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7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菜勤!你们慢用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9.1.2008 12:3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献给知音的禅套餐
回请铃木大拙说禅(四)


六:禅体验的解释
Ø
大乘佛教在中国人的心灵气候中发展出来最为重要的层面就是禅。中国人虽然未能将大乘思想中的华严与天台体系做完美的发展,却将禅宗的发展推到极致,这确实是中国天才对整个中国文化史特殊的贡献,而日本人的贡献则在于谨慎地将禅宗的真正精神活生生地流传下来,并使得禅宗的教育方法的得以完成。

Ø
由于我们是群居动物,我们因之是社会动物与理性动物,而我们所经验的一切,不论是一个观念、一件事或一个情感,我们都想传递给他人,而传递必须通过媒介。语言即是其中之一,也被运用的最频繁,因此它最容易被有意或无意的误用。对于个人内在无法用语言完全准确表达的体验,最好的传递方式是无言。在这样的体验面前,我们变得无话可说,而且往往瞠目结舌。

Ø
一项媒介不论是如何具有说服力,如果被传递方没有类似的经验 (或经验程度不同),就不能达到预期的传递效果。反过来,如果两个人有相同或相似的经验,即使竖旗一根手指,都会唤起对方整个心灵的回应,而传递双方都阅历了对方的思想和感受,所谓:默契,默默而契。

Ø
禅师在媒介的运用上是绝对精纯的,不论有声或行为的媒介都如此。他用他的媒介直指他的禅体验,可能是一根拐杖,可能是一杯茶,五花八门。而向他发问的人当即若是心智成熟,就会立即抓住禅师的意向。这一种媒介是“直接的”,“立即的”,如同体验本身一般,因为它是深心对深心的直接呼唤,如镜显影立即呈现。

Ø
禅的解救方式不同于其它宗教作用,禅不需要追随者,禅要追随者成为自己的主人。

Ø
如果世界上有对偶的存在,禅就会按着它的样子来接受,而并不想把它合一。禅既不始于二元论又不始于多元论,它只要求我们自己要有禅体验,并由此体验去观照世界的本来样子。

Ø
禅只要事实本身,如果有人说有上帝,禅就让人把上帝活生生地指给它看,如果人说肉体消逝后还有灵魂存在,禅就要人自己亲眼看到灵魂。

Ø
禅对于事实的本来面目,既不加一分,也不减一分,禅是彻底如实地。

Ø
禅并不是要我们忽视我们的道德思想、期望和情感,这些东西是决定我们此世生活之意义。禅是要我们认出和关怀产生这些东西的根本和基础。凡是属于二元层面的事物都是留给哲学、宗教、政治、科学、心理学等领域处理,禅的目标在于掌握存在于这一切现象底层的东西。


七:佛教哲学中的理性和直观
Ø
在佛教哲学中,与“直观”一词相似的是“般若”,与“理性”或“思辨”相似的词是“分别”“分别意识”简称“分别识”

Ø
在感官和智力的二元世界里,我们使用分别识,因为见者和被见者的对立。在般若中,这个二元分别却不存在,见者就是被见者,被见者就是见者。

Ø
般若是整体对其自身的自我认识,而分别则忙碌于各个部分,般若是统合原理。分别识总是分析性的。部分永远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无法独立存在。

举例来解释般若逻辑:
“这不是个竹筐”,如果你说它是,你就肯定,如果你说它不是,你就否定。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你说它是什么? 速道!速道!此处我们应当注意,般若要它的命令“迅速”被领悟,而不给我们以思考或分别的时间。由于这个原因,般若常被喻为“电光石火”,“快”并不意指时间的长短,它意味直接、不做思考、不允许中间命题,不允许有思考和衡量得出的结论。 般若是纯粹的行动,纯粹的体验。
Ø
古代的禅师看到人们这般困惑于幻象假设中,就把他们整个生命置于人们面前,大声说:“这就是全部真理,这是最终实相”当我要说:“就在当下,有什么让你们可以分别这个和那个吗?即使片刻犹豫,你就丧失了它的踪迹”

Ø
般若不是某种可以清楚放在心灵前面的东西,般若是心灵本身。

Ø
分别识认不出般若,而般若却可以认出分别识,由于这个原因,般若所说的话,从分别识看来总是如此荒谬、如此莫名其妙,而会不假思索地将它抛弃。分别识是分别原理和概念化原理,并因之是处理日常生活最有效的武器。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往往把它误认作最根本的方法,用来面对二元世界。 事实上,智性的存在以及它八面玲珑的用途,都是得自于般若,而智性无法超越般若,所以无法触及到它。

Ø
分别识的推论方法是悲剧性的,因为它使我们的心与精神产生不可言状的痛苦,使得生活成为不幸的重担,但我们不能忘记,就是由于这个悲剧,我们才觉悟到般若的存在。

Ø
令人困惑不解的文字言语成了般若直观的特色。由于它超越了分别识和逻辑,它就并不在乎同自己自相矛盾。它知道矛盾乃是分别识的产物,而分别作用是分别识使然。般若否定原先肯定的,又肯定原先否定的,它对于这个二元世界有着自己的处理方法,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人对有或无的界定和执著。


举例:当玄则第一次见到青峰和尚时,
玄则问到:“如何是佛?”
青峰回答:“火神来求火。”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玄则的心。
后来当他去见净慧,净慧探问他对青峰的话的领悟,玄则答道:“火神即是火,却来求火,这就是说我是佛却还问佛”净慧说道:“我原来以为你懂了,现在我知道你不懂!”
这使玄则极为困惑,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净慧的话。由于他自己无法得出结论,就去求见净慧,再向他请教。
净慧道:“你问,我便答”
于是玄则问:“如何是佛?”
净慧回答说:“火神来求火”
这立刻开了玄则的心窍。
Ø
当佛陀开悟之际,这个宇宙都显得完全改变了面貌,这个改变是分别识所不能领会到的。

Ø
这个开悟就像世界末的大火,将一切夷平,随之诞生的是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空间与时间。在我的指尖上大须弥山升起,在我未启齿而你尚未听见之前,宇宙的历史已经说完。这并非诗意的想象,而是“本来人”在他自发、自创、无心机无目的的活动中显露其身。这个本来人,剥去了一切他原来自以为属于他的东西,现在投入无念直心生活的无功用行,即菩萨行——菩萨入世度人的实际生活

Ø
如果谁提出对“本来人”的疑问,他必须不借助思维和知识,而是由自己内在的般若觉醒来打破疑问,直接与本来人真实面对。

Ø
创造即静观,静观即创造。空留在自身中,是静观。当它投身于分化,即是创造。

Ø
云门文堰有一次举起拐杖说:“看到拐杖说拐杖,看到柱子说柱子,这有什么错?” 另一次,他拄着拐杖说:“常人会说拐杖是一个具体的实物,罗汉会说它不存在,辟支佛会称它为幻象存在,而菩萨则会说它是空。至于禅僧则称拐杖为拐杖,他们要去就去,要坐就坐,在任何境界绝不犹豫。”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9.1.2025 13:4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