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楼主: 明天叶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亚琛工业大学---一生最无悔的选择[

 关闭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11.1.2005 23:00:13 |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11.1.2005 23:05:52 | 只看该作者
亚琛工业大学及联合培养硕士相关研究所简介<br>??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文全称Rheinisch-Westfalisch Technische Hochschule Aachen,RWTH-Aachen)创建于1870年10月,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很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是数一数二的德国理工类综合大学。曾任我校校长的王大中院士就是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br><br>?? 亚琛工业大学设有数学,计算机及自然科学系,建筑系,土木工程系,机械系,采矿、冶金及地质系,电子及信息技术系,哲学系,经济系和医学系共十个专业领域,共有260多个研究所,70多个专业。今天的亚琛工业大学拥有约30,000名学生,约400名教授,约1900名讲师及科研人员,约6000名非科技人员,是欧洲最大的高校之一。<br><br>?? 德国高校基本上是系所两级组织。系主要负责教学,研究所是科研实体单位。该校的系从规模及学科门类来看,大致与清华的学院相当。以机械工程系为例,该系有7个专业,分别是生产工程(Production Engineering)、设计工程(Design Engineering and Development)、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塑料及纺织技术(Plastics and Textile Technology)、能源工程(Energy Engineering)、运输工程(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机械工程基础(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等。每个专业有数量不等的研究所,如参与此次联合培养硕士生的生产工程专业,有机床及生产工程研究所(WZL)、工业工程及人因研究所(IAW)等,这些研究所一般还有一个不完全属于大学的姊妹研究所。如机床及生产工程研究所(WZL)有一个隶属于德国Fraunhofer协会的姊妹所生产技术研究所(IPT);工业工程及人因研究所(IAW)有一个非营利的但不完全属于亚琛工大的运作管理研究所(FIR)。其中,WZL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生产工程研究所,600多工作人员。其中有生产工程领域的著名教授Eversheim博士。汽车工业是德国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亚琛工大的汽车研究所(IKA)是德国高校汽车科研与教学的领头羊,隶属于运输工程专业。与汽车密切相关的内燃机研究所(VKA)则属于能源工程专业。有的亚琛工大教授还有自己的私人研究所,如世界著名的私人发动机研究所FEV的董事Pischinger博士就是VKA的教授。<br><br>?? 研究所一般分为3-4个梯队。负责人是教授,一般每个研究所只有一名教授(机床及生产工程研究所例外,因为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机床及生产工程研究所,所以设置4名教授)。根据教授的几个研究方向分设一名主管工程师(Chief Engineer),大的研究所还在主管工程师之下设有组长,其次是研究助手也就是博士生群体,最基层是Hi Wi(博士生的助手)。主管工程师一般也是由博士生担任,Hi Wi则由在校大学生兼职担任。主管工程师以上,都有专职秘书,负责联络、通讯等等。由于德国只有教授有资格带博士生,所以每一个研究所的博士生都是该教授负责。一般每个教授有50人左右的博士生队伍。德国高校的固定教师,只有教授以及通过了“特许任教资格”(Habilitation,通过这种考试一般也要5年左右的时间)考试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学者,后者具有竞争教授的资格。教学科研的的主体是博士生。<br><br>?? 亚琛工业大学位于德国的亚琛市。亚琛市位于欧洲中心,地处德国、荷兰和比利时交界处,拥有250,000人口。亚琛是一座文化性城市,有1000多年的历史。市内拥有许多古建筑、城市雕塑和博物馆。亚琛的文化性另一方面体现在亚琛众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最著名的就是亚琛工业大学。该城市拥有约40,000名大学生。<br><a href='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274' target='_blank'>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274</a><br><br><br><br>
53#
发表于 11.1.2005 23:07:23 | 只看该作者
清华大学-亚琛工大合作硕士生培养项目 <br>??1999年,中国教育部长和德国联邦教研部长签署了关于在清华大学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合作培养工业(又称制造)工程和汽车工程硕士项目的协议,项目合作期为五年。<br><br>?? 双方对合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99年到2001年两年多的时间里,双方就此协议进行了多次磋商,讨论了联合培养项目的具体日程安排、课程设置(包括项目训练和工业实践环节)、硕士论文安排等有关事宜,最后在课程学习计划、学生学习时间安排、互派教师等方面达成了协议。该项目得到了我国教育部以及德国联邦教研部、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和德国工程师协会(VDI)的大力支持。<br><br>?? 1. 关于课程学习计划。双方首先就共同的硕士课程计划做了讨论,建议共同建设24门课,其中工业工程方向8门课,汽车工程方向8门课,两个专业共同部分课程8门课,每门课都落实了一中一德两位教授,负责具体课程内容的规划,并决定今后逐渐做到无论在清华大学和亚琛工大选修这些课程双方均能互相认定课程学分。为此,我校工业工程系开出了6门英文课程,汽车工程系开出了5门英文课程,其余课程由亚琛工业大学开设。由于亚琛工业大学在交换到清华学习的学生年级不同,为满足他们的要求,下学期工业工程系将再开出4门英文授课课程,汽车系也计划增加2~3门英文课程。