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西方式的感情观之四 —— 多情剑客无情剑
武侠小说我想大家多少都看过,比如古大侠和金大侠的书,把中国人传统的忠义情写得淋漓尽致,能够执剑闯荡武林,畅快恩怨情仇,肯定也是很多人的向往。武侠小说里高手层出不穷,一山更比一山高,那么在武林当中,到底怎样才算是武学的最高境界呢?比如用剑,低手用剑,把一把宝剑舞得虎虎生风;中手用剑,随手掐一根稻草就是剑;高手用剑,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而真正的武学泰山北斗用剑,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每天就是给少林寺扫扫地,做做饭,刷刷马桶,遇上萧远山和慕容博打架,就赶紧过去劝一劝,这就是武学的最高境界了。
剑是何物?剑乃世间凶器。
手中有剑,能伤人,也能伤己;心中有剑,能害人,也能害己。
滚滚红尘,情是何物?情亦乃世间凶器。
身外有情,能伤人,也能伤己;心中有情,能害人,也能害己。
少林寺扫地老头给萧远山和慕容博上课的时候讲了,你们身上的功夫越高,对自己的危害就越大。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当你身上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才是习武的最高境界。
现在咱们回到感情问题上来,咱们中国人很多还没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感情像水,理性像个杯子,西方人总是把水到在杯子里,然后一点点慢慢品尝享受,今天享受不完,杯子搁在那里,明天还可以接着享受。而咱们中国人没有理性这个杯子,感情一来,就像大堤决口一样,洪水溢的到处都是,收也收不住。等洪水过后,水都流光了,接下来说不定就是大旱,想再想找水就再也找不到了。所以有的人年纪还小的时候稍微恋爱过几次的,以后就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为什么咱们中国人在感情生活中这么感性呢?因为咱们大多数中国人现在,在感情方面还只是停留在“手中有剑”的阶段,看见自己喜欢的女孩子了,上去就拿剑砍人家,把自己对女孩的好感很直接地和人家表现出来了,有的还搞出来献上多少多少朵玫瑰这样的傻事。我曾经听说过,一个在西方国家学习的中国朋友,平时也不爱说话,有一天在和几个外国邻居一起聚会的时候,忽然抓住了一个漂亮的白人女孩的手,然后大声地告诉她“我爱你”,这件事后来被在场的其他白人MM传为笑谈。这就是典型的只懂得把剑拿在手里,把感情表露在外面的爱情初哥,这样既不能赢得女人心,又搞得自己心里不痛快。而我前面提到的像“再次路过之”和“永湿吾爱”这批网友们的帖子好就好在,他们教给大家一种“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更高层次的剑法,你对一个女孩有好感,但你不表现出来,你把感觉藏在心里面,表面上什么都没有,你能把自己的感情掩饰起来,而心里琢磨着怎么才能追到这个女孩。但你达到了这个层次还不够,如果你用这批热心网友的帖子里介绍的很多技巧,或者用这种心态去追西方国家的白人MM的话,人家十有八九要笑话你是Teenager,因为“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在西方基本属于十几岁的中学生玩的,要是你一个大男人还玩这一套的话,白人MM会觉得你心性很不成熟。成年以后的西方人在感情方面,很多人已经接近,少数人甚至已经达到了更高“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的境界。(这里必须提到的是,我个人认为,网友“再次路过之”的境界虽然还没有达到,但已经开始接近“心中无剑”,在网络上的这批狼族剑客里,他的水平是最高的)
情是世间凶器,你每天老把感情带在身上,既伤人,又伤己,最后闹得痴男怨女们骂骂吵吵,哭哭闹闹。本来追求感情是件好事,你天天拿把剑到处乱舞,伤了别人的心不说,把自己也搞得伤痕累累,何苦来呢。如果你学会了“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懂得把感情藏在心里,懂得了如何琢磨女人心,懂得怎么征服女人,本来是件好事。但你一玩上了瘾,就很可能走火入魔。你每天满脑子女人,影响自己的生活不说,最终对女性的伤害也可能是极大的。所以说这种“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虽然很高,但如果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心里缺少一种“善”和正气,缺少道德感和自制力,就很容易堕入魔道。现在在网上能看到的介绍搭讪的文章里,就多多少少都有这种魔气在里面,本来这种搭讪和琢磨女孩的本领是一个好东西,但如果掌握这种本领的人心术不正的话,这种能力就是一种害人害己的凶器了。人在掌握了“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功夫以后,本来是可以借此寻觅真情的,但很多人沉溺其中,以骗取女孩上床为乐,以和女孩上床的数量为荣。这和武侠小说里的那些学会了高强武功以后,就开始为恶江湖, 以杀人为乐的魔派高手有什么区别?
