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爱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可以自己选择近朱还是近墨,
只要你能承担自己近朱或近墨带来的结果,你如何选择都无可厚非。这里转一贴仅供你作选择时参考。
文章来自发繁体字网,所以阅读时如有障碍请见谅和发问。文章虽是繁体字,
但不是文言文,行文流畅表达简白清晰,
只要能静下心读的人,都会受益匪浅。原文太长,无法全贴,作了些删减。
如何亲近善知识
大卿弘法師 1999
.04.
我們學佛修行就是親近善知識、親近善人。 我们学佛修行就是亲近善知识、亲近善人。
什麼叫「善人」:就是無論遭遇到何種境界,內心裡面不起一絲一毫的瞋念、不起一絲一毫的害意,內心永遠充滿慈悲心。 什么叫「善人」:就是无论遭遇到何种境界,内心里面不起一丝一毫的瞋念、不起一丝一毫的害意,内心永远充满慈悲心。 什麼叫「善知識」:他是一個修梵行的人、他是一個離欲的人。 什么叫「善知识」:他是一个修梵行的人、他是一个离欲的人。
如果是我,我親近善知識,我可以感覺到善知識的梵行的力量,我會感覺到我自己在梵行者面前、在善知識面前,我無所遁形、我無所覆藏、我的一切透明了。 如果是我,我亲近善知识,我可以感觉到善知识的梵行的力量,我会感觉到我自己在梵行者面前、在善知识面前,我无所遁形、我无所覆藏、我的一切透明了。 我可以感覺到善知識心眼的犀利,我沒有要覆藏什麼,也不能覆藏什麼,對善知識,我只有無比的尊敬。 我可以感觉到善知识心眼的犀利,我没有要覆藏什么,也不能覆藏什么,对善知识,我只有无比的尊敬。
面對善知識,我的心是寂靜的。 面对善知识,我的心是寂静的。 善知識說法,我的心不會起一絲一毫的反彈、反應,只有一心一意的聽、咀嚼、消化。 善知识说法,我的心不会起一丝一毫的反弹、反应,只有一心一意的听、咀嚼、消化。 如果我們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我們原來有的貪瞋痴會在善知識面前一時無所遁行,它會消失大半,甚至不見,這樣的善知識才是你的善知識。 如果我们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我们原来有的贪瞋痴会在善知识面前一时无所遁行,它会消失大半,甚至不见,这样的善知识才是你的善知识。 如果你在善知識面前,還有貪瞋痴的反應,這個人鐵定不是你的善知識。
我們就是要親近善知識,因為親近善知識的好處,就是至少我在他面前,我不會起一絲一毫的貪瞋痴。 我们就是要亲近善知识,因为亲近善知识的好处,就是至少我在他面前,我不会起一丝一毫的贪瞋痴。 善知識所在的地方就是淨土,善知識的面前就是一片淨土啊! 善知识所在的地方就是净土,善知识的面前就是一片净土啊!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親近善知識,因為至少在善知識面前,我們的貪瞋痴就自然不會起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因为至少在善知识面前,我们的贪瞋痴就自然不会起来。 所以親近善知識不只是聞法,而且能夠得到貪瞋痴一時的降服,這就是善知識的可貴處。 所以亲近善知识不只是闻法,而且能够得到贪瞋痴一时的降服,这就是善知识的可贵处。 當然有可能今天這個人是你的善知識,明天這個人又不是你的善知識,昨天他是,今天不是,明天也許又變成是,但如果是這樣子,也代表我們自己的不成熟,因為我們還不會選擇善知識。 当然有可能今天这个人是你的善知识,明天这个人又不是你的善知识,昨天他是,今天不是,明天也许又变成是,但如果是这样子,也代表我们自己的不成熟,因为我们还不会选择善知识。
