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76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国与中国的汽车社会问题比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3.10.2009 09:4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欧洲新报 于 13.10.2009 10:48 编辑 # @' s' E# ^) y1 U+ g9 A: r

' t6 s! c8 ^- {/ l  r' E
德国与中国的汽车社会问题比较
6 p; K, n! l# X7 L1 j% N! Q8 C, v1 l: D+ y
权忠宪(德国)

# ]: z9 J" V) K% |1 |0 c! {
7 X- l( A" e. \  说起汽车和交通,当然会想到德国。德国是当之无愧的汽车王国,是现代汽车之父戴姆勒和本茨的家乡。德国的顶级名车,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保时捷、迈巴赫、奔驰、宝马、奥迪等等,等等。德意志民族生性彪悍,却又精确而细致,喜欢机械化带来的节奏和效率,风驰电掣的强烈动感正是他们的追求和享受。他们会造车,爱开车,更爱开快车。飙车大王舒马赫兄弟出自德意志民族,一点都不奇怪。这个人口8千2百万的国家,汽车保有量达到4千9百万辆(同当今中国差不多),其中轿车4千1百万辆,平均每两个人就有一辆轿车。德国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4%,略小于中国的云南省,但公路总长度已达23.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万公里。高速公路的不少路段不限速,大概是有意让名车出出风头,也让飙车族有个地方过把瘾。想像一下,如此众多的汽车,如此稠密的公路,如此繁忙的交通,还有世界上开车最快的民族,该是怎样一幅令人忧心忡忡的画面!然而,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糟糕。德国甚至是世界上交通安全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交通死亡人数在逐年下降。2008年,德国因交通死亡的人数为4467人,万车死亡率只有0.9,远远低于中国。那么,这个在“汽车社会”中摸爬滚打了一百多年的国家,它的交通状况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 a7 T' m) r& ?  N+ `. X  O
  % C4 q9 G( o9 S, o3 V) o
快而不累”与“累而不快”

& ^9 s1 e  _" r2 R; s- ]. K  我在德国和中国都开车,感觉真是不同。在德国是“快而不累”,大家按规矩开,违规的人只是极少数。交通参与者的行为有规范的共性。德国提倡“防卫式”的驾驶方法,就是随时估计到周围的人可能出现的错误。快、慢、停、让,都可以默契地在个人权利、责任和义务之间找到平衡。很少无谓地浪费时间。在中国开车,却是“累而不快”。人多车杂自不待言,最头痛的是,人的行为出乎意料,让你不得不时刻准备着随机应变。仿佛打一场“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左右迂回,乘虚而入”的运动战。费了半天劲,谁也快不了。在德国,光线稍有不足,驾车人就会及时地打开车灯,这时往往不是为了看路,而是使自己的目标更加明显,以保护他人的安全。德国行车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题目,就是合理利用车上的灯光设备,随时让周围人看到你,知道你想干什么,你在干什么。在中国,相当多的驾车人却认为,只要自己能看得见,那么早开灯干什么,费电瓶又费灯泡。“保护自己灯光设备更为重要。在德国,提倡车不行驶时(包括较长时间停车等待,例如在铁路道口),应关掉发动机,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因而极少看到有人开着发动机坐在车里。在中国,却经常会看到长时间开着发动机停车等人,车内的人夏有冷气,冬有暖风,为自己营造了惬意的小环境,却忘记了周围的大环境。平心而论,中国大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比德国差。中国的交通法规也与国际接轨,中国的交通警察比德国同行更辛苦。而中国道路上行驶的轿车,虽然暂时还赶不上德国的水准,但看看许多欧洲国家的情况,中国已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尽管如此,中国的交通状况仍不尽人意。到底少了什么呢?我看还是少了一些东西,那就是交通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这里说的社会责任感,并不是什么不可企及的崇高境界。不过是说,人生活在社会中,要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人生活在社会中,除了自己,还有他人,行为要有公德。
- Y- D$ [0 p+ Y) V' U: m$ q

