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Pau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评:对维基解密网站打个问号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6.12.2010 13:49:21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维基解密揭示英国对美国存在偏执依赖

12月4日下午消息,维基解密周六公布的秘密外交电文显示,英国保守党官员曾在英国大选之前向美国承诺,如果保守党上台执政,将加大从美国的军购力度。

  秘密文件显示,今年5月的英国大选之前,美国外交官曾在外交电文中嘲讽英国政界人士对英美两国特殊关系存在焦虑,称英国政界对美国存在“偏执的依赖情绪”,并建议美国政府利用英国政界的这一点,为美国获取更大的利益。

  秘密文件显示,现任英国国防大臣利亚姆·福克斯(Liam Fox)曾对美国外交人员表示,如果保守党上台执政,将从美国购买更多军备;福克斯当时表示,提高美英协同力是重中之重,因为美英两国未来将继续并肩作战;他还表示对美国在阿富汗的领导权充满信心,并对未来局势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现任英国外交大臣威廉·豪格(William Hague)则向美国驻英大使承诺,如若保守党赢得大选,他将奉行亲美的外交路线。豪格曾在与美国官员谈话时表示,他和保守党全体成员都坚定支持北约政策,也是英国前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方针路线的信徒。豪格还在另一次与美国外交人员的会议中指出,不论谁当选英国首相,都将很快意识到美英关系的重要性;英国希望政府奉行亲美政策,也需要政府奉行亲美政策,整个世界都需要维护好与美国的关系。

  维基解密本周早些时候公布的其他美国外交电文显示,美国政府对英国驻军在局势动荡的阿富汗的表现感到失望。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周五试图安抚英国方面的情绪,希拉里肯定了英国军队在阿富汗发挥的作用,称她对英国驻军做出的巨大努力感到由衷钦佩。

  希拉里在一个会议上表示,如果其他人对英国所作贡献存在质疑,她将深感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6.12.2010 13:51:15 | 只看该作者
维基解密公布美外交密件第五日媒体看点

12月6日讯 英国《卫报》等世界媒体12月3日继续发布维基解密披露的美国机密外交电报,以下是此次解密以来第五天各媒体主要看点,以下均已发布媒体当地时间为准。

  第五天,12月3日,星期五

  英国《卫报》

  外交电报称,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和北约部队的美国指挥官就英国军队未能在桑金地区恢复安全形势提出批评。

  外交电报披露,阿富汗政府存在广泛的腐败现象,阿富汗副总统艾哈迈德-齐亚-马苏德去年在携带5200万美元现金飞抵迪拜时曾被制止并遭到盘问。

  美国驻伦敦使馆在布朗出任首相一年后就认为布朗的首相职务将不保。它得出的结论认为,糟糕的执政记录使布朗从一个政治灾难走向另一个政治灾难。布朗在雷曼兄弟破产后领导向银行注资的行动使他获得了一些称赞,但他的政府在数个月后被认为是“一艘正在下沉的船”。美国使馆的电报表明,布朗就粮食峰会、全球核裁军、英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所提出的国际倡议都未能得到美国人的重视,美国人对这些倡议可以说是持鄙视的态度。

  失望的外交官和外国政治家称,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古怪、情绪化、容易相信阴谋论”。他的部长们还指责他参与了犯罪活动,其中包括下令向负责与塔利班谈判的高级官员发出人身威胁。

  美国外交官报告称,他们怀疑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与俄罗斯总理普京达成的秘密交易中获得了非常可观的个人好处。传闻称,俄方承诺将给贝卢斯科尼大笔能源合同。另一份备忘录援引贝卢斯科尼的一位朋友称,贝卢斯科尼喜欢派对使其在身体和政治上付出了代价。

  美国官员没有理会英国有关美国间谍飞机从英国塞浦路斯空军基地起飞的抗议。工党大臣们担心,英国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美国酷刑活动的从犯。工党大臣们对美国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转运恐怖疑犯的活动感到不快。

  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的一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报称,英国外交部就被从英国所属的迪戈加西亚驱逐的数千名居民的困境一事上误导了英国议会。英国官员私下承认,有关将该岛宣布为世界最大海洋保护区的最新计划将终结他们返回迪戈加西亚的任何可能性。大臣们在公开场合则声称,建立海洋公园的计划不会对他们的返回权造成任何影响。

  电报披露了华盛顿对布朗可能继任者的看法。米利班德被认为“太聪明”,阿兰-约翰逊被认为“缺乏杀手本能”,哈里特-哈尔曼在“政策问题上是一位轻重级人物,但很精通政党间的互动。”

  美国使馆电报称,受雇对阿富汗警察进行培训的外国承包商发生了吸毒、付钱请年轻的“跳舞男孩”为他们提供娱乐服务的丑闻。内政部长请求美国使馆施加压力以封杀相关报道。阿富汗政府担心,如果媒体刊登相关的报道将会危及一些人的生命,它尤其担心这一事件的视频被曝光。

