂回穿插千 里,直导突厥老窝,要知道,此战是在风雪连天的腊月进行的,以汉人组成的唐军战士,要完成这一壮观的长征,所要面对的不止是突厥精锐骑兵,还有中原人所难 以想象的严寒,但唐军将士爬兵卧雪,硬是完成了这一不可想象的奇迹,此战杀敌万人,突厥军与唐军伤亡比例高达10:1,更重要的是,突厥几十万大军就此全 线崩溃,突厥可汗也遭俘虏。此战基本解除了突厥对唐朝的威胁,一战定乾坤,可谓盖世奇功。* e1 l* b" Q2 Z9 p$ k* F* y
: q7 R; Y3 X$ ]/ q% _而征讨吐谷浑战役则有所不同,吐谷浑盘踞青海,地势险要,唐朝三次征讨均无功而返。后李靖挂帅,一改先前正面进攻的策略,几十万唐军硬是从青海 甘肃交界的狭窄小路穿越过去,从吐谷浑身后发起攻击,一举歼灭吐谷浑。盛唐诗人王昌龄曾赞颂此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鏖战洮河北,已报 生擒吐谷浑。”此战基本打通了中国进军西域的道路,从此,自五胡乱华以来,200年后,中国军队再次进入西域地带。# ]/ \; A/ L' b. Z
J) y( E; P/ a9 Z4 I3 x
再说懋功。 历史的懋功(又世勣)可不是如隋唐演义所说是一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而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大将军。李世勣是大唐王朝的开国元勋,和李世民关系极好。他原本姓徐,因为功勋盖世而被太宗赐姓李,又因避李世民之讳,时称李勣。李世勣和李世民的关系,据说是 “外虽君臣,内实骨肉”,是穿一条裤子都嫌太肥的“铁哥儿们”。李世勣生病,李世民听说胡须灰可以治,就把自己的胡须剪了烧成灰,给李世勣做药。有一天, 李世民对李世勣说:我要把儿子托付给你。你不辜负李密,也不会辜负我。李世勣感动得把手指都咬出了血。可是,当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时,却莫名其妙地把李世 勣贬到千里之外、万山丛中的叠州(今甘肃省迭部县)去了,并没有把儿子托给他。李世民对李治说:李世勣的才能智慧绰绰有余,但你对他没有恩德,恐怕他未必 对你效忠。朕现在就把他贬到天荒地远去。他如果立即上路,你将来可以重用他;他如果观望犹豫,不及时赴任,那就只有把他杀掉!李世勣没有观望犹豫。他接到 任命,连家都没有回,立即就到叠州去了。所以,李治一即位,就立即召回李世璾,委以重任。
/ ?+ l; V" H7 H6 v
. R# H% n& F' K0 o4 g- \: Z2 j% S有人说,懋功是草莽出身(隋唐演义说他是贾柳楼46友结拜中的老三)。这的确不假,因为隋末,他随农民军首领翟让在瓦岗(今河南滑县 南)起义。曾献策出兵荥阳(今属河南)、梁郡(今河南商丘西南),在汴水夺取往来船只物资,使起义军的供给得到解决。李密任瓦岗军首领后,他建议袭取黎阳 仓,壮大了起义军力量。瓦岗军失败后归唐,任黎州总管、 上柱国大将军,封曹国公。唐武德二年(619),河北窦建德起义军攻占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李世勣败降。三年,复归唐。四年,随秦王李世民迫降王世 充,击灭窦建德等起义军,累迁左监门大将军。李世民即位后,任并州都督。# H3 e* H8 g n4 d4 K9 u. s6 A$ ]
% {% Q' j' J, `% U' q7 n归唐后,两次战争成就他的威名。第一次是贞观三年(629)十一月,东突厥再次入寇 河西。诏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十几万大军出击,以李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从云中进军,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与东突厥颉利 可汗兵遭遇,大败突厥兵。颉利可汗派使者请和,太宗派鸿胪卿唐俭出使突厥。李勣与李靖一起议论军事,认为颉利可汗虽然兵败,人马尚多,若进入碛中(漠 北),与九姓回纥、薛延陀等族众互保,道路险阻,难以追及。今唐俭在那里,防备松弛,我军若迅速出击,突厥必不战而降。这一策略正和李靖不谋而合,他高兴 地说:“公之此言,乃韩信灭田横之策也。”果然,李靖袭击颉利可汗牙帐,颉利可汗欲逃入碛中,李勣早已屯军碛口。颉利可汗前进受阻,后有追兵,其大酋长率 其部落一并投降了李勣。李勣俘虏五万多人,胜利而归。