<br><br>?? 2. 关于时间安排。我校学生将在亚琛工大学习一年(第一届学生一年半),计划入学的秋季学期在清华学习相应课程;第二年春季学期赴德,秋季学期结束后在德国企业界参加3个月左右的工业实践或项目训练。在德国完成课程学习和工业实习之后,返回清华完成硕士论文,论文工作由双方导师联合指导。<br><br>?? 3. 关于互派教师。双方达成协议,每年互派教师3-5名,合作科研和教学。到目前为止,清华已有14名教师在亚琛工业大学进行了短期研修。<br><br>?? 4. 关于学生选拔。双方商定每年选派学生三十名(其中工业工程系二十名,汽车工程系十名),学生在德期间享受德国提供的奖学金(德国联邦教研部委托DAAD执行),我国教育部留学基金委为这些学生提供国际往返旅费。<br><br>?? 学生选拔工作程序:机械学院和研究生院联合下达选派留学生的通知,并在相关院系已获得免试推荐攻读清华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本科生中作了动员。学生自愿报名,并参加由机械学院和外语系组织的业务能力考核和外语水平测试(侧重听力、口语)。选拔通过的学生出国前进行专门的英语强化培训和德语入门学习。2001年10月第一批学生赴德学习,项目正式启动。<br><br>?? 由中德双方教育部门主持,中国清华大学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具体执行的联合研究生培养项目目前已进行到第三年,项目进展顺利,第一批学生顺利毕业。到目前为止,第二批清华大学派出的学生已完成了在亚琛工业大学的学习回到清华;第三批学生不久前已赴亚琛工业大学;第四批学生已经选出,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清华半年的课程学习;第五批学生也将于今年秋季学期进行初选。<br><a href='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273' target='_blank'>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273</a><br>
54#
发表于 11.1.2005 23:08:45 | 只看该作者
作为清华历史上首批中外合作培养并共同授予学位的研究生,刘晓亮等22名清华学子7月30日同时获得清华大学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两所大学的硕士学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和亚琛工业大学校长Rauhut博士亲自颁发了学位证书。据悉,与世界名校合作开展双向的学位和学分转移,已成为清华大学开放式办学的重要举措。 <br><br>   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清华越来越关注以在校生为主要目标的国际合作,并开始实施“清华大学学生国际培养计划”,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与世界名校做双向的学位和学分转移项目;二是短期的国际实习与考察项目;三是促进博士生参加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四是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的竞赛项目。<br><a href='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294' target='_blank'>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294</a>
55#
发表于 11.1.2005 23:11:31 | 只看该作者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培养优秀的国际性人才<br>??我校校长顾秉林院士、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校长罗沪德博士联合接受媒体采访<br>??【新闻中心讯 记者 顾淑霞】7月30日上午,在“清华大学-亚琛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结束后,我校校长顾秉林院士、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校长罗沪德博士在主楼327接受了来自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等20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br><br>?? 清华大学-亚琛工大合作硕士生培养项目是1999年由中国教育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共同签订的,项目合作期为五年。自2001年启动以来,至今已顺利合作了三年。该项目是中德两国教育交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br><br>?? 在回答“两国教育如何相互借鉴”的问题时,罗沪德校长指出,亚琛工业大学是欧洲知名的高校,清华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该项目是在两所名校之间进行的,以教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更高水平的合作。他认为,中德两国教育体制不同,把不同教育体制下的两所名校放在一起合作,必然会取长补短。<br><br>?? 顾秉林校长指出,清华的目标是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两校合作培养硕士生是清华开放式办学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个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两校教授经过多次讨论,吸收双方教育教学中的优点,共同制定了专门的课程学习计划。德国的一些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如德国对实践教学很重视,实践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业务水平,从中学生还可以了解社会,了解工业和科学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这是在课堂上体会不到的。今后,清华将进一步加大实践教育的力度;德国的授课方式很灵活,学生是否上课、上什么课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在学习或是生活中遇到困难,学生首先是自己想方设法地去解决,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这点对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很好的启发。