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文化之中华上下五千年天天历史大高楼 哈哈哈哈哈

  [复制链接]
261#
 楼主| 发表于 19.2.2010 13:02:01 | 只看该作者
252 郑成功收复台湾

--------------------------------------------------------------------------------

    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政权之后,他手下大臣黄道周是个真心抗清的人,一心想帮助隆武帝
出师北伐。但是掌握兵权的郑芝龙,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出兵。过了一年,清军进军
福建的时候,派人向他劝降。郑芝龙贪图富贵,就抛弃了隆武帝,向清朝投降,隆武政权也
灭亡了。
    郑芝龙有个儿子叫郑成功(福建南安人),当时是个才二十二岁的青年将领。郑芝龙投
降清朝的时候,郑成功苦苦劝阻他父亲。后来,他眼见父亲执迷不悟,气愤之下,就单独跑
到南澳岛,召募了几千人马,坚决抗清。清王朝知道郑成功是个能干的将材,几次三番派人
诱降,都被郑成功拒绝。清将又派他弟弟带了郑芝龙的信劝他投降。他弟弟说:“你如果再
不投降,只怕父亲的性命难保。”
    郑成功坚决不动摇,写了一封回信,跟郑芝龙决绝。
    郑成功兵力渐渐强大起来,在厦门建立了一支水师。他跟抗清将领张煌言联合起来,乘
海船率领水军十七万人开进长江,分水陆两路进攻南京,一直打到南京城下。但是清军用假
投降的手段欺骗他。郑成功中了清军的计,最后打了败仗,又退回厦门。
    郑成功回到厦门,清军已经占领福建大部分地方,他们用封锁的办法,要福建、广东沿
海百姓后撤四十里,断绝对郑军的供应,想困死郑成功。郑成功在那里招兵筹饷,都遇到困
难,就决定向台湾发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明朝末年,欧洲的荷兰人趁明王朝腐败无能,霸占了台
湾的海岸,修建城堡,向台湾人民勒索苛捐杂税。台湾人民不断反抗,遭到了荷兰侵略军的
镇压。
    郑成功少年时期就跟随他父亲到过台湾,亲眼看到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早就想收复台
湾。这一回,他下决心赶走侵略军,就下命令要他的将士修造船只,收集粮草,准备渡海。
    恰好在这时候,有一个在荷兰军队里当过翻译的何廷斌,赶到厦门见郑成功,劝郑成功
收复台湾。他说,台湾人民受侵略军欺侮压迫,早就想反抗了。只要大军一到,一定能够把
敌人赶走。何廷斌还送给郑成功一张台湾地图,把荷兰侵略军的军事布置都告诉了郑成功。
郑成功有了这个可靠的情报,进攻台湾的信心就更足了。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要他儿子郑经带领一部分军队留守厦门,自己亲率二万五
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
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这时候,有些将士听说西洋人的大炮厉害,有点害怕。郑成功把
自己乘坐的战船排在前面,鼓励将士说:“荷兰人的红毛火炮没什么可怕,你们只要跟着我
的船前进就是。”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军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慌。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在今台湾东平地
区)和赤嵌(在今台南地区)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了好多破船,想阻挡郑成功的船队登岸。
    郑成功叫何延斌领航,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登上台湾岛。
    台湾人民听到郑军来到,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提水端茶,迎接亲人。躲在城堡里的荷兰
侵略军头目气色败坏地派了一百多个兵士冲来,郑成功一声号令,把敌军紧紧围住,杀了一
个敌将,敌兵也溃散了。
    侵略军又调动一艘最大的军舰“赫克托”号,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阻止郑军的船只继
续登岸。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他的六十艘战船把赫克托号围住。郑军的战船小,行动灵
活。郑成功号令一下,六十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烧,把
海面照得通红。赫克托号渐渐沉没下去,还有三艘荷兰船一看形势不妙,吓得掉头就逃。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龟缩在两座城里不敢应战。他们一面偷偷派人到巴达维亚(今爪
哇)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郑军大营求和,说只要郑军肯退出台湾,他们宁愿献上十万两
白银慰劳。
    郑成功扬起眉毛,威严地说:“台湾本来是我国的领土,我们收回这地方,是理所当然
的事,你们如果赖着不走,就把你们赶出去!”
    郑成功喝退荷兰使者,派兵猛攻赤嵌。赤嵌的敌军还想顽抗,一时攻不下来。有个当地
人给郑军出个主意说,赤嵌城的水都是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只要切断水源,敌人就不战自
乱。郑成功照这个办法做了,不出三天,赤嵌的荷兰人果然乖乖地投降。
    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顽抗,等待救兵。郑成功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逼他们投
降。在围困八个月之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扯起白
旗投降。公元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后,灰溜溜
地离开了台湾。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楼主| 发表于 19.2.2010 13:02:13 | 只看该作者
253 李定国转战西南

