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3247|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國大乘佛法文化 : 禪宗明心見性是明什麼心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9.2014 22:4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光山宗长心培法师

著作:道在那里?禪是什麼?

二本一套--香海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年7月初版三刷)

如是说:『 禪是甚麼?』

禪就是我们的「心」。

这个心不是分别意识的心,

而是指我们心灵深处的「真心」(电子版最前页)

所以要从生灭心去体会一个不生灭的心。P.24页

参话头,乃中国禪宗最具代表性的法门,是北宋末年间,大慧宗杲禪师所提倡的修行法门,是参禪中独特之法门,过去的古德,就有不少人是因为修此法门而明心见性。P28页』

=====

而禪门明心见性的这个心,并不是我们自我能思能想的这个意识心。

禪门明心见性的这个心,又称自性,也就是唯识系经典中 佛陀所开示的阿赖耶识,又称藏识。

禪宗六祖惠能大师非常明白的告诉大家明心开悟所悟的自性就是含藏识,如: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CBETA, T48, no. 2008, p. 349, a17-22)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CBETA, T48, no. 2008, p. 360, b4-5)

而禪宗祖师所依之经典,亦如是说:

《大乘入楞伽经》卷6〈10 偈颂品〉:「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於能所取、我说为真如」(CBETA, T16, no. 672, p. 626, a14-15)
....
有禪有净土,禪净双修之永明延寿禪师亦说真心即是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即是真如理。如下:

《宗镜录》卷47:「此阿赖耶识即是真心,不守自性,随染净缘,不合而合,能含藏一切真俗境界,故名藏识。如明镜不与影像合,而含影像。此约有和合义边说;若不和合义者,即体常不变,故号真如。因合不合,分其二义,本一真心。湛然不动。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像觅镜,即是恶慧,以未了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之义,而生二执。」(CBETA, T48, no. 2016, p. 694, c27-p. 695, a6)
....
乃至玄奘菩萨亦说菩萨见道就是证解赖耶识,如下:

《成唯识论》卷3:「已入见道诸菩萨眾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或诸菩萨皆名胜者。虽见道前未能证解阿赖耶识。而能信解求彼转依。故亦为说。」(CBETA, T31, no. 1585, p. 14, b28-c3)

难怪星云大师会说:『只有第八阿赖耶识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
真乃符合经典、论典及禪宗祖师语录之所言。善哉!善哉!
2#
 楼主| 发表于 10.9.2014 22:50:29 | 只看该作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搜索 本条目属於佛教系列
   
维基主题:佛教

明心,佛教术语,明证本心之意


指的是大乘修学,需先见道-明自本心也。五祖告六祖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1]。五祖復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2]。

何谓明心?

禪宗的 明心,是「证阿赖耶识」,就是「亲证阿赖耶识」,也就是实证,亦即可现观阿赖耶识真实与如如之体性,而非思惟推理的思想。明心亦是证得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的真实心-如来藏也。在禪宗典籍-《人天眼目》中说到阿赖耶识即是真心,也名之為含藏识,因其能含藏一切万法,亦含藏从凡夫修至成佛之一切法,故亦名為如来藏识[3]。唐朝六祖惠能大师亦说本自清净的自性心能含藏万法,故又名之為含藏识,而五阴十八界诸法更是依於此一清净自性心而能生起诸多作用[4]。北宋克勤圜悟禪师除了说明六、七识心之各别功能外,更直说第八识心即是阿赖耶识,又名之為含藏识,能含藏一切善恶染净种子[5]。在《大乘密严经》裡,佛说明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只因邪知邪见而不能证知;更举出由金块加工雕饰完成之黄金饰品如:金戒指、金手环等,比之於未加工过之金块更為胜妙,然在本质上而言,皆是黄金无所差别[6]。《大乘密严经》卷三:「阿赖耶识亦復如是,是诸如来清净之藏。」[7],也明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

依据《妙法莲华经》:释迦牟尼佛為一大事因缘降生人间,乃是為眾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缘故。[8] 《妙法莲华经》中又云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眾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说法,无有餘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9] 由此可知,证悟如来知见-明自本心 (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的法) 乃是不共二乘的;也是所有在菩萨道上修学的佛弟子所应证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1.9.2014 19:03: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WZW 于 16.9.2014 00:59 编辑

正枝居士 :

佛子们常会在心裡想:「我是什麼人?开悟是何等神圣,我今世有可能开悟吗?」有了这种想法,就已经把自己学佛的信心与豪气消灭了一半。然后又听某些人说:「现在是末法时代,哪有开悟的可能?」好了!原本只剩下一丝丝的微弱火苗,就此全部息灭了!这就是目前佛子们的一般通病:学佛一年,佛在心田;学佛二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西天。真可说是越学越遥远了!