  美军方对国际社会筹集用于建设阿富汗军队的数十亿美元盟国资金收取15%的管理费。德国威胁取消提供这些款项,因为它担心这笔钱将会进入美国财政部。

  美国驻喀布尔使馆电报称,伊朗正向一些阿富汗宗教和政治领导人提供资金,培养阿富汗宗教学者、训练塔利班武装分子,甚至试图影响议员。

  美国已对墨西哥军队赢得打击毒品战争的胜利失去了信心,称墨西哥军队的反毒行动缓慢、笨拙,根本不是“手段高超”毒贩子的对手。

  美国使馆电报确信,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的弟弟、坎大哈省高级官员瓦里-卡尔扎伊是腐败官员。他被形容为掌控经济资源、提供保护和庇护。卡尔扎伊的两个兄弟计划在美国申请庇难,其他家庭成员也没有呆在阿富汗,他们把钱也转移出了阿富汗。他们曾担心卡尔扎伊在去年的选举中失利。

  美国外交电报称,奥巴马政府和卡尔扎伊决心拒绝与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举行会谈,他们一直试图分化塔利班。卡尔扎伊有时曾公开表示愿意与奥马尔举行会谈,但电报显示,他私下的立场是相反的。

  美国的一份备忘录称,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和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在拉丁美洲团结峰会上“差点大打出手”。备忘录称,这是“香蕉共和国谈话的最糟糕表达方式。”

  美国外交官称,土库曼斯坦总统库尔班古力-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虚荣、多疑、戒备心强、严格、非常保守”、“什么都管”、是一个“说谎高手。”

  曾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索尔仁尼琴在他去世前四个月称赞了俄罗斯总理普京,称他作为俄罗斯领导人的成绩要优于叶利钦或戈尔巴乔夫。索尔仁尼琴1974年被前苏联驱逐,他在20年后返回俄罗斯。

  美国一封机密外交电报称,摩尔多瓦总统表示愿意向他的一名政治对手提供1000万美元贿赂,以便让他在大选中失利的政府继续执政。

  美国《纽约时报》

  阿富汗已成为贿赂、敲诈、盗取公款活动司空见惯的国家。美国使馆在形容阿富汗新内阁可能组成人员时指出,阿富汗农业部长看起来是唯一一位没有贿赂传闻的部长。

  德国《明镜》周刊

  德国对美国试图就德国为改善阿富汗军队状况的一个信托资金所捐赠的5千万欧元资金收取15%的管理费感到不快。一位德国高级外交官抱怨称,将很难向德国纳税人解释这一费用。

  美国和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之间的不信任关系很深。卡尔扎伊确信,美国已支持其对手阿卜杜拉。

  美国国务院对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与俄罗斯总理普京关系密切感到不安。泄露的电报声称,有消息称两人之间有私下的商业交易。两位领导人都否认了这一传闻。

  美国外交官对俄罗斯有组织犯罪集团的势力不断增强感到担心,他们认为,有组织犯罪集团与莫斯科政府最高层有联系。

  法国《世界报》

  尽管公众反对阿富汗战争,萨科齐非常关注选举因素,但法国仍承诺继续其在阿富汗的任务。由于担心萨科齐试图与美国拉开距离以提高其支持度,外交官建议奥巴马,给萨科齐打电话将能产生一个决定性影响。奥巴马被告知:“奉承将会能到很好的作用。”

  伊朗正在用它在伊拉克采用的手段来扩大其在阿富汗的影响力。它向武装分子团伙提供支持,向政治家提供金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6.12.2010 13:53:25 | 只看该作者
"维基解密"网:平民情报局

核心提示:没错,那些令政府、军队、科学家们颜面尽失的绝密材料,都是由“维基解密”网最先发布的。这家以发布绝密和敏感材料为己任的揭秘网站号称“人民的情报机构”。

美军2007年误杀路透社记者实况录像

“发现带武器的人。”(纳米尔正把摄像机扛上肩。)


“维基解密”网站LOGO。

今年4月5日,英美媒体广泛报道了一段2007年7月拍摄的美军绝密视频,显示两名驻伊美军飞行员驾驶“阿帕奇”直升机杀害12名伊拉克平民,其中包括22岁的路透社摄影师纳米尔以及他的助手兼司机、40岁的萨伊德,另外还有两名儿童受伤。此外,视频中还附有一段直升机飞行员一边开火一边与地面联络人员嬉笑的对话录音。这段视频被“维基解密”网站(WikiLeaks)爆料后,很快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

提起“维基解密”(WikiLeaks)网,恐怕很多人还感到陌生,但如果提到关塔那摩虐囚事件,科学家操纵数据支持气候变暖的“气候门”事件,以及一段曝光美军士兵在伊拉克杀戮无辜的视频,你恐怕会恍然大悟。没错,这些令政府、军队、科学家们颜面尽失的绝密材料,都是由“维基解密”网最先发布的。这家以发布绝密和敏感材料为己任的揭秘网站号称“人民的情报机构”。它是如何运作的呢?美军射杀无辜视频的出炉或许能给你答案。

