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9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1.6.2003 00:26:58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大六壬的预测机理<br><br>第一节 六壬“天机”发端<br><br><br>何为发端呢?端者,始也。发端就是事物的开始和发生,或者是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开始进行新的运动。<br>我们把事物的运动均看成是质点的运动,则质点运动在时空中便显出曲线型轨迹。设在曲线上任取一点为座标原点,则该点的时空参量为O,以该点为圆心作圆,分别截取曲线上R和-R为两个相反方向的线段,其线段之和仍然等于O。<br>按照事物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都由两种相反或相敌对的力量所组成,例如:前面新的力量要产生,而后面旧的力量也不甘灭亡,必然要产生针锋相对的斗争。正象R和-R,它们永远都是反向的、对立的。R和-R绝不可能单独存在,它们必然要结合在一个原点之中,而统一成为一个完整的事物,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br>原点是O,向前的发展为1,这就意味着一种“无中生有”的过程。O本身为无,但它是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来说的,它只是取事物某一发展阶段上的一点,如果离开这一点,它便成为“有”了。<br>有可以成为万物,同时万物也可以成为无,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均在于我们选择不同的时空点。<br>那么,我们如何来确定事物运动的“O”和“1”呢?<br>我们把任何事物的运动均设为质点的运动,即把所要求算的事物变成为1,这个1就叫做“太极”,太极在有与无之间,有可能成万,万又可以归一。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一”来看待。正象我们的天文学家把无论多大的星体都看成是小小的一点一样。<br>我们知道,六壬从太极开始,太极为一,这个一为“虚一”。“虚一”的含义既包括了万物,又什么也没有,而从“虚一”到“实一”,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把事物赋予其中。<br>把事物变为一,这个一就不是“虚一”了,而是具有了某种实实在在的内涵,即成为“实一”了。事物的一,就是该事物在某一发展阶段上的发端或起始边界。“一”把整个事物包含于其中,正我们小学的算术,设整体为1,部分为分数,分数无论如何加减,都不能超过1(带分数除外)。<br>对于这个实实在在的“一”,古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天一”,或“太一”、“太乙”等等。因此,在六壬书上说:“天一统万物,为万物之根本。”意思是说,天一为万物质点的中心,事物都围绕它而运转,它也是万物产生变化的根源。<br>为什么叫“天一”呢?这是古人们假设了世界上最原始的宇宙生成,即有形物质的产生和发端,他们设想了一个最原始的宇宙蛋,其中孕育了一个盘古,盘古奋力劈开了宇宙,于是轻的物质上升为天,重的物质下降为地,于是数便由此产生,天为一为阳,地为二为阴,两种对立物质产生了。从天一、地二中又相继产生了水火、山泽……于是“天一”便成为有形物质开始产生的起点。这个“天一”赋予太极之中,便使空洞虚无的太极模型变成事物演变的起点或者发端。<br>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太极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从古人们的宇宙生成观和物质运动观中抽象出来的哲学概念,它可以包罗万象--你赋予什么事物,它就成为什么事物;又可以虚无漂渺--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又可以不含任何事物。它是事物运动的最高原则和数理模型。<br>然而,我们所说“事物的发端”,并不都是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它也许是事物刚刚处于萌芽阶段而尚未发生;也许是事情已经发生而去追踪它已逝的形象;也许是从已经发生的事物中去探求其未来的发展;也许事物根本就没有发生,等等。于是,这个“天一”与“太极”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br>我们如何把具体的事物与太极模型中的“天一、地二”联系起来呢?或者说,如何把从太极到两仪、到四象、到八卦所反映的内容与所要预测的事物相对应呢?