末法时代的佛子们总是认為:「开悟是深不可测的,那是大菩萨的事。开悟这档子事,哪轮得到我?」想都不敢想,可以说是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学佛学了一辈子,不但对於开悟还是茫无头绪、一片茫然!而且根本就对自己没有丝毫的信心。可是却没有想到过:自古以来,有那麼多的菩萨们证悟之后发愿再来,难道我们现在这一代就没有一点机会遇到其中的一、二位吗?那些发愿再来的菩萨祖师们都到哪裡去了?大家对这一点是否也该用心的想一想?

想要真正的学佛,就要有绝对的信心。修学大乘佛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寻找帮助自己开悟的方法,也要相信自己绝对能开悟;学佛的第一步不就是见道吗?见道不就是开悟明心吗?不然我们学佛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五祖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如果不能证得本来面目如来藏,想要真正的修学佛法,是进不了门的;但是只要跟对了真正的善知识,就可以相信自己在此世确实能有证悟的机会。

《优婆塞戒经》云:「若人信因、信果、信諦、信有得道,如是之人则得三归。」相信学佛以后一定会有学佛的果报出现,那就有机会可以证悟。相信世间有得道的人住世,相信目前真的会有得道证悟者在弘法,也要相信自己能遇到证悟者,更要相信自己也有机会可以证悟。这是世尊告诫我们金口圣言:要相信随时都会有证悟者出现在人间,假使我们有因缘来追随著他,能安住下来认真的修学,总会有开悟的一天。除非是跟错了,追随到未悟或错悟的师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1.9.2014 19:06:34 | 只看该作者
  而禪宗祖师所依之经典,亦如是说:
《大乘入楞伽经》卷6〈10 偈颂品〉:「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於能所取、我说为真如」(CBETA, T16, no. 672, p. 626, a14-15)
....有禪有净土,禪净双修之永明延寿禪师亦说真心即是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即是真如理。如下: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尽、把阿赖耶识体中所有一切法种都全部证得,成为如来无垢识而成就佛道。过程如同在找到黄金以后,把黄金打造成金指环。所以经文中的「金」是比喻阿赖耶识,所以经文接著开示:

《大乘密严经》卷3:

「譬如巧金师,以净好真金,
 造作指严具,欲以庄严指;
 其相异眾物,说名为指环。
 …………
 当知赖耶识,即名为密严,
 譬如好真金,光色常充满。」

整段经文都是将阿赖耶识比喻为金,!四大之大种性自性乃是阿赖耶识所具备的自性之一,所以阿赖耶识入胎以后,依父精母血、无明贪爱等业力(或菩萨愿力)…为缘,而能依其大种性自性来成就色身;而所成就的色身无常败坏。然而这段经文的「指环」乃是比喻「如来清净藏」,不是比喻身体。

《大乘密严经》卷1:「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出过欲、色、无色、无想於一切法自在无碍,神足力通密严之国,非诸外道二乘行处。与诸邻极修观行者,十亿佛土微尘数菩萨摩訶萨俱,皆超三界心意识境。」本宝典一开始就点出密严佛国净土,不是外道乃至二乘行者所能到达,更而点出密严净土乃是超出三界的境界。

《大乘密严经》卷1:「佛亦如是,化形普降於诸世间,随眾生心所乐不同,皆使蒙益。无空见者,復令当诣密严佛国。如其性欲而渐开诱,为说一切欲界天王自在菩萨摩尼宫等诸安乐处,乃至诸地次第十方佛土功德庄严,尽於未来随机应现。」

宝典打从卷一开始,就说明 佛降生於世间,随眾生心性根器不同而宣说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大乘等不同的法道,眾生只要信受,都能得到利益。而不著二乘空见者,也就发大心修学大乘菩提而发愿成就佛道者,就会教导这些大乘行者亲自到达密严佛国净土,亲自领受密严净土的种种境界。

《大乘密严经》卷1:

「解脱者亦尔,惑尽而清凉,
 入於无漏界,密严之妙土。
 此土最微妙,非餘所能及,
 佛与诸菩萨,清净之所居;
 三昧乐现前,以此而为食。
 欲生斯土者,当修真实观。」

密严净土乃是无漏法界,一切净土中最为微妙,没有其餘净土可以及得上密严净土。密严净土乃是诸佛以及菩萨们清净的居住处。想要到达密严净土的行者,就要修习真实观,也就是修学如何能真实观察到密严净土的方法。要观察密严净土,就要知道密严净土究竟是何样的境界:

