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Lukasl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文化之中华上下五千年天天历史大高楼 哈哈哈哈哈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10.1.2010 19:06:19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20 弦高智退秦军

--------------------------------------------------------------------------------

    晋文公打败了楚国,会合诸侯,连一向归附楚国的陈、蔡、郑三国的国君也都来了。郑
国虽然跟晋国订了盟约,但是因为害怕楚国,暗地里又跟楚国结了盟。
    晋文公知道这件事,打算再一次会合诸侯去征伐郑国。大臣们说:“会合诸侯已经好几
次了。咱们本国兵马已足够对付郑国,何必去麻烦人家呢?”
    晋文公说:“也好,不过秦国跟我们约定,有事一起出兵,可不能不去请他。”
    秦穆公正想向东扩张势力,就亲自带着兵马到了郑国。晋国的兵马驻扎在西边,秦国的
兵驻扎在东边。声势十分浩大。郑国的国君慌了神,派了个能说会道的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
退兵。
    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晋两国一起攻打郑国,郑国准得亡国了。但是郑国和秦国相隔
很远,郑国一亡,土地全归了晋国,晋国的势力就更大了。它今天在东边灭了郑国,明天也
可能向西侵犯秦国,对您有什么好处呢?再说,要是秦国和我们讲和,以后你们有什么使者
来往,经过郑国,我们还可以当个东道主接待使者,对您也没有坏处。您瞧着办吧。”
    秦穆公考虑到自己的利害关系,答应跟郑国单独讲和,还派了三个将军带了两千人马,
替郑国守卫北门,自己带领其余的兵马回国了。
    晋国人一瞧秦军走了,都很生气。有的主张追上去打一阵子,有的说把留在北门外的两
千秦兵消灭掉。
    晋文公说:“我要是没有秦君的帮助,怎么能回国呢?”他不同意攻打秦军,却想办法
把郑国拉到晋国一边,订了盟约,撤兵回去了。
    留在郑国的三个秦国将军听到郑国又投靠了晋国,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连忙派人向秦穆
公报告,要求再讨伐郑国。秦穆公得到消息,虽然很不痛快,但是他不愿跟晋文公扯破脸,
只好暂时忍着。
    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前628年,晋文公病死,他的儿子襄公即位。有人再一次劝说
秦穆公讨伐郑国。他们说:“晋国国君重耳刚死去,还没举行丧礼。趁这个机会攻打郑国,
晋国决不会插手。”
    留在郑国的将军也送信给秦穆公说:“郑国北门的防守掌握在我们手里,要是秘密派兵
来偷袭,保管成功。”
    秦穆公召集大臣们商量怎样攻打郑国。两个经验丰富的老臣蹇叔(蹇音jiǎn)和百
里奚都反对。蹇叔说:“调动大军想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
准备,怎么能够取胜;而且行军路线这样长,还能瞒得了谁?”
    秦穆公不听,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为大将,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
率领三百辆兵车,偷偷地去打郑国。
    第二年二月,秦国的大军进入滑国地界(在今河南省)。忽然有人拦住去路,说是郑国
派来的使臣,求见秦国主将。
    孟明视大吃一惊,亲自接见那个自称使臣的人,并问他前来干什么。
    那“使臣”说:“我叫弦高。我们的国君听到三位将军要到郑国来,特地派我送上一份
微薄的礼物,慰劳贵军将士,表示我们一点心意。”接着,他献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肥牛。
    孟明视原来打算在郑国毫无准备的时候,进行突然袭击。现在郑国使臣老远地跑来犒劳
军队,这说明郑国早已有了准备,要偷袭就不可能了。
    他收下了弦高送给他们的礼物,对弦高说:“我们并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们何必这么费
心。你就回去吧。”
    弦高走了以后,孟明视对他手下的将军说:“郑国有了准备,偷袭没有成功的希望。我
们还是回国吧。”说罢,就灭掉滑国,回国了。
    其实,孟明视上了弦高的当。弦高是个牛贩子。他赶了牛到洛邑去做买卖,正好碰到秦
军。他看出了秦军的来意,要向郑国报告已经来不及。他急中生智,冒充郑国使臣骗了孟明
视,一面派人连夜赶回郑国向国君报告。
    郑国的国君接到弦高的信,急忙叫人到北门去观察秦军的动静。果然发现秦军把刀枪磨
擦得雪亮,马匹喂得饱饱的,正在作打仗的准备。他就老实不客气,向秦国的三个将军下了
逐客令,说:“各位在郑国住得太久,我们实在供应不起。
    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
    三个将军知道已经泄露了机密,眼看呆不下去,只好连夜把人马带走。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11.1.2010 13:17:15 | 只看该作者
21 崤山大战

