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零下68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德战争 1941-1945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6.5.2010 20:44:19 | 只看该作者
   与此同时,斯大林也在声色俱厉地催促西南方面军前出到第聂伯河。苏军这时已经超过了支援和补给的距离,加以收复的机场还不能使用,他们也失去了有效的空中支援。在这条漫长的交通线上,补给和补充兵员的系统、维修系统工作得很糟;许多兵团和部队,由于伤亡过多,只剩下了一副空架子。2月19日上午豪塞尔的第2党卫军装甲军从克拉斯诺格勒地区向苏军哈里东诺夫第6集团军的翼侧发起了进攻,打开了一个宽达二十五英里的大缺口。党卫军帝国师在这个缺口上击溃了第4近卫步兵军。2月22日,克诺贝尔斯道夫的第48装甲军与其右邻基希纳的第57装甲军一起向巴甫洛格勒挺进,歼灭了许多苏联部队并与党卫军装甲军会合。尔后它们改变方向,北上攻打哈尔科夫。苏军只有九千人被俘,而南方集团军群却宣称在战场上击毙敌军二万三千人。马肯森令亨里奇的第40装甲军(编有两个装甲师和一个党卫军摩托化师)歼灭位于红军城和巴尔温科沃之间的波波夫坦克集群的先头部队。这个坦克集群有些部队由于缺油早已停止不前。
   苏军最高统帅部仍然认为德军发起反突击是为了掩护南方集团军群从米乌斯河撤到第聂伯河以西。为了制止霍利德特集群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行动,西南方面军奉命再次出击。然而,这样的命令已难以执行了,因为此刻赫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仍在迅速北上、离开它的出发地大约已有一百五十英里,而且它在3月4日到6日期间已变更了部署。该集团军迂回到西南方面军的北翼后就在哈尔科夫附近、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美烈法和索科洛沃之间发动了一场猛烈的进攻,在卡扎科夫的第69集团军和雷巴尔科的第3坦克集团军之间打开了一个三十英里宽的缺口。沃罗涅日方面军未能堵住缺口。3月12日德军突入到哈尔科夫的街头,两天后对该城进行了合围。缺口继续在扩大,苏军没有可供使用的预备队。德军已推进到别耳哥罗德附近。显而易见,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受到了威胁。3月18日别耳哥罗德被大德意志摩托化师攻克。这时苏军最高统帅部才认识到德军的行动并不是掩护撤退的牵制性行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有被孤立的危险。第3坦克集团军奉命突破哈尔科夫附近的包围圈。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撤退到顿涅次河以东大约四十英里处。
   斯大林的反应充分体现了独裁者和苏维埃制度的特征。他想知道沃罗涅日方面军出了什么问题。军事委员会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上也需要加强。赫鲁晓夫被派进这个委员会。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也参加了该委员会的工作。
   3月16日,朱可夫还在西北方面军铁木辛哥那里,斯大林在通话中就告诉他,大本营已决定:由索科洛夫斯基接替当时负责指挥西方方面军的科涅夫。斯大林与朱可夫就乌克兰的局势交换了意见。据朱可夫本人说,他建议科涅夫指挥西北方面军,这样铁木辛哥就可以抽出来作为大本营的代表到乌克兰南部,采取必要的措施,恢复原来的态势。斯大林同意这个建议,但是要求朱可夫返回莫斯科。在莫斯科,朱可夫与这位通宵达旦对总参谋部施加压力的独裁者交换过意见,并于清晨五时共进早餐之后,便飞往沃罗涅日方面军。戈利科夫的位置让给了瓦杜丁。朱可夫请求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再拨给三个集团军。斯大林拨给了他第1坦克集团军、第21集团军和第64集团军。苏联三个进行增援的集团军从内地赶来,加以春季道路随着冰雪的融化而变得泥泞不堪,这时局势才得以稳定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楼主| 发表于 6.5.2010 20:44:33 | 只看该作者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有限反攻使苏军丧失了它在俄罗斯南部和乌克兰的主动权,因为瓦杜丁已在11月渡过顿河去攻打罗马尼亚部队。据报道,曼施泰因的勇猛进攻使苏军死伤四万多人,损失坦克六百辆、火炮五百门。这些武器均被德军缴获。