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eethoven的生平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31.5.2004 03:27:59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的全部交响曲介绍<br><br>概述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 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动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br>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和第三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一样,同属于英雄性艺术的最崇高作品,贝多芬开始创作第五交响曲是在第四交响曲之前,完成了第四交响曲之后。他在这部作品中所提出的主题与英雄交响曲一样,那就是英雄斗争的意义和目的。所不同的是第五交响曲描写的是英雄除自己以外联合人民,共同去斗争,共同完成神圣的使命。 <br>  “从黑暗走向光明,通过斗争取得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中心思想。第五交响曲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它结构严谨,手法精练,形象准确生动,层次清晰,各乐章有内涵的联系整部作品气宇轩昂,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第三交响曲到第六交响曲的创作,贝多芬在承袭古典音乐先师的基础上,进行了划时代的伟大变革,使庞大的交响乐队服务于一个独立的思想主题,也可以说是贝多芬奠定了近代交响乐的先锋作用。<br><br>C大调第一交响曲(1779-1800),Op.21<br>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br>  顾名思义,《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伟大一生中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时已经三十岁了。其实在“边听边入门”系列中的那篇《辉煌交响之路的第一步——解析贝多芬第一交响曲 》一文中,我们已经对这部作品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这是一部“充满了海顿和莫扎特一辈所特有的音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海顿交响曲传统”的作品。那么我们就从这一点入手,来看看贝多芬与两位交响曲创作领域的前辈——莫扎特以及海顿,有着怎样的联系,因为我觉得这是《第一交响曲》艺术风格背后隐藏的故事。<br>  贝多芬1770年出生在德国波恩,生活在充满音乐艺术的浓郁氛围中,而且贝多芬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在当时莫扎特已经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音乐神童,贝多芬的父亲也就立志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这样的人物。11岁的时候,贝多芬从学校辍学,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音乐旅程。随后他跟随父亲和一些颇具水准的乐师学习乐器演奏以及音乐理论,逐渐展现出了才华。当时欧洲真正的艺术中心是奥地利的维也纳,所以贝多芬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和帮助,在自己17岁那年第一次来到维也纳,试图在那里继续提升自己的音乐功底。<br>  当时维也纳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因为那里荟萃了以莫扎特、海顿为主的一大批有才情的音乐大师。到达维也纳不久,贝多芬就见到了长他14岁的音乐巨匠莫扎特,会面的地点是在莫扎特的家中,据说那是一次有很多人出席的聚会。贝多芬显得非常拘束,因为他对莫扎特怀着一种非常崇敬的态度。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忘记展示一下自己独特的才华。贝多芬让莫扎特指定一个音乐主题,他来进行颇有难度、也更见功底的即兴创作独奏。莫扎特应允了这个要求,结果贝多芬略加思索就按照大师给出的要求,完整而流畅的创作并演奏了一段优美的旋律,以至于莫扎特十分欣喜,对在场的众人预言——贝多芬将是未来的杰出音乐大师!这就是这两位历史上最负盛名作曲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可以说,在以后的日子里,贝多芬一直非常崇敬莫扎特,甚至自诩为——迄今最崇拜莫扎特的人。<br>  由于母亲病危,贝多芬在到达维也纳之后不久不得不重新回到波恩,并且永远告别了母亲。但他终究觉得当时的波恩过于封闭,要想达到自己的音乐理想,必须去维也纳。所以,1792年他第二次来到了音乐之都,在那里开始长达数年之久的学习和积累,并且得以拜海顿为师。海顿被称之为“交响乐”之父,一生创作过100多部交响曲。不过根据史书记载,海顿非常看重贝多芬的才华,并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值得培养的后起之秀,但因为某些原因并没有教授贝多芬太多的实际知识。即便如此,贝多芬日后依然把海顿尊为自己在维也纳时期最重要的师长,海顿的作品和理念给了贝多芬很多灵感。<br>  莫扎特和海顿是古典时期最重要的两位作曲家,贝多芬作为他们的后辈乃至学生,从他们两位的作品中汲取了非常丰富的养分,这些前辈赋予的精粹也正集中表现在《第一交响曲》当中。虽然这是贝多芬在交响乐创作领域的处女作,但是这并不说明这部作品尚不够水准。事实上,贝多芬创作《第一交响曲》的时候已经三十而立,自己在维也纳学习已经有八年,并且已经在当地立足稳固,从一名出色的演奏家逐渐转型为作曲家,甚至已经有了比较出名的原创音乐作品。在十八世纪末期,他所创作的《“悲怆”钢琴奏鸣曲》以及前两部钢琴协奏曲已经普遍受到维也纳听众的好评与接受,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于1798-1799年,1800年首演的《第一交响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过可惜的是,由于乐团素质有限,这部作品的首演并没有获得成功。但是其旋律中表现出来的乐思,还是让人感受到了来自贝多芬的与众不同。<br>  对于《第一交响曲》的评价,古往今来几乎是众口一词的。其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东西,有些评论家甚至感觉有些许节奏正是莫扎特在以前某部作品中使用过的。《第一交响曲》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但是我们不能粗浅的把这种类似或者雷同归结为这部作品的缺陷或者不成功,而应当理解为真正伟大的贝多芬那个时候还处于摸索、探寻的阶段。而且在《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依然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所以我以前说过,欣赏这部作品是一件颇具兴味的事情,这部旋律不失激昂、幽默的作品,听来通俗易懂,但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的区别。通过这样的对比,正可以显现出其在创作上的风格转变。 <br><br>注:部分资料参考《乐圣贝多芬》一书 <br><br>配器: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巴颂管2,小号2,法国号2,定音鼓2,及弦乐组 <br>备注:献给Von Swieten男爵,首次公演于1800年4月2日 <br><br><br>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br>指挥:卡拉扬(Herber von Karajan)<br>出版:DG 80年代<br>第一乐章:柔板—快板(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10:11<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1_1.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1_1.mp3</a> <br><br>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6:24<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1_2.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1_2.mp3</a> <br><br>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活泼的快板(Menuetto. Allegro Molto e Vivace)3:56<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1_3.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1_3.mp3</a> <br><br>第四乐章:柔板—活泼的快板(Adagio - Allegro Molto e Vivace)5:53<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1_4.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1_4.mp3</a><br><br>D大调第二交响曲(1801-1802),Op.36<br>Symphony No.2 in D major, Op.36<br>  或许大家从很多正面或者侧面的资料中会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个失聪者,通俗的说就是“聋子”。其实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疾病引起的,而且是逐渐加重,最终导致全聋。就在贝多芬在维也纳立足稳定,并且创作了一系列出色音乐作品,包括《第一交响曲》之后,他的健康状况开始出现问题,主要是听觉的衰弱以及严重的腹泻。其实在贝多芬3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听力越来越差,经历了数年的痛苦,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在求医问药的过程中,医生的治疗手段并没有改观贝多芬耳疾的病情。