(这里随便插一句,各位朋友做人做事,千万不要忽视道德这个东西,道德不是一个虚空的概念,道德的同义词是“长期利益”,不守道德的结果经常是有利于自己的短期利益,而损害自己的长期利益)
西方人的感情境界,已经接近“心中无剑”。如果西方人遇见一个他喜欢的人,他们心里也会发生化学反应,感情也呼啦啦地涌过来,但一旦这个人不在的时候,这种感觉就马上消失,或者强烈弱化了。这有点像佛家讲的“物来则映,物去无踪”的心如明镜的境界,这个人来了,我心里就照出一个影子,这个人走了,我心里就什么都没有了。人心本来就是空的嘛,打开心窝子看看,爱在哪里?情在哪里?本来就是没有的嘛。
咱们中国人经常爱得痛苦,但西方人不会让一点痛苦的感觉进入自己的感情世界的,一但在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大家就要坐在一起谈一谈,能解决问题最好,解决不了就分手。所以在西方,如果两个人因为距离太远而不能保证经常性的见面,那他们基本上都会选择分手,因为想念是痛苦的,如果感情给他们带来一丝痛苦,他们宁可选择放弃。而我认识有些中国情侣,一个住在地球这边,另一个住在地球那边,痛苦,还不放弃,越不放弃越痛苦,越痛苦越不放弃,你说这是何苦;还有一些中国情侣,也是长期分居两地,双方早就都已经没有了感觉,还一直半死不活地吊着不分开,你说这又是何必。
爱情的定义对于西方人来说,不是“两个人在一起”,而是“两个人幸福地在一起”,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不幸福,那就没有必要继续在一起。如果你和一个白人MM恋爱的话,这一点是一定要明白的。
分手对西方人来说也是一件很平常很波澜不惊的事情,而且没有那么多千丝万缕的忘不掉啊,念旧情啊的麻烦事。只要这个人不在眼前,一切都和没发生过一样,所以分了手的西方人一般不经常和过去的情侣重新见面,除非是两个人住得实在太近,经常能在大街上遇上。你和白人MM分手的时候也一定要讲风度,拥抱一下,贴一下脸,或者最后吻一次也行,末了祝福她以后一切都好,就是别搞得太依依不舍的样子。
也不是说白人MM冷酷无情,她是看见你就有情,看不见你就无情,所以大家分手了以后最好别再见面,见面了大家反而难过,白人MM是绝对不会让自己因为感情痛苦的。所以经常是因为她真的太迷恋你,而现实情况又造成了你们不能经常在一起,比如因为两个人居住的距离太远,所以她才选择和你分开,这样她就不用再去承受想念的痛苦了。我见过的很多西方人情侣分手,都不是因为感情上的原因,而是因为一个人要离开另一个人去其他城市生活,地理上的距离迫使他们结束感情。现实情况不允许, 两个人就分开, 这就是我说的,西方人懂得把水倒在杯子里,懂得把感情限制在理性的框架里。
西方人的这种“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的特点,反而让他们在追求女孩和交往女孩的时候如鱼得水,他们没有任何的心理障碍,你接受我最好,你不接受我,我乐呵呵地去找下一个;两个人能交往最好,分了手我还可以乐呵呵地找下一个。风云际会,缘飞缘落,一切随便,他们心里没有任何挂碍。所以我建议比较浪漫的朋友们,每天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老想女人,有女人就有,没有就没有,有和没有的时候没什么区别, 缘来了就爱,缘尽了就Bye-Bye。别人问起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啊?你想来想去:“唉呀,不晓得”;别人又问起你,过去你身边的女人是什么样子的啊?你想来想去:“唉呀,忘记了”。这就是“心中无剑”的境界了,能做到这一点的话,你离“情圣”的称号就不远了。情圣不是每天都在恋爱,情圣是恋爱和不恋爱对他来说都没有区别;情圣也不是天天饭也顾不上吃,一心只有追女人,吃饭和追女人这两件事,对情圣来说都是一样的;情圣更不是一定要和一万个女人上床,在情圣心里,不管和一个还是和一万个女人上床,都是一码事。
心里有女人,而身边没女人的,是老实孩子;心里有女人,身边也有很多女人的,是色狼;而心里根本没女人,但身边有很多女人的,才是情圣。
(心里没女人,身边也没女人的,是和尚)
感情的最高境界就是:每天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眼睛里能看到女人,但脑子里不想女人,视美女如镜花水月,晨露浮云,看到就有,看过就忘,叶落无声,雁过无痕,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不出手,不亮招,不动情,眼神一扫,便擒获万千娉婷芳心于无形。
这样的境界,是需要有大修养,大智慧,还要有足够的生活体验才能达到的,到了这里我们自然会问,那西方人究竟是修炼的什么法门,读的什么武林秘籍,才让自己如此接近“心中无剑”的情圣级至高境界呢?难道他们每个人都有大修养,大智慧么?