这次胜利使德军无可置疑地控制了顿涅次河与米乌斯河之间的地区,这与1941年冬季所控制的战线几乎完全一样。苏军所遭受的挫折是有限的、暂时的而不决定性的,但是这却挽救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免于毁灭,而且还使它赢得了一些喘息时间。德军的胜利应归功于曼施泰因和克鲁格。他俩最终说服了元首,使他同意缩短战线,腾出兵力,组成预备队,争取主动权,放弃了他原来的单纯防御的战术。有些功劳应归于赫特。然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豪塞尔的装甲军。该装甲军由三个富有作战经验、装备精良、经过休整的近卫师、帝国师和骷髅师组成。这三个师要比苏军的部队优越得多。苏军部署分散,支援兵器不足,补给低劣,而且那时已力不能支。
   苏联在1942年到1943年冬季的攻势就这样以胜利而告终。德军最强大的集团军统统都被歼灭。德军盟军的四个集团军也被打得溃不成军。德国一些评论家对苏联战略有两点挑剔。第一点,认为当时对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的三次进攻应该同时进行,而不应该相继实施。如果苏军的空中力量、火炮和输送车辆足以支援这三次进攻的话,那么这就批评对了,然而情况并不是这样。苏联前一年反攻失败,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分散和浪费了兵力。第二点,苏军最高统帅部未能坚决地向罗斯托夫和亚速海推进,切断整个A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部分部队的退路。这个批评倒是中肯的,因为成功地实施这样的突破,毫无疑问会使德军这两个集团军群处于危险的境地。然而,硬向亚速海推进,可能归于失败,如果在推进中那些负责包围德军第6集团军的部队被削弱的话。此外,在顿河下游的罗斯托夫大桥并不是退出高加索的唯一出口,因为A集团军群经刻赤海峡撤退证明是可行的。正因为如此,斯大林才强令黑海集群切断穿越塔曼半岛的退路。如果塔曼半岛的退路苏军不能切断的话,那么夺取第聂伯河下游和彼烈科朴地峡要比攻打罗斯托夫为佳。占领了彼烈科朴就可以封锁退出克里木的出口,而且还可孤立A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这就是斯大林极力要做的。
   德国的愚蠢,使苏联在1942年冬季的战略所获得的战果也许要比斯大林和最高统帅部所期望的多得多。在斯大林逝世后的年代里,斯大林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说他重犯了1941年冬季那样的错误:过高地估计了苏联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敌人的力量,结果在过于宽大的正面上向西推进,分散了苏军的兵力。根据同样的理由也可以论证,如果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集中兵力向西南长驱直入乌克兰夺取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扎波罗日耶和克里木地峡,那么取得的胜利可能更大些。即便如此,这些胜利也可能是有限的。苏联境内的战争继续受到地形、距离和气候的影响,甚至是限制。11月,德军日暮途穷,几乎到了人竭财尽的地步。天平上苏军一边的砝码加重了。苏联成功的反攻使轴心国部队从斯大林格勒后退了将近五百英里,如果从格罗兹尼算起还不止五百英里。尔后钟摆又摆回到对德军有利的位置。苏军因受到作战、远距离和气候的影响,实力已经削弱,组织已经涣散,抵挡不住与它敌对的那些疲惫不堪、人员不足的德国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楼主| 发表于 6.5.2010 20:44:45 | 只看该作者
   1943年初苏联进攻期间,德苏两国军队的编成和兵力对比才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1941年,德国把效率高、装备精良、世界上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投入了战争,尽管这些部队只是整个德军中的一小部分。德国的战术空中支援很出色。那时的苏军并不缺少坦克、飞机或其他武器装备,但是它决不是一支现代化的摩托化军队,甚至还比不上德军那些拥有骡马牵引火炮与马车的徒步步兵师。然而到了1943年,德军的编制、武器装备的质量与规模非但没有改进,保持它的领先地位,反而远远地落在它的敌人的后面。1943年3月,东线比编制定额少四十七万人。由于形势所迫,德军最高统帅部只得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尽力而为,继续干下去。希特勒总是迷恋于师的数量,因而连续不断地组建新的师。