他需要和人用很大的音量来进行交流,对于微弱的声响很不敏感。尤其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这其中的痛苦,是常人所难以体味的。<br>  但是在这段时间,贝多芬并没有被病痛的折磨所制伏,他依然坚持创作,足见其内心深处具备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且这段时间内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后流传广泛的名作,包括钢琴奏鸣曲《月光》、《暴风雨》以及小提琴奏鸣曲《春天》。所以有人说,这段时期贝多芬的创作功底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力量却是来自同病痛的对抗。但是病魔是无情的,它一直在不断折磨着贝多芬,因此在1802年4月份,作曲家接受了医生的劝告,离开了闹市区,来到位于维也纳郊区的海利根施塔特休养。虽然腹泻病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耳疾依旧越发加重,贝多芬甚至时常有预感,自己将很快会告别这个有声世界,而变成一个彻底的失聪者。在来到海利根施塔特半年后,贝多芬开始感到寂寞与绝望,以至于写下了一份遗书,向自己的兄弟和朋友交待了后事,这份文献后来被称之为《Heiligenstadt Testament(海利根施塔特遗嘱)》<br>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贝多芬并没有为此寻短见。相反这纸遗书反而激发了他尚未爆发的潜能。有人说,这正是贝多芬被称为伟人的最好理由。在强大的病魔以及精神压力下,虽然一度绝望过,但是最终作曲家没有被这些负面的东西压垮,他最终还是站起来了,挺过来了。可以这么说,通过这份遗书,贝多芬实际上重新审视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成为了后来继续大踏步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强大动力。最终这份遗书并没有交给亲属或者朋友,而是一直由他本人保存,直到贝多芬真正去世之后才被人们发现。<br>  从死亡阴影中走出来的贝多芬,在1802年10月左右回到了维也纳,并马上创作了《第二交响曲》。所以读到这里,你应该了解我为什么在前面花了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贝多芬与病魔、死亡作斗争的经历——因为《第二交响曲》是贝多芬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一首赞歌,同时也可以将其看成对《海利根施塔特遗嘱》精神内涵的音乐化提炼和总结。<br>  或许贝多芬的这部《第二交响曲》是他所有九首交响作品中最不起眼的,但我们决不能就此忽略它的艺术价值,其实只要仔细看了前面的篇章,您就应该意识到它对贝多芬而言重大的意义。对于这部作品的看法,不同的评论家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整部作品洋溢着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以及对生活的渴望。但也有人认为,《第二交响曲》的前两个乐章“光明与黑暗始终在进行着搏斗,黑暗似乎取得了暂时的胜利”,直到第三、第四乐章才是真正的属于欢乐、胜利的旋律,他们称这部作品走了两个极端。但无论如何,在思想性上《第二交响曲》已经超越了《第一交响曲》,他更富有内涵和哲理。而在艺术性上,则依然稍稍带有莫扎特、海顿时期的影子,但属于贝多芬自己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了。在经历了死亡的阴影后,作曲家对人生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所以在独创性方面也显得越加个性化和大胆。总之我觉得,《第二交响曲》虽无出名的乐章和段落,也没有很大名气,但其将思想和旋律的冲突性融为一体,很能体现贝多芬坚韧的个性风范! <br><br>注:部分资料参考《乐圣贝多芬》一书 <br><br>配器: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巴颂管2,小号2,法国号2,定音鼓2,及弦乐组 <br>备注:献给Carl Lichnowsky王子,首次公演于1803年4月5日 <br><br>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NDR-SINFONIEORCHESTER)<br>指挥:君特·旺德(Gunter Wand)<br>出版:RCA RED SEAL 74321 89107 2<br>第一乐章:很慢的慢板—热情的快板(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11:45<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2_1.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2_1.mp3</a> <br><br>第二乐章:小广板(Larghetto) 10:32<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2_2.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2_2.mp3</a> <br><br>第三乐章:谐谑曲,快板(Scherzo. Allegro)3:42<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2_3.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2_3.mp3</a> <br><br>第四乐章:很快的快板(Allegro molto) 6:59<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2_4.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2_4.mp3</a><br><br>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1803-1804),Op.55<br>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 &quot;Eroica&quot;<br>  说道贝多芬的这部《第三“英雄”交响曲》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拿破仑。在十九世纪初,欧洲大陆最风云的人物当属这个法国人,从某种程度上,你甚至可以把拿破仑当作这部鸿篇巨著的主角。当然,也不能完全那么理解,且听我慢慢说来。<br>  文章的前面我就提到过,贝多芬十一岁的时候就因为热爱音乐而辍学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学习新知的机会。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很早就接触了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20岁不到的时候,贝多芬进入波恩大学学习过一阵子伦理哲学,当时也正逢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期,“自由、革命”的口号充斥着校园,作曲家从那时起就打心眼里向往这种精神和宗旨,并逐渐成为贝多芬的一种人生理想。就此,他成为了一个时刻关注革命、向往自由的人。在去维也纳学习、落脚并且稳固地位以后,随着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经常来去于皇室、权贵的“高雅”圈子中。即便如此,贝多芬骨子里面那种崇尚革命的理想,依然时刻让他对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感到极度不满。可见在贝多芬身上有一种不被“不公平”社会所同化的可贵精神,这也是我非常敬佩他一个理由。而这种精神也逐渐渗入了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中,所以后来有人称他为“革命音乐家”。<br>  向往自由的音乐大师,从法国大革命中看到了“自由”的曙光,同样他又从一个法国军人身上看到了“共和”的希望,那个人正是一代风云人物——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向欧洲封建帝制发起了最强烈的冲击,并且几近获得成功。所以贝多芬一度把拿破仑视为偶像、英雄乃至神的化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形下,1798年的时候有一位非常赞赏贝多芬音乐才华的法国将军登门拜访他,而交谈间贝多芬也表达了对拿破仑的敬重,所以那位将军便提议,是不是可以写作一首名为“波拿巴”的交响曲,贝多芬自然欣然应允。<br>  但是直到1803年,距离上一部《第二交响曲》一年不到,贝多芬才开始正式写作这部策划已久的交响曲。这年夏天,作曲家来到维也纳郊外杜布林中的一个葡萄园,在一间农舍中开始了创作。宁静的田园几乎与世隔绝,就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下,一部大作悄然问世。《第三交响曲》的篇幅大大超越了前两部,最终长度是仅次于《第九交响曲》的超长作品,而在艺术成就上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这个我们等一会儿再说。因为此时,发生了一个变故——拿破仑背叛了革命。<br>  熟悉世界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拿破仑推翻了法国封建王朝之后,并没有实行人们期盼已久的“共和”,而是重新恢复帝制,自己当上了皇帝。更加丑陋的是,在加冕典礼上他自己为自己戴上了皇冠。这种背叛革命的行为,使得所有向往自由的革命志士痛心疾首。而这个消息传到贝多芬这里的时候,作曲家已经完成了《第三交响曲》的创作,并且特意命名为《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还恭恭敬敬地写了献给拿破仑的题词。此刻,当得知拿破仑如此卑劣的行径之后,简直无法表述自己当时愤怒的心情,贝多芬冲动的撕下了写有题词的交响曲总谱首页,大骂拿破仑是“凡夫俗子、野性暴君”。经过了这次打击,贝多芬对拿破仑的好感似乎一下子烟消云散了,据说为此还病了一场,所以也就耽误了《第三交响曲》的发表。一直到1804年4月才在维也纳第一次上演,1806年总谱出版发行,而这部曾经是为拿破仑“夺身定做”的交响曲标题也被改为了“《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作”。后来有人分析说,虽然拿破仑不再是贝多芬心中的“神”,但是在某些方面贝多芬依然尊重他。