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66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秦国统一中国的人口因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3.2010 21:0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秦国统一中国的人口因素

战国群雄纷争,一统天下势在必然。最终统一天下的,不是强大的楚国,也不是殷实的齐国,而是起初很不起眼的秦国。历史学者众说纷纭,但是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最重要的因素—人口。

  战国初期的中国的秦国类似于后面欧洲的俄国,地理位置偏僻,人口稀少,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比较落后,被人看不起。

  俄国是东欧一个人口稀少、闭塞的小国,在欧洲历史上没有太多发言权,公元1500年人口只有600万。彼得大帝的革新使俄国走向强国之路,1815年人口达到4500万(其时法国、德国、英国人口分别约为3000万、2200万、1900万),跻身世界强国之列。1814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推举为欧洲神圣同盟的盟主,俄罗斯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恩格斯曾这样指出:“惊慌的西欧,在伊凡统治之初还不知道北方存在着一个莫斯科公国,现在由于看到一个硕大的帝国出现在东部边境而目瞪口呆。”俄国后面更是崛起为人口2.89亿的世界超级大国苏联。

  秦孝公相当于俄国的彼得大帝。公元前361年,21岁的秦孝公登基。根据《史记》记载,当时,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王、韩哀侯、赵成侯不相上下。淮河泗水之间有十余个小国。楚、魏和秦国界相接,魏筑有长城,从郑县开始,沿洛河北上,直抵上郡。楚地由汉中向南,包括巴蜀、黔中。周王朝衰微,诸侯都靠武力征伐,争相兼并。秦地处偏僻的雍州,不能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结盟,不为各国重视,大家都用夷狄的态度对待秦国,还不时派兵侵夺其土地。秦孝公感到秦国外受强邻欺压,内有贵族专横,处境很是艰难,愤然喊出:“国家内忧,未遑外事……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奋发图强,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为了寻求政改贤才,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其官而封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卫国人公孙鞅,即商鞅来到秦国,取得孝公信任。经过商鞅的两次有力的改革举措,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1、废井田,开阡陌。

  2、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军功爵制。

  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4、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5、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6、统一度量衡。

  7、“明法令”。申明“刑无等级”,并公布于众。

     8、迁都咸阳,以适应向东发展的需要。
2#
 楼主| 发表于 10.3.2010 21:09:28 | 只看该作者
  商鞅认为:“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国之所以重,王之所以尊者,力也”。商鞅认识到,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众兵强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而在古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只有发展农业才能获得足够的粮食,才能促进人口增加。因此,“力”之主要来源在于农业。土地等其他资源必须转变为人口资源才能成为国家实力。商鞅认为:“夫地大而不垦者,与无地者同;民众而不用者,与无民者同。”只有农业发展,粮食丰收,才能为国家强盛打下雄厚的人口和物质基础,也才能“兵出、粮给而财有余” ,如果“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所以商鞅认为:“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国家的实力即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尽来自于农战。因此,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农战”:对内让民众专注于农耕,对外让民众专心于作战。他堵塞民众从“农战”以外获得名利的一切途径。《商君书》说:“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按兵而农,粟爵粟任,则国富”。也就是说,获取秦爵的途径只有两种:作战时,一个人可以凭借立下的战功获取爵位;休战时,爵位则可以根据农耕的业绩获得。即使最卑贱的奴隶也可以获得爵位。民众看见国家给人们的好处都是从农耕与作战发出,那么便会专心从事农耕和作战。如此这般,人们就会“喜农而乐战”了。

  商鞅的农战思想其实包含一套完整的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一致的人口经济学思想。商鞅的变法非常有利于人口发展:

  第一、奖励耕织,为人口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民以食为天,古代制约人口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粮食。商鞅积极发展农业,鼓吹农业至上论,鄙视其他一切职业。尽管他也认为“农、商、官三者,国之常食官也”,也即农民、商人和官员都是食客,但是他同时又认为,商人和官吏尤其是那些以技艺为业、游说好辩为业、学诗书为业的人,都是一些不事生产的游食之人,这部分人多了,会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食口众者,败农者也”,造成国家的贫困危弱,“农者寡,而游食者众,故其国贫危”。商鞅主张应尽量减少非农业人口的比例,认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最好是百比一,最多不超过十比一的主张。他认为:“百人农,一人居者(指非农业人口),王;十人农,一人居者,强;半农半居者,危”(如果一百人从事耕作,一个人闲着,这个国家就能称王天下;十个人从事农耕,一个人闲着,这个国家就会强大;有一半人从事农耕,有一半人闲着,这个国家就危险了)。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9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才能获得足够的粮食,需要抑制商业等行业;而现在生产力水平提高,只需要10%的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就123456下一页
可以养活全部的人口,需要发展其他产业。换句话说,战国时期“面粉”是第一位的,“制面包的技术”是第二位的,因此要保证“面粉”的供应;现在“面粉”理论上没有太大问题,因此“制面包的技术”成为第一位了,但是仍然需要提防“面粉”的问题。我们要从历史角度,而不能从现在的产业结构看待商鞅变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0.3.2010 21:10:27 | 只看该作者
  根据《商君书》等记载,商鞅不惜采取一切措施来增加农业人口、促进粮食生产:

  1、废除奴隶制土地制度(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制度。并推行县制,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舍地而税人”,将秦国军赋从过去的“因地而税”(不利于垦荒)改为按人口征收(等于是鼓励人们开荒),百姓承担的赋税公平,就会尽力从事农业生产不改做其它行业。原来奴隶制度下的奴隶转变为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生产积极性高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规定宗室贵戚中凡是没有立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分之高低。又根据军功大小制定了尊卑爵秩的等级,军功越大,赐田宅也越多,官职也越高。军功爵的建立,打击了旧贵族封建领主的势力,培植了一大批新兴的军功地主和自耕农,广大农民成为这一制度的主要受益者。

  3、重农抑商。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规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而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农民不准卖粮食,那么懒惰的人就会努力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商人不准买粮食,就不能靠买粮谋利来谋生,只好转行务农。商鞅主张对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尤其是盈利率较高的商业征收重税,即“不农之税必多,市利之租必重”,“重关市之赋”。并根据商人家的人口数量向他们摊派徭役,而农民的徭役远比商人要少,即“农逸而商劳”。那么农民的负担就会轻,商人的负担就会重。这样,农民就会讨厌经商,商人就没有厚利可图而会转而务农。

  4、提高粮食价格,减轻农民负担。“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通过提高粮食价格来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而非农人员买不起粮食,只好转行务农。禁止官吏扰民。减少官吏的从员,让这些从员转行去务农。士大夫贵族的俸禄高并且收税多,吃闲饭的人也众多,这是危害农业生产的事,就要凭他们吃闲饭的人数收税,从重役使他们。那么这些邪僻、yi荡、四处游说、懒惰的人就没处混饭吃,就只能务农。士大夫贵族也没有办法多收留食客。商鞅反对大兴徭役,认为“农逸则良田不荒”,“征不烦,民不劳,则农多日。农多日,征不烦,业不败,则草必垦矣”,农业就能得到发展。商鞅变法还规定,把100方步为一亩的周代亩制,改为240方步为一亩,并按照新的亩制纳税,但税率不变。这样,农民的纳税负担实际上就减轻了一大半,自然会激励农业生产。

  5、“无以外权任爵与官”,这样百姓就不会看重学问,也不会轻视农业,就会尽力从事农业生产不偷懒了。

  6、不准雇用佣工,那么卿、大夫、族长们就没有办法大兴土木,他们那些娇生惯养的儿女就无法不劳动吃闲饭,懒惰的人也不能偷懒,那些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这样他们就一定去务农。

  7、国家统一管理山林、湖泽,那么讨厌务农、怠慢懒惰、非常贪婪的人就没有吃饭的地方,那么一定会去务农。

  8、减少旅馆,那么奸邪伪诈、不安心本职、私下交游、对从事农业生产迟疑不定的人就不会外出四处周游,而且那些开旅馆的人就没有办法谋生,那么他们一定会去务农。

  9、不准浪费粮食,禁止粮食走私,提高粮食运转效率。抬高酒肉等奢侈品的价钱,那么国家就不会浪费粮食。命令运送粮食的人不能花钱雇别人的车,更不准运粮车辆在返回时揽载私人货物。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运粮车就会去得迅速回来得也快,运粮的事就不会危害农业生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0.3.2010 21:11:2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营造有利于生育的社会环境。

  1、树立清纯的民风。规定供人享乐的音乐和奇异的服装不准在各郡县流行。商鞅认为:“民朴则不淫。民不偷淫则多力,多力则国强”,“乐则淫,淫则生佚”,“淫则越志”,“民贫则弱,国富则淫。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国强”。让受过刑的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犯过罪的人在朝廷上没有官做。

  2、禁止私斗,实行连坐制,加强社会治安。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不准许犯罪的人向官吏求情并且给他们送饭吃,那么奸民就没有了依靠。做坏事的人没有靠山,那么农民就不会受到危害。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3、推行小家庭政策,休养生息,鼓励生育。商鞅认为,民众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资本就会增多;作战积极,邻国就会危险。民众资本多就不容易带着出逃,邻国危险就不会去投靠。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结婚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商鞅让90%的民众依附于土地,不能随便搬迁,并且让耕者有其田,农民地位高,还可以通过农战获得名利,这样就会安居乐业,心理安全度高。[]

  这种农耕环境是最适合繁衍人口的。而游牧民族由于四处飘荡,人口很难增加,古代很多游牧民族因为人口减少而消亡;现在发达国家生育率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动性大,就业压力等导致心理不安全,心理在游荡(古代游牧民族是身体在游荡)。

  制国土已经超过东方六国总和。秦国的土地和人口不断增加,而六国的土地和人口不断减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1.3.2010 17:38:41 | 只看该作者
靠  看错了
看成泰国统一中国了
心里一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1.3.2010 23:03:33 | 只看该作者
靠  看错了
看成泰国统一中国了
心里一惊
Lukaslu 发表于 11.3.2010 17:38


呵呵,什么时候你能不走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1.3.2010 23:3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零下68度


    睡觉的时候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12.2024 18:3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