他拒绝补充、加强或改装现有的师,结果这些师只剩下个空架子。所谓的装甲师只有三十到四十辆坦克。1941年德军出动了三千三百辆坦克到苏联。1943年1月23日,它在整个东线只剩了四百九十五辆能够作战的坦克。除了少量虎式(VI型)坦克外,没有任何新式的坦克可供使用,尽管III型和IV型坦克后来又加上了装甲裙,改用碳化钢的装甲和炮身长、初速大的火炮。师的编制逐渐发生变化。师的名称保留着,但是师编成内团的数量和团编成内营的数量都削减了,结果,师的战斗实力大大削弱。另一方面,苏军却改进得比原来好。苏联空军尽管在飞机性能方面仍不及德国空军,但在改进飞机质量方面大有进步。KV型坦克和T34型坦克胜过德国的III型和IV型坦克,而且大批地进行生产。从1942年年中起,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组成了坦克集团军。但是,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的苏军一个最重大的改进乃是它的迅速摩托化,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而迅速实现摩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进口的美国卡车。一度是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德军,事隔两年竟落到了一个过时的军队的境地,得到的尽是些快过时的武器装备。苏军的指挥官和传令兵乘坐四分之一吨吉普车,而德军仍然骑马。苏军使用斯蒂倍克牌或道奇牌的六轮传动卡车,而德军使用的却是农用轻便马车。德国野战部队参谋机构的效率和德国士兵的素质仍然胜过苏军。然而,尽管如此,曾经是帝国骄傲的德军,却成了世界上一支比较落后的军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楼主| 发表于 6.5.2010 20:45:16 | 只看该作者
库尔斯克会战



   轴心国在斯大林格勒和北非的失败以及苏、美、英军事力量的迅速增长开始表明,除非与德国交战的国家之间发生内讧,否则轴心国是不可能取胜的。日本在太平洋已成强弩之末,并且已然遭到重大挫折。意大利几乎是不惜任何代价地想结束对苏战争,芬兰也在考虑安全脱身的对策。安东奈斯库想与西方列强讲和,但是又想继续对苏战争。希特勒以及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部的参谋机构一致认为,欧洲大陆遭受入侵的危险迫在眉睫,1943年硬要在东线决定胜负已不可能。约德尔和最高统帅部一般来说同意抽调东线的部队加强西线和地中海。而陆军总部对苏联以外的战区并不承担任何责任,也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只有相应地缩短战线和减少任务,它才愿意接受抽调东线部队的决定。希特勒拒绝这样干。他不仅要保全面子而且还十分错误地认定德国的战时经济承受不起领土和资源的损失。就这样,德国武装部队在东线与西线之间、陆军总部与最高统帅部之间争得不可开交。然而,最高统帅部、陆军总部和元首当时大体上都同意德军在苏联必须转入防御。
   希特勒认为,在苏联最好的防御手段是实施有限的进攻,而且要在冰消雪融、土地干燥之后立即实施,抢在美英进攻欧洲的前面。这个看法得到了蔡茨勒的支持。曼施泰因不久以前在哈尔科夫会战中取得的胜利对此也起了促进作用。希特勒同意先撤出尔热夫突出部,因为所撤出的部队,即莫德尔第9集团军,可以用于遂行别的进攻任务。他要先敌发起进攻,以摧毁苏军的进攻能力,那怕是暂时地、部分地也好。需要的是俘虏其人员、缴获其武器装备,同时还要赢得迅速而辉煌的胜利,用以恢复德军的声誉和轴心国的信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象一座灯塔那样光照全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楼主| 发表于 6.5.2010 20:46:18 | 只看该作者


图18 库尔斯克会战
   原来计划向哈尔科夫东部实施两次小规模辅助进攻以完成对哈尔科夫的合围。这两次行动的代号叫“鹰”计划和“豹”计划。但是最后放弃了这个方案,采纳了进攻库尔斯克的方案。所选择的地段是苏军的库尔斯克突出部。该突出部向西楔入实际上是德国向东凸出的两个突出部之间。其中德军北部那个突出部有奥廖尔城,南部那个突出部是以哈尔科夫城为中心。希特勒和蔡茨勒的计划是令中央集团军群的莫德尔第9集团军从奥廖尔突出部向南进攻库尔斯克,而南方集团军群赫特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从哈尔科夫突出部向北进攻库尔所克与莫德尔会合,尔后歼灭被包围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
