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欧洲新报 于 2.12.2009 16:16 编辑
' j! u1 b) ~8 }9 {+ v5 W4 _% m8 N( N; G+ f$ Z' K5 f
有父如斯 0 K, |# W0 p& j3 k+ T
# S& C( s3 j4 ]! `" ?+ d
叶 子(Germering) 0 K& L6 i2 O: F+ g
! e2 e! r. e8 r9 x6 ?4 t, o- l
5 p4 o5 z5 s: C1 O9 x这是一个冰冷的十月。连续一个星期的雨雪天气,院子里的青菜苗已慢慢蔫下来。秦大伯伸手擦了擦玻璃窗上自己呵出来的湿气,喃喃自语:青菜不能在这里继续生长了,我也该走啦。
. l" q) A8 I7 Y/ d+ p
5 n/ O. @! Q. j! q) \' i4 ]. k
4 z+ \' h" e, T+ [楼下传来婴儿的哭闹声,他转身欲下,迎面撞进女婿疲惫的脸容。女婿说:爸,我头疼,要歇会!秦大伯疼惜地目送女婿进房。这时,胃部一阵抽搐,冷冷的汗直冒出脊梁骨,他深呼吸了一口,用手来回摩擦着疼痛的地方。哭闹声越来越厉害,秦大伯扶着楼梯把手蹒跚下去。“又一整天不愿吃奶了,就只会哭!”头发凌乱的女儿憔悴不堪,怀里的婴儿涕流涟涟。秦大伯接过孩子,轻轻哼唱,也许是哭累了,也许是外公的怀抱别样的安宁,孩子竟然安静地睡了。女儿连忙冲调好奶粉,梦中的孩子吮吸着奶嘴……
k7 N0 e2 y Y2 T; S
3 ~6 R6 i: p, H9 {
0 _/ Q% b8 O5 ?8 B望着婴孩祥和的脸庞,秦大伯眼眶有一股热流在躁动着,他强忍着。他曾是部队里的男子汉啊,虽然现在已经七十高龄了,也不能轻易掉泪呀!虽然他为了这个孩子,已经在德国呆了半年时间了。半年前,他捧着一包包国内的通心菜小白菜油麦菜种籽来德国探望女儿一家子时,正是美丽的夏天,孩子也还在妈妈的肚子里。秦大伯就在女儿新居的花园地里洒下这些菜籽,每天和两个外孙女一起尽享难得的天伦之乐。当然,每天买菜烧饭的活儿,他也得扛起来。从来就被自己的老伴宠着来过的他,对厨房的活儿其实并不地道,但是,他在德国蒸出来的小枣馒头,却让女儿一家人吃得美滋滋,这也许得归功于那些艰苦的从军岁月。
3 H" L; b3 w) j
& y1 O% W. t2 h
来德一个月后,孩子出世了。那是一个男孩。一个在妈妈肚子里就经历了不少磨砺的小男婴,带着破损的心脏来到这个人世。于是,孩子一诞生,就被转到专门护理处,母子分离。我们中国人是如此看重“坐月子”,秦大妈在国内就一直电话指示,女儿坐月子期间千万别多走动啊。女儿只在产房躺了三天。出院后,她便开始了每天医院和家的跋涉之路,虽然坐公交车方便,来回一趟却也差不多要两个小时。她不能在医院里住,家里的老二还小,晚上没有妈妈不愿入睡。秦大伯总是心惊胆战的看着女儿每天来来去去,他只记得,孩子们小时候跟着他在部队里,过的日子都是舒心无虑的,从来没有受过苦。孩子长大后,他最疼爱的大女儿,跟随丈夫移居德国。外国人在德国做妈妈,再怎么无能最终都会被炼成钢。但是,看着女儿日渐消逝的青春面容,他心里还是有点酸:如果,女儿就在自己身边,关爱一下也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啊!老伴的身体不好,心脏病属于高危期,医生根本就不同意她长途旅行。所以,这次女儿又生小孩,秦大伯就只能只身赴德,而那些一年比一年繁复的签证程序,总会让他未起行就已经没了兴致。
* X" c6 n! g: O! l; z+ M
9 e0 M) q! X' l; I" S- {) B
3 ^6 i4 Z/ h5 _) D" ^+ a3 L但是一旦坐在女儿新家的花园里,外孙女们像一块麦芽糖般紧紧地缠着他这根老木时,他就觉得,所有的奔波都是值得的。这里纯净的空气,总能诱他早早起床绕着附近的田野一圈又一圈地徒步。这里井然的秩序让他又重提骑脚踏车的兴致,每天他都会骑着车到超市去买回新鲜的蔬果,然后为女儿一家人准备好可口的饭菜。他用一份浓烈的感情去爱女儿生活着的这个地方,吃这里人们习惯吃的一切东西:奶酪,面包,沙拉……从来不会像很多来德国探亲的老人一样,说这也不好吃,那也不习惯。他的这份包容,也许来自爱屋及乌,又也许来自他的军人本质。总之,我和他的女儿聊天时,我总是说,有如此豁达的老爸真是人生一大福也!