: a7 y: X$ @- X. A8 g( D' ?3 r1 \
监督机制和社会责任
% N& j0 S& ^# Z9 l/ a
  有社会责任感,才会自觉地遵纪守法,久而久之,养成行为习惯。德国人在这方面堪称典范。有人调侃说,什么是德国人呢?半夜两点,夜深人静,路上一辆车都没有,一个行人站在路边耐心等待,人行道绿灯亮,才开始过马路。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德国人。这既是笑话,又不是笑话。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大多数德国人果真以一丝不苟、几近呆板的方式来遵守交通规则。德国道路交通信号灯系统全部自动管理,但极少有监视器。路口无交警站岗值勤,更无“交通协管”之类。交通警察都是坐在车里巡视或待命,只在大型活动和重要事件、交通事故、重要路口的信号灯故障等情况下,交警才会出现在现场。我参观过柏林的交通指挥中心,它像个智能服务中心,其主要任务是监控全城的交通信号灯系统,根据汽车流量自动调整各方向放行时间,及时疏导交通。德国交通井然有序,就是因为人们在“无人监督”的交通环境中,能够自觉地在交通规则的框架下规范自己的行为。 2 K& ~# k  g% y$ C) h5 u5 B7 v
  ! k1 n5 C. [  B, K! `/ q
    北京的交通信号系统也早已自动化,又加装了数以千计的“探头”,还有摇动小旗的“协管”帮忙张罗,但执勤交警仍不敢有丝毫懈怠。好像若无警察的威慑力,人们就会迷失了行为的准则。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一次开车去京郊,在京顺路上超过了几辆京G牌号的满载卡车,卡车速度明显没我的车快,却始终跟在后面若即若离。仿佛有“缩地之法”。直到我停在一个路口红灯前,几位开始超车,我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彼等公然视红灯为无物,既不减速,更不刹车,一路匀速向前。如此行驶,倒是省时,省油,省刹车片,却置他人的安危于不顾。朋友说,此乃京顺路一景。郊区公路,没有监视器又没有警察的路段常常如此,莫要少见多怪!交通状况能反映出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此等“只知有自己,不知有社会”的行为,不要说责任感,与文明二字也是相去甚远。6 [7 M. g% S! Y4 |
- m9 f' C, h6 z  L
$ c# {) E" t: i! R4 ~; ?  d$ S
飙车的不同含义
0 d* m+ g5 D% }- c
  再说飙车。德国人也飙。除了高速公路不限速的路段,在其他路段甚至城里,有时也发发“飙”。但绝大多数情况未超出交规允许的范围,无伤大雅。例如红灯变绿时的起步,高速公路上的超车并道,或是进入高速路的加速切入等等,开跑车的人,一般不会放过这些机会,凭借车的优越提速性能,几秒钟内领先他人几十米、上百米,自得其乐地享受一下胜利者的快感。一旦进入正常行驶路段,也便中规中矩。至于刚才提到的飙车大王舒马赫兄弟,人家是在F1赛道上飙,如同中国的武林高手,绝不在马路上逞匹夫之勇。而中国的飙车族,真敢在大街上玩命。前不久看网上一段视频,场面颇为震撼:一辆无照大奔,在上海延安高架路车流中飞速穿行,时速至少150多公里。后面为其追拍的好像是辆保时捷,既能穷追不舍,自然也上演了同样的节目。这哥儿俩大大地“酷”了一把,却苦了路上规规矩矩的开车人,想必心惊肉跳,唯恐避之不及。北京也有飙车族,据说还有巾帼英雄“二环十三妹”。顾名思义,是专门在二环上较劲了。在公共道路上这么玩,这叫多了点个人英雄主义,少了些社会责任感。
6 s. z2 y3 ~. E/ o
% z0 U. W7 ?& [5 a( K# ^    德国人喜欢用“交通参与者”这个词。表示在交通环境中的平权或平等。无论是开车的,乘车的,骑车的,步行的,都是交通参与者,各有行为准则,于使用公共交通设施这一点上,是平等的。能否得到特殊的权利,取决于当时公务的紧迫程度,而非身份和地位。通常情况下,汽车礼让行人或骑车人;一般私家车礼让公交车和出租车;所有车辆和行人避让正在执行任务的救火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德国城市中极少见军用车辆。本来嘛,和平时期,城市中哪里需要军队?在城市里偶尔出现的军车,不但没有任何特权,由于军纪约束,时时处处循规蹈矩。此外,没有听说过在德国有哪种牌照特别“牛”,以致可以狐假虎威,连交警都要退避三舍。德国交通管理的一个原则是最大限度发挥道路的使用率,尽力保证交通参与者对道路的使用权益。所以很少为了少数人实施“道路限行”,即便在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交通也正常运转,没什么太特殊的举措。“警车开道”的场面仅仅是在外国国家元首来访,或是示威游行时才会见到。平时,无论德国的部长、市长、州长们,还是默克尔夫人,上了大街就是交通参与者,与民同行。遇到拥堵,则与民同“堵”。如果违反了交规,还得与民同罪。如今在中国,“道路限行”和“警车开道”已越来越具“中国特色”。若是迎送国宾,大型庆典,救死扶伤,抢险灭火,无论怎样“限行”或“开道”均无可厚非。一旦超出了工作的需要,仅仅是为了“面子”,那就成了病症。此类病症还会传播到省里、县里、甚至乡里。“警车开道”居然还用来创收!其结果,动用警力,一笔勾倒正常的交通规则,既造成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恶劣影响,又引起了不必要的交通拥堵。
5 A* c" ?) W( u8 x7 i5 |1 @/ p% C0 w. J) l
& G3 _( m" \+ G9 `. d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H; x$ q. |5 @( D* l/ U
    如今,德国在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汽车的设计和制造,紧急救援服务等方面越来越注重社会责任。交通设施要更加人性化,照顾到老幼妇孺和残疾人。汽车设计和制造要考虑碰撞行人产生的后果。汽车不是坦克,不能只保护自己。要设计合理的外形、使用合理的材料,万一发生交通事故,尽可能减小对行人的伤害。而空中救援的组织和管理更是日臻完善,任何地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直升机都可以在2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德国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的空中救援,自70年代至今已经拯救了25万多人的生命。一千六百万会员通过会费为此无偿贡献了几亿欧元。总之,改善交通,人人有责,人人尽力。 $ y9 t9 ?! e+ g8 h3 [. l; Z7 w
  0 S2 g. V# L) B+ V! F$ m. j* z
    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进入了“汽车社会”,快得令世人瞠目结舌,可随即带来了许许多多交通问题。虽然德国的交通并非完美无缺,但他们毕竟比中国多干了几十年。系统地研究和借鉴一下他们的经验,将会少犯一点他们犯过的错误,少走一些他们走过的弯路。其实,德国也在研究中国,学习中国。大家都明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道理。
1 W' r2 i% [. |4 g2 u, J7 g
) @; h/ }0 S% l. v! J
2#
发表于 26.10.2009 17:21:47 | 只看该作者
how many people die on road each year?) G: Y; l1 h1 ?
7 X9 G& D& T8 ~
USA: 40,000     /        400,000,000 population =    1: 10,000  ---------->  bronze; ?$ W; ]- m/ O2 v5 S" d
China: 100,000  / 13,000,000,000 population <    1: 100,000---------->gold1 g4 {' k6 |' e  z9 |9 M; y
German:  4,000 /         80,000,000 population  =   1: 20,000------------>silver
6 L% C" W8 O) E) Y6 {6 x$ a0 Y: y# U# I
  ]6 x2 W  U+ u! i
According to the numbers, china is the best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7.10.2009 22:17:49 | 只看该作者
That is not the right way to calculate adn compare
/ M; }" t8 x" s, n* z) N0 |3 @! g- k4 B; l* C+ b
The proportion of 交通参与者 should be more suitable and convinc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8.10.2009 16:30:36 | 只看该作者
That is not the right way to calculate adn compare 8 @; t  X$ c. @2 n/ w8 X

