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75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 新能源汽车中德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5.2.2019 20:47: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目前人类生产活动过度依赖传统石化能源已经为社会发展带来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同时传统能源的日渐衰竭也成为阻碍人类长期持续发展的严重隐患。近年来,随着新的能源技术的发展,各国纷纷走上了从依赖传统能源过渡到使用光能、电能、风能等可持续性清洁能源的探索之路。而电子技术的迭代与新旧能源替代研究的革新,则为新能源在工业制造及其消费市场的渗透与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此机遇下,蓬勃发展起来的新能源电动车领域(New Energy Vehicles, NEVs),作为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的风向标,无疑成为各国工业转型的重要路径。



新能源以及汽车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德科技文化交流及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莱茵论坛所关注的重要论题。因此,莱茵论坛有幸请到杜塞的瑞士德国公司JP contagi中国事务部—自动机械化/电动产业部管理事务合伙人 Martin Tjan 先生,于2019年2月9日在杜塞Ode GmbH 公司的企业会晤厅,举办了一场题为“新能源汽车中德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的公众互动研讨会。主讲人首先比较并总结了中德两国自2013年以来新能源电动车市场发展的基本现状和两国政府对电动车行业的扶持政策。根据国际新能源署(IEA)发布的《2018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全球电动车保有量约有3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是由中国生产及销售。2017年在中国销售了58万辆电动车,约占全球销售量的一半,同比增长72%。目前在中国的有超过500家电动车企业和为全球90%的电动车提供电池的领军电池企业CTAL。为了推动电动车行业持续快速增长,中国政府在电动车的研发、市场推广、以及技术规范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已被中国政府纳入“核心战略技术”工业项目。中国预计到202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下游配套充电站也将达450万个。在市场层面,中国政府对电动车的使用推出了个人补助、免费停车等扶持政策。在技术和强制力的推动下,中国无疑已经成为世界电动车领域的领跑者。



同样在德国,自2009年起,电动汽车行业被列为优先市场发展的对象。联邦政府能源经济部(BMWi) 也十分明确地将电动汽车市场的开拓列为其政策中优先管理和推动的重点项目。2015年的德国柴油车“排放门”事件,更加坚定了欧洲各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立场。各国相继发布燃油车的禁售时间表和禁行令,这也进一步加快了德国车企向电动汽车转型的步伐。近期,汽车工业巨头结盟也推出新的电动车品牌和服务(Car2go&DriveNow)。预计到2020 年,德国路行新能源汽车将达到100万辆。基于德国政府设立了非常明确的碳排放量减排百分之四十的目标,预期德国电动汽车市场还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Martin Tjan 先生同时也指出,德国传统民众和车企巨头对电动车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以及德国在电池工业缺乏竞争力的短板会可能会限制其新能源汽车的繁荣。然而基于德国具备的雄厚大规模制造业工业基础和近年来对电动车技术的大力度投资,加上国家政策上对电动车消费市场的大力扶持将会缩短德国与电动车领跑国之间的距离。



Martin Tjan 先生接着阐述了电动车产业的基础建设和环保可持续性。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三分之二多的公共快速充电站和近一半的慢充电站。充电站的完善和革新也是电动车工业的重点。Martin Tjan 先生也解释了长时间以来公众一直关心的电动车工业是否真的环保节能的问题。以中国的电能生产为例,近百分之七十的电能是由煤炭和燃油生产的。可持续性能源的发电比例只占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事实上,电动车的生产本身比传统燃油车需要更多的能耗,造成更多的排放。同时,大规模锂离子电池的成产也将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此外,电动车还面临系统更新、黑客攻击的安全问题。但是如果综合生产、能源再生、驾驶、维护和垃圾处理等因素全面衡量,电动车确实是当值无愧的低碳绿色车辆。这也是未来可持续**通发展的必然方向。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期2050年绿色城市交通的蓝图是,通过燃油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城市区域内的交通、能量的生产以及运用都将达到零排放。同时由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参与,移动出行成本将会低于0.1欧/公里,到那时30%的交通空间将转化为益居空间。



新能源车市场的远期未来主宰将会是谁?在Martin Tjan 先生的报告中提到了三种可能。中国电动车企业由于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加政策的多重推动,肯定会在此领域继续领跑。但是从2019年1月份的销售数据来看,德国两大龙头车企宝马排名跃升第四,大众排名第八。由于德国车企具有全球广泛的品牌认可度和雄厚的工艺基础,该国也很有可能统帅电动车市场。第三种可能是,电气化带来的汽车生产简单化和智能化汽车的兴起,为研发智能汽车的行业新军们超越传统车企提供了契机。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业的一大趋势,美国GAFA,Google, Apple, NVIDA,中国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 华为也都在人工智能汽车的硬件和软件领域布下重金,抢夺技术制高点。由于具有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智能终端,可以为用户带来全新以及便利的智能出行体验,预计到2030年智能汽车承载的乘客里程将会达到30%。这种用户消费行为的改变势必会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分布和结构。

那么在未来新能源车时代,作为两大龙头的中德企业是否能在对方市场获益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来看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机遇。电池企业在德国市场入市,能够得到德国政府的相应补助;尽管艰难,德国仍是中国电动车企业潜在的巨大市场。中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德国先进的研发和设计理念来树立其创新优质品牌的形象。同样,德国车企在中国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为德企提供世界第一的汽车市场规模;具有开放心态和强烈好奇心的中国消费者是企业产品创新的巨大推动力;德国的环保绿色企业形象将会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必将是是电动车行业革新和发展趋势的风向标。所以中德两国加强市场合作,对双方企业的发展壮大都很有利。

由于本次活动是开放性的交互研讨活动,参会的来自德国于立希研究中心,亚琛工大,法兰克福,布伦瑞克的电子工程,电气自动化,汽车机械等专业的各类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就感兴趣的主题展开了多角度、深层次的讨论。单就技术层面而言,工程师们均对攻克现今的技术难关持较为乐观的看法,认为技术攻关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并非影响汽车行业发展生态的主要困难。虽然电池续航的条件,比如电池里程数和充电站的建立,依然是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攻关点,但消费者对对电动车价格的心里预期与消费习惯似乎是目前最为考验市场成型与否的关键。

以消费者购买习惯为例,大部分的中国消费者和德国消费者对于新车性能的喜好点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如主讲人和听众亲身所见的事例来说,中国消费者似乎更在意汽车内电器设备如触摸平板及其显示的各项数字化功能,乐于在第一时间就这类功能进行体验;而德国消费者则是更关注座椅和方向盘等硬件设施的实际舒适感度体验上。在对电动汽车发展的心理认知上,技术工程师们通常对绿色能源相关的技术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感,对新能源汽车持较为开放和鼓励的态度;但汽车企业管理层等则会因投资收益的时效长短和不确定性多对电动车市场报以观望和谨慎的态度。不过总体来说,在场的朋友,无论文科工科教育背景,都大致认同中德双方在不同层面有各自特色优势,比如中方公司CATL的电池技术以及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额度,而德国则在工业精细自动化管理、机械技术等方面有着长期技术积累的突出优势。因而中德双方未来在这些层面利用优势互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共同开拓双赢的局面。

活动最后在热烈的讨论中慢慢接近尾声。本次活动得到了在场的公司及高校研究所专业人士积极正面的评价。莱茵论坛也很荣幸能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业人士搭建信息交互平台,能为中德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贡献一己之力。另外,莱茵论坛诚挚鸣谢杜塞JP contagi 公司及Ode GmbH 公司对此类专业交流会的大力支持!

文:于春风、汤秦(按姓氏笔划排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6.5.2024 06:3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