其实,他们不是通过大修养和大智慧才达到这个境界的,而是因为西方成熟的情感文化提供给他们一个完善的感情系统,这个系统就是我前面说过的“金字塔模型”,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让普通的西方人也可以逼近这样的境界(就好像说,因为科技的发达,人发明了飞机,从此没有练过轻功的人也能满天飞了)。这个金字模型的运作原理和高等数学里的微积分很像,你把一条曲线分割成无数的小段,被分开的每一小段就可以近似成直线,然后再把各小段直线的性质叠加在一起,我们就得到了整条曲线的性质。在金字塔模型感情系统里,西方人把自己的“情”分成无数小块,然后像孔融让梨一样,根据自己的感觉,把这些分成小块的“情”分配给在金字塔里从好朋友层到情侣层的每个人,高层的稍多点,底层的稍少点。由于分到每个个体的“情”已经相对很少了,基本可以近似为“无情”,而把所有的小块的“无情”叠加在一起的结果,你说是“无情”也行,你说是“大有情”或者“多情”也不错。
这就是西方人“心中无剑”的成因,他们用这种严密的社会风俗体系来代替个人的修行,因为一个凡人要达到具备大修养和大智慧的境界是很难的,这类似与西方的政治和法律精神,他们用一个严密政治和法律的体系来代替一个品德高尚的国君,因为要一个人当了皇帝以后还给你讲什么道德品质是很难的。
西方人很多都通过这个体系很容易地接近了“心中无剑”的情圣境界,你想和他们学,达到他们的水平,那你就要好好地去经营这个金字塔模型,你需要去认识至少五十个白人MM,这其中三十是普通朋友层的,在剩下二十个里,十四个是属于好朋友层的,然后在剩下的六个人里,三个是属于暧昧层的,最后剩下的三个白人MM里,两个是准情侣层的,最后一个是情侣层的。当然,这个模型是动态的,每层都不停地会有新人笑嘻嘻地进来,旧人哭啼啼地出去(借用一下杜甫的诗句而已,西方MM才不哭呢),而且在同一时间内,你身边不可能同时既存在准情侣层又存在情侣层的朋友。你的这个金字塔在构造的过程中,也应该从最基础的第一层开始,一点点地往上堆,刚开始认识很多白人MM作为普通朋友,慢慢地肯定会有一些普通朋友层的女孩进入好朋友层,你通过和白人MM在最低两层的交往,排除了自己的心理上交往白人MM的障碍以后,逐渐也会开始认识能进入暧昧层的白人MM,这样一步一步地在根基打稳的基础上建筑好你的感情金字塔。
如果你的身边根本没有存在过这么一个和白人MM的感情金字塔,那你想和某个白人MM产生纯爱情,问题就很多了,因为没有土壤的种子是很难存活的。也不是说这种情况完全没有可能,但在没有底层建设的基础上,直接就搞一个最高层,这种空中楼阁,很难存在太长时间的。因此我说了,很多西方人是“情圣”,不是“爱圣”,更不是“上床圣”,从情侣层到好朋友层,讲的都是“情”,对情圣来说,从情侣层到好朋友层,每一层都是没有区别的啊。
这和咱们东方的感情特点又不一样,这也是东方人恋爱得很痛苦的一个原因,传统的东方人的感情观不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多层次模型,而是一个二元式的模型:爱人——普通朋友。在这中间不存在任何中间层,所以中国人在恋爱的时候,经常是把所有的“情”都注入到了爱人这一端,把所有的“情”都加在爱情的头上,最后的结果通常是:爱情由于不堪重负而破裂。所以我认为,中国人感情方面急需的不是性文化的革命,因为性开放了以后,只是把咱们以前的那个二元模型“爱人——普通朋友”变成了另一个二元模型“性伴侣——非性伴侣”,人的感情危机根本无法通过这种性文化的革命解决。咱中国人需要学习西方的多元化的,金字塔式的感情。在这种感情结构里,一个人的感情是分散在不同的情感层次里面的,这样的话,既使最高一层的情侣层出了什么问题,也不会给个人的感情世界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通过“多情”,你可以把“情”分散给五十个人,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就显得很“无情”了。其实这就和投资一样,你把资金分散开,投在不同的项目里,就比较保险,如果你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在一个项目上了,一旦最后这个项目亏了,那你就只有跳楼一条路了。所以我一再强调,我整篇文章讲的是“情”不是“爱”,讲的是“追求和交往”,不是“如何上床”,我是希望大家不要把眼睛光盯在金字塔最顶端的那一个人身上,甚至只盯在性高潮时的那几秒钟。
这种由感情分摊而生出来的“心中无剑”,让不受感情羁绊成为西方人感情文化的一大特点,你不能说他们爱的不深,他们只是由于“心中无剑”而善于忘记。我曾经认识一个白人老太太,头发花白,年纪很大了,天天陪着老伴在外面逛,后来她老伴去世了,我们大家再见到她的时候,就赶紧上前去表示一下慰问,没想到人家老太太说:“其实这样也好,我又可以找一个新的了”。果然没过多久,我就在一家咖啡馆里,见到这个老太太和一个神采奕奕的老头子笑嘻嘻地在一起喝咖啡。
人世间,色既是空,空既是色,什么都没有,可能就是什么都有,什么都有,也可能是什么都没有。咱们有些朋友,盯住了一份半死不活的感情不放,耽误了尝试大把新的感情的机会;而西方人的这种无情,却让他们获得了无数的新的感情,你说他们是多情还是无情?
多情剑客无情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