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零下68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德战争 1941-1945

[复制链接]
241#
 楼主| 发表于 9.5.2010 11:55:09 | 只看该作者
   攻入勃兰登堡和柏林的主要攻击力量是从奥得河防线开来的中路部队——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它将用四个步兵集团军、两个坦克集团军实施主突,其他部队在首都北面和南面实施辅助性突击。朱可夫的任务是在十五天之内攻克柏林并进抵易北河。在更南面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将渡过尼斯河,夺取科特布斯地域和施普伦贝格,还将向西北面易北河畔的维滕贝格和波茨坦附近,以及柏林西南面的贝利茨挺进,要在十二天内赶到这一线,将对德累斯顿实施辅助突击。科涅夫的方面军共有五个步兵集团军、两个坦克集团军。在波罗的海方向的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拥有三个步兵集团军、三个坦克军、一个机械化军,将歼灭集结在什切青附近的敌军,并向西和西北方挺进,攻入梅克伦堡。既然整个进攻的主要任务是由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承担,那就要重新调整分界线。把朱可夫的正面宽度从二百英里缩短为一百二十英里,这样一来,他的正面就从北面的安格蒙德伸向南面的大加斯特罗斯。在他的全部分界线以内实际的突击的正面宽度又进一步压缩到仅二十八英里。这样,突破地域内的四个第一梯队集团军的每一个集团军的正面宽度只有一二千码。
   至此,三个方面军都得到了加强,根据苏联公布的数字,三个方面军拥有兵员二百五十万人,火炮和迫击炮四万一千门,坦克和自行火炮六千二百辆,各式飞机七千五百架。据说,在主攻方向,火炮每英里的配置密度从三百门到四百门不等。这样集结军队涉及到许多问题,诸如:部队大规模的运动、弹药的大量储备,构筑火炮阵地,挖掘交通壕,要在奥得河上建造和构筑不下二十五座桥梁,以及准备四十艘载重六十吨的渡船等。因为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在奥得河以西的屈斯特伦桥头堡牢牢地站稳了脚跟,朱可夫只在三十分钟的炮火准备之后就开始发起进攻,而科涅夫必须从东岸渡过尼斯河才能发动突击,他将得到不下于两个半小时炮火准备的支援。科涅夫只能得到他所辖的第2航空集团军的空中支援,而朱可夫不仅有其建制的第16和第18航空集团军实施空中支援,而且在4月20日罗科索夫斯基开始进攻之前,还能得到隶届于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的第4航空集团军的支援。
   根据计划,在更南面的第4、第2和第3乌克兰方面军应保持对敌军的压力,以防止其战略预备队从舍尔纳的中央集团军群或伦杜利克的南方集团军群向勃兰登堡地域运动;事实上,在柏林地域的德军比先前预计的要强大得多,后来人们才认识到,应把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全部兵力都用于进攻柏林。罗科索夫斯基仍在格丁尼亚和但泽地区与德军交战,所以要比其他两个方面军迟四天才能发动进攻,这一情况使得朱可夫的任务更加艰巨了。朱可夫将在破晓前把集结于屈斯特伦桥头堡内的部队投入战斗,经短暂的炮火准备后,借助于大量集中的防空探照灯灯光发动进攻。四个集团军将实施初期进攻,突破后,波格丹诺夫的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将在佩尔霍罗维奇的第47和V·I·库兹涅佐夫的第3突击集团军的支援下从北面包围柏林,与此同时别尔扎林的第5突击集团军和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将从东面攻入柏林市郊。稍往北,别洛夫的第61集团军和波普拉夫斯基的波兰第1集团军,将掩护朱可夫的右翼并穿过北勃兰登堡前出至费耳河和易北河。卡图科夫的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在科尔帕克奇的第69和茨维塔耶夫的第33集团军左翼的两个步兵集团军的支援下从南面包抄柏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2#
 楼主| 发表于 9.5.2010 11:55:22 | 只看该作者
   尽管拿下了屈斯特伦桥头堡,便把奥得河抛在后面,但是朱可夫面临的任务仍不是没有困难的。其正面的地形低洼而多沼泽,奥得河无数的小支流、水道和沟渠纵横交错,有些还河水四溢。该地域的德军防御工事构筑得颇为完善,敌人从重兵把守的泽洛地区的斜坡上能清晰地观察朱可夫的桥头堡。朱可夫的计划是把他的第一梯队各集团军集中到这个狭小的桥头堡,使用短暂而密集的压倒一切的优势炮火准备实施突破。一百四十部照亮黎明前战场的探照灯并不是借助低空云层的反射光为部队的行动照明,而是让光束贴近地面照花守军的眼睛。4月15日,朱可夫向刚从波罗的海赶到、加入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预备队的第3集团军司令员戈尔巴托夫概述了进攻的计划。戈尔巴托夫说他对计划是否妥善有所保留。他不愿看到如此众多的部队和坦克挤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桥头堡内,他怀疑在黎明前发起进攻和试图把黑夜变成白昼是否明智,但是他大概从早先与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对调中吸取了教训,所以没有发表意见,反正他只参与保卫从屈斯特伦到法兰克福的南翼。他的怀疑证明是有道理的,因为事实证明使用探照灯失败了。探照灯光不能穿透炮火准备扬起的尘烟,而尘烟又把光束反射回来炫耀人目并衬托出正面进攻的部队的轮廓。部队指挥官要求关闭探照灯,但是刚下令关闭别人又相反下令打开。他们不停地开启和关闭探照灯,使情况更加混乱,以致部队成了夜盲。朱可夫的冤家崔可夫对混乱现象进行了尖刻的批评,说大批的部队、车辆和坦克阻塞了道路和通道以致部队动弹不得,进退两难。