--------------------------------------------------------------------------------

    秦国的大军想偷袭郑国,晋国那边早就得到情报。晋国的大将先轸认为这是打击秦国的
好机会,劝说新即位的晋襄公在崤山(今河南洛宁县北,崤音yáo)地方拦击。
    晋襄公亲自率领大军开到崤山。崤山本是形势十分险要的地方,晋军在那里布下了天罗
地网,只等秦军到来。孟明视他们一进崤山,就中了埋伏,被晋军团团围住,进退两难。秦
国的士卒死的死,降的降。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全都被活捉了。
    晋襄公得胜回朝。他的母亲文嬴(音yíng)原是秦国人,不愿同秦国结仇,对襄公
说:“秦国和晋国原是亲戚,一向彼此帮助。孟明视这帮武人为了自己要争功,闹得两国伤
了和气。要是把这三个人杀了,恐怕两国的冤仇越结越深,不如把他们放了,让秦君自己去
惩办他们。”
    晋襄公听母亲说得有道理,就把孟明视等三个俘虏释放了。
    大将先轸一听让孟明视跑了,立刻去见晋襄公,说:“将士们拼死拼活,好容易把他们
捉住,怎么轻易把他们放走呢?”
    一面说,一面气得向地上吐唾沫。
    晋襄公听了,也感到后悔,立刻派将军阳处父带领一队人马飞快地追上去。
    孟明视三人被释放之后,使劲地逃跑。到了黄河边,发现后面已经有晋兵追上来。在这
紧急的关头,幸好有一只小船停在河边,他们就跳了下去。
    等阳处父赶到,船已经离了岸。阳处父在岸边大声喊叫:“请你们回来!我们主公忘了
给你们准备车马,特地叫我赶来送几匹好马,请你们收下!”
    孟明视哪里肯上这个当。他站在船头上行了礼,说:“承蒙晋君宽恕了我们,已经万分
感激,哪里还敢再收受礼物。要是我们回去还能保全性命,那末,过了三年,再来报答贵国
吧。”
    阳处父还想说什么,那只小船哗啦哗啦地,已经越划越远了。
    阳处父回去向晋襄公回报了孟明视的话,晋襄公懊悔不及,但也无可奈何了。
    孟明视等三个人回到秦国。秦穆公听到全军覆没,穿了素服,亲自到城外去迎接他们。
    孟明视三个人跪在地上请罪。秦穆公说:“这是我的不是,没有听你们父亲的劝告,害
得你们打了败仗,哪儿能怪你们呢?再说,我也不能因为一个人犯了一点小过失,就抹杀他
的大功啊。”
    三个人感激得直淌眼泪,打这以后,他们认真操练兵马,一心一意要为秦国报仇。
    公元前625年,孟明视要求秦穆公发兵去报崤山的仇,秦穆公答应了。孟明视等三员
大将率领四百辆兵车打到晋国。没想到晋襄公早有防备,孟明视又打了败仗。
    秦穆公仍旧没有办他的罪,但孟明视实在过意不去,好像对国家欠下一笔债。他把自己
的财产和俸禄全拿出来,送给在战争中死亡将士的家属。他跟兵士一块儿过苦日子。兵士吃
粗粮,他也吃粗粮:兵士啃菜根,他也啃菜根,天天苦练兵马,一心要报仇雪耻。
    这年冬天,晋国联合了宋、陈、郑三国打到秦国的边界上来了。孟明视嘱咐将士守住
城,不准随便跟晋国人交战,结果又让晋国夺去了两座城。
    这一来,秦国就有人说孟明视的坏话,说他不该这么胆小。附近的小国和西戎瞧着秦国
一连打了三个败仗,纷纷脱离秦国,不受管了。
    公元前624年,也就是崤山交战以后第三年的夏天。孟明视作好一切准备,挑选了国
内精兵,出发了五百辆兵车。秦穆公拿出大量的粮食和财帛,把将士的家属安顿好。将士的
斗志旺盛,整装出发。
    大军渡黄河的时候,孟明视对将士说:“咱们这回出来,可是有进没退,我想把船烧
了,大家看怎么样?”大伙说:“烧吧!打胜了还怕没有船吗?打败了,也别回来了。”孟
明视的兵士们憋了几年的气闷和仇恨,全在这时候迸发出来。没有几天工夫,就一举夺回了
上次丢了的两个城,接着又攻下晋国的几座大城。
    晋国这才感到秦国攻势的厉害,上上下下都着了慌。晋襄公跟大臣商量以后,下了命
令:只许守城,不许跟秦国人开战。秦国的大军在晋国的地面上来回挑战,没有一个晋国人
敢出来。
    有人对秦穆公说:“晋国已经认输了。他们不敢出来交战。主公不如埋了崤山的尸骨回
去,也可以洗刷以前的耻辱了。”
    秦穆公就率领大军到崤山,把三年前作战死亡将士留下的尸骨收拾起来,埋在山坡里。
秦穆公带领孟明视等将士,祭奠了一番,才班师回国。
    西部小国和西戎部落,一听到秦国打败了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先恐后地向秦国进贡。秦
国从此就做了西戎的霸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11.1.2010 13:17:28 | 只看该作者
22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