<br>我们所遇到的是千变万化的事物群链和矛盾纠纷,从表面上看,这些纷繁复杂的事情与太极模型中所反映出来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内容毫无一点瓜葛,太极模型的变化发展怎么能够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呢?<br>现代自然科学,总是千方百计寻找着自然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存规律,并且力图用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来描绘和精确计算这种联系和发展,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性质、类别、序列等进行综合分析,分别用各种字母或数字进行代换,然后按照独特的公式公理系列进行演算,最后再把所代换的字母还原成所要求算的事物。<br>这些公式公理的计算方法,一定是建立在A类事物或B类事物相似或相等的等量关系基础之上,它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必须是用已知来求未知,而且这些公式公理必须是经过严格的求证和验证而得,并且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决不能有半点的违背。这就是严谨的科学逻辑,是科学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br>然而,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符合这种逻辑的,非此即彼的东西,总是被亦此亦彼的东西所取代;精确和有序总是参杂着更多的模糊、混沌和无序;等量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世界认识的需要。<br>于是,更多搞科学的人,又把眼光转向了自己的老祖宗,把几千年前就开始流行的古懂翻出,从这里似乎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br>人们发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代数学,只不过这种符号并不是ABCD,而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子丑寅卯和甲乙丙丁等等,它们不仅仅是序数的代号,而且可以明确地反映时空、阴阳、五行信息、能量等等更多属性,并且它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即它是处理集合和模糊群发生概率问题的最有效的工具。<br>中国人的这种特殊符号,通过太极模型完整地表现出来,而事物的代换形式,或者叫事物的先后生成关系,又通过河图洛书的顺序加以反映。如何反映呢?中国古人找到了一个连接事物和太极模型的中间环节--象。<br>象就是现象、表象、抽象、虚象、实象等等,它属于经验范围的领域;“象”还有性质、属性等含义,属性与气质又有直接的关系,例如一个人气质刚毅、坚韧不拔,这和金的属性相同;一个人长得很苗条、气质秀逸,这又和木的属性差不多,等等。任何事物都有其象,事物的象或者属性、性质是可以相等和相似的,于是在事物和固定的太极模型之间便有了可以对应和等量的依据,事物的代换便可以成立!<br>把整个事物看成为1,就和太极之1产生了对应。于是该事物的整个情况,便可以通过截取其在空间运动轨迹中的某一点,运用太极的时空和数理模型加以展开,并且仍然通过其象的对应和还原原理求算出该事物的现状和运动发展的趋势,这就是我们大六壬预测最基本的原理之一。<br>那么,在现实的预测之中,我们如何截取那个关键的一点呢?这就要回到我们太极发端的问题上来了。<br>太极发端乃天机发端也。<br>什么叫做“天机”呢?古人常说“天机不可泄也”,就是说事物发展的必然之理,会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规范在向前发展,而我们平常人觉察不到这种规律,往往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办事,必然会遭到挫折和惩罚。这种自然规律往往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人们知道了它而不会运用自然之理去适应和改变它,就会盲动或消极,从而更加违背自然的意志,遭受更大的挫折和灾难。因此,事情应顺其自然,在自然中求得平衡和发展。<br>不过,对于苦心钻研数术的人来说,“天机”就不为天机了,这个天机就是我们洞察天地间一切事物发展机率的转折点,或者叫做“机变点”。<br>那么,我们如何发现天机呢?天机就在人和事物开始产生变动的一刹那或一闪念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人都是处于一定的事物之中,事物的自然变动会对人的思维发生作用,而人的思维运动也会对事物产生重要的影响。故动则为机,机的变化为动,通常人们说:“灵机一动。”就是这种“天机”的闪现。会捕捉天机的人,才能真正懂得预测。