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extra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谈谈河南省的气候如何?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5.4.2010 14:51:53 | 只看该作者
我最喜欢河南了,虽然没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5.4.2010 15:2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5.4.2010 15:3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5.4.2010 15:4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5.4.2010 15:44:53 | 只看该作者

& M% X6 N# `5 @; u* u* H. K6 D# R. \4 o4 |8 b
河南省大致可分为7个农业区: : [5 ?; D4 @' O' l4 [
- |9 r- P+ N8 I# g/ ]7 T1 A. N
①太行山及山前平原农林区。位于省境西北部。丘陵与山前平原区耕作业较好,丘陵区主要种植谷子、甘薯、杂豆等早秋耐旱作物。平原区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粮棉增长幅度及粮食单产、人产、人均占有量在全省 7大农业区中均占首位。1 O7 {1 P+ @1 F1 L& H! G
$ T* L2 Z+ W  }, y& C& u: x
②豫东北平原农林间作区。位于黄淮海大平原西部。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有多种农产品在全省占重要地位。花生、棉花种植面积分别约占全省的70%和35%;山羊、绵羊存栏数占全省34%左右,皮毛产量几占全省一半。农林间作(包括农桐、农枣、农条、农桑等)在省内农业生产中独具特色。5 Y) Y9 l5 |2 T- T# |' t# R% y

; {/ r: e0 U8 d; Q2 x③淮北、豫中平原农业区。区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小麦、大豆、玉米、甘薯播种面积在全省占重要地位,亦为全省主要经济作物产区之一。 以许昌为中心的9个烤烟基地县是中国著名烤烟生产基地;芝麻产量接近全省一半,主要分布在颍河以南,汝河以北的砂姜黑土区。& y+ W) S* _$ L8 o- Q0 A4 e9 y5 P
; _& e9 g9 P3 ]+ E6 ]% U
④淮南水稻林牧渔区。是全省水稻集中产区,为河南“鱼米之乡”。麻类作物种植面积大,单产和商品率都较高。家畜、家禽饲养业较发达。信阳水牛、淮南猪、固始鸡等为著名地方畜禽良种。
8 o! g3 N5 e3 H4 F7 c$ _! i4 m/ a' y' j, S2 ~
⑤南阳盆地农业区。位于省境西南部,是重要粮、 棉、油、 烟集中产区和南阳黄牛、泌阳驴的良种繁殖基地。全区经济作物比重大。以棉花、芝麻等最为重要。棉花单产在全省名列前茅,总产占全省1/4;芝麻播种面积占全省1/4;药材种植面积在省内各农业区中居首位。+ Z( s, V+ p2 F* b
' c% M: I' G0 F4 Q: f# S8 j
⑥伏牛山林牧区。位于豫西黄土丘陵区南部和南阳盆地北部,适宜生长的木本植物有700多种,是全省次生林分布最集中地区。宜林地草坡面积较广,发展林、牧业潜力很大。土特产种类多,出产名贵药材达300多种。还有核桃、猕猴桃、杏仁、 木耳、猴头、桐油、栓皮等传统特产,产量均居中国之首。卢氏木耳、西峡县猕猴桃产量亦多。
. M/ k8 u1 K3 N% V5 P' J/ C& r: F9 B+ z
⑦豫西黄土丘陵农林牧区。位于省境西部,是省内农业发达地区之一。大部分地区热量丰富,土壤疏松易耕,出产小麦、棉花、烟草、大枣、柿子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5.4.2010 15:46:31 | 只看该作者
2 I0 [. S# ?# n4 U! L) L7 {

9 i9 @% v* C; i" z( K# a! v7 L河南省降水量等值线图(单位:毫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5.4.2010 15:49:29 | 只看该作者
河南省行政、流域分区水资源量表' Z: {" Z3 W+ X