    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
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
向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
兵争霸权。
    无奈楚庄王不听那一套,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什么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
上,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意,还下了一道命令:谁
要是敢劝谏,就判谁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
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儿,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儿,觉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
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
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看看楚庄王没有动静,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
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打这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
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一面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
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在今河南嵩县东北)的戎族,一直打到
周都洛邑附近。
    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一次大检阅。
    这一来,可把那个挂名的周天子吓坏了。他派一个大臣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
    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九鼎是
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
    王孙满是个善于应付的人。他劝说楚庄王:国家的强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听
鼎的轻重。楚庄王自己知道当时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也就带兵回国了。
    以后,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当了令
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
能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
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
东)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
黄河边。船少人多,兵士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
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头都砍了下来。
    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
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
    说着,立即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
    打那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
    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前后后总共五个霸主。历史上通常称
他们是“春秋五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11.1.2010 13:17:41 | 只看该作者
23 伍子胥过昭关

--------------------------------------------------------------------------------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
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
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
    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音shù)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弭音mǐ,
弭兵就是停止战争)。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
订了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晋楚两国平分霸
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
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
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
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亲
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国发
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
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伍子胥只好
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
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
安徽含山县北)。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
白了。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个朋
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
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
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
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
    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
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
(音liáo),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音hé lǘ)。
    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将军孙武,是
个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吴王依靠伍子胥和孙武这两个人,整顿兵马,先兼并了临近几个小
国。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
攻,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
坟,还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狠狠鞭打了一顿。
    吴军占领了郢都。楚国人申包胥逃到秦国,向秦国求救。秦哀公没同意出兵。申包胥在
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说:“楚国
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
    秦哀公派兵救楚国,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才撤兵回国。
    吴王阖闾回到吴国都城,把第一大功归给孙武。孙武不愿意做官,回乡隐居去了。他留
下的一部《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军事著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11.1.2010 13:17:53 | 只看该作者
24 孔子周游列国