B计划

3月30日,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格莱蒂加塔街,冰雪纷飞,一片寂静。就是这样一个早上,一个名叫朱利安·保罗·阿桑治的高个子澳大利亚人过来求租。他穿着一件长至脚踝的防雪服,身边带着几个人。“我们是记者,”他告诉房东,“我们过来采访火山的事。”房东离开后,阿桑治迅速拉上窗帘,保证无论日夜都密不透光。在他看来,这所房子现在已变成一间战情室,他们称之为“碉堡”。

大约六七台电脑布设在客厅内。冰岛志愿者如约来到,在阿桑治的指挥下,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要处理的是“B计划”——这是阿桑治为一段录像所取的代号。该录像2007年在伊拉克从一架阿帕奇军用直升机的座舱中拍摄,内容是美国士兵杀害了至少12个人,包括两名路透社记者。

花三个月破解

坐在“碉堡”里一个小木桌前,阿桑治显得筋疲力尽。他面前有两台电脑,一台联网,一台不联,因为上面装满了各类保密军事文件,这就是谍报领域所说的保证“安全隔离”。大约晚上六点,阿桑治从桌边站起来。他手里拿着一个硬盘,里面装的是“B计划”。这段录像描述了一群美兵在巴格达东部执行一次任务的经过。录像经过数字加密,“维基解密”花了三个月时间破解。非常善于破译密码的阿桑治说,解开这个文件“有点难度”。

重新拼凑细节

事件发生次日,美国陆军一名发言人说,“毫无疑问联军正在与敌人作战。”阿桑治希望“B计划”可以打破美军说法。“

原始版本的录像还是一团乱麻,一些与背景分离的片断。阿桑治和“碉堡”里其他人花了很多时间把细节拼凑起来:执行任务的部队番号,他们的指挥结构、行动规则,士兵进行无线电通讯时使用的行话。最重要的是,地面的伊拉克人是否有武器,是哪些武器。

编辑过的短片长18分钟。至于音频,编辑做了改动,去掉了士兵的声音,留下了无线电设备的噼啪声和呼呼声。阿桑治同意了这个版本。

YouTube获700万点击

4月5日,日出后几个小时,阿桑治终于站在全美新闻俱乐部一个小厅内,准备向大约40名应邀前来的记者介绍《间接谋杀》了。他播放了短片,不时暂停,讨论细节。

原始和编辑过的录像在“维基解密”建立的网站上公布了,YouTube和其他一些站点也发表了。光是在YouTube,就有超过700万观众看了《间接谋杀》。

素描

创始人阿桑治

穷追猛打,从不手软

2008年,“维基解密”贴出了基督教科学派的手册,该教派律师要求网站删除这些资料。作为回应,阿桑治贴出了更多科学派的内部资料,并宣布,“‘维基解密’不会向科学基督教的法律威胁低头,恰如它没有向瑞士银行、俄罗斯海外干细胞研究中心、非洲前腐败官员或五角大楼的威胁低头一样。”

在网络文章中,尤其是在Twitter上,阿桑治对潜在敌人穷追猛打,从不手软。而在更常接受的电视采访中,他表现得出奇的冷静。在镁光灯下,身材瘦高、一头银发、眼神冰凉、额头宽广的他像是降临到地球上的外星生物,来向人类传递某些隐藏的秘密,而他生硬的举止和缓慢的男中音更是强化了这种印象。

而在私下里,阿桑治却是个精力充沛的大头虾。他很爱玩闹,常会忘了预订机票,或者预订了却不记得付钱,付了钱却又忘了去机场坐飞机。这种时候,对照网站拥有的巨大影响力,他显得非常天真。

三问“维基解密”

如何曝光机密?

阿桑治和同事专门搜集各国政府和机构视为机密的文件和图片,在一个名为“维基解密”(WikiLeaks.org)的网站上发布。自三年前上线以来,这家网站已经公布了一长串秘密材料,包括关塔那摩D营的标准运作程序、英格兰东安格利亚大学发给萨拉·佩琳私人雅虎账号的“气候门”邮件。因为“维基解密”准确来说并非一个机构,而是一个另类媒体,这些密件的发布尤其引人注目。

如何做到保密?

“维基解密”没有领工资的员工,没有复印机、办公桌、办公室。阿桑治甚至连个家都没有,他从一个国家旅行到另外一个国家。与此同时,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帮助网站维护其复杂的架构,只有大约三到五个人是全职为网站工作,核心成员仅以名字首字母称呼———比如M———即便在“维基解密”内部,彼此之间的沟通也是通过加过密的网络聊天进行。

如何不被删除?