--------------------------------------------------------------------------------

    隆武、鲁王两个南明政权先后覆灭之后,清军分三路向西南进攻,驶守在两广的明朝官
员瞿式耜(音sì)等在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即位,年号永历,历史上称他永历帝。公元1
647年十一月,明朝将领何腾蛟,依靠大顺军余部的力量,在全州大败清军;瞿式耜在桂
林,也打退了清军的进攻。南明军声势大振。但是,由于桂王政权内部的不团结,湖广和广
西又被清军占领。过了两年,何腾蛟在湘潭被俘杀害,瞿式耜也在桂林城被清兵攻陷后就
义。在桂王政权面临覆灭的时刻,李定国领导的大西农民军,担负起抗清的重任,在西南一
带又继续战斗了十多年。
    李定国是张献忠手下四名勇将之一,又是他的义子,最大的是孙可望,李定国是老二。
张献忠牺牲以后,留下五六万起义军由孙可望、李定国率领,南下贵州、云南。他们派人向
永历帝建议,愿意和他们联合抗清。经过一番周折,永历帝看到形势危急,只好依靠大西
军,封孙可望为秦王。
    孙可望是个野心家,他把永历帝控制在手里,在贵阳作威作福,独断专横,不把抗清放
在心里;李定国却一心抗清,他在云南花了一年时间,训练了三万精兵,加紧制造武器盔
甲;他还找了一批驯象的人,组成一支象队。在做好准备之后,决定出兵进攻清军。
    李定国领导的军队士气高涨,军纪严明。他们从云南、贵州一直打到湖南,连战连胜,
收复了几座重镇,接着,又三路进攻桂林。驻守桂林的清军主帅孔有德几次派兵迎战,没有
交战兵士就逃散了。孔有德不得不亲自带兵到严关,和明军对垒。李定国大军一到,前面是
高大的象队,后面是雄赳赳的兵士。大象一上阵吼叫起来,清军的战马听到象吼,就吓得到
处乱窜。那时,天忽然下起大雨,电闪雷鸣,象群趁势一冲,清兵大败,明军奋勇追击,杀
得清军一败涂地。
    孔有德急忙把兵士撤进桂林城,把城门关住。李定国把桂林城紧紧包围,日夜猛攻。孔
有德亲自登城防守,明军的乱箭射去,正中了孔有德的前额。这时候,他又得到城北山头己
被李定国攻占的消息,就放起一把火,投到火里自杀了。
    李定国攻进桂林,一面分兵继续肃清残敌,一面安定百姓,把逃到山里的南明官员接回
城里。有一天,李定国在七星岩边摆了酒宴宴请官员,他跟官员们说:“现在的局势,就像
南宋末年一样。你们不是敬佩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诸公吗?他们的精忠浩气,固然是名
留青史,但是我们尽忠国家,毕竟不希望有这样的结局啊。”
    大家听了,都深深佩服李定国的豪迈气概。
    永历帝得到捷报,封李定国为西宁王接着李定国又带兵打下永州、衡阳、长沙,逼近岳
州。清朝廷大为震惊,连忙派亲王尼堪带兵十万反攻长沙。李定国得到消息,知道敌人来势
很猛,就主动从长沙撤出,却在退到衡阳的路上设下伏兵。尼堪亲自率兵追击,中了明军的
埋伏,尼堪当场被砍死了。
    李定国的胜利,引起秦王孙可望的妒忌,孙可望假意邀请李定国商量国事,想暗害李定
国;李定国发现他的诡计,只好带兵离开湖南,回到云南。孙可望想提高自己的威望,亲自
到湖南进攻清军,却打了个大败仗。
    孙可望野心勃勃,想逼迫永历帝让位。他知道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除掉李定国,就
亲自带兵十四万进攻云南。哪里想到,他手下的将士们恨透了他的分裂活动,在双方交战的
时候,纷纷倒戈奔向李定国一边,孙军全部瓦解。孙可望狼狈逃回贵阳,又遭到留守贵阳的
将士的反对。孙可望走投无路,就逃到长沙向清军投降。
    声明政权经过孙可望叛乱,力量已经削弱。公元1658年,清兵由降将吴三桂、洪承
畴等率领,分三路进攻云南、贵州。李定国分三路阻击,都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回昆明。永
历帝和他的几个亲信官员惊慌失措,逃往缅甸。
    永历帝逃往缅甸后,李定国继续在云南边境上收集人马,打击清军,准备恢复。他接连
十三次派人去接永历帝回国,永历帝都不敢回来。
    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带回昆
明。一到昆明,永历帝被吴三桂勒死,最后一个声明政权到这时候彻底灭亡。
    李定国艰苦抗清十多年,没有实现他的愿望,他心情忧愤,终于得病死去。临死时候,
他对他的儿子和部将说:“宁可死在荒野,可不能投降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楼主| 发表于 19.2.2010 13:02:24 | 只看该作者
254 康熙帝平定三藩

