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Pau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评:对维基解密网站打个问号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3.12.2010 12:51:25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本帖最后由 Vesper_Lynd 于 3.12.2010 13:07 编辑


11月30日消息,维基解密网站于29日公布了首批极其敏感的美国外交密电文件,这些美国外交密电文件的公布,立刻引起美国政府的高度紧张,而这一次曝光的美国外交密电文件的机密性,已经被国际外交专家解读为“美国外交911事件”。

  据了解,此次曝光的文件内容以美国驻各国大使传回美国国务院的电报为主,其中包括美国驻法大使形容法国总统是个敏感而独裁的人;美国驻北京大使认为中国政府涉入网络骇客行动的文件。

  大量美国外交密电文件遭到曝光后,美国政府极为震怒,并谴责维基解密网的行为是不计后果且危险的行为。而美国国务院在至阿桑奇极其律师的一份公开信中指出,维基解密网泄露的机密文件将使“无数无辜个人处于危险之中”。

  为了应对维基解密网站的爆料行为,美国五角大楼也采取了一些因对措施,不过这些措施似乎有些亡羊补牢之举。而美国五角大楼采取的行动方案包括:取消所有可移动存储器和可移动介质的输入能力,所有从加密计算机系统向非加密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的行为,用类似于信用卡公司常用技巧的方法监控可疑电脑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3.12.2010 13:06:57 | 只看该作者
维基解密引爆美国外交9-11 外交官加班道歉


“维基解密”网站11月28日开始逐步公布251287份美国驻外250多个大使馆和领事馆与美国国务院互发的秘密电报,这是迄今最大的机密文件解密事件,给世界一个“史无前例的洞察美国政府外交活动”的机会,也可能引发美国的全球外交危机。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法国《世界报》、西班牙《国家报》和德国《明镜周刊》等媒体也将陆续发表电报摘要。

美国暗查联合国领导人 收集DNA信息

据解密文件透露,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签署命令,要求美国外交官暗中调查联合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收集他们详细的生物信息、通信时所使用的密码、信用卡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电话、传真和传呼号码,甚至还有航空会员账号信息。美国在发给驻刚果、乌干达和卢旺达等国的外交官的指令上说明了生物信息包括DNA、指纹和眼球虹膜。

这项任务的调查对象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各位副秘书长、5个常任理事国代表、专门机构的负责人及其主要顾问、秘书长的高级助手、维和行动的负责人等。针对潘基文的调查还包括收集分析他的管理和决策风格等信息。

针对联合国高官的监视行动牵涉到美国所有重要的情报部门,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

美国政府发出的这些指令只署上“克林顿”或是“赖斯”的名字,分别代表了现任和前任美国国务卿。这些指令显示美国利用其1.15万名驻外工作人员收集了盟国与敌国的大量高度敏感信息。

美国政府这些指令的泄露很可能引起轩然大波。联合国此前曾表示,窃听秘书长的行为是不合法的,1946联合国通过的有关特权和豁免的决议里提道:“联合国场所不可侵犯。无论在何处的联合国财产与资产都应该免于搜查、征用、没收和其它任何形式的干扰,不管这种干扰来自经营管理、行政管理、司法或立法方面。”

沙特很尴尬 劝美国打伊朗被曝光

尽管伊朗一直坚称其核项目旨在提供能源,美国驻中东国家大使馆发回的电报显示,美国、以色列和一些阿拉伯国家怀疑伊朗已经接近拥有核武器,因此希望能用武力阻止这一进程。

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曾“多次劝告美国攻击伊朗以终止其核武器项目”。2008年4月,阿卜杜拉与美国彼得雷乌斯将军会谈时还提出“斩掉毒蛇的头”。美国外交官注意到,沙特的外交人员在伊朗问题上态度比较温和,“但是,王室高级成员给我们的建议就有很大不同,更为好战”。

这些电报还强调了以色列渴望保持地区核垄断的地位,并准备好单独对抗伊朗。2009年6月,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估计,“从现在开始还有6到18个月时间或许可以阻止伊朗得到核武器”,过了这段时间,“任何军事方案都不可避免会造成附带损害”。

此外,解密电报还显示,沙特、阿联酋和埃及领导人称伊朗是“邪恶的”,一个“现存的威胁”和一个“将要给我们带来战争的”国家。去年,以色列军事情报负责人亚德林少将警告:“以色列不能低估伊朗,不能像美国在2001年9月11日那样受到惊吓。”

巴林国王哈马德与美国外交官会谈时曾“强烈要求终止伊朗核项目,不惜使用任何必要的措施。让其存在的危险大于阻止它而产生的危险”。时任约旦参议院议长里法伊告诉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轰炸伊朗,或接受伊朗有核武的事实,制裁或激励都是没用的。”

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扎耶德赞成对伊朗使用武力,而且越早越好。“我相信他会把我们带到战争……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个人而言,我不能冒险与内贾德这样的总统打交道,他年轻又具侵略性。”

美国说了不少别国领导人的坏话

称德国外长虚荣、没能力

希拉里急忙致电“赔罪”

维基解密网28日晚公布的秘密文件,其中有大量关于德国政治家的评价。这一消息破坏了德国高层的安宁,引发震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特别致电德国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为泄密事件致歉。

维基解密网公布的秘密文件形成于2006年到2009年之间,有含时间、地点及人名在内的详细情报来源。所有文件中有1719份来自美国驻柏林大使馆,其中对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很关注。大部分涉及他的文件认为其能力有限,有虚荣心,并且对美国持批评态度。

美国外交官认为,韦斯特韦勒缺乏外交经验,对待美国的举动具有两面性,“他的思维背后很少有内容支撑”,这是美国现任大使的原话。2009年9月22日的一份文件中称他性格奔放,因而很难在与默克尔的争论中甘居下风。

称内贾德为“希特勒”

说金正日患癫痫

最新公布的机密文件称,美国国务院曾在内部绝密文件中对相关国家的领导人进行“坦率的”评论。比如,美国将伊朗总统内贾德比作是“希特勒”,将法国总统萨科齐称作是“赤裸君王”,还说他“脸皮薄”;称德国总理默克尔是“特富龙天使”;称俄罗斯总理普京为一个“大男子主义者”,而总统梅德韦杰夫有些“多虑、犹豫不决”。

解密文件还显示,美国称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患癫痫病,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是个偏执狂,而且过于软弱,而利比亚领导人的全职护士是一个“性感的金发女郎”。

“维基解密”披露的美国国务院文件还称,美国总统奥巴马“更喜欢东方而不是西方”,并且他“对欧洲没有感情”。

美国国务院评价萨科齐“脸皮薄”

津巴布韦总统被称为“疯狂的老男人”

美国外交官慌了

加班加点四处道歉

维基解密再次公布新一批美国政府机密文件之后,白宫谴责维基解密的举动是“不顾后果”、“危险”。白宫发表声明说,这可能会危害美国和友好国家之间的关系。声明还说,机密文件被公开有可能给美国外交官、情报人员等带来危险。

美国国务院已经要求外交官们放弃休息和周末时间,紧急与相关国家的外交部门联系和沟通,以减少这些国家对涉及的相关电报内容的愤怒。美国国务院官员称,此次公开的一些机密文件由于绝大部分都是国务院的内部信息,所以用词都非常坦率,缺少外交官经常使用的掩饰性词汇。一些文件还涉及俄罗斯、阿富汗及其他中亚国家官员涉嫌腐败的问题。这些泄露的文件足以令外国政府和领袖们难堪,恐怕也将给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英国外交部对这些机密信息被透露予以谴责,其发言人称:“我们谴责任何没有经过授权的解密行为……这会损害国家安保、不符合国家利益。”

意大利外交部长弗拉蒂尼把此次电报泄密事件称为“世界外交的9·11事件”,并表示这会“毁掉各国间的信任关系”。

五角大楼

动用“黑客”让维基封口

美国五角大楼28日在谴责维基解密网爆料行为的同时,还公开了一套行动方案,以应对今后再有秘密文件遭曝光。

五角大楼行动方案包括取消所有可移动存储器和可移动介质的输入能力,限制所有从加密计算机系统向非加密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的行为,用类似于信用卡公司常用的方法监控可疑电脑活动。

当天,维基解密网就遭遇大规模的黑客攻击,以致网页难以登录。不过,这家网站仍在几个小时后公布了敏感外交文件。

对五角大楼的“封口”行动,维基解密网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通过微博称,即使黑客让我们的网络垮掉,“推特”网、法国《世界报》、西班牙《国家报》、德国《明镜》周刊、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也会刊载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3.12.2010 13:31:12 | 只看该作者
“维基解密”将公布25万份美国外交电报


据一位维基解密前合作人透露,维基解密即将公布的文件包括 251,287 份外交电报,8,000 个美国国务院外交命令。其中有 15,652 份文件为“机密”级文件。维基解密此次的合作媒体有纽约时报、世界报、国家报以及明镜周刊。合作媒体已经开始分析这些外交文件。

明镜周刊透露,在即将公开的文件中,有一份 1966 年的电报,但大多数都是 2004 年以后的电报。有 9,005 份文件是 2010 年 1 月和 2 月的。有 40.5% 是“秘密”级文件,6% 是“机密”级文件,没有“绝密”级文件。

另有消息称,大约有 500 - 1000 份文件与法国有关。

美国对此已紧急照会十余国,让他们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已经紧急照会的国家包括:

英国
法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丹麦
挪威
以色列
俄罗斯
土耳其
沙特阿拉伯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芬兰
阿富汗
波兰
冰岛

英国政府向一些媒体发送了“DA Notice”(国防命令),让其不要报道涉及英国国家机密的内容。
据香港电台报道,希拉里·克林顿就此事亲自致电中国外长杨洁篪,但未透露通话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3.12.2010 13:54: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Vesper_Lynd 于 3.12.2010 13:54 编辑

维基解密遭域名服务商封杀


EveryDNS.net网站份声明截图。


EveryDNS.net微博内容截图。


维基解密网微博证实。
  北京时间12月3日下午消息,据科技网站skeptic geek报道,为维基解密网站提供DNS服务的美国域名服务商EveryDNS.net以其基础设施遭到威胁为由,于美国东部时间12月2日晚上10点中止了对维基解密网站的服务。