阿桑治还要保证录像发布到网上以后不会被删掉。他说,“维基解密”的内容放在全世界二十多个服务器上,有数百个域名(这些费用主要用获得的捐助来支付,少数志愿者也会主动创建“镜像站点”以示支持),“它是一个不受监控的系统,不留痕迹地(别人无法追踪信息来源)泄露大批量文件,供公众分析”,如果某个政府或公司想从“维基解密”上移除某项内容,它就得拆除整个互联网。至今为止,网站收到了过百次律师威胁,但几乎没有一家真的发起诉讼。

从天才黑客到扒粪者 “维基解密”网诞生记

阿桑治的名字来自阿桑,或者桑先生,那是一位中国移民,19世纪早期来到澳大利亚的星期四岛定居,他的后代后来移居到大陆。

16岁时,阿桑治得到了一个调制解调器,电脑成为他的门户。昵称Mendax的阿桑治渐渐成为能侵入最安全网络的程序高手,他和两名黑客组成了一个团队(后来被人称为“国际颠覆分子”)。他们进入欧洲和北美的电脑系统,包括美国国防部和拉斯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系统。

1991年9月,阿桑治20岁时,进入了加拿大北电集团的主要终端(位于墨尔本),开始闲逛。“国际颠覆”对北电系统的入侵似乎是“气象行动”取得突破的重要时刻。调查人员监控电话线。阿桑治最终被捕,随后他被控31项黑客和相关罪名。首席检察官这样描述阿桑治的网络漫游:“就像万

能的上帝到处闲逛,为所欲为。”

1999年,经历了30多场听证和上诉后,阿桑治和妻子达成了一份监护协议。案子过后没多久,阿桑治原来深棕色的头发就变成了银白色。

阿桑治筋疲力尽。他驾着摩托,在越南游走。他干过各种工作。他开始觉得,所谓的人类斗争不是左对右,宗教对理性,而是个人对机构。他草拟了一个类似宣言的东西,论述说,不合理的统治本质上就是个阴谋,是管理者“合谋保密,损害公众利益”的产物。他说,当一个政权的内部交流之线被打断,阴谋者内流动的信息就会缩小,当它接近于零,阴谋也就消解了。因此,泄密和解密正是信息战争的工具。

这些理念很快变成了“维基解密”网站。

■揭秘

三段视频震惊世界

第一段就让人心惊,部分是因为士兵们的闲聊完全超越了普通闲聊的底线。“他妈的,抓到他们就把他们开膛破肚。”其中一人说。机上人员看到街上有大约10来个人在缓慢前行,并报告说其中5到6人持有AK-47。当阿帕奇开火时,机上人员看见人群中混着一名路透社记者,他随身带的长焦镜头被当成了火箭筒。阿帕奇扫射了25秒,几乎瞬间就将所有人击毙。


时隔不久,第二阶段就开始了。当阿帕奇还在流着血的人堆上方盘旋时,机上人员注意到有一名受伤的幸存者正在挣扎。突然,一辆车开过来,三名手无寸铁的人跑过来帮助伤者。“有人进入现场,看上去可能,嗯,在搬运尸体和武器,”阿帕奇开火了,打死了那些人和他们想救的人,并伤到了两个坐在车前座的孩子。

第三阶段,直升机上人员收到一个无线电命令,说至少有6名武装人员进入某居民区一栋尚未完工的房子。这时,两名未带武器人员进入了建筑物内。尽管士兵们看到了他们,还是依原计划实施了攻击:三枚“地狱之火”导弹摧毁了那栋房子。路人被烟尘吞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6.12.2010 14:39:39 | 只看该作者
维基解密为什么“钟爱”伊朗

12月6日,纽约时报报道,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朱利安曾经说过,“维基解密的目标是破坏目前既定的秩序”。现在,随着维基解密25万份文件的依次揭露,这个目标的实现已经越来越可能,中东地区首当其冲。
维基解密文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伊朗核问题,文件里称沙特阿拉伯国王多次劝说美国进攻伊朗而终止伊朗的核计划,而伊朗也曾经参与了操作伊拉克选举等事件。可以说,以色列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对伊朗核项目和伊朗与日俱增的地区影响力感到担忧。
中东地区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都认识到美国在这一地区的话语权和重要性,他们从美国购买武器,完全依赖美国为自己的人们提供安全感。其中的一份电报显示,海湾地区有人称:“我们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美国人一定知道怎么做。我们解决不了的事情,美国人一定会帮我们解决。”
阿拉伯国家还是希望美国能阻止伊朗的核计划,但是他们肯定不希望在自己的地盘附近开打。当然,这些阿拉伯国家还有另一种解决办法,增加海湾地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比如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等,这样就会让伊朗失去在这一地区的核垄断,从而达到制裁伊朗的目的。
中东地区是美国“政策”控制的一个典型,美国的控制政策虎头蛇尾、并且不负责任,对很多国家予以承诺但又不兑现。可以说,维基解密“伤害”了美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尊严。美国之所以大动干戈缉拿阿桑奇·朱利安,也是因为他让美国又有了一个“坏名声”。
译自《纽约时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6.12.2010 14:42:28 | 只看该作者
维基解密遭大部分阿联酋国家封杀

