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零下68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赏析] 为人处事之智慧!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1:24:22 | 只看该作者
不要任意挥霍你的精力

不管我们做一件大事还是小事,最需要的是精力。一个人有了充沛的精力,干什么大事都不成问题。可是有不少人往往把他们那宝贵的精力胡乱挥霍在那些毫无意义、自讨苦吃的事情上了。那些事情对于他们的成功,一点也没有用处。

如果你学会了操纵自己心力的方法,使它只管增强扩大起来,绝不让它一点一滴地漏到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去,那么你们的前途真不知有多么光明灿烂。

在农村里,一般到了春天,河水往往很充足,这时农夫在河里建筑水闸,使水不致完全流失,因为一到夏天和秋天,河水常会干涸,如果我们在春天预先建筑水闸,把水积蓄起来,到了夏天,就不怕闹旱荒了。

做人也是如此。青年时期全身都是精力,正如春天的河水那样丰富。我们应该赶快筑起意志的水闸来,不使宝贵的精力凭空漏去一点一滴,到了中年就不致衰弱得无力继续工作了。

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脑力,就不会再有创造力。那些脑力受了很大损害的人,无论他是由于狂嫖滥赌,还是因为操劳过度,或者过于闲暇无事,他的健康、智慧、判断力、发明力乃至创造力都将遭受很大的损害,于是他们再也没有进步的希望了。

世上真不知有多少青年,随随便便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睡眠时间,去换得一夕的狂欢,或是大大地放荡一下。他们对此毫不觉得可惜,也从未想到因此将使自己的前途失色不少。

那些嗜酒如命的人,只知自己畅饮一次所费有限,但如果他客观地把自己仔细检查一下,真不知将吓成什么样子呢!他将会看见自己正在把一个可怕的炸弹装进脑子里去,迟早会把他炸得粉碎。他将会看见自己正在把一种吸血虫引进了血管,让它在里面把血液搅浊了,或是一口一口地吸了去,直到吸尽为止。总之,他将会看见自己全身各部分能力的迅速消退而大吃一惊。他一定将发誓从此与酒绝缘了。

殊不知我们全身的组织,正如一架精巧细密的机器,智慧、精神、躯体无不极其精确地配合好了的。一旦有一部分发生障碍,便会牵动全身,无论缺失大小或是在哪一部门,它使你读书、写作、说话、思想都将受到极大的牵连。因为我们身上的缺陷随时都会在我们的行动中表现出来。

有些失败者往往为享乐所害。他们宁愿安乐一时,也不愿睁开眼来看看前面。他们以为除非享乐也能达到成功,他们是不愿为成功而花费心力的。

这不是很奇怪吗?一个人为什么要为了享乐而抛弃一切呢?为什么宁愿享受一时的安乐,不顾未来长久的苦恼呢?

这种人为了一时的安乐,便让一个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失之交臂。他们贪一时被窝中的安乐,便不愿起早。外面天气冷了一些,或是刮风下雨,就不肯出门。那些难逢的机会就从这些地方悄悄地溜了过去,不再回来。而他们自己呢?再也不会被灿烂的前途所吸引;他们惟一的目标就是怎样安宁,怎样省点气力。享乐的念头,真是成功的最大敌人。当然,世人个个都是“聪明”的,他们都爱拣那些省力而又舒服的事情去做,谁都不喜欢吃苦受累,谁都不喜欢往困难的方向走去。

世上无数庸庸碌碌、地位卑微、薪额菲薄的人,大半是那些畏难怕苦、不肯前进的人。他们宁愿留在最低的一级,自得其乐,也不肯花些气力,攀高几级往上去。

大自然公平地创造了人类,从不对谁歧视。成功是任何肯于努力、肯于上进的人都应享有的权利。英国从前有一个瞎子,后来成为世界闻名的大音乐家、大慈善家和大数学家。有许多人慕他的名,跑去访问,他的妻子代他回答说:“他并不比任何人聪明,但是因为他能发展他的才干,随时抓住机会,所以能有今日的成就。”我们从这几句话中,可以体味到成功是怎么一回事了。

“发展你的才干”,这是人生修养最重要的课程。你必须完全操纵你的意志,你的能力。你所操纵的自己,必须不怕任何环境的扰乱,而能处之若定,奋勇前进。你所操纵的自己在遇到任何艰难困苦、任何障碍危险时,都应处之泰然,安然渡过,毫不畏缩。当你受到重大挫折时,你也得把它当做走向成功的新起点,作为努力的新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2.3.2010 21:24:55 | 只看该作者
自信产生奇迹