  EveryDNS.net在声明中表示,和其它用户一样,提供给维基解密的服务是免费的。服务被中断是因为维基解密网站违反了有关“成员不应当干涉另一名用户的使用和运用服务、或者另一方使用和运用类似服务”。

  EveryDNS.net表示,维基解密网站成为大规模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对象,这些攻击已使EveryDNS.net基础设施的稳定性遭到威胁,未来的攻击也将产生类似的效果。近50万个其它网络也在使用EveryDNS.net的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维基解密网站在其微博中证实:“美国everydns.net在声称遭到大量攻击后中止了维基解密网站的域名服务。让我们强大起来。https://donations.datacell.com/。”

  维基解密网站正不断遭遇麻烦。亚马逊已宣布不再为其提供服务器支持。美国参议员利伯曼已提交了一份法案,法案将规定任何人刊登美国情报来源的名字将是一项联邦罪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3.12.2010 17:20:58 | 只看该作者
维基泄密:外交界“9·11”事件

  希拉里暗查潘基文 意总理视普京为“大佬同伴”

   2010年11月28日晚开始,受到攻击的“维基泄密”网站(WikiLeaks)通过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法国《世界报》、德国《明镜》周刊、西班牙《国家报》,陆续公布了自己获得的至少251287份美国驻外250多个使领馆与美国国务院互发的电报内容。

   大多数电报由大使、领事及其他外交官起草,内容包括他们对所在国家的政治形势的分析、搜集到的有关人员和事件的背景资料,以及具体政治家和领导人的政治活动和个人信息。他们在信件中还经常会对外国政治家和他们的动机发表批评性言论。意大利外长弗拉蒂尼在密件公开前就已担心,此事将成为“外交界的9·11”,将“摧毁国家间的信任”。

   这些外交文件多数发送于2007年到今年2月之间,被怀疑是由一名22岁的前美国情报分析员从美国数据库中偷偷下载,并上传至“维基泄密”的。“维基泄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称,电报涉及“世界上每个国家的每起重大事件”。

   这是“维基泄密”第四次将机密文件公之于众。该网站曾于4月曝光美军在巴格达杀伤平民的片段,于7月通过《纽约时报》等媒体公布了7万多份美军关于阿富汗战争的军事机密文件,于10月公开了约40万份美军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机密文件。“维基泄密”还宣布,将于明年年初公布它所掌握的美国一家大型银行数以万计的内部文件。

   目前,美国司法部已表示对泄密事件展开刑事调查,国际刑警组织也于12月1日发出红色通缉令,以强奸和性骚扰罪名通缉阿桑奇。

  希拉里下令暗查潘基文

   不断披露中的电报揭示出,美国国务院已将其部分外交工作者的角色延伸至间谍领域,美国外交官同时还担负搜集其他国家及组织领导人情报的任务。

   2009年7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签署“国家人工情报搜集令”,要求外交官对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及其他国家的高官进行调查。情报搜集令使用了“人工情报”(Humint)这个间谍术语,似乎模糊了外交官和间谍的界限。该指令发至30个美国驻外大使馆,包括柏林。前国务卿赖斯此前也曾多次下达类似命令。

   美国国务院要求其外交工作者搜集的对象“清单”,都明确地体现在电报中:“办公及所在组织名称,名字、职位和名片上的其它信息,电话、手机、寻呼机、传真号码”,以及“互联网和内部局域网的‘控键’、email地址、网址识别-URL,信用卡账户,经常乘坐的航班的乘客号码,工作日程及其它相关的生物特征信息”。在美国,“生物特征信息”通常指虹膜扫描、指纹和DNA信息。此外,美国还想掌握潘基文的管理和决策模式及其对秘书处影响力的信息,还有他与秘书在伊朗等问题上的计划和意图。电报文件还体现出美国对联合国哪个议题最感兴趣。它们包括:达尔富尔/苏丹、阿富汗/巴基斯坦、索马里、伊朗和朝鲜。

   一些电报还要求外交官获取支持外国军方和情报机构通信的具体电信网络及某些外国官员的各种个人信息。搜集信息似乎成了外交官的主要工作。

   2008年10月,美国国务院要求驻以色列、约旦、埃及等地大使馆获取“巴勒斯坦在影响美国在巴以谈判中的地位方面的计划、意图和努力”等信息,同时要求搜集关于“以色列领导人在管理以美关系方面的意图和策略”的信息。2009年4月,美国驻卢旺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外交官领命了解当地农作物产量、艾滋病患者率以及中国在非洲对铜、钴和石油的探寻情况。2009年6月在一封发给美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的电报中,美国国务院要求获取“保加利亚领导人与俄罗斯官员或商人的私交的具体信息”。希拉里还曾要求获得有关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精神健康状况的汇报。

   电报中经常提及“线人”的名字和身份。《明镜》周刊在整理所获电报的过程中描述:“美国在柏林有一个广大的线人网络”,“线人甚至遍及德国各州的首府”。2009年10月,一个来自德国自由民主党的线人向美国外交官提供了关于默克尔的基督教民主党和韦斯特韦勒的自由民主党在组成联合政府前的谈判信息。他“年轻、积极进取、忠实于党派”,美国驻柏林大使菲利普·默菲在2009年10月9日编号为229153的电报中这样描述道。

  辣评各国领导人

   美国国务院与使馆的机密电报中还经常夹杂着对国外领导人及其动机的批评性言论。

   在美国驻柏林使馆发送的一份报告中,德国外长、自由民主党领袖韦斯特韦勒被形容为能力有限、虚荣、对美国持批评态度,且“性格奔放”,因此很难在与默克尔的“每次争论”中甘居下风。但在外交政策问题上,总理默克尔才是更宜接触的人,她具有“更多执政和外交经验”。一些电报还将默克尔称作安格拉·“特氟龙”·默克尔,因为她就像特氟龙做的不沾锅,没有什么问题能黏住她。但“她不愿冒险、缺乏创意”。

   法国总统萨科齐则被美国的外交官描述为固执己见、脸皮薄、难以捉摸、欺压部长和员工,但是个聪明的政治策略家。去年登陆日纪念日,萨科齐邀请英国首相布朗和加拿大总理哈珀参加,是因为“他的政府已经危在旦夕”。还有外交官形容他“情绪敏感、专制”。

   美国从驻莫斯科使馆那里也获得了大量信息,这也是为何华府不看好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未来的原因。外交电报明确地写着:普京才是“司机”。外交官评价,梅德韦杰夫的表现“平凡无奇,这对其职业寿命有潜在的影响”。该评价发出6天后,外交官总结:“梅德韦杰夫是‘头条人物’,普京才是‘一把手’。”电报还“爆料”,有传闻说,普京经常不去办公室。

   普京与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的“亲密”关系,也是美国外交官们关注的内容。美国驻罗马外交官在电报中记录,有一次受邀前往贝卢斯科尼的乡间别墅做客时,电话铃突然响起,正是普京打来的。贝卢斯科尼还盛情招待过普京的女儿。贝卢斯科尼为了参加普京的生日聚会,还曾放到访的约旦国王的“鸽子”。2009年初,美国驻意大利大使发送了一份长达9页的日志来汇报俄意关系。“贝卢斯科尼认为,普京是他亲密的私人朋友。他与普京的接触还将继续多于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日志中还写道,贝卢斯科尼崇拜普京硬汉式的统治作风,并将其视作“大佬同伴”。

   除此之外,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伊朗总统内贾德、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土耳其外长等等领导人,都被美国的外交官说过“坏话”。

  编译自《纽约时报》、《卫报》、《明镜》周刊、路透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3.12.2010 17:24:26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外交密电】维基解密告诉你真相

  爆料网站维基解密(WikiLeaks),这次在最新一波的机密文件中指出,美国在欧洲和中东的盟友,正在推动针对伊朗核子威胁强硬的反击行动;除此之外,还有25万份往来于美国驻外大使馆和国务院的外交密电公文,包括美国驻北京大使,认为中国政府涉入网路骇客行动的文件,这些外交密电如果全部曝光,外交专家形容,对于美国来说形同外交911。

  维基解密爆料网站大爆料,揭露美国国务卿希拉蕊要求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针对联合国官员情搜,摆明冲着美国总统欧巴马来。维基解密创办人朱利安:“在欧巴马政权底下,还有更多爆料内容透过媒体曝光,数量更胜以往。”

  这一次爆料内容的机密性,已经被国际专家解读为“全球外交的911”,包括美国在欧洲和中东的盟友,私底下正对伊朗核子威胁秘密采取强硬反击,也透过维基解密一览无遗。CNN记者:“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头条要闻,过去2天已经有许多外交机密被揭露。”

  这一次遭到曝光的机密内容,以美国各驻外大使传回国务院的电报为主,驻法大使形容法国总统是个敏感而独裁的人,义大利总统不负责任又无能;中国政府则和网路骇客脱不了关系。CNN记者:“美国认为中国政府可能和国际网路骇客有关,这则爆料是来自美国驻北京的单位。”

  25万份机密公文现在全被维基解密给掌握,不过这回维基解密比以往更聪明,没把资讯一次摆在网路上,而是采用一次只公布一部分的方式,也让美国政府危机处理一个头两个大。

  日政府或潜伏美情报员

  泄密网站“维基解密”近日公布的25万份美国外交机加密文件,披露了大量外交内幕,以及美国对多国领导人的批评,令美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外交风暴。分析称,泄密事件背后反映出在21世纪信息“泛滥”的时代,保持机密确实非常困难,同时也凸显“9.11”事件后鼓励分享信息的政策存在极大风险,对华盛顿来说,犹如一把“双面刃”。

  密件披露日本政府或潜伏美情报人员

  日本新闻网报道说,“维基解密”公布的这批美国外交机密文件中,已经发现有5697条发自东京,其中1660条属“机密文件”,引起了日本政府的警惕。

  日本首相官邸怀疑,在日本政府各机关中,可能潜伏着一些替美国政府出力的情报人员。

  消息说,发自东京的电文都是2006年以后的文件,其中227条是“秘密文件”(secret),3810条是“非机密文件”(unclassified)。包括冲绳在内的与日本相关的电文共有6722条,其中可能包括从东京以外地区发出的电文。

  日本政府正计划对这些文件进行核实,确定哪些是政府准许向美国政府传递的,哪些文件是美国政府在日本的情报人员收集发送的,以便查出“危险分子”。

  美外交官对多国领导人评价刻薄

  香港《文汇报》报道说,解密文件显示,美国外交人员对多个国家领导人显然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当然,这些看法以负面批评居多。其中: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被指“相当软弱,且容易相信阴谋论”。