<br><br>??罗沪德校长认为,德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对那些能力非常好的学生关注较多,而对那些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关注得不够。<br><br>?? 顾秉林校长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学生自己独立或非独立学习。我们教育中的缺点是对学生约束得过多。他认为任何成功都不是在极端中获得的,而是在两个极端之间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把握好“度”。对于我们而言,应该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让他们意识到社会和家庭的责任。<br><br>?? 谈到实践教学,罗沪德校长指出,德国的教育尤其是工科教育与企业的联系很紧密。学生的论文及所做的科研成果是完全与企业挂钩的。过去20多年来,600多家企业接收了他们的学生去实习。<br><br>?? 顾秉林校长谈到,德国学生往往是主动与企业联系去实践,哪怕是自己出钱,因为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好处,可以学问上有更大的收获。他强调:“学问比学位更重要”。<br><br>?? 在谈到双方的合作前景时,罗沪德校长指出,在目前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合作范围和领域都有所扩大,双方合作前景良好。目前,德国科学基金会与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共同支持中德在研究上的合作,这对德国科学基金会来说,还是第一次在经济上支持跨国的科研合作。<br><br>?? 顾秉林说,清华和亚琛工大都是研究型大学,两所学校都强调寓研于教,寓教于研。在此基础上,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双方教授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因而从中能找出更多的合作点。罗沪德教授对这点表示赞同。<br><br>?? 谈到清华的合作办学时,顾秉林校长指出,清华的国际合作办学开展得很活跃。但像这个项目这样,同时向一所高校集中派出这么多学生在清华历史上还是首次。他说,开放式是清华今后战略发展的重点。他向媒体记者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培养计划”(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 IEP计划)的情况。他说,IEP计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与世界名校做双向的学位和学分转移的项目;二是短期的国际实习与考察项目;三是促进博士生参加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四是鼓励学生去参加专业的竞赛项目。目前,我校在着四个方面都有着广泛而积极的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br><br>?? 顾秉林校长强调,学校还经常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上著名的政界和知名企业人士来校演讲,这是清华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措施。这些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使他们敢于与大人物对话。<br><br>?? 针对“清华大学-亚琛工大合作硕士生培养项目”,两校校长都认为,这是培养国际性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顾秉林校长指出,该项目由两校教授设计了专门的课程学习计划,与一般的出国留学不同,学生能同时接受到国内和国外两种不同性质的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从而具了更强的竞争力。<br><br>?? 罗沪德校长说,亚琛工大有600多名来自中国的学生,但这个项目的学生是与其他留学生是不同的,这批学生是从清华本科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分子,同时享受专设的班级、独特的教学方式等。他指出,中德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发展,需要更多了解两国文化和科学背景的人才。因此,通过这个项目,希望两校能培养出更多的精英,引导和加入中德两国在各方面的合作。<br><a href='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286' target='_blank'>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286</a><br><br>
56#
发表于 11.1.2005 23:14:09 |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11.1.2005 23:19:48 | 只看该作者
<a href='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271' target='_blank'>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271</a>
58#
匿名  发表于 11.1.2005 23:35:26
<a href='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286' target='_blank'>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286</a>
59#
发表于 12.1.2005 01:29:50 | 只看该作者
