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文化之中华上下五千年天天历史大高楼 哈哈哈哈哈

  [复制链接]
141#
 楼主| 发表于 7.2.2010 16:04:34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133 魏孝文帝改革风俗

--------------------------------------------------------------------------------

    北魏自从太武帝死去后,政治腐败,鲜卑贵族和大商人压迫人民,不断引起北方人民的
反抗。公元471年,魏孝文帝即位后,决心采取改革的措施。
    魏孝文帝规定了官员的俸禄,严厉惩办贪官污吏;实行了“均田制”,把荒地分配给农
民,成年男子每人四十亩,妇女每人二十亩,让他们种植谷物,另外还分给桑地。农民必须
向官府交租、服役。农民死了,除桑田外,都要归还官府。这样一来,开垦的田地多了,农
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北魏政权的收入也增加了。
    魏孝文帝是一个政治上有作为的人,他认为要巩固魏朝的统治,一定要吸收中原的文
化,改革一些落后的风俗。为了这个,他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迁到洛阳。
    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
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
    孝文帝发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
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拓跋澄,跟他说:“老实告诉
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
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
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
    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
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
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
    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
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
认为怎么样?”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
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
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
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
    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
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
    “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
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
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迁都洛阳的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孝文帝把国都迁到洛阳以后,决定进一步改革旧的风俗习惯。
    有一次,他跟大臣们一起议论朝政。他说:“你们看是移风易俗好,还是因循守旧好?”
    咸阳王拓跋禧说:“当然是移风易俗好。”
    孝文帝说:“那么我要宣布改革,大家可不能违背。”
    接着,孝文帝就宣布几条法令: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暂缓,
三十岁以下、现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说汉语,违反这一条就降职或者撤职;规定官民改
穿汉人的服装;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汉人的姓。北魏皇室本来姓拓跋,从那
时候开始改姓为元。魏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
    魏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
和汉族的融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7.2.2010 16:04:47 | 只看该作者
134 北魏的分裂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曾经两次调动大军攻打南齐。由于南齐军民的抵抗,没有胜
利。公元499年,南齐派兵攻打北魏。魏孝文帝带病抵抗,打退了齐兵。不久,孝文帝也
病死了。
    魏孝文帝死后,魏宣武帝元恪继位,北魏又开始衰落。到了魏孝明帝即位,因为年纪太
小,由他母亲胡太后临朝。胡太后是个专横奢侈的人。她相信佛教,认为佛法能减轻她的罪
过。她在皇宫旁边造起一座气势宏伟的永宁寺。寺里供奉的佛像有用金子塑的,也有用白玉
雕的,高的一座有一丈八尺。寺的旁边又建造了一座九十丈高的九层宝塔。每到夜深人静的
时候,风吹动塔上的铃,发出的声音,十里以外都听得到。寺里有一千间僧房,都用珠玉锦
绣装饰,叫人看了眼花缭乱。据说从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像这样华丽的寺院,还从来没有过。
    北魏的统治者,还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开凿石窟,建造佛像。在建都洛阳之前,他们花
了三十多年时间,左云冈(在今山西大同市武周山)开凿大批石窟,有大小佛像十万尊以
上。从宣武帝到胡太后,又在洛阳伊阙的龙门山开凿石窟,建造佛龛(音kān)。前前后
后开凿了二十四年,花了八十多万人工。这些石窟和佛像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高度的雕塑艺
术水平,但它也大大加重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负担。
    由于北魏以前几代国力强盛,统治阶级搜刮了不少财富,有一次,胡太后偶然到库房去
看,发现那里积累的绫罗绸缎多得用不完。就想出一个主意,下命令叫贵族大臣都到库房里
来,把绫罗赏赐给他们。她规定各人凭自己的力气,拿得动多少就拿多少。这批贵族大臣是
些贪得无厌的家伙,吵吵嚷嚷地都想多拿一些。可是,他们平时养尊处优,哪里拿得动许多
绢匹。尚书令李崇,章武王元融两个人各背了一叠绢,累得汗流浃背,刚迈开两步,就连人
带绢跌倒在地上。李崇伤了腰,元融别了腿胫,都躺在地上哼哼唧唧叫疼。
    胡太后看了,派人把他们两人背上的绢匹全夺了下来。两个大臣偷鸡不着蚀把米,一个
揉着腰眼,一个拐着腿,一步一拐空手出了宫门。宫里宫外的人看见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有胡太后带头,下面的贵族豪门,也互相比阔气。
    西晋时代不是有大富豪石崇吗?北魏的河间王元琛(音chēn),也要学石崇的样
儿。他特地邀请贵族、大臣到他家宴会,宴席上用的食器,有水晶杯,玛瑙碗,都精巧华丽
得出奇。元琛还请大家参观他的堆满金银绸缎的仓库。后来大家到他家的马厩一看,发现喂
马的食槽也是用银子打的。
    元琛一面领着大家看,一面对章武王元融说:“大家都说晋朝的石崇富。我不恨自己见
不到石崇,只可惜石崇没有见到我。”
    元融从元琛家里回来,觉得自己比不上元琛家富,懊恼得三天没有起床。
    北魏的皇室贵族这样穷奢极侈,当然得向百姓穷凶极恶地搜刮。人民忍受不住,终于起
来反抗了。
    那时候,北魏在北方边境设立了六个镇,派了将士防守。公元523年,沃野镇(今内
蒙古五原北)的匈奴人破六韩拔陵(破六韩是姓)首先带领兵士杀死镇将,发动起义。其他
五个镇的兵士也纷纷响应。反对北魏的起义势力越来越大。由于北魏勾结北方的柔然族人共
同镇压,六镇兵士的起义失贩了。
    北魏政府为了防止六镇兵民的反抗,把起义失败的六镇兵士二十多万人都押送到冀州、
定州、瀛州(治所都在今河北)。这些兵士哪里肯受魏朝的奴役,在冀州,又燃烧起起义的
火焰。鲜卑族的葛荣率领起义军,进攻瀛州。北魏政府派章武王元融为大司马,广阳王元深
(中元琛是两个人)为大都督,发动大军镇压。
    那些只知吃喝玩乐的贵族哪里会打仗。葛荣起义军到了博野镇(今河北省中部),就派
出一支轻骑兵偷袭元融的大营。元融没有防备,被起义军杀了。元深听到元融被杀,退到定
州,也被葛荣的骑兵俘虏了。
    葛荣把各路起义兵士都合在一起,号称百万,准备向洛阳进军,声势浩大。这时候,秀
容(在今山西省)有个部落酋长尔朱荣,手下有八千强悍的骑兵,专门和农民军作对。北魏
孝明帝就利用尔朱荣的兵力来对付葛荣。
    葛荣认为尔朱荣人马少,容易对付。他把兵士在几十里的阵地上散开,准备围捕尔朱
荣。想不到尔朱荣把兵埋伏在山谷里,发动精兵突击,把葛荣的兵士冲散,再前后夹击。起
义军遭到失败,葛荣本人也被杀害了。
    葛荣起义失败后,北魏内部也发生大乱。尔朱荣和胡太后、孝明帝在内乱中互相残杀。
最后北魏的实权,落在两员大将高欢和宇文泰手里。公元534年,北魏的孝武帝逃到长安
投靠宇文泰。第二年,宇文泰杀了孝武帝,另立文帝;高欢另立魏孝静帝,迁都邺城。从那
时候起,北魏就分裂成两个朝廷。历史上把建都在长安的叫西魏,建都在邺城的叫东魏。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7.2.2010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135 梁武帝做和尚