   从1月19日起,德军最高统帅部已开始在柏林办公。尽管凯特尔和约德尔自己在柏林的达莱姆安置下来了,但是老陆军总部却从弗里德贝格迁往迈巴赫营的措森。元首就在柏林市中心的总理府地下深处的避弹室定居下来。住在新总理府的废墟底下,他即使知道末日已在眼前,也不会露出声色。人们公认他曾下达过两道命令,指示把所有可能被敌方利用的资源统统毁掉。美军第9集团军和接踊而至的美军第1集团军及更南部的第3集团军突入马格德堡,这意味着德国将要被分割为二,元首作出尽量继续在德国南北两方作战的安排。据说,此时希特勒开始发表去年古德里安徒劳无益地力促他接受的意见,决心把所有现有的部队全部调往东部去与俄国人作战。不管怎么说,这已为时过晚了。古德里安和约德尔曾为之争吵的西部部队已被歼灭。还有一些在遥远的战场上作战的精锐师团(其中许多久经沙场),不是闲着就是被牵制在从海峡群岛到南斯拉夫,从北极圈到克里特岛以及在挪威,库尔兰,意大利和巴尔干等地,进行绝望的挣扎。很少有证据表明元首对局势的了解已清醒到能认清德国的真实处境的程度。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不能正视现实或分清轻重缓急,他的思想变得越来越虚无缥缈。从总体上讲,德国人民对德国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已被瓜分一事一无所知,但他们十分清醒地意识到,被西方盟国占领比之残酷的苏维埃政权和东部领土上的人民正在经历的可怕暴行要可取得多。可是,此时希特勒是否产生过慈悲之心仍是值得怀疑的。他不是以牺牲西线来支撑东线,反而在3月底组建了一个由八个新建师组成的第12集团军,由文克将军指挥去解救在鲁尔河包围圈里的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并想把英美军队再赶过莱茵河。
   文克的第12集团军的战斗力较弱。它下属有四个经验丰富的军司令部,其中两个由于缺乏运输工具和无线电台而无法实施指挥。有些新组建的师被指定为装甲师和装甲护卫师,并配备了刚出厂的坦克、强击火炮、装甲运兵车和火炮,并冠以激动人心的响亮名称:香霍斯特师、波茨坦师和克劳塞维茨师。可是,士兵大都是新兵和全国劳动服役队成员,许多部队配备了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和军士作骨干,正是由于有了他们才取得了一些战果,而这些战果也倾注了文克的心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楼主| 发表于 9.5.2010 11:55:35 | 只看该作者
   莫德尔的集团军群很快就被美军歼灭,莫德尔本人自杀身死。文克一接到前去解救被围困在哈尔茨地域的德军第1集团军,这道改变得更加实际的命令,便把装备最精良的装甲师中的两个师作为先头部队向西南方向调动。最初文克乘英军不备赢得了局部的胜利。英军和美军随即发动反攻,不久两个装甲师几乎全部被歼。文克退回易北河和穆尔特河一线,他颇为惊奇地发现他并未遭到英美的空袭。美军部队并不想渡过易北河或跟踪追击。
   德军在奥得河的配置没有什么变化。在北部,编成内有第3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的海因里希的维斯拉集团军群在波罗的海到尼斯河的河口一带守卫着奥得河。曼陀菲尔的第3装甲集团军在梅克伦堡与在波美拉尼亚的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对峙,而布赛的第9集团军与在东勃兰登堡的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相对峙。与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对峙的是构成舍尔纳中央集团军群左翼的格雷泽尔的第4装甲集团军。曼陀菲尔拥有十个师,布赛拥有十五个师,格雷泽尔拥有十四个师。在这个总数中,每个集团军只有一个装甲师或装甲护卫师。在曼陀菲尔和布赛的背后有集团军群预备队第56装甲军,由魏丁格指挥,其编成内有三个装甲师和三个装甲护卫师。在波罗的海和戈尔利茨之间守卫梅克伦堡和勃兰登堡的德国正规部队总数达四十五个野战师,其中五个是装甲师,三个是装甲护卫师,但是格雷泽尔还能得到舍尔纳的支援,在作战期间又有四个师也是这样投入德军的南翼进行战斗的。因此,粗略地说,德军展开了五十个势单力薄的野战师来抵抗苏军一百九十三个师的进攻。德军没有战略预备队,仅存的战术预备队——魏丁格的第56装甲军已经分散配置在曼陀菲尔和布赛之间了。
   元首又一次凭直觉满有把握地认为,苏军即将发起的这场有力的攻势根本不会是针对柏林而是指向南部的捷克斯洛伐克。4月6日他从维斯拉集团军群抽调了三个装甲护卫师,并把它们派往南方。海因里希对削弱他的战线表示抗议,但遭到反驳:苏军的人力物力即将告罄,它的兵员无非是一些新兵和获释的战俘。元首许诺给他们补充兵员,向海因里希许诺从党卫军、德国空军和海军中给他抽调十三万七千人,这些部队事实上仅是元首的想象而已,最终只提供了约三万人。
