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527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慕尼黑客2013遍游西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6.7.2013 06:59: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开元旅游,开心圆满!


作者:慕尼黑客


欣闻2013年开元旅游体验师第二次征集,不禁勾起我许多愉快的回忆。说句大实话,我和老伴已经于2011年,三次自费“担任”过“开元旅游体验师”!
因为儿子留学后,在慕尼黑就业,我和老伴来德国探亲,作了一次“慕尼黑”的“客”。儿子诚恳、热情,三次安排我和老伴在欧洲游玩,而且,两次是由儿子、儿媳陪伴出行。出于他本人在德国十年来,几次随开元旅行团出游,对开元由体验而产生的信赖,这三次旅游,全都选择了开元旅行社组织的大巴旅行团。我和老伴也就对开元旅游的团费、交通、食宿、景点安排和导游等诸多方面,真切地体验了一把。
总的感觉是:“开元旅游,开心圆满”,两年前那一幕幕美景,恍若昨日,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第一次开元体验:“遍游西欧”

2011年6月3日启程,我们一家四口,参加由德国开元旅行社组织的名为“遍游西欧”的旅游团。(有中文导游)。游览了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卢森堡5个国家。到访慕尼黑、法兰克福、科隆、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巴黎、卢森堡7座城市。历时6个晚上7个白天。全程都是坐的高档旅游大巴。费用:每人226欧元。包含,车费、住宿费。(不含景点门票和游览船票。不含餐费。)早餐由住宿的酒店赠送自助餐;中、晚餐自理。大多数时候,是由导游带到当地的中餐馆,10人一桌吃中餐(5菜1汤),每人收费8欧元。有时在高速公路的便利店和到访城市的西餐店买汉堡、比萨或意大利面条等等。每餐的花费与吃中餐差不多。另外,按照欧洲的习惯,每位游客每天还需要支付给导游和司机每人2欧元的小费。


就是这辆旅游大巴,载着我们穿行西欧5国。它,高、长、宽敞,减震、隔音的效果好,加之欧洲各国高速公路的路况普遍都好,坐在上面非常舒适。




来一张旅游大巴的内景。有饮水机、有厕所、有车载电视,可以放录像。还有外国司机代卖冰镇矿泉水、饮料和啤酒,赚一点小外快。



风车!一路上,看见的风车不少。原以为,只有荷兰有风车。看来是一个误会。因为荷兰的风车多,名声在外,所以让人产生了误解。人啊,就怕名声在外,特别怕坏名声在外,“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啊!

世界上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例如,一些中国游客去国外旅游,把随地吐痰、插队、大声喧哗的恶习,也带出了国门,引起许多外国人的反感,一些旅游景点甚至专门只用中文一种文字,撰写提醒标语:“请勿随地吐痰”、“请勿……”。似乎只有中国人有这些恶习。出国后,看了一些报纸才知道,最为“绅士”的国家,英国,许多人也有此恶习。英国独立电视1台(ITV1)的《今晚》栏目曾经发起过一项调查:“英国人的十大恶习”。结果,随地吐痰位居榜首。接下来的还有:骂人、插队、大声放音乐、不给孕妇让座等等。只是因为持有恶习而且屡教不改的人,不多,才没有造成世界性影响。实事求是地说,许多中国游客到了国外,那是相当地文明,特别是开元组织的旅行团,导游再三强调,并以身作则,因此,全体团员举止文明、团内气氛和谐。当然,受到欧洲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四周那么干净、那么美,想随地吐痰,也不忍心啊!借此机会,呼吁同胞们,若有机会出国,把文明揣进兜里,把恶习留在国内,为了祖国的荣誉,“装”咱们也装一阵子,“憋”咱们也憋一下子吧!曾听说过一个笑话:一位衣冠楚楚的男士走下国际航班,刚一走进国内机场,“噗”地一口浓痰,吐在地上。同行者提醒他,“你怎么……”他毫不在乎:“怕什么?!反正又没人罚款。老子在国外憋了半个多月,真受不了啦!”“噗!”又吐了一口!



A.  欧洲金融之都——法兰克福



北半球,高纬度,四月的德国,天黑得晚。到达法兰克福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钟,可是夕阳还高挂在西天,迟迟不肯离去。看来,到欧洲旅游的最佳时节,是春夏两季,白天长,夜晚短,每天可以多玩好几个钟头啊!



旅游大巴径直开往法兰克福的老城区。导游告诉我们,今晚大家下榻在老城区的一家酒店。


喏,就是住在这家三星级酒店。酒店很小,房间也很小,但是,很干净,很安静。只是,跟中国的三星级酒店相比,在硬件设施上,差远了!



临下车之前,导游宣布:我们今天下榻的酒店,位于法兰克福的红灯区!一下子激起了游客的好奇心。西方的红灯区,一直如雷贯耳,是洪水,是猛兽。可是,它到底长得什么模样?这回,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一下了。



这里就是红灯区的十字路口。与普通的街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做情色生意的店铺比较多、比较集中而已。仍然有许多其他的店铺,做其他行业的生意。



紧挨着我们下榻酒店的隔壁,就是一家表演脱衣舞的舞厅。门口的这个高脚凳上,坐着几个土耳其裔的青年男士,长得很帅,穿得很“派”,向过往的行人分发《节目单》,上面印有当家明星的“艳照”。我们一行人,放下行李,简单洗簌后,在导演的带领下,步行去不远处的粤菜馆就餐。路过这家舞厅,一男子竟然用中国话与我们打招呼:“你好!请进!”我们笑着摇头摆手,他也很善意地微笑,用汉语说,“再见!”没有强求,也没有鄙夷。奇怪地是:他不说日语,不说韩语,凭什么特征,能准确地判断我们是中国人?!

当我们吃完饭回来,这些高脚凳上坐着几位面貌姣好、身材火辣、衣服暴露的妙龄女郎。她们并不直接招徕行人,不与路人搭讪。也许是开演之前,作为“阵容展示”吧?!“入乡当随俗”,不知道当地的习俗,这种场合是否允许拍照?怕引起“国际纠纷”,因此,没有将镜头对准这些艳舞女郎。



入夜,霓虹灯亮起,这条街终于有点“红灯”的模样了。但是,静静的,到处静悄悄的。如果是在中国夜总会、歌舞厅的门前,势必高音喇叭里音乐声、人肉嗓子的招徕声,响成一片。也许,这里禁止噪音污染已经到了苛刻的程度?很快,我的猜想得到了印证。居住在脱衣舞厅的隔壁,我暗想,不能进去看看,隔墙有耳,听听跳脱衣舞时的伴奏音乐,总是一种愉悦吧?我夫人还暗自担心:今天晚上,肯定被炒得睡不好觉了。错了,我们的猜想全错了。静静的,四周静悄悄地。隔音效果竟然这么好,竟然听不到一丝音乐声和嘈杂声!
我跟夫人开玩笑:回国后给报刊写稿,就取这样一个标题:《夜宿德国红灯区》,肯定能抓眼球。咱也来当一回“标题党”,其实,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法兰克福是德国第五大城市、黑森州最大的城市。位于莱茵河的支流美因河的下游。人口67.5万。法兰克福是德国的金融中心、博览会城市和通向世界的空中门户(法兰克福机场是欧洲第三大空港)及交通枢纽。同德国的其他城市相比,法兰克福更具有国际大都会的气派。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法兰克福市的银行区摩天建筑群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350多家银行及分支机构遍布法兰克福的大街小巷。德意志银行就坐落在法兰克福的市中心。这座联邦德国的中央银行犹如一根敏锐的中枢神经,影响着德国的整个经济。欧洲银行总部和德国证券交易所也设在法兰克福。为此,法兰克福市被称之为“美因河畔的曼哈顿”。