--------------------------------------------------------------------------------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大败楚国,声势很大,连中原一些大国都受到威
胁,首先受到威胁的是齐国。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后来到齐景公当了
国君,用了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刷新朝政,齐国又开始兴盛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景公和晏婴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把齐桓公当年的事业重新
干一下,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方开个会。
    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做“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
(管司法的长官)孔子担任这件事。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陬音zōu)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
的武官。孔子三岁上就死了父亲,靠他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
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青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
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
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
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有些人愿意拜他做老师,他就索性办了个私塾,收起学生来。鲁国的大夫孟僖子(僖音
xī)临死时,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儿去学礼。靠南宫敬叔的推
荐,鲁昭公还让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礼乐。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轰走
了。孔子就到齐国去,求见齐景公,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想
用他。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孔子再回到鲁国,仍旧
教他的书。跟随孔子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到了公元前501年,鲁定公派孔子做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第二年,做了司空
(管理工程的长官),又从司空调做了司寇。
    这一回,鲁定公把准备到夹谷跟齐国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齐国屡次侵犯我
边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也得有兵马防备着。希望把左右司马都带去。”
    鲁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张,又派了两员大将带了一些人马,随同他上夹谷去。
    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相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
国侵占过来的汶阳(今山东泰安西南)地方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
    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
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
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
变革。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
    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
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
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
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中有不
少是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民间歌谣,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尚书》是一部
我国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它记载着公元前7
22年到前481年的大事。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
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
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11.1.2010 13:18:05 | 只看该作者
25 勾践卧薪尝胆

--------------------------------------------------------------------------------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
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
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
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
    “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
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
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
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
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
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
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
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
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
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
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
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
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
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
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
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11.1.2010 13:18:17 | 只看该作者
26 范蠡和文种

--------------------------------------------------------------------------------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
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这时候,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
贡美女。越王勾践派人专门物色最美的女子。结果在苎罗山(在今浙江诸暨南)上找到一个
美人,名叫西施。勾践就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夫差。
    夫差一见西施,果然容貌出众,把她当作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了。
    有一回,越国派文种去跟吴王说:越国年成不好,闹了饥荒,向吴国借一万石粮,过了
年归还。夫差看在西施的面上,当然答应了。
    转过年来,越国年成丰收。文种把一万石粮亲自送还吴国。
    夫差见越国十分守信用,更加高兴。他把越国的粮食拿来一看,粒粒饱满,就对伯嚭
说:“越国的粮食颗粒比我们大,就把这一万石卖给老百姓做种子吧。”
    伯嚭把这些粮食分给农民,命令大家去种。到了春天,种子下去了,等了十几天,还没
有抽芽。大家想,好种子也许出得慢一点,就耐心地等着。没想到,过不了几天,那撒下去
的种子全烂了,他们想再撒自己的种子,已经误了下种的时候。
    这一年,吴国闹了大饥荒,吴国的百姓全恨夫差。他们哪里想到,这是文种的计策。那
还给吴国的一万石粮,原来是经过蒸熟了又晒干的粮食,怎么还能抽芽呢?
    勾践听到吴国闹饥荒,就想趁机会发兵。
    文种说:“还早着呢。一来,吴国刚闹荒,国内并不空虚;
    二来,还有个伍子胥在,不好办。”
    勾践听了,觉得文种的话有道理,就继续操练兵马,扩大军队。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
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要想报吴国的仇。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希望大王先
去灭了越国。”
    吴王夫差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照样带兵攻打齐国,结果打了胜仗回来。文武百官全都
道贺,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评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才是大祸
患。”
    这样一来,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尽说伍子胥坏话。夫差给伍子胥
送去一口宝剑,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气愤地对使者说:“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
吴国东门,让我看看勾践是怎样打进来的。”
    夫差杀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约会鲁哀公、晋定公等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会盟,
把精兵都带走了,只留了一些老弱残兵。
    等夫差从黄池得意洋洋地回来,越王勾践已经率领大军攻进了吴国国都姑苏。吴国士兵
远道回来,已经够累了,加上越军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士气旺盛。两下一交手,吴军被打
得大败。
    夫差没奈何,只好派伯嚭去向勾践求和。勾践和范蠡一商量,决定暂时答应讲和,退兵
回去。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大规模地进攻吴国,吴国接连打了败仗。
越军把吴都包围了两年,夫差被逼得走投无路,说:“我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了。”说着,就
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了。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坐在夫差原来坐的朝堂里。范蠡、文种和别的官员都来朝见他。吴
国的太宰伯嚭也站在那里等着受封,他认为自己帮了勾践不少忙呢。
    勾践对伯嚭说:“你是吴国的大臣,我不敢收你做臣子,你还是去陪伴你的国君吧。”
    伯嚭垂头丧气地退了出去。勾践派人追上去,把他杀了。
    勾践灭了吴国,又带着大军渡过淮河,在徐州约会中原诸侯。周天子也派使臣送祭肉给
勾践。打这以后,越国的兵马横行在江淮一带,诸侯都承认他是霸主。
    勾践得胜回国,开了个庆功大会,大赏功臣,可就少了个范蠡。传说他带着西施,隐姓
埋名跑到别国去了。
    范蠡走前,留给文种一封信,说,“飞鸟打光了,好的弓箭该收藏起来;兔子打完了,
就轮到把猎狗烧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跟他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您还是赶快走吧。”
    文种不信。有一天,勾践派人给他送来一口剑。文种一看,正是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
的那口宝剑。文种后悔没听范蠡的话,只好自杀了。
    吴越争霸已经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尾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起义的不断爆发,
奴隶社会渐渐瓦解,到了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是从那个时候算
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11.1.2010 13:18:29 | 只看该作者
27 墨子破云梯