   1月至3月间,十六岁和十七岁的德国青年纷纷应征入伍,他们成了增援部队和新组建的部队的主要组成部分。除奥得河和尼斯河地区的四十五个正规师以外,还有一支由特遣队,临时凑集的部队和大量的人民冲锋队部队组成的大规模的混编部队。人民冲锋队可能有一百多个营,据估计在尼斯河的福斯特和穆斯考地域有三十个,在柏林有三十个。虽然这些营装备很差(大都使用各式陈旧的外国武器),但是它们拥有充足的反坦克火箭筒。人民冲锋队将显示出它们有与敌人近战的坚强决心。除了人民冲锋队营以外,还有武装警察部队和一大批匆忙凑集并由党卫军和冲锋队军官指挥的希特勒青年团特遣队。不论是出于恐惧或是忠于职守,这些大多年仅十三、四岁的青年常常证明他们比人民冲锋队作战更有效。
   托尔格洛、什切青、加尔茨、巴茨洛、泽洛、法兰克福、古本、科特布斯、福斯特、穆斯考、措森和施普伦贝格等地被构筑成要塞或是坚固据点。奥得河左岸的野战防御工事,由于使用了民间志愿人员,构筑得十分坚固。尽管这些土木工事配置得有一定的纵深,但它们基本上是由北向南与奥得河平行的一线式防御配系。另外还在柏林市郊和远郊构筑了几道粗劣的外围防御工事。德军已没有机动装甲部队在敌军坦克集团军一旦突破防御时能歼灭敌人或阻挡他们的进攻。它也没有保卫首都的作战计划,更没有指定执行这一任务的部队。德军炮兵支援力量不足,空军只剩三百架飞机支援维斯拉集团军群。
   4月15日,苏军发动攻势的前一天,希特勒发出了这一天的最后一道命令。命令预告东线士兵,如果他们打了败仗,如果布尔什维克蹂躏了德国,等待他们家庭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老人和孩子将遭残杀,妇女和姑娘将成为军妓,其余所有的人将被驱往西伯利亚。希特勒许诺给予他实际并不拥有的密集的炮火支援,并向部队保证将在帝国首都的门前歼灭苏军,使之葬身血泊之中。所有的士兵都受到警告不得服从不相识的德国军官的命令,这是由于苏军在东普鲁士和波美拉尼亚曾使用过这类手法而采取的防范措施。可是命令发布得太迟,未能送达应听取这项命令的部队。
   4月14日早晨,朱可夫方面军的每个师都以一个营的兵力发动进攻,进行威力侦察。他们发觉炮火准备一开始,德国守军就后撤一英里或更多。苏军再次向前就敌,但他们未按照惯常做法行事,即把试探性进攻发展成全面进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4#
 楼主| 发表于 9.5.2010 11:56:22 | 只看该作者


图30 柏林
   两天后,即4月16日黎明前,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开始实施主攻,朱可夫转移到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在赖特魏因附近的观察指挥所,朱可夫在那里是个极不受欢迎的客人。经过三小时激战,突击师进抵德军第二道防线,至此德军抵抗增强,尤以泽洛阵地前面为甚。布赛的第9集团军在该地的防御工事构筑在陡峭的山坡上,由88毫米高炮掩护,还有构筑良好的反坦克壕。为了克服这一障碍,朱可夫在中午时分不等步兵集团军突入开阔地就将卡图科夫的第1坦克集团军投入突贯作战。三个坦克军在已经塞满了第8近卫集团军的部队和车辆的少数几条道路、小径上缓慢地前进。落入苏军之手的俘虏说,有命令说,任何德军士兵自行后撤便当场格杀勿论,所以苏军将领预计,在他们通往柏林的道路上将是寸土必争。事实正是如此,苏军的正面进攻牺牲太大,于是他们就把部队分成小股分遣队渗入德军后方。经17日异常猛烈的轰炸以后,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在卡图科夫的装甲部队实施向心突击的支援下攻克泽洛堡垒。4月18日,第二道防御地域被突破。德国守军(许多是德国空军和人民冲锋队的成员)的顽强斗志使苏军最高统帅部大为吃惊,朱可夫按照预定的作战方案已经迟了两天。苏军翼侧的某些部队甚至还未前进一步。
   另一方面,在更南部的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则进展迅速,尽管他所得到的支援要比指派给朱可夫的薄弱。在发动攻势的前夕,朱可夫不得不放走他的参谋长索科罗夫斯基到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去。作为交换,他得到前第4乌克兰方面军司令员彼得罗夫,一个善于用兵打仗但不谙文牍的人。
   科涅夫派出的强渡尼斯河的步兵部队,有戈尔多夫的第3近卫集团军和普霍夫的第13集团军、以及扎多夫的第5近卫集团军。这些部队是在福斯特至穆斯考之间比较狭窄的正面渡河的。按照苏军的常规,集团军司令员各有自己的观察指挥所,可以观察战斗地域。科涅夫在发动进攻的那天夜晚便在普霍夫的指挥所临时住下。科涅夫与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进攻方法不同,他等到天大亮以后才把部队开往河边,但是他利用火炮和飞机所施放的烟幕隐蔽部队的行动,迷盲德军的观察。尽管先前计划要作长时间的炮火准备,但是先头部队只经过四十分钟的炮火准备,就开始乘船渡河。据科涅夫说,85毫米反坦克炮是由钢索拖曳越过河床的。后来架起了浮桥和固定桥梁,到4月16日晚上,有二十座固定桥和十七座浮桥和若干渡船已投入使用。雷巴尔科的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和列柳申科的第4近卫坦克集团军乘船渡过了尼斯河,他们接到命令:在抵达施普雷河的时候,他们应使用自己的渡河或涉水的器材。4月17日,两个坦克集团军都已越过了尼斯河。4月18日,尽管格雷泽尔的第4装甲集团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和一些猛烈的反击,但科涅夫还是进抵科特布斯和施普伦贝格两个要塞,可是都无法攻克。科特布斯仍是德军防线强大的南翼。科涅夫从南北两侧绕过施普伦贝格,迅速插入敌军后方,切断舍尔纳的中央集团军群与维斯拉集团军群的联系。