在我一生的體驗裡面,我還沒有過這樣子的體驗;我不曾對我認定的善知識,昨天認為是,今天認為不是,以後又認為是,我還沒有這種經驗。 在我一生的体验里面,我还没有过这样子的体验;我不曾对我认定的善知识,昨天认为是,今天认为不是,以后又认为是,我还没有这种经验。 要這樣前後一致,我們才真的懂得找尋善知識,才真的懂得親近善知識,才真的懂得依止善知識,才真的懂得相信善知識。 要这样前后一致,我们才真的懂得找寻善知识,才真的懂得亲近善知识,才真的懂得依止善知识,才真的懂得相信善知识。 深信善知識,依止善知識,是依止他的法身,相信他的証量,我沒有理由、也沒有立場,對他起一絲一毫的懷疑。 深信善知识,依止善知识,是依止他的法身,相信他的证量,我没有理由、也没有立场,对他起一丝一毫的怀疑。 這樣的深信,完全是建立在對法的體認,對「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堅固信心。 这样的深信,完全是建立在对法的体认,对「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坚固信心。
我用一件事來說明親近善知識。
修行的路上有些就像學密一樣,要花很多的時間的,你要親近一個上師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當然這個不是那麼容易,本來也不是那麼困難,困難在於自己的心沒有開。 修行的路上有些就像学密一样,要花很多的时间的,你要亲近一个上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当然这个不是那么容易,本来也不是那么困难,困难在于自己的心没有开。 你的心沒有開,不是人家要不信任我們。
楊增善本人是猶太裔美國人,他也學習猶太教,他是全職的禪坐老師,在某一大學也教授科學與宗教的科目。今天假設有一位善知識來這裏,什麼都不說,大家還是會有很多的取角,說他怎麼不講這個、那個;講了,大家又有很多的取角,說他某些地方講得太快、太冗長。 今天假设有一位善知识来这里,什么都不说,大家还是会有很多的取角,说他怎么不讲这个、那个;讲了,大家又有很多的取角,说他某些地方讲得太快、太冗长。 所以有時候我們在收音機上、或者他以前來我們這裡講課,我們有一些同修,就有人表示不喜歡。 所以有时候我们在收音机上、或者他以前来我们这里讲课,我们有一些同修,就有人表示不喜欢。 但是在我內心裏面,那種不喜歡一絲一毫的就是不會生起。 但是在我内心里面,那种不喜欢一丝一毫的就是不会生起。 這樣的人,是我的善知識,我在他的面前,我不會對他起一絲一毫的不喜歡,不管他說的法在世間人的眼中有多少缺點。 这样的人,是我的善知识,我在他的面前,我不会对他起一丝一毫的不喜欢,不管他说的法在世间人的眼中有多少缺点。 我的了解是這樣子:釋迦牟尼佛在世間人的眼中,他一樣有很多的缺點,我們現在一般人跟釋迦牟尼佛的距離很遠,所以不知道釋迦牟尼佛的缺點,用世間思惟看佛陀,那釋迦牟尼佛的缺點可多啦!
以釋迦牟尼佛為例,在傳統的宗教裡面,釋迦牟尼佛是一位福德圓滿的解脫者,福慧雙修,止觀雙運,竟然還有一位堂弟幾度要暗殺他,要置他於死地,真是不可思議。 以释迦牟尼佛为例,在传统的宗教里面,释迦牟尼佛是一位福德圆满的解脱者,福慧双修,止观双运,竟然还有一位堂弟几度要暗杀他,要置他于死地,真是不可思议。 一個福德圓滿的人,怎麼會有人要殺害你呢? 一个福德圆满的人,怎么会有人要杀害你呢? 你一定有惹惱眾生的地方! 你一定有惹恼众生的地方! 一個教學那麼圓滿的人,怎麼可能有六十位比丘,依你所教的不淨觀而自殺呢? 一个教学那么圆满的人,怎么可能有六十位比丘,依你所教的不净观而自杀呢? 你一定有講得疏漏不足處。 你一定有讲得疏漏不足处。 如果今天天主教有那一個修道院傳出六十位神父自殺,這鐵定是天主教極大的醜聞,有誰能夠忍受這樣的醜聞呢? 如果今天天主教有那一个修道院传出六十位神父自杀,这铁定是天主教极大的丑闻,有谁能够忍受这样的丑闻呢? 如果今天佛陀座下有比丘六十人自殺,加上現今媒體極度渲染,那肯定是不得了的大醜聞,這就是世間—不圓滿的世間。 如果今天佛陀座下有比丘六十人自杀,加上现今媒体极度渲染,那肯定是不得了的大丑闻,这就是世间—不圆满的世间。