清华人才培养:走向国际化<br>——清华大学-亚琛工大合作硕士生培养项目启示录<br>●新闻中心记者 顾淑霞 <br><br>??2001年10月,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校园里多了一批清华学子,他们是清华大学-亚琛工大合作硕士生培养项目的首批派出学生。不久,在这所拥有134年历史的欧洲名校里,很多师生都听说从中国来了一批十分出色的学生。<br><br>?? 2004年7月,他们出色地完成了学业。7月30日,在“清华大学-亚琛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上,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校长Rauhut博士亲自为他们授予学位。这是清华在研究生培养层面上第一次与国外大学共同授予学生学位,这22名学生也成为我校历史第一批同时获得两校学位的幸运儿。<br><br>?? 在清华九十三载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br><br>一个历史性的突破<br>?? 在我校众多国际化办学合作项目中,清华大学-亚琛工大合作硕士生培养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两校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和学位授予过程,即,两校不但互派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制定了专门的课程学习计划,互相认定学生在对方学校所修的课程学分,而且学生还同时获得两个学校的硕士学位。这在清华研究生培养历史上还是头一次。<br><br>??亚琛工业大学是德国数一数二的理工类综合大学,在制造领域其教学和科研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99年,中国教育部长和德国联邦教研部长签署了关于在清华大学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工业(又称制造)工程和汽车工程硕士项目的协议,项目合作期为五年。按照协议,我校每年派出学生赴亚琛工大学习。项目所涉及的课程全部为英文讲授,每门课程都由一中一德两位教师负责。清华学生秋季学期入学后在校先学习半年;第二年春季学期赴德学习一年,同时完成小论文和实习;一年后回清华完成学位论文,论文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德国学生在清华进行为期一年的课程学习,同时要完成小论文。<br><br>?? 亚琛工业大学开设了3种类型的硕士研究生班:德语、英语以及英语-德语混合班。清华学生参加英语班的学习,同班的大部分为印度学生,还有少量的欧洲学生。德国高等教育实行典型的宽进严出,学生的不及格率高是相当出名的,最高达50%~60%。因此,在德国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br><br>?? 汽车系的帅石金副教授谈到清华学生在亚琛工大的表现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谈到,在亚琛工大汽车系的掌门人Wallentowitz教授主讲的汽车工程课程的考试中,汽车系的8名学生占据了前8名。工业工程系副系主任吴甦教授同样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他谈到,在亚琛工业大学及格率极低的情况下,在第一学期质量管理课程的考试中清华学生的及格率为100%。而印度学生为50%,德国学生为83%。考试采用同样考题,分英文版与德文版。<br><br>?? 为了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学生们还成立了清华大学亚琛留学生临时党支部,定期举办组织生活。民主选举产生的班委与亚琛工大国际处、德国工程师协会及教授等建立了联系,起到了良好的沟通作用。他们的团结与合作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br>?? 亚琛工大国际处负责清华学生工作的Frau Florian这样评价说:“清华学子在应对国外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勤奋、沉着、友善和有条不紊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到这些和明年三月即将到来的下一批清华学生,能为这个合作项目服务是件极愉快的事情。希望这个项目能促进中德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br><br>?? 目前,第二批学生已经返回清华开始论文工作;第三批学生已于春季到达亚琛工大;第四批学生已经选拔出来,秋季学期开始在清华的课程学习;第五批学生将于秋季学期开始选拔。另外,合作层面也有所扩展。汽车系帅石金老师介绍说,目前汽车系正在积极探索与亚琛工大进行联合博士培养的项目。<br><br>一个延伸的纽带<br>?? 在谈到清华大学-亚琛工大合作硕士生培养项目时,工业工程系常务副系主任郑力教授称之为“一个延伸的纽带”——这个项目打开了一个双方合作的窗口,延伸出一个广阔的合作平台;他给出的是一片树叶,收获的却是一片森林。<br><br>?? 互派教师是项目的一部分。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14位教师赴德进行一个学期的短期研修。赴德研修的老师一个最基本的任务是课程建设。根据协议,我校必须开设相关的用英文讲授的课程,这不仅仅是为即将赴德的中国学生,也是为交换到清华的德国学生。目前,工业工程系开设了6门、汽车系开设了5门英文课程。双方教师除在教学上的磋商之外,还就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进行交流,并已联合申请了多项研究项目。<br><br>?? 作为首批赴亚琛工大研修的教师之一,汽车系帅石金副教授深切地感受到作为汽车发源地和摇篮的德国那种浓厚的汽车文化底蕴,“以至于无论你是漫步在亚琛小街,还是端坐在亚琛工大教室听课,都无法抹去现代汽车带给你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在亚琛工大机械学院的教学大楼里,产品管理课的教授最擅长的是汽车产品的管理,质量管理课的教授最乐道的是汽车的质量案例。再看看汽车系的掌门人——Wallentowitz教授的工作背景,八年奔驰公司加上八年宝马公司的研发经历,使得他的汽车专业课总是那样娓娓动听,仿佛在听他讲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不经意之间你已经学会了如何去欣赏汽车、去设计汽车,进而去制造你想要的汽车” 感受文化,亲身体验教学氛围和方式,这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是成长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br><br>?? 拥有收获的不仅仅是他们。目前,Wallentowitz教授已被聘为我校的客座教授,每年为汽车系学生讲课。同时,他还邀请许多著名人士来清华进行短期讲学。另外,除必要的讲课和讲座外,来校的德国教师还与中国研究生进行研讨。<br><br>?? 德国十分注重实践教学,实习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清华学生大多参加了三个月的实习。汽车系学生在Wallentowitz教授推荐下有机会到大众、Bosch(博世)、ZF(财富)等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实习。