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L# \% m6 s7 ?* q9 v5 I
到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量的难民涌入德国?
0 h$ ? V5 p \
1. 《申根协定》
1985年,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卢森堡小镇申根签署了《关于逐步取消共同边界检查》的协定,又称《申根协定》。目前,共有26个国家签署了该协定加入申根区,其中大多数为欧盟国家。为了实现各国间人员和货物自由往来,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协定规定,在协定签字国之间不再对公民进行边境检查,且外国人一旦获准进入“申根领土”内,即可在协定签字国领土上自由通行。
由此,当难民抵达欧洲地中海沿岸后,便可以相对自由、畅通无阻地涌向欧洲内陆。
但由于涌入的难民数与日俱增,且偷渡途中悲剧频发,实行30年的申根协议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8月27日,奥地利警方在东部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高速公路上发现一辆被遗弃的卡车,里面有71具疑似叙利亚难民的遗体,其中包括4儿童。
29日,匈牙利国防部发表声明称,为阻止难民非法越境,军方已在匈牙利和塞尔维亚边界建起一道铁丝网,计划再建一堵高4米的墙,将偷渡客挡在墙外。法国外交部长洛朗·法比尤斯随后称匈牙利的做法可耻,是对欧洲共同价值观的不尊重,遭到匈牙利反击。
* p& a! }% Q3 J0 V _德国总理默克尔8月31日也发出警告,难民危机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如果欧盟不“公平”分配难民,申根区有无存在的必要将势必重新成为谈判议题。“我们的国家正面临一次重大挑战,”默克尔在德国首都柏林告诉记者,“这将是一场核心挑战,不仅在今后几天或几个月内,而且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 Z# E' e7 O# N* S( [: U5 L E2. 德国较为宽松的避难政策
8月25日,德国宣布暂停“都柏林规则”。
自2003年欧盟修订实施《都柏林规则》,欧盟成员国通常只允许难民向入境的第一个欧盟国提出庇护申请。因此倘若一个难民是经由某“安全第三国”而入境德国,他极可能会被遣返至该国。而前不久,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局(BAMF)在推特上宣布,不再对叙利亚人坚持使用《都柏林公约》。这意味着,不再把入境的叙利亚籍避难申请者遣送至他们进入的第一个欧盟国家,这些人可以在德国申请难民身份。同时,德国也分担了意大利、希腊等难民最先抵达的国家的压力。
0 s! ?/ [ Q% M5 T# V( d$ y
对于这一改变,叙利亚人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德国,特别是默克尔的赞扬。下面这张照片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大量分享,图片下方的网友留言为“我们爱你,德国。”
下面这张图片上写道:“我们爱你。”**伯文字意为:“感谢默克尔中止了《都柏林公约》,希望有一天能见到你。”, m# ?- |& Q) V# k0 Y g
不过不久前,默克尔也曾被批评对难民无动于衷。今年7月,在一次活动上,默克尔曾向一个巴勒斯坦移民女孩解释,对于女孩一家将被遣返这一事实她也无能为力。媒体捕捉到了女孩当时泪流满面的样子,令德国上下为之动容,纷纷指责默克尔过于冷漠。随后,德国国内也再次引发了关于难民政策的大讨论,不得不说,这件事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德国这一政策的转变。
! A) {& f! z6 d# h8 X( ^" C
3. 德国给予难民的社会保障
难民在德国的物质生活也绝非饥寒冻馁。在德国,一旦他们的难民申请通过,政府需向他们提供数月甚至数年的食宿。根据德国的法规,患急病的避难申请者也应由政府出资给予治疗。有些病人还可事先获得社会福利局颁发的医疗卡。对难民及其他们的子女,德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提供他们学习语言,希望他们尽快融入到德国社会。德国宪法法院还在2012年作出裁决:当时“依靠法律所规定的补助”无法使在德申请避难者过上“符合人类尊严的生活”,因此,难民必须得到更好的待遇,政府难民补助必须增加。