如果我們對這個世間不能接受,那對善知識也不能接受;對善知識不能接受,也就沒有辦法接受自己。 如果我们对这个世间不能接受,那对善知识也不能接受;对善知识不能接受,也就没有办法接受自己。 我們很容易想像一個理想的善知識,但那是一種世間的想,不是修行人的想。 我们很容易想像一个理想的善知识,但那是一种世间的想,不是修行人的想。 修行人的第一關就是禮敬善知識,不用世間長短來度量善知識,這第一關要好好的面對,然後才能夠真的進入第二關──聞思正法,你真的不需要急著去修,因為你有時候修,修了半天,你以為你好像有得到些東西了、開悟了,或者你在修的過程,遇到很多的挫折,不管是得是失,最好都回到聞思正法,最好都回到親近善知識,回到對善知識不起一絲一亳的世間思惟。 修行人的第一关就是礼敬善知识,不用世间长短来度量善知识,这第一关要好好的面对,然后才能够真的进入第二关──闻思正法,你真的不需要急着去修,因为你有时候修,修了半天,你以为你好像有得到些东西了、开悟了,或者你在修的过程,遇到很多的挫折,不管是得是失,最好都回到闻思正法,最好都回到亲近善知识,回到对善知识不起一丝一亳的世间思惟。
過去幾十年來的體驗,每一次退回聞思正法,每一次退回親近善知識,常常是比我在修,那種感受還更深刻,因為我修得不如法。 过去几十年来的体验,每一次退回闻思正法,每一次退回亲近善知识,常常是比我在修那种感受还更深刻,因为我修得不如法。 修得不如法,所以我再去讀經,或者再去聽錄音帶,或者再去看善知識寫的東西,我整個心就會平靜下來,因為我知道我在某些地方迷失了,有些東西我又做錯要領了,很快就知道了,我根本不必再修,因為修了徒增挫折,想那裡又不對了,根本不用想,我直接回去聞思,一聞思我就知道我有一些地方漏掉了,自己就是不知道或者忽略了,就回去聞思,就回去親近善知識,再一次把自己的心打開來、把自己完全交出去,這是對佛性的最高信任。 修得不如法,所以我再去读经,或者再去听录音带,或者再去看善知识写的东西,我整个心就会平静下来,因为我知道我在某些地方迷失了,有些东西我又做错要领了,很快就知道了,我根本不必再修,因为修了徒增挫折,想那里又不对了,根本不用想,我直接回去闻思,一闻思我就知道我有一些地方漏掉了,自己就是不知道或者忽略了,就回去闻思,就回去亲近善知识,再一次把自己的心打开来、把自己完全交出去,这是对佛性的最高信任。 我不會在修行的挫折中,卡在那邊苦惱,更不可能對善知識起任何貪瞋痴的反應,這是我從來沒有的體驗。 我不会在修行的挫折中,卡在那边苦恼,更不可能对善知识起任何贪瞋痴的反应,这是我从来没有的体验。
如果我們要親近善知識,如果這個人真的是你的善知識,而不是結緣性的(只去聽一次演講結結緣或結緣皈依);如果我們真正要親近一位善知識,我們就有責任將自己的身口意向他報告、向他打開,這樣子他才能很具體的來指導我們,告訴我們那裡又出錯了。 如果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如果这个人真的是你的善知识,而不是结缘性的(只去听一次演讲结结缘或结缘皈依);如果我们真正要亲近一位善知识,我们就有责任将自己的身口意向他报告、向他打开,这样子他才能很具体的来指导我们,告诉我们那里又出错了。 但你如果要偷偷的、默默的學,那你就只好回去聽錄音帶、回去再看書、回去再讀經論,然後用經論作你修行的註腳,你就只能這樣子。 但你如果要偷偷的、默默的学,那你就只好回去听录音带、回去再看书、回去再读经论,然后用经论作你修行的注脚,你就只能这样子。 那你就不是親近活著的善知識,你是親近死掉的善知識,這也可以,善知識死、活,通通都一樣,因為都是法身。 那你就不是亲近活着的善知识,你是亲近死掉的善知识,这也可以,善知识死、活,通通都一样,因为都是法身。 就像我們讀經論,讀到會心處,真的覺得說法者活裡活現、躍然紙上,當你真的聽出味道來,你還是在親近活著的釋迦牟尼佛,有這等根器,你也不用跟釋迦牟尼佛報告你的身口意。 就像我们读经论,读到会心处,真的觉得说法者活里活现、跃然纸上,当你真的听出味道来,你还是在亲近活着的释迦牟尼佛,有这等根器,你也不用跟释迦牟尼佛报告你的身口意。
什麼叫作刺激跟反應之間有「空」?