& l; G: X; R, f
: c: q) t/ [% h3 r; w
0 L y+ P8 M, u& n8 n" |: ^
日子如流水。很快三个月的探亲假就要到期。然而,小婴孩仍旧躺在医院里,弱小的他还没有足够的力气去经历一场手术,医生们想尽一切办法,给他用管道输食,希望他能早日强壮些,再强壮些。毕竟,这个手术,能早点做,会更好。秦大伯的女儿就忙碌着打听,是否可以让父亲再延期三个月探亲假。有父亲在的日子,再怎么苦,她都觉得似是有颗定心丸在撑住她。然而,国内的妹妹却有微言了,说秦大妈身体羸弱,极其需要秦大伯在身边,在德国的姐姐是不是太自私点了? ! L# F* |" u# e4 n6 Z0 A* ~
* I3 I2 ^ c+ x4 j
) ]% A$ ~' P! d
德国的姐姐想自私也不容易。第一次打电话到外国人管理局去咨询,被对方斩钉截铁地拒绝:延签不可能!想到那为了保证还房贷要每天努力上班工作的先生,想到那两个还未能独立自理的孩子,想到那病床上的婴孩,她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医院开出的手术证明,拉起秦大伯就直奔外国人管理局去,要求见他们的负责人。她不相信,这个她深深喜欢的国度会有这么冷血的人!最终,还是让她见到了菩萨,她如愿地拿到了给秦大伯的延签。
! M! {( \+ ]: ^8 T# _/ B0 {: m2 C% Q! o
U/ @5 G# A! k& U
: M& A, Y) k) u
秦大伯刚来时播下的菜种子,慢慢长成一株株绿油油的青菜,让一家人在这个夏天痛痛快快地温习了真正的乡味。既然还要继续住三个月,那就把剩下的种籽再播下吧,他想着。其实每次煮中国青菜时他都吃得很少,他说自己只爱吃德国沙拉。但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胃总有点脘胀的感觉,没胃口。孩子的手术终于施行了,但是康复得不理想,且引发气管炎症状。看着女儿每天早出晚归,带回来的消息总还是没有很大的进展,他也在翻来覆去的不眠夜中度过。心的焦灼,那杀伤力可以很强,它让人夜不能寐,让人食而无味,然后再慢慢地侵蚀到生活和身体的每一个细节去,让人最终不胜负荷。
% Q+ B% O3 X+ C
9 l1 `5 i! P8 k- N/ F7 Q
3 p# G" |1 ?+ p
医院负责照顾这个孩子的护士,是一个善良乐观的大姐。她一见到秦大伯,就兴致勃勃地表达她对他的小外孙无比的喜欢,还特意给小孩以自己的名义送了一个小礼物。秦大伯很感慨,对医院里救死扶伤者这种对病人的无私爱心,真有点久违的感觉了。他突然明朗起来:有这些人在关爱和努力着,孩子肯定可以健康起来的!是的,有什么理由不让生活明朗起来呢?他和国内的医生朋友聊起来,他们都说要是在国内,四个多月的住院治疗,除了昂贵的费用会把人弄得倾家荡产以外,当前还没有这样的医术来治疗一个一出生心脏就带着两个洞的孩子。而在这里,孩子的一切医疗费用政府都负担,还让母亲有权力选择免费住在医院里照顾护理孩子。这让女儿他们这个并不算很富裕的移民之家少了后顾之忧,只需尽心配合好医生来等待奇迹的出现。 , n* q- Z# z8 Z% y- e+ S1 }
1 E/ \7 ]4 D' Q( ?% x3 @
- u( ^% L3 B( [- k* u, i8 ?
奇迹还是出现了。孩子一点一点地进步着,从依赖食管输食到慢慢自己吸吮奶瓶,小身体在成长着。在秦大伯的签证到期前一个星期,孩子被接回了家里。快五个月大的孩子终于可以踏进自己的新家了!大家都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激动过后,便是琐碎生活的继续。新环境的不适应,孩子很闹腾,大人们开始了从心累转型到体累的过程。“体累比心累强多了!“秦大伯总是这样安慰着女儿,只要心欢,就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有点共产主义理想般的说教味道,但说的很对!于是,女儿便终于学会了以快乐的心来面对父亲即将的离别,终于让自己在孩子的哭闹声中学会心情的平衡。 有父如斯,还求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