. H& C$ w+ |+ L# F/ XThe proportion of 交通参与者 should be more suitable and convincing.2 Z$ f" K- q( C. w, S
niuin 发表于 27.10.2009 22:17
' i9 _% n) |6 w! J8 w2 ^
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8.10.2009 20:06:50 | 只看该作者
“德意志民族生性彪悍”?!农耕民族什么时候也能排得上“彪悍”这个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8.10.2009 20:07:28 | 只看该作者
how many people die on road each year?8 D% e2 f; |% n# d* N8 y5 M; m
2 {$ R; o# q+ ^
USA: 40,000     /        400,000,000 population =    1: 10,000  ---------->  bronze
: ]* E$ G( _. \/ S) t  e2 Q. AChina: 100,000  / 13,000,000,000 population <    1: 100,000---------->gold
: i/ a9 ~- Z9 TG ...
! b& p9 Q0 V/ O, Z  XJIMMY_ZHANGMING 发表于 26.10.2009 17:21

) A* C9 M6 l: V' z7 _
: }+ s3 O: s$ @- p) f8 p8 ?1 Y8 w4 m中国自从我离开了后,生育速度这么快?!130亿人口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8.10.2009 20:09:16 | 只看该作者
That is not the right way to calculate adn compare
6 H7 M5 S( P2 d! g, N& M) j/ H
7 A: o) ?" c3 ?8 G0 g) fThe proportion of 交通参与者 should be more suitable and convincing.
, q& j; Q) b$ Iniuin 发表于 27.10.2009 22:17
) r. ]+ E; F- _8 j' b

- @+ Q/ b& d- B, G4 [suitable...
0 \( P4 C' u9 K0 D$ V' }* j# o9 _; w8 |  T; Q) x- G" X( ^
咱们还是说母语吧,nice to meet yo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8.10.2009 21:16:19 | 只看该作者
好不容易看个写英语的,也写写了,就当练习一下了,都快忘完了。: ]* L! S! {+ A5 o, [9 Z
" I1 a7 D$ `5 w7 d
好吧,好是母语好使,即使有的汉字忘了怎么写了,还可以拼音,嘻嘻。。。9 E: |1 N8 A# L1 p2 x) B0 _4 I
Me too. How a u do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7.1.2010 17:37:10 | 只看该作者
how many people die on road each year?
) |$ l! ?3 Q7 e  x9 f& z; A7 i3 k& A! |$ U) u* C
USA: 40,000     /        400,000,000 population =    1: 10,0 ...  X& n, l3 T% s/ c0 K+ U
JIMMY_ZHANGMING 发表于 26.10.2009 17:21
( O6 i$ F2 M9 c7 H$ g
2 W6 w+ e+ `9 g6 h0 Q

6 q8 s; b0 p2 d) G3 b    你这个数据是不靠谱的、美国的汽车使用率大概是中国的10倍还多。美国几乎很少有人不开车。而中国是少数人开车。
4 X; m5 ?7 d! r+ }# U你那你这个数据,所马里大概是钻石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7.1.2010 17:40:09 | 只看该作者
德国汽车拥有率可以和美国一比。但使用率就没美国高了。因为德国的公众交通太发达(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3.5.2025 05:4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