--------------------------------------------------------------------------------

    北魏发生内乱以后,南方的梁朝曾经几次起兵北伐。但是梁武帝指挥无能,不但不能恢
复土地,反而死伤了无数军民。北魏分裂后,也没有能力再进攻南方,梁朝才有一个比较长
的安定时期。
    梁武帝看到宋、齐两个朝代都因为皇族之间互相残杀而发生内乱,他就对自己亲属格外
宽容。皇族中有人犯罪,他只好言好语教训一番,从不办罪。梁武帝有个六弟临川王萧宏,
是个贪得无厌的人,尽情搜刮财富。临川王府内室后面有几十间库房,平日锁得严严实实
的。有人怀疑里面藏的是兵器,向梁武帝告发,说萧宏私藏兵器,准备造反。
    梁武帝听说他弟弟要夺他的权,也有点吃惊,亲自带领禁军去搜查。萧宏一见梁武帝,
神色慌张。梁武帝更加起了疑心,就命令萧宏把库房全部打开,让他挨间检查,打开库房一
看,发现其中三十多间库房里都堆满了钱,共有三亿万以上,其他的库房里囤积着布、绢、
丝、绵等杂货,更是多得不计其数。
    萧宏跟在梁武帝后面,心惊胆战,怕梁武帝发现了他的赃物,一定要办他的罪。想不到
梁武帝检查完了,转过身来,笑嘻嘻地对萧宏说:“阿六,你的日子过得不错嘛!”
    打那以后,他知道萧宏不会谋反,反而对萧宏更加信任了。
    梁武帝对亲属和士族百般纵容,对待百姓就完全是另外一套,谁触犯当时的法律,就要
严办。如果一个人逃亡,全家人都要罚做苦工。这样,贵族官僚有恃无恐,更加横行不法,
有的甚至在大街上公开杀人,都没有人敢干涉。
    有一个正直的官员贺琛上了一个奏章,对梁武帝提出四条意见,说现在各地州郡官吏搜
刮残酷,百姓实在受不了:官员穷奢极侈,浪费太严重;奸臣当道,作威作福,陷害好人;
    大造官府,没完没了,百姓终年服役不得休息。
    贺琛说的条条是事实,但是梁武帝一句也听不进。他口授一道诏书,责备贺琛。在那份
诏书里,他把自己说成一个天底下少有的贤明君主,又是勤劳,又是节俭,把贺琛的意见顶
了回去。
    梁武帝也是个佛教信徒。他在建康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同泰寺,每天早晚到寺里去烧
香拜佛,讲解佛法,说这样做是为了替百姓消灾积德。到了他年老的时候,更干出一件奇怪
荒唐的事来。
    有一次,他到同泰寺“舍身”,也就是要出家做和尚。皇帝做和尚,这还是破天荒第一
次。可是皇帝说要出家,谁敢反对!再说,那时候佛教盛行,皇帝肯做和尚,还表示他对佛
法的虔诚哩。
    梁武帝做了四天和尚,宫里的人把他接回去了。后来他一想,这样做不妥当。因为按当
地的风俗,和尚还俗,要出一笔钱向寺院“赎身”。皇帝当了和尚,怎么能够例外。第二
次,他又到同泰寺舍身,大臣们请他回宫,他就不答应了。
    后来,大臣们懂得他的意思,就凑了一万万钱到同泰寺给这位“皇帝菩萨”赎身。寺里
和尚能够收进一大笔钱,怎么不高兴,当然同意他还俗。大臣们就排了仪仗,到寺里把他接
回来。
    第三次,梁武帝又想个新花样,他到同泰寺舍身的时候,说他为了表示他对佛的虔诚,
不但自己的身子舍了,还把他宫里人和全国土地都舍了。
    舍的多,赎的钱当然应该更多。过了一个月,大臣们就凑足了二万万钱去把他赎了回来。
    说巧也巧。正好在那天晚上,同泰寺里的一座塔被火烧了。和尚赶快报告梁武帝。梁武
帝合着手掌,说这一定是恶魔干的。他又下了一道诏书说:“道越高,魔也越盛。我们要造
更高的塔,才能压住魔鬼的邪气。”
    过了一年,他又舍了一次身。大臣们又花了一万万钱把他赎回来。梁武帝前后做了四次
和尚(一说是三次),大臣们一共花了四万万赎身钱。这笔钱,当然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去了。
    梁武帝热心做和尚,把朝廷大事弄得混乱不堪。有个野心家就利用他的昏庸,发动了一
场空前的大叛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楼主| 发表于 7.2.2010 16:05:11 | 只看该作者
136 反复无常的侯景