<br>天机一动,要对某具体事物进行预测的信号便闪现出来。这时,便存在了一个“机”,这个“机”,就是该事物的“天一”、“太乙”或“太一”,等等。将其代入太极模型,就形成了完整的预测。<br><br><br>第二节 太极展开、矛盾分化<br><br><br>我们要看清楚整个事物的发展和现状,光把它变成一个质点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它分解开来,把它里面的每一个部件、每一种成份都显现出来,我们才能得到更精确的结论。<br>如何分解呢?古人非常聪明地发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对于它物而言的。如果没有开始,也就没有所谓的终结,没有好的对比,就谈不上坏的。而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天地的范围。于是,事物最早的两种成份就是天地。任何事物都包融于天地之中。从太极的0或1中,最早分化出二,即两仪的运动。 <br>这就是六壬设立天地盘作为起变标准的最站得住脚的依据。天地即立,事物轮廓即现,事物的第一层便被打开了。<br>二的出现,是一进化了一个层次,但它也是很粗糙的。毛泽东经常说:“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看问题,总是要从两个角度来看,所谓偏听则迷,兼听则明。阴阳对立的两种事物从大体上可以反映该事物总的基本矛盾,这也是事物质点的一级分化。<br>事物矛盾对立的双方,其总的对立的焦点只有一个,但它们各自内部的焦点却是可以不断分化的,事物的矛盾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运动,它可以无限细分,也可以无限扩展,正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总的矛盾只有一个,但它们各自内部的矛盾焦点却是不计其数。矛盾分化一次,事物也就更深入一层,从一个中心,分化成两个中心,又从两个中心,分化成四个中心,从四个中心,又分化成八个中心,从八个中心到六十四个中心,事物分化为六十四个层次,其发展的最细小环节也可以看得很清楚了。<br>事物的分化过程,具有着它的必然性,正象现代遗传学所研究出的一个重要结论:由一个DNA大分子可以分裂成四种核苷酸,这四种核苷酸就组成了遗传密码的四对碱基。而其中任何三个碱基就构成了一组遗传密码,由此而形成了分子遗传学中的六十四个遗传密码。遗传密码构成基因,象英文字母构成文字,组成了生物的细胞。而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有序排列的。<br>这一重要的发现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有机的事物都是有序的,无序就不能组成一个具体而完整的东西,而这种有序性正是通过不断的矛盾分化而表现出来。比如说,我要建立一个公司,当我一切条件都不具备时,就只能说,它是一个虚的,或者叫混沌,它没有一个实在的内容,它使“成立公司”这种事处于一个无序发展的散乱状态。而当公司成立了,它的一切便按照正常的轨道运行,如财政、工商、管理等各个部门都参入对它的管理和干预,它必须每天按照一定的程序在运转,这就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公司”本身便成了一个具体存在的“有机物”。<br>有机物的存在,必然有矛盾的分化,这种分化就是有序的具体表现,这种序数就是矛盾由二到四、由四到八、由八到六十四等等无限细分。这种矛盾的细分过程,也就是一种序数的演变过程。那么,无序将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是著名的“熵增加原理”。<br>所谓熵增加,就是事物随时随地都在从有序走向无序,从而趋向于混沌和散乱,事物便逐渐的走向消亡。<br>不过,我们不必为熵的不断增加而感到恐惧,我们应该看到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原理,即熵减原理的存在。所谓熵减原理,就是事物在不断供给能量的情况下,会不断的从无序变为有序,如人的新陈代谢等。无序走向消散和死亡,有序走向聚集和生长。<br>现代分子生物学也告诉我们,有机物分子是在不断分化的。如由一个分子分化为两个分子,由两个分子又分化为四个分子,由四个分子又分化为八个分子......,这样,一共分裂到50次,就再也不会分裂了。分子的分裂到了一个极点,就会走向死亡。不过新的分子便会由此产生,正象旧的矛盾消失了,新的矛盾又会接踵而来一样。<br>这个50之数,正是我们数术学所常说的“大衍之数”,它构成了事物生死交替的循环。因此,我们从太极图上,便可明显的看到这种阴生阳死,阳死阴生的圆圈运行轨迹。<br>所谓熵减和熵加,虽然是事物的有序与否和能量增减的趋势,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它却是事物成功和消散的分水岭。熵减则趋向于成功,熵增则趋向于消亡。<br>因此,在数术学上,历来强调旺相休囚和长生死墓,它们都是事物能量增减的象征标志。