<br>  虽然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第三“英雄”交响曲》的主角似乎一下子从“伟人”变成了“叛徒”,但是这丝毫不能掩盖这部作品的伟大。虽然这是为拿破仑而作的交响曲,但是其中到处洋溢着贝多芬向往自由,向往革命的精神。这部长达40多分钟的作品,可以说塑造了一群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英雄雕像。曲调中时刻洋溢着战斗的气息,自由的理念。我不想花过多的笔墨去逐个乐章的描绘,因为这部作品的内涵应该是广义而非狭隘,应该是宏观而非微观的。包括专业乐评家都对很多细节持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三交响曲》中崇尚的英雄主题、自由气息,是这部交响曲给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br>  贝多芬曾经说过,《英雄交响曲》是他最钟爱的作品之一,不难看出这部交响曲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事实上,最初公演的时候,它并没有受到听众乃至当时同仁们的广泛认可。为什么呢?因为《英雄》的与众不同!正是在这部大作中,贝多芬完全发挥出了属于他独特个性的非凡艺术气息,无论在乐章的编排上还是在旋律的构造上,他都完全突破了以往莫扎特、海顿所开创的传统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而这种艺术构思的来源,可以说恰恰来自作品主题所蕴含的“自由、革命”精神!真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作品将法国大革命这场人类历史上永载史册的大众运动,以及其中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用交响曲这一艺术手段进行了记载、加工乃至升华,所以不得不承认《第三“英雄”交响曲》注定将是名垂青史的!<br>  也正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的交响曲风格开始趋于成熟,也走入属于他自己的轨道,一部又一部更加精彩的作品在作曲家的心中孕育、产生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英雄》!一个里程碑! <br><br>注:部分资料参考《乐圣贝多芬》一书 <br><br>配器: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巴颂管2,小号2,法国号2,定音鼓2,及弦乐组 <br>备注:献给Lobkowitz王子,首次公演于1805年4月7日 <br><br>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NDR-SINFONIEORCHESTER) <br>指挥:君特·旺德(Gunter Wand) <br>出版:RCA RED SEAL <br>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3_1.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3_1.mp3</a> <br><br>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甚慢板(Adagio assai)<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3_2.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3_2.mp3</a> <br><br>第三乐章:诙谐曲,活泼的快板(Allegro vivace)<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3_3.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3_3.mp3</a> <br><br>第四乐章:终曲,甚快板(Allegro molto)<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3_4.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3_4.mp3</a><br><br>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1806),Op.60<br>Symphony No.4 in B flat major, Op.60<br>  如果说,《第一交响曲》体现了贝多芬无与伦比的天分、对前辈传统的良好继承;《第二交响曲》表现出作曲家内心不屈不挠的个人奋斗历程;《英雄交响曲》将贝多芬崇尚自由、信仰革命的高尚精神洋溢的淋漓尽致,那么《第四交响曲》则是一曲大师对生命、对生活予以充分肯定、赞美的颂歌。为什么深受病痛折磨,同时又对现实社会异常不满的贝多芬,突然会写出这样一部充满明朗色彩的作品?答案只有一个——当时的贝多芬正在恋爱!<br>  很多朋友都知道,贝多芬终究没有找到终生伴侣,但是他的爱情生活却又是那么的丰富多彩,而略带悲剧色彩。有人说,艺术家往往都是浪漫而多情的,没错!贝多芬也没有逃脱这个规律。然而贝多芬给人的第一印象或者说表面印象却并不是一个这样的人。很多文献资料都这样形容作曲家的外貌——杂乱的头发、宽大的额头、凶蛮的目光、并不美观的鼻子。这些描述足以表现出贝多芬并不是那种容易引起少女爱慕的“白马王子”,甚至有人形容他为“狮子脸”。同时在生活上,他也不拘小节,说的不好听一点,简直有一点邋遢。但即便如此,很多女子还是无法抗拒来自贝多芬身上的那种英雄气质和艺术修养,而和贝多芬谈着或长或短的恋爱,但是这种关系最后都没有终生保持下去。<br>  贝多芬对于爱情是执著的。对于自己钟情的人,他总是倾其所能,近乎疯狂的去追求。他心目中的爱侣应该是青春纯洁、端庄秀美、品德高尚又极具修养的女子。可以说,贝多芬在爱情上近乎是完美主义者!这也是他没能找到终生伴侣的一大因素,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可能也来自他的耳疾。贝多芬喜爱追求过的女子很多,有些是贵族的小姐,有些则是自己的学生,也有女作家。在诸多次恋爱中,曾经有一次近乎取得成功,那就是他与匈牙利贵族小姐特雷泽的一段感情,双方曾经订婚过,但是最终婚约被毁。此前,他热恋过特雷泽的姐姐朱丽叶,而后又与特雷泽的妹妹约瑟芬发生了爱情,可悲的是依然没有结果。与这一家三姐妹的恋爱,可以说是贝多芬爱情悲剧的典型——因为门第、因为金钱,因为一些世俗的观念,美满的婚姻不能成为现实。其实失败又何止这些,贝多芬用心去恋爱,用文字、用旋律来赞美自己心中的最爱、赞美美好的爱情,但最终总是因为世俗的偏见乃至陈旧的观念,而遭到失败。虽然贝多芬相貌并不英俊,举止算不上潇洒,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真诚、他的才华,他的善良打动过很多女子的心。最终很多女子没有和贝多芬结为夫妻,却和他保持了很长的友谊。<br>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感情受挫的次数越来越多,贝多芬逐渐失望了,他对于是不是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爱人感到迷茫和悲伤。而能够最好的表达作曲家当时这种心态的文献被保留下来,后人誉之为《致永恒的情人》。这其实是三封没有发出的信件,一直到贝多芬去世后才被发现。没有收件人的姓名、也没有邮寄的地址、具体写于哪一年竟也无从考证。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不可能把那三封长长的、饱含真挚情谊的信为大家一一奉上,但需要指出的是,《致永恒的情人》具体是写给哪个情人的,研究学者的猜疑有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三封信表达出贝多芬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现状的悲叹。记得前些年,曾经有过一部讲述贝多芬爱情生活的电影,名字就叫做《永恒的情人》,大家如果有兴趣、有时间不妨去欣赏一下,应该会比看我上面这些枯燥文字有意思的多。<br>  费了一番口舌为您讲述了贝多芬的感情世界,因为《第四交响曲》正是处于恋爱时节中的贝多芬才华横溢的体现,而其主题就正是赞美生命和爱情。时间定格在1806年,当时贝多芬的恋人正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匈牙利贵族小姐特雷泽,那应该是贝多芬感到最幸福的光阴。特雷泽曾与贝多芬订婚,而且感情维系了4年左右,可以说是贝多芬一生中最稳定的一段感情生活。所以他的创作热情特别高,才思敏捷。贝多芬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在这时候写成的。此后的《第四钢琴协奏曲》也是迅速的落笔,迅速的完成,而被誉为“塑造贝多芬情人形象”的一部作品。<br>  随后,贝多芬开始酝酿《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撰写似乎非常顺利,但是作曲家在这里却停止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转而去写一部全新的交响曲。当时贝多芬的感情生活浪漫温馨,状态之好在他一生中也是十分少见的,所以从落笔到完成,几乎一气呵成,顺利流畅,而且旋律中充满了生命、青春的气息——这正是《第四交响曲》!其实如果按照贝多芬既定的创作思路,其交响曲作品的顺序应该是《第四“命运”交响曲》,而后才是充满生机的《第五交响曲》,但事实上恰恰相反。 <br><br>注:部分资料参考《乐圣贝多芬》一书 <br><br>配器: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巴颂管2,小号2,法国号2,定音鼓2,及弦乐组<br>备注:献给Oppersdorf伯爵,首次公演于1807年3月 <br><br>乐团:哥伦比亚交响乐团(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br>指挥:瓦尔特(Bruno Walter)<br>出版:Sony<br>第一乐章:柔板,活泼的快板(Adagio-Allegro vivace)<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4_1.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4_1.mp3</a> <br><br>第二乐章:柔板(Adagio)<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4_2.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4_2.mp3</a> <br><br>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Allegro vivace)<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4_3.