《大乘密严经》卷2:「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訶萨言:密严佛土是最寂静、是大涅槃、是妙解脱、是净法界,亦是智慧及以神通诸观行者所止之处;本来常住,不坏不灭;水不能濡、风不能燥,非如瓶等勤力所成,寻復破坏。非诸似因及不似因之所成立,何以故?宗及诸分是不定法,诸宗及因,各差别故。密严佛土是转依识,超分别心,非诸妄情所行之境。 密严佛土是如来处,无始无终,非微尘生、非自性生、非乐欲生,不从摩醯首罗而生,亦非无明爱业所生,但是无功用智之所生起。……」

密严净土是寂静极寂静的境界,由此可知密严净土的自住境界中是无六尘、无七识妄心的境界,所以是最寂静的净土世界。是大涅槃的境界、是微妙解脱的境界、是清净无染的境界,也是具备般若智慧的菩萨行者所依止之处。密严净土「本来常住、不坏不灭」,也就是说密严净土不是依眾生业力而出现在三界世间的,是无始以来,本来就存在著的净土境界,所以尽未来际都不会坏灭的净土境界。水无法把密严净土沾湿、风亦无法把密严净土给吹乾;换句话说:地水火风都无法破坏密严净土。密严净土是法尔如是的从无始以来就这样存在著,没有一因一缘可以出生祂。

一切佛国净土都是该佛国之 佛於因地时,发愿而歷经佛道的成就所成的净土世界,都是微尘所成的器间世界。为何唯独密严净土却不是因缘所生、不是微尘所成的器间世界?经文接著开示「密严佛土是转依识,超分别心,非诸妄情所行之境。」密严净土是超出语言文字、心想的境界,一切言语心行皆到不了密严净土的境界,原来密严净土是唯心净土的境界,并不是世间中的佛国世界,而是唯心净土的自住境界。所以密严佛土是一切眾生的自心如来的自住境界,是没有开始也永远不会坏灭的心体。

所以 佛是要大乘行者都亲自到达密严净土的境界,就是要行者们都证得自心如来,亲自领受自心如来的种种殊胜而难可思议的境界。到了卷三,经文的最后,终於为大眾直接说明眾生自心如来 – 密严净土是哪个心:

《大乘密严经》卷3:

「当知赖耶识,即名为密严。」

一切眾生第八阿赖耶识就是「密严佛国唯心净土」。因此 佛施设了教外别传,使用种种机锋帮助弟子们所证悟的密严净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也就是禪宗自西天初祖金色头陀大迦叶尊者在灵山见 世尊拈花所悟的心,传自西天第二十八代祖,也就是 菩提达摩尊者,又传自东土而成为东土的禪宗初祖;而后歷经一花开五叶,从 六祖大师以后,禪门兴盛,一直传到今天,所悟的心,就是「阿赖耶识密严净土」。

《大乘密严经》卷1:

「至於密严已,渐次而开觉;
 转依获安乐,寂静常安住。」

在卷一时,就已经开示大乘行者证得「阿赖耶识密严净土」以后,就能亲自去体验、领受阿赖耶识种种的功能体性,所以「渐次而开觉」,随著所证而令所觉悟智慧次第增上。所以一切成佛的法种,都是阿赖耶识所持,阿赖耶识当然就是如来藏,成就佛道就是要从到达「阿赖耶识密严净土」开始故。

不论是从卷三「藏即赖耶识」等上下文,乃至综观整部经文,都不断在阐释「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修学大乘就必须要证阿赖耶识,从证得阿赖耶识以后,次第修学其总相的智慧、别相的智慧、函藏在阿赖耶识体中一切种子的智慧,而成就佛道。也就是说:要成就佛道,就是要从证得阿赖耶识开始,而阿赖耶识体中函藏著成佛的一切法种,所以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在证得阿赖耶识以后,开始修除心体中的不净法种,开始修学验证心体中一切种子,就是「由金打造成金指环的过程」。打造的过程,就是「展转」。金指环还是由金打造而来的,所以说「金与金指环无差别」。就如同成佛所证的如来无垢识是由阿赖耶识所打造而成的,所以阿赖耶识与如来无垢识「展转无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9.9.2014 04:35:26 | 只看该作者
行者在因地時證得阿賴耶識,雖然能觀見阿賴耶識體如同黃金一樣的清淨無染,但卻是函藏著無明貪愛等業種、函藏著七識心所相應的不淨種、所知障隨眠…等,所以透過福慧雙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賴耶識體中的所有不淨種子修除淨盡、把阿賴耶識體中所有一切法種都全部證得,成爲如來無垢識而成就佛道。.