<br>有序就必然有数,数体现了事物程序、次序和相互的数量关系。有序则数显而明了,无序则数隐而模糊,为什么六壬起课事散或事未成则数不现、课不成,以致于过三不问?就是这个道理。<br>事物矛盾的分化,是我们一步步深入打开事物和追踪线索的基础,也是我们判断事物变化的依据,事无变则不发,事发则机显,机显则事情端倪可见,预测可成。<br><br><br>第三节 太极环闭、四深定象<br><br><br>事物由阴阳的两重关系,进一步分化为四象的关系,其主要矛盾的对立中心也被分化了。正反两方面的事物,分解成了主客两方面各自的阴阳对立。事物内部矛盾又进一步深化。这时,四象便把事物的现状较为完整的显现出来了。<br>我们再来看看太极模型。事物从太极状态到展开的运动,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圆圈的运动,太极每展开一个层次,便把这个圆分成了若干等份,这些等份,就分别就分别代表了不同事物所处的不同位置,或叫地位,地位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就象八卦中所说的父母、六子关系一样。整个事物就在这诸多矛盾大杂烩中进行运动。<br>古人聪明的把事物的太极运动关系与周围的时空关系相结合,并把每一种事物都与相应的时空联系起来,而事物和太极模型相联系的重要环节,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关和相同的属性,它们用八种具有普遍性质的基本物质,按照一年四季不同气候属性与这八种物质属性相对应,而分立于八个方位,形成一个圆周的运动模型。事物无论如何展开,只能把这个圆周分成更多的等份,而总也逃不出这个太极圈的范围。<br>矛盾的分化,便形成了太极所持有的序数关系,于是按照圆周的等分,便设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立于下,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立于上,天干和地支原本都是序号,但后来又按照它们所立位置的不同分别赋予它们各种特殊的含义。这些含义包括了世界上各种事物的普遍性质,从而使任何事物都可以找到与天干地支相同的性质而与之产生对应关系。<br>四象的成立,不仅代表了圆圈中分割出来的四个相等的区间,而且也可以表示在这四个区间中所发生的事情。四象代表一个平面的空间,它把所发生的事情和各种矛盾关系描绘在这个平面上,让人们了解它的现状和处境。因此,四象只起到了一个定位的作用。<br>为什么叫“四象”呢?我在《中国数术学数的概念》一文中,较为详细地讲解了这个问题。所谓“象”者,形象或现象也,它的存在,只能反映一种“象”的成份。在一个平面图形中,任何高明的画家绝不可能使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实物。因为它只代表了两维的空间,它反映的仅仅只是图象而已。<br>因此,四象只能为虚象,为定位,它不代表运动。而事物只有到了八卦的层次我们才能真正看出它的运动态势来了。<br>在六壬中,四象就是四课。四课确立了主客的关系,以及主方所具有的矛盾和客方所具有的矛盾。主方为干,干上神和干上神之阴神。客方为支,支上神和支上神之阴神。<br>主客的矛盾直接体现在干上神和支上神之间。干上神和支上神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干上阴神和支上阴神,是主客双方本身所固有的内部矛盾体现,这种矛盾虽然是次要的,但在它激化到某种程度时,势必会影响到主要矛盾。因此,当我们在观察主要矛盾时,不可不察及阴神,即次一级的矛盾冲突。<br>按照太极的普遍性原则(太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主客和其阴神都同样遵循着阴升阳降,阳升阴降的运动规律,故干支上之阳神发展到极点就一定会向阴神发展,到最后,阴神则成为其主要的判断对象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便被次要矛盾所取代。<br>什么叫阳神和阴神呢?所谓“神”者,凡事物的出现都叫神,人有人的精神,物有物的灵神。所谓“阳神”,出现的就叫阳神,事物已充分的暴露在我们面前,或者已经发生过了,现在仍然继续进行。所谓“阴神”,即没有显现出来的隐藏的事物叫做阴神,阴神之极又转为阳神。<br>那么,有人会问,即然阴神和阳神是一对矛盾,那如果阴阳之间是相生相合的关系如何解释?我说,一对夫妻本来就是阴阳矛盾的统一。如果他们光闹矛盾,那就无法共同生活下去,最后只好吹灯散火,这叫“克”,就是对立。但如果他们非常相亲相爱,互相支持,这就叫“生”,就是合作。矛盾是一种对立的统一,它即对立,又统一。对立的成份起主要作用,就成为克,统一的成份占主要地位,就成为生和合,不能一概而论。共产党和国民党打了许多年仗,也还有合作的时候,只不过这叫“合中有克”而已。因此也可以说互相促进的叫生,互相拆台的叫克。生克关系是判断事物成败的关键。<br>如果说,四象仅仅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张平面的、静态的图象,那么,把这个图象打开,使其变成立体的,完整的动态事物,就需要更深一层次的内容了。