--------------------------------------------------------------------------------

    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灭亡的那年,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音yè)即位,这就
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
大事,叫做辅政大臣。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鳌音áo),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
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
    清王朝进关后,用强迫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
大占地,还用差地强换别旗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对。鳌拜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
对他的三名地方官处死了。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
执。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帝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帝
不肯批准。鳌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争了起来,后来竟揎(音xuān)起袖子,拔出拳头,
大吵大嚷。康熙帝非常生气,但是一想鳌拜势力不小,只好暂时忍耐,由他把苏克萨哈杀了。
    打那以后,康熙帝决心除掉鳌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
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
    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
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
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
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
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
    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
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
    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皇
帝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
起来。当时,南明政权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南方有三个藩王却叫康熙帝十分担心。
    这三个藩王本来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进关的吴三桂,一个叫尚可喜,
一个叫耿仲明。因为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清王朝认为他们有功,封吴三桂
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
起来叫做“三藩”。
    三藩之中,又数吴三桂最强。吴三桂当上藩王之后,十分骄横,不但掌握地方兵权,还
控制财政,自派官吏,不把清朝廷放在眼里。
    康熙帝知道要统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碍,一定得找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正好尚可
喜年老,想回辽东老家,上了一道奏章,要求让他儿子尚之信继承王位,留在广东。康熙帝
批准尚可喜告老,但是不让他儿子接替平南王爵位。这一来,触动了吴三桂、耿精忠(耿仲
明的孙子),他们想试探一下康熙帝的态度,假惺惺地主动提出撤除藩王爵位、回到北方的
请求。
    这些奏章送到朝廷,康熙帝召集朝巨商议。许多大巨认为吴三桂他们要求撤藩是假的,
如果批准他们的请求,吴三桂一定会造反。
    康熙帝果断地说:“吴三桂早有野心。撤藩,他要反;不撤,他迟早也要反。不如来个
先发制人。”接着,就下诏答复吴三桂,同意他撤藩。诏令一下,吴三桂果然暴跳如雷。他
自以为是清朝开国老臣,现在年纪轻轻的皇帝居然撤他的权,就非反不可了。
    公元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为了笼络民心,他脱下清朝王爵的穿戴,换上明
朝将军的盔甲,在永历帝的墓前假惺惺地痛哭一番,说是要替明王朝报仇雪恨。但是,人们
都记得很清楚,把清兵请进中原来的是吴三桂;最后杀死永历帝的,还是吴三桂。现在他居
然打起恢复明朝的旗号来,还能欺骗谁呢?
    吴三桂在西南一带势力大,一开始,叛军打得很顺利,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跟广东
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联系,约他们一起叛变。这两个藩王有吴三桂撑腰,也反了。历史
上把这件事称做“三藩之乱”。
    三藩一乱,整个南方都被叛军占领。康熙帝并没有被他们吓倒,一面调兵遣将,集中兵
力讨伐吴二桂;一面停止撤销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称号,把他们稳住。尚之信、耿精忠一
看形势对吴三桂不利,又投降了。
    吴三桂开始打了一些胜仗,后来清兵越来越多,越打越强,吴三桂的力量渐渐削弱,处
境十分孤立。经过八年战争,他自己知道支撑不下去,连悔带恨,生了一场大病断了气。公
元1681年,清军分三路攻进云南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清军最后平定了叛乱
势力,统一了南方。
    但是,正在朝廷庆祝平定叛乱胜利的时候,在我国东北边境又传来沙皇俄国侵犯边境的
消息,这就使康熙帝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北方边境上面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楼主| 发表于 19.2.2010 13:02:36 | 只看该作者
255 雅克萨的胜利

--------------------------------------------------------------------------------

    沙皇俄国是怎样侵略我国东北的呢?原来在明朝末年,清朝正忙着进关,把北方边境的
防备放松了。沙皇俄国趁机向我国黑龙江地区进犯。他们在我国掠夺财物,杀害人民,遭到
我国各族居民的反抗。清朝进关后,派兵打击沙俄侵略军,收复了被俄国占领的黑龙江北岸
的雅克萨(在今黑龙江呼玛西北,漠河以东的黑龙江北岸)。
    当康熙帝为了平定三藩,把大批兵力调到西南去的时候,有个俄国逃犯带了八十四名匪
徒窜到我国雅克萨,在那里筑起堡垒,四出抢掠。他们把抢来的貂皮献给沙皇。沙皇不但赦
免了逃犯的罪,还派他当了雅克萨长官,想永远霸占我国土地。
    康熙帝刚刚平定了三藩之乱,听到东北边境遭到侵犯,怎么不气愤?为了弄清敌情,他
亲自到盛京,一面派将军彭春、郎谈借打猎为名到边境侦察;一面要当地官员修造战船,建
立城堡,准备征讨敌人。
    康熙帝作好一切准备之后,派人送信给雅克萨的俄军头目,命令他趁早退出雅克萨,沙
俄军不但不肯退出,反而向雅克萨增兵,跟清朝对抗。眼看和平解决已经不可能了,康熙帝
就发布进军的命令。
    公元1685年,康熙帝派彭春为都统,率领陆军水军一万五千人,浩浩荡荡开到雅克
萨城下,把雅克萨围了起来。
    沙俄军队经过几年的准备,把城堡修得十分牢固。彭春观察了地形之后,在城南筑起土
山,让兵士站在土山上往城里放弩箭。城里的俄军以为清兵要在城南进攻,就把兵力拉到城
南。哪儿知道清军却在城北隐蔽地方放了火炮,乘城北敌人防守空虚,突然轰起炮来。炮弹
在城头呼啸着飞向城里,敌人的城楼被炮弹击中了,熊熊燃烧起来。
    天色渐渐发白,清军又在城下堆起柴草,准备放火烧城。
    俄军头目这才吓慌了神,在城头上扯起白旗投降。
    按照康熙帝的事前嘱咐,彭春把投降的俄军全部释放,勒令他们撤回本土。俄军头目托
尔布津哭丧着脸,带着残兵败将走了。
    俄军撤走后,彭春命令兵士把雅克萨城堡全部拆毁,让百姓耕种;接着,带着军队回到
瑷珲城。
    但是,遭到惨败的俄军头目并没有死心,他们打听到清军撤出的消息,过了不久,又带
兵溜回雅克萨,把城堡修筑得更加坚固。
    边境的警报传到了北京,康熙帝决定把侵略军彻底消灭。第二年夏天,黑龙江将军萨布
素再一次进军雅克萨。清军将士想到从他们手里放走的敌人又来了,恨不得马上把他们消
灭。这一次,清军的炮火更加猛烈,俄兵几次出城反扑,都被清军打了回去。守城头目托尔
布津中弹死去;留下一批侵略军不得不躲到处窖里,但是没几天,病的病,死的死,最后只
剩下了一百五十个人。
    沙俄政府慌忙派使者赶到北京,要求谈判。康熙帝才下令停止攻城。
    公元1689年,中国政府派出代表索额图,沙俄政府也派出戈洛文做代表,在尼布楚
举行和谈,划分了两国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这就
是《尼布楚条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楼主| 发表于 19.2.2010 13:02:47 | 只看该作者
256 三征噶尔丹