德国对外国难民的就业与居住限制,甚至比有的国家对本国国民的限制还宽松。申请避难者在难民收容所最多逗留3个月,之后便被分配到所在联邦州的其他各地,且“不得更换居住地”的限制在满3个月后就自动取消。工作方面,按2014年德国通过的法律,难民提出避难申请满3个月,不用被批准就有权合法在国内打工。此外,有专业人员身份的避难申请者还不受相关的前期审查限制。
2 T. ]3 E3 N; |5 U4. 民众对难民的包容
德国的制度不阻绝难民,德国的民众其实也并不敌视难民。德国“移民与难民局”负责人施密特说,“人们提供帮助的意愿是巨大的”。每次排外的Pegida运动支持者举行游行时,都会有数目相当的同情难民的民众举行反游行来对抗。
除此之外,一些联邦州也推出一些项目,帮助那些避难申请正在审核过程中的人们学习德语。巴伐利亚州社会福利部向每个由义工组织的德语班提供五百欧元的赞助。巴伐利亚的退休中学校长卡尔·兰德海尔和汉斯蒂特·豪特里希义务向外国难民提供德语课程,并自编一套德语教材。很多由义工组织的德语班都采用了他们的这份教材。
' }& j) @, x& H' Q1 u' o, S
5.德国教会的救助
德国教会素有对逃亡者、受迫害者提供庇护的古老传统,时至今日德国举国上下依然尊重这一传统。因此,虽然教会必须将避难者的情况通报给德国政府机关,且后者有权力随时将避难者带走,但出于对传统与神圣的尊重,政府从未开过这个恶例。
' k& d4 f4 D' V9 K# ?
德国内政部长德梅奇埃曾敦促教会停止提供庇护,并将教会庇护比喻成伊斯兰教法,称其“不能凌驾于德国法律之上”。不过此言一出,立刻引发外界强烈反弹,舆论大哗,部长只好向全民公开道歉收回发言。
2 a9 K1 a* }" ^, |" D* q" O' D4 y" o
面临的问题
只是,随着越来越多难民涌入,针对难民营地的袭击和骚乱仍时有发生,排外情绪成为德国国内面临的重要挑战。
. i) u+ u/ N' }) F n( ?
此外,伴随非法移民和难民涌入危机的,是欧盟各国步调不一和相互指责。
+ e4 |) w# T; }5 ]+ D" v3 ^% }匈牙利政府发言人安德拉斯·吉罗-萨兹31日指认德国政府对待难民态度过于温和,没有遵照欧盟相关条约行事,要求德国方面“澄清法律方面的事宜”。
( l7 |. A. }, L5 n0 s& o" K# ]( o
默克尔承认,对叙利亚难民相对宽松的政策导致了“某种程度的混淆和误解”,但欧盟的相关避难政策依然有效。
5 @% K! l2 q- R* p欧洲理事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表示,欧盟需要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既避免奥地利式的偷渡惨案,也避免匈牙利的“过激行为”。
欧盟轮值主席国卢森堡8月30日宣布,9月14日将召开成员国内政部长特别会议,探求难民危机解决之道。多国政治头面人物喊出欧盟内部需要团结的口号,但这次会议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观察。
, F. T+ R# O1 z: l' Z5 I; q* R' }内战引发“难民潮”
叙利亚内战是指从2011年年初持续至今的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反对派之间的冲突。叙利亚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于2011年1月26日开始并于3月15日升级,随后反政府示威活动演变成了武装冲突。+ T) i' v7 y- t5 I2 K6 u8 q! ^
# ]% t, y5 k; |, d0 @/ y/ a% t
叙利亚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产生后,叙利亚反对派要求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下台,巴沙尔·阿萨德同意通过和谈解决叙利亚国内的矛盾,但遭到叙利亚反对派的拒绝。叙利亚反对派的武装随后与叙利亚政府军及亲政府的民兵组织之间爆发冲突。特别是在在德拉、霍姆斯、伊德利卜和哈马等抗议的中心地区,冲突一直持续至今。
( X! H$ f5 G/ R
这一战争已导致超过23万人死亡,数以百万计的叙利亚人流离失所,不得不逃离祖国,踏上一条可能长达数月,甚至陪上性命的征途,寻求庇护,以求开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