   3月初开始制定进攻计划,原来打算4月中旬发起进攻,可是后来又推迟了,一是因为部队集结拖延了时间,一是颇受希特勒器重的莫德尔担心自己兵力不足,再三要求补充兵力。5月4日希特勒在慕尼黑召集了一次会议,讨论代号为“城堡”的进攻计划。出席会议的有克鲁格、曼施泰因、蔡茨勒和古德里安。退休的古德里安在此以前已被召回担任机动部队总监 [ 江左注:另译“装甲总监” ] 的职务。莫德尔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但通过信件提出了许多异议。他确信,苏军野战防御力量十分强大,它能够顶住德军的进攻,同时还能投入新锐的预备队。虽然莫德尔没有说他不同意该项计划,但是他含蓄地表示:鉴于力量对比悬殊,他对这次进攻的成败没有把握。克鲁格和曼施泰因总的来说同意该进攻计划,但是却不同意继续拖延,因为苏军每周都有新的部队开到前线,拖延时间只能对苏军有利。与此相反,古德里安预期坦克会受到损失,因而竭力反对实施“城堡”计划。他需要用这些坦克装备西欧的德军。古德里安的态度显然激怒了他的宿敌克鲁格元帅。据古德里安说,几天之后克鲁格就得了歇斯底里症,要求与他决斗,并邀请希特勒当他的助手。
   失败在什么时候都是“孤儿”,人们总是互相推脱,因此,“城堡”计划失败的责任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确定的。希特勒显然有些拿不定主意。古德里安责怪希特勒和蔡茨勒,特别是蔡茨勒,而且还说克鲁格与他们的意见一致。后来蔡茨勒强调,集团军群司令们不够热心,尽管按梅伦廷的看法,此刻他本人似乎是信心百倍。凯特尔是同意进攻的,而约德尔是反对的。各种可能的作战方案都讨论过,例如:不从北部和南部而从西部第2集团军地域突破,这样就可以避开敌方周密设防的阵地。然而,变更进攻部队的部署又得拖延时间,这个作战方案没有被采纳。有人还建议待苏军发动进攻时再采取行动,尔后转为反攻,但是这样做太被动,不合希特勒的心意。结果,进攻再一次推迟,等到拥有更多的重型坦克和强击火炮时再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楼主| 发表于 6.5.2010 20:46:29 | 只看该作者
   希特勒不仅对部队数量的魔力而且还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着了迷。他希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战争中能成为德国的救星。他对空心装药破甲弹曾寄予很大希望,认为它是对付T34和KV型坦克的有效手段。这个希望落空了,他就转而乞灵于重型和超重型坦克。VI型(虎式)坦克重约五十六吨、装有一门88毫米火炮,当时已小批量地装备部队。V型(豹式)坦克重约四十五吨,是一种新式重型坦克,刚刚研制成功。希特勒拒不接受技术人员的劝告,决定将所有能集中的重型坦克都用于“城堡”作战计划,其中包括豹式坦克、波尔舍的虎式坦克和费迪南德式强击火炮。然而,它们全都没有完成验收试验。
   7月1日,元首接见了参加这次进攻的军以上高级指挥官并讲了话。他的开场白是讲战争形势,并大骂意大利是导致各种灾难的祸根。说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靠不住,芬兰已到了人穷财尽的地步。德国必须不借任何代价固守夺得的土地——非此就无法生存——而且务必使德国军人都知道,他们应该与阵地共存亡。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都不会放弃巴尔干半岛,而且他还要用德军取代那里的意军。克里特岛也要守住,绝不能交给敌人让他们在那里再开设一个机场。他不否认德军在苏联面临许多潜伏着的危机。但是,他认为苏军为准备另一次冬季攻势在整个夏季是不会大动干戈的。他不想放弃奥廖尔突出部,因为牵制住这部分苏军对德军有利,而且他也决不相信苏军会再次让德军进行有组织的撤退。苏军已有教训在先,在德军撤离尔热夫突出部时,它曾坐失良机,放走了敌人。元首不同意坐等敌人进攻时再行还击,即实施反攻的建议。他认为德国必须争取主动,先发制人。他不想否认“城堡”行动是一场赌博,但是他本人相信它会成功。这个信念是他根据以往的事实得出来的。那时他驳回了军界所有的建议,独自作出了进军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苏联的决定。
   人们可能认为有充分的理由立即放弃“城堡”攻势计划。