V7 t: Y$ @6 f+ }5 q5 U # F& r; s, d/ {% L
第二次是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将进击高丽, 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兵、骑兵及兰、河二州归降的胡兵计六万人,向辽东进发。第二年三月,李勣从柳城(今辽宁朝阳)出师,先虚张声势,给人以出 击怀远镇的假象,而暗中进军雨道。四月,从通定镇渡过辽水,抵达玄菟(今辽宁铁岭南)。高丽惊慌失措,关闭城门自守。接着李勣攻占了盖牟城(今辽宁抚 顺),俘虏了二万亲人,缴获粮食十几万石。李勣又乘胜进军,兵临辽东城(今辽宁辽阳)下。
! i7 E1 w! H' Y$ ?+ J5 \+ W" A李勣开始攻城,唐太宗也率一万甲骑赶到。高 丽害怕唐军抛石车,乃于城上积木筑战楼,以抵御抛石。李勣把抛石车排列在城下,抛石击城,块块巨石飞射城上,无坚不摧;另一方面又用撞车撞其楼阁,所撞之 处,无不倾倒。这时又刮起了南风,李勣乘机纵火,点着了城西南楼。大火迅即蔓延到城中。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全城立时浓烟滚滚,烈焰腾腾,城内一片混乱。 唐军一举攻克了辽东城,烧死俘虏高丽兵万余人。
0 l* {# G. N5 ?1 r( H; B* s* k1 t
! N g0 e0 n! B9 e2 ~: @9 n实际上我本人最佩服的是懋功的有情有义。很多人都知道赤发令官单雄信吧!他和李世民有宿怨,我这里就不再叙述他们到底是何宿怨,因为那样我要写很多。后他被李世民攻打洛阳是被缚,懋功,秦琼,咬金都在世民面前苦苦求情,因为他们在瓦岗时的确是生死弟兄,交情深厚。但世民恶其反复无常(这家伙是个英雄,但也有这个致命弱点)非杀之而后快。懋功见求情不成就要求在临刑前见单雄信最后一面,得到应允。等到砍头的那一天,懋功说,你我弟兄一场,我现在救不了你,为报当年结义之情,请啖我股肉一块,说着砍下一块肉来,雄心生食之。做兄弟能做到这份上,也的确令人钦佩。现在的人甭说砍肉,你借他1欧,他还能惦记得夜不能眠呢。
0 G: r# _$ R# ~+ G N: K2 |0 }* X提起宋朝,我是既恨又爱。爱的是她完美超前的政治制度,狠的是他荒废武功,偏安一隅。不过也还是有亮点的,让我们以一首满江红结束对这个朝代的叙述。
! d1 F2 w3 ^3 c ! M) s+ d% h- \. h# V
. q) N9 X* g* ^% z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o5 O* E/ r: Z
0 [% X* O7 x9 p0 a' m
" Y/ r! h+ }$ `! a.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Q5 H. w% ^! h ~0 V
. F5 a8 M$ ]2 ?$ P! i$ H5 M
7 p4 I7 v: u' R9 ]3 P
三十功名尘与土,/ g3 Q$ ~- `! K
6 R2 ~: H, R' i* d% O1 s; {; |( @) x+ r9 z# p
八千里路云和月。
% [6 n+ q2 u9 M! m
+ K3 C/ K. `, q, d7 T$ e" q% E, T3 z; c- \. Y2 w3 b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E1 W2 @2 f7 p9 S8 p6 C! x' d: ^5 q 0 u2 B7 L9 d' M
! ~( G; g2 |. D5 f
) t1 f. T( Q2 i
9 B7 Q* `) x: Y0 u: w' C4 a! N9 g
y! i5 s/ R3 t& K, [1 d
靖康耻,犹未雪;& @5 z3 r2 E5 l7 ?, B9 q0 o* ^0 w