北京时间12月6日晚间消息,维基解密(WikiLeaks)网站日前遭到大部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家的封杀。

  当前,阿联酋电信(Etisalat)用户已无法访问维基解密网站最新域名wikileaks.ch。一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居民称:“从上周六开始,我就无法访问维基解密的最新域名。”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国家政府封杀了维基解密,称有碍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法国政府也将阻止维基解密使用法国服务器。

  上个月底,维基解密再次公开了25万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报,内容涉及到反恐、核扩散等敏感话题。

  上周四,维基解密美国域名系统供应商EveryDNS停止为维基解密美国域名wikileaks.org提供服务。周五,维基解密被迫改用瑞士域名wikileaks.ch。

  上周,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表示,建议大学生不要在Facebook或Twitter等网站上讨论维基解密事件,否则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就业前景。

  但这并未影响网民支持维基解密的热情,目前,Facebook网站上的支持者数量已经超过78万,而Twitter也超过38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6.12.2010 14:59:48 | 只看该作者
《时代周刊》文章:维基揭秘引发的深层思考

《时代周刊》杂志2010年12月13日刊封面图片  

最新的176卷第24期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将于2010年12月13日正式出刊,而《时代周刊》官方网站提前发布了这期杂志的封面文章。该文标题为“维基揭秘引发的深层思考”。文章作者对美国为何近期会出现严重的泄密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作者还认为,维基揭秘网站(WikiLeaks)之所以能成功,它实际上是拜美国保密体制漏洞所赐。现摘译如下。

  一等兵Bradley  Manning因去年11月违法在伊拉克的美军前哨站处下载上千份外交文件而被美陆军认定为犯罪。有传言称他把这些电子版本文件交给了自称为提倡信息自由的活动人士阿桑奇(Julian  Assange),这些文件随后被挂在其叛逆性的网站维基揭秘上。Manning的举动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次事件会使各国政府自问,究竟何为真正秘密和重新审视自己,思考在私人通信可让信息在全球迅速传递的时代中应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

  维基揭秘从11月28日起公开的25万份以上外交电讯,是美国史上最大一宗未经授权而公开机密内容的行为。其包括1.1万份标有保密标记的文件,按美政府的定义,公布其中任何一份文件都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伤害。泄密事件还迫使美国内取消了政府机构之间共享情报的制度,并对电子文本秘密档案采取新的控制措施。美国务院从国务卿希拉里,到最底层的官员纷纷出动,以缓解因泄密事件对外国政府带来的影响。

  事件影响余波还只是刚开始显露。可以设想它不仅影响到朝鲜半岛的紧张形势,而且还影响到包括伊朗和周边阿拉伯邻国在内的中东地区局势。泄密究竟是否会让这些地区的形势变得更不利于今后的谈判,现只能拭目以待。显而易见的是,维基揭秘的行为可能会改变这些地区的历史。

  然而,自古以来的政府总是试图将行为意图保密,它们因此一直被泄密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有些信息确实应保守秘密,泄密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是,各国政府在此前数年内所标注的保密信息是如此之多,它不禁让人们怀疑政府会对每天时间都要做出保密分级。

  据美国信息安全监督办公室(U.S. Information Security Oversight Office,ISOO)公布的数据,由政府界定的新秘密项数量,已从1996年的105,163项,增加到2009年的183,224项,大增75%。同期,在各种密级下制定的文件和通信材料数量的增长,达到令人震惊的近10倍,从1996年的5,685,462份,激增至2009年的54,651,765份。接触大量各式保密信息的人员数量同样也在猛增。政府问责局(the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在2008年发现,仅五角大楼一地批准可接触保密信息的人员数量就达63万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员在全球各地接触秘密信息,跟踪这些人会变得更困难。令问题雪上加霜的是,这种现象使得政府评价究竟哪些内容应归为保密类的可信性遭到削弱。当五角大楼1971年发生详细阐述美国卷入越战的文件被泄密给《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时,最高法院前任大法官斯图尔特(Potter  Stewart)对此评论道,当所有事情都具有保密性质时,实际上就没有事情是保密的。人们因不满或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在漠视这套制度,事实上,它受到决意要自我保护和自我推销的一批人的操纵。

  并非只有政府在要求把更多实际上并不需要保密的事务列入保密等级。因为当今信息科技的迅猛进展,使得传播信息、观点、备忘提示和闲言碎语,比人类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快速和大范围传播所见所闻的势头必然会扩大。人们一旦在具备了解到刚发生事情的零星信息的潜能后,特别是有了阿桑奇这类人物时,他们会通过传播手段现实自己的潜能。

