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清珠 * V/ ^6 e) o0 V2 z) J3 u
2 p7 p6 @4 C$ m0 a( @' V0 f5 W" K 《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则涉及“上清珠”的故事:" j( h4 v+ d* R
6 E2 V- a1 d& y& j5 s
肃宗为儿时,常为玄宗所器。每坐于前,熟视其貌,谓武惠妃曰:“此儿甚有异相,他日亦吾家一有福天子。”因命取上清玉珠,以绛纱裹之,系于颈。是开元中罽宾国所贡,光明洁白,可照一室,视之,则仙人玉女、云鹤降节之形摇动于其中。及即位,宝库中往往有神光。异日掌库者具以事告,帝曰:“岂非上清珠耶?”遂令出之,绛纱犹在,因流泣遍示近臣曰:“此我为儿时,明皇所赐也。”遂令贮之以翠玉函,置之于卧内。四方忽有水旱兵革之灾,则虔恳祝之,无不应验也。( c5 A- F1 g9 p$ C% q/ t
( X- y! a* W% ?) v' U
唐肃宗李亨小时候,为玄宗皇帝所爱,每次将其叫来,都仔细端详一番儿子的容貌,并总是对武惠妃说:“我这孩子有异相,日后定是我李氏家族中有福的天子。”这一天,说完后,玄宗皇帝特地叫人到皇家府库中取来所珍藏的宝物“上清珠”,亲自用绛色轻纱包裹,将其系于儿子的脖颈,以增吉祥。那“上清珠”,是开元年间西域罽宾国所进献的异物,该国在今天的克什米尔一带,其国多产宝,“上清珠”即是一例,其珠光明洁白,于黑夜灭烛后可照亮一室,长时间凝视,你会慢慢感到到里面有飞仙、玉女、白鹤现身,摇动身形,甚为神异。
+ l+ f; c, w; A) W9 C, |5 s 0 N- t8 m$ E' E
在这条故事中,唐玄宗望着儿子李亨,认为其有异相,他日可为一有福的太平天子。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玄宗的话一点都不靠谱。唐肃宗不是末代皇帝,但却有着比末代皇帝更大的悲伤,玄宗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最后爆发安史之乱,玄宗从长安出奔成都,使中年太子有了提前接班的可能。在出奔路上,老皇帝心爱的妃子小杨被部下逼迫至死,在这件事情上很难说没有肃宗的份儿。/ B' E: S8 P% m( W1 o; i
# t | F$ r$ C, F
李亨即皇帝位后,是为肃宗。时局在郭子仪等栋梁的出手下,有所好转,后来还都长安了,曾帮助他即皇帝位的宦官李辅国,成了气候。这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凌君而专横的宦官。他大权在握,政事无论巨细,都亲自过问,皇帝当然也被架空了。
4 `3 d/ a8 A1 F* X, [
( M8 U" ~! t0 f4 B( @1 M) m 时间到了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春天的时候,太上皇玄宗李隆基在无限的忧伤中去世了。在此之前,李辅国不再允许父子两皇帝见面。此时肃宗也是重病在身,此时张皇后欲消灭李辅国,当时,李辅国持剑入皇帝寝宫搜捕,从肃宗身边把张皇后一把拖出去,最后处死。肃宗卧床不起,看着不着掉的皇后和嚣张的家奴,心中的郁恨又向谁诉说?这个时候,他是否会想起少年的往事和那神奇的“上清珠”?由于当时惊吓过度,没多少天,肃宗李亨也死去了。李辅国自己也死于这一年——他被有些手腕的即位的新皇帝代宗李豫遣人刺死了。我们记住这一年是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因为死的人还不止这些:这一年,李白也死了,按照民间的流传,是酒后捞月淹死的。
: G/ T/ t+ K7 h; r
, U/ ~# P, i, s* t) |2 s9 h 大唐以这样离奇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盛世时代。& i0 X4 L* l% {. }1 P p7 l
3 J" a8 z$ i J; n/ [4 ^ 还是再说说唐肃宗李亨吧。即位之初,他突然很是思念自己那已经七十多岁的曾经创造开元盛世的爹爹。而这一日,有掌管皇家府库的年轻官员向他报告:“陛下,近日整理府库,在库房深处有奇异之光射出,不知道是什么宝物。”/ @8 I2 u1 U3 q, N. Y5 J
肃宗说:“难道是上清珠?”
; G4 U+ Q% A: l& U8 | 官员:“上清珠?”
' ~/ n/ U, H, l* m 肃宗:“我为少年时,父亲曾给我的脖子上挂了一颗宝珠……”9 j- C* ]0 y, T5 s& L
后来经查验,那发光之宝正是“上清珠”,而且当年包裹该珠的绛色轻纱还在。那一刻,我们可以设想,一生压抑的肃宗皇帝有些百感交集了,乃至于潸然泪下,他召集了自己大臣,亲自捧着“上清珠”,从龙椅上走下来,一一向诸人展示:“看,这就是‘上清珠’,乃我大唐开元年间西域之国所进献,当年我为少年郎,父亲抚我发髻,亲赐于我……”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