  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就“是个‘疯老头’”。

  英国安德鲁王子“在国外的粗鲁行为令美国人震惊”。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像(纳粹领袖)希特勒”。

  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则是“靠一群无能顾问管治国家”。

  德国总理默克尔是个“怕风险、无创意”的人,德国外长韦勒则有虚荣心,“思维背后很少有内容支撑”。

  法国总统萨科齐在美国外交官眼中是个“脸皮薄的独裁者,易怒且专制”,被比做“没穿衣的国王”。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则“太自负且无能;生理上、政治上都很软弱;常在深宵开派对,没能充分休息”。

  22岁情报分析员搅乱天下

  分析认为,机密文件接连外泄,将美国一些“不能说的秘密”彻底曝光,无疑让美国外交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除了泄密者要负上责任,但归根究底,华盛顿方面更是难辞其咎。

  据报道,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情报机构因各自为政,未分享有用情报,以致无法及时制止恐袭而饱受批评。

  因此,华盛顿当局决定将多个政府数据文件库连系起来,希望让重要情报在更便捷和更保密的情况下,在全世界范围内给大多数人分享,并标以“Sipdis”字样,作为机密电报的标签。

  报道称,“Sipdis”全写是Siprnet Distribution(秘密互联网协议分布),而Siprnet是一个缩略语,代表“保密IP路由网络”,是美军在全球使用的内联网,独立于民用互联网,由美国国防部负责运作。

  标注了“Sipdis”的外交电文,会自动下载到大使馆的机密网站上,不单国务院职员可以获取内容,连接上Siprnet的美军也一样可以。统计数字显示,获准登入Siprnet的人数达300多万人,大大增加了数据外泄的风险。

  情报部门和军方人员更容易获取政府机密。例如早前曝光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文件,便是由陆军情报分析员曼宁偷取和泄露,显示有关政策早已为泄密种下祸根。

  报道称,这批新泄密的外交电文于年初交到媒体手中,全部储存于一个USB盘内,档案大小共为1.6GB。报道指,泄密者据信是22岁前美军情报分析员曼宁。他是之前“维基解密”公开的美军密件提供者,自4月起已被单独囚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4.12.2010 20:35:04 | 只看该作者
维基解密“流浪”互联网

12月4日上午消息,本周五,维基解密(WikiLeaks)成了互联网流浪汉,从一个网站迁到了另一个网站。之所以如此狼狈,是遭到了政府和黑客的围剿,对方的目的是阻止他们直接与公众联系。

  信息大战

  由于披露了一批机密而坦率的外交电报,该组织令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陷入尴尬境地。在一家美国公司切断了wikileaks.org的流量后,他们又找到了一个“新家”,但随后,法国政府又准备将他们从这个新家驱逐出来。

  到了周五晚些时,维基解密已经至少换了三个新家。

  美国互联网言论自由组织电子前沿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联合创始人约翰·佩里·巴罗(John Perry Barlow)说:“首次真正的信息大战开始了。战场是维基解密,你们都是军队。”他的这条信息随后被维基解密转发给了30万名粉丝。

  法律压力

  在瑞典政府应英国官员要求修改了对他的逮捕令后,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面临的法律压力陡增。

  英国执法部门拒绝透露阿桑奇是否或何时逮捕阿桑奇。阿桑奇的律师们也已经表示,他们相信,能够收到任何针对阿桑奇逮捕行动的通知。但截至周五下午,他们仍未收到逮捕令。

  在今年8月去过一趟瑞典后,这位39岁的澳大利亚人便被指控强奸和其他性犯罪。

  阿桑奇表示,逮捕他不会阻止维基解密和全球多家大报披露美国的外交电报。他还威胁称,一旦被羁押,就将加速信息的发布。

  早有准备

  最近几天,维基解密和多家报纸已经披露了数万份电报。阿桑奇表示,所有这些电报都已经通过很强的加密方式发送给数万人。如果他遭遇不测,这些数据的破解密码就会发布出去,所有的机密都将同时公之于世。

  阿桑奇在与英国《卫报》的读者进行网络交流时说:“历史将会胜利。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能否幸存?这取决于你们。”《卫报》也参与了本次解密活动。

  维基解密并非完全依靠网站来散布机密文件,如果网站无法运行,他们还将继续与新闻机构直接交流。但是网站提供了一个与公众直接联系的渠道,帮助该组织在最大范围内传播机密文件。这些文件都是从匿名人士那里获得的。

  在与《卫报》读者的网络聊天中,阿桑奇承诺将尽可能提高网站的可用性。他说:“请放心,我对公众无法轻易获取或搜索我三年半的工作和其他内容感到深感不满。”

  更换域名

  总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市的EveryDNS原本为wikileaks.org提供流量解析,但在遭遇到黑客攻击,并使其网络的其他部分面临威胁后,该公司周四终止了这一服务。维基解密随后转移到了一个瑞士域名wikileaks.ch,并且寻求激进分子的支持。

  互联网安全公司Sophos研究员法拉瑟·霍华德(Fraser Howard)表示,失去了EveryDNS的支持只是很小的损失,因为维基解密还可以更换其他域名。“这很像是打鼹鼠游戏。”他说。

  瑞士的网址会将流量导向法国的服务器,但法国工业部长贝松(Eric Besson)却表示,为一个“破坏外交机密,并将受到外交机密保护的人置于危险之中”的网站提供托管是不可接受的。

  法国网络托管公司OVH总经理奥克他付·卡拉巴(Octave Klaba)证实,在一名客户要求一个“对抗攻击的专用服务器”后,该公司从周四便开始托管维基解密。

  卡拉巴表示,该公司已经就在法国领土上托管该网站是否合法询问过一名法官。“这与政治领域无关,也与OVH的要求或判断无关,而要取决于法院判决。”他说。

  网络攻击

  维基解密本周已经多次下线,原因可能是遭受了DoS(拒绝服务)攻击。在这种攻击中,被流氓软件操纵的远程电脑会通过大量的数据包来轰炸一家网站,使之无法访问。要确定攻击的幕后黑手非常困难。这种攻击很容易实施,业余爱好者也可以部署。

  这一系列攻击始于上周日,当时正值维基解密公布这批外交电报的前夕。为了应对洪水般的流量,维基解密转移到了亚马逊的托管服务中,该服务拥有大量服务器,而且可以按需租赁以应对流量激增。

  但是在美国国会工作人员询问其与维基解密的关系后,亚马逊周三便停止为维基解密提供服务。亚马逊表示,之所以做出这一决定部分原因是担心这种行为可能会伤及无辜。

  美国调查

  美国正在针对维基解密泄露外交电报一事展开刑事调查。美国联邦总检察长艾里克·霍德尔(Eric Holder)本周表示,这些解密行为威胁到了国家安全、外交工作以及美国与全世界的关系。

  在华盛顿,有望于明年1月接管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的德克萨斯州共和党众议员拉马·史密斯(Lamar Smith)表示,他计划就该问题举行听证会。

  美国内华达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因赛(John Ensign)提出了一个议案,希望修改美国《间谍法》,从而为公诉人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对阿桑奇及其组织提起刑事诉讼。但是未来几周内通过一项新法律的可能性很小。

  阿桑奇还在他的祖国面临法律风险。澳大利亚政府表示,如果可能,将会响应国际刑警组织的通缉令,逮捕阿桑奇。

  Wikileaks.ch归瑞士海盗党所有。这是一家两年前成立的组织,旨在保护信息自由。该组织官员表示,他们已经为阿桑奇提供了如何在瑞士寻求政治庇护的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4.12.2010 20:45: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Vesper_Lynd 于 4.12.2010 20:48 编辑

维基解密

   “维基解密”Wikileaks(维基解密)是一个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成立于2006年12月,目的为揭露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该网站声称其数据源不可追查亦不被审查。“维基解密”没有总部或传统的基础设施,该网站依靠服务器和数十个国家的支持者,它本身具有秘密特征,相对而言很少受到律师或地方政府的压力。2010年7月26日,“维基解密”在《纽约时报》《卫报》和《镜报》配合下,在网上公开了多达9.2万份的驻阿美军秘密文件,引起轩然大波。这一大宗军事情报泄密事件,被认为是美国1971年“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的“2.0版本”。

维基解密: http://www.wikileaks.org/ 瑞士WikiLeaks.ch、荷兰WikiLeaks.nl、德国WikiLeaks.de、芬兰WikiLeaks.fi还健在
目录

网站简介
泄密事件
报道原则
进军泰国
涉密文件“最后”的维基文件将解密
美军表示
美国国防部
转移服务器
否认传闻
伊战文件40万份伊战文件谴责美军屠杀10万人
美军用“狼旅”威胁囚犯
囚犯肋骨被打断
美军袭击平民
文传电报泄密涉及英国的内容
涉及德国的内容
涉及日本的内容
Siprnet网络
美军密件提供者
媒体评论 10.9万死亡人数引重视
“从内部审视占领状态”
评估威胁
创始人介绍人物简介
生活颠沛
引发争议
遭到抓捕
出现内讧
厄瓜多尔向维基解密创始人无条件提供庇护
厄否认为阿桑奇提供庇护
维基揭秘创始人藏身伦敦 英国警方拒抓捕
外交史最大泄密事件外交内幕
首脑秘闻
明年初曝金融业猛料网站简介
泄密事件
报道原则
进军泰国
涉密文件 “最后”的维基文件将解密
美军表示
美国国防部
转移服务器
否认传闻
伊战文件 40万份伊战文件谴责美军屠杀10万人
美军用“狼旅”威胁囚犯
囚犯肋骨被打断
美军袭击平民
文传电报泄密
涉及英国的内容
涉及德国的内容
涉及日本的内容
Siprnet网络美军密件提供者
媒体评论 
10.9万死亡人数引重视 “从内部审视占领状态”评估威胁创始人介绍
人物简介
生活颠沛
引发争议
遭到抓捕
出现内讧
厄瓜多尔向维基解密创始人无条件提供庇护
厄否认为阿桑奇提供庇护
维基揭秘创始人藏身伦敦
英国警方拒抓捕
外交史最大泄密事件
外交内幕
首脑秘闻
明年初曝金融业猛料展开