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4_3.mp3</a> <br><br>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4_4.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4_4.mp3</a><br><br>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1804-1808),Op.67<br>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br>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第五“命运”交响曲》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让我们从头来认识这部作品!<br>  《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最早是从1803年开始有意写作这部作品的。那么这部作品的主旨是什么?贝多芬创作他的意图又在哪里呢?这里我们不妨来回忆一下,我在这篇文章第一部分中为您曾经讲述过的那篇《Heiligenstadt Testament(海利根施塔特遗嘱)》。没错,那是贝多芬被疾病所困之后,所发出的心灵呼唤!好在,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他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他战胜了自己。尔后,重新回到维也纳继续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br>  大家也许会误解,当时是不是因为贝多芬的耳疾有所改善,他才重新鼓起了生存下去的勇气?其实并非是这样,从作曲家自己写的许多日记、信件中可以看出,贝多芬的耳聋是逐渐加重的,其间并非单纯的听力减退,而且还会伴随着严重的杂音干扰,让他苦不堪言。所以贝多芬对自己重拾信心完全是其精神上的胜利,来自于对“命运的挑战”。所以在自己对生命有了重新认识之后,作曲家企图用一部大型的交响乐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歌颂这一自我斗争的主题。自此《命运交响曲》的主题渐露雏形。在介绍上一部作品的时候,我就提到过,《命运》的第一乐章是在《第四交响曲》创作以前就已经写好的,后面三个乐章则是在1807-1808年之间完成的。我想没有必要在对这部作品的介绍中,过多强调其他因素了,还是从音乐本身来体会吧。<br>  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br>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第四乐章的大幕即将徐徐拉开!<br>  在此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br>  年近40岁的贝多芬,在这时候用他那炙热的感情以及独特的个性风范,以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和音乐天赋,为后人留下了这部永远不会过时的经典! <br><br>注:部分资料参考《乐圣贝多芬》一书 <br><br>配器:长笛1,短笛1,双簧管2,单簧管2,巴颂管2,倍低音巴松笛1,小号2,法国号2,长号3,定音鼓2,及弦乐组 <br>备注:献给Lobkowitz王子和Razumowsky伯爵,首次公演于1808年12月22日 <br><br>版本1<br>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br>指挥:卡洛斯·克莱博(Carlos Kleiber)<br>出版:DG<br>第一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Adagio con brio)<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5_1_Kleiberb.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_1_Kleiberb.mp3</a> <br><br>第二乐章:行板(Andante con moto)<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5_2_Kleiberb.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_2_Kleiberb.mp3</a> <br><br>第三乐章:快板,谐谑曲(Allegro)<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5_3_Kleiberb.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_3_Kleiberb.mp3</a> <br><br>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Allegro Presto)<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5_4_Kleiberb.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_4_Kleiberb.mp3</a> <br><br><br>版本2<br>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br>指挥:卡拉扬(Herber von Karajan)<br>出版:DG 60年代<br>第一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Adagio con brio)<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5_1_Karajan.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5_1_Karajan.mp3</a> <br><br>第二乐章:行板(Andante con moto)<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5_2_Karajan.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5_2_Karajan.mp3</a> <br><br>第三乐章:快板,谐谑曲(Allegro)<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5_3_Karajan.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5_3_Karajan.mp3</a> <br><br>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Allegro Presto)<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5_4_Karajan.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5_4_Karajan.mp3</a><br><br>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1807-1808),Op.68<br>Symphony No.6 in F major &quotastorale&quot;, Op.68<br>  如果《第四交响曲》中表现出来的青春气息,依然带有一份年轻的冲动和炙热,那么从《第六交响曲》开始,作曲家向我们更多的展示出一种音乐上的返璞归真和自然韵律。从作品号上可以看出,编号68的《第六交响曲》是紧接着《命运》之后立刻创作出来的。而贝多芬亲自为这部作品加上了“田园”这个表达作品主旨的副标题。在经历了与命运之神的搏斗之后,作曲家显然想通过这部作品来让自己获得轻松,从充满斗争的战场回到安定祥和的大自然。<br>  从这部《田园交响曲》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感觉到作曲家对于幸福的爱情生活、对于纯朴的民风、对于美妙无比的大自然是如此的热爱!是啊,虽然贝多芬依然在和耳聋疾病作着不断的斗争,但是当时安逸的生活、美妙的爱情依然围绕着他,出于一种对人生追求自然的天性,乐圣创作了这部作品。虽然缺乏《第三交响曲》的英雄气概、《第四交响曲》的热情如火,也没有《第五交响曲》中的强烈旋律对比,但《第六交响曲》似乎用大交响的方式在向我们讲述最平凡的景色和最朴实的生活。其实在贝多芬的创作随笔当中,对于这部作品的创作思路有非常明确的记载——这就是一部反映乡村、田园生活风貌及其风情场景的作品。如果说《命运》是通过叙述一个斗争的过程为表现手法,那么《田园》则是通过描写景色反映出贝多芬内心对理想生活的期待,让更多的听众通过这种音乐描述,来遐想乡间生活的乐趣。<br>  非常喜欢这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第一次听,就被它深深吸引!我想,无论您是一个初入门的古典新手,还是在交响乐海洋中徜徉已久的爱乐人,都无法抗拒这个美妙乐章!简短的引子之后,迅速转入正题,开门见山。一段主旋律迎面而来,简直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清新感觉!那么的富有朝气,那么的清新自如,让人似乎感到了春天的气息。不得不再次佩服贝多芬的音乐天赋——能够如此细致地、准确地用五线谱、用一个个音符来描绘出大自然的景象。紧接下去的旋律,围绕着主题不断反复、回旋,但却丝毫不会让听众感到厌倦,反而思绪会不断的跟随着音乐飞翔。这个乐章的标题为“初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非常切合旋律的主题。<br>  第二乐章是慢板,标题为“溪畔小景”。贝多芬曾经说过,这个乐章是在户外创作完成的,地点是在一个被称作“维森山谷”中的一棵大树下面。贝多芬就是在这里体味着大自然的气息,即使他的听力已经非常微弱,但依然感受到了很多自然声响。所以在柔和而温馨的第二乐章,您可以听到通过各种各样乐器模拟出来的风声、鸟鸣声、波涛声。如此的简约,却又如此的打动人心。<br>  第三乐章开始到曲目结束是连续演奏的。贝多芬首先打破了交响曲一贯以来“四大乐章”的典型格局,使《田园》具有了五个乐章,随后他又让后三个乐章连续不断的演奏,可见贝多芬是多么的勇于创新,也可见《第六交响曲》与其他作品的与众不同点。第三乐章的主题是“乡民欢乐的聚会”,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舞曲节奏的跳跃,人们欢乐而无忧无虑的狂欢。可以说,通过前两个乐章的铺垫,贝多芬把在田园的惬意感受,全部积累了起来,放在这第三乐章来进行描述。突然旋律转向阴暗,似乎天空云层密布、阳光被遮挡,紧接着两声巨大的轰鸣由定音鼓发出——第四乐章“暴风雨”接踵而至,发出咆哮!