  阿桑奇这位亡命天涯的澳大利亚骇客,发起了一场旨在自由获取所有信息和政府在公共事务上保密是对民众侮辱的征讨运动。若无泄密者,阿桑奇什么也不是。阿桑奇通过Skype网络电话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宣称,维基揭秘是在努力让整个世界更文明,抵制把文明推向反面的企业权力滥用。

  但是,阿桑奇自认为在为世界做好事的观点未得到另一些人的认同。前20年的每位美国总统都在努力解决保密扩大化的问题,但他们仍认为一些公共事务需要一定程度的机密性和保密措施。国务卿希拉里上月末表示,几乎在所有职业中,人们需要靠保密性的沟通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但随着秘密的事务越来越多,接触秘密事务的人越来越多,以及了解到存在着随时准备接受揭秘的维基揭秘网站的人越来越多时,问题已变成了美国、或世上任何国家的政府,是否真的只能按希拉里所说的,要依赖保密性沟通才能做自己的工作。

  几十年前的局面可能会使大范围保密有必要。维基揭秘活动不太可能在冷战期间出现。因美苏双方间谍的活动频繁,政府内复制秘密材料需要严格的制度约束。有些秘密文件甚至采用水印标记,以表明它们是原始版本和起草者,防止复制和易于跟踪去处。电信往来同样受制约。在处理非常敏感材料时,通信内容只能由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的数学家进行加密后,在专用网络上传送。

  当IT革命出现后,美国政府最初抵制它的诱惑。但互联网和数据快速存储和调用的革命,让工商界能在1980年代末以难以想象的规模来寻找和共享信息。然而,政府部门间因彼此信任程度低,却经常拒绝共享信息。如此糟糕的信任状况有着很长的历史,前总统杜鲁门和中情局(CIA)从来就不了解,联邦调查局(FBI)和美国陆军曾在二战后破译了苏联的密码手册。这种政府机构间的相互猜忌直到柏林墙倒塌,甚至仍延续至今。

  彼此不信任产生实实在在的代价。国会调查9/11恐怖分子袭击事件的委员会发现,糟糕的信息共享是政府在应对这次袭击事件中的最大失败因素。例如,FBI早已了解基地组织的支持者试图在美学习驾驶飞机,但未把情报通知CIA,而后者还在极力想了解这场正在来临的袭击阴谋的细节。

  前总统克林顿曾签发过12958总统行政令(Executive Order 12958),它规定包括总统本人在内的20位官员才有权认定文件是否具有保密性质,意味着若这类文件一旦泄密会给国家安全带来非常严重后果。但这份命令也奇怪地允许这20人能够授权下属的1336位官员有同样的职能。但这还不是事态发展的最终结果。据两党联立的国会治理政府保密问题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披露,如此授权认定文件保密性质的人数最终约达200万个政府官员和100万个军事工业承包商。

  授权认定文件保密性质的人数越多,政府人员需要获准接触保密材料的人数也就越多。《华盛顿邮报》今年初对美国保密制度的深度调查结果发现,政府内外获准接触绝密级文件的人数达85.4万人。要确保这么多人都靠得住,无泄密绝非易事,特别是当允许接触保密材料的规定毛病百出,缺乏严格性时。GAO任意抽取了3500份官员们用以确定是否给予国防部人员接触保密事务的调查报告样本,最后发现,87%的报告都因至少缺乏一类联邦政府调查标准要求的基础文档资料而不合保密规定。GAO自2005年以来一直重视整顿涉密人员制度,此问题对美国安全形成的风险最高。

  更有害的可能是,政府内部的根本性不信任环境,让保密性四处泛滥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负责治理政府保密问题的参议员莫伊尼汉(Daniel Patrick Moynihan)在1997年的报告中指出,最紧迫的是减少限定为保密的内容。正因为事事都要保密,实际上事事也都不保密,由此对泄密也不追究。泄密问题越多,政府的可信性就越糟。

  ISOO负责人William  Bosanko指出,一旦深受信任的内幕人士失去对政府评定保密制度的信任后,这些人自然会用自己的评定原则。这必然要出大问题。

  不管人们喜欢与否,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的知名度已变得如此之高,他因此就具有了决定哪些应保密,哪些不应的权力。据维基揭秘公布的信息,网站头一年的数据库中存储的揭秘文件已达120万份,并称每天平均还收到1万份新材料。其中包括政界贪污腐败、基督教科学组织派(Church of Scientology)的秘密手册,以及关塔那摩监狱隐藏被关押的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人员等秘密。

  阿桑奇自称,网站专职人员仅5位,另有40位志愿者和800位临时帮忙者。他本人则过着游牧般生活,经常在数个国家之间流动,并声称被跟踪。瑞典警方已对他发出逮捕令,要调查他涉嫌强奸、调戏和非法恐吓。他否认指控。但国际警察组织也对他签发了红色通缉令。