欧洲央行总部大楼门前的欧元标志。标志周围的12颗星星,是化用了欧盟的会旗:以蓝色天空为背景,以12颗金色的星星围成一圈,代表欧洲人的团结,是代表完美和统一的象征;选择12颗星星的意义在于:12是代表完美的数字;耶稣有12位门徒;白天和夜晚都有12个小时;一年有12个月。巧合的是,最先使用欧元的有12个国家:它们是: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2002年3月1日起,这12个国家,用欧元取代了本国货币。他们合称为欧元区(Eurozone)。1欧元=100欧分(cent)。 现在,欧元区包含的国家,增加了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达到了17个。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 Union -- EU),以前有27个国家。2013年7月1日,欧洲迎来了第28个成员国:克罗地亚。也就是说,欧盟内部,尚有11个国家没有加入欧元区,不用欧元,仍然使用本国货币,它们是:英国、瑞典、丹麦、匈牙利、捷克、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克罗地亚。而欧盟之外,却有不少使用欧元的国家。例如:夹在欧洲大国之间的几个微型国家:摩纳哥以前使用法国法郎、圣马力诺和梵蒂冈以前使用意大利里拉,而这二者已被欧元替代。于是,这三个国家也使用欧元。根据三国和欧盟之间的协议,它们也可以代表欧盟铸造欧元硬币。此外,还有安道尔、黑山、科索沃,也将欧元作为该国实际使用的货币。但是,他们与欧洲央行并不发生联系。瑞士有点特殊:它一直是中立国,既没有加入欧盟,也没有加入欧元区,依然使用瑞士法郎,但是,它加入了“申根协议”。已有的25个申根协议国,互相开放边境,外国人只要取得了其中一个国家的签证,就可以到其他24个国家去旅行,畅通无阻。偏偏,英国、爱尔兰,是欧盟国家,却没有加入申根区,您拿着德国、法国的签证,顺便想去英国、爱尔兰瞧瞧,人家会对您说:“NO!”欧盟区不等于欧元区,也不等于申根区。要弄清楚欧盟区、欧元区、申根区各自包括哪些国家,还得费点脑筋呢!




金融业是法兰克福的支柱产业,除了欧洲中央银行和德国联邦银行座落在法兰克福,全世界另外还有324家银行、770家保险公司在法兰克福设立总部或者开设分支机构;法兰克福的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之一,德国85%的股票交易在这里完成。根据欧洲城市观察机构的报告,法兰克福仅次于伦敦与巴黎,在欧洲最重要城市的排名中,位居第三。法兰克福是欧洲少数几个建有摩天大楼的城市之一,欧洲最高的十座建筑,有八座建在法兰克福。称它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大都市,也许没有人表示疑义。可是,它有多少人口呢?2009年法兰克福的居民总数为:679664人!统计资料有滞后性,但是至今肯定还不到70万人!(德国人口呈稳中有降的趋势)。面积为248.31平方公里。不到70万人,就成为了国际大都市!看来,“人口众多”并不是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必要条件!

当今中国,大中城市,一共有661个。其中,竟然有10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的大都市或者国际化城市。这,这岂不是国际笑话?!而一提国际化,似乎就一个字:大!大拆大建、大干快上,城市面积“摊大饼”、城市人口“大膨胀”。结果,“城市病”随之而来。中国2009年的城市化水平,已经从1978年的17.4%提高到了46.6%,超过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已经有118座。盲目扩张,市政设施跟不上,导致“城市病”传染和蔓延,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城市病的6大症状:人口无序集聚、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严重、房价居高不下、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哪一个城里人没有感受?!中国有6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农村河道也受到严重污染。
   
有必要反思一下“城市化”这个口号了!“城市病”其实就是 "大城市复制美国,小城市复制大城市"所造成的后果。有人形容说,中国的城市越来越像美国的大都市,而农村越来越像非洲。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1.27%。与此同时,大量人口往中心城市集聚,加速了大型城市的资源压力。《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其中户籍人口1246万,上海市常住人口2301万,其中户籍人口1412万。难以承受之重啊!无论谁来当领导,管好市民的吃喝拉撒睡、保障市民的衣食住行娱,都难!我国的超大城市,真该“减肥”和“限扩”了!!





法兰克福火车站外景



法兰克福老火车站上的雕塑

法兰克福火车站,扩建时,保留了原来的古老建筑,用作商店和候车区域,而古老建筑后面的车道、月台,则大大增加了,非常现代化。

中国的火车站,占地最大的两块区域——售票大厅和候车室,在德国却很小很小。车票主要在无人售票机上购买;候车么?说实话,德国的火车站根本用不着候车室。因为德国的火车和公交车都是准点行驶,很少晚点,乘客大都是按照开车时间准时赶到火车站,不用排队,也不用检票,直接去月台,一抬腿,就上了车。





火车站里面和月台上,也没有“挤车”的人群。

B. 直奔科隆大教堂

德国西部,莱茵河畔,有一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科隆。科隆,横跨莱茵河两岸,人口99.8万(2009年),面积405平方公里,是德国第四大城市。排名在柏林、汉堡和慕尼黑之后。据说,它风光美丽、商业繁荣,可惜,跟团后,诸事方便、少操心,却不自由,我们无缘细览市容。因为在法兰克福参团的游客,约定的集合地点在法兰克福火车站,所以,我们得以偷空在火车站内外四处走走。又因为在科隆参团的游客,约好的集合地点为科隆大教堂,所以,算是万幸,我们还能一睹科隆大教堂的风采。
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它的全名是“查格特-彼得-玛丽亚大教堂”,又称“圣彼得大教堂”,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它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罗马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初见莱茵河


莱茵河上的铁桥


先睹为快:坐在旅游大巴上,看见了科隆大教堂的塔尖。据导游说:教堂顶上,像这样的小塔尖有1万1千个!

科隆大教堂—— 一个从开工到完工历经600多年的“胡子工程” :

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 直到1880年才竣工,前后历时600多年。最初的工程是从1248年到1322年的唱诗堂封顶。由于历次战争的影响,特别是欧洲的“百年战争”(1337年 - 1453年间英法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和“30年战争”(1618至1648年,欧洲各国参与的一场混战。德国是主战场,损失惨重,六分之五的国土遭到蹂躏)这两次悠长的宗教战争,科隆大教堂的修建被迫中止。1842年,德国著名建筑家卡尔-腓特烈-辛格勒向市民呼吁重开大教堂修建工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响应这个呼吁并给予财政支持。可惜,修了一阵子,又停工了。一直到了19世纪60年代,包括大文豪歌德在内的许多名人提出了续建科隆大教堂的想法。当时,普鲁士帝国国力强盛,财力雄厚。德国人极力想要表现自己的强国地位,下定决心在原教堂基础上建一座全世界最高的教堂。1864年,科隆市发行彩票,筹集资金,工程重启。科隆大教堂一层又一层地加高,一间又一间地加宽,形成了今日由两座“高塔”为主门、内部呈“十字心”为主体的建筑群。直到1880年10月15 日,这座当时荣膺世界最高建筑物的科隆大教堂举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礼。成为世界建筑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



科隆大教堂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教堂的主体部分就有135米高,大门两边的两座尖塔高达157.38米。大教堂的四周还有1万多个小尖塔。科隆大教堂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整座大教堂全部由磨光的石块建成,整个工程共用去40万吨石材,加工后的构件总重16万吨。


科隆大教堂门前广场。看看广场上的人,小得像蚂蚁,就可以推知它的高度。



从教堂双塔的塔尖算起,科隆大教堂的高度是157.38米。自教堂完工后,科隆市政府就规定:城内所有的建筑物的高度,都不得超过教堂(跟慕尼黑一样,该市市政府规定:市区内所有建筑物不得超过圣母大教堂的高度:98.9米),造成科隆市的一个特殊现象:许多大楼,地上的建筑只有七、八层,地下却有四、五层之多。



科隆大教堂 小尖塔。请注意尖塔最顶端的“十字花”。



听导游孙震说,据有关资料介绍,“教堂顶上有1万1千个小塔尖”,我曾经怀疑是不是有些虚夸?看了这个细部图,我相信了。果真是密密麻麻呀!