   在南部,曼施泰因的进攻部队,也就是赫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下辖:奥特的第52军,部署在左翼,有三个步兵师;克诺贝尔斯道夫的第48装甲军部署在中央,有一个步兵师、两个装甲师和大德意志装甲护卫师;豪塞尔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有一个步兵师和三个党卫军装甲护卫师。大德意志装甲护卫师的编制特殊,其坦克的编制数比装甲师还多。别耳哥罗德以南即第4装甲集团军的右邻是肯普夫集群,有三个军,即:布赖特的第3装甲军,有一个步兵师和三个装甲师;劳斯一个军,有两个步兵师;马滕克洛特的第42军,有三个步兵师。内林的第24装甲军,是集团军群的预备队,有第17装甲师和党卫军诺曼人装甲护卫师。总计,南方集团军群有二十二个师,其中六个是装甲师,五个是装甲护卫师,其余十一个步兵师中只有七个参加这次行动。曼施泰因拥有的适合于作战的坦克不到一千辆(其中有九十四辆虎式坦克、二百辆豹式坦克),强击火炮不到一百五十门。在北部,部署在奥廖尔突出部的莫德尔第9集团军编成内有左翼的第23军和右翼的第41、第47、第46三个装甲军和第20军。埃泽贝克集群,有一个装甲护卫师和两个装甲师,编为集团军的预备队。莫德尔共有二十一个师,其中有六个是装甲师、一个是装甲护卫师,共九百多辆坦克。他其余的十四个步兵师中有八个参加这次战役。给“城堡”进攻提供空中支援的是,北部的第6航空队第1航空师(共有七百三十架飞机)和南部的第8航空军(共有一千一百架飞机)。德国第2集团军,下辖七个步兵师,占领了库尔斯克突出部以西地区。莫德尔的后方,即奥廖尔以北,由第2装甲集团军的步兵师负责掩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楼主| 发表于 6.5.2010 20:50:06 | 只看该作者
   哈尔科夫战役之后,从曼施泰因击退苏军起,苏军的防线没有变动过。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北半部由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扼守,南半部由瓦杜丁和军事委员会政治委员赫鲁晓夫所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扼守。中央方面军以北是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索科罗夫斯基和军事委员会政治委员布尔加宁所指挥的西方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以南是西南方面军。德军企图用假的无线电通信和伪装的车辆集结将苏军注意力吸引到沃耳昌斯克以南顿涅次河地区,但是苏军已看穿德军要进攻的是库尔斯克突出部。希特勒知道苏军最高统帅部正在抽调部队准备发动大规模进攻,但他没有料到这次攻势距冬季还有那么长的时间就提前发起了。4月后半月,斯沃博达会议之后,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在德军发起进攻后再开始它的攻势,并根据罗科索夫斯基的提议,将它的主要战略预备队(系一个方面军,后称为草原方面军)部署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正东。它位居中央,向北可以反击莫德尔,向南可以反击曼施泰因,同时又不会被敌切断或者过早地投入突出部的战役。科涅夫指挥的草原方面军由五个集团军(其中包括一个坦克集团军)、一个坦克军、一个机械化军和三个骑兵军组成。中央方面军由六个集团军(其中一个是坦克集团军)和两个独立坦克军组成。沃罗涅日方面军中有四个集团军部署在前方,一个步兵集团军和一个坦克集团军留作预备队,此外还有两个坦克军和一个步兵军。国防委员会成员马林科夫以及当时都是苏联元帅的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都作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被派遣到各方面军。毗邻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在部分地区包围了驻守在奥廖尔突出部上的德军第9集团军。这两个方面军奉命准备对莫德尔的后方实施进攻。莫德尔的后方是由第2装甲集团军中的步兵部队负责掩护的。
   库尔斯克突出部内苏军的防御配系是以若干道平行的堑壕为基础、由苏军特有的土木工事构成的。这使人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西线所使用的那些工事。前方主要防御地带的纵深达三英里,有五道堑壕,有的地方还不止五道。所有堑壕都有交通壕连接,并有散兵坑和掩蔽工事。这些堑壕是在民工的帮助下构筑的。第二防御地带距第一防御地带约七英里,其工程构筑与第一防御地带相似。第三防御地带距第二防御地带二十英里。方面军预备队配置在后方、距防御前沿约四十英里,也构筑了数以英里计的线式堑壕。因此,堑壕总长达数百英里,穿过农田、村庄直到草原丘陵的缓坡。各防御地带都有大量的反坦克手段,整个地区敷设了大量的地雷而且构筑有许多反坦克支撑点。据说,仅仅中央方面军就敷设了约五十万枚地雷,其密度达到每英里正面有二千四百枚反坦克地雷和二千七百枚反步兵地雷。配属给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支援炮兵大部分是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仅第13集团军就得到第4突破炮兵军七百门火炮和迫击炮的支援。据说,这两个主要方面军共有一万三千门火炮、六千门反坦克火炮和一千门火箭炮,远远超过向顿河与伏尔加河进攻时那三个方面军所拥有的火炮,而且也比德军支援突入部队所用的火炮多。库尔斯克突出部苏军详细的兵力部署情况一直没有透露过。但是,据当时德国情报部门估计,沃罗涅日方面军拥有三十五个步兵师、二十五个坦克旅以及许多独立的步兵旅和坦克团;中央方面军拥有的兵力相当于四十个步兵师和十七个坦克旅。苏联部队还得到第2和第16航空集团军大约二千五百架飞机的支援。