网站简介
  “维基解密”网站成立于2006  阿桑奇手持揭发阿富汗战争真实状况的报纸
年,但在2007年1月才首次在网络上露面。它一直自我标榜为:反对权力过度扩张的政府[1],支持公民活动家、记者以及其他挑战强权的人士。该网站自打运营以来,就让不少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头痛不已。
  “维基解密”虽然致力于揭露机密,但它自己却“深藏不露”:该网站没有公布自己的办公地址和电话号码,也没列举该网站的主要运营者的姓名,甚至连办公邮箱都没留。外界既不知道它的总部在哪,更不知雇员是哪些人。
  目前,“维基解密”没有总部或传统的基础设施,该网站依靠服务器和数十个国家的支持者,做了很多事情。它的创始者说,那些上传材料的人也都是匿名。由于它本身具有秘密特征,“维基解密”相对而言很少受到审查者、律师或地方政府的压力。
  据《华盛顿邮报》披露,该网站创立者为澳大利亚记者朱利安•阿桑奇,该网站由一些新闻记者、技术人员以及活动家来运行,内容可谓“兼收并蓄”。其核心管理人员有5人,其中一人名叫丹尼尔•施密特。施密特现年32岁,是一名德国人,生活在柏林。他长得又高又瘦,戴一副黑边眼镜,留着小胡子。此前,他在一家私人公司当网络工程师,后辞职专门运作该网站。和其他负责人一样,他实际上是在自己家工作,也不拿工资,尽管他是全职工作,每天工作数小时,几乎没有休息日。施密特有两台笔记本电脑,这就是他的办公工具。丹尼尔•施密特在接受采访时说,“"维基解密"所传递的信息是,你要么自己选择透明,要么"被透明"。”
  5名核心人员每天更新网站的内容,将网友上传的材料去芜存精。这些材料有1/3的   
被立即删除,其中包括一些人自己胡乱编写的所谓揭露性材料、恶搞的东西以及伪造的文件。其余的则由数百名专家来帮助审核。数百名专家中既有法律人士,也有笔迹鉴定专家和视频加密专家。当然,他们都是志愿者。平均每天约有30份敏感文件被网友贴到该网站上,供全球网民观看。
  为了免遭人身攻击或吃官司,只有施密特和阿桑奇公开了自己在网站中扮演的角色。


泄密事件
  美国军方机密报  “维基解密”
告称,Wikileaks 网站的行为已经对美国军方机构的“情报安全和运作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份机密报告称,该网站上泄漏的一些机密可能会“影响到美国军方在国内和海外的运作安全。”这份报告是由军方反谍报机构于2008年制作的,不过本周一这份报告的内容被泄露到了网上。这份报告指出,如果能对有关文件的泄密者进行检控,那么无疑会对那些妄图利用Wikileaks.org网站泄漏其它军方机密的人 “形成一定的威慑力”。另外,这份报告还指责Wikileaks.org网站鼓吹不会对泄漏的任何文件进行审核,并公开支持和鼓励情报犯罪活动,违反了国 家安全法,已经构成煽动罪和间谍罪。
  不过美国军方情报事务的发言人,海军少校Col Lee Packnett则表示他对Wikileaks网站的泄密事件并不知情,因此无法对该事件进行评论。而专门负责为军队提供敌国武器情报的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IC)目前也没有对此事件作出回复。根据联邦间谍法案的规定,只要情报的持有机 构认为被泄密的情报有可能对国防构成威胁,那么任何一种泄漏与国防有关信息的行为均可被判犯罪。法案中的另外一节还指出,间接向国外人士泄漏国防信息也可 被判有罪,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可被判死罪。   
不过部分支持第一修正案的法学家则指责联邦间谍法案的有关定罪规定是违宪的,而保守派人士则坚决支持这些定罪规定。据《纽约时报》透露,在布什执政 期间,一些国防情报部门曾经未经许可私自窃听居民的通话,而这种举动本身已经构成了犯罪。另外在最近发生的一起情报泄密案件中,两位亲以色列的政治说客被 控泄漏了美国政府处理伊朗事务的机密策略,并泄漏了部分与基地组织犯罪网有关的机密信息等情报,他们因此被控犯有泄漏美国国防情报罪,尽管此案最后因证据 不足而宣判两位人士无罪释放,但审案的法官在审案过程中却明确表示联邦间谍法案的规定“完全符合宪法的规定”。
  另外,据情报部门的这份报告指出,Wikileaks网站过去也曾泄漏过美国国防部的机密文件,2004年,该网站便曾登载过一份有关伊拉克费卢杰 地区的机密文件,报告中并多次引用了这则泄密事例来阐明该网站对国防安全构成的危害。不过目前,Wikileaks网站已经将这份机密情报删 除,Wikileaks网站没有解释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份文件从网站上删除。
  从2001年911事件算起,Wikileaks网站上一共刊登了数千页的机密国防文件,期间曾有一家瑞士银行在旧金山法院起诉这家网站,指控其泄 漏了机密情报,并要求当局关闭这家网站,Wikileaks网站最终在官司中胜出。不过好景不长,由于缺乏运转基金,上月这家网站已经被迫暂时关闭。
  2005年,Wikileaks网站曾经刊登了一份有关美军在伊拉克地区交战准则的机密文件,据《纽约时报》报道,驻巴格达美军司令官的发言人 Gregory J. Smith当时曾指责这家网站称:“我们不会对这份文档的真实性做任何评论。不过我们要提醒Wikileaks网站注意的是,他们 这样随便发布自认为是机密文件的行为是很不负责任的。另外,如果这份泄漏出来的文件内容是真的,那么无疑会对美国军人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报道原则
  “维基解密”没有总部或传统的基础设施,该网站依靠服务器和数十个国家的支持者,做了很多事情。它的创始者说,那些上传材料的人也都是匿名。由于它本身具有秘密特征,“维基解密”相对而言很少受到审查者、律师或地方政府的压力。
  这个全球性的“泄密机器”也不受传统的记者规则以及平衡报道原则的限制,这点也让人深为忧虑。现在,主流的新闻媒体也密切关注该网站。
  但是,该网站的盈利模式仍是个问题。直到现在,该网站的运营资金仍来自志愿者的捐助以及团队成员自掏腰包。据说费用每年为30万美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支付服务器和技术支持的费用。借助现在的超高人气,该网站正想方设法吸引新的捐助者以及基金会的支持。


进军泰国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泰国政府近日出于安全考虑封杀了“维基解密”网站,然而该网站又开设了“泰解密”(ThaiLeaks)网,向泰国人提供泄密信息。 据报道,泰国信息和通讯技术部一名女发言人近日称,泰国政府一个监察机构已经发布了紧急禁令,禁止本地访问维基解密网。 然而,“维基解密”在推特(Twitter)微博网站上创建了一个链接,点开链接即可看到一个名叫“泰解密”的网站,这个网站和被封杀的泰国版“维基解密”提供的内容完全相同。 “泰解密”的首页上发布了一则英文声明,称泰国政府封杀“维基解密”的行为妨碍了泰国人民参与“网络自由运动”,并表示“泰解密”将把“维基解密”网上有关泰国的全部“敏感信息”公布出来,用户可直接下载。据悉,这些信息中包括一段泰国王储私人派对的视频。[2]


涉密文件
“最后”的维基文件将解密
  维基揭秘网总编辑朱利安•阿桑奇18日声  “维基解密”张贴出大量保密文档
称,美国国防部表示愿意与这家网站商议如何帮助后者审查即将发布的剩余1.5万份阿富汗战争涉密文件,以便屏蔽美军“线人”个人资料等敏感信息。国防部当天回应,否认与维基揭秘网存在任何直接接触。
  据报道,维基揭秘网7月25日公布大约7.7万份阿富汗战争秘密文件,曝光不少战争内幕。这家网站打算晚些时候公布剩余1.5万份秘密文件,但需逐行审查、屏蔽敏感信息,以免给一些机构或个人带来不必要威胁。
  阿桑奇18日说,美国陆军犯罪调查指挥部在维基揭秘网与美国国防部之间“穿针引线”,帮助双方实现接触。不过,美国国防部否认与维基揭秘网存在任何直接接触。[3]
美军表示
  据外电报道,美国五角大楼18日表示,不会与“维基解密”网站讨论去除将要公开的第二批阿战机密文件中的关键信息。
  此前“维基解密”网站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军试图与该网站谈判,要求其将1.5万份机密文件中的敏感信息全部删除。但是五角大楼否认了这一情况。
  五角大楼发言人布莱恩-惠特曼表示:“我们与‘维基解密’没有直接接触。我们没有兴趣讨论清理机密文件的问题。”
  “维基解密”网站已经泄漏了将近7.7万份关于阿富汗战争的美军机密文件,并计划将另外1.5万份机密文件也公诸于众。[4]
美国国防部
  据美国媒体报道,维基解密网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8月18日表示,美国国防部已表明愿意就阿富汗战争机密文件与该网站进行磋商,帮助其审查这些文件,删除可能对民众造成伤害的信息。不过国防部方面则否认愿意与其合作。
  阿桑奇18日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表示:“我们本周通过律师收到的信息,五角大楼首席律师表示目前愿意就此问题同我们磋商。” 不过五角大楼对合作意愿的说法予以否认,他们只承认15日安排了其首席律师与维基解密网律师蒂莫尼•马图申斯基之间的电话沟通。
  五角大楼发言人布赖恩•惠特曼证实,因为马图申斯基的电话并未接通,所以他们16日致信给他,要求维基解密网返还阿富汗战争文件。五角大楼首席律师耶赫•约翰逊在信  维基解密网总编辑阿桑奇
中写道:“美国国防部不会与维基解密网协商公布美国政府其他机密文件的‘缩略’版本或‘净化’版本。”
  马图申斯基1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15日没有安排与五角大楼进行电话沟通,不过最近与美国陆军犯罪调查司令部的一名探员通过几次电话。15那天该探员曾给他打电话,不过没有接通。马图申斯基补充说,该探员此前曾建议安排一次阿桑奇与国防部官员之间的会议,但并未提及电话沟通的事宜。
  维基解密网于7月25日公开了9万多页美军在阿富汗的战地情报机密文件,时间跨度为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展示出战争中的数千例“罪行”。更猛的“料”是其中巴基斯坦暗中支援塔利班、共谋打击美军的内容。
  阿桑奇8月18日再次重申,维基解密网计划在2周到1个月内发布第二批有关阿富汗战争的机密文件。[5]


