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612|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ery good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7.2007 08:2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Very good

[ 本帖最后由 xiangcundream 于 25.2.2008 11:18 编辑 ]
2#
发表于 20.7.2007 12:0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7.2007 15:49:40 | 只看该作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很经典...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7.2007 15:5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7.2007 16:01:06 | 只看该作者
往上找的简评...咱没资格评讲古诗骚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7.2007 16:1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7.2007 16:27:18 | 只看该作者
哦呵呵...不用的..我自己也明白了什么叫..红瘦绿肥...我带着问题去找的..找到答案就是回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7.2007 16:39: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ROW 于 20.7.2007 16:49 发表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很经典...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 ...


该同学的中心思想写得不错,如果能把李清照这种意境和党,大众人民联系一起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7.2007 16:40:32 | 只看该作者
红男绿女,如果变成了绿肥红瘦的话就是说,女的很肥,男的很瘦。

不是很好:pig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7.2007 19:2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11.2024 03:1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