接近宗教或親近善知識,很多東西沒有辦法用自己的世間心去思惟的,在舊約聖經裡面有一個故事:上帝要亞伯拉罕將他自己唯一的兒子殺來祭祀,他一開始有猶豫,後來真的把他送上祭壇,拿起刀來就要殺了。接近宗教或亲近善知识,很多东西没有办法用自己的世间心去思惟的,在旧约圣经里面有一个故事:上帝要亚伯拉罕将他自己唯一的儿子杀来祭祀,他一开始有犹豫,后来真的把他送上祭坛,拿起刀来就要杀了。 如果讀到這句話你就反彈了,這部聖經你還讀得下去嗎? 如果读到这句话你就反弹了,这部圣经你还读得下去吗? 這部聖經怎麼讀呢? 这部圣经怎么读呢? 這樣的故事在聖經裡面此起彼落,到處都是,到處都是啊! 这样的故事在圣经里面此起彼落,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啊! 這一部聖經怎麼讀呢? 这一部圣经怎么读呢? 耶穌說有錢人要進入天堂,就像駱駝要穿針一樣困難,那有錢人聽到這一個故事,還能成為基督徒嗎? 耶稣说有钱人要进入天堂,就像骆驼要穿针一样困难,那有钱人听到这一个故事,还能成为基督徒吗? 不能! 不能! 沒辦法! 没办法! 你要知道祂的意思啦,你如果依文解義讀聖經,那太痛苦了。 你要知道祂的意思啦,你如果依文解义读圣经,那太痛苦了。 因為聖經到處你會覺得耶穌都在替窮人講話,替社會最弱小的人講話,你如果在社會上有權有勢的,你聽到耶穌說,進入天堂的,在地上權柄第一的,到天堂是最後一個;地上最沒有權柄的,到天堂是第一個。 因为圣经到处你会觉得耶稣都在替穷人讲话,替社会最弱小的人讲话,你如果在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你听到耶稣说,进入天堂的,在地上权柄第一的,到天堂是最后一个;地上最没有权柄的,到天堂是第一个。 第一個變最後;最後的變第一個,這都是聖經的話,那些有權有勢的,聽到這些怎麼可能成為基督徒? 第一个变最后;最后的变第一个,这都是圣经的话,那些有权有势的,听到这些怎么可能成为基督徒? 那些國王怎麼可能成為基督徒? 那些国王怎么可能成为基督徒? 不可能,他就排斥,這部聖經他就燒了,怎麼可能還推廣聖經呢? 不可能,他就排斥,这部圣经他就烧了,怎么可能还推广圣经呢? 你如果用你那種非宗教的心去讀聖經,沒辦法讀得啦! 你如果用你那种非宗教的心去读圣经,没办法读得啦! 我真的隨便翻一頁給你讀,你會慘不忍睹! 我真的随便翻一页给你读,你会惨不忍睹!
讀聖經不能這樣讀的,聽善知識說法也不能這樣聽的! 读圣经不能这样读的,听善知识说法也不能这样听的! 所以如果我們讀經的態度與親近善知識的態度一出問題,整個通通出問題。 所以如果我们读经的态度与亲近善知识的态度一出问题,整个通通出问题。 當然這真的是需要學習的,就像曾經有一段時間,聖經不是我的善知識,所謂不是,是說因為我不是很了解,還不會讀,不懂得親近。 当然这真的是需要学习的,就像曾经有一段时间,圣经不是我的善知识,所谓不是,是说因为我不是很了解,还不会读,不懂得亲近。 你要有一天真的讀通了,就真的覺得所有的宗教,講的東西都一樣。 你要有一天真的读通了,就真的觉得所有的宗教,讲的东西都一样。
所以在修行的路上,也不要說我就一直修一直修,以為自己就知道了法,以為自己見到了法就一直修,也有可能修錯了,而且越修越荒腔走板,所以回來聞思、回來親近善知識,向善知識報告自己的身口意,那真的是一種校正、一種鼓舞,我講這些話也是用自己的經驗來回饋給大家,可以省很多路、省很多冤枉路,不然你真的會走很多很多的冤枉路,白白銷磨自己的慧命,到最後你有修跟沒有修是一樣的,但是你卻不知道,甚至修行以後,我慢變本加厲。 所以在修行的路上,也不要说我就一直修一直修,以为自己就知道了法,以为自己见到了法就一直修,也有可能修错了,而且越修越荒腔走板,所以回来闻思、回来亲近善知识,向善知识报告自己的身口意,那真的是一种校正、一种鼓舞,我讲这些话也是用自己的经验来回馈给大家,可以省很多路、省很多冤枉路,不然你真的会走很多很多的冤枉路,白白销磨自己的慧命,到最后你有修跟没有修是一样的,但是你却不知道,甚至修行以后,我慢变本加厉。