9 a& M  }/ b; Z% q, y5 L1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5.4.2010 15:54:46 | 只看该作者
河南气候  
! O+ q. b* N% S9 }  ?6 Z$ e0 U2 h' M6 u) k8 Q0 P
河南省地处南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全国划分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基本上穿过伏牛山和沿淮河干流,以该线为界,可把全省分为两个气候区,南部为亚热带,包括南阳、信阳及驻马店的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0%;北部为暖温带,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0%。南部呈湿润半湿润特征,北部呈半湿润半干旱特征。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全省气候大致可概括为冬季寒冷而少雨雪,春季干旱而多风沙,夏季炎热而易水涝,秋季晴朗而日照长。
4 {2 Q0 @: b4 g% [. O! s& h4 s+ g8 Q0 o+ W
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2~15°C之间,由南向北递减。如信阳为15°C,安阳为13.5°C。西部与西北部山地,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2.1°C。极端最低气温在-17.4°C以下,安阳最低,为-21.1°C。极端最高气温,黄河沿岸较高,在42.7~44.2°C之间,伊洛河盆地高达44.2°C,向南、北递减,在40.2~41.7°C之间。日平均气温≥10°C的日数为200~220天,积温4600~5600°C。7 N6 \3 `6 Z6 s2 S9 D9 A! \6 c- Z' V
' A: u$ O" B: H- K" Q, E1 v
全省无霜期大致在190~230天之间。豫西山地和太行山区无霜期较短,最短地区在184~196天之间。南阳盆地和沙河以南无霜期较长,平均在220天以上。伏牛山南坡的西峡,全年无霜期可达236天。淮河两岸、南阳盆地西部和南部,在230天左右。其他各地无霜期在200~220天之间,农作物可一年两熟。. m) t! t$ p2 E7 [0 i: y
" c0 w4 U/ G& o
全省日照时数在2000~2600小时之间。南阳、信阳两地区较少,为2000~2100小时,北部平原地区较多,为2400~2600小时,东部平原地区偏多,西部山地丘陵偏少,日照百分率约在45%~55%之间。日照时数在年内分配,以夏季为最多,其中7月平均日照时数为200~240小时;以冬季最少,1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30~180小时。
7 V% B7 O& w+ s8 a7 f; m5 `1 C" B7 c1 W2 _
全省各地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黄河以南,由淮南的900mm向北递增到1100mm,过黄河,由1100mm增至1400mm。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最大值豫北出现在6月,淮南为8月。年陆面蒸发量,有随降水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淮南雨量较多,多年陆面蒸发量均值达700mm,为全省高值区,中部为600mm,豫西、豫北为500mm。蒸发量年际变化不大,这主要受太阳辐射、温、湿、风、压等年际变化不大的气候条件的制约所致。: Z, u3 W) Q4 C% E* Y) U( O

" p4 s0 _. C7 ]. n% i- E1 t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784mm,由南向北递减,南部最大,达1000~1300mm,中南为700~1000mm,北部最小,仅500~700mm。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夏季东南暖湿气流进入省境,降水较多,一般6~9月的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于冷气流,全省降水很少。降水量年际之间的变化也很大,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相差达2.5~3.5倍。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淮南山区为0.25,淮河以北及豫东平原的大部分地区为0.30,豫北为0.35~0.40,豫西为0.25,其中豫北太行山区为全国三大年降水量变差系数高值区中华北高值区的组成部分。全省及各市、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情况见表1。9 B, n) y3 B% X9 i9 @! Y

7 K" D( _: k3 |& x) m全省的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雨量又往往集中在几次暴雨或一、两次暴雨之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全省最易出现大暴雨的时期,习惯上称“七下八上”,这是发生大洪涝的危险期,如“63·8”、“75·8”、“82·8”等大洪水都发生在这个时期。常有这种情况,正当全省大力组织抗旱的时候,突然来了一次、两次大暴雨,即时转为全力防洪、抢险和救灾,“75·8”的特大洪灾就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5.4.2010 18:2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5.4.2010 19:0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4.2.2025 18:3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