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a>
登录
加入社区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加盟合作
联系我们
开元招聘
公司活动
旅游杂志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搜索
本版
用户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旅游频道
开元亚超
开元食味
开元商城
开元物流
手机版
小程序
快捷导航
Last Minute
旅游路线
欧洲环游
开元机票
欧洲循环线
自由行
酒店预定
DHL快递
导游培训班
新闻看板
找房租房
招聘求职
经验分享
德国生活
买卖市场
留德新生
留学德国
开元交友
心情水吧
美食天地
分类广告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
论坛
›
时事热点
›
军事天地
›
永远的野鹅
查看:
890
|
回复:
1
永远的野鹅
[复制链接]
zwy204518
zwy204518
当前离线
积分
4871
狗仔卡
电梯直达
#
发表于 18.8.2010 08:10:37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开元食味APP IOS/安卓/微信小程序全线开放,长期招聘配送员>>
永远的野鹅
前几天又看了一遍《野鹅敢死队》,确实是一部让人感慨万千的电影。之所以说“感慨”是因为我觉得过去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却在自己的不经意间悄然滑落,并非每一件事物都能像《野鹅敢死队》这样得以用DVD的形式保留下来。
读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我想绝大多数是看过这部电影的。1986年,我国上映了这部英国70年代末期的电影,作为一部颇为激烈的战争片,当年在国内非常轰动。我在电影院里看过不下四五遍(当然,这并不算多),最后一次是在南京杨公井的某电影院,一个赤日炎炎的下午,我和一个朋友坐在空荡荡的影院里,吃着冷饮观看着这部烂熟于心的电影,那一刻,电影本身的情节已经无关紧要,它只是我们快活地度过暑假中一个并不特殊的下午的一件道具。
现在我很少看电影——我指的是郑重其事地专程跑到装修豪华的电影院里,而只是拿了影碟在家里看看罢了。上一次进入电影院是和太太一起看《指环王:国王归来》,让我羞愤的是:坐在宽大而又舒适的座位上,边看边睡着了。豪华舒适的影院设施、出色绝伦的音响画面,伴随着这一切却让我伤心地发现,再也找不到当年两毛五分钱的票价外加一毛钱的冰棒所带给我的那份快乐和满足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当年曾认为精彩出色的很多电影或电视,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值一晒,但《野鹅敢死队》却不是。即便以我现在挑剔无比的眼光以及尖酸刻薄的评论,也很难对这部电影指责一些什么。所以当一个人坐在家里时,我会拿出这张影碟再一次重温那些熟悉的画面和声音。
每一次的重温总有些不同的收获,例如这一次,我总算搞明白了电影中的主题歌演唱者
Joan Armatrading
是一名黑人女歌手,以前我一直以为是一位男歌手呢。而且,第一句歌词是:
sad are the eyes , yet no tears
,而不是我想当然的“塞拉利昂”。
《野鹅敢死队》到底好在哪里?
首先,这是一部巨星云集的动作电影,理查德·伯顿、理查德·哈里斯、罗杰·摩尔中的任何一个就已经足以撑起本片的大梁,更何况是三个,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说不出名字但却异常熟悉的面孔也出现在电影中。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出动大批精英,全力打造了本片精彩绝伦的配音,这一点我在当年并未感觉到,只是觉得幽默有趣而已,可在今天看来,这种强强联手却成为了我们那个年代“最后的绝响”,我们这些七十年代的最后一批理想主义者,与那些飞向夜空的野鹅一样,黯然消失于二十年后的今天。
(我擅长打仗······我喜欢······)
其次,从《野鹅敢死队》的剧情来看,这也是非常吸引人的一部经典:雇佣兵、袭击、营救、忠诚与背叛、出卖与被出卖·····,这些题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些内容并不落伍过时。当年,这部电影的监制尤安·罗伊德在读完了小说《细细的白线》后迫切地想把它改编成电影,由于手头拮据,他变卖了他的汽车、他妻子的毛皮大衣和珠宝,甚至他把自己的房子也抵押给了银行,以此来维持他的电影工作室以及支付拍摄本片的先期资金。