眾生本来是佛,那麼猫,狗,蟑螂是不是佛 ?

我们可以从理,事两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

常听学佛的朋友侃谈” 眾生本来是佛” ,到底眾生为何本来是佛,又没啥人可以说的清楚,以下敬转供对此题目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

一切眾生,当然包括三界六道二十五有,因为既然是眾生而又说是一切,当然就无所不包了,凡是有情都包含在内。

譬言如有很多人讲【圆觉经】,却总是误会了佛讲的法,就乱讲说:  本来一切眾生都是佛,因为突然起了一念,所以就去轮回了。如果一切眾生本来都是佛,起了一念就还要再轮回,那麼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迦叶佛.:.:成佛以后,是不是后来还会突然起了一念又都要去轮回呢 ?  所以他们都误会了,佛说一切眾生本来是佛,是从理上来说的,并不是从事相与修果上面来讲的。是从理体来说一切眾生本来是佛,因为佛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常不断,具有八不中道乃至无量不的中道体性,本来就没有轮回。这是说自性佛,祂既不和所知障相应,也不和烦恼障相应,而诸佛全都以祂为体,依著祂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进修,才能成佛。

再从【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来说, 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眾生的理体第八识如来藏,从无始劫以来就不和所知障相应,也不和烦恼障相应., 因为祂离一切知见,不管是邪见、正见全部都离。,既然离一切见,怎麼可能和烦恼障、所知障相应呢 ?  既然不受这二障所障,当然也就是佛。所以从理上来看,一切眾生都是佛,  天人、天主、人、狗狗,蟑螂、蚂蚁乃至粪坑里面的蛆,全都是佛。但理上是这样,事相上却不是。因为事相上,蛆还是粪坑里的蛆,鬼神还是鬼神,人还是人,你养的狗还是狗,天主还是天主,毕竟都不是佛。所以,千万别把佛的圣教误会了!  佛陀有时候是从理体上来说,有时候却从事相上来说。既然一切眾生都是佛,佛又何必来人间示现度眾生呢?  因为从事相上来看,眾生都还在轮转生死中,但是仍然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理体-- 自性佛如来藏! 这个没有生死的理体,继续在他的五阴中运作,而眾生将来成佛就是靠这个自性心如来藏,所以才说一切眾生本来是佛。

但从事相上来说,凡、愚有情的七转识不能和这个理体相应,所以眾生事实上仍不是佛; 由此缘故,佛陀才要来人间说法四十九年,辛苦地度化眾生.  那麼,佛为什麼来人间受生度眾生? 为什麼要这麼辛苦?  都是因为从理体上来看,眾生本来来是佛,可是眾生无法证得本来佛,所以从事相上来看,眾生还是眾生啊;毕竟还没有成佛。所以佛才要这麼辛苦来人间受生,示现成佛以后还要以四十九年时间到处奔波,为眾生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30.9.2014 05:37:55 | 只看该作者
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眾生的理体第八识如来藏


『三乘佛法, 并非只是现象界的缘起性空而己, 拨一切法空的断灭论, 是佛法中最大的邪见』 :

如来藏,阿赖耶识於佛法中的重要性:

首先,佛教修行者必定相信轮回,如果没有轮回,那麼死了就完了,不需要修行,搞这麼多名堂,又是闻又是思又是修的,不需要这麼累,只管喫喝玩乐,早死晚死一样。

第二,既然有轮回,那麼是什麼在轮回?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如果不知道是什麼在轮回,我们怎麼把握轮回呢?就象原始人连车都没见过,而说自己会开车,你相信吗?

所以,修行的真正开始,必定是从了知什麼东西在轮回开始的,只有知道什麼在轮回,才谈得上改造命运,保证生生世世修行,保证最终成佛等等。

  这里就引起两派争论来了,反方认为,缘起性空就是佛教真理,不需要有轮回的主体,认为如来藏是“性空唯名”的方便说,并没有如来藏可证可知;正方认为,如来藏就是轮回的主体,离开如来藏谈一切问题都是戏论。下面就两派观点是否吻合三转法轮经典和三法印来作辨证:

初转法轮之《杂阿含经》卷五:记录了一个叫焰摩伽的比丘说: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遭到了僧团的一致反对,大家都劝他舍弃邪见,最终,焰摩伽比丘在舍利弗的开导下,这样改了口:阿罗汉是熄灭了五阴之苦。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熄灭了五阴之后不是更无所有,还有一个东西在,如果说熄灭了五阴就是“更无所有”,这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熄灭了五阴之后还有什麼?经文没有说,但肯定不是还有“缘起性空”在,因为阿罗汉不受后有,灭的就是缘起性空的现象,如果缘起性空还在,说明阿罗汉还没有成就阿罗汉,那阿罗汉的实证岂不成了妄语?