紧接着的旋律如同夏天的雷阵雨一般,倾泄而下,在经过了最磅礴的雨势之后,慢慢趋于舒缓。这时候,应景的第五乐章“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兴奋的心情”开始奏响了。一切恢复了平静,雨过天晴、似乎还有一轮彩虹,人们迅速从从第四乐章的惊恐、躲闪中缓过神来。优美而抒情的旋律重新把人们带回田园生活的美好,旋律中蕴含着泥土的芳香,全曲在无比柔和中悄悄的结束了,甚至让人感觉无声无息……<br>  这就是田园!我想,如今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当中的现代都市人都向往回归美妙的大自然。如果您能够静下心来,花上半个多小时坐在音箱前,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一遍贝多芬的这部《第六田园交响曲》,您的大脑一定会经历了一次大自然的洗礼,当你从旋律中回来的时候,会有所感慨、有所慰藉的。 <br><br>注:部分资料参考《乐圣贝多芬》一书 <br><br>配器:长笛1,短笛1,双簧管2,单簧管2,巴颂管2,小号2,法国号2,长号3,定音鼓2,及弦乐组 <br>备注:献给Oppersdorf伯爵,首次公演于1807年3月 <br><br>乐团:哥伦比亚交响乐团(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 <br>指挥:瓦尔特(Bruno Walter) <br>出版:Sony<br>第一乐章:快板“到达乡村的愉快心情”(Allegro ma non troppo &quot;Erwachen heiterer Gefühle bei der Ankunft auf dem Lande&quot;)<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6_1.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6_1.mp3</a> <br><br>第二乐章:活泼的行板“溪畔”(Andante molto mosso &quot;Szene am Bach&quot;)<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6_2.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6_2.mp3</a> <br><br>第三乐章:快板“愉快的农夫聚会”(Allegro &quot;Lustiges Zusammensein der Landleute&quot;)<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6_3.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6_3.mp3</a> <br><br>第四乐章:快板“暴风雨”(Allegro &quot;Gewitter, Sturm&quot;)<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6_4.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6_4.mp3</a> <br><br>第五乐章:稍快板“暴风雨后心存感激的牧羊人的赞美歌”(Allegretto &quot;Hirtengesang - Frohe und dankbare Gefühle nach dem Sturm&quot;)<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6_5.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6_5.mp3</a><br><br>A大调第七交响曲(1811-1812),Op.92<br>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br>  从1800年,《第一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一直到1808年《第六交响曲》问世,在8年时间内,贝多芬完成了交响征程上的六个脚印。虽然与才思敏捷的天才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交响曲产量远远不及前者,但是贝多芬的每一部作品都充满了值得咀嚼的内涵和哲理,蕴藏了属于作曲家本人的个性与才华。其实从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历程而言,从1800开始直到1809年,这10年之间,可谓贝多芬音乐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高峰期,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评价,都是如此。但是从1809年开始,贝多芬逐渐开始走向沉寂,以至于他的第七部交响曲,直到1812年才问世,与《田园》相隔了将近4年之久!大家或许要问,这段日子贝多芬在做些什么呢?<br>  1809年5月,曾经被作曲家所崇拜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命令法军进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炮声隆隆,战局紧张。贝多芬早年的先师海顿也在此时去世了。但贝多芬没有被战火所吓退,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创作出了包括《26号“告别”钢琴奏鸣曲》、《致爱丽丝》以及《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在内多部重要作品。当时维也纳的局势非常紧迫,侵略军的不断骚扰,货币的不断贬值让贝多芬的生活非常窘迫。好在1810年战局被平息了,维也纳恢复的往日的平静。但是贝多芬也就此陷入了一生中创作热情最低落的一段时间。<br>  在介绍《第四交响曲》的时候,我们说到过贝多芬比较失败的爱情生活。在这时,经历了几年的甜蜜以后,恋人们逐渐远离了他,使贝多芬重新陷入孤独和寂寞当中,可以说这是贝多芬失去创作灵感以及动力的一个较大原因。其次,来自于耳朵疾病对他的折磨,其实当时的病情已经发展到几乎让贝多芬完全丧失听力的程度。同时维也纳的经济萧条依然继续着,生活条件日渐艰苦,贝多芬不得不为衣食住行而拖累。不少知心好友也在这段时间相继离开了贝多芬,或是因为去世,或是去往其他地方发展,这让作曲家的生活越加苦闷。在这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贝多芬在1810到1812年,只写出了几部并不成功的作品,数量寥寥无几。<br>  不过从1812年开始,这头“音乐雄狮”开始复苏了!而复苏的标志则正是他的第七部交响曲!虽然这时候的贝多芬依然生活的不怎么愉快,但是这部《第七交响曲》却拥有非常独特的舞蹈风格,可见作曲家已经可以做到抛弃凡尘俗念对他思想的折磨和困扰,只要一沉浸在音乐创作中,他就可以爆发出无穷无尽的威力!<br>  贝多芬是特立独行的,他也不想让自己作品风格有所重复,尤其是对于交响曲这个表现形式。在《第七》之前的四部交响曲可谓部部经典、成功——英雄的讴歌、青春的赞颂、命运的斗争、田园的纯朴。这时候贝多芬想到了用快乐、疯狂的舞蹈性的节奏来作为新作的创作主题。第一乐章,似乎是一切快乐的源泉,优雅而欢快,充满一丝明亮。第二乐章是忧郁的小快板,带有葬礼进行曲的风格,虽然旋律并不快速,但是依然不乏舞蹈的节奏感。第三乐章,一上来就表现出愉快的感觉,会让人不由得跟随他手舞足蹈,跳跃的热情一轮高于一轮!然后第四乐章上来了,舞蹈开始趋于疯狂,似乎有酒后起舞的味道,高潮迭起,让人感觉呼吸都会跟随急促起来!贝多芬用最迅捷、最激昂的手法,写出了这个十分出名的快板,似乎是天下无双的!其实关于这部作品的赏析,我想没有必要多费笔墨,因为前不久的边听边入门刚刚介绍过这部作品,大家可以看看Pianosheep的评论,十分精彩。<br>  《第七交响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br><br>注:部分资料参考《乐圣贝多芬》一书 <br><br>配器:长笛1,短笛1,双簧管2,单簧管2,巴颂管2,小号2,法国号2,长号3,定音鼓2,及弦乐组 <br>备注:献给Oppersdorf伯爵,首次公演于1807年3月 <br><br>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 <br>指挥:卡洛斯·克莱博(Carlos Kleiber) <br>出版:DG<br>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活泼的(Poco sostenuto - vivace) 13:38<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7_1.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7_1.mp3</a> <br><br>第二乐章:小快板(Allegretto) 8:11<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7_2.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7_2.mp3</a> <br><br>第三乐章:急板(Presto) 8:17<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7_3.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7_3.mp3</a> <br><br>第四乐章:热情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8:36<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7_4.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7_4.mp3</a><br><br>F大调第八交响曲(1811-1812),Op.93<br>Symphony No.8 in F major, Op.93<br>  似乎《第七交响曲》重新带给了贝多芬自信和灵感,继5月份创作出了《第七交响曲》之后,1812年的10月,作曲家又完成了《第八交响曲》的创作。贝多芬采用了明快的F大调,而在他其他交响作品中同样采用F大调的还有《第六“田园”交响曲》,可见其风格也应该是清丽、自然、快乐的。在篇幅上,《第八交响曲》是九部作品中比较短小精悍的,似乎很不起眼,但是却也含有十分独到的特点。<br>  第一乐章一上来就容易让人联想到《田园》,虽然旋律有很明显的不同,但是表现出来的意境是如此的近似——明亮、轻盈而带有朝气蓬勃的向上精神。第二乐章是整部作品最富有代表性的一章,虽然它短小的可以称得上是贝多芬所有交响曲乐章中篇幅最小的乐章之一(第二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同样短小),但是和它的篇幅特点所一致,这个乐章轻盈而欢快,并且带有十分明显的复古色彩。