--------------------------------------------------------------------------------

    梁武帝最后一次出家那年的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北朝的刺史、太守都来向南
梁王朝投降。这当然只是他日思夜想造成的幻梦。第二天上朝,他就把这件事告诉大臣,说:
    “我这个人很少做梦,这个梦一定是个好兆头。”
    过了二十多天,恰好西魏的大将侯景派人来,说他跟东魏、西魏都有冤仇,决心向南梁
投降,还表示愿意把他控制的函谷关以东十三个州都献给南梁。
    侯景本来是东魏丞相高欢手下的一员大将。高欢让他带兵十万,镇守黄河以南。高欢临
死的时候,怕侯景靠不住,派人把侯景召回洛阳。侯景听到高欢死了,就不接受东魏的命
令,带着人马投降了西魏。
    西魏丞相宇文泰也不信任侯景,一面接受侯景的献地,一面召侯景到长安去,准备解除
他的兵权。侯景不肯上宇文泰的当,又转向南梁投降。
    梁武帝接见了侯景派来的使者以后,马上召集大臣商议。大臣们大多认为南梁和北朝多
年相安无事,现在接纳了北朝叛将,只怕引起纠纷。但是梁武帝却认为接纳了侯景,可以乘
机恢复中原,再想起他做过的一个梦,认为这是佛祖来帮助他了。他就不听大臣的劝阻,接
受了侯景的投降,把侯景封为大将军、河南王,并且派他的侄儿萧渊明带兵五万去接应侯景。
    萧渊明带兵北上,受到东魏的进攻。梁军多年没有打仗,纪律很差,跟东魏一交锋,几
乎全军覆没。萧渊明也被俘虏了。
    东魏又进攻侯景,侯景大败,只剩下八百个人逃到南梁境内的寿阳。
    东魏派使者到南梁,主张双方重新讲和,说他们愿意把萧渊明送回来。侯景知道这件
事,害怕起来,派一个人冒充东魏使者送信到建康,提出用萧渊明交换侯景。梁武帝不知道
这是侯景的试探,写了一封信交给使者,说只要把萧渊明放还,就立即把侯景交给东魏。
    侯景本来不是真心投降南梁,看到梁武帝的信,就决定叛变了。
    被东魏打得走投无路的侯景,对付腐败的南梁,倒还很有力量。他的人马很快就打到长
江北岸。梁武帝派他的侄儿萧正德在长江南岸布防抵抗。
    侯景派人诱骗萧正德说,只要他肯做内应,在推翻梁武帝之后,就拥戴他做皇帝。萧正
德权迷心窍,秘密派了几十艘大船,帮助侯景的叛军渡过长江,还亲自带领叛军渡过秦淮
河。侯景顺利地进入建康,把梁武帝居住的内城——台城包围起来。
    侯景用尽办法攻台城,台城里的军民坚决抵抗。叛军放火烧城,城里的军民用水浇灭。
叛军用木驴(一种攻城用具)掩护攻城,城上的人丢大石块,把叛军逼回去。叛军又在城东
城西堆起两座土山,想从土山上攻进城去,城里的人也筑土山对付。
    这样,双方相持了一百三十多天。台城刚被围的时候,城内还有百姓十几万人,兵士二
万多。到了后来,有的在打仗中死去,有的病死饿死,剩下的不满四千人。城里到处是尸
体,没人掩埋。大家都盼着南梁各州的诸侯王军队,迟早会来救援。
    哪儿知道各地来救援的诸侯王带了二三十万人马,在建康周围按兵不动。大家都推三阻
四,说要等别的救兵来。临时被推为大都督的柳仲礼,躲在自己家里,每天喝酒作乐。
    有一次,梁武帝问大臣,有什么办法打退侯景。这个大臣老实回答他说:“陛下的王公
大臣,都是一些不忠不孝的人,怎么能对付叛贼呢?”
    到了这个时候,谁也没法挽回这个局面了。叛军攻进了台城。梁武帝也成了侯景的俘虏。
    侯景自封为大都督,掌握了朝廷大权。他先杀了那个一心想做皇帝的同伙萧正德,又把
梁武帝软禁起来,连吃的喝的也给他很少。梁武帝要什么没什么,最后,活活饿死在台城里。
    梁武帝死后,侯景又先后立了两个梁朝皇帝当傀儡。公元551年,自立为皇帝。
    侯景到处屠杀掠夺,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百姓对侯景切齿痛恨。第二年,梁朝大将
陈霸先、王僧辩率领大军从江陵出发,进攻建康。侯景的叛军立刻土崩瓦解。最后,侯景只
带了几十个心腹乘了一只小船狼狈逃走,半路上被他的部下刺杀了。
    南梁王朝经过这场大乱,内部四分五裂。公元557年,陈霸先在建康建立了陈朝,这
就是陈武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7.2.2010 16:05:22 | 只看该作者
137 陈后主亡国