二转法轮之《心经》,心经最短,好说,中有“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经句,这是对“心”的形容,当然,奉行“缘起性空”者,会说这个“心”是意识,但意识透不过“不生不灭”这一句,正常人都体验过意识生生灭灭,而且,如果意识不灭,人人都应该有宿命通,可是,绝大多数人,为什麼能记得昨天,不记得前世呢?说明今世的意识不是前世的意识,说“意识不灭”,这是邪见,而且阿罗汉灭掉的五阴——色受想行识里面,就明确包括了意识,请反方认真重新学习五阴十八界的内涵。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569:“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

真如(如来藏, 实相心, 金刚心的另一个名字,佛经里常用,表示如来藏特性的一个形容词,有时做名词用)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这句话明确表示,有一个万法本源,祂能生诸法,但祂本身是不生的,不生的当然不灭,这句经文,用“缘起性空”怎麼能读通呢?缘起性空能生诸法?缘起性空不生,所以叫法身?缘起性空不但不能生诸法,反而是诸法生起后你才能观察到缘起性空,否则你从哪里知道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是依於现象界的无常性和缘生性而总结归纳的一个规律,本身是没有实体的,比方说女性,这个特性是依於女人体的,如果没有女人体,就没有女人的特性可说了,缘起性空,也是依於现象界每样事物的现象都是缘起的,没有自性实体而说性空,如果没有现象界,就谈不上缘起性空了,比方说灭了现象界的阿罗汉,你要再谈缘起性空就是废话了,就象你本来没有儿子,你却在谈论如何为儿子找媳妇,都是没有意义的。

三转法轮之《楞伽经》卷一: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

下面再从三法印来谈,三法印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高度概括了现象界与实相界,有为法与无为法的特性,前两印正是印定现象界与有为法的,就是缘起性空的内涵,其实因为现象是无穷的,这类法印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意(当然是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增减,比方可以说“诸受皆苦、诸法缘生”等等,但“涅槃寂静”是实相界法印,无法增减,吻合《心经》开示,因为实相只是一个,真相只有一个,如果弄到两个以上的真理,基本上就错了。

综上所述,认定“缘起性空”就是真理的人,基本上对世界本源的探索没有兴趣,反而觉得探索世界本源者,是常见论,但如果世界没有本源,万法就没有基础了,一切真的空了,绝对空了,一切修行也将唐捐其功,我们不用谈那些高深的问题,你只要问问自己:你是谁生的?是你父母生的?还是缘起性空生的?无论你的回答是父母还是缘起性空,都将令你自己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唉,“无因唯缘论”,“心只有六个论的六识论”只是谈到了一半, 并不是全部的实相!

下面是证明如来藏实有的经文:

《虚空藏菩萨经》

善男子。今是虚空为倚於眼。为倚眼识。为倚眼触而得住耶。虚空藏菩萨摩訶萨。白佛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为是内起眼触之缘生彼三受而倚空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佛言。善男子。眾生今者为倚於空。为是虚空倚於眾生。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各各相倚互作境界。又復各各不为境界。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皆悉虚假。一切诸法皆依於如及以实际(这个如和实际如果也是缘起性空的话,就完蛋了,还能依吗?)。世尊。犹如虚空无坏无成。无忆想分别。无动无摇无爱无憎。无牙无种子。无果无业无报离於文字。世尊。一切诸法亦復如是。菩萨若知此者。是名善知诸法之性得无生忍。

汝今瞿曇。亦復如是。已断一切烦恼结缚。四倒邪惑。皆悉灭尽。唯有坚固真法身在。(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

