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87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自成政权迅速崩溃之历史之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3.2009 21:0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出于对农民起义、农民革命的同情,以往国内对李自成大顺军攻入北京一个月后在山海关一战失利便迅速崩溃持非常惋惜的态度。对于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往往归结为进城后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腐化堕落。而认为李自成起义是犯上作乱的封建卫道士们则大骂李自成军队是贼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天诛地灭。一些无聊文人则对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津津乐道,把李自成的失败简单归结为刘宗敏霸占陈圆圆,吴三桂为红颜一怒而投清。

近年,网上又有文章说李自成迅速败亡是因为鼠疫等等。


其实,如果我们把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失败放到明末那个改朝换代的大环境中去看,就会对其失败得出一个更为贴切的认识。一位伟人说的好:我们不但要善于打碎一个旧世界,我们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李自成迅速失败的关键就在于:他还没有为建设一个新世界做好准备,就匆忙打碎了旧世界。


一.明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诸多封建王朝之一,它的历程与其它朝代一样,有兴起、有守成、有衰败,最终摆脱不了覆灭的命运。明朝不可能象某些人希望的那样,千年王八万年龟似的永远活下去,然后自己发展出资本主义来,实行工业革命,由朱皇帝宣布君主立宪,引领世界新潮流。


明王朝末期,各种腐朽势力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整个国家体制溃烂,靠王朝本身的机制、力量已经不可能正常调解社会各种矛盾。大量土地兼并到统治阶层、地主豪强手中,数量极其巨大的破产农民生活在死亡边缘。整个王朝已经处于一种无序崩溃的边缘。任何一个偶发事件都可能导致总崩溃的爆发。至于导致崩溃的是农民起义还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或两者兼有之则带有历史偶然性。
12#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21:12:20 | 只看该作者
十.李自成的失败并不是由于腐化堕落


李自成大军进京后,虽也有部分将领花天酒地,但短短二十多天,李自成大军就已经腐化得不能作战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李自成败于腐化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李自成推翻明朝后迅速失败,具体原因可以有千条万条,但根本原因只有一条:李自成不是帝王之才,没有得天下的本事。他不是朱元璋,不是刘邦,更不是李世民。他在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建国方略方面根本就没有什么能拿的上台面的东西。辅佐他的牛金星、宋献策之流更是不入流的政客。在军队将领方面,也没有象李靖、李世绩、徐达、常遇春那样的帅才。所以,李自成得不了天下,最多能象五代的朱温、李克用那样,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


李自成失败得太快太惨,令人叹息!但他的迅速败亡和满清迅速击败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中国,也使明朝灭亡后中国没有再发生两晋南北朝那样的几百年战乱,或汉末三国、唐末五代十国百年的战乱,也没有再来一次宋、金、西夏分疆裂土式的割据共处。否则,现在的中国有多大的疆域都是个疑问!


从这点来看,李自成的迅速败亡也未尝不是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21:12:05 | 只看该作者
九.李自成政权的瓦解


山海关战役是明清之际直接影响全国局势发展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对于推翻明朝后究竟是由大顺朝廷还是大清朝廷统治全国关系重大。战役的结果是清胜顺败,李自成等大顺军领导人目光短浅,战略和策略上犯了一系列重大错误,最终自酿苦酒。


山海关战役的意义在于:1、大顺政权即将退出历史舞台;2、满清统治者梦寐以求的入主中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3、以吴三桂为首在汉族官绅中迅速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拥清力量。


由于在山海关战败的大顺军是李自成统率进京的全部精锐部队,李自成匆忙之间已不可能组织起对吴三桂和满清进一步进攻的有效抵抗,4月30日,李自成率残部撤出北京。很快北京、河北、山东等地易手。


这时,李自成没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的恶果显现出来了。传檄而定的基础是你必须有一支不可战胜的军事力量,别人都打不过你。现在,你被打败了,溃逃了,你坐不了天下了,对不起,我就没必要拥护你了。于是,各地纷纷反叛、独立。李自成政权顷刻间土崩瓦解,李自成退到关中,依然没有挡住满清和吴三桂的军事进攻,此时,大顺政权事实上已经又变成了到处流窜的流寇。


1645年4月下旬,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遭遇当地民团袭击,被杀(也有说,李自成出家当了和尚)。李自成政权至此退出历史舞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21:11:52 | 只看该作者
八.山海关之战


得到吴三桂反叛的消息,4月13日晨,李自成、刘宗敏亲率10万大军向山海关进发平叛。但由于己方有错在先,李自成仍想招降吴三桂。吴三桂一面假意与李自成谈判,拖延时日,以便做好战斗部署,一面派人催促满清速发援兵。