我是以一個過來人的心講述善知識的重要。 我是以一个过来人的心讲述善知识的重要。 你走過的路我通通走過了,你有過的貪瞋痴,我只會比你更多,不會比你更少,我走過一個非常叛逆的少年期,也走過一個重重誘惑與恐懼的青年期,從小,我以為我是乘願再來的地藏王菩薩,成長過程,什麼人也沒救度過,卻紮紮實實地經歷了無比痛苦的地獄煎熬,唯一能交代的是我是一個勇者,一個勇於體驗生命各種面向的勇士,慚愧的是消磨了太多生命力,感恩的是竟然熬過試煉。 你走过的路我通通走过了,你有过的贪瞋痴,我只会比你更多,不会比你更少,我走过一个非常叛逆的少年期,也走过一个重重诱惑与恐惧的青年期,从小,我以为我是乘愿再来的地藏王菩萨,成长过程,什么人也没救度过,却扎扎实实地经历了无比痛苦的地狱煎熬,唯一能交代的是我是一个勇者,一个勇于体验生命各种面向的勇士,惭愧的是消磨了太多生命力,感恩的是竟然熬过试炼。 我是一個對自己貪瞋痴完全體驗的人,從徹底體驗中完全脫落了。 我是一个对自己贪瞋痴完全体验的人,从彻底体验中完全脱落了。 我非常非常的清楚貪瞋痴是什麼,這才叫作過來人。 我非常非常的清楚贪瞋痴是什么,这才叫作过来人。 一個善知識不可能要大家去相信他,所謂對善知識的淨信與恭敬,完全是修行校正的考量。 一个善知识不可能要大家去相信他,所谓对善知识的净信与恭敬,完全是修行校正的考量。 大家會來、會在一起就是一種緣份,人多、人少,一個、二個,真的都無所謂。 大家会来、会在一起就是一种缘份,人多、人少,一个、二个,真的都无所谓。 我們的共修會也曾經停過,我們的講課也曾經停過很長一段時間,但是講課停,我的時間還是一樣,並沒有因為停就時間比較充裕,所以停、不停,對我來說都是一樣。 我们的共修会也曾经停过,我们的讲课也曾经停过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讲课停,我的时间还是一样,并没有因为停就时间比较充裕,所以停、不停,对我来说都是一样。
假設我有二十位學生,我的時間就平均分配給這二十位學生;假設我有十位學生,我的時間就花在這十位身上,有二十個就花在二十個身上。
我們常常說:『過去已經發生就是業,還沒有發生的是法。 我们常常说:『过去已经发生就是业,还没有发生的是法。 』善知識說法不是對過去的你說法,善知識說法是對還沒有出生的你說法,對你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說法,所有的說法都是在千呼萬喚,喚出我們的本來面目,這本來面目叫未生,叫無生。 』善知识说法不是对过去的你说法,善知识说法是对还没有出生的你说法,对你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说法,所有的说法都是在千呼万唤,唤出我们的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叫未生,叫无生。 所有的說法都不是在對你過去的業力喊話,過去是業,過去都已經死掉,昨天的事都已經死掉,所有已經發生的事都是一場夢,都是抓不回來的;你想抓,也抓不回來。 所有的说法都不是在对你过去的业力喊话,过去是业,过去都已经死掉,昨天的事都已经死掉,所有已经发生的事都是一场梦,都是抓不回来的;你想抓,也抓不回来。 一切存在的可能性只有未生,一切的未生只有從當下的明觸開始。 一切存在的可能性只有未生,一切的未生只有从当下的明触开始。 刺激、反應之間要有空! 刺激、反应之间要有空! 真的聽到聲音,就是聽到無聲;真的看到色,就是看到無色。 真的听到声音,就是听到无声;真的看到色,就是看到无色。 如果你聽到聲音只是聽到聲音,沒有聽到無聲,那你還是沒有聽到聲音! 如果你听到声音只是听到声音,没有听到无声,那你还是没有听到声音! 如果你看到一個文字,沒有看到文字以外的意思:絃外之音,那你還是沒有讀到它的意思,所以不能依文解意。 如果你看到一个文字,没有看到文字以外的意思:弦外之音,那你还是没有读到它的意思,所以不能依文解意。
讀聖經如此,讀佛經更是如此,聽善知識說法也是這樣子。 读圣经如此,读佛经更是如此,听善知识说法也是这样子。 不要用自己世間思惟理解的文字、用過去你業力所生的文字相來理解善知識所說的話。 不要用自己世间思惟理解的文字、用过去你业力所生的文字相来理解善知识所说的话。 那也許你會反問說:那為什麼不用一些我不會誤會的字眼? 那也许你会反问说:那为什么不用一些我不会误会的字眼? 老實說:我怎麼用你都會誤會啦! 老实说:我怎么用你都会误会啦! 世間思惟不除,我用什麼字眼都一樣。 世间思惟不除,我用什么字眼都一样。 