不过,罗伊德也搞了点“小花样”,他的女儿罗塞琳在本片中饰演西塞——掩护肖恩躲避黑手党追杀的赌场女服务员,而他的妻子则扮演了桑迪军士长的太太——她在片中对福克纳上校的到来表示不满。这两个戏份极少的角色却是《野鹅敢死队》里唯有的女性角色,也许这是对罗伊德倾家荡产的一些回报吧。
英国人的彬彬有礼及他们的绅士风度在《野鹅敢死队》里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上译厂配音艺术的充分展示。瑞沃的儿子埃米尔在学校里对爸爸稚声稚气地说:
“妈妈上星期带个法国男人来这儿,有同学说妈妈像个妓女。我不知道妓女是什么意思,也跟着笑了,后来别人告诉我了。”
“孩子,你听我说,人家说什么我们不管。我们俩都知道,你妈妈是个善良的好女人。这你要记住。”
这一段台词非常感人,埃米尔一头卷发,穿着校服,他得知去瑞士滑雪的计划落空后,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但他还是默默地接受了。埃米尔和爸爸简单几句交谈后就跑向球场,并不是贪恋足球,更不是不想和爸爸多待一会儿,而是怕自己伤心的眼泪会夺眶而出。
电影中值得回味的经典对白实在太多,几乎可以说充斥于片中的每一个角落:
福克纳上校他们确定好了行动计划后,拿出合同交给银行家爱德华的跟班巴尔夫,让他看看,他一边看一边读着
:“······在瑞士银行立个无定额账号,凡是购买武器、装备等等都开列清单——这可以;三分之一酬金预先支付——这也可以;福克纳酬金10万英镑(他抬头惊讶地看了福克纳一眼,后者毫无表情),瑞沃酬金5万英镑,其余军官每人3万英镑,军士长军事酬金2万英镑,士兵每人酬金1万······,如果失败,酬金也必须付一半······你们疯了?要价这么高?”
“我也有同感!你——签这儿!······还有这儿······,好,带上合同到走廊里去发泄吧。”
“欢迎你,这些年过得好吗?”
“不如意······装装自来水管子。”
“结婚了?”
“是的。”
“老婆知道你来这儿?”
“她要知道一定会发火的······要是我合格了,就给她留个条······上校,您放心好了,我跟20年前一样精神。”
“你为什么来这儿?”
“······我擅长打仗······我喜欢······”
“我们就这样走出非洲?”
“那你跑吧”
肖恩:铁人铁人我是野鹅,回话!
福克纳:怎么样,飞机来了没有?
肖恩:我怎么知道,这玩意,苏联货,开关都装反啦。
瑞沃:比原计划晚了12分钟。
福克纳:只要林班尼心脏病不发做就好。
肖恩:铁人,野鹅,我像在一个童话世界里鬼混。
这些电影中的对白,一一罗列起来可能会让没看过这部电影或者对它不太熟悉的朋友感觉枯燥,而对那些对它烂熟于心的爱好者来说,肯定能会心一笑。
电影中的主人公是一群为了钱而去打仗的雇佣兵,电影里对这个敏感话题也做了小小的探讨,例如强调了恩多法在当地统治的残暴以及林班尼的合法性,试图为这群雇佣军的行为涂上正义的色彩。其实大可不必,雇佣兵为钱打仗原本天经地义,我觉得通过他们的言谈去讨论“战争的正义与否”有些勉强,对这些男子汉来说,“我擅长打仗······我喜欢”这才是最真实的写照。
英国的著名作家弗·福赛斯一系列精彩小说中,有一本《战争猛犬》颇引人注意,书里描述了那些雇佣兵的经历,而他的创作完全来自真实事例,从那以后,“战争猛犬“一词正式成为雇佣兵的代名词。
这部电影我觉得它很鲜明地分成了几个部分,第一节是讲述福克纳上校到伦敦策划行动、招募并训练队员,这一段也是全片中最为轻松有趣的;第二节是野鹅们空投到赞巴拉营救林班尼总统,这一段是电影里的高潮戏,原本轻松完成的突袭任务却因银行家爱德华与恩多法达成的新协议而被破坏了,为了省下那笔不菲的酬金,爱德华抛弃了这群“野鹅”——实际上他省下的是他自己的买命钱。野鹅们现在要为自己的生存而战了······,在重兵追剿下。野鹅们伤亡惨重,最后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得以生还,这一段看得人揪心;第三节就是全片的结束,返回英国的福克纳找到了爱德华,拿走了属于他们的酬金并——打死了唯利是图的爱德华,总算给了那些出生入死的野鹅们以及屏幕前义愤填膺的观众一个最后的交待。
在当年,《野鹅敢死队》里第二节的激战就算比较少见的国外战争大片了,《海狼》与之完全不能相比,尽管那也是很棒、很有名的一部电影。我觉得似乎只有85年在国内公映的《第一滴血》能与之媲美(是85年吗?),这两部电影让我们趋之若鹜,银幕上带给国内观众的视觉冲击在那个录像机尚不普及的年代绝对是震撼性的,而到了《真实的谎言》公映时,更特技更夸张更强悍,但多少有些见怪不怪了——好莱坞拍出任何场面都是可以理解的。