科涅夫部队运动时遇到的地形与朱可夫在柏林以东遇到的地形不同,虽布满了大小河流,但大致上是沙地而少沼泽,因而便于使用坦克。可是另一方面,这里森林遍布,靠近柏林处湖泊更是星罗棋布。但是科涅夫说在这里运动比他预计的容易,因为在大原始森林和人造林中居然大道纵横交错,这对于一个在俄国森林中长大的人来说,是十分惊异的事。然而,对部队实施控制是困难的。四处都是硝烟和战斗的喧嚣声,简直什么也看不清,在树林中肆虐的烈火给坦克和步兵同样带来危险和困难。苏军和德军散在四处,混杂在一起,一个苏军将军乘坐吉普车在林中道路上颠簸而行,竟落入德军掉队士兵之手而丧生。垂死的伤兵和死者的尸体堵塞了小涧和溪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楼主| 发表于 9.5.2010 11:56:33 | 只看该作者
   4月17日晚上,斯大林通过短波无线电话与第1乌克兰方面军通话,说明朱可夫的部队由于遭到顽强抵抗而前进迟缓,并建议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一些坦克部队应利用科涅夫打开的突破口,从南部近逼柏林。科涅夫反对这一建议,指出这样做将耽误时间,因此最后一致同意让科涅夫把雷巴尔科的第3坦克集团军和列柳申科的第4坦克集团军指向更北部的措森和波茨坦。此时,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由于坦克尚未进入开阔地带并且伤亡惨重,还在继续缓慢地向西推进。V·I·库兹涅佐夫的第3突击集团军和佩尔霍罗维奇的第47集团军在巴茨洛附近进行了十分艰苦的战斗,于4月19出晚突破德军第三道防线,而波格丹诺夫的第2坦克集团军已抵达开阔地带以及柏林北郊拉登堡和泽佩尔尼克。
   德军第9集团军的守军在苏军坦克部队突入柏林北部并把它与曼陀菲尔的第3装甲集团军分割开之前曾对强大的攻势顶了三天。往南,科涅夫穿越布赛的第9集团军的交通线向措森和波茨坦发动的突击,切断了它与第4装甲集团军的主力部队的联系。第9集团军已无力保卫柏林,也不能恢复原先的战线。恰如约德尔后来所说,这场战争已彻底失败了。大多数德军将领都得出结论说,剩下来的问题只是撤回残部以免他们身陷苏联的集中营。可是,这并不是元首对形势的分析,他的所作所为不象是战争已经打败的样子,而是好象战斗的步伐正在加快并且将达到关键时刻。4月20日,希特勒拒不同意第9集团军撤退,并令它坚守奥得河,因此海因里希把施泰纳的党卫军军部迁往柏林正北方的埃伯斯瓦尔德去指挥若干特遣队,并保障曼陀菲尔的暴露的南翼;但4月21日当这一小支部队还存在的消息传到希特勒耳朵里的时候,他便命令在他的心目中规模为一个集团军的施泰纳集群,去指挥一个装甲护卫师和两个步兵师的部队。施泰纳将向东南方进攻以封闭朱可夫的右翼部队正蜂拥而入的大突破口,以便与柏林以东的第56装甲军建立联系。希特勒调给施泰纳的部队不是不能到手的就是一些名存实亡的师,施泰纳麾下最多大约有一万五千名没有重武器的兵员。元首同时向布赛的第9集团军和格雷泽尔的第4装甲集团军下达命令,命令这两支部队封闭科涅夫的部队已经通过的南面的突破口。
   第1高炮师的一部分部队负责柏林城内的对空防御,其中包括在蒂尔加滕、洪堡和腓特烈海因的大型高炮指挥调度所。该师的许多重炮可作反坦克之用。邓尼茨用飞机把一个海军营以及希姆莱的一部分私人卫队即党卫军莫恩凯营运入柏林。另外城里还有一些零星的军事单位和特遣队,有两个警察营、约三十个人民冲锋队营以及一些希特勒青年团特遣队。劳工是足够的。3月6日,前第11步兵师师长赖曼被希特勒任命为柏林地区守备司令。这一任命事实上形同虚设,没有权力,没有人力物力,而且事无巨细都要屈从于元首和行政长官戈培尔的掣肘。4月19日元首又改变了主意,让海因里希的维斯拉集团军群负责保卫柏林。仅三天后,希特勒又亲自接管柏林防御的指挥权,并挑选一位工程兵军官孔策和一位陆军总部的国家社会主义督导组织的军官充当他的副手。4月24日希特勒又想重新任命一位柏林地区的军事指挥官。当时正在柏林东南方的施普雷河作战的第56装甲军军长魏丁格被任命为柏林城防司令,他要在元首的直接指挥下行事。第56装甲军的编成内有:明兴贝格装甲师的残部,第18装甲护卫师,第11党卫军诺德兰装甲护卫师和第9伞兵师。第56装甲军退却至柏林的南郊和东郊。为了逃避这项新任务,魏丁格将他的军交给了正在指挥明兴贝格装甲师的穆默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楼主| 发表于 9.5.2010 11:56:53 | 只看该作者
   魏丁格和第56装甲军的战地指挥官也将为党卫军、冲锋队的突击队以及军事警察的特遣队的活动所苦。后者是所谓战地飞行军事法庭,这类军事法庭在德国的其他东部地区早已十分活跃。有些军事法庭显然是自封的,另一些则是党卫队莫恩凯营的特遣队。他们在后方游荡搜寻军队、人民冲锋队和希特勒青年团的落伍者,如有擅自撤回后方的嫌疑,无需任何证据或不经审讯就被处决或绞死在街上。据说,穆默特威胁说,敢于进入他的辖区的任何这类特遣队格杀勿论。
   英、美在4月20日对柏林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空袭从中午开始,持续了两个小时。从此柏林成为一片废墟,城内一片死寂。电、煤气、下水道设备均遭破坏,唯一的水源是街头的消防栓。人们只能得到少量的食物,而且要经过数小时排长队才能到手。