--------------------------------------------------------------------------------

    沙俄政府在雅克萨失败以后,并不甘心,就在尼布楚条约签订的第二年,又唆使准噶尔
部(蒙古族的一支)的首领噶尔丹进攻漠北蒙古。
    那时候,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
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
活。自从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又向东进
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抵抗一陈失败了,几十万的漠北蒙古人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
护。康熙帝派使者到噶尔丹那里,叫他把侵占的地方还给漠北蒙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
腰,十分骄横,不但不肯退兵,还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
    康熙帝召集大臣宣布他决定亲征噶尔丹。他认为噶尔丹气势汹汹,野心不小,既然打进
来,非反击不可。公元1690年,康熙帝分兵两路:左路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率领,出古北
口;右路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出喜峰口,康熙帝亲自带兵在后面指挥。
    右路清军先接触噶尔丹军,打了败仗。噶尔丹长驱直入,一直打到离开北京只有七百里
的乌兰布通(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噶尔丹得意扬扬,还派使者向清军要求交出
他们的仇人。
    康熙帝命令福全反击。噶尔丹把几万骑兵集中在大红山下,后面有树林掩护,前面又有
河流阻挡。他把上万只骆驼,缚住四脚躺在地上,驼背上加上箱子,用湿毡毯裹住,摆成长
长的一个驼城。叛军就在那箱垛中间射箭放枪,阻止清军进攻。
    清军用火炮火枪对准驼城的一段集中轰击,炮声隆隆,响得震天动地。驼城被打开了缺
口。清军的步兵骑兵一起冲杀过去,福全又派兵绕出山后夹击,把叛军杀得七零八落,纷纷
丢了营寨逃走。
    噶尔丹一看形势不利,赶快派个喇嘛到清营求和。福全一面停止追击,一面派人向康熙
帝请示。康熙帝下令说:“快进军追击!别中了贼人的诡计。”果然,噶尔丹求和只是缓兵
之计,等清军奉命追击的时候,噶尔丹已经带了残兵逃到漠北去了。
    噶尔丹回到漠北,表面向清朝政府表示屈服,暗地里重新招兵买马。公元1694年,
康熙帝约噶尔丹会见,订立盟约。噶尔丹不但不来,还暗地派人到漠南煽动叛乱。他扬言他
们已经向沙俄政府借到鸟枪兵六万,将大举进攻。内蒙古各部亲王纷纷向康熙帝告发。
    公元1696年,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分三路出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从东路进兵;大
将军费杨古率陕西,甘肃的兵,从西路出兵,截击噶尔丹的后路;康熙帝亲自带中路军,从
独石口出发。三路大军约定时期夹攻。
    康熙帝的中路军到了科图,遇到了敌军前锋,但东西两路还没有到达,这时候,有人传
说沙俄将要出兵帮助噶尔丹。随行的一些大臣就有点害怕起来,劝康熙帝班师回北京。康熙
帝气愤地说:“我这次出征,没有见到叛贼就退兵,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再说,我中路一
退,叛军全力对付西路,西路不是危险了吗?”
    当下,康熙帝决定继续进兵克鲁伦河,并且派使者去见噶尔丹,告诉他康熙帝亲征的消
息。噶尔丹在山头一望,见到康熙帝黄旗飘扬,军容整齐,连夜拔营撤退。
    康熙帝一面派兵追击,一面赶快通知西路军大将费扬古,要他们在半路上截击。
    噶尔丹带兵奔走了五天五夜,到了昭莫多(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南)正好遇
到费扬古军。昭莫多原是一座大树林,前面有一个开阔地带,历来是漠北的战场。费扬古按
照康熙帝的部署,在小山的树林茂密地方设下埋伏,先派先锋四百人诱战,边战边退,把叛
军引到预先埋伏的地方,清军先下马步战,听到号角声起,就一跃上马,占据了出顶。叛军
向山顶进攻,清军从山顶放箭发枪,展开了一场激战。费扬古又派出一支人马在山下袭击叛
军辎重,前后夹击。叛军死的死,降的降。最后,噶尔丹只带了几十名骑兵脱逃。
    经过两次大战,噶尔丹判乱集团土崩瓦解,康熙帝要噶尔丹投降,但是噶尔丹继续顽
抗。隔了一年,康熙帝又带兵渡过黄河亲征。这时候,噶尔丹原来的根据地伊犁已经被他侄
儿策妄阿那布坦占领;他的左右亲信听说清军来到,也纷纷投降,愿意做清军的向导。噶尔
丹走投无路,就服毒自杀。
    打那以后,清政府重新控制了阿尔泰山以东的漠北蒙古,给当地蒙古贵族各种封号和官
职。清政府又在乌里雅苏台设立将军,统辖漠北蒙古。
    后来,噶尔丹的侄儿策妄阿那布坦攻占西藏。公元1720年,康熙帝又派兵远征西
藏,驱逐了策妄阿那布坦,护送达赖喇嘛六世进藏。以后,清政府又在拉萨设置驻藏大臣,
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楼主| 发表于 19.2.2010 13:02:59 | 只看该作者
257 顾炎武著书立说

