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420|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3.2.2004 22:55:55 | 只看该作者
忆江南,<br>最忆是杭州<br>山寺月中寻桂子<br>郡亭枕畔听潮头<br>何时更重游?<br><br><br>三潭映月<br><br>潭印月,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 <br>    <br>  小瀛洲北宋时已成为湖上赏月佳处。明万历年间,取疏浚西湖的葑泥在岛的四周绕滩筑堤,形成湖中之湖。清雍正年间,在堤岛之间,南北贯以曲桥,东西连以土堤,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园林特色。总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俯瞰整个小瀛洲犹如一个硕大的“田”字  <br> <br>    小瀛洲上有开网亭、亭亭亭、九狮石、闲放台、迎翠轩、我心相印亭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绿树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是我国水上景园的典范,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品。 <br><br>  岛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在杭为官,疏浚西湖时所创设(现有石塔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br><br>  明人张宁诗云:“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夜船歌舞处,人在镜中行。”  <br>

xhsjt01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4)

xhsjt010.jpg
2#
 楼主| 发表于 23.2.2004 23:04:47 | 只看该作者
西湖十景之苏堤春晓<br><br><br><br><br>  北宋元祐五年(1090),苏轼(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以湖泥筑成长堤,后世称苏堤,全长2.8公里,堤上建有六桥,自南而北依次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沿堤栽有杨柳、芙蓉、碧桃、海棠等40多个品种。苏堤风光旖旎,晴、雨、阴、雪各有情趣, 四时美景也不同, 尤以春天清晨赏景最佳,绿杨拂岸,艳桃灼灼,晓日照堤,春色如画, 故有“苏堤春晓”之美名。  <br> <br>    苏堤春晓自南宋以来一直居西湖十景之首。明人李攀龙诗曰“桃红柳绿竞春天,澹点烟波倚岸妍。画舫停桡观翠袖,长堤勒马踏晴烟。花朝曾问西冷浪,谷雨重登锦坞巅。纵目楼台穷眺望,万山争列酒杯前。”  <br><br>

hzxh006.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

hzxh006.jpg
3#
 楼主| 发表于 23.2.2004 23:07:58 | 只看该作者
西湖十景之断桥残雪<br><br><br><br>    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南宋时又名宝祐桥,也称为段家桥。今桥为1921年重建。桥畔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断桥残雪景观内涵说法不一,一般指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眺望,桥似断非断。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 <br><br>  现在的断桥,是一九四一年改建 ,五十年代又经修饰 。桥的东北有碑亭,内立“断桥残雪”碑。  <br> <br>    断桥的闻名还因了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明人洪丞《断桥闲望》诗云:“闲作步上断桥头,到眼无穷胜景收。细柳织烟丝易,青屏拂鸟影难留。斜拖一道裙腰绕,横着千寻境面浮。投者近来忘俗累,眷怀逋客旧风流。”  <br><br>

200210150818_216209.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

200210150818_216209.jpg
4#
 楼主| 发表于 23.2.2004 23:12:08 | 只看该作者
  <br>西湖十景之曲院风荷<br><br><br><br>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称,为西湖十景之一。 <br>    <br>  据记载,宋代洪春桥畔有一处官家酿酒作坊,坊内与金沙涧相通的池塘种满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们称之为“麯院荷风”。清代,酒坊关闭,康熙游湖时御书西湖十景碑,便将“麯”字改成为“曲”,易“荷风”为“风荷”,“曲院风荷”的景名便由此沿用至今。  <br> <br>    <br>  1980年始,曲院风荷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建,成为占地420余亩以荷文化、酒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园林。全园分为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滨湖密林等5个景区。园内亭、台、楼、榭布局典雅,荷花池面约占38亩,种有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珍稀名贵品种,成了我国赏荷的佳地。 <br><br>  园内现辟有“西湖密林度假村”建有幢幢架空的桦木小屋、木板平房,以及吊床、营帐和炊具可租用,野营野餐野趣,其乐无穷。  <br><br>

200210150817_21620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6)

200210150817_216207.jpg
5#
 楼主| 发表于 23.2.2004 23:16:03 | 只看该作者
西湖十景之双峰插云<br><br><br><br>   “双峰插云”御碑亭景点,在洪春桥畔。双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别位于西湖之西南、西北。南高峰海拔256.9米,北高峰海拔355米。两峰遥相对峙,绵延相距十余里。 <br>    <br>  张岱《西湖十景 两(双)峰插云》: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br>   <br>  南高峰“揽长江若带,俯平湖如杯”(《钱塘县志》)。峰顶有巨石称作先照坛,屹立如冠。登山只有羊肠小路,崎岖难行。山间有千人洞、白龙洞、天池洞等。峰下有烟霞岭,岭上有烟霞洞,深20米许,洞刻有五代至宋的大小佛像,这些石窟造像不仅是西湖石刻艺术的精品,而且名闻全国。岭东麓有溶洞,深60余米,洞中有泉,水声叮咚,宋代杭州有一郡守曾为之题名“水乐”,苏东坡也作有《水乐洞小记》。 <br><br>  北高峰称“钱塘之柱”,山间林木苍翠,有石磴数百级,曲折盘上山顶。韬光庵即在峰南麓的巢枸坞,从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段山大大有名:明代的著名文学家袁宏道有《韬光庵小记》,张京元、萧士玮民有同名文章。袁文说,“出灵隐后一二里,路径甚可爱 ,古木婆娑,草香泉渍,四分五络,达于山厨”;张文说,“乌道蛇盘,一步一喘”;萧文说,“山之姿态,唯韬光道中能全有之”。韬光禅师与当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交厚,现存烹茗井,传达室为二人吟诗品茗之处。有金莲池,传为禅师引水植莲之外,金莲是一种罕见的水生观赏植物。建筑有敞厅、诵芬阁,又有观海亭,亭柱上有唐代宋之问气势雄浑的联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在观海亭远眺,西子湖如明镜,钱塘如素练,当旭日东升时,云蒸霞蔚,尤为壮丽。 <br><br>  北高峰现有索道,可乘缆车徐徐而上,饱览山湖秀色。 <br><br>  对于双峰插云这一景色,后来有人考察认为:此景本是湖中遥望之景,清初为了立碑才移到陆上去的。当群山云雾迷漫时,两峰时露双尖,宛如峰插云霄,自然风光异常优美,峰势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后或阴翳多云天气,彩云、白云或浓或淡,忽缠忽遮,是云是山,一片朦胧。如一幅壮观的水墨淋漓而浓淡有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面前。 故名“两峰插云”。清康熙皇帝游此,改为“双峰插云”。  <br>