第三乐章依然是精悍的,小步舞曲风格,带有鲜明的宫廷气质。有人说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故意写出了几段“走板”片断,用中国传统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卖几个破绽”,为的是把小步舞曲这种音乐形式通俗化,大众化。因为那几段“走板”听上去的效果好像就是乡村乐手因为技巧不熟练而弹奏失误所引发的,十分有趣吧。终曲乐章在逐渐加强的主旋律中向听众奔涌而来,这是一个急速的快板。这里把《第八交响曲》倡导的“快乐主义”发扬到了极致,这里没有《英雄》中的豪迈音符、也没有《命运》中的磅礴气势,这里拥有的只是蕴含着属于平凡的快乐感情。<br>  其实《第八交响曲》到处洋溢着一种复古,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早期莫扎特、海顿交响作品中蕴含的古典韵味,缺少了贝多芬一贯以来突出的个性旋律,并且很多乐评人评价这是贝多芬的倒退。但是很多人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让人愉快的优秀交响曲,其间充满了智巧、幽默的成分。要知道在当时贝多芬依然生活的并不快乐,生活的重压、家庭的矛盾充斥着作曲家的每一天。或许正是因为面临这些压力和郁闷,贝多芬才想从音乐中找到快乐,因为原本快乐也应该属于音乐! <br><br>注:部分资料参考《乐圣贝多芬》一书 <br><br>配器:长笛1,双簧管2,セ晒?,巴颂管2,小号2,法国号2,长号3,定音鼓2,及弦乐组 <br>备注:首次公演于1814年2月17日 <br><br>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NDR-SINFONIEORCHESTER) <br>指挥:君特·旺德(Gunter Wand) <br>出版:RCA RED SEAL 74321 89106 2<br>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Allegro vivace e con brio) 9:25<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8_1.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8_1.mp3</a> <br><br>第二乐章:诙谐的稍快板(Allegretto scherzando) 3:48<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8_2.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8_2.mp3</a> <br><br>第三乐章:小步舞(Tempo di Menuetto) 4:42<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8_3.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8_3.mp3</a> <br><br>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Allegro vivace) 7:45<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8_3.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phony_No8_3.mp3</a><br><br>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1822-1825),Op.125<br>Symphony No.9 in D minor &quot;Choral&quot;, Op.125<br>  您可以留意下,贝多芬的《第八交响曲》创作于是1812年,而《第九交响曲》却是直到10年之后的1822年才开始构思、谱写。这十来年之间,贝多芬经历了一些什么?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了解《第九交响曲》的诞生过程是有重要意义的。<br>  首先必须提到的是一部名为《战争交响曲》的作品,他并没有被编入贝多芬的编号交响曲内。在完成《第八交响曲》之后一年,也就是1813年,贝多芬谱写了《战争交响曲》,虽然如今大家对这部作品的了解甚至还不如贝多芬早期的两部交响曲,但在当时却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因为《战争交响曲》是一部“应景”的作品,1813年的6月21日,英国将军威灵顿率领英国远征军大破法国军队,这次战斗加速了拿破仑的最终灭亡。消息传到了作曲家的耳朵里,贝多芬为之兴奋(所以这部作品也通常被称为“威灵顿的胜利”)。关于贝多芬和拿破仑之间的渊源,在推荐英雄交响曲段落的时候,我们有过详细的介绍。虽然1813年是贝多芬非常不景气的一年,但他的创作灵感还是被威灵顿将军的胜利所激发,《战争交响曲》很快就写作完成了。作品包括两大部分——“战争”和“胜利交响曲”。在前面一部分,贝多芬用充满冲突和对抗的旋律,以及充满“火药味”的配器营造出了一个逼真的战争场面。而在后一部分,主要以英国国歌《愿主保佑国王》为主调。<br>  从历史评论来看,这部作品在诸多方面都算不上贝多芬交响作品中的上等之作,但是作曲家本人还是比较喜欢她。其实《战争交响曲》原本只是一首普通的乐曲,但是贝多芬为了使其能够以宏大的气势出现在音乐会舞台上,花了不少精力将之改编为管弦乐曲,甚至加上了“交响曲”的头衔。由此可见,贝多芬对于拿破仑背叛革命,继而侵略欧洲各国的行为感到极度愤慨。所以当拿破仑战败之后,作曲家也非常想用音乐把此时此刻自己激昂的感受描写下来,并流传下去。不过可惜的是,《战争交响曲》和贝多芬其他交响曲深刻的思想性相比,显得过于肤浅。而且过了数年以后,贝多芬自己也意识到了这部作品的粗糙之处,甚至自己为之检讨过。虽然作品当时红极一时,但如今和贝多芬其他九首交响曲被成百上千次录音的“待遇”相比,《战争交响曲》的录音如今是相对比较少的。<br>  《战争交响曲》虽然只是“昙花一现”的应景作品,但是在当年却给贝多芬带来了更高的声誉。在1813年12月8日贝多芬作品的专场音乐会上,作曲家亲自上阵担任指挥。两部重头作品被上演——创作于前一年的《第七交响曲》直到这一天才真正公开首演,而《战争交响曲》更是作为贝多芬的新作第一时间展现在维也纳听众面前。这是一场极其成功的音乐会,贝多芬的作曲才能、指挥才能被全面展现在听众们面前!《第七交响曲》更受到了普遍赞誉,不得不加演“小块板”乐章。沉浸在战争胜利欢乐中的人们对《战争交响曲》更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br>  说起来是可笑的,很多乐评人士对《战争交响曲》的艺术价值不屑一顾,而且贝多芬本人也承认这部作品存在不少“粗浅”的地方。但是正是因为这部作品,使得贝多芬在维也纳、在欧洲大众心目的地位再次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这个时候的贝多芬几乎被荣耀和光辉充斥着,总算使得处于生活困境中的作曲家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至少自己的音乐能够被更多的人肯定。这时候贝多芬的创作欲望重新被唤起,一部又一部新作问世了,音乐会也一场接一场的被要求加演。1814年2月7日的音乐会上,《第八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听众竟然达到5000多人,这个数字即使放在现在,都是异常惊人的!在此后的一两个月内,《战争交响曲》也在不断地被上演,似乎大家永远听不够。<br>  这一切预示着贝多芬辉煌和荣耀年代的开始。1814年5月份,贝多芬一生中最重要的歌剧作品《费德里奥》在经过大幅度修改之后再度公演成功;7月份开始,贝多芬被一次次邀请去参加权贵显要、政治人士的聚会。这时候,拿破仑已经倒台,欧洲的政治局势虽然非常复杂,但表面上还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在“和平”以及“庆功”的年代,音乐家、艺术家的价值重新得到了体现。贝多芬作为这些艺术家中的代表和领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待遇和重视。那个时候的贝多芬俨然如同当今的“超人气巨星”!<br>  当然在这段自己最“辉煌”的日子里,贝多芬对于“共和体制”的理想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消退。虽然成天和一些封建统治者相处,但是贝多芬并没有为此“沾沾自喜”或者“迷失自我”。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性,家中凌乱不堪的局面没有得到一点改善,自己的言行举止也没有因为要和“上层名流”为伍而变得妥协。他只是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下,继续着自己的音乐创作和推广。这种舒适和辉煌延续到1815年,但是和所有人一样,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在高潮过后,贝多芬进入了自己一生中的又一个低潮期。<br>  低潮源自贝多芬的许多显要友人的相继去世、患病、破落。由于没有完整的家庭,贝多芬在此时重新回到了孤独、寂寞当中。应该说虽然乐圣的一生当中有过阳光普照的时候,但终究还是阴霾多于晴天,贝多芬又不得不回到悲情人物的角色。这时候他已经完全耳聋了,随着年龄的增大,脾气也越来越怪癖,性格让人更加难以捉摸和接近。在一些外人看来,贝多芬已经和一个暴君、狂人无异。同时贝多芬身体健康也开始重新和他作对,肺病和伤寒一直困扰着作曲家。同时这时候欧洲大陆的局势也使得贝多芬这个一直关注政治的作曲家忧心忡忡,却无能为力。种种这些,都让贝多芬无暇再用心去创作大型的交响作品,所以在1814年到1818年这段日子内,贝多芬几乎没有惊世的音乐问世,只有少数几部作品诞生,且其中后来比较出名的只有一部钢琴奏鸣曲。<br>  这段忧伤的日子,贝多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读书上,阅读各种各样类型的文章、诗歌、剧作。包括荷马、歌德晚年的诗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并且写了很多感悟和笔记。最终贝多芬从这些充满内涵、充满激情的文字中,重新唤回了自己的作曲灵感!即使物质生活再怎样困顿,作曲家在精神世界领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支柱。1818年开始,贝多芬开始从沉默中醒来,一部又一部重量级作品被不断谱写出来!<br>  《庄严弥撒》、《C大调三十三首钢琴变奏曲》以及作曲家的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第30、31和32号)是贝多芬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中的《庄严弥撒》更是前后花了4、5年时间创作才得以完成。