  美国政府最初是以善意忽视的态度对待阿桑奇的行为。这位维基揭秘的开创者把激进主义与自学成才的博学结合为一体。当有人请他评价英国强硬的官员保密法时,他称僵死的封建制度的一条胳膊仍搭在每个英国人的肩膀上,维基揭秘的使命就是要取下这条胳膊。当《时代周刊》要他解释自己行为的合理性时,他大谈诞生美国宪法的革命运动,以及评价美国的反间谍法(Espionage Act)涉面太宽,因此成为它从未经过最高法院认真考验的原因之一。

  但是,当美政府对阿桑奇采取敌意态度时,他可能某一天会亲自在法院接受考验。已有国会议员称维基揭秘是恐怖组织。司法部长霍尔德(Eric Holder)表示,司法部正调查此事。问题是即使阿桑奇能被抓获,但起诉他却异常困难,因为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问题还涉及到宪法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是否能认定维基揭秘是媒体组织。

  奥巴马的确至少在一点上与阿桑奇相同。前者也在思考如何减少保密内容。他去年入主白宫的第一天就向各政府机构发布了提高开放和透明性的命令。他在去年年底又签发了关于在政府机构间审核制定保密材料的总统令。命令要求有权制定保密材料的人员,应在制定保密材料和减少涉密关卡上接受定期培训。命令还要求各机构聘请外部保密专家审核其制订的保密准则和制度。可能最重要的是,奥巴马的命令迫使为材料划定密级的官员们,要在他们制造的保密材料上标明自己的信息。

  除此以外,奥巴马绝不可能是阿桑奇的同路人。奥巴马要做的是重建政府的可信性,尽管困难重重。而阿桑奇在完成自己的使命时也不再会像以前那样轻松。由于大规模泄漏秘密事件让许多人处在生命危险中,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美国与其他国家在解决国际问题上的努力也受到削弱,因此,泄密事件只会让政府更加收紧,而不是放松安全标准。

  今后的保密制度是否能更有效保护国家安全,现姑且存疑。有前情报专家表示,整个世界正以无可逆转的势头朝着开放性前进,只有更少地依靠保密办法的国家和组织,最终会比仅依靠穷其心智的低效保密信息来维护安全的一类具有更大优势。

  前大法官斯图尔特曾就政府应如何在保密和开放、透明间取得平衡做过精彩描述。他认为,一个真正有效的内部安全系统的特征,是尽可能地保持最大程度的开放,公认只有在真正实现政府的可信性时,保密才有最大效果。然而,此至理名言也是阿桑奇很钦佩地挂在维基揭秘网站上的座右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6.12.2010 15:09:58 | 只看该作者
英国卫报五日引述维基解密公布的美国机密外交电文报导,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去年三月在华府会晤时任澳洲总理的陆克文时,特别点出中国经济崛起带来的挑战。中国握有大笔美国国债,希拉里因此问陆克文:“对于你(欠债)的银行,你要如何硬起来?”

  希拉里当时表明,“美国希望中国获得成功,人民生活水准提高,并以中国领导人可以容忍的速度推动民主”。但是,中国握有八千七百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让希拉里感叹美国难以对最大的债主采取强硬态度。

  陆克文则向希拉里表示,鼓励中国有效融入国际社会,负起更大责任的同时,也应“准备部署武力,以因应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现任澳洲外长的陆克文当时回答说,自己“在中国政策上显然是现实主义者”。陆克文当时还对希拉里说,中国领导人对台湾议题“非常情绪化,而且不太有理性”。

  美国驻北京大使洪博培则在今年一月的备忘录中记载:“二○○九年是美中修补关系的一年,二○一○则是考验美中关系的一年。”

  洪博培表示:“中国持续针对美国有关达赖、军售台湾、网路自由等议题的立场表达强烈不满,并以之充当可能拒与美国在其他方面合作的藉口。”

  洪博培又说:“美国政府向中国抱怨歧视性政策,却没有可靠的报复行动或其他足资对抗的手段,因此中国对于美方的抱怨愈来愈置之不理。中国在这波全球经济危机出现后,经济地位相对强势,导致上述趋势日益明显。”

  洪博培另外指出,中国近年来对外改采强硬与胁迫政策,得罪许多国家。他同时引用部分观察家的说法指出,这是中国政府为安抚国内舆论而特别设计的表面姿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6.12.2010 15:14:05 | 只看该作者
维基解密为自保 或曝更震撼机密 遭封杀数百新站窜起

爆料网站「维基解密」(WikiLeaks)创办人阿桑吉的律师,5日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追缉阿桑吉的行动,似乎出于「政治动机」。

阿桑吉(Julian Assange)的律师史蒂芬兹(Mark Stephens)表示,任何想把阿桑吉送往瑞典的意图,可能就是把他送往美国的先兆,「似乎隐藏在背后的政治动机,让我真的非常担心。」