   4月20日是元首的生日,希特勒决定这天离开柏林前往上萨尔斯堡。十天以前他的侍从人员和最高统帅部部分人员已前往巴伐利亚建立大本营,专候他的到来。在新总理府的地底下,元首和他的小圈子里的人在二十八间统称为地下避弹室的小房间里生活和工作,在这里,元首最后一次会见了他的全体参谋人员。希特勒对是否要离开柏林举棋不定,但是他命令实施他以前同意的计划。根据这个计划,邓尼茨将接管帝国北部,大家推测然而未经证实的是,凯塞林应指挥南部所有的军队。接着戈林前往巴伐利亚,留下科勒尔和克里斯蒂安代表他处理德国空军的事务,希姆莱逃往德国北部的霍恩利亨。那天,据凯特尔自己说,他企图劝说希特勒开始进行投降谈判。第二天,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舍尔纳陆军元帅来到地下避弹室单独会见元首,会见使元首重新振作精神并乐观起来。当天下午晚些时候,文克从第12集团军前来向元首简要地报告了他突破哈尔茨美军的作战情况,可是文克当时还不知道就在当天下午这场突击已惨遭失败。总的说来,元首流露出了飘飘然的乐观情绪,认为事情终于开始有了转机,对此,连凯特尔和约德尔在当晚驱车返回达莱姆最高统帅部时都私下表示惊奇。那天深夜邓尼茨前往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普洛恩。
   可是,当凯特尔第二天出席军事会议时,元首又深深陷于绝望之中。希特勒脸色腊黄,抽搐加剧,神经极度紧张,思想飘忽不定。苏军已经进入柏林东部市郊,而在南部,科涅夫已进抵德军最大的弹药库所在地尤特博格。显然,施泰纳集群根本没有采取行动从北部的埃伯斯瓦尔德攻入柏林。希特勒宣布他准备留在柏林,并已命令将这一消息通过无线电广播出去。希特勒说,如果文克能顶得住美军,他将指挥这场保卫帝国首都之战。如果要与敌方进行任何谈判的话,那末戈林比他更适于担当谈判角色。约德尔把这一声明逐字逐句复述给没出席军事会议的科勒尔。
   据说,那天当元首获悉施泰纳集群辜负了他的厚望,他便对党卫军、德国陆军和德国人民大发雷霆。这样的场面在过去四年里已是司空见惯,但是在元首地下室所出现的震惊和混乱与其说是元首的狂怒所引起的,还不如说是由于人们突然间醒悟到德国已经最终战败所引起的。那天夜晚,元首小圈子里的残留人员(包括科勒尔,但不包括戈培尔、博尔曼、凯特尔、约德尔、布格道夫和克雷布斯)从加托机场飞往巴伐利亚。科勒尔向戈林详述了希特勒关于和平淡判的声明,戈林向元首发了一封电报建议,称他戈林应在谈判中享有全权。他很快就收到了在博尔曼的怂恿下发来的回电:解除戈林的一切职务,并命令将他秘密逮捕。与此同时,希姆莱在卢贝克正通过瑞典的贝尔纳多特伯爵,企图与西方大国开始和平谈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楼主| 发表于 9.5.2010 11:57:07 | 只看该作者
   凯特尔和约德尔未能说服元首离开柏林,于是他们便着手组织反攻,命令文克的第12集团军从易北河转向东,向波茨坦运动,同布赛的第9集团军会合。施泰纳和曼陀菲尔将从北部向柏林进攻。最后统帅部没有去巴伐利亚的部分参谋人员撤出了伯林,前往波茨坦以北的克拉姆普尼茨,而凯特尔则乘汽车向西南驶去,沿途穿过成群结队的难民寻找第12集团军。4月23日黎明前几小时,他到达文克的战术指挥所,并命令文克撤离易北河,向东开往尤特博格和波茨坦。
   到4月21日,朱可夫的右翼,即波格丹诺夫的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V·I·库兹涅佐夫的第3突击集团军、佩尔霍罗维奇的第47集团军,穿过了柏林北部的重要高速环形公路。在别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遭受挫折未能取胜。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和卡图科夫的第1坦克集团军在菲尔斯滕瓦耳德、埃尔克纳和柏林正东的彼得斯哈根地域作战时遇上了坏天气并遭到步兵部队和人民冲锋队的反击,坦克损失惨重。在更南部,科尔帕克奇的第69和茨维塔耶夫的第33集团军仍未打出法兰克福地区,而在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北翼,别洛夫的苏军第61集团军和波兰第1集团军对西部的施泰纳的作战也未取得什么进展。
   对柏林的主要威胁来自科涅夫的两个坦克集团军,它们从东南方向进攻,势如破竹,取得辉煌的胜利。这两个坦克集团军分别由雷巴尔科和列柳申科指挥。科涅夫遭到格雷泽尔第4装甲集团军所部的共十四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的抵抗。后来又配属给格雷泽尔四个装甲师或装甲护卫师,但是始终没能有足够的装甲部队来对付第1乌克兰方面军坦克的突破。作战的初期打得十分激烈,不过参战的是步兵和德国空军部队以及人民冲锋队。科涅夫把他们说成是老人和孩子的队伍。他们噙着眼泪用近距离反坦克火箭筒击毁苏军的坦克。4月20日晚上,最高统帅部战时和平时所在地、柏林南部的措森被雷巴尔科的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攻陷,而列柳申科的第4坦克集团军抵达了更西部的卢肯瓦尔德和尤特博格地域。与此同时,苏军的大部分步兵部队仍在利特布斯和施普伦贝格进行激战。为了填补坦克集团军和步兵集团军之间拉开的五十英里长的间隙,卢钦斯基的苏军第28集团军从第二梯队被调往柏林东南地域。施普伦贝格只是在十分猛烈的轰炸和炮击粉碎了德军的拚死抵抗以后才落入扎多夫的第5近卫集团军手中。科罗捷耶夫的苏军第52集团军和斯维尔契夫斯基的波兰第2集团军向德累斯顿发起的进攻进展缓慢,因为格雷泽尔从格尔利茨地域反攻,突入它们的南翼。这就促使科涅夫把彼得罗夫派往该地域,照科涅夫委婉的说法,其目的是使部队振作起来。
   4月20日上午,经过六十分钟的炮火准备之后,罗科索夫斯基的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强渡奥得河,突入了梅克伦堡,进攻曼陀菲尔的第3装甲集团军。格里申的第49和波波夫的第70集团军几乎无所进展,只有巴托夫的第65集团军设法夺取并扩大了一个桥头堡,能见度差和恶劣的飞行气象条件都帮了德军的大忙。因此,曼陀菲尔才得以暂时守住阵地。