清军原先准备从蓟县、密云破边墙入关,接到吴三桂的求援后,立即改变行军路线,改向山海关急进。


李自成由于中了吴三桂的缓兵之计,行军拖延了时日,4月20日才抵达山海关。此时,吴三桂已做好战斗部署。4月21日上午,山海关战役开始。经一昼夜激战,至22日上午,吴三桂军已招架不住。吴三桂见情况危急,亲自带领部分兵马和当地乡绅冲出关门(大顺军已包围山海关),请清军立即参战。多尔衮统率的清军此时已在一片石打败了唐通的围关部队,进至离关城仅二里的威远台观战。吴三桂领亲信等到多尔衮面前称臣迎降,多尔衮让吴三桂立即回关准备接应,同时下令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


清兵进关后,借大风扬尘从容布阵,随多尔衮一声令下,清军呼啸出击,万马奔腾,飞矢如雨。大顺军虽拼死抵抗,但强弱易形,兵员同吴三桂军已鏖战一昼夜,面对以逸待劳的清军很快就被击败,阵容大乱,刘宗敏负伤。李自成立马小岗阜上见败局已定,下令急速撤退。大顺军战死及自相践踏而死者数万人。退至永平府时,李自成将吴襄处斩。26日,回到北京,又杀吴三桂家属三十四口。而吴三桂却在山海关战役刚刚结束就率领关辽军民剃发降清,由多尔衮封为平西王。


山海关之战,大顺军参战兵马大约近十万人(也有说是6万);吴三桂的关、辽兵合计约为五万;多尔衮所统满、蒙、汉军队大约为七八万人。自然,在三支军队中清军战斗力最强;吴三桂部是原明朝官军中的精锐;大顺军是自1641年迅速扩展起来的队伍,大部分兵员素质不如清方,但是,他们是一股新兴势力,纪律严明,富于朝气,不像明朝官军那样腐败。集结在北京地区的大顺军击破吴三桂部明军是绰绰有余的。而介于顺、清之间的吴三桂部则具有举足轻重之势:降顺则李自成的兵力约为来犯之清兵一倍,而且山海关要隘不致拱手让敌,即便在同清军作战中局部失利,大顺政权可征调的增援兵力较清方要大得多;吴三桂叛投清方,双方兵力对比和态势就颠倒过来,清、吴联军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由于大顺政权在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失策,导致其在山海关战役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21:11:40 | 只看该作者
七.吴三桂、陈圆圆、山海关


在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时,明崇祯皇帝命令驻守宁远、山海关的总兵官吴三桂率军勤王。吴三桂放弃了宁远,但一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他也没有率大军离开山海关。


吴三桂手中掌握着明朝硕果仅存的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约5万人。


由于在与明军的长期作战中,死在李自成手下的明朝总督、巡抚、总兵许许多多,被歼灭的明朝军队不计其数,这其中也包括1635年在真宁被歼灭的由总兵曹文诏率领的关宁铁骑,所以,李自成、刘宗敏等人对吴三桂等明朝残余的军事力量并未放在眼里。所以,进京后,李自成并未把解决吴三桂问题放在头等位置。


但是,李自成对吴三桂也不是什么工作都没做,他派明朝降将唐通前去劝降,还让在北京的吴三桂父亲吴襄写信劝说,许以高官厚禄,让吴三桂率军归顺。


吴三桂很快同意投靠李自成,他把山海关交给换防的唐通,率领自己的部属前往北京朝见新君。但是,3月26日,吴军行至河北玉田,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从北京传来消息,吴三桂的爱妾、名妓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刘宗敏还将他父亲吴襄拘捕追饷。


听到这个消息,吴三桂立即停止进京行动。陈圆圆被霸占给了他两个明确信息(当然都与爱情无关):


1.李自成等人绝非顺应天命的新君,成不了大事。


2.他吴三桂在李自成心目中根本没有地位。


崇祯帝已死,大明已亡,当此改朝换代之际,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适,吴三桂在李自成、刘宗敏的帮助下,完成了他人生中这一次艰难的选择,这次选择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


吴三桂立即率军回师山海关,击败了换防的唐通军,重新占领了山海关。吴三桂决定投靠满清,派人去向满清求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21:11:26 | 只看该作者
六.李自成政权进京后的作为


进入北京后,李自成及其部下??其它地方可以传檄而定。许多人开始忘乎所以。


刘宗敏等人已经开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牛金星则八抬大轿遍访同乡,大宴宾朋,俨然太平宰相模样。


按照既定政策,大顺政权对明朝官吏富户,按其等级规定银两数目,勒令其输银助饷。违者施以重刑。李自成在北京还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此事的机构,由刘宗敏负责追赃助饷。前后共得银七千万两。


根据一些史学家的研究,李自成当时并不打算在北京建都,而是依然按照襄阳决策在西安建都。李自成攻入北京主要是为了推翻明朝统治,为其称帝扫清道路。另外也是为了筹集更多的银饷,以供西安建都之用(陕西太穷)。


所以,李自成集团在北京的所做所为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志得意满、不思进取!