而且这部作品诞生的时候,距离贝多芬去世只有三年光阴。似乎作曲家已经提前预知了死神的来临,因此写下了这部具有神圣意义的宗教音乐作品。但是贝多芬显然不想用这种方式来了结自己的艺术生涯,在他心中还有更加重要的理想没有完成,那正是至今传唱不衰的《欢乐颂》!<br>  大家所熟知的《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第九交响曲》是于1822年秋天开始进入创作阶段的。但贝多芬却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来酝酿、来筹划。一直到完成了《庄严弥撒》之后,作曲家才开始动笔谱写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其实《欢乐颂》原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作,气势磅礴、意境恢宏。而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这首《欢乐颂》也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勒在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实也正是一直向往共和的贝多芬的最高理想。所以作曲家从年轻时就开始计划着把这部诗作变成声乐作品,根据专家的研究和史料的调查,在贝多芬早期的一些作品中确实就已经有了后来《第九交响曲》最后《欢乐颂》乐章并不完整、成熟的雏形。他曾经说过:“把席勒的《欢乐颂》谱成歌曲,是我20年来的愿望!” <br><br>第九交响曲的创作手稿 <br><br>  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作品的创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在很多人看来,这时候可以迎接欢呼和胜利了。<br>  但情况恰恰并非如大多数人所想,因为《第九交响曲》的首演充满了坎坷。按照合同,这部作品原本应该放到英国的伦敦去首演,但是贝多芬依然觉得音乐之都维也纳才是最好的选择。可是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在当时的维也纳受到了罗西尼歌剧的强大冲击,有些人甚至攻击贝多芬的音乐已经过时。面对这种状况,作曲家又想把首演改到柏林去进行。这时候维也纳听众熬不住了,反而又强烈的呼吁《第九交响曲》应该在维也纳首演,很多人联名写信给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维也纳,信中充满了真切的感情。贝多芬为此回心转意,开始筹划作品在维也纳的首次演出。<br>  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问题。贝多芬的这部作品,确实是对乐团乐手的严峻考验,有不少段落演奏起来颇具难度,需要乐手有扎实的功底和优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响曲》也是贝多芬唯一一部引入人声的交响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难度的段落令当时参加首演排练的歌唱家的表现不够完美,而使贝多芬恼怒。综合这些因素,第一次合练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议贝多芬改动某些段落,以减小表现上的难度。但是对艺术追求完美的乐圣坚持自己的理念,没有改动一个音符。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br>  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排练逐渐有了起色,并且越来越好!终于,在1824年5月7日,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隆重举行!这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久违的欢呼、久违的热烈,重新回到贝多芬的周围。当整部作品演奏完毕之后,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场面,或许这是我们这代人一生都难以看到的音乐会场景——观众们近乎疯狂的鼓掌、欢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人群不住的朝着舞台的方向拥去,人们被这恢宏的旋律所打动,已经顾不得礼仪。而作曲家本人虽然因为耳聋,已经听不到任何欢呼声和掌声,却依旧被这超乎寻常的热情场面激动得晕厥过去,一度不省人事……<br>  如今距离1824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br>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部作品,走进贝多芬的理想王国。《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br>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br>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br>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br>  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前面就说到过,这首诗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br>  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当然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br>  如今《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九》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 <br><br>注:部分资料参考《乐圣贝多芬》一书 <br><br>配器:长笛1,短笛1,双簧管2,单簧管2,巴颂管2,倍低音巴松笛1,小号2,法国号4,长号3,定音鼓2,三角铁,钗,低音鼓及弦乐组 <br>备注:献给Moritz和Von Fries伯爵,首次公演于1813年12月8日 <br><br>版本1<br>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br>指挥:卡拉扬(Herber von Karajan) <br>出版:DG 60年代<br>第一乐章:适度庄严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15:32<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9_1_Karajan.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9_1_Karajan.mp3</a> <br><br>第二乐章:活泼的急板(Molto Vivace) 11:03<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9_2_Karajan.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9_2_Karajan.mp3</a> <br><br>第三乐章:如歌的行板(Adagio Molto eCantabile) 16:28<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9_3_Karajan.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9_3_Karajan.mp3</a> <br><br>第四乐章:急板(Presto) 6:22<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9_4_Karajan.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9_4_Karajan.mp3</a> <br><br>     急板“欢乐颂”—快版(Presto&quot;O Freunde,nicht diese Tone&#33;&quot;-Allegro Assai) 17:34<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9_4_Ode_to_Joy_Karajan.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Joy_Karajan.mp3</a> <br><br><br>版本2——1989年12月为庆祝两德统一,由伯恩斯坦联合了纽约爱乐、伦敦交响、巴黎交响等多个世界级乐团组成的庞大乐队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实况<br>乐团:纽约爱乐、伦敦交响、巴黎交响 <br>指挥: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br>出版:DG<br>第一乐章:适度庄严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18:04<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9_1_Bernstein.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1_Bernstein.mp3</a> <br><br>第二乐章:活泼的急板(Molto Vivace) 10:44<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9_2_Bernstein.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2_Bernstein.mp3</a> <br><br>第三乐章:如歌的行板(Adagio Molto eCantabile) 20:14<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9_3_Bernstein.