刘备在蜀称帝的时候,南蛮孟获部尚未归王化,诸葛亮便去征讨。蜀汉的这次南征,在诸葛亮看来并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收拾人心,怀化远族。

但蛮族首领孟获颇有些政治军事才能,想倚山川之险、瘴疠之毒,与诸葛亮生死决战。蜀军大多是汉人,经受不住蛮部险恶的地理环境的侵扰,死伤不计其数。诸葛亮也因此次南征损伤太甚而感叹连连,并且以牺牲祭天,超度亡灵。

民间更有传说,诸葛亮命祚不寿便是拜孟获所赐。为了小小孟获,诸葛亮七擒七纵,以惨重的伤亡为代价,终于使远族归服,巩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国的国内形势。

当然这是稗官野史、民间戏文所记载流传的。

诸葛亮七擒七纵,固然是为了收服蛮族,但也彰显了强烈的个性色彩。对付蛮族有两种手段,一是暴力(纯暴力),二是玩两手(胡萝卜加大棒),没有第三条路(和平解决)可行。在这两条路之间作选择,体现了决策者的胸襟、抱负和战略高度。

对于人性也是如此。有的人用宽,有的人用猛,二者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度,就是胸襟的问题。如果不是胸襟广阔,便不会有更高的战略眼光,诸葛亮南征也不会以收服人心为目的,而是会以征服为目的,掳人妻女,略其田地。但二者的效果有天渊之别,攻心为上,略地攻城则沦为下策。

胸襟之度,谈起来轻松,实际上却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难怪有句古话:成大事的人,肚里能开船,额头能跑马。

自信产生奇迹

人的各部分的精神能力,也应像军队一样,要对主帅充满信赖——它是一种不可阻遏的“意志”。

据说,只要拿破仑一亲临战场,士兵的战斗力量就会增加一倍。军队的战斗力,原来大半靠军士对于将帅的信仰。如果统领军队的将帅显露出疑惧慌张,则全军必陷于混乱与动摇之中;如果将帅充满自信,则可增强部下英勇杀敌的勇气。

对于一个人,如果具有坚强的自信,往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甚至成就那些虽则天分高、能力强,但是疑虑与胆小的人所不敢染指的事业。

你的成就大小,永远不会超越你自信心的大小。拿破仑的军队决不会越过阿尔卑斯山,假使拿破仑自己以为此事太难。同样,在你的一生中,你也决不可能成就伟业,假使对于自己的能力,心存重大怀疑或不自信。

如果不热烈而坚强地渴求成功,不对成功充满期待,我还不曾耳闻天下会有人取得成功的。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充满自信。

支流不会高于它的源头之水,而人生事业的成功,也必有其源头。这个源头,就是自期与自信。不管你的天赋有多高、能力有多大、教育程度多么精深,你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总不会高过你的自信:“如果你认为你能,你就能;如果你认为你不能,你就不能。”

有一次,一个士兵从前线返回,将战讯呈递给拿破仑。因为路程赶得太急促,他的坐骑还没有到达拿破仑的总部就倒地累死了。拿破仑立刻下了一道手谕,交给这位士兵,叫他骑上自己的坐骑火速赶回前线。

这位士兵瞧着那匹魁伟的坐骑,还有上面所配的华贵的马鞍,不觉战战兢兢地脱口而出:“不,将军,我只是一个平常的士兵,我受用不起!”

拿破仑回答他:“对于一个法国的兵士,没有一件东西是不能受用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他们以为别人所有的种种幸福是不属于他们的,以为他们是不配有的,以为他们是不能与那些命运殊佳的人相提并论的。然而他们不明白,这样的自卑自抑,自我抹杀,会大大缩减自己生命的。

有许多人往往想,世界上许多被称为最好的东西,是与自己沾不上边的,人世间种种真善美的东西,只配那些幸运的宠儿们独享,对于他们来讲只能算是一种奢望。他们将自己沉迷于卑微的信念之中,那他们的一生自然也只会卑微到底,除非他们有朝一日醒悟过来,敢于抬起头来要求“卓越”。世间有不少原本可以成就大业的人,他们最终只得平平淡淡地老死,度过自己平庸的一生,他们之所以落得如此命运,就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期待太小、要求太低的缘故。

自信心是比金钱、势力、家世、亲友更有用的要素,它是人生最可靠的资本,它能使人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不怕冒险。对于事业的成功,它比什么东西都有效。