由于李自成集团上上下下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使他们对满清八旗这个正在向他们日益靠近的威胁浑然不知。当然,也就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加以防范。


不但没有防范,由于李自成、刘宗敏的荒唐,还帮助满清打开了入关的门户――山海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21:11:13 | 只看该作者
五.满清政权向关内进军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满清统治者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当时皇太极已死,由其幼子福临继位,其弟多尔衮摄政。多尔衮立即集结军队,迅速向关内进发。


满清政权早已看透明朝腐朽没落,必然灭亡,早有入主中原之意。只不过他们原先只想恢复原金国统治区域就行了,并没有打算统一全中国。为了实现入主中原的野心,清统治者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松山之战,明蓟辽总督洪承畴战败被俘,绝食以求速死。皇太极为了收降洪承畴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让他最宠爱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皇太后)前去劝说洪承畴。洪承畴投降后,皇太极对他恩礼有加。许多满洲贵族对此很不理解,皇太极解释说,我们进入中原,就象一个人在黑夜里走路,根本辨不清方向。洪承畴就是一个给我们照路的灯笼。


明朝悍将祖大寿,一直与满清为敌,对满清多次降而复叛。松山之战,明军全线战败,祖大寿再次投降,皇太极为了笼络明朝辽东地方实力派,对祖大寿依然十分宽待,祖大寿感恩,再没有复叛。满清还通过他与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联系(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

皇太极还曾亲自致书吴三桂劝其归顺满清。


洪承畴与李自成打过仗,了解其情况。满清统治者在洪承畴等人的帮助下,正一步步向其既定目标迈进,而李自成对此却浑然不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21:11:01 | 只看该作者
四.李自成打下北京,推翻明朝


1643年9月,李自成在河南汝州打败明朝兵部尚书孙传庭的军队。10月初,李自成破潼关,击毙孙传庭。10月11日,占领西安。随即,李自成分兵三路,很快就占领了陕西、甘肃、青海的广大地区。


1644年春节,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宣布建国,改西安为西京,国号大顺,年号永昌。


紧接着,在1644年2月,李自成率大军渡黄河进入山西。大顺军兵分两路,李自成率军经大同、宣化向北京进发,刘宗敏率军经固关、真定、保定北上。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只在宁武关遭遇顽强抵抗,但很快被大顺军击败。3月15日,李自成破居庸关,17日,与刘宗敏会师北京城下。


3月17日,大顺军开始向北京城发起进攻。至18日夜,攻破内城。19日凌晨,明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杀,明朝统治宣告结束。


1644年3月19日中午,李自成率军由德胜门进入北京,入紫禁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21:10:4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决策有三个致命缺陷:


1.当时,河南由于灾荒连年和李自成与官军的数次大战,已经残破不堪,无力供养庞大的军队、政权机构和战争支出。陕西除关中平原外,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天灾不断,是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发源地,而且自唐末以后,就再也不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里建都作为根据地根本不适宜。


2.这个决策根本就没有考虑花时间和精力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李自成在1642年10月,于河南郏县击败孙传庭,取得郏城战役胜利后,由于河南残破,养不起军队,便率军南下湖广,年底占领襄樊。在襄樊才驻几个月,便又要移师河南,挺进关中,北进山西,直下北京。这还是没有摆脱流寇的传统,中央政权随着军队到处跑。


3.这个决策根本没有考虑满清政权的问题。拿下北京后,李自成大军便处于与满清对峙的第一线了。明朝没有军队能威胁你李自成,满洲八旗可不是吃素的。但襄阳决策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与满清军队作战的问题。


襄阳决策归根结底是中国农民那种故土难离、衣锦还乡的传统思想的反映,也是封建社会政治人物登基坐龙椅、过皇帝瘾的传统思维的反映。


当时,李自成由于已经打垮了明朝北方的大部分精锐部队,所以对以左良玉为首的明朝残余军事力量根本没放在眼里(左良玉多次败在他手下),认为只要打下北京,明朝的其它地区都可以通过传檄而定方法解决。


由于李自成军队长期在内地与明朝官军作战,对满清政权及其野心不甚了解,对于八旗军的战斗力也没有切身体验,所以,当时忽略了满洲八旗的威胁,虽然情有可原,但确是一个重大缺憾。


从襄阳决策可以看出,李自成不是帝王之才,辅佐他的智囊团队也没有萧何、张良、刘伯温那样的人物。


比起李自成,张献忠就更差一个层次了,他最多就是个割据称王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21:10:33 | 只看该作者
在明代,江南是鱼米之乡,明朝政府的粮源、财源之地。而且是明末农民起义风暴没有波及到的地方,没有受到战乱破坏,正是李自成政权修养生息的最好去处。李自成占领南京,还可截断明政府北方各省的粮道,使明朝政府陷入困境。


取南京,将残破的北方各省留给明朝政府,又使明朝政府处于与满清作战的第一线,使其内外交困,不能自拔。而李自成则处于进可夺取全国政权,退可割据自保的两全地位。


当然,取南京也有不足,那就是不能马上推翻明朝政权,要晚几年当皇帝。


而顾君恩提出的、李自成采纳的襄阳决策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李自成政权将以关中为根据地,在西安建都;其二,在关中补充兵力后,由山西进兵北京,推翻明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1.2025 13:2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