--------------------------------------------------------------------------------

    陈武帝建立南陈王朝的时候,北方的东魏、西魏已经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公元55
0年,东魏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了北齐,公元557年,西魏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了北
周。北齐和北周互相攻战,到北周武帝时,灭掉了北齐,统一了北方。
    北周武帝是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继承他的周宣帝却是一个荒淫暴虐的人。周宣帝
死去后,他的岳父杨坚夺取了政权。公元581年,杨坚即位,建立隋朝。这就是隋文帝。
    在北方政治上动乱的时候,南陈王朝获得了一个暂时的安定局面,经济惭惭恢复起来。
但是传到第五个皇帝,却是一个荒唐得出奇的陈后主。
    陈后主名叫陈叔宝,是个完全不懂国事,只知道喝酒享乐的人。他大兴土木,造起了三
座豪华的楼阁,让他的宠妃们住在里面。他手下的宰相江总、尚书孔范等,都是一伙腐朽的
文人。陈后主和宠妃经常在宫里举行酒宴,宴会的时候,让他们一起参加。大家通宵达旦地
喝酒赋诗,你唱他和,还把他们的诗配上曲子,挑选了一千多个宫女,为他们演唱。
    陈后主这样穷奢极侈,他对百姓的搜刮当然非常残酷。百姓被逼得过不了日子,流离失
所,到处可见倒毙的尸体。有个大臣傅縡(音zài)上奏章说:“现在已经到了天怒人
怨、众叛亲离的田地了。这样下去,恐怕东南的王朝就要完了。”
    陈后主一看奏章就火了,派人对傅縡说:“你能改过认错吗?如果愿意改过,我就宽恕
你。”
    傅縡说:“我的心同我的面貌一样。如果我的面貌可以改,我的心才可以改。”
    陈后主就把傅縡杀了。
    陈后主过了五年的荒唐生活。这时候,北方的隋朝渐渐强大起来,决心灭掉南方的陈朝。
    隋文帝听从谋士的计策,每逢江南将要收割庄稼的季节,就在两国边界上集结人马,扬
言要进攻陈朝,使得南陈的百姓没法收割。等南陈把人马集中起来,准备抵抗隋兵,隋兵又
不进攻了。这样一连几年,南陈的农业生产受了很大影响,守军的士气也松懈下来。隋兵还
经常派出小股人马袭击陈军粮仓,放火烧粮食,使陈朝遭到很大损失。
    公元588年,隋文帝造了大批大小战船,派他的儿子晋王杨广、丞相杨素担任元帅,
贺若弼、韩擒虎为大将,率领五十一万大军,分兵八路,准备渡江进攻陈朝。
    隋文帝亲自下了讨伐陈朝的诏书,宣布陈后主二十条罪状,还把诏书抄写了三十万张,
派人带到江南各地去散发。陈朝的百姓本来恨透陈后主,看到了隋文帝的诏书,人心更加动
摇起来。
    杨素率领的水军从永安出发,乘几千艘黄龙大船沿着长江东下,满江都是旌旗,战士的
盔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南陈的江防守兵看了,都吓得呆了,哪里还有抵抗的勇气。
    其他几路隋军也都顺利地开到江边。北路的贺若弼的人马到了京口,韩擒虎的人马到了
姑孰。江边陈军守将告急的警报接连不断地送到建康。
    陈后主正跟宠妃、文人们醉得七颠八倒,他收到警报,连拆都没有拆,就往床下一丢了
事。
    后来,警报越来越紧了。有的大臣一再请求商议抵抗隋兵的事,陈后主才召集大臣商议。
    陈后主说:“东南是个福地,从前北齐来攻过三次,北周也来了两次,都失败了。这次
隋兵来,还不是一样来送死,没有什么可怕的。”
    他的宠臣孔范也附和看说:“陛下说得对。我们有长江天险,隋兵又不长翅膀,难道能
飞得过来!这一定是守江的官员想贪功,故意造出这个假情报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根本不把隋兵进攻当作一回事,笑话了一阵,又照样叫歌女奏
乐,喝起酒来。
    公元589年正月,贺若弼的人马从广陵渡江,攻克京口;
    韩擒虎的人马从横江渡江到采石,两路隋军逼近建康。
    到了这个火烧眉毛的时候,陈后主才有些惊醒过来。城里的陈军还有十几万人,但是陈
后主手下的宠臣江总、孔范一伙都不懂得怎么指挥。陈后主急得哭哭啼啼,手足无措。隋军
顺利地攻进建康城,陈军将士被俘的被俘,投降的投降。
    隋军打进皇宫,到处找不到陈后主。后来,捉住了几个太监,才知道陈后主逃到后殿投
井了。
    隋军兵士找到后殿,果然有一口井。往下一望,是个枯井,隐约看到井里有人,就高声
呼喊。井里没人答应。兵士们威吓着叫喊说:“再不回答,我们要扔石头了。”说着,真的
拿起一块大石头放在井口,装出要扔的样子。
    井里的陈后主吓得尖叫了起来。兵士把绳索丢到井里,才把陈后主和两个宠妃拉了上来。
    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灭亡了。中国自从公元316年西晋灭亡起,经过二百七十多
年的分裂局面,重新获得了统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7.2.2010 16:05:34 | 只看该作者
138 赵绰依法办事