在一个人从事事业的过程中,表现出“自信”就已经取得一半的胜利了。那一切阻止人类进步的自卑自抑障碍,在这种自信坚强的人面前就完全分崩离析了。

当我们去研究、分析那些“自己创造机会”的人们的伟大成就时就会发现,他们在出发去奋斗时,一定都先具备了充分信任自己的能力。他们的心思、志趣,坚定到了足以排除一切阻碍,吓倒那些低估轻视自己的怀疑与恐惧,而使他们所向无敌。

“假使我们自比为泥块,”科内里说,“那我们将真的会成为被人践踏的泥块。”

假使你在容貌举止之间都表现出你自认为自己卑微渺小,而处处显得你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你自然不应抱怨别人;别人也自然不会信任你、尊重你,也会低估你、轻视你。

假使我们能觉悟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觉悟到造物育我,必有伟大目的或意志寄于我生命中,而万一我不能将我的生命充分表现于至善的境地、至高的程度,这对于世界将会是一大损失;怀揣这种意识,就一定可以使我们产生出一种伟大的力量和勇气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3.3.2010 16:0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19:47:15 | 只看该作者
笑对人生

当人们过于严肃地对待某事的时候,他们就好像戴上了障眼物,因而看不到他们周围事物的重要性。他们变得视野狭窄,这样就限制并歪曲了他们对现实的感知。教育太重要了,我们不能让那些戴上眼罩或坐井观天的人对其加以限制。
我认为成绩责任制致使很多教育工作者把教育搞得过于严肃、呆板。这样做,就把标准化考试分数看得比孩子都重,把课程计划看得比老师都重,我们仅仅看到孩子们很小的一部分——即容易测试的那一部分,而不是全面、整体地去看孩子。只有全面观察一个孩子,我们才能了解到他是否对学习感兴趣,是否跟得上其他孩子,他的自我感觉是否良好。
那么,怎样才能排除井蛙之见,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呢?怎样才能不过分严肃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呢?我的建议十分简单:老师们,笑吧!
心理学家长期以来就认为消极情绪能在人体内产生消极的化学反应。反过来也一样正确。我们知道,一个很幽默的人,恢复健康的能力就强。实际上笑能放松肌肉,减缓心脏跳动,并能降低血压。笑能促进身体内部发生变化,使内分泌系统活跃起来,这对减轻疾病大有好处。笑还能消除烦闷、紧张、疚歉、沮丧、头痛和背痛。
笑能使人轻松舒畅。每当你咯咯地笑或捧腹大笑时,大脑就会释放出体内自然的镇痛荷尔蒙,那些荷尔蒙会引起内分泌,这是一种能减轻疼痛的天然麻醉剂。也正是这些同样的荷尔蒙能使眼睛发亮,使大脑工作效率更高。
愉快与自尊紧密相连。笑任何时刻都能帮助你树立自信心,因为你知道,对于日常的种种受挫,你可以付之一笑,而不用悲伤哭泣。
在视野狭窄的压力下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十分紧张。笑就可以避免像焦耳·古德曼博士所说的那种“态度的硬化”。他还说,如果你呆板地面对压力,就很容易张皇失措。如果你精神上灵活一些,那么遇上生活带来的一些打击,就会善于应付得多。每个人的弓都需要定期放松一下,不然弓就会损坏而毫无用处。笑就能放松我们绷得太紧的弓。

因笑而减轻压力,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创造,教师和学生就会感到自由,从而激励他们各种各样的思维和创造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19:47:36 | 只看该作者
顺境与逆境

我相信人有素质的差异。压力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炼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提升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全看经受压力者的心态和素质如何。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捉到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散步、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随着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厮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他把它带到山崖上,一把把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一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不一会儿,它居然飞了起来!这时,它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变成为一只真正的鹰。

一个人所受到的压力和他的能力是成正比的,一个人所承受的压力越大,他所释放出的能量也就越大。一位心理学家说,一个人所发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据说,即使最伟大的天才,其潜能的发挥也还不到10%。

穷困之境,对于任何人都是一种压力。不过,青年时代的穷苦,有这样一种可贵之处,就是它能把人的整个意志,转向发奋的道路,把人的整个灵魂,引向高尚的愿望。穷苦的人,会为了一块面包而努力。他没有金钱,剩下的便只是梦幻。他会欣赏上帝准备的免费演出:天空、群星、花木、孩子、和他一样受苦的人群,使他心花怒放的天地万物。他善于梦想,他会变得仁慈,变得体恤,会产生一种可喜的感情;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会在他胸中开花。随后,每个早晨到来的时候,他的脊梁里会赢得豪气,他的头脑也积累了善意,处于不可名状的喜悦与欢乐之中。他坚定,宁静,温良,严谨,知足,仁慈;他颂扬上帝给了他这些富人所没有的财富。他会咬紧牙关,逐步走向通往自由的劳动,更加接近使他变得高尚的思想。