下面是信根不具足眾生不信如来藏的经文——《大法鼓经》

如是下劣眾生。及声闻缘觉。初业菩萨。作是念言。我不堪任听受。如来已般涅槃。而復说言。常住不灭。於大眾中。闻所未闻。从坐而去。(下劣眾生说,你们说如来已经涅槃,又说如来常住不灭,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我走了——低劣眾生对正误的判断以是否自己听说过为准)所以者何。彼人长夜。於般涅槃。修习空见。闻离隐覆清净经故。从坐而去。彼十方来声闻缘觉初业菩萨。百千万亿阿僧祇分。餘一分住。谓彼菩萨摩訶萨信解法身常住不变者。尔乃安住受持一切如来藏经(能信解法身常住的人,在十方修行人中是百千万亿阿僧祇分之一,他能安住受持一切如来藏的经典,所以说反方不懂,末学表示理解)。亦能解说安慰世间。解知一切隐覆之说。善观一切了义不了义经。悉能降伏毁禁眾生。尊敬承顺清净有德。於摩訶衍得大净信。不於二乘起奇特想。除如是等方广大经。不说餘经。唯说如来常住及有如来藏。(说有如来藏,这句话只要有简单的古文基础都应该能看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3.11.2014 03:11:35 | 只看该作者
佛說如來藏,以爲阿賴耶 :
如來藏非眾生"我", 這是於大乘法中修行弟子必須明白的教義
...


如来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无眾生所熟知的我性,非意识自我,為宣说故方便说『我』:

有某派法师(如印顺法师)抱持这样的想法说:【「如来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样的,背弃了佛陀的根本教义—「无我」。】这是某派法师误会佛法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佛陀不可能故意去凑合印度教之「梵」「梵天」「梵我」来当成是大乘佛法,这两者有根本不同的差异。此派法师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学者的影响,如今又有日本学者松本史朗对於如来藏大加批判。我们由底下来说明「如来藏」和「梵」两者根本没有关係: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实质的「梵天」,甚至说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有「至尊」的描述,并由祂產生「至尊人格神」来到人间;乃至当「梵天」说他出生一切万物时,他这样的人格神也是由「至尊」所出生的,这是印度传统的一支大一统思想。《奥义书》则在之后產生,许多奥义书则明确地赞成一个衍生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皆有「梵」,并且将修行变成一个普遍性的知觉到「梵」,以此称之为「梵我合一」,以为就是涅盘,就是解脱,如此作为「我」的扩大;但以上的「梵」、「梵天」、「梵我」都是被佛陀所驳斥的。

      依照上述顺序而说,先说「梵」:佛陀说真正的「梵」都不是这样,唯有佛陀说的「梵」才真正是「梵」,其他人都是妄想。「梵」本身在语言上是清净的意思,因此许多人施设的虚妄想,本身就是污染,本身就是虚假,因此远离了佛陀说的「梵」。佛教中的阿罗汉自作证的时候,必然知道「梵行已立」,这「梵」於小乘法中就是以远离诸法的执取来称作是「清净」,既然远离,哪里还会再去施设一个「清净的、崇高的、广大的、殊胜的」外法,说这个是「梵」,这样的「梵」就是如来说的「不清净的」,就是被佛陀所破斥的,而清净的「梵行」则是佛教僧团可以人人修行修证而自作证的,并非只是形而上的思想而己。

      次说「梵天」:如果「梵天」所说自己是宇宙的创造主,那高过其天的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乃至无色界天,还有无想天,到底是谁创造的?这三界的法是属於禪定「证量」的,因此「梵天」的说法不合乎事理,一下子被佛教破斥的。

      最后是「梵我」:「梵我」则以思想来安立一个假说,「梵我」和「禪定」的境界不同,但有人是「梵我」落在三界有为法的境界中来作区别,而禪定是会相应到一个境界天,因此如果一定要说「梵我」是有实质的,是勉强可以无色界天的空无边处天(或识无边处天?)来对应。当佛陀示现太子出宫修行时,曾示现从学於外道,得证甚深世间禪定,外道以为这便是涅盘,在《佛本行集经》卷22:

     彼人如是舍诸禪已,进求胜处,而发此心,如前所说,舍诸欲事。如是舍离粗色身故,发厌离心,彼时即得身中所有虚空无边分别,於此一切色相,又色相内,及树木等,所有诸物悉皆分别,无边虚空,得如是等一切色处,明瞭分别,无边空已,即证胜处,而有偈说:「如是微妙大梵处,一切无相常无言:智人说彼解脱因,即此名为涅盘果。尔时阿罗逻说是语已,白菩萨言:仁者瞿曇!此即是我解脱之处,及其方便,我今为仁显示已讫。」

      然而这样「空无边处天」的「梵我合一」的修行,佛陀修证后便予以捨弃,因为这不是解脱。在许多大乘经典更直接破斥这样的说法,指责「梵我」「出生万物」「一切由梵所出生」都是「邪见」,「梵天」等诸禪定「愚痴」诸天都是「邪见天」。因此硬要说大乘与「梵我」「梵」合流,是罔顾事实,这熟读大藏经的所有法师应当要非常清楚的。所以佛陀所说的如来藏绝非梵我,神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3.11.2014 03:13:55 | 只看该作者
如來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無眾生所熟知的我性,非意識自我,為宣說故方便說『我』:
有某派法師(如印順法師)抱持這樣的想法說:【「如來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樣的,背棄了佛陀的根本教義—「無我」...然而這根本是無稽之談 ...