小塔尖的顶端,都用石料雕刻成“十字花”的形状。



科隆大教堂门前的广场上,陈列着一个十字花的实物。天下的事物大多如此:高高在上时,反而显得很渺小;脚踏实地后,方才露出它的本来面目,令人惊叹。



十字花的四面八方,用多种语言,介绍十字花的尺寸大小。很高兴,看见了汉语简体字!这在欧洲的旅游景点可不多见。足见,中国大陆人士赴欧旅游的队伍显著庞大,引起了相关国家旅游部门的重视。客源,就是财源啊!尤其是在眼下欧债危机的时候。



科隆大教堂正门


  
科隆大教堂大门两旁的雕塑。看过之后,不得不承认,这些石雕比中国寺庙的泥塑,制作难度更大,而且,比中国的泥塑更精细、更写实、更符合人体的结构和比例。


  
科隆大教堂门楣上方的雕塑。众多的人物,造型、神态各异。而且,用黑白两色的石料镶嵌而成。难度真不小。难怪教堂的施工期长达几百年。

  
科隆大教堂的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43.35米,(内空相当于10层楼房高!)座位5700个,另外,专供神职人员所用的座位就有100个,所有的座位全用极厚的木板制成。


  
科隆大教堂四壁上方的玻璃窗,用彩色玻璃镶嵌出《圣经》故事。这些用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画,总计有1万平方米。它是教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玻璃画金光闪烁,绚丽多彩。


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 直到1880年才竣工,前后历时600多年。最初的工程是从1248年到1322年的唱诗堂封顶。由于历次战争的影响,特别是欧洲的“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间英法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116年,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和“30年战争”(1618至1648年,欧洲各国参与的一场混战。德国是主战场,损失惨重,六分之五的国土遭到蹂躏)这两次悠长的宗教战争,科隆大教堂的修建被迫中止。1842年,德国著名建筑家卡尔-腓特烈-辛格勒向市民呼吁重开大教堂修建工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响应这个呼吁并给予财政支持。可惜,修了一阵子,又停工了。一直到了19世纪60年代,包括大文豪歌德在内的许多名人提出了续建科隆大教堂的想法。当时,普鲁士帝国国力强盛,财力雄厚。德国人极力想要表现自己的强国地位,下定决心在原教堂基础上建一座全世界最高的教堂。1864年,科隆市发行彩票,筹集资金,工程重启。科隆大教堂一层又一层地加高,一间又一间地加宽,形成了今日由两座“高塔”为主门、内部呈“十字心”为主体的建筑群。直到1880年10月15 日,这座当时荣膺世界最高建筑物的科隆大教堂举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礼。成为世界建筑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

  

教堂里保存着大量的石刻、雕塑、绘画,以精湛的艺术手法,讲述着宗教故事。

科隆大教堂里还有许多宝物。最著名、最珍贵的“镇堂之宝”,就是与耶稣圣迹有关的安放东方三圣王的遗骸的“三王龛”,俗称“金棺”:


  
“三王龛”为什么珍贵?有什么来历?
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先讲一讲圣诞的故事。
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宗教节日,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格外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又大大超过了新年,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如今,中国也时兴过圣诞节了。但是,一些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多少关联。许多年轻人甚至并不知道“圣诞”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西方许多国家,圣诞节的假期很长,从12月24日一直到次年的1月6日。12月24日晚上,称为“平安夜”,1月6日,被成为“主显日”,又称为“三王来朝节”。这两个节日都与基督耶稣的降生有关。
   《圣经》里记载了耶稣诞生的故事:
话说以色列境内,有一个最大的淡水湖叫加利利海(也有的译作:加利利湖),湖边有一座小城,叫拿撒勒城。城里有位姑娘,名叫玛利亚,她和一个叫约瑟的青年木匠订了婚,尚未结婚。 一天,天使加百列(也有的译作:加百利)奉上帝的差遣,来到玛利亚的家里,对她说:“玛利亚,你不要害怕,你在上帝面前蒙恩了,你将怀孕生子,要给他取名叫耶稣。他将成为无与伦比的人物,他是上帝的儿子,他将继承大卫的王位。他的王权也是没有穷尽的。” 玛利亚不解地问:“我虽然和大卫家族的约瑟订了婚,但他还没有娶我,我怎么能怀孕生子呢?”天使回答说:“上帝无所不能。你的亲戚伊丽莎白已经上了年纪,但是上帝仍然让她怀了男胎。”玛利亚于是不再怀疑。木匠约瑟是个正派的人,当他得知未婚妻怀孕的消息,并没有羞辱她,也又不想把这件事说出去让她丢脸,只是想悄悄地和她分手。这时,上帝的天使出现在他的梦中,对他说:“不要嘀咕了,把玛利亚娶回家。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她将生下个男孩子,你们给孩子起名叫耶稣,他将从罪恶中拯救世人。”约瑟醒来之后,明白了这是上帝的旨意,于是他就按这旨意办了。 当时是希律王(也有人说,他就是古罗马的凯撒奥古斯都大帝)统治着以色列。希律王命令,所有的百姓都必须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去,办理户口登记手续。(户口,可真是源远流长啊!)约瑟属于大卫家族,老家在伯利恒。于是,他就带着已经怀有身孕的玛利亚,从拿撒勒去伯利恒。 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晚,所有的客栈都住满了人,他们只得在一个马棚里栖身。当天夜里,玛利亚临产了,伴随着一阵啼哭声,一个男孩降生了——这就是耶稣。可马棚里找不到干净的地方,约瑟和玛利亚只得把孩子包好,小心翼翼地放在马槽里。
据说,圣子耶稣诞生时,一颗耀眼的巨大新星出现在伯利恒的上空。一群牧羊人正在伯利恒城附近的田野上放牧羊群,这时上帝派的天使出现在他们眼前,周围闪耀着白光。牧羊人一见天使突然降临,无不大惊失色。“别害怕,”天使说,“我向你们宣布一个和全人类息息相关的空前大喜讯。今天,在大卫王的城里,有一位救世主为你们降生了。他就是主基督!你们可以这样认出他:那一位包着布、睡在马槽里的婴儿就是他。”天使们离去后,牧羊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乘夜色赶往伯利恒城里。他们果然找到了天使所说的人——玛利亚、约瑟和躺在马槽里的婴儿。
当新星闪烁在伯利恒城上空时,被东方的三位博士看到了。三位博士是圣人和星相家,他们知道,星相有异,预示着救世主诞生,于是,骑骆驼、爬高山、越沙漠、穿平原,跟着星星的指引,往伯利恒方向而来,寻找圣子耶稣。
这件事很快传进了王宫,希律王听了十分害怕,怕这孩子长大后,夺了他的王位。他就找来了祭司长和经学家,询问那孩子出生在什么地方。他们回答说,应该在伯利恒,因为有先知说过:“犹太的伯利恒啊,你在诸城中不算是最小的,将来会有一位君王从你那里出来,牧养我们以色列人民。”于是,希律王接见了东方三博士,询问那颗星出现的准确时间,还假惺惺地对他们说:“你们去伯利恒找那孩子,找到后就来给我报信,我也好去拜见他。”
东方三博士上路后,他们在东方看到的那颗星又出现了,并且,一直把他们引到了伯利恒,圣子出生的地方,发现了睡在马槽里的圣子。东方三博士俯伏跪拜,并打开宝盒,将黄金、乳香和没药作为献给圣子耶稣的礼物。黄金表示尊贵,证实耶稣是犹太人的君主;乳香代表圣洁,说明耶稣是上帝之子;没药是一种止痛药,预示耶稣将要为拯救人类遭受苦难。东方三博士又称为东方三圣人、东方三圣王,天主教将东方三博士献礼的典故称为“三王来朝”。
东方三博士没有再回去见希律王,因为,他们在梦中得到了上帝的指示,明白了希律王歹毒的用心。
希律王见东方三博士迟迟没有回到宫中报信,知道自己被人愚弄,大为震怒。他下令将伯利恒和附近地区2岁以内的男孩全部处死。官军们奉旨来到伯利恒,四处寻找,见到男婴就杀。一时间,哀哭声淹没了整个伯利恒。
但东方三博士走后的当天夜里,上帝的天使又奉旨在约瑟的梦里显现,对他说:“赶快起来,带着孩子和他的母亲,到埃及去,住在那里等候我的吩咐。希律王一定会来寻找这孩子,想要灭除他。”约瑟惊醒后,立刻带着孩子和玛利亚逃往埃及。约瑟、玛利亚和耶稣在埃及住了很久,一直到希律王死后,约瑟在梦里接到上帝的告谕后,才回到故乡伯利恒。
后人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将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传统上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1月6日,“东方三王”(也有的说是:三个博士)见到耶稣的日子,则被称为“三王来朝节”。