我用一些你不會誤會的字眼,也不表示你了解,因為宗教本來就是在突破世間的相待相,所有的語言都落入相待,所有的語言都有它的有限性,所以我們要會聽、要會讀,就像聽鳥叫的聲音一樣,如果我們聽鳥叫的聲音,我們只聽到鳥叫的聲音,沒有聽到空,那你還是一樣沒有聽到聲音,你有聽還是沒有聽到,所有的聲音都在虛空中,所有的法塵都有其前景與背景。 我用一些你不会误会的字眼,也不表示你了解,因为宗教本来就是在突破世间的相待相,所有的语言都落入相待,所有的语言都有它的有限性,所以我们要会听、要会读,就像听鸟叫的声音一样,如果我们听鸟叫的声音,我们只听到鸟叫的声音,没有听到空,那你还是一样没有听到声音,你有听还是没有听到,所有的声音都在虚空中,所有的法尘都有其前景与背景。
看到色,如果你沒有看到空,那你還是沒有看到色,就好像我們看到色,卻沒有看到光一樣、那你還沒有看到色,色跟光、跟空有絕大的關係。 看到色,如果你没有看到空,那你还是没有看到色,就好像我们看到色,却没有看到光一样、那你还没有看到色,色跟光、跟空有绝大的关系。 你沒有看到它的所依,沒有看到它的背景,你就只看到前景,那你就像只看到魔術的戲法,你不知道魔術背後是什麼,所以我們說:『諸識法如幻』。 你没有看到它的所依,没有看到它的背景,你就只看到前景,那你就像只看到魔术的戏法,你不知道魔术背后是什么,所以我们说:『诸识法如幻』。 我們的六識在觸,如果不會觸背景,那我們只是在看魔術! 我们的六识在触,如果不会触背景,那我们只是在看魔术! 你最好的狀況是在娛樂自己,把六識當成在看魔術一樣,反正都是戲法,都是在變戲法,你觸了半天,你還是不曉得為什麼要觸,你就可能進入遊戲三摩地、遊戲三昧,反正一切都是戲,反正我都看不到背景。 你最好的状况是在娱乐自己,把六识当成在看魔术一样,反正都是戏法,都是在变戏法,你触了半天,你还是不晓得为什么要触,你就可能进入游戏三摩地、游戏三昧,反正一切都是戏,反正我都看不到背景。 除非魔術師要告訴我,魔術師不告訴我,我就不懂這魔術是怎麼變的。 除非魔术师要告诉我,魔术师不告诉我,我就不懂这魔术是怎么变的。
諸識法如幻的意思就是在講這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通通是這個樣子,只要你有一天,任何時候,你沒有看到這是戲法,你沒有看到這個戲法的背景,你就不懂這齣戲是怎麼一回事,你完全不懂。 诸识法如幻的意思就是在讲这个,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通通是这个样子,只要你有一天,任何时候,你没有看到这是戏法,你没有看到这个戏法的背景,你就不懂这出戏是怎么一回事,你完全不懂。 任何事都有前景、都有背景,前景都是依這個背景出來的,沒有那個背景就沒有前景,魔術師沒有他的背景,你就看不到魔術師戲法的前景,這是沒有辦法的,你沒有辦法把背景調到前景來看,你就只能看到前景。 任何事都有前景、都有背景,前景都是依这个背景出来的,没有那个背景就没有前景,魔术师没有他的背景,你就看不到魔术师戏法的前景,这是没有办法的,你没有办法把背景调到前景来看,你就只能看到前景。 因為我們的六識就是這個樣子,好好的去體會諸識法如幻,好好的去體會『想如旱時焰』。 因为我们的六识就是这个样子,好好的去体会诸识法如幻,好好的去体会『想如旱时焰』。
什麼叫想如旱時焰? 什么叫想如旱时焰? 在印度只有旱季、雨季、冬季這三個季節,「想」好像大旱天的水氣,鹿因為很飢渴,在乾旱季節的尾端,暑旱乾熱,他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有水氣冒上來,他就很興奮的往前衝。 在印度只有旱季、雨季、冬季这三个季节,「想」好像大旱天的水气,鹿因为很饥渴,在干旱季节的尾端,暑旱干热,他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有水气冒上来,他就很兴奋的往前冲。 佛陀當年就是用這樣的比喻來形容我們每一個想,都是我們內在飢渴不安的投射,那就是我們的想。 佛陀当年就是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我们每一个想,都是我们内在饥渴不安的投射,那就是我们的想。 我們如果聽善知識說法,我們自己內在的飢渴不安,就很可能對善知識說的法反彈,因為那不是你要聽的,你聽到你要聽的,因為你用你的欲望聽,不是用清淨心、恭敬心聽,不是用無所求的心來聽。 我们如果听善知识说法,我们自己内在的饥渴不安,就很可能对善知识说的法反弹,因为那不是你要听的,你听到你要听的,因为你用你的欲望听,不是用清净心、恭敬心听,不是用无所求的心来听。