如來藏更非一般人以爲的本體,  佛陀於《四阿含》中明確宣說: 佛教是「非斷非常」,不是意識層面想像的本體,所以說:『惡慧不能知』:

如來藏和一般人以爲的本體的許多體性根本不同,日本的松本史朗將其定義爲「土著思想」,就是古老民族會期待的大一統的觀念。可是他並不明白佛教的如來藏是不跟任何一個法和合的,不是一般人以爲的「我」的延伸。如來藏祂是本有法,不變異法,不會跟其他的一法在和合,不會增減,也就是說祂沒有和合義。

祂沒有作主義。然而我們以爲的我,這本體的我,理論上的我,形而上的我,都能夠作主,但如來藏不作主。祂是各有情各自獨立,祂和另外一個祂也不會和合,所以佛和佛也不會合並,這和神我、梵我思想追求的「天人合一」、「梵我一體」不同。

      「梵」和如來藏不同,因爲如來藏不是大我,如來藏不是眾生心,不是「梵」,也不是清淨,如來藏沒有我性,也不會和您合而爲一,如來藏出生這世界,但不是這世界,如來藏也不會因爲您覺受到祂而和您相應,因爲如來藏沒有見聞覺知,您以爲祂怎樣,祂也不會理您,因爲沒有見聞覺知,怎麼理您?您以爲這世界大的大,小的大,合一、不合一,都和他無關,如來藏不理會您怎麼想,如來藏也無所謂您怎麼想。

      所以我們看不出來《奧義書》中的「梵」和如來藏有何關係,除了有人硬著頭皮來湊合以外,這兩者根本不同,如果說「梵」是思想,有人不能同意,那說成是偏於無色界天的空無邊處天的修證,但無論如何又說如來藏是思想?如來對於取證這樣的「梵」,認爲這不是真正的解脫,無色界天還是在三界輪回之中仍然脫離不了生死。如來便拋棄這法,而直到三界的有頂:非想非非想天,仍不是解脫之法,不是涅盤。因爲佛法的解脫,必須以斷除我見、斷除三縛結作爲基礎,有了這樣的三縛結的斷除,就有真正的「八解脫」可說。

      在《白淨識者奧義書》,將「梵」說成是「無外無更高,更小或更大」,「世間萬事物,神我盡充沛」這樣以比量來說「梵」是更高的「神我」,稱之爲「神人」,設立個「彼超此世間」的超級大我,可是至高得我,根本不是這樣的我,所以向其祝願,幾乎是《奧義書》的一貫方式,如「惟願彼天神,賜我以明智」,以祭祀和祈願,然而如來藏不是充塞天地之間的虛妄想的大我,如來藏也不需要您去祭祀和祈願,祂一直根本和您在一起,不需要您的誠服和恭敬,祂不領受三界一切法。

      奧義書以爲這樣的大我會主宰一切,所以出現「主宰賜福者明神頌所敦」,但如來藏出生萬物,卻沒有作主,當然不會去主宰,也不會賜福。「彼在大宙中,唯是護世主,宇宙之真宰,神秘居萬有,梵道神僊傳,合契得長住,唯由得知彼,乃斷生死網」,這他們以爲這個主宰的就是「大我」,每個眾生的「大我」,但是如來藏根本不去作主,不去主宰一切。

      集結佛教《四阿含》的大眾是偏於小乘的修持,但大乘法卻還是有流傳下來,有著受持的軌跡,然而小乘人雖然無力弘揚大乘,但還是在《四阿含》點到了大乘所說的「真心」,「如來藏」,以及「菩薩法」,代表有「大乘法」。佛陀在《四阿含》說「三乘法」,同說「三界法中」是「無常、苦、空、無我」,三界法都是「境界法」,都是相對有爲法,都是可壞滅法,都是緣起生滅法,只要是可描摹的境界,見聞覺知的境界,不論是內法與外法,不論心中緣取的或向外攀緣的,都是三界法,無一真實有,任何修行的心都是落於境界法中,因此佛陀說一切法無常,一切諸行無常,非真實。