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3_Bernstein.mp3</a> <br><br>第四乐章:急板(Presto) 28:57<br><a href='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rm/Beethoven_Symphony_No9_4_Bernstein.mp3' target='_blank'>ftp://audioman:y1l3s3x0@61.129.67.221/btb...4_Bernstein.mp3</a> <br><br>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完全版唱词以及中英译文 <br><br><br>资料提供 王逸驰 <br><br> <br><br>原文 <br><br>O Freunde, nicht diese Toene&#33;<br>Sondern lasst uns angenehmere anstimmen und freundenvollere&#33; <br><br>Freude, schoener Goetterfunken,<br>Tochter aus Elysium,<br>Wir betreten feuertrunken,<br>Himmlische dein Heiligtum.<br>Deine Zauber binden wieder,<br>Was die Mode streng geteilt;<br>Alle Menschen werden Brueder,<br>Wo dein sanfter Fluegel weilt. <br><br>Wem der grosse Wurf gelungen,<br>Eines Freundes Freund zu sein,<br>Wer ein holdes Weib errungen,<br>Mische seine Jubel ein&#33;<br>Ja - wer auch nur eine Seele<br>Sein nennt auf dem Erdenrund&#33;<br>Und wer&#39;s nie gekonnt, der stehle<br>Weinend sich aus diesem Bund&#33; <br><br>Freude trinken alle Wesen<br>An den Bruesten der Natur,<br>Alle Guten, alle Boesen<br>Folgen ihre Rosenspur.<br>Kuesse gab sie uns und Reben,<br>Einen Freund, geprueft im Tod,<br>Wollust ward dem Wurm gegeben,<br>Und der Cherub steht vor Gott. <br><br>Froh, wie seine Sonnen fliegen<br>Durch das Himmels praecht&#39;gen Plan,<br>Laufet, Brueder, eure Bahn,<br>Freudig wie ein Held zum Siegen. <br><br>Seid umschlungen, Millionen&#33;<br>Diesen Kuss der ganzen Welt&#33;<br>Brueder - ueberm Sternenzelt<br>Muss ein lieber Vater wohnen. <br><br>Ihr stuerzt nieder, Millionen?<br>Ahnest du den Schoepfer, Welt?<br>Such ihn ueberm Sternenzelt,<br>Ueber Sternen muss er wohnen. <br><br> <br><br>译文(英文) <br><br>O friends&#33; Not these sounds&#33;<br>But let us strike up more pleasant sounds and more joyful&#33; <br><br>Joy, o wondrous spark divine,<br>Daughter of Elysium,<br>Drunk with fire now we enter,<br>Heavenly one, your holy shrine.<br>Your magic powers join again<br>What fashion strictly did divide;<br>Brotherhood unites all men<br>Where your gentle wing&#39;s spread wide. <br><br>The man who&#39;s been so fortunate<br>To become the friend of a friend,<br>The man who has won a fair woman - <br>To the rejoicing let him add his voice.<br>The man who calls but a single soul<br>Somewhere in the world his own&#33;<br>And he who never managed this - <br>Let him steal forth from our throng&#33; <br><br>Joy is drunk by every creature<br>From Nature&#39;s fair and charming breast;<br>Every being, good or evil,<br>Follows in her rosy steps.<br>Kisses she gave to us, and vines,<br>And one good friend, tried in death;<br>The serpent she endowed with base desire<br>And the cherub stands before God. <br><br>Gladly as His suns do fly<br>Through the heavens&#39; splendid plan,<br>Run now, brothers, your own course,<br>Joyful like a conquering hero <br><br>Embrace each other now, you millions&#33;<br>The kiss is for the whole wide world&#33;<br>Brothers - over the starry firmament<br>A beloved Father must surely dwell. <br><br>Do you come crashing down, you millions?<br>Do you sense the Creators presence, world?<br>Seek Him above the starry firmament,<br>For above the stars he surely dwells. <br><br><br>译文(中文) <br><br>欢乐啊,美丽神奇的火花, <br>来自极乐世界的女儿。 <br>天国之女啊,我们如醉如狂, <br>路进了你神圣的殿堂。 <br>被时尚无情分开的一切, <br>你的魔力又把它们重新连结。 <br>你温柔的翅膀飞翔到哪里, <br>那里的一切人们都结成兄弟。 <br>(合唱) <br>亿万生民,互相拥抱吧&#33; <br>把这一吻送给全世界』 <br>弟兄们,在那繁星密布的上苍, <br>定有位慈父居住在彼方。 <br>谁如果有这样的幸运, <br>做好一位朋友的朋友; <br>谁如果赢得一位温存的妻子, <br>就让他一同来欢呼&#33; <br>是呵,在这寰球之内, <br>至少也要有一人能称上知己, <br>不然,他只能离开这个同盟, <br>躲到一边去向隅哭这。 <br><br>〔合唱) <br>居住在尘寰的众生, <br>请珍惜这人所共怀的感情。 <br>这感情把你们向群星带领, <br>那里宝座上坐着玄妙的神灵。 <br>人不分好坏善恶, <br>都循着玫瑰香踪将欢乐求索。 <br>欢乐饷我以亲吻和酵酒, <br>也殆我以生死与共的朋友。 <br>它使虫豸都感到快乐舒畅, <br>何况那守护在上帝之前的天使。 <br>(合唱) <br>亿万生民,下跪吧 I <br>世人啊,你可感到造物主的存在? <br>到繁星密布的窖苍去寻找, <br>他就住在那重天九霄。 <br>在永恒的大自然里, <br>欢乐是强劲的发条, <br>在宏大的宇宙之钟里, <br>是欢乐,在推动着齿轮旋跳。 <br>它催含苞的鲜花怒放, <br><br>它使艳阳普照穹苍。 <br>甚至望远镜都看不到的地方, <br>它也在使天体转动不息。 <br>(合唱) <br>弟兄们,快乐地, <br>在征途上高歌猛进&#33; <br>象那恒星在魂丽的太空飞奔, <br>象那英雄争胜利而一往无前。 <br>从闪烁着真理光辉的镜子里, <br>欢乐向真理探索者含笑相迎。 <br>通过那崎岖险阻的山径, <br>欢乐将受难者引上道德的峰顶。 <br>在那阳光灿烂的信仰之颠, <br>人们看见欢乐的大旗在飘扬。 <br>就是透过棺柩的裂缝, <br>也看到欢乐和天使在一起歌唱。 <br>(合唱) <br>亿万生民,鼓起勇气去忍受苦难吧&#33; <br>为了争取更好的世界去受难&#33; <br>在繁星密布的上苍, <br>伟大的上帝将给我们报偿。 <br>我们对神灵无以抵偿, <br>与神灵为伍,这才是美事。 <br><br>让忧虑和贫穷来临, <br>欢乐的人们依然欢欣。 <br>忘却一切憎恨和怨仇, <br>宽恕我们的死敌, <br>不要让他懊丧, <br>不要逼他哭泣。 <br><br>(合唱) <br>把我们的账本统统烧光&#33; <br>和全世界实行和解 I <br>兄弟们——在群星密布的上界, <br>上帝的审判将和我们一样宽宏大量。 <br>欢乐在酒怀里翻涌, <br>喝了这金色的葡萄酒浆, <br>食人者会变得温柔慈祥, <br>绝望者能获得英雄的勇气。 <br>弟兄们,从你们的座位上离开 I <br>将斟满的酒杯传递; <br>让酒沫飞溅天空, <br>把这杯酒献给善良的神灵 I <br><br>〔合唱) <br>涡动的群星在将他夸耀, <br>天使的颂歌在将他赞吟。 <br>把这杯田向善良的神灵奉敬, <br>他居住在星辰密布的天庭。 <br><br>在深重的苦难里坚定勇敢, <br>听到无事者的哭声就赶快去投救, <br>永远坚守立下的誓言, <br>对朋友和敌人都用真理相待, <br>在王座前也要保持丈夫气概, <br>弟兄们,为此可以抛弃生命财产, <br>给有功者戴上花冠, <br>让骗于们灭亡垮台。 <br><br>(合唱) <br>让这神圣的集体更加团结, <br>凭看这金色的美酒起誓: <br>我们永远忠于盟约, <br>有最商审判者作见证。 <br>从暴君的铁链中获救, <br>对恶徒也要宽宥, <br>让临终者怀有希望, <br>让死囚们得到释放&#33; <br>死者也应该复活&#33; <br>弟兄们,唱吧&#33;一起唱吧&#33; <br>让一切有罪的人获得宽恕, <br>地狱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br><br><br>(合唱) <br>让离别成为愉快的时光&#33; <br>让死亡成为香梦甜睡&#33; <br>弟兄们,要使冥王口中的判词, <br>变得温和慈悲。<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9.1.2025 00:2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