转移服务器
  北京时间2010年8月31日下午消息,据国外媒体上周五报道,维基解密(Wikileaks)网站的部分服务器已经被转移到地下30米的防爆机房中。  部分服务器已被转移到地下30米防爆机房中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经常会向客户表示,他们的机房是“防弹”的。而因为数次披露美军机密信息而名声大噪的维基解密网站服务器现在则被转移到了一个“防爆”机房中。
  据挪威新闻网站VG Nett上周五报道,部分维基解密的服务器已经被转移到瑞典宽带服务提供商Bahnhof的Pionen数据中心里。该数据中心将维基解密的数据存储于地下30米的地方。这里原本是二战时期修建的核掩体,将山丘的岩石挖空后修建而成,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该数据中心只有一个入口,而且配有半米厚的金属门作为保护。在维基解密网站上月公布了数千份美军阿富汗战争的机密资料后,引发了美军的强烈不满,因此该数据中心现在有可能还会为其配备专门的保安人员。
  8月初,瑞典海盗党(Pirate Party)开始托管维基解密的IT运营,但目前还不清楚该机构为何要将维基解密的服务器转移到Pionen数据中心里。


否认传闻
  北京时间10月23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在周五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该组织存在内讧,并自诩为维基解密的“避雷针”。
  在周五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位维基解密的总编辑否认了内讧传闻。但他并未谈论这些传闻对维基解密的潜在影响。阿桑奇本人目前正在因两起强奸和性骚扰案件面临瑞典当局的调查。
  维基解密今年7月披露了《阿富汗战争日记》(Afghan War Diary),其中包含了7万多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机密文档。但自那以后,该组织的部分志愿者已经退出,原因是不认同该组织的行为方式以及阿桑奇本人的个性和风格。
  但阿桑奇表示:“这个组织不会让任何人成为靶子。我们总是期待着大量的批评。我的职责就是充当避雷针……吸引外界对我们工作的批评,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职责。”
  “另一方面,我获得了过分的信任。”他说。
  维基解密的部分批评来自于内部。维基解密的一名长期志愿者兼发言人安尼尔•多姆沙伊特-伯格(Daniel Domscheit-Berg)上月退出了该组织。他表示,阿桑奇的个性正在偏离维基解密最初的使命:发布小型的揭秘信息,而不只是像《阿富汗战争日记》那样庞大而引人注目的信息。
  维基解密的新发言人克里斯汀•拉分森(Kristinn Hrafnsson)表示,维基解密公布的资料比该组织或阿桑奇本人重要得多,而且该组织已经试图表达这种观点。“在维基解密的历史上,没有人声称我们发布的信息不真实。”他说。
  离开维基解密后,多姆沙伊特-伯格表示,该网站收到了几个国家的大量新信息,但尚未发布。他说:“现在的信息已经超出了他们的处理能力。”
  他表示,过去几周内,已经有大量新的志愿者加盟了维基解密,以取代离开的志愿者。他说,维基解密或许会宕机,但远未停止。
  资金也是一大问题。上周,一家曾经为维基解密收集捐款的英国公司终止了与该组织的合作。
  阿桑奇今年8月表示,审查秘密信息是“一个费钱的工作”。
  在《阿富汗战争日记》泄露后,瑞典检察官宣布,他们正在对阿桑奇的两起强奸和性骚扰案展开调查。瑞典总检察长玛丽安(Marianne Ny)在上月发表的声明中说:“有理由相信存在犯罪行为。以目前的信息来看,我认为应该被归为强奸。”但她表示,在做出最终决定前,还有必要进行更多的调查。
  阿桑奇则坚称自己无辜,并且对半岛电视台表示,这一指控是一次“诽谤活动”。
  本周,阿桑奇申请瑞典居住权的申请被驳回,原因是他未能满足所有要求。瑞典移民官员拒绝公布细节信息。
  阿桑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显得十分活跃,他回答了很多有关维基解密内讧的问题,但却屡次拒绝就强奸和性骚扰调查进行回应。对于这一指控对维基解密产生的影响,他也拒绝发表评论。
  在被记者屡次追问的情况下,他最终愤然离席,终止了采访  阿桑奇就维基解密披露伊战召开新闻发布会



伊战文件
40万份伊战文件谴责美军屠杀10万人
  “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2010年10月22日表态称,该网新解密的40万份伊拉克战争文件详尽记录了美军在伊拉克的“大屠杀”,同时谴责美军方未能对虐囚、滥杀平民等事件展开合理调查。[6]  美国陆军打死伊拉克平民的尸体
据报道,“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对美国有线新闻网说,这40万份伊战文件逐层记录了伊拉克战争6年时间里,美军在伊拉克作战的情况,包括美军纪录他们所见、所闻以及所做事情的报告。
  这些文件中纪录到,6年来,有10.9万人在伊战中丧命,其中63%是伊拉克平民;与此对比,此前的报告称,9年的阿富汗战争导致2万人丧命。对此阿桑奇表示,伊拉克战争的丧生人数是阿富汗战争的5倍,与阿战相比,可谓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大屠杀”。
  阿桑奇说,这些机密文件记载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对死者更
    他是在自己家附近玩耍时遭射杀的。
为详细的描述,包括他们在哪场行动中死亡,以及死去的地点等。披露这批文件,让这些曾经默默无闻,对人们来说只是一个抽象数字的死者,有了自己的纪录,从此为世人所知。 阿桑奇指出,所要公布的这批文件引起的震感非同小可,也许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从一个方面了解目前阿富汗战争的复杂情况。 “维基解密”此前表示将于2010年10月23日在欧洲发布约40万份涉及伊拉克战争的美军秘密文件。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指,这批文件中记载了多起美驻伊部队虐囚及滥杀平民事件,但知情的美军方没有就此进行合理调查,由此遭到阿桑奇抨击。
美军用“狼旅”威胁囚犯
  在“维基解密”披露的档案中,一份美军报告引起了舆论的注意。这份报告记载了驻伊美军军官在审讯囚犯时为了从其口中获得情报,故意威胁要将他移交给伊拉克“狼旅”。
  根据报告的记载,负责审讯的美军军官对这名囚犯说,如果把他移交给“狼旅”,那么他就将永远也无法再见家人,并将承受酷刑带来的“所有疼痛和折磨”。
  最终美军是否将这名囚犯移交给了狼旅还不清楚,不过美军从2004年到2005年在伊拉克中部城市萨迈拉的作战报告纪录了美军将其他战俘和被捕的武装分子移交给“狼旅”的情况。
  这些作战报告多次纪录,美军当时反复地攻打萨迈拉,并将作战中捕获的战俘交给“狼旅”“进一步审问”,其中一份日期为2004年11月29日的报告写道“5名被捕者被交给伊拉克内政部进行进一步审问”,而次日的另一份报告记载“这些被捕者又被交给了内政部第二突击旅(即狼旅)进一步审问”。
囚犯肋骨被打断
  这些文件与《纽约时报》当时驻萨迈拉记者彼得•马亚斯的描述相印证。
  马亚斯曾描述说,当“狼旅”在殴打和虐待囚犯时,“美军士兵和美军顾问就站在旁边袖手旁观”。
  “维基解密”公布的一份文件披露了“狼旅”虐囚的残忍细节。这份文件记载,一名“狼旅”的看守人员开枪将一名伊拉克囚犯的腿射伤,而这名囚犯在此后被关押期间继续受到残酷殴打和虐待。他的数根肋骨被看守人员打断,身上有多处裂伤,背上也有遭到鞭打的痕迹。但美国军方却对此视而不见,给出的最后结论只是“无需进一步调查”。[7]
美军袭击平民
  美国政府和军方的高度机密文件,经常受到该网站的“垂青”。有两起著名的泄密事件就是该网站“首发”。美国阿拉斯加州前州长佩林的私人电子邮件被黑客窃取之后,佩林的私人电子邮箱就被  被美军直升机开火击毙的平民
公布在该网站上。另外,美国中情局报告、备忘录以及监控录像,也能在该网看到。
  2010年4月,这个运行了3年的网站名声大噪,因为它发布了美军直升机攻击伊拉克平民的视频,吸引了全世界网民的关注。视频内容是,2007年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袭击巴格达的一群伊拉克人,造成数名平民死亡,包括两名路透社雇员。该视频共有800万人次的浏览量。
  此前,五角大楼一直阻止该视频传出。视频传出后,4月5日,五角大楼声称对伤及无辜感到遗憾。
  另据美国“反战网”2010年4月13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批评“维基解密”网站说,该网站“不负责任”,只是曝光整个战争中无甚价值的东西。按照“反战网”的话说,盖茨哀叹,“‘维基解密’可以发布任何它想发布的东西,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美国并非对该网站无动于衷,它想通过内部排查泄密者,防止机密文件进一步泄露。
  2008年一份标注为“机密/不得向外国发布”的美国国防部评估报告说,“要考虑到‘维基解密’会获得机密的国防部报告”,因为此前已有机密文件发布在该网站上。该评估报告建议“认定、曝光、终止雇佣或采取法律行动来对付现在或以前的提供内幕者、泄密人”。有意思的是,该报告也被“维基解密”泄密。
  施密特说,他们还打算发布新的泄密材料,包括美国在阿富汗轰炸平民的视频,相信到时也会有上百万的点击率。
  但是施密特称,该网站成立的初衷并非只是披露西方政府的机密,而是揭秘发展中国家极权政权的腐败和恶行。《华盛顿邮报》报道说,该网站的爆料也惹火了一些国家,一些企业也打算收集材料控告它。
  [7]


