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新一轮较量才刚开始
' q$ d$ I$ B% W" \! d+ O1 W4 E3 _! W1 K
因中国渔船被扣而引发的钓鱼岛主权归属争端,在日本那霸地方检察厅24日决定放还中国渔船船长之后,暂时告一段落。围绕这一轮冲突的胜负得失之盘点,这几天各方都有各执一词的评说,照此看来,也就是一个“各自表述”的问题了。
3 h1 C( w/ B: } 但喧嚣的浪花之下是奔涌的洋流,在我看来,以这次钓鱼岛冲突为标志,中日美三强围绕东亚格局重组而展开的新一轮较量才刚刚开始。: b0 ^' H/ m0 u8 x0 |- _
日本外务大臣前原诚司于9月17日上任,在释放中国船长决定做出的第二天,首次接受媒体专访。在与《华尔街日报》Krisanne Johnson的问答对话中,有以下这样两段内容:
/ t8 | n! p0 W8 t* J 问(《华尔街日报》Krisanne Johnson):你能说得更明确些吗?在深化与美国的关系方面你们具体讨论了些什么?
8 U9 P' @8 T; V3 ?( t* h 答(日本外务大臣前原诚司):首先,我们必须正确实施日美两国在5月28日达成的联合声明。昨天,我与克林顿国务卿举行了会谈,我们两人在谈话中表示,过去一年中,日美双方的讨论往往更多专注于冲绳美军基地问题。但在今后,我们事实上同意,日美战略对话要在如下领域更紧密地合作,如朝鲜、中国、亚洲其他国家的形势,伊朗核开发问题、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
# Q6 G8 A, Z- T5 `4 D 就日本方面而言,日本民主党支持建立东亚共同体。我向克林顿国务卿解释说,这一共同体不会将美国排除在外。相反我们愿意与美国一道建立一个自由市场。这正是东亚共同体的意义所在。…我对克林顿国务卿说,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行动不会把美国排除在外,而菅直人首相则对奥巴马总统说,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行动包括美国。; e4 A( c& C6 E" C
问:你认为诸如此次事件以及南中国海那些事件会促使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吗?
8 X6 t$ {: T! S& i8 w/ \& r6 c 答:虽然并非专门针对中国,但奥巴马总统这次在会谈中对菅直人首相表示,美日在东中国海、南中国海和黄海要加强合作。
$ t, \1 V2 v$ ?" m! W2 f 如果说,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被扣这一事件只是海面浪花的话,那么日本新外相的这个表态才反映了真正的海底洋流。! n) L& j+ f' f; R6 F
曾记否,整整一年前,当时的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还在雄心勃勃地推销他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按照当时的外相冈田克也的解释,“东亚共同体”的成员主要是“日中韩、东盟、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他说:如果美国也加进来,就等于世界的一半。这就说不清楚共同体是个什么了。(大意)" |' P, h9 D' j) w( k9 R2 T, O k
那时的日本,正在试图改变以往“过于依赖美国”的政策,并计划在一个由日本来主导的“东亚共同体”中,确立自己的新位置。
$ [+ h2 b7 k0 F! s6 q$ y$ G& T+ v# f 在我的印象中,把美国排除在新的东亚合作框架中这个意思,也就仅仅存在了一瞬间,昙花半现。很快,冈田克也外相就修改了他的说法,利用各种场合强调,美国不能被排除在东亚共同体之外,承认东亚共同体应“以日美同盟关系为前提”。" w" g, Z% c" K4 w
从一年前鸠山-冈田的“脱美入亚”,到今天菅-前原的“拖美入亚”,日本这种频繁急剧的左右摇摆,正是其焦躁心态的典型反映,面对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夹在当中的日本越来越难于找到自己的稳定地位。! R% }, |* @0 B! K8 E
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不难看出,“脱美”并非不是日本的真实愿望,但希望“入亚”的日本却附带着一个条件,即日本要在新的东亚格局中当“一把手”。当这个愿望遭到中、韩、东盟等或明或暗的抵制时,原本就是试探性的“脱美入亚”姿态,立刻就会收回。这时只要美国方面稍微做一点亲善和重视的表示,日本就必定再次退回到自己的老座位上,正襟危坐,道貌岸然,一付自由世界前沿卫道士的冷战架势。1 O5 D% r* A, r( R* j
这就是围绕东亚格局中日美三边较量的真正图景。从当前的动向上看,随着美国逐步将战略重心从中东和中亚移向东亚,东亚重回冷战格局的趋势也将日益明显。一旦日本发现自己只能在美中、美俄的战略对抗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位置,未来的中日关系也注定会阴云密布、风雨连连。# e& _9 m; c, T, q! `0 y
新一轮较量才刚开始,钓鱼岛海面的突发浪花,只是风暴临近的不祥前兆。▊2 R% O% I+ e) b8 I, `
2010年9月29日; ]* I% P& d o
( E/ C% n: W2 r- U9 T开元特约评论员 文
! z. b1 }/ |, i, x1 e( M扬6 h* ^& l7 L) N4 ^0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