( F D1 E4 S- f0 `) j6 M; c [. K2 R2 s9 E& v1 e
臣子恨,何时灭!& _; d/ K: I2 U9 k0 c
3 A* M# `4 ~. |( o5 Q# P* I ~$ @0 w. ~. ?.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r. f# @5 Y1 J. M6 x! Y+ V3 y- m& C 0 Y# o3 U0 C# t V4 P
, _7 _, }( C' W. i7 h
壮志饥餐胡虏肉,
) q J% `/ u4 _ N 5 l2 {& e0 S$ r: g* y# }/ h0 Q
! @" }# Z/ q; ~2 ]笑谈渴饮匈奴血。
% `0 z, _1 q0 I0 f$ {$ E
% o0 n! d5 Z+ R! q7 X( d
; I$ S0 q* i" l& z& n* V; t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w9 ]- q9 {7 q& @1 D1 K! ]
+ Y o( a+ Q1 u% d" U" X; S+ x让我们跨过元明,直到鸦片战争。因为元非我之文化也就非我之朝代,没什么好说的。明朝皇帝除了朱元璋,和燕王朱棣全都是碌碌之辈,不值一提。# z" n3 s" l8 R5 X
" g6 H. S+ T9 N2 m! |1 K鸦片战争是我们的国家最为屈辱的战争,堂堂中华帝国被西夷打得屁股尿流,颜面尽失。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的屈辱史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无法抹去的灰色记忆。从南京条约到庚子赔款,我们中国人受尽压榨。从卢沟桥事变到日本投降,多少贫民被无情屠杀,又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去头颅,撒出热血。我不想讲什么大道理,也许天道让我们中华民族遭此劫数,为的是我们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过去的苦难不用再提,但仇恨永远不要忘记。虽然我们不提倡侵略别国,但是如果我们受别人欺辱,我们就要新帐旧账一起算。+ ^ r# H" R6 i4 u; a! f
7 L8 A& m# F' z% a4 x- c从上面的长篇论述,我们可以感到,天道无常,世事难料。但却又与人道通过国道紧密的联系起来。我们做人应该顺其天道而行,这样国道才能正常运行。何为顺其天道,无外乎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人和谐。人道通,则国昌,则应天道。我认为,做人最要讲究8个字,有情有义,大爱常怀。不为一己之私而坏人道,不为一时之利而损国昌。天日昭昭,任何有逆天道之为都将遭受惩罚。
, g' ? X3 {+ m! X ! t3 z+ ~/ A. W+ ^8 w7 Z v6 F$ S
我辈生在一个有钱就是娘的年代,保持自己的人道原则显得更为重要,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小恶必成大奸,小善也成大爱。做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守住自己的道,好比做生意守住自己的生意道,生意就会发达;种地的只要守住种地的道,就会五谷丰登一样,你就会事事顺达,稳步高升。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一个无情无义,卑鄙下流的人交往。你说是不是?
$ m, b. s: i+ h, `& `( T6 c3 a# j0 {
1 w0 F% I4 M% G废话一堆,此文一出,必有人骂。欢迎来骂,我是流氓我怕谁!!哈哈哈
. S% a: K, `5 J: E
$ ~7 D8 w0 y9 X9 x, U[ 本帖最后由 yingcheng 于 3.5.2008 02:4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