   德军不遗余力地进行着进攻的准备。侦察和制定计划的工作已广泛展开,任何微小的细节都考虑到了。它拥有整个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航空照片。部队悄悄地受领了指示并进行了休整,人员装备都得到了补充。只有三个难以捉摸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即气候、苏联纵深预备队的配置和实力以及英美在欧洲登陆的日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楼主| 发表于 6.5.2010 20:50:24 | 只看该作者
   据苏联报道,7月2日获悉德军进攻已迫在眉睫。据说,7月4日德军一名工兵在别耳哥罗德附近投诚,提供的情报是,他所在的部队要在当天清除铁丝网和地雷。在南部,进攻发起的时间不象寻常那样选在拂晓,而是选在7月4日下午3时。那是一个乌云密布、雷声隆隆、沉闷炎热的下午,德国空军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奥特的第52军进行了试探性的佯攻,之后,克诺贝尔斯道夫的第48装甲军成功地突入了奇斯佳科夫第6近卫集团军的防线,遭到中等程度的抵抗。苏军第6近卫集团军作战经验丰富,它原来的番号是第21集团军,曾在顿河流域击败过第48装甲军。德军认为,防御一方已遭不意,加以对方没有强大的防御炮火更肯定了这一看法。入夜,第2党卫军装甲军进行了一些试探性进攻,为第二天的战斗夺取所需的观察所。到了晚上十时三十分左右,苏军炮兵开始对整个地区进行猛烈的炮火袭击。
   那天夜间淫雨绵绵,道路泥泞不堪。但是,在拂晓五时德军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装甲军仍然展开了进攻。第48装甲军突破了苏军第一道防线,克服所谓轻微的抵抗,于两个小时后抵达目标。第8航空军在清晨与苏联空军几个企图轰炸哈尔科夫地区德军机场的轰炸机团交战之后,夺取了战斗地域上空的制空权,不过未能制止苏军当天对第48装甲军集结的坦克进行连续而有效的空中袭击。7月5日早晨下了一场倾盆大雨,雨水使许多小溪成了坦克无法通过的激流。于是,又等待工兵架桥,使进攻停顿了大约十二个小时,据第48装甲军报告,整个作战地区都布满了地雷。苏军坦克占据的位置较高,地形有利。忠于职守的苏联炮兵的火力越来越猛,而且几乎不受德国空军对苏联发射阵地所实施的大规模轰炸的影响。在中部地区,第48装甲军右翼的豪塞尔党卫军师于7月5日黄昏仅仅突破了苏联的第一道防线,而布赖特的第3装甲军也只占领了别耳哥罗德以南顿涅次河上一个小小的登陆场。到第二天战斗结束时,德军只在三处有所突破,纵深还不到六七英里。赫特的结论是,与人们的意料和以往的经历相反,苏联步兵受过适当训练而且士气高昂。地形肯定是不便于双方坦克行动的,但是地雷、沟壑和水涝地所构成的障碍,以及星罗棋布的村庄和青纱帐的掩护,都有利于防御的步兵。正因为如此,苏联步兵部队已设法将人员、火炮和武器装备撤至第二道防线。
   7月6日,第4装甲集团军继续沿着通向库尔斯克的公路进攻奥博扬。第8航空军出动飞机近一千七百架次,其中有一半是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然而,既要支援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第2装甲军作战,又要对付敌空军越来越强的抵抗,德军的空中力量是不够的。7月5日夜间与7月6日早晨,奇斯佳科夫的第6近卫集团军得到了大量反坦克部队的加强,卡图科夫的第1坦克集团军也开进了第二防御地带,位于第6近卫集团军之后。据苏方资料记载(其真实性极为可疑),沃罗涅日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将第1坦克集团军的几百辆坦克配置在第6近卫集团军步兵部队的地域内掘壕据守。据推测,这是赫鲁晓夫的天才在军事委员会中又起了主导作用。显而易见这就导致了意见的分歧。华西列夫斯基支持瓦杜丁和赫鲁晓夫,而朱可夫和斯大林反对。最后,为了加强炮兵和反坦克的火力,坦克还是进入了掩体。7月7日,战役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德军。乍看起来,似乎德军可以取得主动权,并突破敌防御地域。第48装甲军和第2党卫军装甲军开始缓慢但不停顿地夺取敌阵地,并肩攻向奥博扬。肯普夫集群第3装甲军从舒米洛夫第7近卫集团军的翼侧向东北推进,进展神速,已开始向它们靠拢。这就使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感到有些恐慌,于是方面军采取了不寻常的措施:鉴于库尔斯克突出部西南角迄今无战斗,便命令据守该地的莫斯卡连科第38和第40集团军将其所有的炮兵部队(包括步兵师属炮兵团)交给第6近卫集团军。从这两个集团军还抽调了一个坦克军和数个步兵师去保卫奥博扬。同一天,第2和第5近卫坦克军对第4装甲集团军两翼的突击部队进行了反突击。