传说,“东方三王”去世后,装殓在同一个棺木里。一直作为教会的圣物,保存在意大利。它来到德国科隆,与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一世有关。腓特烈一世,绰号“红胡子巴巴罗萨”。(1122年——1190年)是希特勒崇拜的偶像。因为,他跟此人一样,信奉“武力解决问题”。希特勒曾经将他妄图占领苏联的罪恶计划,命名为“巴巴罗萨计划”。 1160年,腓特烈一世第三次入侵意大利,入侵得逞后,1164年,腓特烈一世从教皇手中夺得了圣物“三王遗骸”作为战利品,并且横蛮地将它从意大利运回了科隆,交给了科隆大主教莱纳德。
如何安放“三王遗骸”呢?科隆大主教决定制造“圣体柜”。他集中了当时欧洲最最著名的金银匠,花费了整整40年时间,打造了现在这个神龛。神龛大约长两米左右,分上下两层,内壁是木板,外面包黄金,黄金上镶嵌着宝石。建造至今,已近千年,依然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神龛正面有浮雕。浮雕的内容是《三王朝拜圣母圣婴》 。这个神龛,被称为“三王龛”,堪称中世纪金饰艺术品的顶峰。
历史悠久而且是与基督耶稣有关的圣物到了科隆,这使得科隆马上成了一个基督信徒们朝圣的大本营,后来,教会在科隆建造这么一个硕大无朋的教堂,估计也是为了配得上这个大本营的地位。

  

科隆大教堂的地面,用彩色大理石镶嵌成一幅幅图画。

   

科隆大教堂由两座孪生的连体高塔组成,整个教堂的石材都是灰褐色的,显得灰头土脸、黑不溜秋。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科隆曾经是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德国最大的褐煤生产基地。泛酸的空气,侵蚀着教堂的每一块石头。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气和酸雨的污染、腐蚀,科隆大教堂由原来的银白色变成了黑褐色。当地文物部门为了恢复教堂原来的建筑风貌,就用莱茵河的水加上化学洗涤剂,为科隆大教堂擦去污垢。尽管不能恢复原来的光亮、明丽,但毕竟比原来好看了许多。清洗工程刚刚开了个头,科隆市议会知道了,作出了决议:停止给科隆大教堂“洗澡”,保留双塔被污染了的黑褐色,以引起世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免得清洗过程要大量使用河水加入洗涤剂,最终会排入莱茵河,反而给莱茵河造成了污染。

科隆大教堂的变脏、变黑,促使科隆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消除和减少污染,保护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比如: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立法;严禁尾气污染严重的车辆进入市区;搬迁市内污染严重的企业;正式成立“环境保护区”等等。特别超前的是,在1950年左右,他们就提出了“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提倡绿色生活”的口号,比中国人提出类似口号,早了半个世纪。不知道改革开放刚一开始就走出国门、参观考察的那些领导,是否考察过科隆大教堂?是否知道蕴含其中的环保故事?如果能早点吸取科隆的前车之鉴,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该有多好啊!
   

科隆大教堂门前广场上扮成雕塑的卖艺女。科隆大教堂坐落在莱茵河畔,科隆老城区的中心,科隆火车站、步行商业街和市政广场环列四周,高达150多米的大教堂双塔,直刺云天,至今还是科隆最高的建筑。教堂顶上还有无数的大小尖塔,环绕着最高的两座尖塔,直上云霄,象征着灵魂升天的路。空气流动到这里,形成旋涡,因此,教堂周围经常旋风大作。当旋风突然形成的时候,会将广场上一些没有防备的女士的帽子吹走、裙子卷起,使得她们颇为尴尬。旁边的游客则发出善意的哄笑声。这,也成为科隆大教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双层观光巴士,开到了科隆大教堂门前广场,方便游客啊!



  

在中国,只能在景区里面行驶的儿童游览车,在德国,竟然能在城区大马路上跑,而且,直接开到了科隆大教堂门前广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6.7.2013 09:4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6.7.2013 09:4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6.7.2013 09:45:10 | 只看该作者
  哇,这个长的,好厉害啊,写的真好,看来还有续篇,坐等

您的报名邮件已经收到,已经核实,5欧的阳光普照奖和30欧的积极参与奖稍后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注意查收

点评

35欧对不起这位lz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0.7.2013 23: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6.7.2013 14:48:46 | 只看该作者
2011的照片 看来楼主的记忆力不错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6.7.2013 15:27:1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必须顶!有图有真相!赞LZ的细致和认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8.7.2013 03:03:33 | 只看该作者
衷心感谢各位网友、驴友和众版主的回复和鼓励!还有下文,敬请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8.7.2013 14:10:2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的好文章,再接再厉啊!

点评

不愧是旅游体验师啊!期待下回分解!  发表于 29.7.2013 2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9.7.2013 07:17:45 | 只看该作者
C.  低地势、高收入——荷兰


离开了科隆,一路向西,马上就要离开德国,进入荷兰。
欧盟中加入了“申根协议”的国家,相互之间取消了边境、海关检查。因此,高速公路“无缝对接”。国境线上,只有一块界碑,上面有欧盟的标志,再加上国家的名称,很不显眼,一晃而过。(这样的边境线,这样的国与国之间的融洽关系,该减少了几多边防军,该减少了几多守卫边疆的开支啊!着实令人羡慕!)所以,在欧洲旅行,不经意之间,就从一个国家跑到了另一个国家。

不过,从德国进入荷兰,却有着十分明显的标志。那就是,高速公路上的路灯。德国的高速公路,跟中国一样,也跟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高速公路上是没有路灯的。凭借行驶的车灯和公路反光的反光设施,足矣。可是荷兰不同。荷兰的高速公路上,不仅架设了路灯,而且非常密集。我们一看见那高高的、密密的路灯灯杆,就知道,大巴已经穿过德、荷两国的边界了。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荷兰有大风车,利用风力发电。于是,推测荷兰一定是缺少电力的国家,或者一定是大力节约能源的国家。看见高速公路上的路灯,我就知道,两项推测全错了。人家的电力充裕得很,而且,根本就没打算节约。有中国游客议论:设立这些路灯,纯粹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说,“钱多了,烧包。”其实,这是人到了什么阶段说什么话。经济收入不同的国家,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人家荷兰、丹麦、法国(部分高速路段)在高速公路上设置路灯。一是为了夜间开车安全,司机不用开大灯,不会被对向行驶的车辆晃眼睛,也不会因为路上突然出现异物撞出交通事故;二是为了美观。路灯一点亮,高速公路就如同一条火龙,蔚为壮观。现在,中国的深圳也开始在高速公路上安装路灯了。它比起城市高楼的景观灯,除了美观,实用价值还更多一点。也许朝鲜人看见鸭绿江对面的景观灯,也会斥责中国“钱多了,烧包”吧?!