工业工程系学生在德国工程师协会的支持下拥有了诸多实习的机会。实习学生的优秀表现也让所在企业赞叹不已,企业方甚至主动要求增加学生的实习时间。在德国,这是对学生相当高的评价。实习带给学生的是全方位的收获:不仅可以检验所学习的知识,同时是了解国际企业不可多得的机遇;在实习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德国文化的了解,学会与国际友人相处和合作。正因为如此,帅石金老师说,从第三批学生开始,学生的实习时间将增加到半年。<br><br>?? 谈到这一点,郑力教授说,学生实习的收获使系里深切感受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从今年开始,工业工程系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学生的实习企业一般由系里挑选,学生自己选择的企业要由系里进行认证,以保证实践环节的有效性。郑力教授还强调,他们也在慢慢摸索,那些学生感到受益匪浅的教学环节将借鉴过来。<br><br>?? 许多老师都谈到,清华学生的平均成绩是班里最好的。但同时德国老师也指出,清华学生课堂的活跃程度不及印度学生,不爱提问题。对于印度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似乎“不屑一顾”。这是值得反思的。<br><br>?? 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举措<br>??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第一要务。以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办学目标的清华大学,目前综合性的学科布局已经完成,并正在为建立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模式而努力。“开放式”是学校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谈到“开放”,国际处处长贺克斌教授强调:在全球化浪潮下,大学的开放不仅仅是面向本国社会,而是面向整个国际社会。他说,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学生,因此,清华越来越多地关注以在校生为主要目标的方方面面的国际合作,以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世界公民,懂得国际竞争的规则,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博弈。<br><br>?? 郑力教授也强调,清华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合作硕士生培养项目带动了清华英文授课课程的建设,但英语教学本身不是目标,最主要的目标是人才培养。“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全球性的工程师,将来学生能在国际化的工作环境里应对自如。”他说。<br><br>?? 人才培养最基本的条件是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而清华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合作硕士生培养项目在这些方面都起到了示范作用,这是对国际化办学的有力推动。<br><br>?? 互认对方课程学分,这在欧洲许多大学和美国许多大学是司空见惯的事。其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大学的实力相当,课程水平不相上下。“我校与亚琛工大实行互认学分,这是历史性的突破,这要求我们的课程必须要与亚琛工大课程的水平相当。而在双方的合作领域,亚琛工大的教授和所开设的课程都是世界知名的。这表明我们的课程也必须追赶世界一流。”贺克斌教授说。目前,汽车系和工业工程系开出了11门全英文授课的课程供学生选择。由于亚琛工大来清华的学生分布在不同的年级,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下学期工业工程系将再开出4门英文课程,汽车系也将增开2~3门英文课程。这样,在这个项目的推动下,仅汽车和工业工程两个系就开出10多门英文课程,这是一个巨大的收获。<br><br>?? 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高虹教授特别强调,这个收获不只限于这两个系,这是对全校研究生课程建设的促进和推动。目前,学校致力建设一批英文授课的课程,并作为研究生课程建设规划的重点之一。此外,通过聘请海外学者来校短期讲学,积极引进优秀教学资源。这是我校在全球化大形势下跻身世界一流必须要闯过的一道关卡。贺克斌教授也指出,如果说培养国际性人才清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方面,那么培养对象不只是清华学生,还应包括其他国家的学生,而只有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全英文授课的课程,才能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清华学习。“我们希望的目标是,如果其他国家的学生想来清华完成学业,他可以毫无顾虑地选择他所青睐的导师和课程,而不再因为语言问题望而却步。”他说。<br><br>?? 教师之间的互派加大了双方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真正做到了“走出去,请进来”。而基于这个点的交流与合作会带来“滚雪球”式的效应——双方教师不断请他所熟悉的教师加入进来,以此下去,越来越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合作与交流的“网”。随着教师之间交流的深入,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不断加深,这又推进了教师所在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学科、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的良性循环,为培养国际性人才构筑了一个平台。<br><br>IEP计划:走向未来<br>?? 在清华九十三年的历史上,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国际性人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西融会是清华的优良传统,学校一直比较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师资和教材等。