   在柏林,苏联军队正突入市郊。担任朱可夫右翼的佩尔霍罗维奇的第47集团军几乎从北面包围了该城。4月22日该集团军在亨尼希斯多夫渡过了费尔河往南向波茨坦推进;同天傍晚,普霍夫的第13集团军抵达从西向南穿过尤特博格的铁路线。两天以后,第1乌克兰方面军和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在柏林东南会合了。4月25日,列柳申科的第4近卫坦克集团军和佩尔霍罗维奇的第47集团军在柏林以西会合。柏林城和布赛的第9集团军被团团围住。同一天,扎多夫的第5近卫集团军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附近(距其南面的德累斯顿约五十英里)遇到了美军第1集团军的巡逻队。于是,德国就从中央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
   文克在易北河以西与英美军队的作战中损失了相当多的装甲部队,但仍拥有不少坦克、强击火炮和装甲运兵车。第12集团军已与在维滕贝格和尤特博格之间的南翼苏军接火。文克希望美军在易北河按兵不动,他好把背部转向西方,开始进军波茨坦,包围柏林。4月29日,文克的部队对贝尔齐希附近的苏军第5近卫机械化军实施突袭。当时该军正在安安逸逸地休息。文克使用一支由强击火炮和步兵组成的合同部队很快就突入苏军后方。在贝利茨,文克的部队重新夺得了一所曾被苏军占领、住有三千德军伤员的医院,然后抵达波茨坦湖,撤走了被围困的波茨坦守卫部队。可是到那时,第12集团军已经筋疲力竭,不能承受苏军即将对其延长的两翼发动的猛攻。文克在此等待第9集团军与他会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楼主| 发表于 9.5.2010 11:57:21 | 只看该作者
   戈尔巴托夫的苏军第3集团军在西南方向的埃尔克纳和措森之间的地域打进了一个楔子,把第56装甲军赶回柏林,并切断了它与南部的布赛第9集团军的联系。戈尔巴托夫认为布赛的部队起先的抵抗不及他在东普鲁士遇到的抵抗顽强,可是一当第9集团军被围困,战斗就变得激烈了。布赛的第9集团军和被科涅夫的包抄赶往北部的第4装甲集团军的若干部队溃不成军地败退下来。被围困的部队遭到严重损失,特别是受到猛烈的轰炸。它们从施普雷瓦尔德向正西方向的卢肯瓦尔德运动。道路上挤满了难民和掉队的士兵,他们不时受到竭力阻止他们西进的苏军第13集团军和第3、第4近卫坦克集团军的攻击。德军的补给和运输系统早已崩溃,海因里希力图尽其所能救出他所能救出的一切,他把伤员、平民和部队送往美军手中,以获得相对的安全。在这场大厮杀中,传来一道由约德尔签署的命令,可是几乎无人予以理睬。命令指示在柏林南面建立一道稳固的战线以便中央集团军群依托它实施反攻。4月29日,位于贝利茨与柏林正南的卢肯瓦尔德之间的第9集团军,出于苏军飞机和坦克的攻击,在白天不能有任何行动。在随后的两个夜晚中,根据不同的估计,总数从三千至三万之间的部队与老百姓一起乘夜暗渗入到文克的第12集团军的驻地。除了第56装甲军和在柏林零星溃散的部队外,布赛的第9集团军已不复存在。5月1日,文克率领伤员和大批难民准备退守施滕达尔和唐格明德之间的易北河,在那里,他的一个军长埃德尔斯海姆正企图与美军第9集团军谈判投降和接纳德国伤员的条件。
   在柏林以北的梅克伦堡,情况十分混乱。施泰纳集群4月21日接到元首令它以四个师的兵力向南部的柏林发动进攻的命令。可是事实上,他只拥有薄弱的党卫军警察第4装甲护卫师和一师海军士兵。前者已在但泽损失了大部分重装备。由于另外两个师还没与他会合,他便按兵不动。施泰纳不受维斯拉集团军群司令海因里希的管辖,海因里希因第9集团军即将覆没,所以只统帅曼陀菲尔的第3装甲集团军。到那时,第3装甲集团军自身也难以在奥得河下游抵挡住罗科索夫斯基。约德尔把他的最高统帅部参谋特遣组迁往柏林以北的菲尔斯滕贝格这个安全地方,凯特尔又赶来为援救元首和首都作最后疯狂的努力。海因里希想把施泰纳集群和调离文克集团军的霍尔斯特军置于他自己的指挥之下,因为这两支部队能保证曼陀菲尔在拉特诺和奥拉宁堡地域的南翼的安全;可是仍企图用它们来进攻柏林的凯特尔却不同意。4月27日,经过一周的苦战,罗科索夫斯基离开他在奥得河上的桥头堡,开始向普伦茨劳进军。这样做有将第3装甲集团军分割为二的危险。海因里希从无掩蔽的斯温明德沿海地域撤退,为了挽回局势,他把仅有的后备力量,即从西部撤退下来的一个装甲护卫师和一个装甲师的部分部队全投入了战斗。到那时从北部进攻柏林已完全不可能,可是凯特尔也模仿元首的绝招,开始高叫有人背叛。
   七年来,凯特尔第一次摆脱了希特勒的控制。凯特尔没有野战指挥经验,他在乡间四处奔走,给部队出难题、威胁指挥官,他惊恐地发现海因里希没有得到元首和他本人的准许已经开始有秩序地撤退了。4月28日,约德尔通过无线电台向希特勒汇报了情况,禁止维斯拉集团军群继续后撤。当日深夜,海因里希在电话里报告说,尽管他奉命不得撤退,他还是要继续撤退。为此他和参谋长特罗塔被解除了职务。凯特尔任命空军司令斯图登特为海因里希的继任人,但是在他从荷兰赶来以前,指挥权暂时移交给蒂佩尔斯基希。
   1940年曾在陆军总部任军事情报部部长的蒂佩尔斯基希,现在指挥第21集团军,这是为了支撑德军在特拉诺与奥拉宁堡之间的南翼,于4月29日在第3装甲集团军背后新组建的一支部队。凯特尔描述了在一个明媚的夏天的早晨,他前往瓦伦附近去会见蒂佩尔斯基希,沿途乘车穿过林中骑径和车道,避开大道和村庄以及作战的喧嚣声,因苏军部队正在菲尔斯滕贝格附近的密林中搜索。蒂佩尔斯基希诚挚地一再恳请凯特尔不要把维斯拉集团军群的指挥权交给他,最后凯特尔还是不得不命令他担任此职。办完了这件事,凯特尔和约德尔离开战地前往多宾。在多宾,希姆莱交给他们一封元首在4月28日给凯特尔的无线电报,索要文克、布赛和霍尔斯特的先头部队突入柏林时的位置。4月29日晚上,凯特尔答复说,突入柏林已毫无希望,并建议元首应向外突围或坐飞机离开柏林。对这封电报,希特勒当然不屑回复。此后,凯特尔和约德尔在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途中,仍旧开完了每日例行的军事会议,在会上,他俩还郑重其事地相互介绍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楼主| 发表于 9.5.2010 11:57:35 | 只看该作者