hzxh00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6)

hzxh007.jpg
6#
 楼主| 发表于 23.2.2004 23:17:28 | 只看该作者
西湖十景之花港观鱼<br><br><br><br>  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角,东接苏堤,南北分别毗邻小南湖和西里湖,为西湖十景之一。 <br>    <br>  据记载,花家山麓有一小溪,流经此处注入西湖。因沿溪多栽花木,常有落英飘落溪中,故名“花港”。南宋内侍卢允升曾在此建宅卜居,莳花养鱼,构筑园林,渐成规模。花港观鱼的史称,源出南宋宫廷画师马远所作西湖山水画的画题。清代,康熙南巡至杭时,曾手书花港观鱼景名,并在赏鱼池畔立碑建亭,自此,该景更是声名远播。  <br> <br>    全园分为鱼池古迹、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丛林区、芍药圃等七个景区。以鱼和花景观为最,池内蓄养数千条红鲫鱼,或潜或跳,游人投饵,群鱼争食,有声有色,赏心悦目;从池边曲径走去,便是花的世界,仅牡丹有四百多株名贵品种,有“酒醉杨妃”、“娇容三变”等,千姿百态,绚丽多姿,别有情趣。这里一年四季鲜花繁茂,锦鳞戏水,港汊通幽,芳草如茵,是一座集观赏、游憩、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公园。  <br> <br>

200210150815_216203.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4)

200210150815_216203.jpg
7#
 楼主| 发表于 23.2.2004 23:19:45 | 只看该作者
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br><br><br><br><br>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龙王祠,清康熙年间定名平湖秋月,为西湖十景之一。宋王洧《平湖秋月》诗云:“万顷寒光一夕铺,水轮行处片云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题名“平湖秋月”。“湖天一碧楼”联曰: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br> <br>    在湖石假山间,遍植红枫、石榴、丹桂、紫薇等花木,掩映着亭、楼、厅、榭,极富诗情画意。 <br><br><br><br>

hzxh008.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6)

hzxh008.jpg
8#
 楼主| 发表于 23.2.2004 23:22:14 | 只看该作者
西湖十景之雷峰夕照<br><br><br><br>  雷峰塔与白娘子的故事,流传深广。故事中的雷峰塔就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宋吴越王钱弘俶因黄妃得子而建。初名“黄妃塔”。原拟建高十三层宝塔,由财力不济,拟改七层,峻工时只造了五层。结构为砖石内心,外建木构楼廊,内壁嵌有刻着《华严经》条石,塔下供奉金铜十六罗汉像。建筑雄伟壮观,为藏经之所。因塔址小山名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  <br> <br>    每当夕阳西照,塔影横空,亭台金碧,故得“雷峰夕照”之名。至明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致使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倾圮。 <br><br>  清人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 今政府批准复建。将重现雷峰塔与保叔塔隔湖对峙的景观,再传明人“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之喻。

hzxh002.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4)

hzxh002.jpg
9#
 楼主| 发表于 23.2.2004 23:25:14 | 只看该作者
西湖十景之柳浪闻莺<br><br><br><br>  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南宋时为帝王御花园,称聚景园。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兴建清真寺,死后葬此,俗称回回坟。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柳型各具特色:柳丝飘动似贵妃醉酒,称“醉柳”;枝叶繁茂如狮头,称“狮柳”;远眺象少女浣纱,称“浣纱柳”等。有柳洲之名。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br> <br>    解放后,将一隅之地,建成占地十七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是欣赏三面云山一面水的观景佳地,令人心旷神怡。园东草地坪上耸立着“中日不再战”纪念碑,并植有日本樱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象征。 <br>

hzxh00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4)

hzxh004.jpg
10#
 楼主| 发表于 23.2.2004 23:26:52 | 只看该作者
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钟<br><br><br><br>  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吴越始建,称“永明禅院”,饱经沧桑。寺内有宗镜堂、慧日阁、济祖殿、运木井等古迹,山门前有放生池。1986年重建,为歇山顶三重檐两层建筑,上层悬大梵钟,下层为净慈寺地藏殿。大梵钟高3米,口径2.3米,重10余吨。净慈寺晚钟鸣响,回声在山间、林樾悠扬飘荡,悠扬的钟声重新回荡,使人们想到明人聂大年的《南屏晚钟》诗:“柳昏花暝暮云在,隐隐初传一两声。禅榻屡惊僧入定,旅窗偏逗客含情。……”成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br> <br>    净慈寺自宋至清代,几经兴废,原钟早不存在。从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八四年,进行两次大整修,寺宇焕然一新,悠扬的钟声重新回荡。<br><br>

200210150809_216190.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5)

200210150809_21619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1.2024 14:0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