--------------------------------------------------------------------------------

    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采取了各种巩固统治的措施,像改革官制兵制,建立科举制度,
选用办事能干的官员,严办贪官污吏。经过他的一番整顿改革,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出现了
繁荣的景象。
    隋文帝还派人修订刑律,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隋文帝本人就
不完全按照这个刑律办事,往往一时气愤,不顾刑律规定,随便下令杀人。
    这种情形,叫大理(管理司法的官署)的官员很为难。大理少卿赵绰觉得维护刑律是他
的责任,常常跟隋文帝顶撞起来。
    隋文帝曾经下令禁止使用不合标准的钱币。有一次,大兴(隋朝的都城名,今陕西西安
市)大街上有人拿次币换好币,被人发现了,捉到衙门里。这件事让隋文帝得知了,隋文帝
听说有人竟敢违反他下的禁令,一气之下,就下令把换钱的两个人统统砍头。
    赵绰接到命令,赶忙进宫求见隋文帝。他对隋文帝说:
    “这两个人犯了禁令,按刑律只能打板子,不该处死。”
    隋文帝不耐烦地说:“这是我下的命令,不干你的事。”
    赵绰说:“陛下不嫌我愚笨,叫我充当大理官员。现在遇到不依刑律杀人的情况,怎么
能说跟我没关系呢?”
    隋文帝气冲冲地说:“你想撼动大树吗?撼不动你就走开吧!”
    赵绰说:“我只是想劝说陛下改变主意,谈不上想撼动大树。”
    隋文帝又说:“你想触犯天子的威严吗?”
    赵绰不管隋文帝怎样威吓,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隋文帝怎样骂他赶他,他也不走。隋
文帝没法,很不高兴地进内宫去了。
    后来,由于别的官员也上奏章谏阻,隋文帝终于取消了杀人的命令。
    又有一次,官员辛穊(音dǎn)被人告发搞不法的迷信活动。隋文帝又命令大理把辛
穊处死。
    赵绰上朝对隋文帝说:“辛穊没有死罪,我不能接受这个命令。”
    隋文帝气得浑身发抖,说:“你想救辛穊,就没有你自己的命。”说着,喝令左右侍从
把赵绰拉下殿去。
    赵绰面不改色,说:“陛下可以杀我,但是不该杀辛穊。”
    左右侍从真的把赵绰扭下朝堂,剥了他的官服,摘掉他的官帽,准备处斩。这时候,隋
文帝也想到杀赵绰太没道理,就派人跟赵绰说:“你还有什么话说?”
    赵绰跪在地上,挺直了腰说:“臣一心执法,不怕一死。”
    隋文帝并不真想杀赵绰,磨蹭了一阵子,气也平了。他想赵绰能忠于执法,毕竟是有利
于他的统治的,就把赵绰放了,过了一天,还派人慰问了赵绰。
    在大理官署里,有一个官员名叫来旷,听说隋文帝对赵绰不满意,想迎合隋文帝,就背
着赵绰给隋文帝上了一道奏章,认为大理衙门执法太宽。隋文帝看了奏章,认为来旷说得很
中肯,就把他提升了官职。
    来旷自以为受到皇帝的赏识,就昧着良心,诬告赵绰徇私舞弊,把不该赦免的犯人放了。
    隋文帝虽然嫌赵绰办事不顺他的心,但是对来旷的上告,却有点怀疑。他派亲信官员去
调查,根本没有这回事。隋文帝弄清真相,勃然大怒,立刻下命令把来旷处死。
    隋文帝把这个案子交给赵绰办,认为这一回来旷诬告的是赵绰自己,赵绰不会不同意。
哪儿知道赵绰还是说:“来旷有罪,但是不该判斩。”
    隋文帝很不高兴,袖子一甩,就退朝往内宫去了。
    赵绰在后面大声嚷着说:“来旷的事臣就不说了。不过臣还有别的要紧事,请求面奏。”
    隋文帝信以为真,就答应让赵绰进内宫。
    隋文帝问赵绰有什么事。赵绰说:“我有三条大罪,请陛下发落。第一,臣身为大理少
卿,没有把下面的官吏管好,使来旷触犯刑律;第二,来旷不该处死,臣不能据理力争;第
三,臣请求进宫,本来没有什么事,只是因为心里着急,才欺骗了陛下。”
    隋文帝听到最后几句话,禁不住哑然失笑。旁边独孤皇后(孤独是姓)在座,也很赏识
赵绰的正直,命令左右赐给赵绰两杯酒。隋文帝也同意赦免来旷死刑,改判革职流放。
    隋文帝吸取陈后主亡国的教训,比较注意节俭,发现官吏有贪污奢侈的行为,都要严
办,连他的儿子也不例外。皇子秦王杨俊背着他在外面造了华丽的宫室,他发觉了,马上撤
了杨俊的爵位,把杨俊禁闭起来。
    大臣们说:“秦王没有什么大错误,不过是多花了点钱,造点房子,应该宽容他。”
    宰相杨素也认为对杨俊处理太重。隋文帝说:“我是一国之主,不单是几个孩子的父
亲,只能依一个刑律办事。照你们这种说法,是不是还要为皇子另外制订一种刑律?”
    大臣们才没话说。
    隋文帝又发现太子杨勇生活奢侈,讲究排场,很不高兴,十分严厉地教训杨勇说:“自
古以来,凡是喜欢奢侈的帝王,命运没有能够长得了的。你是太子,要特别注意节俭啊!”
    皇子晋王杨广比他两个兄弟狡猾,他摸到他父亲脾气,表面上装得特别朴素老实,骗得
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信任,再加上杨素帮他说话。结果,隋文帝把杨勇废了,改立杨广为
太子。直到他病重的时候,才发现杨广是个品质很坏的人。他想再召回杨勇,已经来不及。
杨广害死了父亲,夺取皇位,这就是历史上出名的暴君隋炀帝。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楼主| 发表于 7.2.2010 16:06:00 | 只看该作者
139 隋炀帝游江都