进入21世纪,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清华在加快“开放式”步伐的进程中,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实施“清华大学学生国际培养计划(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 IEP计划)。”“这是我们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方方面面国际合作工作的一个整合。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计划来体现如何实现国际学生的培养。”贺克斌说。<br><br>?? IEP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这种培养过程促进我校教学水平的国际认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IEP计划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与世界名校做双向的学位和学分转移的项目;二是短期的国际实习与考察项目;三是促进博士生参加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四是鼓励学生去参加专业的竞赛项目。目前,这四个方面都有广泛而积极的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br><br>?? 与世界知名高校做双向的学位和学分转移的项目中,目前除与德国的亚琛工大在工业工程和汽车领域的联合人才培养并共同授予学位外,还包括“中法4+4项目”在机械、精仪、工物、电子、化工、土木等领域开展与法国的合作;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在纳米和生物学科领域联合培养硕士生的合作办学项目;经管学院与斯隆管理学院合作的IMBA项目、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的金融方向MBA项目、与哈佛合作的高层经理人员的培训项目;与荷兰瓦根宁根大学的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法学院与美国天普大学的合作项目。另外,目前材料系与MIT,微电子所与斯坦福,能源、环境学科与普林斯顿等,都在探讨能否试办博士生层次的合作项目,这实际上也体现了我校在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上的发展。<br><br>?? 在短期的国际实习与考察项目中,最近有索尼公司支持我校电子领域的6个本科生到索尼公司总部去实习6个月。经管学院去年送了34个学生到国外去一个学期,很受学生欢迎。贺克斌指出,在这个项目中,甚至包括一些不编排到正式学位学历教育教学计划里的交流。“比如社会实践,‘社会’应该是国际社会,让他们到国外去参加社会实践,这对于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国际竞争素质是极为有利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贺克斌说。<br><br>?? 研究生院近年来设立专门基金资助博士生参加国际会议,也是我校在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每年我校都有一批博士生赴境外参加所在学科领域有影响的国际会议,向国际同行学者报告自己的研究结果,他们不但在分组会上做口头报告,而且已有博士生受邀请做了专题报告。谈到参加国际会议的收益,博士生们回国后纷纷表示,参加国际会议,开拓了学术视野,提高了学术水平,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增强了自信心,结识了知名学者和同行专家,锻炼了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对于国际会议,贺克斌形象地比喻说,“国际会议有两类,邀请赛和锦标赛。我们的学生参加的都是锦标赛,因为锦标赛是完全靠实力参加的”。<br><br>?? 在各种重大的国际学生的比赛中,我校学生都取得骄人成绩,如在国际机器人大奖赛中我校已多次捧回冠军杯;在世界模拟法庭辩论比赛中,法学院代表队在100多个国家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六名,创造了中国队自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参赛学生还荣获了最佳辩手的称号。目前,学校正计划将文体类的比赛也纳入其中。<br><br>?? 贺克斌说,为保证国际学生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将配套相应措施。同时,从“量”的方面而言,学校将力争以硕士为切入点,向本科生和博士生两个方面延伸。本科生层面,把我校本科教育的精髓传播出去;通过博士生的交流把同领域内国际先进的科研联结起来,共同致力于高水平的研究。他说,希望通过国际学生培养计划这样一种整合的做法,使我们的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能形成从量变到质变、由点到面、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局面。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相当重要的一部分。<br><br>?? 贺克斌同时也指出,目前学校的国际交流是多角度、多层面的。IEP计划是学校层面的,学校各院系许多老师与国外许多大学、企业和知名学者等都有私人的联系,这无疑加大了国际合作的广度。同时,一些学生也通过个人竞争有机会参与国际性的活动。在采访的中间,贺克斌教授接到了他的博士生从奥地利打来的国际长途。贺老师告诉我,这个学生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了由全世界100名博士组成的一个研究性活动。<br><br>?? 随着IEP计划的实施和各种国际交流活动频繁和深入,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从清华走向世界,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成为清华的一分子。那时的清华,将是世界的清华。<br><br><a href='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272' target='_blank'>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272</a>
60#
发表于 14.1.2005 11:42:08 | 只看该作者
xijianchui,看得好累,不过赞成,你也是aachen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2.5.2024 05:42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