   7月9日,第48装甲军离奥博扬仅仅十六英里,但离库尔斯克仍有五十五英里,离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更远,有九十英里。德军进攻锐势大减,人员伤亡惨重,部队疲惫不堪。希特勒寄予很大希望的波尔舍虎式坦克 [ 江左注:指“象”式 ] 、豹式坦克和费迪南德式强击火炮证明并不成功。波尔舍虎式坦克没有机枪,提供不了近距离的防御火力。豹式坦克和费迪南德强击火炮配备的弹药数量不足。V型坦克的底盘技术上不过关,仍然不适用而且容易起火。重型坦克在战术上运用不当,没有充分使用它们非常有效的远程火炮来支援中型坦克和遂行远距离的狙击任务而将它们配置在战斗队形的最前方。不久就发现在灌木林和果木林进行近战时,T34型坦克在直射距离上能象虎式坦克摧毁T34型坦克一样轻而易举地摧毁虎式坦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6.5.2010 20:50:36 | 只看该作者
   瓦杜丁无法用卡图科夫的第1坦克集团军实施反冲击,因为该集团军早已掘壕据守无法撤出。这样的难题,朱可夫可能在反对用它遂行此项任务时已经预见到了。当时,沃罗涅日方面军得到了草原方面军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扎多夫的第5近卫集团军的加强。罗特米斯特罗夫(后来成了坦克战方面的最有名望的学术权威之一)指挥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强行军二百多英里到达朴罗霍罗夫卡地区。这时,第2党卫军装甲军正从该地向东突击以便重新寻找机动空间。7月12日在猛烈的航空兵火力准备之后,罗特米斯特罗夫的四个坦克军、一个机械化军共八百五十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向豪塞尔的第2党卫军发起进攻。朴罗霍罗夫卡坦克战是这场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朴肖尔河和铁路路基之间一块狭长的地域上展开的。这个地域地形倾斜,有多道冲沟,密布着灌木林和果木林。双方大约动用了一千三百辆(门)坦克、强击火炮和自行火炮,在战场上空还进行着空战。近战时,德国新式重型坦克并不比T34型坦克优越。战斗连续进行了数天。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声称德国约有三百辆坦克被摧毁。与此同时,远在左翼的克诺贝尔斯道夫的第48装甲军还在继续与奇斯佳科夫的第6近卫集团军和卡图科夫的第1坦克集团军进行交战。尽管它认为苏联坦克的损失很大,然而它承认己方坦克的损失也是令人吃惊的。苏联的突击力非但没有减弱而且似乎还在不断增强。
   在此期间,在北部约一百英里处的莫德尔第9集团军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德军于7月5日拂晓开始进攻,比南部晚十二小时。德军首先轰炸了苏联第13集团军的炮兵阵地,并遭到了中央方面军炮兵猛烈的反准备和骚扰射击。早晨刚过5时,坦克和装甲步兵就对苏军普霍夫的第13集团军及其毗邻的罗曼年科第48集团军和加拉宁第70集团军的翼侧发起了进攻。这次进攻还得到了坦克扫雷分队和携载炸药的哥利亚小型遥控坦克的支援。三小时后,在虎式坦克和费迪南德式强击火炮的支援下又在较狭窄的正面上恢复了进攻。起初,苏军抵抗微弱,空军似乎决心不大。第一天结束时,莫德尔的进展是令人满意的,因为他在二十英里宽的正面上打开了一个纵深约六英里的缺口,突破了第一道防线。不过,这就是他取得的全部胜利,以后就再没有多大进展了。第二天苏军迅速加强了抵抗。德国步兵对村庄、灌木林和树林进行了清剿,遭到惨重伤亡,头两天就死伤一万余人。7月7日,第9集团军坦克的炮弹消耗殆尽。莫德尔请求蔡茨勒立即给他运送十万发炮弹。德国坦克在地雷场的损失巨大。当德军从正面突入时,苏军继续在后方敷设地雷,扩大地雷场。经过四十八小时,莫德尔的进攻锐势消失了,进攻停了下来。