--------------------------------------------------------------------------------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全国政治上的控制,并且使江南地区的物资能够更方便
地运到北方来,加上他个人追求享乐,一开始就办了两件事:一是在洛阳建造一座新的都
城,叫东都;二是开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公元605年,隋炀帝派管理建筑工程的大臣宇文恺(音kǎi)负责造东都。宇文恺
是个高明的工程专家,他迎合隋炀帝追求奢侈的心理,把工程规模搞得特别宏大。建造宫殿
需要的高级木材石料,都是从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地区运来的,光一根柱子就得用上千人
拉。为了造东都,每月征发二百万民工,日夜不停地施工。他们还在洛阳西面专门造了供隋
炀帝玩赏的大花园,叫做“西苑”,周围二百里,园里人造的海和假山,亭台楼阁,奇花异
草,应有尽有;尤其别出心裁的是到了冬天树叶凋落的时候,他们派人用彩绫剪成花叶,扎
在树上,使这座花园四季长春。
    在建造东都的同一年,隋炀帝就下令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从洛阳西苑
到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开通一条运河,叫“通济渠”;又征发淮南百姓十多万
人,从山阳到江都(今江苏扬州),把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的一条“邗(音hán)沟”疏
通。这样,从洛阳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便利得多了。
    以后五年里,隋炀帝又两次征发民工,开通运河,一条是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到涿郡(今
北京市),叫“永济渠”;一条是从江都对江的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余杭(今浙江杭
州),叫”江南河”。最后,把四条运河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贯通南北,全长四千里的大
运河。这条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伟大工程之一。它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祖国的统一,
起着积极的作用。不用说,这是我国成千上万劳动人民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
    隋炀帝特别喜欢外出巡游,一来是游玩享乐,二来也是向百姓摆威风。
    从东都到江都的运河刚刚完工,隋炀帝就带着二十万人的庞大队伍到江都去巡游。
    隋炀帝早就派官员造好上万条大船。出发那天,隋炀帝和他妻子萧后分乘两条四层高的
大龙船,船上有宫殿和上百间宫室,装饰得金碧辉煌;接着就是宫妃、王公贵族、文武官员
坐的几千条彩船;后面的几千条大船,装载着卫兵和他们随带的武器和帐幕。这上万条大船
在运河上排开,船头船尾连接起来,竟有二百里长。
    这样庞大的船队,怎么行驶呢?那些专为皇帝享乐打算的人早就安排好了。运河两岸,
修筑好了柳树成荫的御道,八万多名民工,被征发来给他们拉纤,还有两队骑兵夹岸护送。
河上行驶着光彩耀目的船只,陆地上飘扬着五色缤纷的彩旗。一到晚上,灯火通明,鼓乐喧
天,真是说不尽的豪华景象。
    为了满足船队大批人员的享受,隋炀帝命令两岸的百姓,给他们准备吃的喝的,叫做
“献食”。那些州县官员,就逼着百姓办酒席送去,有的州县,送的酒席多到上百桌。别说
隋炀帝吃不了那么多,就连他带的宫纪太监、王公大臣一起吃,也吃不完。留下的许多剩
菜,就在岸边掘个坑埋掉。可是那些被迫献食的百姓,却弄得倾家荡产了。
    江都在当时是个繁华的地方。隋炀帝到了江都,除了尽情游玩享乐,还大摆威风。为了
装饰一个出巡时候用的仪仗,就花了十多万人工,耗费的钱财更是上亿论万。这样整整闹腾
了半年,又耀武扬威地回到东都来。
    打这以后,隋炀帝几乎每年出巡。有一次,他从陆路到北方去巡视,征发了河北十几个
郡的民工,开凿太行山,铺一条巡行的道路;为了保护他巡行的安全,又征发了一百多万人
修筑长城,限期二十天筑成。这样,他才在五十万将士的护卫下,在北方边境上巡行了一
转。北方没有现成的宫殿,好在隋炀帝身边的宇文恺是个巧匠,专门为他造了一个活动宫
殿,叫做“观风行殿”。这种行殿上面可以容纳侍卫几百人,使用的时候装起来,不用的时
候可以拆卸装运;下面装着轮子,可以随意转动。这在当时可算是一种发明,可惜只是供隋
炀帝一个人享乐罢了。
    隋炀帝建东都,开运河,筑长城,加上连年的大规模的巡游,无休无止的劳役和越来越
重的赋税,已经把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隋炀帝的骄奢淫逸的心理却越来越重了。为了
炫耀武功,公元611年,他发动对高丽的战争。
    这一年,他从江都乘龙船,沿着大运河直达涿郡,亲自指挥这场战争。他下令全国军
队,不论远近,一律向涿郡集中;还派人在东莱(今山东掖县)海口督造兵船三百艘,造船
的民伕在官吏监视下,日日夜夜在海边造船,得不到休息。他们下半身泡在海水里,时间一
久,从腰以下都腐烂得生了蛆,许多人受不了这样折磨,倒在海水里死了。
    接着,隋炀帝又命令河南、淮南、江南各地督造五万辆大车,送到高阳,给兵士运输衣
甲、帐幕;又征发江、淮以南民伕和船只把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和洛口仓的粮食运到涿
郡。于是,无数的车辆,无数的船只,不分白天黑夜,沿着陆路和运河源源不断由南向北,
形成一支滚滚洪流。几十万运输物资的民伕,在半路上有不少累死饿死,沿路都是倒毙的尸
体。由于民伕死亡太多,耕牛也被征发拉车,弄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人民没法忍受下去了。要想活下去,只有反抗。邹平(今山东邹平)人王薄,首先领导
农民在长白山起义,他写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浪死就是白白送死的意思),号召大
家反抗官府,歌中写道: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砍头何所伤。”
    接着,在山东、河北广大地区,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农民起义,隋王朝的统治开始不稳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楼主| 发表于 7.2.2010 16:06:13 | 只看该作者
140 李密牛角挂书

--------------------------------------------------------------------------------

    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丽,被打得大败。一百多万隋军兵士,逃回来的只有二千七百人。
这样的惨败,并没有使这个骄横的暴君死心。才隔一年,他又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进攻。他
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辽东,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黎阳督运粮草。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原是隋炀帝的亲信,帮助炀帝夺取皇位。后来受到炀帝猜忌,郁郁
不乐地死去。杨玄感为这个对隋炀帝早就不满,这一回看到局势混乱,就想利用这个时机推
翻隋炀帝。
    杨玄感用督运粮草的名义,征发了年青力壮的民伕、船工八千多人,要他们运粮到辽东
前线。那些年青人怨透了劳役,听说叫他们远离家乡去干苦差使,更加气愤。
    有一天,杨玄感把民伕集合在一起,说:“当今皇上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成千上万的父
老兄弟死在辽东,这种情况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来干这件事的。现在我决心跟大伙
一起,推翻暴君。你们看怎么样?”
    大伙儿一听有人带头反对朝廷,怎么不愿意,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杨玄感把八千民伕编成队伍,发给武器,准备进攻隋军。他发现他身边缺少一个谋士帮
他出谋划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长安的好朋友李密。
    李密的上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
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
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
读书。正好宰相杨素坐着马车在后面赶上来,看到前面有个少年在牛背上读书,暗暗奇怪。
    杨素在车上招呼说:“哪个书生,这么用功啊?”
    李密回过头来一看,认得是宰相,慌忙跳下牛背,向杨素作了一个揖,报了自己的名字。
    杨素问他说:“你在看什么?”
    李密回答说:“我在读项羽的传记。”
    杨素跟李密亲切地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人很有抱负。回家以后,杨素跟他儿子杨玄
感说:“我看李密这孩子的学识、才能,比你们几个兄弟强得多。将来你们有什么紧要的
事,可以找他商量。”
    打那以后,杨玄感就跟李密交上了朋友。
    这回杨玄感要找谋士,想起他父亲的叮嘱,就派人到长安,把李密接到黎阳来。
    李密到了黎阳,杨玄感向他请教:要推翻隋炀帝,这个仗该怎么打法。
    李密说:“要打败官军,有三种办法。第一,皇上现在在辽东,我们带兵北上,截断昏
君退路。他前有高丽,后无退路,不出十天,军粮接济不上,我们不用打也能取胜,这是上
策。第二是向西夺取长安,抄他们的老巢。官军如果想退军,我们就拿关中地区做根据地,
凭险坚守,这是中策。第三是就近攻东都洛阳。不过这可是一条下策。因为朝廷在东都还留
着一部分守兵,不一定能很快攻得下来。”
    杨玄感急于求成,听完这三条计策,觉得前两条都太费时间,说:“我看你说的下策,
倒是个好计策。现在朝廷官员家属,都在东都。我们攻下东都,把家属都俘虏起来。官军军
心动摇,保管能取胜。”
    杨玄感立刻从黎阳出兵攻打东都,一路上,有许多农民踊跃参加起义军,队伍扩大到十
万人,接连打了几个胜仗。隋炀帝正在带领大军猛攻辽阳,得到告急文书,连夜退兵,派大
将宇文述等带领大军分路攻杨玄感。杨玄感抵挡不住,想往西退到长安去。宇文述带兵跟踪
追击,最后,把杨玄感的人马围住。杨玄感没路可走,终于被杀。
    李密从混乱中逃了出来,想偷偷地逃回长安。但是隋军搜捕得很紧,李密还是被抓住了。
    隋将派兵把李密押送到隋炀帝的行营去。半路上,李密跟十几个犯人一商量,把他们随
身带的钱财都送给押送的隋兵,供他们吃喝。隋兵受了他们的贿赂,喝酒作乐,防备松懈下
来。李密他们就趁隋兵酒醉糊涂的时候,瞅个机会跳墙逃跑了。
    李密脱离危险以后,想另找机会,反抗隋朝。他想找个起义军的首领作靠山,但是有的
起义军首领看他是个文弱书生,不大重视他。李密没办法,只好改姓换名,东躲西藏,几次
险点儿被官府抓去。最后,他听说东郡(今河南滑县东)瓦岗寨有一支起义军,兵力很强。
带头的叫做翟(音zhái)让,为人厚道,又喜欢结交英雄,就决定上东郡去投奔瓦岗军。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8.2.2010 19:40:45 | 只看该作者
141 瓦岗军开仓分粮