史蒂芬兹告诉BBC,对阿桑吉采取的法律行动,似乎是容许美国引渡国家的「政治花招」。他并警告,为求自保,维基解密可能会公布更震撼机密。

史蒂芬兹指出,维基解密握有其它机密资料,并视这些数据形同「热核装置」,如果为了自保,将会予以披露。

瑞典检方先前发出国际通缉令,依涉嫌性侵等罪名追缉阿桑吉。

维基解密决定披露25万笔美国外交机密电文,在全球引爆巨大震撼后,阿桑吉3日现身网络聊天室表示,于接获死亡威胁后,他已加强安全保护措施。


封杀维基解密 数百新站窜起

法新社报导,尽管美国供货商关闭维基解密(WikiLeaks)原本网站wikileaks.org,但镜像网站却让维基解密得以继续运作,欢迎见证「芭芭拉史翠珊效应」(Barbra Streisand Effect)。

网络难以捉摸又无影无形的特性,让维基解密得以领先敌人一步。

维基解密原本的网址被关闭后,又以瑞士网址http ://www.wikileaks.ch/重出江湖。

不到24个小时,网络世界就出现数十个维基解密的镜像网站。

部分网站是维基解密亲自架设,其它网站则是由计算机高手所架,他们决意要让维基解密披露的数据保留在网络上。

镜像网站是原网站的翻版,确保维基解密11月28日以来,所披露的大批美国外交电文仍然可以被各方检视。

截至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下午4时30分,http://blue touff.com/2010/12/03/acceder-a-wikileaks/网站上已经列出数百个维基解密的镜像网站。

因为数据已经被备份到服务器上,而服务器可能架设在全球任何地方,想要封锁数据就像要筛子不漏水一样难。

芭芭拉史翠珊效应一词的典故是出自几年前,有名摄影师对美国女星芭芭拉史翠珊的住宅拍了一张照片。

芭芭拉史翠珊随后就提出告诉,说摄影师侵犯她的权利,设法要让照片自网络上移除:但不可避免地,有数百人将照片复制到他们的网站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6.12.2010 15:16:33 | 只看该作者
  据「维基解密」披露,美国政府对中国采歧视性的外资政策不满,掂无有效的报复措施,使得中国逐渐傲慢。美国驻北京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年初向国务院建议,对中国应采「挥棒」政策,迫其开放国内市场。

  今年一月洪博培在其备忘录上说,二○○九年为美中关系修复年,今年则是考验年。美国失业率高达一○%,中国却享有庞大贸易顺差,加上中国限制外资进入,采不公平开放政策;还有人民币汇率问题,谷歌(Google)在中国市场处境艰难,使得美中关系更加紧张。

  洪博培的备忘录列为美国机密外交电文。他说,美国政府向中国抱怨歧视性政策,「但没有可靠的报复或其它反制措施,使得中国对美方的抱怨充耳不闻。」

  中国经历这波全球经济危机后国力增强,使上述趋势愈发明显。洪博培说,「中国人傲慢认为,凡事由她决定,剧本由她写,不需要让外国业者知道内容。」如今,美国可以考虑采具体的「棒子」措施,迫其开放市场,包括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国进口产品课征碳税等。采取行动时,需考量对美国经济的冲击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6.12.2010 15:18:05 | 只看该作者
根据维基解密文件,美国国务卿克林顿认为沙特阿拉伯是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基斯坦虔诚军(Lashkar-e-Taiba)等恐怖组织最大的资金来源,但是沙特政府不愿遏止资金输送。

据英国《卫报》12月5号报导,在2009年12月的电报中,希拉里.克林顿表示,沙特阿拉伯王国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沙特内的恐怖主义威胁,但是沙特官员没有把来自沙特的恐怖主义金融输出作为战略重点。尽管沙特政府在积极调查和拘捕涉嫌金融家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来自沙特阿拉伯的捐助者仍是全世界逊尼派恐怖组织的重要资金来源。

其他被列为恐怖分子资金源的阿拉伯国家有卡塔尔、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根据一项报告,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哈卡尼网络(Haqqani network)从阿联酋的企业得到大量资金。塔利班并在阿联酋的普什图人社区勒索资金。

科威特被描述为基地组织和其他恐怖组织的重要资金源和中转站。科威特政府在国内反抗恐怖袭击,但是却不愿意采取行动反对科威特金融家和在科威特外推进策划袭击者。

卡塔尔则被认为与美国合作反抗恐怖主义的总体程度是最糟糕的地区。

备忘录还对打击恐怖分子融资的战略方法提出建议,包括:积极查明、破坏和阻止恐怖分子捐资者;采取适当法律措施,如有效起诉恐怖金融家以躬追究其责任,以及传递强大讯息来阻止其他人;大力监督慈善机构,确保这些机构不向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贡献力量;严格执行联合国1267号制裁决议;以及完全遵循打击洗钱和为恐怖主义融资的国际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6.11.2024 08:0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