文传电报泄密
  维基解密网站在2010年11月28日公布新一批美国政府机密文件,这次公布的是美国驻外使馆发送给美国国务院的25万份秘密文传电报,这些文件包括美国的一些外交交易,以及美国外交官对一些国家的秘密观点。据英国媒体报道,公布的内容中包括美国对英国在阿富汗军事行动,以及对英国首相等的指责等。
涉及英国的内容
  新公布的文件中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内容,如对英国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指责,对英国首相卡梅伦政治方面的批评,对一些英国王室成员不恰当言行的评价,以及对有关英国议员详尽情报的要求等。[8]
  英国媒体称,这些文件的公布将使英国首相卡梅伦以及他的前任布朗陷入尴尬境地,这些被泄露的文件将显示英国首相并非令人尊敬的人物。
  英国外交部发言人称,英国谴责这种未经授权的公布机密文件的行为,也谴责在英国公布这些文件的细节,这种行为将损害国家安全,而不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也将使人们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这位发言人还说,英美之间具有牢固的双边关系,这种关系将会持续下去。英国国防部此前曾敦促媒体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要公布这些文件内容。
涉及德国的内容
  新公布的文件中有大量关于德国政治家的评价。在降临节第一个星期日,这一消息破坏了德国高层的和平安宁,并在各方引起震动。[9]
  美国政府一直试图阻止这些文件的公布,为了预防负面影响,国务卿希拉里上周五特别致电德国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对此泄密事件致歉。美国驻德国大使墨尔非在今晨出版的德国《画报周刊》上发表讲话,谴责维基解密发表这些文件,指其是对人类之间相互信任的一种极大破坏,并警告这个举动将会对一些人带来生命危险。然而这一切努力并没有让维基解密止步。
  维基解密公布的秘密文件形成于2006到2009年之间,有含时间、地点及人名在内的详细情报来源。对美国的盟国来说,这件事只是令美国人尴尬而已,而对世界范围尤其是那些敌对国家来说,秘密文件的公布则意味着亲美人士的生命或许受到威胁。
  所有文件中有1719份来自美国驻柏林大使馆,其中对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给与更多关注。大部分涉及他的文件认为其能力有限,有虚荣心,并且对美国持批评态度。美国外交官认为,和这位“迷一样的人”交往具有挑战性,因为韦斯特韦勒缺乏外交经验,对待美国的举动具有两面性,“他的思维背后很少有内容支撑”,这是美国现任大使的原话。2009年9月22日的一份文件中称他性格奔放,因而很难在与默克尔的争论中甘居下风。在韦斯特韦勒刚刚接手外交部长职位时,美国外交官评价他“还需要对这一行进行学习。”除此之外,该秘密文件含有对默克尔的评价,虽不十分友好却持肯定意见。对国防部长古藤贝格的评价则十分积极。
  总得来说,美国外交官认为在外交问题上,德国政府是美国比较值得信任的伙伴。
  维基解密文件公布几分钟之后,美国大使墨尔非即在电视上表示道歉,德国政府高层也相继发表电视讲话,一方面谴责这种泄密行为,另一方面则强调这件事不会影响德美正常的外交关系。
涉及日本的内容
  “维基解密”公布的这批美国外交机密文件中,已经发现有5697条发自东京,其中1660条属“机密文件”,引起了日本政府的警惕。日本首相官邸怀疑,在日本政府各机关中,可能潜伏着一些替美国政府出力的情报人员。[10]
  消息说,发自东京的电文都是2006年以后的文件,其中227条是“秘密文件”(secret),3810条是“非机密文件”(unclassified)。包括冲绳在内的与日本相关的电文共有6722条,其中可能包括从东京以外地区发出的电文。
  日本政府正计划对这些文件进行核实,确定哪些是政府准许向美国政府传递的,哪些文件是美国政府在日本的情报人员收集发送的,以便查出“危险分子”。


Siprnet网络
  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情报机构因各自为政,未分享有用情报,以致无法及时制止恐袭而饱受批评。因此,华盛顿当局决定将多个政府数据文件库连系起来,希望让重要情报在更便捷和更保密的情况下,在全世界范围内给大多数人分享,并标以“Sipdis”字样,作为机密电报的标签。
  报道称,“Sipdis”全写是Siprnet Distribution(秘密互联网协议分布),而Siprnet是一个缩略语,代表“保密IP路由网络”,是美军在全球使用的内联网,独立于民用互联网,由美国国防部负责运作。标注了“Sipdis”的外交电文,会自动下载到大使馆的机密网站上,不单国务院职员可以获取内容,连接上Siprnet的美军也一样可以。统计数字显示,获准登入Siprnet的人数达300多万人,大大增加了数据外泄的风险。


美军密件提供者
  泄密者据信是22岁前美军情报分析员曼宁。他是之前“维基解密”公开的美军密件提供者,自4月起已被单独囚禁。


媒体评论 
10.9万死亡人数引重视
  半岛网在一篇评论中写道:“‘维基解密’公布的伊战文件中包含了极其庞大的数据,揭示了一幅超越以往任何伊战公开信息的战争图景。”半岛网着重强调了”维基解密“公布的文件中涉及的伊战死亡人数:10.9万人死亡,其中至少包括6.6万平民,这是此前从未公布过的。美军和英军一直强调不清楚伊战平民死亡的数字。
  英国《卫报》着重报道伊战战俘在被伊拉克安全部队关押期间遭受虐待。
  美国《纽约时报》也选取了许多虐囚和滥杀事件进行报道。但却对此次公布文件的重要性泼了盆冷水,声称这些文件“并没有披露震撼性的内容”,只不过提供了一些细节和伊战的大背景。该报指出,这些文件在美国政府文件中属于机密级别最低的几类。
“从内部审视占领状态”
  法国《世界报》则对这些文件的重要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世界报》指出,这些文件不仅仅披露了伊战为平民带来的惨重伤亡,而且还提供了一个罕有的机会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观察这场战争。“这是第一次‘从内部’审视占领状态,讲述了士兵们的厌倦、荒唐和每天的压力。”
  以色列《哈阿雷兹日报》则从各国政府的反应给出了评价,该报评论称“在阿拉伯世界,此次泄露的伊战文件既没有引起震惊,也没有引起惊惧。美国政府真正的任务是平息国内的公共舆论压力,而不是顾及阿拉伯政府和人民”。[7]


评估威胁
  美国国防部官员2010年10月22日说,五角大楼正在检查伊拉克战争相关文件,以评估国际解密网站“维基泄秘”可能发布的有关伊拉克战争文件的“破坏力”。
  “维基泄秘”先前宣布,可能于2010年10月23日在欧洲发布约40万份涉及伊拉克战争的美军秘密文件。五角大楼发言人戴夫•拉潘说,国防部不清楚“维基泄秘”可能发布什么文件,但估计与该网站2010年7月发布的阿富汗战争文件类似。
  拉潘说,国防部组建了一个120人的小组,梳理伊拉克战争数据库,评
  估这次泄密可能给美军士兵、与美军合作的伊拉克人,以及美军在伊行动带来的威胁。他们查看的内容包括伊拉克战场美军各战术单位上报的重大行动报告。官员们认为,遭泄密的报告可能包含与美军合作的部分伊拉克人姓名等内容。
  拉潘说,从规模上看,40万份伊拉克战争文件数量远大于“维基泄秘”泄露的阿富汗战争文件,但从情报内容上看,两者可能十分近似。他说,这些报告会对美军造成威胁,但并非“致命威胁”,因为它们不包含情报来源及获取情报的手段等关键信息。
  五角大楼另一位发言人杰夫•莫雷尔说,国防部强烈谴责“维基泄秘”的行为。他说,前线战术单位的重大行动报告记载了对战场的初步观察,其信息未经分析整理,不能体现伊拉克战争全貌。这些报告可能包括伤亡事件、路边炸弹袭击、伊拉克人与美方合作情况等内容。
  “维基泄秘”2010年7月发布的阿富汗战争美军秘密文件涉及大量美军在阿富汗的活动与线人情况,招致五角大楼强烈抗议。
  [11]


创始人介绍
人物简介
  阿桑奇现年39岁,澳大利亚人。他在澳大利亚的童年生活颠沛流离。
  阿桑奇长期接受家庭式教育,到他14岁时,他和母亲已经搬了37次家。16岁时,孤独的阿桑奇成为了一名网络黑客。
  1995年,他因黑客行为被裁定25项罪名成立,差点入狱。然而,他解密的决心未变,并于2006年创建维基解密网。他的朋友称这是“天才之举”。[12]
  截至20世纪末,他卷入总计30起计算机犯罪案件,包括侵入美国警察和美军网络等,但最终均以缴纳罚金了事。
  2006年,维基揭秘网站诞生,阿桑奇任总编辑,他号称网站有三大宗旨,即信息自由、揭开事实真相、创造和维护真正的历史。
  有消息称,近些年来阿桑奇辗转多国,行踪不定,但偏好住在冰岛和瑞典,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司法制度对其有利。2007年,阿桑奇将维基揭秘网站的服务器从美国迁至瑞典。[13]
  2010年12月1日,国际刑警组织已经对泄密网站“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发出国际通缉令,并提醒各成员国逮捕阿桑奇。据报道,国际刑警组织在网站上表示,基于瑞典当局11月18日发出的“红色通缉令”,决定协助瑞典检方,在全球范围内通缉阿桑奇。现年39岁的澳大利亚人阿桑奇被指涉嫌性骚扰和强奸。
生活颠沛
  在伦敦郊区的一个小餐馆中,阿桑奇说话声音很小,双眼警惕地注视着周围。阿桑奇表示,自己已经被特工盯上,出于自我保护目的,自己和一些支持者使用加密手机,不断更换手机号,住宾馆时用化名,头发也染了。在外住宿时,不是睡沙发就是睡地板,而且用现金结账,不用信用卡。
     