--------------------------------------------------------------------------------

    瓦岗军首领翟让,本来是东郡的一个小吏,因为得罪了上司,被打进牢监,还被判了死
罪。有个狱吏同情他,跟他说:“我看你是条好汉,怎么能在牢里等死呢。”一天夜里,狱
吏偷偷地砸了镣铐,打开牢门,把翟让放了。
    翟让逃出了牢监,逃到东郡附近的瓦岗寨,招集了一些贫苦农民,组织了一支起义队
伍。当地一些青年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来投奔他。其中有一个青年叫徐世勣(音jī),
年纪才十七岁,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很有计谋。
    徐世勣劝翟让说:“这里附近都是贫苦的老乡,我们不应该去打扰他们;我看荥阳一
带,来往的豪门富商很多,不如到那里去筹办点钱粮。”
    翟让听从徐世勣的意见,带领农民军到荥阳一带,专门打击官府富商,夺取大批资财。
附近农民来投奔翟让的越来越多,很快就发展到一万多人。
    李密投奔翟让以后,帮助翟让整顿人马。那时候,附近各地还有一些小股的农民队伍。
李密到各处去联络,说服他们联合起来,听从翟让指挥。翟让十分高兴,跟李密渐渐亲近起
来。
    翟让虽然有了很多人马,但是他并没想到自己能推翻隋炀帝。李密对翟让说:“从前刘
邦、项羽,本来也是普通老百姓,后来终于推翻秦朝。现在皇上昏庸暴虐,百姓怨声载道,
官军大部分又远在辽东。您手下兵强马壮,要拿下东都和长安,打倒暴君,还不是轻而易举
的事!”
    翟让听了很高兴,说:“您的意见太好了,我倒没想到这一点呢。”
    接着,两人商量了一番,决定先攻打荥阳。荥阳太守向隋炀帝告急。隋炀帝派大将张须
陀带大军镇压。
    张须陀是镇压农民军的老手。翟让曾经在他手里打过败仗,这次听说又是张须陀来了,
有点害怕。李密说:“张须陀有勇无谋,再加上他自以为强大,骄傲轻敌。我们利用他的弱
点,保管能打败他。”
    李密请翟让摆开阵势,正面迎击敌人;他自己带了一千人马在荥阳大海寺北面的密林里
设下埋伏。
    张须陀欺翟让不是他的对手,莽莽撞撞地指挥人马掩杀过来。翟让抵挡了一阵,假装败
退。张须陀紧紧追赶,追了十多里,路越来越窄,树林越来越密,正是李密布置的埋伏圈。
李密一声令下,埋伏的瓦岗军将士一齐杀出,把张须陀的人马团团围住。张须陀虽然勇猛,
但是被伏兵层层包围,左冲右突,没法脱围,终于全军覆没。张须陀也被起义军打死了。
    经过这一场战斗,李密在瓦岗军里提高了威信。李密不但号令严明,而且生活朴素,凡
是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钱财,他都分给起义将士。日子一久,将士们就渐渐向着他了。第二
年(公元617年)春天,李密劝说翟让,趁隋炀帝在江都巡游,东都空虚的机会,进攻东
都。瓦岗军派人到东都刺探军情,被隋朝官员发觉,加强了东都的防御。李密就改变计划,
提议先打东都附近的兴洛仓(在今河南巩县)。
    兴洛仓也叫做洛口仓,是隋王朝建造的最大的一个粮仓。仓城周围二十多里,城里挖了
三千个大窖,每个窖里贮藏着八千石粮食。这都是隋王朝多年来从各地农民身上搜刮来的血
汗。
    翟让、李密两人带七千名精兵攻打兴洛仓。这些兵士原是流离失所的农民,一听得攻打
官府的粮仓,个个摩拳擦掌,勇气百倍。他们向兴洛仓发起猛攻。驻守在兴洛仓的隋军还想
顽抗,但是怎么也抵挡不住像插翅猛虎一般的瓦岗军。兴洛仓被攻破了。
    瓦岗军攻破兴洛仓以后,立刻发布命令,开仓分粮。兵士们打开一口口粮窖,让老百姓
尽情地拿。受饥挨饿的农民从四面八方拥向粮仓,从头发花白的老人,到背着孩子的妇女,
一个个眼里带着激动的泪花,前来领粮。大伙对瓦岗军的感激心情,就不用提了。
    接着,瓦岗军又打败了东都派来的隋军救兵。到这时候,瓦岗军的指挥权渐渐集中在李
密手里。翟让觉得自己的才能不如李密,就把首领的地位让给李密。大家推李密为魏公,兼
任行军元帅。
    瓦岗军在洛口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乘胜攻下许多郡县,隋朝官吏兵士纷纷投降。瓦岗
军一面继续围攻东都,一面发出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声讨炀帝的罪恶,号召百姓起来推翻隋
王朝的统治。这一来,把整个中原都震动了。
    正当瓦岗军胜利发展的时候,内部发生了严重分裂。翟让把首领位子让给李密后,翟让
手下有些将领很不愿意。有人劝翟让把权夺回来,翟让却总是笑呵呵的不当一回事。但是这
些话传到李密耳朵里,李密就很不高兴。李密的部下撺掇他除掉翟让。李密为了保自己的地
位,竟起了狠心。
    有一天,李密请翟让喝酒。在宴会中间,把翟让的兵士都支开了,李密假意拿出一把好
弓给翟让,请他试射。翟让转过身子,刚拉开弓。李密布置好的刀斧手就动起手来,把翟让
砍倒了。
    打那时候起,瓦岗军开始走了下坡路。但是,北方由李渊带领的一支反隋军却正在强大
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8.2.2010 19:40:58 | 只看该作者
142 李渊太原起兵

