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拯救一个生命,谁也是拯救世界”,自从电影《辛德勒名单》上映以来,这句名言也在广泛传诵。
5 P, f, m( o: j. w1 m/ C/ ^, Q: F0 E1 T" \' k$ L9 c
一个身材高大,秃顶的,穿着呢大衣,戴着圆圈眼镜的德国老头,拎着小皮箱在两个日本兵押送下走向停在长江边的客轮时,码头站满了中国人,他们发现这个老头之后,纷纷涌向这个德国老头,向他致意,送别他走向他失散的妻子,走上轮船返回自己的故乡。
' N5 S) S1 w$ c: x7 y$ `' K5 n- {( b6 S8 p6 P
这个德国老头就是拉贝,这个场景就是被称为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的电影《拉贝日记》的最后一幕。 4 C! J0 s9 Y/ Y C. m$ O: u' d% {
# c9 k, L8 Y" m& `. j% b/ C
约翰.拉贝是一个德国人,1937年南京陷落时,他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南京的总经理。他和一些国际友人在当时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们设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挤进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受到保护。他还在他的日记和其他文字中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
4 ]& K N; I4 f$ l% }
9 Z7 Y2 G$ z( H+ r6 n; k拉贝是一个好人,是受到中国人民纪念的英雄。但是拉贝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因为他是一个纳粹党徒,还是南京纳粹党分部的副书记。所以和辛德勒一样,他们的名字一直被德国的民众遗忘。
- P$ d- B- a* T- |* C0 x- p4 |1 }6 Y/ Z# R v
拉贝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眼中,还得感谢一个文弱的女英雄,那就是张纯如女士。
$ M) V* F+ D4 i# L( F
& n' G/ [# T; w( H* N1 r7 j& k张纯如出生于美国,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当记者。1997年,她的《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在美国出版,这是首部全面记录当年日军血洗南京城暴行的英文著作,曾连续5个月被列为《纽约时报》书评的最佳畅销书。2004年11月9日,年仅36岁的她突然在自己的轿车内用手枪自杀身亡。有推测认为,她自杀的原因很可能与撰写太多南京大屠杀血腥场面患上了抑郁症有关。 " K( e, h8 v& f7 e4 h+ a' Q" W
) v0 {( w9 X1 S X
在写作《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时,张纯如去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查找资料时,发现了有关拉贝的一些文献。这个好心的纳粹的故事引起了她的强烈好奇。当查到拉贝还有一个外甥女在德国当教师时,她通过德国教师协会电话联系上拉贝的外甥女莱因哈特,找到了拉贝当年写给希特勒的报告和他在南京时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1996年12月13日,莱因哈特来到美国,在张纯如和纽约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主席邵子平的促成下,向全世界公开了《拉贝日记》。之后一两年内,《拉贝日记》先后在中国、德国、日本、美国和英国出版。
8 C. \# L; v7 M# Y- D5 I r/ ^7 w# M' _& N
二次大战结束后,拉贝因曾是纳粹党员而被先后苏联和英国逮捕。1946年六月被同盟国去纳粹化和释放,生活拮据。宋美龄很快就找到了拉贝一家的下落,希望拉贝能在东京审判中作为南京大屠杀的证人出席,但被拉贝婉言拒绝。鉴于在南京时的功绩,他因而得到南京市民的捐助及国民政府每月金钱和粮食接济,全家得以度过战后物质匮乏的难关,包括苏联封锁西柏林的艰难日子。这种接济一直持续到国民政府撤离南京为止。1950年1月5日拉贝于西柏林中风逝世,日记资料由他的家人保存。张纯如曾说:“当我打电话告诉父亲拉贝的故事,并给他念一段拉贝的日记时,我父亲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称拉贝是个英雄。”
1 q7 ~- b. L" d, e9 C5 {4 g J: l' A) t( @
的确拉贝是个英雄,尽管他的历史并不都是处处闪光,尽管他本人也曾经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纳粹的一员。其实他更是一个普通的人,也会软弱,迷茫,但是他为保护中国普通民众生命时体现出来的勇敢和无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正是人性的光彩,才赋予他英雄的称号,才使更多的人在寻找他的踪迹,在纪念他。这也是《拉贝日记》这部电影成为一部优秀作品的原因。 6 ?/ o( z6 B$ A