   4月28日希特勒的宣传部告知他,路透社发表了一篇有关希姆莱企图与西方大国谈判的报道,这使希特勒大发雷霆,臭骂希姆莱、施泰纳和党卫军。希姆莱在元首总部的代表、爱娃·布劳恩的妹夫费格莱因被怀疑是同谋,而且出于他在夏洛滕堡被捕时身着便服,又被怀疑为企图逃跑,因此立即受到审问并奉希特勒之命枪决了。尽管博尔曼在4月30日还准备给邓尼茨发一封电报,以元首的名义命令他对这位帝国党卫军的首脑立即采取无情的措施,但是,希姆莱已安然逃离元首的掌心,只好声明断绝关系。
   在柏林东南郊,第56装甲军在齐格勒的第11党卫军诺德兰装甲护卫师的掩护下渡过了施普雷河,该装甲护卫师在新克尔恩地区占领了阵地。魏丁格对该师的固执极不满意,撤掉了齐格勒,换上克鲁肯贝格。第18装甲护卫师在格吕内瓦尔德,而明兴贝格装甲师在滕珀尔霍夫。大约希特勒青年团的一千名团员守住通往施潘道的费尔河桥梁,准备迎接文克的到来。位于该城西南方、费尔河附近的加托机场仍在使用,从加托到市中心的空中运输由费赛勒怪鸟式飞机和教练机实施。夏洛滕堡和勃兰登堡门之间的大道(被称作东西轴线或夏洛滕堡肖塞)原先曾用作三引擎容克52飞机的简易机场。可是这一临时性的简易机场出于防空炮火和能见度差造成飞机坠毁而不久就停用了。至4月25日加托机场已不能使用。
   就在那天,科涅夫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从柏林南郊包抄上来,左翼是雷巴尔科的第3坦克集团军,右翼是卢钦斯基的第28集团军。策伦多夫、利希滕费尔德、兰克维茨和马林多夫都已被攻占,只是在德军用一定的兵力守卫的特尔托运河上苏军短时间受阻。科涅夫的部队以小股的诸兵种战斗群作战,每一战斗群的编成内有一个步兵连,数辆坦克和火炮以及一支工兵特遣队,然而它们饱尝了在居民地作战所遇到的各种艰辛。坦克损失惨重,科涅夫说损失了约八百辆,大部分是在柏林城内被击毁的。柏林守军不时地出现在苏军后方,他们是事先躲藏起来或是通过小巷和下水道来的。苏军有的伤亡是4月25日苏联空军实施的猛烈轰炸造成的,另外,苏军部队中也出现互相误伤的情况。在4月25日这天伤亡不计其数,科涅夫和朱可夫两人都吁请斯大林规定一条战斗分界线,于是确定从滕珀尔霍夫到市中心动物园为分界线。
   科涅夫负责柏林南区,朱可夫的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负责柏林东区、北区和西区的一部分。在东区,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和卡图科夫的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在施普雷河以南而别尔扎林的第5突击集团军则位于该河以北,库兹涅佐夫的第3突击集团军和波格丹诺夫的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扼守柏林的北郊和西北郊。吹毛求疵的崔可夫批评在大城市使用坦克集团军发动进攻是错误的,他的批评不无可取之处。崔可夫也不喜欢朱可夫,因为他总是把攻势进展迟缓的责任推卸给他的部下而不是从自身或他的参谋部里寻找原因。此外,平素多疑、沽名钓誉的朱可夫(崔可夫的用词)4月24日打电话给崔可夫要他派出巡逻队搞清科涅夫是否真的突入柏林,到达崔可夫的左翼了。对此崔可夫也深为反感。
   以后三天,两条战线迅速向市中心合拢,至4月28日柏林的整个南区和东区差不多一直到蒂尔加滕都在苏军手中了。在西南面,夏格滕堡,哈伦泽和威尔默斯多夫仍在德军手中,因此,苏军可能仍难以抵达西面由希特勒青年团坚守的费尔河桥梁。洪堡和腓特烈海因之间的东北郊仍由德军占领着,但是在蒂尔加滕北部边缘的老莫阿比特失陷了。在南区崔可夫离总理府只不过一千码。而北区的第2坦克集团军距总理府约一英里之遥。
   戈培尔把文克在4月29日逼近波茨坦作为一个响亮的口号,号召柏林守军团结起来、激励他们作出新的努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事态的发展表明对文克、施泰纳或布赛都无可指望。那天清晨四点钟,阿道夫·希特勒在已经决心结束自己生命的情况下签署了处理身后遗产的遗嘱。签署是由他贴身小圈子里的博曼和布格道夫作见证,自从一年前有人企图刺杀希特勒以来,他们组成了一个围绕在希特勒周围的结合紧密而几乎无法渗透的小集团。这个三人小集团的第三个成员菲格莱因躲在外面。另外两位签署者是戈培尔和克雷布斯。在这份留给后代的遗嘱中,元首把发动1939年战争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就放弃国土一事他转弯抹角地谴责德军陆军军官。戈林和希姆莱被作为叛徒开除,邓尼茨被指定为总统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希特勒在他行将就木之时仍继续干预其事,指定邓尼茨政府的成员,其中包括戈培尔、博尔曼、赛斯·英夸特、格赖姆、舍尔纳和冯·克罗西克。4月30日下午,他和他的新妇爱娃·布劳恩自杀身死。