--------------------------------------------------------------------------------

    目从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稳定下来了。但是,还有一点叫康熙帝不
大放心,这就是怕有些明朝留下来的文人心里不服。于是,他采用一个办法开“博学鸿词
科”,命令各地官员和朝廷大臣,把有学问的文人推荐给朝廷,马上封他做官。这一招果然
很灵,不少全国著名的学者、文人应召到京城,做起官来了。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明朝的臣民,到清朝做官是丧失气节的事。他们宁愿冒
杀头的危险,也不肯应召。其中有一个是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有人想推荐他应博学鸿词
科,他写信回答说:“我这个七十岁的老翁还巴望个什么?欠缺的就是一死,如果一定要逼
我应召,我只能一死了事。”
    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人,出身江南大族,他的祖父是个很有见识的人,认为读书一定要研
究实际。顾炎武受祖父影响,从小喜欢读《资治通鉴》、《史记》和孙吴兵法等书,十分关
心时事。后来参加科举,没有考中,就干脆下决心放弃科举,通读历代历史典籍,研究全国
各地的地方志和历代名人奏章,开始编写一本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正当他用心治学的时候,明朝灭亡,清兵南下,江南各地人民都组织抗清斗争,顾炎武
和他的两位好友也参加了保卫昆山的战斗。昆山军民跟清军激战二十一天后,因为兵力悬
殊,终于失败。昆山城陷落的时候,顾炎武的生母被清兵斫断了右臂:抚养他成长的婶母
(也是他的继母),听到清兵攻破常熟,就绝食自杀,临死时嘱咐顾炎武说:“我虽然是个
女子,以身殉国也是理所应当的。希望你不要做清朝的臣子,我死后也可以团上眼睛了。”
    顾炎武痛哭一场,葬了他的继母,离开了他的家乡。他想渡海去投奔鲁王,还没有去
成,鲁王政权已经覆灭了。顾炎武隐姓改名,在长江南北一带奔走,想组织一支抗清义军,
但毕竟势孤力单,没能成功。
    当时,沿海和太湖一带还有零星的抗清活动,清朝官府防备很严,发现有什么抗清嫌疑
的人,就要加上“通海”的罪名,打进监狱。昆山有个官僚地主叶方恒,想吞没顾炎武家的
田地,买通顾家的仆人,诬告顾炎武通海。叶方恒还把顾炎武抓起来,私设公堂,逼他自杀。
    顾炎武一些朋友为了搭救他,去找在清朝做官的钱谦益帮忙。钱谦益本来是南明弘光政
权的礼部尚书,又是个出名的文学家,清兵下江南的时候,他投降了清朝,名声不好。钱谦
益表示,只要顾炎武承认是他的学生,他愿意保顾炎武出狱。那位朋友知道顾炎武不肯那样
做,就自作主张,假造了一张顾炎武的名帖,送给钱谦益求助。
    这件事让顾炎武知道了,直怪那朋友多事,非要把名帖讨还不可。朋友不肯讨还,他索
性在大街上贴告白,声明那张名帖是假的,弄得钱谦益十分尴尬。
    经过朋友们的奔走,顾炎武才被释放出来。叶方恒还不肯罢休,派人追踪他。有一天,
顾炎武在南京太平门外经过,遭到暴徒袭击,头部受了重伤,幸亏有好心人救护,才脱离危
险。顾炎武知道,在江南他是呆不下去了,决心到北方去游历。
    顾炎武到北方去,一来想考察各地的地理形势,风俗民情;二来也想找机会结交一些志
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抗清活动。他在那长途跋涉的艰苦环境里,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一路
上,他用两匹马、四匹骡子,驮着他的书箱。遇到关塞险要的地方,他就访问当地的退伍老
兵,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如果跟他在书本上读到的不一样,就拿出书本核对,这样他的知
识就更丰富了。
    顾炎武从四十五岁起,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在山东、山西、河北、江南来回奔走,每年
差不多有一半时间住在旅店里。他还曾经和朋友一起,在雁北开垦荒地。到了晚年,才在陕
西华阴定居下来。
    顾炎武从小读书有个习惯,有一点心得就记下来,后来如果发现错误,又随时修改;发
现跟古人议论重复的,就删掉。这样日积月累,再加上他从调查访问得到的材料,编成一本
涉及政治、经济、史地、文艺等内容极其广泛的书,叫做《日知录》。这书被公认为极有学
术价值的著作。在《日知录》里,他写了一段精辟的话,他认为社会的道德风气败坏,就是
亡天下,为了保天下不亡,每一个地位低微的普通人,都应负起责任(原文是‘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就是这样来的)。
    跟顾炎武同时代的思想家,还有王夫之、黄宗羲,都是参加过抗清斗争,始终不愿应召
到清朝做官的。他们在学术上都有很大成就,历史上把他们合称为清初三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
 楼主| 发表于 19.2.2010 13:03:11 | 只看该作者
258 文字狱