我們這個色身好像瀑布沖下來的水泡,聚在一起好像有東西,我們這個色,好像青蛙生小孩時吐的泡沬。 我们这个色身好像瀑布冲下来的水泡,聚在一起好像有东西,我们这个色,好像青蛙生小孩时吐的泡沬。 真的是非常像我們的細胞,我們受精卵在分裂生殖時候的那個樣子。 真的是非常像我们的细胞,我们受精卵在分裂生殖时候的那个样子。 這個身體的眾生真的如聚沬,甚至可以說這個身體就是聚沬,很容易感染,很脆弱的。 这个身体的众生真的如聚沬,甚至可以说这个身体就是聚沬,很容易感染,很脆弱的。 我們以為這個身體很堅實,我們才會飲食不知量,睡眠不知量,六根不知量,我們才會反覆的消磨。 我们以为这个身体很坚实,我们才会饮食不知量,睡眠不知量,六根不知量,我们才会反覆的消磨。
如果我們真的知道了色身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旱時焰,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我們就真的知道了五蘊是這麼樣的不實在、不可抓,刺激跟反應之間真的有空了,諸行如芭蕉就是空,空就是看透了重重疊疊底下,不過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如果我们真的知道了色身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旱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我们就真的知道了五蕴是这么样的不实在、不可抓,刺激跟反应之间真的有空了,诸行如芭蕉就是空,空就是看透了重重叠叠底下,不过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每個人都給這些不實在的想像框住,看透了,就看到世間只有兩種人,一種人是無我的解脫者,一種人是有我的造業者、受苦者、苦海浮沈者,看透了這一層,夫妻相、子女相就脫落,什麼相通通破掉,什麼相都是顛倒取相,都無助於離苦,這時候你就真的看到諸相不可得。 每个人都给这些不实在的想像框住,看透了,就看到世间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无我的解脱者,一种人是有我的造业者、受苦者、苦海浮沉者,看透了这一层,夫妻相、子女相就脱落,什么相通通破掉,什么相都是颠倒取相,都无助于离苦,这时候你就真的看到诸相不可得。 夫妻相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泡沬,一種有所求的對待。
過去、現在、未來、內外、遠近、粗細、好壞
(
美醜
)
,就真的能一個一個的看透,諸行如芭蕉,真的是一個個脫落,你不會對它失望,也不會對它抓取,不會用過去的業力來看這個世間,會真的每一個觸都觸到無生,每一個觸都觸到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這裡那有夫妻相呢? 过去、现在、未来、内外、远近、粗细、好坏
(
美丑
)
,就真的能一个一个的看透,诸行如芭蕉,真的是一个个脱落,你不会对它失望,也不会对它抓取,不会用过去的业力来看这个世间,会真的每一个触都触到无生,每一个触都触到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这里那有夫妻相呢? 這裡那有子女相呢? 这里那有子女相呢? 這裡只有輪迴跟解脫,只有苦生跟苦滅的不同。 这里只有轮回跟解脱,只有苦生跟苦灭的不同。 所以每一個觸都能見苦、每一個觸都能夠觸到解脫,因為每一個觸都觸到無生,每一個觸都觸到未生之善令生,已生之善令增廣。 所以每一个触都能见苦、每一个触都能够触到解脱,因为每一个触都触到无生,每一个触都触到未生之善令生,已生之善令增广。 每一個觸都能夠分別已生、能夠分別未生,每一個觸都知道什麼叫做已生之惡令調伏,未生之惡令不起,這才是修行啊! 每一个触都能够分别已生、能够分别未生,每一个触都知道什么叫做已生之恶令调伏,未生之恶令不起,这才是修行啊!