<br><br><br>第四节 太极变异 三传发用<br><br><br>随着天地运转,五行变更,四课中的矛盾关系不断尖锐,终于在某一个转折点上开始爆发了。这个爆发点,是在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即相克最厉害的地方。它的爆发,将使事物走向新的起点、新的环节,或者产生新的矛盾。<br>我们说,矛盾处于一个封闭的圆圈之中,它是不会前进的,它们的运动永远是阳长阴消、阴长阳消的相互运动过程。它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只能是稳定的、平衡的、渐变的、静态的、量变的等等。然而,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人有生有死,事物有产生和灭亡。它们总逃不脱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前面我们从太极图上,已经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这种过程。并且指出,太极的封闭状态只是一种常态稳定的状态,但这种常稳不是恒定的,当事物产生突变和变革之时,它必然是打开的,从而呈螺旋上升的运动趋势。而当事物革故从新,恢复平静,太极又重新闭合。因此,太极的运动是开合运动,太极打开的运动,就是一种变异的运动。<br>不过,事情有大变,有中变,有小变。大变有大数,中变有中数,小变有小数。那么,小的变革算不算是太极的变异运动呢?<br>我们说,太极也有大有小,小到细胞分裂,大到宇宙的变迁,它们同样都在遵循着宇宙中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原则。因此,只要是事物前进了一步,都可以把它称为太极的变异运动。<br>六壬三传的运动,也正是这种变异运动的开始直到终结的反映。<br>首先是初传,初传又叫发用。为什么叫“发用”呢?发用又叫发动,事物的变迁由此发起。“用”即为“动”也。三传是由四深中主客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开始发起。这又叫“机”或“机变”。<br>什么叫“传”呢?传就是“相因”、即相互因果,上传为下传之因,下传为上传之果。果可以为更下一传的因,因也是上一传的果。因果是可以互换的。事物的这种传递关系,反映了事物质点运动曲线上点的连续性和相关性。<br>传一般情况下,都是阳传阴,即阳神传阴神。但也有不传阴神的,如伏吟、昴星、别责、八专、返吟五种形式。四课在有克的情况下,都是阳传阴,有克则机现,其因果关系就反映的明显,事物的转折就可一目了然。而无克,则说明事物仍处于量变发展阶段,对于现存事物的否定尚未到来,或者即将到来。上面的的五种形式是事物即将走到尽头,而进入最黑暗的时刻,它即将发生变革又未能发生变革。因此它是最痛苦、事业最倒霉的时刻。<br>我们说,大六壬是专门算“机”和“运”的,所谓“机”就是事物变化的转折点,所谓“运”就是事物随机的运转过程。机运的变化就是事物走向转折的变化。<br>在大六壬中,天地盘和四课,表示了事物在稳定的量变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状况。而三传则表示了事物走向变化,或者变革的运动,它们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判断三传的变化必须要深通变机之理,晓万物之情,方可充足的把握,以求取精确的结果。<br>第二传和第三传就是从动作即发用开始,一步步走向高潮,再一步步进入尾声。事物将重新开始新的历程。<br>为什么是三传而不是四传五传呢?因为在数术学的基本原理中有一条最重要的理论,就是“五行相生,遇三则变”。这些内容,请见我的《中国数术学研究》。<br>综上所述,人们势必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六壬从太极发端,到天地盘和四课三传,它们是不是正好就反映了所要求算事物的现状和机变之点呢?你凭什么说,这个课式正好就是截取了事物运动轨迹上的一点,并且通过这一点的情况来反映事物的转折变化呢?<br>我们说,太极模型是经过古人长期总结出来的一套完整的反映世界万事万物循环往复运动规律的一个基本模式,它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模型。正象我们的数学公式,它是普遍适用的。当我们空说太极模型时,它仅仅只是一套符号系统,并不代表任何事物。而当我们把任何一个具体事物代入进去,通过某“象”或者属性的对应,就可以看到事物间的各种“象”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并且通过各种“象”所必然具有的时空方位和数的属性,便可确定各种“象”在什么时空和空间中将产生作用。因为各种“象”在太极模型中是圆周运动的,它必然有各种“象”的交会和矛盾。通过数术学的一系列基本理论,我们就可以大体地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了。