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女人,为了报复一个曾深深伤害过她的男人,劫走了他年幼的孩子。她把孩子交给一个巫师,要求巫师在这个孩子身上,用最凶残的方法施行报复。不久,巫师通知这个女人说,他已经用了最残酷的方法,要她到指定地方看一看。女人不看则罢,一看大怒,那个“可恶”的孩子,居然被当地一位富翁收养了!她立即跑去责问巫师,巫师叫她不用急,等着瞧就是了。

后来,孩子在骄奢的环境中成长,没有养成强健的体魄,没有坚韧的意志,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家庭突然破产和贫困的沉重打击下,软弱无能的他每况愈下,生不如死。在徒然挣扎了一段时间后选择了自杀。

我们撇开这个故事的逻辑和道德伦理不说,单就巫师所使用的报复方法,就能获得极大的启示:过于优越的环境,反而能使人的肉体和意志均受到摧毁,从而无所作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19:47:49 | 只看该作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利用这些天赋。人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的景物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里,视力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生活更多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看世界。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们知道,看清他们面前存在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19:48:04 | 只看该作者
成功的代价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会选择利润率很高的风险投资,而不要相对较低的安全投资。结果造成金钱不断地丧失,人们为之担忧烦恼不已。就我来说,我希望从金钱中得到安逸快活的闲暇时光。但是典型的现代人,他们希望得到的则是更多的用来炫耀自己的金钱,以便胜过同自己地位一样的人们。现代社会的等级是不确定的,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而且尽管金钱本身很难使人声名显赫,但要达到声名显赫,没有金钱也不行。再者,一个人挣钱多少已成了公认的衡量智商水平的尺度。大款一定是聪明人,反之,穷光蛋就肯定不怎么聪明。没有人愿意被看成傻瓜,于是,当市场处于不景气局面时,人就会像年轻时代在考场上一样惶惶不安。

阿诺德·贝奈特笔下的克莱汉格,无论他变得多么富有,却总在担心自己会死在工场里。我毫不怀疑地相信,那些童年时饱受贫穷折磨的人,常常被一种担心自己的孩子遭受同样命运的恐惧所困扰,他们还常常产生这种想法,一定要积聚百万钱财来抵挡这一灾难。在创业者一代中,这种思想很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从来不知一贫如洗为何物的人来说,却很可能没有什么影响。不管怎样,他们只是问题中一个较小的例外而已。

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过分地强调竞争的成功,以至于将它当成幸福的主要源泉。我不否认,成功意识更容易使人热爱生活。比方说,一个在青年时期一直默默无闻的画家,一旦他的才华得到公认,他多半会变得快乐幸福起来。我也不否认,在一定意义上,金钱能大大地有助于增进幸福。而一旦超出这种意义,事情就不一样了。总之,我坚信,成功只能是幸福的构成因素之一,如果不惜牺牲所有其他一切因素以得到它,那么这个代价实在是太昂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19:48:16 | 只看该作者
正义至上

自由主义者与平均主义者之所以走向极端,是由某些错误造成的。要纠正这些错误,就必须认识到自由与平等都不是第一位的,认识到两者都是好事,但不是无限制的。同时还要认识到,只有在正义的支配下,两者才能和谐地扩展到最大限度。

一个人是否应具有无限制的行动自由或干事业的自由?或者说,是否应在不伤害他人、不剥夺他人自由、不使他人因不平等而产生严重的被剥夺感的情况下,拥有他所能使用的最大限度的自由呢?总之,一个人应不应该拥有比他所能够公正行使的更多的自由?

对这些问题的否定回答,使人认为一个人只应拥有正义所允许的最大限度的自由,不应超过。

一个社会是否应该尽力达到一种人人都有,但程度上又有不同的条件平等?这个社会应否无限制地扩大这种条件平等,即使那样会造成对个人自由的严重剥夺?一个社会应不应该忽略,人不论在天赋上还是在才能上都是既平等又不平等的?