   当天傍晚,从党卫军诺德兰装甲师防区派来的一名打着白旗的军官被送往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的前方支撑点内,他询问是否准许克雷布斯穿越防线。还不到清晨四时,这位最后一任参谋总长在第56装甲军参谋长杜欧芬格和一位在德军服役的操俄语的拉脱维亚上尉的陪同下,出现在崔可夫的司令部。克雷布斯代表戈培尔和博尔曼请求停战,崔可夫把他的请求用电话传给朱可夫,从那里再传给莫斯科。根据苏联的说法,克雷布斯被授权谈判签订一项允许德国的新政府集会和从事和平谈判的停战协定。这引起了一场持久的争论:究竟是先停火后投降呢,还是先投降后停火?午后,德方返回总理府,没有达成协议。苏军开始对蒂尔加滕和在它正东和东南方的政府大厦发动最后的突击。
   在地下避弹室内,戈培尔和博尔曼仍在新任命的邓尼茨政府中争权夺位,企图把这位海军上将当作他们的工具。他们两人都通知邓尼茨:他已被指定在元首死后当希特勒的继任人,但是他们没有告诉他希特勒事实上已经死了。直到第二天上午十一时,当他们把希特勒已在六小时前毙命的消息告知朱可夫和斯大林时,他们才狡猾地通知邓尼茨遗嘱已经生效,邓尼茨据此可以推断,但事实上还不能确认元首已经死了。下午三时当克雷布斯已返回总理府,允许柏林的残兵败将与邓尼茨会合的希望已完全破灭时,这位杰出的海军元帅才被告知事实真相。戈培尔和他的夫人杀死了他们的孩子和他们自己。据信,布格道夫和克雷布斯开枪自杀,而博尔曼和元首宫廷的剩余人员企图从总理府和市中心穿过苏军防线逃跑。
   5月2日午夜刚过,崔可夫集团军的一个师收到第56装甲军发来的一封俄语无线电报,要求停火并在波茨坦车站铁路桥迎接苏方的军事谈判代表。5月2日柏林德军司令魏丁格将军投降并号召所有德军停止抵抗。至当天下午,一切战斗均已停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楼主| 发表于 9.5.2010 11:57:52 | 只看该作者
   4月29日,在意大利的德军司令向亚历山大陆军元帅投降;5月2日,意大利战场的一切敌对行动全部停止。在西南欧的G集团军群司令以及在挪威、丹麦和荷兰的德军司令也相继投降。
   4月的最末一周,希姆莱企图通过瑞典的贝尔纳多特同丘吉尔联系,以便能在西线而不是在东线投降。这个求和表示遭到拒绝,答复是德国政府的投降必须是无条件的,而且应该同时向英美两国和苏联投降。苏联得到通知:这次接触被拒绝了。既然同西方单独休战已无希望,德国野战集团军群和集团军的司令官采取了他们所能采取的措施,往往不顾柏林的命令,向西方各同盟国作战术性的投降,以保全他们的部队不为苏军俘获。在库尔兰和费里舍河的被围部队没有撤退的可能。维斯拉集团军群和文克的第12集团军连同随军的难民纵队迅速退却,以便抵达维斯马附近和易北河以西的英美军战线寻求保护。在更南面,舍尔纳的中央集团军群、伦杜利克的南方集团军群以及正从巴尔干各国撤退下来的勒尔的东南指挥部都处在危险的暴露阵地上。
   德国政府的新首脑邓尼茨已经指示西线的所有德军部队向英、美联军投降,并且命令所有潜艇回港。5月5日,他派遣海军总司令冯·弗里德堡去兰斯见艾森豪威尔;第二天,约德尔也去了。艾森豪威尔意识到德国代表团是想赢得时间撤退它在东线的部队,便威胁代表团,说如果不签署立即无条件投降书,就马上封锁英美边界,不许任何人越过。5月7日,约德尔照办了;两天以后,在柏林的凯特尔又签署了承认第一份投降书的第二份投降书。与此同时,德国部队和平民继续大规模向西运动。他们能否得到许可越过东线和西线的边界,似乎因地而异。在梅克伦堡,军队和难民都能入境;在勃兰登堡,部队可以渡过易北河,而平民则不行。在波希米亚和南方,部队和平民在炮口下停止前进;缴了械的战俘被移交给苏军的事例也发生过几起。东线的德军司令官即使知道苏联已把他们列为战犯仍坚守岗位并率所部投降苏军,只有少数例外。
   在德国和俄国悠久历史上的这场最大的战争就这样宣告结束了。苏联的损失不得而知,但是,据说由于种种原因而死亡的军民总数约达二千万人。从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3月31日,东线战场上德国部队伤亡人数为一百万零一千人死亡,三百九十六万六千人受伤,还有一百二十八万八千人失踪,总数刚刚超过六百万。这些数字表明德军在俄国的损失十分巨大。苏军的伤亡(包括六百万囚犯在内)可能达一千四百多万,其中约一千万人丧生。
   战争开始时,德国吉星高照,俨然是欧洲的霸主,它建立了希特勒自夸为千年不衰的欧洲新秩序。相形之下,苏联显得只是二等国家,因而丘吉尔在1940年和1941年,可能是指靠美国会支援他,便推断即使苏联站在德国一边参战,大不列颠以它的联邦和帝国的力量最终必能赢得胜利。1939年,苏联对它的从未经受战争考验的革命武装力量缺乏信心。1940年,莫洛托夫曾经担心英国会干涉芬兰冬季战争;1941年,苏联是在德国强大军事力量的魔影下过活。然而战争结束时,苏联尽管由于人力的损失巨大而受到很大的削弱,但却以胜利者的傲岸姿态出现;而德国作为一个政治和军事因素,却已遍体鳞伤,且被两大势力集团弄得四分五裂。
   苏联胜利和德国失败的原因已讨论过了。希特勒应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责;德国初期在西线和东南欧获得的胜利大半要归功于希特勒。毫无疑问,德国东进攻打苏联的动力来自希特勒一个人。对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大败,希特勒要负完全责任。由于盲目地坚持刻板的防御和固守阵地,他丧失了主动,因而帮了敌人的忙;这个敌人的成功是靠建立和调遣预备队,在选定的战区和地段上构成兵力、兵器上的决定性优势。姑且不讲希特勒在指挥野战部队上所犯的战略和战术错误,当他因政治上的判断错误而开始在两条战线上作战时,他已经招致了德国的失败。敌方所占的优势太大,面对这样一个联盟,德国不可能取得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7.12.2024 02:4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