听人说,荷兰有四大特色:风车、自行车、郁金香、木鞋。都要去看看!



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也是该国出口创汇的主打产品之一。荷兰面积仅约41500平方公里,但全国却建有1.1亿平方米用于种植鲜花和果蔬的温室,因而享有“欧洲花园”的美誉。

花卉是荷兰的支柱性产业,年出口额达100亿欧元,出口量竟然占国际花卉市场的60%。

荷兰的全称是尼德兰王国,在荷兰语里面,尼德是低洼的意思,兰是国土。尼德兰的原意为“低洼之国”。它位于欧洲西北部,国土总面积为41864平方公里,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荷兰以海堤、风车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在对待毒品(允许公开吸食大麻,但是,禁止海洛因)、性交易(卖淫和色情表演,合法,但需照章纳税)和堕胎(许多基督教国家禁止堕胎,但是,这里允许)的法律,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开放最为自由化的。荷兰还是全球第一个同性婚姻与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阿姆斯特丹只是宪法上规定的首都,但是,中央政府、贝娅特丽克丝女王的居住和办公地点、所有的政府机关与外国使馆、最高法院和许多组织都在海牙。由此,也可以得知,荷兰人宽容、不较真。



绚烂夺目的,不仅仅只有郁金香,还有荷兰的“建设成就”。
小小的荷兰,国土总面积为41864平方公里,只有中国安徽省的三分之一。人口只有安徽省的四分之一。荷兰的人口密度,比中国大得多!荷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欧洲则位居第一:450人/每平方公里。中国虽然总人口很多,可是人口密度并不高,仅为138人/每平方公里。

可是,就这么一个小国家,却有着令人“羡慕嫉妒恨”的成就。说工业吧,荷兰拥有飞利浦、联合利华、荷兰皇家壳牌石油、ING银行等12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说农业吧,荷兰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说畜牧业吧,处于世界畜牧业最发达国家的行列。荷兰人人均一头猪、一头牛,自己吃不完,当然要出口。说交通运输业吧,荷兰自古有“海上马车夫”的美称,现在,海运业同样发达。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不少地方是双向8车道,有的地方双向10车道,还有双向12车道的。车子也很多,导游说荷兰的成年人,平均两人有三辆车,是欧洲小车拥有率最高的国家。说教育吧,荷兰总共有14所大学,排名全部在世界200强以内。(中国大陆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6所位列其中)。荷兰的科研能力世界第五。此外,食品,环境,建筑,水利全是世界领先。社会福利也非常的好:例如,18岁以下教育全免费,18岁以下未成年人看病全免费,大学期间,可以享受每月好几百欧的国家生活补助。除了教育和医疗基本免费,国民购买或自己建造住房还有全额贷款。

看来,大国,不可盲目骄傲。小国,也有小国的优势。

荷兰,又叫“低洼之国”,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国土在海平面以下。阿姆斯特丹的地势更低,普遍低于海平面1~5米,是一个典型的“水下城市”。全靠大坝抵御,才不至于被海水淹没。“丹”在荷兰语里,就是水坝的意思。阿姆斯特丹全市共有160多条大小水道,由1200多座桥梁相连。运河贯穿全市,全市主要分为绅士运河、皇帝运河与王子运河三部分。漫游城中,桥梁交错,河渠纵横。从空中鸟瞰,波光如缎,状似蛛网。交织出美丽的“水都”风光。所以,它有一个美称:“北方威尼斯”。

我们达到阿姆斯特丹之后,立即乘船,通过四通八达的运河、水系,巡游全城:

  

我们乘坐的,就是这样的“宽体游轮”,吃水浅,稳当。
游船的尾部敞开,方便“摄友”们走出船舱,咔嚓!



因为地势的原因,阿姆斯特丹没有地铁等地下交通设施。公共汽车、电车,有,但不多。水运和自行车,在市内交通中唱主角。


 这一座桥,可以提升、打开,方便船舶通过。


桥洞相望,桥桥相连。此刻,我惊讶的,不是桥多、难修;我惊讶的是:市民的生活污水该怎么排放、处理?怎么保证小河里的水不变脏、不发臭?!

坐在游船上,欣赏阿姆斯特丹老城区的古建筑:




与其他欧洲城市相比,这些古建筑,并没有多少奇特之处。可是,听导游孙震说,它们有很多幢是建立在木桩上的,游客都感到奇特了!阿姆斯特丹原本是一片沼泽地带上的小渔村。通过围海造田,扩大了市区面积。可是地基松软,怎么造屋呢?荷兰人自有办法:他们将涂了黑色沥青的木桩深深地打在地下,隔绝了空气,浸泡在水中,木桩可保千年不腐。在这些木桩上建造房屋,就能防止沉降。阿姆斯特丹整个城市的房屋,都是以木桩打基,城市就象是架在无数根木桩之上。据说,整个阿姆斯特丹有几百万根涂着黑油的木桩,打入到地下十几米的深处,仅荷兰王宫的下面就竖着13659根这样的支撑物。

  

    在阿姆斯特丹这个浑然天成的水都,靠运河两岸经常会停泊着许多特别的船只。它们的船头、船尾放着不少盆栽植物和各种生活用具。船舱中被布置得简洁而雅致,富有艺术性。随着运河水波的荡漾,船只上下摇摆颠簸,这就是阿姆斯特丹最具特色的“会跳舞的房子”——船屋:

  

阿姆斯特丹运河里目前停泊着大约2万5千只风格各异的水上船屋。在中国的内河里,也经常会有在岸上买不起房屋的人或者打渔为生的人,以船为家,他们大多是穷人。荷兰船屋的主人和房客,可不是穷困潦倒的人,他们大多是艺术家、作家以及一些追求浪漫的年轻人。还有的船屋主将船屋改建成旅社,很受外国游客的欢迎。

我很奇怪,在这么狭窄的河道里,停泊着这么多“船屋”,这不是堵塞航道、阻碍交通吗?阿姆斯特丹的“城管部门”怎么不来把它们拖走、强拆?!这些船屋上居住的人,生活污水和排泄物怎么处理?怎么没见河水被污染?



联想到中国也有大运河啊,鼎鼎有名的京杭大运河。可惜,“昔日大运河,今日臭水沟”。我的夫人和儿子曾经去苏杭——“人间天堂”旅游,坐游船经运河从杭州到苏州,本以为是浪漫之旅,结果是倒霉之行:运河水黑似墨水、脏得发臭,熏得他们一路上捂着鼻子、不敢深呼吸、根本就睡不着觉!京杭大运河沿途的市长们,建议您们,用公款来荷兰取取经,顺便来阿姆斯特丹旅游一趟吧!

荷兰——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

    阿姆斯特丹与其他城市不同,限于城市的地理条件,河道众多,市区道路狭窄,因而私人小轿车在政府和市民的心目中,受到了“歧视”和“限制”。
  荷兰的私家车也有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因而,截至目前,77%的家庭与单身人士平均至少拥有1辆小汽车,16%的家庭甚至拥有2辆或更多,荷兰成为世界上每平方公里小汽车拥有量最高的国家。私家车的大发展带来两大弊端:1、尾气污染。2、交通事故。于是,当我们中国,公家车控制不力,越来越多;同时又大力鼓励和发展私家轿车的时候,荷兰正好相反,对公家车和私家车“痛下杀手”:1、停车场高额收费;2、在中心城区划定大范围的“禁行区”,不许轿车驶入(不管是私家车、还是公家车)。这样一来,开车反而不如骑车方便、快捷。政府又因势利导:在市区道路上划定自行车道,还采取多种措施保障骑车人的安全,例如:市区里轿车限行速度为每小时30公里以下,以免撞上骑车人。再加上,当绝大多数人都有私家车之后,拥有私家车并不值得炫耀了。(毋庸讳言:眼下中国,不少家庭,特别是年轻人,购置私家轿车,既有实用的需求,也有炫耀的因素。)



坐在游轮上看自行车王国一景:桥上停满了自行车。岂不阻碍交通?!