这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与现代系统论的黑箱理论、协同学说和信息论等都是不谋而和的。<br>截取事物轨迹的点,来作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物理学最一般、最常用的基本研究手断。唯一不同的,就是物理学只研究质点的运动速度、方向和空间位置,它是一种把大化小而并不考虑其内部的质态、属性以及其内部的变迁等内容的。这种研究方法当然是简捷明了,是科学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手段。<br>然而,当我们要研究具体的事物时,这种方法就显得无能为力了。科学的研究手段向来都是综合和分析相结合,既然有一个整体,当然也就应该有解剖。我们必须把质点分解开来,仔细研究其内部结构,才能叫做完整的研究。<br>太极学说就是这样一种既有综合又有分析的理论体系,它截取空间质点的方法虽然与现代科学方法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实质却是一样的,它唯独依据的是这样一条理论:空间无处不太极,事物无时不太极,凡太极都有数,凡事物也都有数,有数就可以对应,有对应就可以求算事物。数(或者是象,数和象是统一的)是事物相互联系的表现。<br>至于事物的数和太极的数是不是正好吻合,这个问题就成为数术学到底是否科学的分水岭。<br>当我们在想着预测某一种具体事物的时候,我们先设想了一个或几个数,这几个数是不是正好反映我们所要求算事物的具体情况呢?<br>当我们把这些数字代入太极模型,从而求出了一个空间运动的几何点,由此点展开,变成天地盘、四课、三传。于是,我们再把所知道的事物,哪怕上一两条信息,再代入到四深里去,我们就会发现,四深所反映出来的图象与我们所知道的部分事物图象完全不能对应或者大体上不能对应。或者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这就是说明按照我们所得出的数字求出的点,离实际事物所要求测算的点还差一段距离,这个距离有大有小,距离太大,则我们的预测就会完全不准确。距离很小,则我们就会基本上能够看清该事物在这一空间区域内所受到的影响,和它将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了。<br>因此,数术预测的准确与否,关键在于我们所求算出来的点与实际事物的点的距离(这里暂且完全除开经验判断和课式处理技巧方面的内容)。不过。我们求算出来的点与实际点只要处于同一个区间范围之内,那么事物和模型的对应就可以进行,而且基本上可以反映事物的运动态势。正象模糊数学中的模糊集合,只要模糊信息群的对应,就会从模糊群产生的协变效应中,求算出事物模糊群发生的概率。<br>因此,数术学算事物,仅仅只是算事物发生的概率而已,求算的概率越高,事物就越准确,反之,则准确率就很差了。我们可以作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预测就象射击打靶,事物之点就是靶子,而我们求算的点就是子弹,子弹击中了靶子,预测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子弹打偏了,预测就失败了,至于打到几环上,这是大体上几分准确的问题了。<br>现在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起数和找对应,如何判断两个点的差距等等,这都是数术学本身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具有经验和技巧的成份,这里就不谈了。<br>不过,我们按照大六壬规定的起数方法去操作,一般都是不会逃出大体的范围的,具体的准确与否,还必须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数术学的哲学思想和事物机、运、命变迁的规律,以及各种信息的处理技巧等等。<br>中国古代大六壬的预测方法,体现了一切数术预测的玄机,它是一种非常科学的预测手段,数年来,经过我们的反复实践,它的成功率是极高的,有的甚至达到了料事如神的地步。我们越精通它,判断就越准确。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想到,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是不是都逃不脱某种必然的规律。任何一件事情,好象早已经被规定好了一样。<br>由此,推动了我们更深入地研究,我们对中国古代的命运之学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赋予了全新的思想内容,这些请详见其它的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8.1.2025 00:2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