修行是我們每一個身口意、修行是我們說話的時候、起心動念的時候、行為舉止進退的時候、修行是上坐的時候,修行是下坐的時候、修行是遍一切時地:行住坐臥如是、語默動靜如是,大小便、盥洗沐浴亦如是。 修行是我们每一个身口意、修行是我们说话的时候、起心动念的时候、行为举止进退的时候、修行是上坐的时候,修行是下坐的时候、修行是遍一切时地:行住坐卧如是、语默动静如是,大小便、盥洗沐浴亦如是。 事實上,在經典裡面、在佛經裡面,聖經裡面都講得很具體,你如果用凡夫的心去看去讀,你會覺得怎麼這麼囉嗦、窩臭,真的要用無染的心,沒有染著的心去看去聽。 事实上,在经典里面、在佛经里面,圣经里面都讲得很具体,你如果用凡夫的心去看去读,你会觉得怎么这么啰嗦、窝臭,真的要用无染的心,没有染着的心去看去听。 親近善知識,光是想到親近的心,本身就是無染著的心,這才是金剛經講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亲近善知识,光是想到亲近的心,本身就是无染着的心,这才是金刚经讲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想親近善知識,就是一個發心:發無上菩提心,發無上清淨心、無量慚愧心,只有以這樣的心才能與法相應,那個法不表示文字講出來就很優雅,很符合世間標準,不是,絕對不是這樣子,因為蓮花就是長在混濁的水裏面。 想亲近善知识,就是一个发心:发无上菩提心,发无上清净心、无量惭愧心,只有以这样的心才能与法相应,那个法不表示文字讲出来就很优雅,很符合世间标准,不是,绝对不是这样子,因为莲花就是长在混浊的水里面。 不要以為說善知識說到做愛、說到性關係、說到男女、說到大小便,你就覺得法怎麼會有這些東西,你去看佛經。 不要以为说善知识说到做爱、说到性关系、说到男女、说到大小便,你就觉得法怎么会有这些东西,你去看佛经。 去看聖經到處都是強姦、父母跟子女亂交、佛經律藏還提到獸交等不正常的性關係! 去看圣经到处都是强奸、父母跟子女乱交、佛经律藏还提到兽交等不正常的性关系! 只弟亂倫、比丘跟動物性交,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只弟乱伦、比丘跟动物性交,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你不要聽到這個,說怎麼會有這樣的東西? 你不要听到这个,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 那是因為你有染的心,你要看到自己有染的心,看到自已恚礙的心。 那是因为你有染的心,你要看到自己有染的心,看到自已恚碍的心。
世間的苦難處處,我們要發心、真的要發清淨心、要發出離心、要發菩提心,互相的扶持。 世间的苦难处处,我们要发心、真的要发清净心、要发出离心、要发菩提心,互相的扶持。 大家來,一起走在這個解脫道上,把前人走的路走的更亮麗,更寬廣、更踏實,讓後來的人也能跟著我們走,不會迷路,這就是我們聖弟子法脈共修會存在的唯一意義。 大家来,一起走在这个解脱道上,把前人走的路走的更亮丽,更宽广、更踏实,让后来的人也能跟着我们走,不会迷路,这就是我们圣弟子法脉共修会存在的唯一意义。
一蓮整理于美國洛杉磯 一莲整理于美国洛杉矶
[ 本帖最后由 jinjun777 于 10.4.2008 10:2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