--------------------------------------------------------------------------------

    在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复楚国的霸权。他扩大军队,要去攻打
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他是鲁国人,名叫公输般,也就是后来人们称
为鲁班的。公输般使用斧子不用说是最灵巧的了,谁要想跟他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领,那就
是不自量力。所以后来有个成语,叫做“班门弄斧”。
    公输般被楚惠王请了去,当了楚国的大夫。他替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
要高,看起来简直是高得可以碰到云端似的,所以叫做云梯。
    楚惠王一面叫公输般赶紧制造云梯,一面准备向宋国进攻。楚国制造云梯的消息一传扬
出去,列国诸侯都有点担心。
    特别是宋国,听到楚国要来进攻,更加觉得大祸临头。
    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反对得最厉害的是墨子。
    墨子,名翟(音dí),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约;他要他的
门徒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的事。如果不刻苦,就是算违背他的主张。
    墨子还反对那种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这回他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
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去,跑得脚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
下一块裹着脚走。
    这样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他先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
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公输般答应了。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
“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国土地不过五百里,土地并不好,物产也不丰
富。大王为什么有了华贵的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为什么要扔了自己绣花绸袍,去
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呢?”
    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弃攻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
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
    他解下了身上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
公输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
    公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
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
    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
来。
    公输般呆住了,但是心里还不服,说:“我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不说。”
    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楚惠王听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莫名其妙,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很清楚,不过是想把我杀掉,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帮助
他们守城了。其实他打错了主意。我来到楚国之前,早已派了禽滑釐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
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只好
说:“先生的话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
    这样,一场战争就被墨子阻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11.1.2010 13:18:40 | 只看该作者
28 三家瓜分晋国

--------------------------------------------------------------------------------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
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
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用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人心,
这样,他们的势力就越来越大了。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那个时候,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把
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
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
“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
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
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
让了。
    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
也不送人。”
    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
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
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
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
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
    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开了个豁口。这样,大
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
不把锅子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
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
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
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
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
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
们两家说说去。”
    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
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给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
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
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
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
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
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
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
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
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
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11.1.2010 13:18:52 | 只看该作者
29 商鞅南门立木

--------------------------------------------------------------------------------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
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
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
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
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
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
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
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
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
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
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
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
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
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
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
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
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
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
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
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
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
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
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
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
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
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1.1.2025 20:24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