      真心如來藏不是三界法中的任何一法,也沒有三界法的體性和境界相,當您去描摹祂,以爲祂是清淨無染,用此敍述還不是祂,這就是境界有染法,真心不被境界法污染,祂不受境界法,不是我們在修行中所緣取到的任何一個內法,也不是一般人所知道的外法,也不是內法和外法兩個綜合起來的法,祂根本不是三界法,祂不是見聞覺知所知道的法。

    佛陀於《四阿含》中明確宣說,佛教是「非斷非常」,不是滅後無有,不是滅後就是斷滅,也不是滅後有一個常,當然也不是滅後才會緣起出生一個常,因此佛法是直接顯示了有一個「不是三界法」的「常」,但於小乘阿含經中並不是處處宣說,多是密意說。然而以「梵」要變成一個真正的萬法的來源,是不可能的,因爲「梵」還是眾生的三界永恒的虛妄想,而實相卻是和眾生的心有著各自不同的體性,這是無法合而爲一的。這「梵我合一」類似中國的「天人合一」的論調,是一直存在的繆見。如同實修男女淫欲一直是許多古老國家的僞修行一樣。而這天地萬物都有「梵」的思想和中國古老的「道」在天地之間的思想,實際上也是相通。因此這「梵我合一」、「性修行」、「梵」都是這世界眾生的許多共通想像之法之一。

總結來說,當「梵」落入了三界法的範疇,以有情的觀點來描述這中間所取得的境界,乃至粗糙的「與梵合而爲一」「梵我」都是境界法,都不能離開意識心的見聞覺知的作用,都是因爲緣起所生法,都是三界法,因此都不是佛教說的真心如來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14.11.2014 16:5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8.1.2015 05:19:29 | 只看该作者
GWZW 发表于 3.11.2014 03:13
如來藏更非一般人以爲的本體,  佛陀於《四阿含》中明確宣說: 佛教是「非斷非常」,不是意識層面想像的本 ...

《阿含经》提到:灭除一切,就是本际;这就是因为二乘圣者不能理解这样甚深的大乘法,所以如来便随顺他们的所愿,让他们身灭寿尽,可是这仍不是无有,不是断灭, 不是一切法空.

如《杂阿含经》卷5已经提到:「尊者!当知彼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恶邪见言:「我解知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

以上焰摩迦比丘在这部经中受到了很重的斥责,后来悔过,不再抱持这样的恶邪见,因此我们可以确信,佛陀说的教义不是以一般人理解的「缘起法」作为实际,也不是以「无我」作为实际,因为一般人以为的缘起法就是只有说一切就是虚妄的、无常的,那阿罗汉入灭后,不再有任何三界法,我们所觉知的一切都不再生起,这一切进入空无,结果这是「恶邪见」,不被佛法接受。而且这经文中是佛法的共同常识,集结的阿罗汉都同意的。因为缘起和无我代表了虚妄的三界法,所以真正的缘起法是以大乘法的真心如来藏所成就的。部派佛教发展,就是学人在修学小乘法和大乘法中,对万法的实相的探究,从而產生了许多看似充满学术气息的议题,然而这些在大乘经典是已经如实阐述,但不容易会通。

      如来藏没有世间人以为的「我」的种种特性,祂没有眾生以为的「想」,没有眾生以为的「看」,「听」、「觉」、「知」,所以祂不和眾生以为的外界法接触。因此当以见闻觉知去寻找见闻觉知的相对应的相貌,都不是真心。思维祂是清净的,或以为境界的清净相,这都不是真心,因为真心离开思维的相貌,离开「清净和染污」,只要境界对祂而言都是染污,因为一切境界都是因缘生灭法,而真心不是生灭法。佛教所说的真心,离开相对两边,也超越世间所说的绝对,也离开生,也离开灭。

      大乘佛子如果福德因缘具足而能够证悟真心如来藏以后,祂还是祂,您还是您,这是如来藏的表征,而大乘法说的「常、乐、我、净」,这其中的「我」是要到如来的境界才可说的,而且大乘法也同时说「无常、苦、空、无我」,这字面似乎是如此相对。但佛陀说明了其中的道理,因为如来藏不是长於斯、生於斯的三界境界法,祂是本有法,祂不是被出生的法,而我们所感受的都是三界法;如果是三界法,就不是真心。所以佛陀根据最后成佛来说如来藏之体是真实如如心,又根据三界法来说世间法的虚妄,如此因明学中所说的「悖论」是无法成立的,因为两者物件不同,如来藏并不被无常无我的三界法所包含,所以并没有任何的悖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6.1.2025 01:5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