--------------------------------------------------------------------------------

    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留下来的文人,一面采取招抚办法。一面对不服统治的,采取了严厉
的镇压手段。就在康熙帝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员告发,浙江湖州有个文人庄廷鑨,私自招集
文人编辑《明史》,里面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这时候,庄廷鑨已
死去,朝廷下令,把庄廷鑨开棺戳尸,他的儿子和写序言的、卖书的、刻字的、印刷的和当
地官吏,被处死的处死,充军的充军。这个案件,一共株连到七十多人。
    公元1711年,又有人告发,在翰林官戴名世的文集里,对声明政权表示同情态度,
又用了南明的永历帝的年号,就下令把戴名世打进大牢,判了死刑。这个案件牵连到他的亲
友和刻印他文集的,又有三百多人。
    因为这些案件完全是由写文章引起的,就管它叫“文字狱”。
    康熙帝做了六十一年皇帝,老死了。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音yìn zhē)即位,
这就是清世宗,又叫雍正帝。雍正帝是一个残暴成性、猜忌心又很重的人。在他的统治下,
文字狱也更多更严重。最出名的是吕留良事件。
    吕留良也是一个著名学者。明朝灭亡以后,他参加反清斗争没有成功,就在家里收学生
教书。有人推荐他博学鸿词,他坚决拒绝了。官员劝他不听,威胁他也没用,后来他索性跑
到寺院里,剃光了头当和尚。官员们也拿他没办法。
    吕留良当了和尚之后,躲在寺院里著书立说。书里面有反对清朝统治的内容。幸好书写
成了,没有流传开去,吕留良死了,更没被人注意。
    有个湖南人曾静,偶然见到吕留良的文章,对吕留良的学问十分敬佩,就派了个学生张
熙,从湖南跑到吕留良的老家浙江去打听他遗留下来的文稿。
    张熙一到浙江,不但打听到文稿的下落,还找到吕留良的两个学生。张熙跟他们一谈,
很合得来。他向曾静汇报后,曾静也约两人见了面,四个人议论起清朝统治,都十分愤慨。
    大家就秘密商量,怎么想办法推翻清王朝。
    他们懂得,光靠几个读书人办不了大事。后来,曾静打听到担任陕甘总督的汉族大臣岳
钟琪,掌握很大兵权,因为讨伐边境叛乱的时候立了战功,受到雍正帝重用。他想,要是能
劝说岳钟琪反清,成功就大有希望。
    曾静写了一封信,派张熙去找岳钟琪。岳钟琪接见张熙,拆看来信,见是劝说他反清
的,大吃一惊,问张熙说:“你是哪里来的,胆敢送这样大逆不道的信。”
    张熙面不改色说:“将军跟清人是世仇,您难道不想报仇?”
    岳钟琪识:“这话从哪儿说起?”
    张熙说:“将军姓岳,是南宋岳忠武王(就是岳飞)的后代,现在的清朝皇帝的祖先是
金人。岳王当年被金人勾结秦桧害死,千古称冤。现在将军手里有的是人马,正是替岳王报
仇的好机会呢。”
    岳钟琪听了,马上翻了脸,吆喝一声,把张熙打进牢监,并且要当地官吏审问张熙,追
查他是什么人指使的。
    张熙受尽种种酷刑,就是不招,说:“你们要杀要剐都可以,要问指使人,没有!”
    岳钟琪心想,这个张熙是个硬汉,光使硬的治不了他,就另想一个软的办法。第二天,
他把张熙从牢里放出来,秘密接见了他。岳钟琪假惺惺说:昨天的审问,不过是试探,他听
了张熙的话,十分感动,决心起兵反清,希望张熙帮他出主意。
    张熙开始不相信,禁不住岳钟琪装得郑重其事,还真的赌神罚咒,才相信了他。两人商
谈了几天,渐渐热络起来。张熙无话不谈,把他老师曾静怎样交代的话都抖了出来。
    岳钟琪哄得了张熙提供的情况,一面派人到湖南捉拿曾静,一面立刻写了一份奏章,把
曾静、张熙怎样图谋造反的情节,一五一十报告了雍正帝。
    雍正帝接到报告,又气又急,立刻下命令把曾静、张熙解送到北京,严刑审问。这时
候,张熙才知道上了岳钟琪的大当,要不招也不中用了。雍正帝再一查,知道曾静还跟吕留
良的两个学生有来往。
    这样,案子就牵连到吕留良家。吕留良已经死了,雍正把吕留良的坟刨了,棺材劈了,
还不解恨,又把吕留良的后代和他的两个学生满门抄斩。还有不少相信吕留良的读书人也受
到株连,被罚到边远地区充军。
    像这样的案子还是真有反对朝廷的活动引起的。另外有不少文字狱,完全是牵强附会,
挑剔文字过错,甚至为了一句诗、一个字也惹出大祸。有一次,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
“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音bì)字,雍正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
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挑剔说这“清风”
就是指清朝,这一来,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楼主| 发表于 19.2.2010 13:03:30 | 只看该作者
259 乾隆帝禁书修书