这里又是一景:照片上,游艇上方的三层楼,是什么?是一个轮渡码头的自行车库。密密麻麻地停满了自行车。

政府带头,政策引路,于是,风气大变:人们以骑车、健身为时尚,以环保为美德。这样一来,荷兰就成为了自行车王国。全荷兰,人均拥有2辆自行车,而荷兰东北部的格罗宁根市人均拥有3.5辆自行车!荷兰人不论贫富或社会地位高低,对自行车都十分喜爱。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对骑自行车情有独钟,王室全家及许多政府高官都是荷兰骑自行车的“带头人”。在假日里,女王一家人会乘车到风景优美的郊外,换上自行车,一个个精神抖擞,你追我赶来个“御驾亲征”。而在海牙工作的政府内阁大臣或国会议员也经常骑自行车上班。在政府官员的引领下,老百姓与自行车的“因缘”就更加密切了。家庭主妇骑车去买菜、工薪阶层骑车上班、大中小学生骑车上学,甚至警察骑着自行车巡逻,在荷兰都是十分平常的事。

2008年,中国大陆自行车的产量达到8500万辆,占到世界总产量和出口量的68%,以绝对优势占据全球排名第一。中国拥有自行车的绝对数量肯定也当之无愧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在人均拥有自行车的数量和骑车出行的比例上,荷兰都远远超过中国。中国以往保持的“自行车王国”的桂冠,已经旁落。

取车时,要想在“车海”里找到自己的自行车,对于骑车人的记忆力,无疑是一次考验。

阿姆斯特丹,北面濒临艾塞尔湖,西部与北海相接。其实,艾塞尔湖原本就是北海延伸进荷兰国土内的一个大海湾,取名叫须德海,从上世纪20年代起,荷兰人在原北海港湾的最狭窄处 (离首都阿姆斯特丹以北约60公里) 筑起了一道长30公里、宽90米、高出海平面7米的拦海大坝,既能抵御海潮海浪对低地的袭击,又能用来围海造地。1927年开工,到1932年工程完工。这一片以前叫做须德海的海湾,就变成了与北海大洋隔绝的湖泊。荷兰人还巧妙地利用风车的力量,不断地将海湾内的海水抽走,海湾里的水,逐渐由咸变淡。仅阿夫鲁戴克拦海大坝这一项工程,就造地260000公顷(2600平方公里)。剩下的大约一半的面积也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淡水湖,取名叫艾塞尔湖。据说,这项工程是在太空上可以用肉眼看见的地球上不多的人工建筑之一。像这样围海造地的工程,还有多处。几百年来荷兰修筑的拦海堤坝长达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积60多万公顷。真正是“精卫填海”、“沧海变桑田”哪!如今荷兰国土的四分之一是通过人工填海,造出来的。镌刻在荷兰国徽上的“坚持不懈”字样,恰如其分地刻画了荷兰人民的民族性格。修筑起拦海大坝之后,阿姆斯特丹向北的出海口被堵死了,荷兰人便向西挖掘了一条北海运河,开辟了新的出海口,在北海运河与北海连接处,崛起了一座新的阿姆斯特丹港口,现在是荷兰的第二大港口。

有的旅行社组织的荷兰游,日程中包括了参观气势宏大的阿夫鲁戴克拦海大坝。可惜,我所在的旅行团没有。所幸的是:我们乘坐的游船,通过北海运河,到达了运河出海口,看见了北海,看见了繁忙的新阿姆斯特丹港口,看见了停泊在港口的豪华邮轮。
  

运河游船开行的时间大约为1个小时,既看了内河,又看了外海,沿途风景,美不胜收。这一趟游船太超值了!去阿姆斯特丹旅游的朋友,这个项目,可以有,必须有!
参观钻石加工厂:

玛丽莲-梦露有一句经典台词:“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几乎没有哪个女人不喜欢钻石首饰。参观钻石加工厂,女游客最期待、最兴奋。

  

人们都知道,世界上最好的钻石产于南非。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最兴旺的钻石加工业、最好的钻石加工工匠在荷兰。荷兰本地并不出产钻石,可是,世界上90%的优等钻石,都是在荷兰切割加工。早在16世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就开始了钻石交易,500多年来,阿姆斯特丹一直是全球的钻石销售重镇之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阿姆斯特丹的工匠拥有独特的钻石切割的手工技术。如今,阿姆斯特丹的钻石切工,早已变成了完美切割与高品质钻石的代名词。
  

按照日程安排,我们去阿姆斯特丹的一家钻石加工厂参观、购物。这里,也是旅行团安排的唯一的一个购物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熟练地对钻石进行切割、打磨的神奇过程。



据讲解人员介绍,(接待中国旅行团,该厂专门派出了华裔讲解员,沟通无障碍。由此也可以看出,最近几年中国人赴欧旅行的团队不少,购买力也不错,引起了商家的重视),一般的钻石切割,切割成57个面,而这家工厂的加工人员更厉害,推出了一种更加新颖、更加高难的打磨技术:能够在同等大小的钻石上打磨出121个切割面。面越多,反射的光线就越多,钻石就更加晶莹、闪亮。

    在这家工厂里,可以一条龙服务:旅客挑选好钻石后,立等片刻,就能制作成戒指、项链或耳环。据来自香港的讲解员(促销员)介绍,这里钻石的售价比香港比大陆都便宜很多。可是,参观时,大家的目光很热切;真正要掏钱时,却很冷淡。全团40多人,竟无1人肯解囊。好在工厂促销员和旅行社的导游态度很不错,买不买随你自便,丝毫没有勉强,也没有不高兴。



     每一颗钻石下面都明码标价:最低1千多,最高20750元,记住,是欧元啊!这个时候,我多么盼望人民币快快升值啊!

     补充说明:上面那张照片标注的“最高价”,是这一盘钻石中的最高价,而不是该店所卖钻石的最高价。拿出钻石之前,讲解员兼促销员问了一句:“大家想看什么价位的?”沉默了一会儿,游客中有人回答:“看看低价位的吧!”于是……

  

 在钻石加工厂的院子里,看见了一辆造型与众不同的旅游大巴:超长、“鼻子”也长,顶棚可以开启,透光、通风。

参观木鞋加工厂

荷兰还有一种很有趣的传统工艺,那就是制作木鞋。由于欧洲的莱茵河等大河在荷兰流入北海,荷兰地势低洼,沼泽地多,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这样的地理条件,促使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就发明了木鞋。荷兰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贫穷的人买不起鞋子,又不能光着脚在结了冰的地上行走。于是就把木头雕空,制成一种鞋底厚实、鞋头上翘的船形鞋,鞋内填充稻草,借以御寒。这种鞋穿在脚上又舒服又暖和,于是木鞋就开始在荷兰普及起来,至今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现在,荷兰木鞋的实用价值大减,已经很少有人穿了。只有少数荷兰人,主要是农民和渔民,仍然保持了穿木鞋的习惯。

目前荷兰生产的木鞋,一部分是作为旅游纪念品,卖给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另一部分是卖给了荷兰本国的年轻人:木鞋成双成对,寓意吉祥,是荷兰人必备的订婚礼品。

接着就来到木鞋的展览室和加工厂。展览室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鞋,琳琅满目。木鞋全都进行了彩绘,色彩艳丽,煞是好看。

  

   木鞋取材于荷兰特有的一种坚硬且无花纹的杨树。据说,这种杨树锯成的木料,遇水不易腐烂,而且,具有不易开裂、不变形、不渗水、不沾泥、较透气等特性。它还容易清洗,原料便宜,土生土长,到处都有。而且,材质不硬,加工起来也不是很困难。诸多优点,使它成为制作木鞋的首选材料。