我那时候恰逢初中,和很多人一样,对《野鹅敢死队》里的战斗场面赞叹不已。每次看这部电影,一是担心它过早结束,二是盼着赶快开打,这和现在看本片的心态完全不同。前几天重温这部电影时发现了一个小问题:请大家注意,肖恩带着手下突袭机场以便接应福克纳他们,在机场里他打死了一个顾问,看对方的制服显然是来自东德。在我看来,赞巴拉这个独裁国家既然一头扎进了东方阵营,多少应该装备一些东欧式的武器,例如著名的AK47等等,但电影里那些黑人士兵拿着的却是FAL。
(维克斯机枪,注意它的笼状枪口消焰器。)
当然,FAL非常出名,作为一代名枪装备过很多国家,赞巴拉配备这种步枪也不能说是个错误。但我觉得之所以没有出现AK的最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当年制片商囊中羞涩的关系:既然没有100%的必要,那就完全可以省下这笔钱。
从我们这些爱好者的角度看,《野鹅敢死队》也提供了一次枪械大展示,非常过瘾,虽说比不上《黑鹰坠落》,但也算不错啦:乌齐冲锋枪、斯太令冲锋枪、FAL自动步枪、布伦式轻机枪、维克斯重机枪等等,让人眼花缭乱。正规部队不会这样装备,但雇佣兵们就难说了,一个是要考虑到个人运用顺手的问题,另一点很重要的是,他们获取武器的渠道问题,可能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对军火商来说,这种小规模的交易赚不了多少钱,可风险是一样的,这自然让他们不感兴趣。OK,这些纯军事方面的探讨就不在这里详述了。
(比利时造RL-83火箭筒与布伦式轻机枪集体亮相。)
当然,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这部电影,除了上面提到的林林总总,我自己觉得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可能是因为怀旧的关系,当年这部电影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这种记忆里的美好感觉不是今天随随便便一部大片就可以取代的,与之类似的还有一系列老电影,既有国产片也有国外译制片。也许这样的一种情愫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理解的。
国内05年推出过《野鹅敢死队》的D版,因为法国二区出了个“三十周年数码修复版”,FH顺手牵羊做了这一双碟版,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单张版本也不错。D商加入的上译配音效果非常出色,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搞来的,真神了。
当年上译推出的那些译制片,确实非常优秀,《砂器》、《望乡》、《王中王》、《虎口脱险》、《悲惨世界》、《尼罗河上的惨案》、《卡桑德拉大桥》、《三十九级台阶》、《佐罗》、《沉默的人》、《追捕》、《老枪》、《蛇》······,这个名单可以开列很长很长。在当年,这些精彩的电影轻松简单地构成了我们并不太丰富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足以让现在的任何一种娱乐方式为之艳羡,改革三十年来,最明显的一个进步是电影院门前的那些“黄牛”都消失了。译制电影,当时觉得习以为常,几十年后才知道了它的珍贵,才明白了那些配音演员的出色工作是多么值得一再回味,那些熟悉的声音仿佛是我们那段最美好的青春时代的回顾,从这一点上说,我非常感谢D商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帮我保留了那小小的一部分回忆。
永远的野鹅,永远的上译!
收藏
0
分享0
顶
0
踩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千斤顶
显身卡
topd666
topd666
当前离线
积分
650
狗仔卡
1
#
发表于 18.8.2010 16:07:20
|
只看该作者
探索多瑙河的明珠,匈牙利旅游9折起,点击直达!
感觉要是翻拍的话估计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请您关注我们在: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
举报
|
Archiver
|
手机版
|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2.2025 18:01
关于我们
|
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