“每当想到余生可能会在监狱里度过的时候,情绪就会低沉,我就会拿着一本书静静阅读。现在的生活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阿桑奇说他靠向朋友借钱度日。如果阿桑奇接受法庭的审判,可能他的余生就会在监狱里度过。涉嫌泄露机密文件给“维基解密”的美国士兵布拉德利•曼宁被判了52年监禁。
  阿桑奇说,“虽然生活过得很艰辛,但自从踏上这条道路,我决心走下去,从来不后悔,也从来不妥协,这令我陷入一种特殊的局势中”,未来几周对他来说“最危险”。
  在瑞典惹上绯闻,在德国丢了电脑,在英国提心吊胆,连祖国澳大利亚都暗示不会保护他美国国防部和司法部官员说,他们正援引《1917年间谍法》评判阿桑奇的行为,要求阿桑奇“归还”拥有的一切政府文件并承诺今后不公开、搜集新文件。
  无奈之下,阿桑奇选择“走为上策”。然而,找到合适的避难国并不容易。公开秘密文件后,他来到瑞典并申请居留许可,希望借那里对新闻自由的宽容保护自己。
  阿桑奇在瑞典先是感受到热烈气氛,但好景不长。“他们称我为新闻业的詹姆斯•邦德,”阿桑奇回忆道,“我有了大量‘粉丝’,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最终给我带来麻烦。”
  因与两名瑞典女性的关系,阿桑奇受到强奸和性骚扰指控。阿桑奇自称双方是自愿行为,认为指控是“诋毁行动”的一部分。
  就指控内容,检察部门仍在调查中。然而,阿桑奇在瑞典为自己和维基解密网找到避难所的设想无疑化为泡影。
  他9月底离开瑞典前往德国首都柏林。他乘坐的航班上没几个人,但他遗失装有3台保密电脑的行李。行李迄今没出现,阿桑奇怀疑行李可能中途遭人截走。
  前往冰岛躲避的计划也落空。阿桑奇如今住在英国,因为他所持的澳大利亚护照让他可以在英国待半年。入境时,阿桑奇还担心会在机场被捕。阿桑奇认为,冰岛和英国等国容易受美国影响。
  在他的祖国澳大利亚,几名政府官员暗示他,如果美国提出指控,澳大利亚政府愿意合作。阿桑奇说,澳大利亚一名高级官员告诉他:“你在规则之外行事,所以就得在规则外对付你。”
  澳大利亚联邦调查局11月30日表示,一旦阿桑奇回到澳洲,将立即实施拘捕。[12]
引发争议
  外来麻烦让阿桑奇心烦,而来自团队内部的争议更让他头疼。
  阿桑奇在瑞典受指控一事曝光后,维基解密网内部压力临近爆炸点。一些与他密切合作的人选择“公开背叛”。
  《纽约时报》记者在冰岛、瑞典、英国、美国和德国采访数十名与阿桑奇共事的人或支持他的人,得到的印象是,这名网站首要革新者有人格魅力,但随着名气上升,行为开始变得独断专行、古怪和反复无常。
  一些维基解密网支持者对阿桑奇独自决定不经删节公开一些阿富汗战争文件感到极其不安。已公开文件中,一些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阿富汗部队提供情报的阿富汗人的名字并没有被隐去。阿桑奇认为,未经删节公开相关信息是自己深思熟虑、判断利弊后作出的决定。
  他的处事方式也在内部引起一些争议。一些网站支持者接受采访时称,阿桑奇容不下不同意见,如果与他发生冲突,结果就是“卷铺盖走人”。冰岛志愿者麦卡锡因看不惯阿桑奇的行为,最近疏远维基解密网。他说,大约有10多个“幻想破灭的志愿者”最近离队,有更多人可能会跟着离开。麦卡锡说,维基解密网发言人今年夏末被阿桑奇以“坏行为”为由停职。
  针对批评,阿桑奇称除维基解密网发言人外,迄今没有核心志愿者离开。[12]
遭到抓捕
  美国国防部和司法部已表示,将依据美国1917年的反间谍法来处理阿桑奇泄密,也就是说澳大利亚人阿桑奇可能面临间谍罪指控。
  阿桑奇此前想获得瑞典定居权但遭拒,瑞典两名妇女还以“性骚扰”罪对其提出指控。随后,阿桑奇希望避难柏林,也未能成行。
  他目前身在伦敦,签证将于明年初到期。澳大利亚政府似乎认为,“违反游戏规则”的阿桑奇失去受“规则保护”的资格。
  红色通缉令
  据外电报道,国际刑警组织12月1日表示,已经对泄密网站“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发出国际通缉令,并提醒各成员国逮捕阿桑奇。
  据报道,国际刑警组织在网站上表示,基于瑞士当局11月18日发出的“红色通缉令”,决定协助瑞士检方,在全球范围内通缉阿桑奇。现年39岁的澳大利亚人阿桑奇被指涉嫌性骚扰和强奸。 据资料,“红色通缉令”是国际刑警组织最著名的一种国际通报。它的通缉对象是有关国家的法律部门已发出逮捕令、要求成员国引渡的在逃犯。各国国际刑警组织国家中心局可据此通报立即逮捕在逃犯。红色通缉令被公认为是一种可以进行临时拘留的国际证书。无论哪个成员国接到“红色通缉令”,应立即布置本国警力予以查证;如发现被通缉人员的下落,就迅速组织逮捕行动,将其缉拿归案。
  阿桑奇目前下落不明,他此前对瑞士上诉法院提出的撤销逮捕令申请被驳回。与此同时,阿桑奇可能面临着在其它国家逮捕并被引渡回瑞士的命运。
  阿桑奇的“维基解密”网站由于先后曝光总数数十万份的机密文件,披露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以及外交方面的内幕,在国际社会的“名声大振”,支持者认为他是追求真相的先锋斗士,反对者如美国当局则强烈谴责泄密行为,称其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出现内讧
  有消息称,在公布了7万份阿富汗战争秘密文件后,维基揭秘网的部分志愿者已退出,原因是他们不认同该组织的行为方式和阿桑奇的个性及风格。
  资金也是阿桑奇的一大问题。上周,一家曾经为维基揭秘网收集捐款的英国公司终止了与该组织的合作。阿桑奇指责其背后有美国 “黑手”,但美国予以否认。[13]
厄瓜多尔向维基解密创始人无条件提供庇护
  据法新社11月29日厄瓜多尔首都基多报道,厄瓜多尔周一宣布,向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无条件提供庇护所。阿桑奇因为向公众泄露美国政府机密文件而触怒华盛顿。
  厄瓜多副外长鲁卡斯在Ecuadorinmediato网站上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向他无条件的提供庇护住所。我们准备邀请阿桑奇来厄瓜多尔,这样他就可以将他所掌握的信息以及文件自由的呈现出来,不仅仅在网络上,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公开论坛。”
  针对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阿桑奇的国际逮捕令已于11月中旬正式发布,这个现年39岁的澳大利亚人涉嫌在瑞典对两名女性实施强奸和性骚扰。
  美国方面也对阿桑奇公布25万份秘密外交电报一事展开犯罪调查,阿桑奇创立的维基解密网站最近向外泄露了三类大规模美国政府机密文件。白宫将泄漏政府机密文件的人称为“最为首要的罪犯”,但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并没有对阿桑奇提出任何指控。维基解密向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新闻媒体机构公开的机密文件,充分曝光了美国幕后实施的外交行动。
  报道称,厄瓜多尔政府一直是美洲少数几个同美国白宫政见不统一的政权。鲁卡斯表示,尽管厄瓜多尔一直奉行不干预他国内政的外交政策,但此次涉及泄密的文件内容包含了美国以外的其它国家,特别是一些拉美国家。
厄否认为阿桑奇提供庇护
  总统称维基解密犯错,触犯美法律
  南美洲国家厄瓜多尔11月30日一度宣布,将向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提供庇护。
  该国外交部副部长卢卡斯称,正式邀请阿桑奇前往厄瓜多尔工作和居住,并希望维基解密公开所有涉及美国在拉美地区外交的文件。厄瓜多尔外交部官员也正设法联络行迹不明的阿桑奇。卢卡斯说:“我们将邀请他来厄瓜多尔居住,没有任何问题,也没有附加条件。”
  但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当天,厄瓜多尔政府迅速否认相关邀请。
  当晚召开记者会时,厄瓜多尔总统拉斐尔•科雷亚宣称,维基解密“犯了一个错误,泄露了一些信息,触犯了美国法律。”他明确表示:“我们没有发出官方邀请。此前只是外交部副部长的个人言论,没有得到我的批准。”
维基揭秘创始人藏身伦敦 英国警方拒抓捕
  瑞典警方2日表示,他们将对维基揭秘网站创办人朱利安•阿桑奇发布一份新的国际通缉令,由于程序错误,旧的通缉令不适用于英国。
  据英国媒体报道称,阿桑奇目前藏匿在伦敦,英国警方已掌握其确切藏身位置和电话号码,但迄今尚未批准根据国际通缉令对其实施抓捕。
  阿桑奇被指在今年8月对两名瑞典女子进行了“强奸”和“猥亵”。瑞典检控机构11月18日签发了针对阿桑奇的逮捕令,阿桑奇提出了无罪的抗辩,但瑞典上诉法庭上周驳回了他的请求,裁定他有罪。
  瑞典最高法院文件称,“最高法院审阅了有关材料,没有找到受理(阿桑奇)上诉的理由。”文件称,只有在例外情况下,才受理上诉。
  据英国报纸媒体报道称,阿桑奇目前藏匿在伦敦,英国警方已掌握其确切藏身位置和电话号码,但迄今尚未批准根据国际通缉令对其实施抓捕。
  阿桑奇的律师2日表示,英国警方以及其它几个国家的安全部门知道阿桑奇的下落。但他不肯透露阿桑奇现在所在的确切位置。
  英国《独立报》的报道称,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阿桑奇今年39岁,是一名澳大利亚人,日前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大量美国外交密电。今年10月在到达英国后,他向英国警方提供了详尽的联系方式。
  美国机密文件外泄给美国当局造成重大国际损失,他们已承诺采取行动终止这样的行为。11月29日,美国司法部长艾里克•霍德尔表示,司法部“正在积极就此事进行调查”,他坚称奥巴马政府采取行动的承诺“并非武力威胁”。


外交史最大泄密事件
  中新社华盛顿11月28日电(记者 德永健)迄今外交史上最大规模的泄密事件2010年11月28日如期发生。当天,“维基解密”网站曝光逾25万份据称是美国国务院的机密文件,将诸多美国外交内幕和盘托出。
  “维基解密”公布的秘密文件包括25万多份外交电报及八千份外交指示,多数文件的落款日期注明在2004年以后,更有约九千份文件的落款日期注明在2010年1月至2月之间。
外交内幕
  这些被认为是往来于美国国务院和美国约270个驻外使领馆的机密文件记录了诸多外交内幕,例如: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09年7月曾签发指示,命令外交官搜集联合国高官的手机号、电邮地址、信用卡号甚至飞行里程卡号,并要求刺探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领导、决策风格以及对联合国秘书处的影响力;
  ——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曾反复敦促美国攻打伊朗核设施,直言应“砍下那条蛇的头”;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也曾对美国建言,2010年年底之前是攻打伊朗核设施的最佳时机;
  ——美国在劝说别国接收关塔那摩监狱囚犯时讨价还价,曾告诉斯洛文尼亚只有同意接收囚犯才能面见总统奥巴马,而小国基里巴斯接收囚犯后,曾得到美国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奖励;
首脑秘闻
  除诸多外交内幕,被曝光的机密文件还穿插“首脑秘闻”。比如在一份电报中,美国外交官声称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2009年访美时与一名“妖娆”的乌克兰金发女护士形影不离,而阿富汗副总统马苏德去年访问阿联酋时,被发现竟然携带了巨额美元现金。[14]