    别看木鞋不大,式样也很简单,但要把鞋做得左右对称又要合脚,却并不容易,如果要在木鞋上雕刻一些花样,那就更需要多下功夫了。在加工厂,工人们给我们表演了制作木鞋的过程。制作木鞋时,首先将一只木鞋夹在机器上,当做标准磨具(左)。然后,在右边加上一节木料,利用仿形技术自动跟踪,右边的木料随着左边模具的形状进行切割,很快,木鞋就做成了。(制作的原理,与我们在大陆街头常见的配钥匙有些相似)。从前手工制作木鞋,即使手艺最好的鞋匠也要两三天才能做一双木坯,现在由于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制作一双木鞋的木坯仅需十几分钟。做好后还要经过7天左右的时间晾干,然后才能在上面刷油漆、绘画。

参观风车村

早在13世纪,荷兰人就筑堤坝、拦海水,再用风动水车抽干围堰内的水,向大海夺取更多的土地。风车是荷兰的标志。荷兰被誉为“风车之乡”。荷兰濒临北海,处于西风带,地势平坦、开阔,很适合利用风力。据说,世界上第一座风车就是荷兰人于1408年发明的。荷兰的风车,最多时曾达到9000多座。这种有四个扇叶,外型像十字架的风车,用来抽水排涝、碾米磨面,为创造荷兰的历史、开拓荷兰的版图,立下了丰功伟绩。现在的荷兰仍有900座老式风车保留下来,作为历史文物供人们观赏。这种老式风车是不能用来发电的。荷兰人也很重视清洁能源的利用,广泛利用风车来发电。但是,发电用的,是只有3个扇叶的现代风车,现在,荷兰人更发明了新型的效率更高的风车,用于发电,它的外型像一个“打蛋器”。



阿姆斯特丹以北10公里,有一座名叫桑斯安斯的风车村。这是一座依湖傍水、绿草如茵的古老村庄。这里集中、保存了许多式样各异、大小不一的老式风车。按照旅行社的日程安排,导游孙震带领我们,来这里参观。

在阿姆斯特丹的风车村里,我们看到,老式的大型风车,是一个以风能为动力的加工作坊。风车相当于一栋四层楼的楼房,风车的扇叶建在四层楼房的顶部,最长的风叶可达40米。一般来说,楼房最下面的一层用来生产、经营,可以磨面,也可以榨油,二层住人,第三层作仓库,第四层作机房。


风车村里的民居。色彩鲜艳、造型奇特,很像“童话小屋”。

风车村,与我们中国的“民俗文化村”很相似。





夜宿沃伦丹

“丹”,在荷兰语中是大坝的意思。在隔断北海的拦海大坝修筑成功以后,原本被称为南海的海域,成为了一片内湖,改名叫艾塞湖(Ijsselmeer)(也有的译为“艾塞尔湖”),而原本散布在海边的马肯(Marken)、沃伦丹(Volendam)、荷恩(Hoorn)、乌尔克(Urk)和史帕肯堡(Spakenburg)等漁村,渔民无鱼可打了。该干什么呢?政府引导渔民发挥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发展旅游业。荷兰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重视,并发扬光大,成了当地的旅游特色,成了吸引国外游客的“磁石”之一。结果,环湖的这几个小渔村,不仅没有衰落,反而越来越热闹、兴盛、年轻,成了一个独特而且多彩多姿的区域,被称之为“北海黄金圈”。这些以往的渔村,如同珍珠项链一般环绕在艾塞湖畔,沃伦丹,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顆珍珠!
  

在导游的带领下,黄昏时分,我们来到沃伦丹游览,并夜宿沃伦丹。
沃伦丹,也称福伦丹(Volendam)。位于荷兰北部,以往是个小渔村,现在是一个旅游小镇,离阿姆斯特丹仅20多公里,本镇的人口约22000余人。以往,居民的主要职业是捕鱼,捕获的鱼类通常制成荷兰式烟熏鱼罐头。现在则以旅游为主业。这里是阿姆斯特丹居民周末常来的休闲之地,也是到阿姆斯特丹的旅客,顺道来游玩的必经之地。(开元旅行社没有因为来沃伦丹旅游并住宿额外收钱。有的其他旅行社把游览沃伦丹,列为自费项目。那么,我很负责任地劝告您,即使自费,您也千万不要为了省钱而放弃,如果不来,您一定会后悔的!)这里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典型的沃伦丹民居。可以看出一些特点:也许因为荷兰人口密度大,土地不富裕,这里见到的独栋别墅不多,大多是相互之间共有一堵山墙的联排房屋。

很奇怪,房屋开间不大,房门更狭窄,窗户却很宽大。房门和窗户与外界的阻隔仅仅只有一层易脆的玻璃。绝对看不到国内常见的防守严密的牢固坚实的金属防盗网。叫人情何以堪?!难道是因为中国大陆做贼的人比资本主义国家还多吗?!我们也曾有过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全图景,何日能够回归?!


这就是烟波浩渺的艾塞尔湖。现在的湖,以前的海。


湖边,停泊着许多私人游艇。如今,这是富裕阶层的一个标志。


驾驶仿古式样的木质帆船,是一种新的时尚。



停车场上,海鸥翩翩。不知名的水鸟旁若无人,在大街上散步。因为,从它的前若干代祖宗起,就没有受到人类的侵害,如今,它们已经对人这种动物,丧失了警惕。如果,它飞到了地球的另一处,总是面临网捕、药毒、铳击、枪毙的危险,随时有可能遭受水煮、油炸、烧烤的厄运,还能够如此悠闲、如此淡定、如此潇洒么?!

紧挨着湖边的房子,开辟成了商业一条街。



坐在湖边,晒晒太阳,吹吹“海”风,喝喝咖啡,拉拉家常,真是惬意啊!

由于沃伦丹风光秀美,这里不仅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各国情侣拍婚纱照的取景地。许多年轻的情侣,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拍婚纱照,拍写真照,顺带旅游。于是,镇子虽小,小镇上的照相馆却有好几家。中国游客更多的喜欢“自力更生”。
   
有一家门脸并不起眼的小照相馆的橱窗前,围满了中国游客,看着橱窗里陈列的照片,唧唧喳喳,指指点点。我生平就不喜欢凑热闹,目不斜视地走了过去。回到驻地,看到同团的驴友们的照片,才知道,方才大家围观的,是年轻时代的台湾电影明星、大美女林青霞来沃伦丹旅游时,留下的倩影。旅游途中的事,错过就错过了,很难弥补的。这桩小事,再次说明,旅游之前先做做功课的必要性。此刻,只好“借”来一张照片,满足网友的好奇心。


晚饭后,太阳西斜,尚未入土。抓紧时间又在沃伦丹小镇上转了转。别有洞天,一步一景啊!


看到这幢房子,看见左边二楼这间房子里的人,我不禁想起中国诗人卞之琳的几句诗,我把它变动了几个字:“我站在桥上看风景,风景里的人站在窗前看我。夕阳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我的梦。”


沃伦丹的民居,几乎每一家的山墙上,都有这样一个铁钩。干什么用的呢?我儿子向当地懂德语的人打听,才知道:因为沃伦丹是填海而成,土地金贵,各家各户的房屋,占地面积都不大。又因为当地政府出台了一个奇特的税法:征收土地税,不是按照房屋实际占地面积,而是按照房屋正面“门脸”的宽度来征税。为了合理避税,于是,大家都把房屋做成了狭长型。房屋的门脸太窄,大门和楼梯就狭窄,搬家时,大件家具进不了门、上不了楼,怎么办呢?就得靠这个铁钩子,把大件的家具,从窗户里吊进房间里。所以,这里的窗户都很宽大。这也算是奇特的习俗啊!