1 R% h* {0 A: s" q; F在电影里有这样一段情节,拉贝将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准备捐给南京国际安全区购买物资,后来他留下一叠美元。圣诞节,他将这一叠美元一张一张发给在他家院子里避难的中国难民,作为圣诞节的礼物。
, n- k% b6 c$ ]4 {
/ l. @3 b: L; p8 p* k! O我不由想起《拉贝日记》中的一段情节,“12月25日,下午5时 我得到了一份预料不到的再好不过的圣诞礼物,那就是600多个人的性命。新成立的日本人的委员会来到了这里,开始对我登记的难民进行调查。每名男子都被一个个叫到,登记按严格的顺序进行,妇女儿童站左边,男人站右边。现场非常拥挤,但是进展顺利,没有人被拉出去。我这里的中国人都很高兴,我也从心眼里感谢我的主,一切进展得非常顺利。”这是他,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心灵的真实写照。 & r; Z' L' b+ j7 \6 I5 z
1 m! S# u' j8 X& X$ T. H$ F
我走出电影院时,又看到这样一句话:
2 w, H' d( {+ S“谁拯救一个生命,谁也是拯救世界”。
0 B! A; ]2 T% l6 ?: |8 L. k生命是珍贵的,人性是伟大的。 3 k2 ^! u/ x- c: i* k/ f$ |: v
: t7 C- e$ a0 x" |# U E7 N
3 u4 k8 J9 O. A. p5 C* f' B ]& j, `2 e# W4 d1 U$ v# V$ L
! S; {* z$ ?/ s1 p: n z& m) B- ^
9 A; a) ~0 G8 x% b* A; }后记: . V$ M5 h( L2 \/ h/ q+ v* ?
) a6 Y# D, O2 A% G% S1998年开始,《拉贝日记》开始逐渐被人们了解,拉贝其人也越来越得到获得中国人的赞许。我觉得《拉贝日记》的内容拍成电影一定会很有感染力。因为我有一个国内著名的电影导演朋友,所以我很想推荐给他这个题材。后来我看到国内的媒体说,谢晋正在筹备拍摄这个片子。我立即给当时西门子公司总部打报告,建议总部的公关部门利用这个机会,协助拍摄这部电影,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拉贝原来是西门子的经理。 ; O6 W8 O% D4 }1 a, K8 U, K* C
" f0 { B' s ? y回到国内,我给谢晋的摄制组打了电话,告诉他们我的打算。后来摄制组的一个女孩打来电话,表示感谢,也说,他们会在适当时机,通过德国使馆与西门子公司联系寻求支持。
3 u s; L' m2 a5 d' ]; [- H, X, Q8 c2 j; W
我后来联系到西门子中国的总部,公关部门负责人说,总部的意见是对于拉贝的宣传要低调。我觉得有些不可理解。后来才想到,西门子在二战期间因为与纳粹同流合污有不少历史的污点,遇到一个原来的纳粹党员,肯定会避而远之。另外也说明,拉贝其人在德国民众中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 R; ?: u* o) r$ C9 B, k" a+ |; [- L. v& _1 C8 D' G
没有想到,10年之后,这部片子由德国人自己拍摄出来。一个与辛德勒并驾齐名的德国英雄有重新站在历史应有的位置上。这也是必然的,因为人性不朽。
1 N$ [) A/ I+ v) F0 C
( U/ l5 _8 q" ]& ?+ A+ N- u8 e; Q1 W拉贝的事迹一直感动着中国人。中国人也没有忘记拉贝。在德国海德堡,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教授建立了一个旨在促进世界和平的小型的约翰·拉贝交流中心。2005年,几个在德国的中国人发出倡议给拉贝建个铜像,送给设在海德堡的拉贝纪念馆。海外华人一共捐了几千欧元,然后由中国艺术家雕塑完成后安放在拉贝纪念馆的院子里。 , v% F( h4 e" H+ g$ m
4 {, z8 k- D# U8 z
* c- ?, H) j' G2 I8 a
3 s; Q0 w, W( B8 k/ j' q6 f
7 D& D5 S( V/ ^) L, s' A1999年南京市政部门变更道路拓宽计划,以便使位于小粉桥1号的拉贝故居保存下来。2003年时任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访华期间造访了南京,随后建议西门子公司出资修葺拉贝故居。2005年底,在经过与西门子公司两年多的谈判后,现属南京大学的拉贝故居也将修绒一新,并计划于2006年8月底辟为纪念馆对外开放。(拉贝故居已经于2006年10月31日落成向公众开放,正式名称为“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 和“拉贝和平与冲突化解研究交流中心”。“拉贝故居”已成为省级文保单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
9 }8 [- X& `( O5 }, S! y8 g7 o( i- o: \
1 B5 i0 E0 B0 g%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