--------------------------------------------------------------------------------

    清王朝统一中国后,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经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雍正帝儿子清
高宗弘历(也叫乾隆帝)在位的时候,国力强盛,财政富裕。清朝初期的文治武功(也就是
文化和武力的统治),在这个时期都达到鼎盛的程度。公元1757年,原来已归服清朝廷
的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两路,进攻伊犁,平定了叛乱。准噶尔平定
以后,原来被准噶尔俘虏的维吾尔族首领大和卓木(又名布那敦)、小和卓木(又名霍集
占)兄弟逃回新疆天山南路,起兵反清。乾隆帝又派兵征讨。大小和卓木在当地残酷压迫人
民,遭到维吾尔族人民的痛恨,纷纷起来支持清军。清军顺利地平定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
公元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管理。
    乾隆帝跟他祖父、父亲一样,除了武功之外,还十分重视文治。他一面继续开博学鸿词
科,招收文人学者,编写各种书籍;一面又大兴文字狱,镇压有反清嫌疑的文人,乾隆时期
文字狱之多,大大超过了康熙、雍正两朝。
    但是,乾隆帝懂得,光靠文字狱来实行文化统治是不彻底的。还有成千上万的书籍,贮
藏在民间。如果里面有不利他们统治的内容,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就是集中全国的藏书,来编辑一部规模空前巨大的丛书。这样做
一来可以进一步笼络大批知识分子,显示皇帝重视文化;二来借这个机会把民间藏书统统审
查一下。可说是一举两得。
    公元1773年,乾隆帝正式下令开设四库全书馆。派了一些皇室亲王和大学士担任总
裁,那些皇亲国戚大多是挂个名、起监督作用的。真正担任编纂官的都是当时一些有名的学
者,像戴震、姚鼐、纪昀(音yún)等人。那套丛书名称就叫做《四库全书》。
    我国古代常把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四个大类:经部,包括历来儒家的经典著作(像
《诗经》、《论语》、《孟子》等)和研究文字音韵的书;史部,包括各种历史、地理、传
记等书;子部,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学说和科技著作,像农学、医学、天文、历法、算法、艺
术等;集部,包括文学的总集和专集等。
    按照四大类集中贮藏起来就叫做“四库”。
    要编一套规模巨大的丛书,先得把书籍收集起来。乾隆帝下了命令,叫各省官员搜集、
收购各种图书上缴,并且定出了奖励办法,要私人进献图书,进献越多,奖励越大。这道命
令一下,各地图书果然源源不绝送到北京,只隔二年,就有二万多种,再加上宫廷内部原来
的大量图书,数量就很可观了。
    书收集起来了。乾隆帝就下令四库全书馆的编纂官员对图书认真检查。凡是有“违碍”
(对清统治者不利)字句的,一概销毁。一查下来,发现在明朝后期的大臣奏章里,提到清
皇族的上代,不那么尊重,譬如他们的上代就接受过明朝的官职和封号,这在乾隆帝看来是
很不体面的;于是就下令把这类图书一概烧毁。至于像吕留良、黄道周等抗清文人的著作,
那就更不用说了。后来再一查,在宋朝人的著作中,也有许多反对辽、金、元朝的内容,这
种内容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反对清王朝,也该销毁,或者销毁一部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发
现这类字句,就随时删改涂抹,这样,书虽然被保存下来,但是已经弄得面目全非。为了这
件事,乾隆帝可说是绞尽脑汁。据不完全统计,在编《四库全书》的同时,被查禁烧毁的图
书也有三千种之多。
    但是不管乾隆帝的动机怎样,这部规模巨大的《四库全书》到底编出来了,而且保存下
来了。编纂《四库全书》的学者们对大批图书进行编辑、校勘、抄写,足足花了十年工夫,
到公元1782年正式完成,共收图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当时把全
书抄了七部,分别贮藏在皇宫、圆明园、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奉天、(今沈阳)杭
州、镇江、扬州(其中三部后来在战争中被烧毁了)。这对后代人研究我国古代的丰富的文
化遗产,毕竟是一项重大的珍贵的贡献。至于查禁销毁一批书,当然对我国文化造成了损
失,但是这种有禁也不可能彻底。当时就有不少爱护文物的人,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把许
多有价值的书藏了起来。到了清朝末年,就有不少被禁的书陆续出现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楼主| 发表于 19.2.2010 13:03:42 | 只看该作者
260 曹雪芹写《红楼梦》

--------------------------------------------------------------------------------

    乾隆帝连年用兵,军费花费很大;他又六次巡游江南,搞得十分铺张浪费。加上下面的
官吏贪污浪费成风,弄得国家渐渐地衰弱下来。
    就在这个时期,在京城流传着一本小说,叫《红楼梦》。开始,人们还弄不清作者是
谁,后来经过研究,才知道写书的作者叫曹雪芹。
    曹雪芹原来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子弟。他的曾祖曹玺(音xǐ)曾经得到康熙帝的宠信,
被派到南方当江宁织造。江宁是南方富裕的地方,织造是专替皇族办服装的,是个攒钱的差
使。曹玺死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父亲曹(音fǔ)接替了这个差使,一家三代前后做
了六七十年织造官,不用说家产越来越富,成了一个豪门。
    雍正帝即位后,因为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到曹家,雍正帝认为曹家反对过他,不但革
了曹的职,还下令查抄了他们的家。那时候,曹雪芹是个十岁的孩子,已经懂事,看到家
庭遭到这样大的灾难,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打击。
    父亲丢了官,在江宁呆不下去,只好回到北京老家,生活越来越穷,家庭的灾难又接二
连三发生。到后来,父亲曹也死了。曹雪芹的生活更加困难,他只好搬到北京西郊,在几
间简陋的屋子里读书。有时候,连粮食也不够吃,只好喝点薄粥充饥。
    曹雪芹住在郊外,环境变了,接触了一些穷苦百姓,再想起小时候家里的豪华生活,免
不了产生许多感触。后来,他决心根据他的亲身体验写出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小说,这
就是《红楼梦》。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了一个贵族大家庭贾家从兴盛到衰落的故事。在那个贵族家
庭里,大多是一些挥霍享受,专讲吃喝玩乐、放债收租的寄生虫。有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
内心肮脏刻薄。小说的主人公,贾家的公子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是一对嫌恶贵族习气、
反对封建礼教的青年。在那个环境里,他们想摆脱旧礼教的束缚,也没有出路。结果林黛玉
受尽歧视,害病死去;贾宝玉离家出走;而那个贵族大家庭,在享尽荣华富贵之后,也像腐
朽的大厦一样,忽喇喇地倒坍了。
    曹雪芹用十分深切同情的笔调写了这一对青年男女和一些受压迫凌辱的婢女,又满怀气
愤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在《红楼梦》里,有一段“护官符”的故事,就是专
门揭露这些官僚和豪门怎样勾结起来欺压百姓的。
    小说里的贾府有一门亲戚薛家。薛家的公子薛蟠,因为跟别人争夺一个婢女,行凶打死
了人。被害人的仆人告到应天府,知府贾雨村正想派公差到薛家去捉拿凶犯,他的随身仆人
暗示他别这样做。退堂以后,贾雨村把仆人留下,问他为什么阻止他捉拿凶犯。那仆人从袋
里拿出一张纸,上面抄着民间流传很广的一首叫做《护官符》的歌谣,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贾雨村看不懂。经仆人一解说,才知道南京地方,有四家豪门大族:贾家是皇亲国戚,
史家和王家都是金陵(就是南京)的大官僚;“雪”和“薛”同音,指当地一家富商薛家。
这四家结成亲戚,互相勾结,势力大得没法说。当官的要想护住自己的官职,就不能得罪这
四家豪门。仆人提醒贾雨村说,这次杀人的凶犯正是薛家公子,要是触犯了他们,不但要丢
掉官职,只怕性命难保。
    贾雨村听了仆人的话,吓了一大跳,马上打消了捉拿凶犯的念头,还按照仆人献的计,
把被打死的人说成是急病死去。一桩人命案,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了结。
    曹雪芹花了十年时间,在北京西郊写这部小说,辛劳和疾病把他折磨得十分衰弱。当他
写完八十回的时候,他的一个心爱的孩子得病夭折。曹雪芹受不了这个打击,终于放下了他
没有完成的著作,离开了人世。
    曹雪芹死后,他的小说稿本经过朋友们传抄,渐渐流传开来。许多人读了这本小说,又
是赞赏,又是感动。但是对这样杰出的著作没有全部完成,总觉得是一件太可惜的事。后
来,又有一个文学家高鹗(音è),续写了四十回,使《红楼梦》成了一部结构完整的小说。
    小说《红楼梦》经过一再传抄、翻印,越传越广。一直到现代,大家公认它是我国古代
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人们不但欣赏它的高超的艺术成就,而且还从那里了解到我国封建社会
快要没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直到现在,从国内到世界各国,都有许多学者研究、考证这部
伟大著作,人们把这门学问称做“红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楼主| 发表于 19.2.2010 13:04:16 | 只看该作者
261 大贪官和珅