对这些问题的否定回答会使人感到,一个社会应在正义所要求的限度内达到最大的平等。这个限度不能超越,超越了就是不正当的。正如不能超越正义所允许的自由那样,超越了,就是不正当地行使被允许的自由。

正义与自由和平等的关系是不同的。

关于自由,如果自由的行使是正当的而不是不正当的,那么,正义对它所允许的个人自由就是有限量的。

当正义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起支配作用时,自由与平等就能在限定的范围内和谐地扩展到最大限度。自由主义者和平均主义者中那些错误的、极端主义的、无法解决的冲突就会消失,因为正义至上纠正了这些错误,解决了它们之间的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19:48:28 | 只看该作者
报复

报复是一种私人的执法。就如野生的蔓草,人的天性越是自然地趋向于它,法律和文明就越是应当斩除它。如果说罪行触犯了法律,那么,私下报复就是完全否定了法律。

其实,报复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同冒犯你的人扯平。然而如果有度量宽容别人的冒犯,就会使你高于冒犯者。这种大度容人是君王的气概。据说,所罗门曾说:“不报夙怨是人的光荣。”过去的事情毕竟过去了,是不能挽回的。智者总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念念不忘旧怨只能使人枉费心力。何况为作恶而作恶的人是没有的,作恶无非是为了利己罢了。既然如此,又何必为别人爱自身超过爱我们而发怒呢?即使有人作恶是因为他生性险恶,这种人也不过像荆棘而已。荆棘刺人是因为它的本性如此啊!

假如由于法律无法追究一件罪行而自行报复,那或许还可宽恕。但这也要注意,你的报复要不违法并能免除惩罚才好。否则你将使你的仇人占两次便宜:第一次是他冒犯你时,第二次是你因报复他而被惩处时。

有的人只采用光明正大的方式报复敌人,这是可佩的。因为报复的动机不仅是为了让对方受苦,更是为了让他悔罪。但有些卑怯恶劣的懦夫却专搞阴谋诡计来报复,他们以暗箭伤人,不让人弄清箭从何处来。

对那种忘恩负义的朋友的报复,似乎是最有理由的。佛罗伦萨大公说:“《圣经》曾经教导我宽恕仇敌,但却从来没有教导我宽恕背义的朋友。”但是约伯的格调就高一些,他说过:“难道我们只向上帝索取好的而不要坏的吗?”关于朋友,不也可以这样问吗?

一个念念不忘旧仇的人,他的伤口将永远难以愈合,尽管那本来是可以痊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3.3.2010 19:48:40 | 只看该作者
责任感

爱包含了关心,最明显的表现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如果我们看到母亲对婴儿漠不关心,如果她忘记给婴儿喂奶、擦洗,如果她不给婴儿以身体上的温暖,那么她的爱绝不会使我们相信是忠实的。如果她关心孩子,那么她给我们的印象是她爱孩子。对飞禽走兽、花卉草木的爱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一个女人告诉我们她爱花,同时我们又发现她忘记给花浇水,那么我们不会相信她是“爱”花的。爱就是对我们所爱的对象的生命和成长主动的关心。哪里缺少主动的关心,哪里就没有爱。

在《圣经》关于约拿的神话故事中就生动地描述了这种爱的因素。上帝告诉约拿到尼尼微都城去告诫那里的居民,如果他们不修善补过,就会受到惩罚。约拿逃避他的使命,因为他害怕那里的人忏悔罪过,也害怕上帝赦免他们。约拿这个人有着很强烈的治安感,但是没有半点爱。因为逃避使命,他使自己处于鱼腹中,这象征着缺乏爱和同情心给他带来的孤独和囚禁的状态。上帝救了约拿,于是约拿到尼尼微去了。他按照上帝的意旨告诫那里的居民修善补过。这正是约拿所害怕的事情,可是它们恰恰发生了:尼尼微人忏悔自己的罪孽,修善补过,上帝赦免了他们,并决定不毁灭尼尼微这座城市。

约拿十分气愤,极度失望。他所希望的是对那里的居民公正地绳之以法,而不是对他们给予同情。后来,他来到树阴下歇脚,感到相当舒服,这是一棵上帝为约拿遮挡太阳而设的树。可是当上帝将这棵树弄得快枯死的时候,约拿感到灰心丧气,非常扫兴,向上帝抱怨不休。上帝回答说:“你怜悯了它,而你对它没有付出劳动,也没有使它茁壮成长。它在一个晚上萌芽,又在另一个晚上毁灭。”上帝对约拿解释,爱的本质是要为某种东西付出“劳动”以及“使某种东西成长”。爱和劳动是分不开的,人往往爱那种他乐于为之付出劳动的东西,同时他乐于为他所爱的东西付出劳动。

关心和关怀暗示了爱的另一方面的因素,那就是责任感方面的因素。今天的责任感常常指的是职责,即外界强加于人的某种东西。然而,责任感,在它的本质意义上,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它是我们对另一个人直接或间接的需要作出的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8.11.2024 14:20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