   7月10日,英美部队在西西里一登陆,意大利显然不会再打下去了。希特勒害怕意大利本土和意大利占领的巴尔干半岛失守会使他的南翼暴露,决定采取军事行动,不仅要堵截敌人的登陆部队,而且还要保卫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防备意军背叛。7月13日,克鲁格和曼施泰因奉命到达东普鲁士并被告知元首的决定:停止“城堡”攻势,抽调一部分师到西欧,其中包括党卫军装甲军所属的师。曼施泰因认为苏军坦克预备队就要消耗殆尽,他主张继续这一攻势,否则,他认为就会放走在哈尔科夫到顿涅次盆地和黑海的长形突出部上与南方集团军群对峙的苏军坦克部队。如果党卫军装甲军从南方集团军群调走,那么任何样式的消耗战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楼主| 发表于 6.5.2010 20:50:48 | 只看该作者
   7月10日英美军登陆标志着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终于逼得德国不得不在欧洲大陆的两条战线上作战。用不了多久,就会有许多德国部队为堵塞崩溃的防线而疲于奔命,再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了。这次攻势进展并不顺利,而且是否能够取胜希特勒本人也持怀疑态度。自然,希特勒有可能把英美军的登陆当作脱身的唯一借口。然而更可能的是,他下令停止这次进攻确有自己的道理,他不但担心驻守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德军的安全,而且还担心那些领土会落在敌人手里。他对苏联仍然估计不足而且对苏军即将开始的夏季攻势一无所知。另一方面,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如果突然失守,德国就会失去包括石油在内的多种经济资源,敌人就到了德国的大门口。何况当时元首也没有料到英美还要过十一个月才入侵西欧。然而,苏联的历史文献却闭口不谈希特勒中止进攻的理由,反而却按照共产党集团通用的逻辑说,是库尔斯克会战迫使德军最高统帅部从地中海撤出其精锐部队,这样才使盟军得以在意大利登陆。苏联科学院院士们还由此推论,正是库尔斯克会战终于促成了意大利的失败。
   索科罗夫斯基的西方方面军和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已奉命准备对莫德尔后方的奥廖尔突出部发起代号为“库图佐夫”的进攻。西方方面军的巴格拉米扬第11近卫集团军奉命一直向南突击,力图从北面包围奥廖尔突出部。布良斯克方面军用第3和第63集团军从东面直捣奥廖尔城。最近晋升为中将的戈尔巴托夫,6月份才任命为第3集团军的司令,在年轻、乐观的波波夫手下工作他还算愉快,但是与他的老对头、布良斯克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政治委员麦赫利斯共事,他却毫无兴致。麦赫利斯工作孜孜不倦,忠心耿耿,对人严格,有狂热的性格,好固执己见。他不相信别人,甚至他的文电从来都是由他亲自草拟、书写和签署。据戈尔巴托夫观察,这样的麦赫利斯从克里木丢丑后收敛得多了。
   布良斯克方面军准备从诺沃西耳地区、戈尔巴托夫第3集团军与科尔帕克奇第63集团军分界线附近发起进攻,渡过祖沙河。进攻的目的是,在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的防御地带上打开一个缺口,第3坦克集团军准备穿过缺口占领开阔地。这次进攻定在7月12日发起。
   在这之前约一周左右,德军第35军军长伦杜利克已经获悉苏军准备进攻。无线电截收部门、空中侦察和他自己的情报参谋部门都为他工作得非常出色。战俘和逃兵也提供了大量情报。他估计苏联会从狭窄的正面向奥地利第262步兵师发起进攻,因此他向该地调集了很多部队。结果在诺沃西耳仅有七英里宽的地段上就集中了六个步兵营、十八个炮兵连和二十四门重型反坦克炮,这样就削弱了军其它地段的防御。在其余八十英里正面上防守的只有十八个步兵营、二十四个炮兵连和二十六门重型反坦克炮。奥地利军的防御阵地是由一个完整的、绵亘的堑壕体系所组成。堑壕体系构成两道防线,即沿祖沙河的第一道防线及其后方相距三百码的第二道防线,其中包括连、营的配置地域。直射距离达一千码的反坦克炮和火炮进行了纵深配置,而且每个炮阵地周围都敷设了铁丝网和地雷。伦杜利克坚信,只要这个师对情况有足够的估计,它就能顶得住。因此,在战前伦杜利克在他的奥地利朋友身上花了很多时间,向他们着重指出,必须对敌炮兵与坦克进攻的威力有所准备,并告诫他们保持沉着,即使冲击的坦克越过他们的阵地也要沉着。伦杜利克没有坦克和强击火炮抗击敌坦克的可能进攻,他心里非常紧张,唯恐对波波夫的意图判断有误。7月12日清晨,当苏军炮兵开始对奥地利军阵地的左翼实施非常猛烈的轰击时,他才如释重负。这次进攻来势之凶猛是出乎意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5.12.2024 14:0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