明年初曝金融业猛料
  “维基解密”远未停歇,史上最强即将登场。11月29日最新出版的美国《福布斯》杂志披露,“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11月初接受该杂志专访时言之凿凿地表示,他目前还坐拥“一座巨大的秘密宝藏”,其中一多半涉及美国多个银行和财团的内幕信息,搞垮一两个银行没问题,这就是“维基解密”想要的结果。  “维基解密”阿桑奇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
在11月11日细雨绵绵的早上,阿桑奇在英国伦敦某公寓接受了《福布斯》记者专访。他一头标志性的银发已被染成了棕色,阿桑奇说这样是为了防止有人追踪他。谈话中,阿桑奇延续其一贯的神秘谨慎作风,回答记者抛出的每一个问题前都会沉思片刻,想好后才缓缓给出答案。
  阿桑奇表示,他目前还坐拥“一座巨大的秘密宝藏”,其中一多半涉及美国多个银行和财团的内幕信息,计划在明年年初公之于众;届时“涉案”财团或银行将被折腾倒闭,其影响将不亚于当年的“安然丑闻”。
  什么时候?哪家银行?都有哪些文件?对于此类问题,阿桑奇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解释。他仅表示,即将在明年初曝光的机密资料会在美国经济界掀起另一场“安然”风波,再次让公众了解到公司内部交易、暗箱操作等种种龌龊丑行。阿桑奇甚至为即将到来的解密起好了名字———“巨量解密”,据称这一系列解密将逐步升级,其带来的冲击力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解密”事件。
  美国务院“封杀”维基揭秘 1日,美国国务院要求其在世界各地的雇员不要登录维基揭秘网站。而在不久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还鼓励外交人员多上网,利用“推特”等社交网站和智能手机等推进美国的民间外交。
  自11月28日起,维基揭秘陆续公布了25万份美国秘密外交电报,此事被意大利外交部长弗拉蒂尼称为“世界外交的9•11事件”。瑞士一名外交和信息技术专家指出,维基揭秘此次公布的电报内容使美国外交部门处境尴尬,“一方面,由于第二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美国外交人员可以通过最新的技术手段影响更多民众,另一方面,他们又得设法保证某些重要信息的保密性”。
  美国国务院的禁令并非首创。今年早些时候,维基揭秘曾公布大量美国国防部有关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秘密报告,当时五角大楼下令禁止员工登录该网站。
  美国网站终止合作
  最近几天为维基揭秘网提供服务器支持的美国亚马逊网站1日宣布,终止两者之间的合作。当天下午,维基揭秘通过微博证实了上述消息。维基揭秘在微博中表示,他们遭到了亚马逊的驱逐,现在只好租用欧洲国家的服务器。
  一向对维基揭秘持批判态度的美国参议员乔•利伯曼表示:“亚马逊终止与维基揭秘的行动是一个正确决定,它为其他(提供服务器支持的)公司树立了榜样,不应该让维基揭秘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的机密信息四处扩散。”
  亚马逊是美国著名的在线图书销售商,在美国多个地方设有服务器,同时还向其他网站出租服务器。维基揭秘原本使用的是欧洲网络公司的服务器,但在它大量公布美国外交的秘密电报以后,它所租用的服务器遭到黑客攻击,被迫选择与亚马逊合作。
  维基解密(WikiLeaks)
  维基解密(WikiLeaks)网站于2010年11月29日公开25万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报,让人一窥美国驻全球各地大使馆如何在幕后讨价还价、美国外交人员对外国领袖的坦率看法,以及有关恐怖活动与核扩散的敏感资料。 维基解密这次公开的主要是274个美国驻外使馆在过去三年发送给国务院的25万1287份秘密电报,其中一些电报甚至是今年2月底发出的,当中有1万5652份是机密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4.12.2010 20:50:47 | 只看该作者
维基解密创始人答网友问 揭穿西方言论自由虚伪本质

据英国《卫报》网站12月3日消息,近日掀起美国“外交界9 11事件”的泄密网站“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 阿桑奇接受了《卫报》网站的网友提问。阿桑奇在回答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政府言论自由的虚伪本质,并表示如果他和同事遭遇不测,有更多关键文件将自动解密。他坚信,历史将会获胜,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揭穿西方言论虚假“自由”

有网友说,西方政府一直标榜其法律保护新闻自由,并认为以此能树立政府的道德权威,然而对维基解密和阿桑奇的法律制裁将会削弱这种论调,这名网友便问阿桑奇对此事的看法。阿桑奇指出,西方政府已经通过一张由合同、贷款、控股、银行股份等工具织成的大网,将基本的权力关系财政化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言论很容易“自由”,因为政治的变化基本上不会导致这些基本工具的改变。

在阿桑奇看来,西方社会里的言论之所以是“自由的”,因为它几乎不会对权力造成任何影响。人们应该将审查制度视为能够体现一个国家里言论潜在力量的指标。

阿桑奇表示:“美国对我们的攻击令人充满希望,这表明言论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力量,能够打破财政化大网形成的枷锁。”

***遭到死亡威胁 也收获极大信任

有网友问阿桑奇是否曾料到公布这些文件会对世界产生这么大影响,他是否担心自己的安全。阿桑奇表示,他一直相信维基解密会对世界产生影响,2007年它就曾经改变了肯尼亚大选的结果。

他坦言自己和同事曾受到死亡威胁,这是公开记录在案的,但他们已经采取了预防措施,能够与超级大国周旋。

有网友提到,针对维基解密的这场辩论已经非常个人化,甚至变成人身攻击,维基解密的对手试图让公众相信阿桑奇是一个强奸妇女的恐怖分子,阿桑奇为什么还要让维基解密面对公众?阿桑奇回答说,他起初曾尽力防止维基解密为人所知,但后来人们对他的身份极为好奇,甚至有人出来冒充维基解密的代表。

“必须要有人对公众负责;领导人只有勇敢面对公众,才有资格要求消息来源承担更大风险。我就像一根避雷针。我遭到了大量攻击,但也收获了极大信任。”阿桑奇答道。

***想念祖国澳大利亚

有网友问阿桑奇是否拥有澳大利亚护照,有没有可能现在回澳大利亚。这名网友担心阿桑奇因为公布了该国政府的机密文件,有可能刚下飞机即被逮捕。

阿桑奇坦言:“作为澳大利亚公民,我非常想念我的祖国。”然而他也指出,在过去几周内,澳大利亚总理和司法部长都明确表示,不仅不可能允许他回国,还将积极协助美国政府追捕他和他的雇员。阿桑奇对此表示十分不满。

***坚信世界更美好

有网友问,如果维基解密网站被亚马逊之类的主机服务提供商“踢出”,维基解密是否有第二手准备;维基解密公布的保密材料已经广泛散播,这是否意味着停止服务并不等于抗争的结束。

阿桑奇介绍说,目前已经有超过10万人获得了此次“密电门”相关的加密文件,一旦阿桑奇和同事们遭遇不测,这些文件的关键部分将自动公开。此外,多家新闻机构也掌握有这些资料。

阿桑奇最后强调:“历史将会胜利。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能否幸存?这取决于你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4.12.2010 20:53:19 | 只看该作者
“维基解密”重创美国形象

  维基解密推动的“外交信息公开”风暴,已空前冲击了美国全球外交,重创奥巴马政府所努力重塑的美国形象。

  11月28日,“维基解密”网站公布25万多份美国驻外使领馆与美国国务院互发的秘密电报,这是迄今最大的机密文件解密事件,给世界一个“史无前例的洞察美国政府外交活动”的机会,也对美国外交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不得不第一时间出面扑火,连日向多国致歉。

  “维基解密”是如何影响白宫和美国国务院的呢?首先,此次泄密冲击美国的反恐大业及行动能力。泄密文件显示,在打击基地组织的战斗中,也门曾充当美国的挡箭牌。也门领导人告诉美军司令,当美国用导弹攻击“基地”组织时,也门将称这些攻击来自也门军队。而此前“维基解密”呈现的9.2万份美军在阿富汗战场的军事行动内部资料,使人们对阿富汗战争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许多方面来看,这场战争比官方描述的要更加残酷。10月新解密的40万份伊拉克战争文件又详尽记录了美军在伊拉克的“屠杀”。大量丑闻相继被爆出,加深了国际社会对该地区前景的担忧,也冲击了美国的反恐及海外行动能力。

  其次,“维基解密”令美国外交面临信任危机,美国情报收集能力受损。解密文件提及一些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支持对伊朗实施更严厉制裁,尽管他们在本国声明中说得截然相反。这些涉及美国重要利益地区的外交真相被曝光,对美国外交可信度和信誉的损害不可估量。各国的防范可能会由此加强,今后美国收集情报将更加困难。

  最后,泄密事件危及美国形象并冲击双边关系。改善和重塑美国自伊拉克战争以来的国家形象是奥巴马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美国外交人员被揭私底下以尖酸刻薄言词批评外国领袖,质疑他们的意图、能力,甚至损害其尊严,多国政府纷表震怒。这对致力于修复和重建同全世界伙伴和盟国关系的奥巴马政府而言无疑是沉重一击。奥巴马一直希望重启美俄关系,但密电中俄罗斯被描述成一个以普京为核心的“腐败国家”,这必然损害美俄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本信任。同样的是土耳其。奥巴马曾将土耳其称为“美国的一个极重要盟友”,但美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在发给美国国务院的外交电报中却称,土总理埃尔多安领导的政府目光短浅,这种“口是心非”的外交立场将让美土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有格言称:“一国外交官就是送一个诚实的人到国外去替他的国家说谎”,但这种说法在网络时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已经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大变革,历来公开与隐秘并存的外交领域恐怕也难置身事外。目前可以认定的是,维基解密推动的“外交信息公开”风暴,已空前冲击了美国全球外交,重创奥巴马政府所努力重塑的美国形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11.2024 02:0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