--------------------------------------------------------------------------------

    乾隆帝做了六十年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了胜利。他志满意得,骄傲起来,把自
己称做“十全老人”。他越来越喜欢听颂扬的话,于是,就有人用讨好奉承的手段取得他的
宠信,掌握了大权。
    有一次,乾隆帝准备出外巡视,叫侍从官员准备仪仗。官员一下子找不到仪仗用的黄
盖。急得不知怎么才好。乾隆帝十分恼火,问:“这是谁干的好事?”
    官员们听到皇帝责问,吓得张口结舌。有一个青年校尉在旁从容不迫地说:“管事的人
不能推卸责任。”
    乾隆帝侧过脸一看,那个校尉眉目清秀,态度镇静,乾隆帝心里高兴,把追问黄盖的事
也忘了,问他叫什么名字。那青年校尉回答,名叫和珅(音shēn)。乾隆帝又问他的家
庭情况,读过哪些书,和珅也无不对答如流。
    乾隆帝十分赞赏和珅,马上宣布他总管仪仗,以后又派他当御前侍卫。和珅是个非常伶
俐的人,乾隆帝要什么,他件件都办得十分称心;乾隆帝爱听好话,和珅就尽说顺耳的。日
子一久,乾隆帝把和珅当作亲信,和珅也步步高升。不出十年,从一个侍卫提升到了大学
士。后来,乾隆帝还把他女儿和孝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和珅跟皇帝攀上了亲家,那权势更
别提有多大了。再加上乾隆帝年老力衰,朝政大事,就自然落在和珅手里。
    和珅掌了大权,别的大事他没心思管,却一味搜刮财富。他不但接受贿赂,而且公开勒
索;不但暗中贪污,而且明里掠夺。地方官员献给皇帝的贡品,都要经过和珅的手。和珅先
挑最精致希罕的留给自己,挑剩下来再送到宫里去。好在乾隆帝不查问,别人也不敢告发,
他的贪心就越来越大了。
    有一回,有个大臣叫孙士毅,从南方回到北京,准备朝见乾隆帝,正巧在宫门口遇到了
和珅。和珅一见孙士毅手里拿着一只盒子,就问:“你手里是什么东西?”
    孙士毅说:“没什么,是一只鼻烟壶。”
    和珅走上前去,不客气地把盒子抓在手里。打开一看,那只鼻烟壶竟是用一颗大珠子雕
刻出来的。和珅拿在手里,看了又看,嘴里连声啧啧称赞,涎(音xián)皮赖脸地说:
“好宝贝!就送给我,怎么样?”
    孙士毅慌忙说:“哎,不行了。这件宝贝是准备献给皇上的,昨天已经奏明皇上了。”
    和珅脸色一沉,把珠壶往孙士毅手里一塞,冷笑着说:
    “我不过眼你开个玩笑,何必那样寒酸相!”
    孙士毅把那只珠壶献给了乾隆帝。过了几天,他又跟和珅碰在一起,只见和珅得意扬扬
地说:“我昨天也弄到一件宝贝,您看看,能不能跟您上次进贡的那只比?”
    孙士毅走过去一看,原来就是他献给乾隆帝的那只珠壶。孙士毅嘴里随口应付了几句,
心里想,这件宝贝怎么会落到和珅手里,一定是乾隆帝赏给他了。后来,他偷偷打听,才知
道和珅是买通太监从宫里偷出来的。
    和珅利用他的地位权力,千方百计搜刮财富,一些朝臣和地方官员,知道他的脾气,就
尽量搜刮珍贵的珠宝去讨好和珅。大官压小吏,小吏又向百姓层层压榨,百姓的日子自然越
来越难过了。
    乾隆帝在做满六十年皇帝后,传位给了太子颙琰(音yóngyǎn),颙琰即位,就
是清仁宗,又叫嘉庆帝。
    嘉庆帝早知道和珅贪赃枉法的情况。过了三年,乾隆帝一死,嘉庆帝马上把和珅逮捕起
来,叫他自杀;并且派官员查抄和珅的家产。
    和珅的豪富,本来是出了名的,但是抄家的结果,还是让大家大吃一惊。长长的一张抄
家清单里,记载着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希奇古董,多得数都数不清,粗粗估算一下,大约
值白银八亿两之多,抵得上朝廷十年的收入。后来听说,那查抄出来的大批财宝,都让嘉庆
帝派人运到宫里去了。于是,民间就有人编了两句顺口溜讽刺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1.2025 14:22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