--------------------------------------------------------------------------------

    李渊本来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年,隋炀帝
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官名),镇压农民起义,开始他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
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
    李渊有四个儿子。第二个儿子李世民那时候刚十八岁,是个很有胆识的青年,平时喜欢
结交有才能的人。人们也觉得他慷慨好客,喜欢跟他打交道。他看准隋朝的统治长不了,心
里早有了自己的打算。
    晋阳(今山西太原)县令刘文静,十分看重李世民。李世民也把他看作知心朋友。刘文
静跟李密有亲戚关系。李密参加起义军以后,隋炀帝下令捉拿李密亲友。刘文静受到株连,
被革了职,关在晋阳的牢监里。
    李世民听到刘文静坐了牢,十分着急,赶到牢监里去探望。
    李世民拉着刘文静的手说:“刘大哥,我来探望,不但是为了叙叙友情,主要是想请您
帮我出个主意。”
    刘文静早就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他说:“现在皇上远在江都,李密逼近东都,到处都有
人造反。这倒是打天下的好时机哩。我可以帮您收集十万人马,您父亲手下还有几万人。如
果用这支力量起兵,打进长安,号令天下,不出半年,可以取得天下。”
    李世民高兴地说:“您真说到我心里去了。”
    李世民回到家里,想想刘文静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但是要说服他父亲,倒是个难
题。正好在这个时候,太原北面的突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可汗进攻马邑。李渊派兵
抵抗,连接打败仗。李渊怕这件事给隋炀帝知道了,要追究他的责任,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世民抓住这个机会,就找李渊劝他起兵反隋。李渊一听,吓得要命,说:“你怎么说
出这种没上没下的话来。要是我去报官,准会把你抓起来。”
    李世民并不害怕,说:“父亲要告就去告吧,儿才不怕死呢。”
    李渊当然不会真的去告发,只是叮嘱他以后别说这样的话。
    第二天,李世民又找李渊说:“父亲受皇上的委派,到这里讨伐反叛的人。可是眼看造
反的人越来越多,您能讨伐得了?再说,皇上猜忌心很重,就算您立了功,您的处境更加危
险。只有照我昨天说的办,才是唯一的出路。”
    李渊犹豫了许多时候,才长叹一口气说:“昨天夜里,我想想你说的话,也有道理。我
也拿不定主意。从现在起,是家破人亡,还是能化家为国,就凭你啦!”
    李渊把刘文静从晋阳牢监里放了出来。刘文静帮助李世民,分头招兵买马。李渊又派人
把正在河东打仗的另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召了回来。
    太原的两个副留守看到李渊父子的举动反常,想出来阻挠。李渊借口他们勾结突厥,把
他们抓起来杀了。
    李渊又听从刘文静的计策,派人备了一份厚礼,到突厥可汗那里讲和,约他一起反隋。
突厥可汗觉得这样做对他们有好处,就答应帮助李渊。
    李渊稳住突厥这一头,就正式起兵反隋。李渊自称大将军,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做左
右领军大都督、刘文静做司马,又把兵士都称为“义士”。他们带领三万人马离开晋阳,向
长安进军。一路上继续招募人马,并且学农民起义军的做法,打开官仓发粮给贫民。这样一
来,应募的百姓就越来越多了。
    唐军到了霍邑(今山西霍县),遭到隋朝将军宋老生的拦击。霍邑一带道路狭隘,又正
赶上接连几天大雨,唐军的军粮运输中断了。兵士中还纷纷传说突厥兵正准备偷袭晋阳。李
渊动摇起来,想撤兵回晋阳去。
    李世民对李渊说:“现在正是秋收季节,田野里有的是粮食,哪怕缺粮!宋老生也没有
什么可怕。我们用义兵的名义号召天下,如果还没打仗就后撤,岂不叫人失望。回到晋阳,
是断断没有生路的。”
    李建成也支持他弟弟的主张。李渊这才改变了主意,取消了撤兵的打算。
    八月的一天,久雨刚刚放晴。唐军一早沿着山边小路,急行军来到霍邑城边。李渊先派
建成率领几十个骑兵在城下挑战。宋老生一看唐军人少,亲自带了三万人马出城。李世民带
兵居高临下从南面山头冲杀下来,把宋老生的人马冲得七零八落。宋老生急忙回头想逃回城
去。李渊的兵士已经占了城池,把城门关得紧腾腾的。宋老生走投无路,被唐军杀了。
    唐军攻下霍邑以后,继续向西进军,在关中的农民军的配合下,渡过黄河。留在长安的
李渊的女儿也招募了一万多人马,号称“娘子军”,响应唐军进关。
    李渊集中了二十多万大军攻打长安。守在长安的隋军,要想抵抗也没用了。李渊攻下长
安以后,为了争取民心,宣布约法十二条,把隋王朝的苛刻法令一概废除,并且暂时让隋炀
帝的孙子杨侑(音yòu)做个挂名的皇帝。
    第二年(公元618年)夏天,从江都传来了隋炀帝被杀的消息,李渊才把杨侑废了,
自己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这就是唐高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4.12.2024 20:2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