欧洲版“小桥流水人家”。


这座小教堂,处于沃伦丹的中心。教堂,在欧洲城市和村镇,总是处于中心位置;教会,在欧洲人的心目中,也处于中心位置。到欧洲旅游,一个重要的项目:参观各地的教堂。正如到中国或亚洲旅游,少不了参观寺庙。——历史文化遗产。

是夜,旅行团全体成员下榻于沃伦丹的一家三星级酒店。酒店紧靠湖边。幸运的是,我所居住的房间,面朝艾塞尔湖。这是从阳台上看到的景色。

窗台的右下角的一道铁栏杆,是酒店的“防盗栏”。这么低矮,这么容易翻越,竟能防盗?!是荷兰的小偷的体能素质太差?还是荷兰的小偷太少,让酒店放松了警惕?!入乡随俗,我也放松了警惕:窗户没关、阳台通往房间的玻璃门的锁,也没锁上,就这样安睡了一夜,平安无事。当然,这是基于荷兰治安形势好、犯罪率低。如果到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旅游,可不敢这么大意。导游不停地在耳边唠叨,就两个字:防盗,防盗!也不怪导游啰嗦,据他介绍,前几天,他带的上一个团,一对情侣,手提包在巴黎被盗,钱财与护照一同丢失,差点回不了国!


这是在酒店客房的阳台上照的照片。在国内旅游,我也曾在海南等地住过五星级的海景房,广告说是“沐浴着海风、头枕着海浪入眠”。可是,那些海景房,要么在远离海边的山崖上,要么在离沙滩很远的海岸上。当然,非得如此,要不,一涨潮,岂不连人带房子,都卷到大海里去了?!唯独这一次,客房离“海水”这么近,而且,人睡在真实的“海平面”以下两米多!这,真是一段难得的神奇的经历。得益于阿姆斯特丹以北的那一道拦海大坝,让这里的“海水”变得“温柔”、不再“狂暴”。

太阳也贪恋美景,已经快10点钟了,才依依不舍地沉入了地平线。游客们陆续心满意足地进入了梦乡。

我们的旅行大巴,经过一夜修整,再上高速。再见了,秀美的阿姆斯特丹;再见了,迷人的沃伦丹!








D.  奇怪的欧洲首都——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 1 )


早餐后,旅游大巴一路向南,朝比利时进发。
比利时的景色与荷兰并无太大的区别。


跟荷兰相似,比利时的土地,在与荷兰接壤的地方,以平原为主。据说,其他地方有丘陵。比利时也有一些土地处于海平面以下。一路上,只见绿草茵茵,牛群在悠闲地吃草。



比利时的高速公路上,跟荷兰一样,同样安装了路灯,而且,相当密集。看来,国力不弱。

奇怪的欧洲首都——布鲁塞尔 ( 2 )

比利时是一个国土小国,却是一个旅游大国。2007年,该国旅游业就接待了外国游客2985万人次,相当于本国人口总数的将近3倍。2012 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13240.52 万人次,含台湾和港澳同胞。仅占中国大陆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如果若干年以后,咱们中国的旅游业也能够像比利时这么发达,那么,中国年接待入境游客就该达到40亿!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也可以看到,中国的旅游业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来布鲁塞尔游览,正好赶上旅游嘉年华活动,在著名景点“原子塔”下举办。



这里是在展销汽车吧?!台上的美女和“黑哥”激情起舞,台下的观众手舞足蹈。从他们的表情,您能看出有半点的紧张、焦虑和害怕么?要知道,这个国家已经有一年多没有中央政府了啊!

奇怪的欧洲首都——布鲁塞尔 ( 3 )

由于有建国时带来的先天因素,比利时至今分为三大块:讲荷兰语的弗拉芒区(位于比利时北部)、讲法语的瓦隆区(位于比利时南部),以及靠近德国边界的讲德语一小部分社区。比利时并没有自己国家的语言。这一点不奇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不都是没有自己的语言,而借用英语为“国语”吗?奇怪的是,比利时宪法规定,该国的国语竟然有三种:荷兰语、法语、德语。说三种语言的地区,还互不买账,时有矛盾。结果造成,比利时没有全国统一的政党、报纸和电视台。全都因语言不同,分为两种:例如,法语革新运动党、荷语自民党、法语社会党、荷语基民党、法语民主人道中心党等等。说法语的比利时人,参加法语政党,看法语报纸和法语电视;说荷兰语的人则正好相反。



马术表演



这个烤羊肉的炉子,可真够大的!

参观比利时王宫,吃了“闭门羹”:



比利时王宫。导游告诉我们:如果阿尔贝二世国王,不住在王宫内,屋顶上就不挂比利时国旗,那么,王宫就可以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旅游大巴缓缓开来,我们一眼看见,王宫的屋顶上高高飘扬着比利时国旗,说实话,大家的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尊敬的王国啊,请不要让国旗充当拒客的角色好不好?严重影响外国人对比利时国旗的感情啊!

国王“驾到”,外国平民无权觐见,必须回避。我们只能在王宫外面,隔得远远地,拍摄几张照片。不免有些遗憾。

奇怪的欧洲首都——布鲁塞尔 ( 4 )

各位网友、驴友,看了我以上的介绍,请不要误以为比利时的治安秩序很好。其实,与荷兰、德国等邻国比起来,比利时的骗子、小偷多多了,不少国际友人在这里被骗、被盗,当然也包括我们中国游客。据说,欧洲的骗子、小偷特别青睐中国人,专门盯着中国游客下手。原因:一是他们知道,中国经济发展了,有钱的人多了;二是他们还知道,中国人出国旅游不仅仅是游玩,还特别喜欢购物,不少人更是喜欢购买价值不菲的奢侈品,要购买高档物品,当然带的钱就多;三是他们更知道,中国人使用信用卡没有欧洲人普遍,大多是随身携带大量现金。
  从德国的中文报刊上看到、从儿子和他朋友嘴里听来了中国游客在布鲁塞尔遭遇骗子和小偷的3个小故事,在这里讲给大家听听,一,让大家了解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二,请大家有机会来欧洲旅游时,千万提高警惕。
  故事一:一对中国老夫妻正在布鲁塞尔大广场照相,一个貌似阿拉伯后裔模样的人走来(导游特别强调,要警惕“中东人”。非洲黑人会向你兜售物品,但是,他们参与偷和抢的不多)他拿出一个小照相机,请中国老头帮忙照相。中国老太吩咐,你去帮帮人家,我坐下歇会儿。这里景色不满意,那里人太多,不知不觉,他把老头引到了广场旁边。那人热情得很,连比划带说英语,照完相,他主动对老头说:“您看这里景色多好,我也帮您照一张。”中国老头把照相机递给热心人,正在摆POSE、做表情呢,那人拿着老头价值万元的单反相机,转身窜入了广场旁边偏僻小巷里。中国老头哪里撵得上?用中国话大声喊:“抢劫啊!抓住他!”老外们听不懂,毫无反应。
  故事二:两位中国留学生刚到比利时,趁开学之前熟悉环境,乘坐地铁在布鲁塞尔转一转。他俩刚刚坐下,紧跟着,一前一后,上来了两个纯种欧洲男青年。欧洲男甲提醒中国留学生,行李应当放在行李架上,并且以身作则,把自己的挎包放了上去。“入乡当随俗”,何况有人善意提醒?两位留学生分别把电脑包和小行李箱,放到了行李架上。快到站了,欧洲男甲起身拿包,似乎准备下车。忽然,从包里滚出一大把硬币,散落在车厢里。欧洲男甲蹲在地上捡硬币,两位中国留学生主动“学雷锋”,也趴在地上,帮忙从座位底下拾硬币。说时迟,那时快,欧洲男乙抓起中国留学生的两件行李,冲下了刚刚停稳的地铁车厢。一位中国留学生拔腿就追,却与欧洲男甲撞在一起,倒在地上,另一位中国留学生目瞪口呆,还没反应过来,地铁车厢即将开动了,欧洲男甲跳下车。欧洲的地铁上,既没有列车员,也没有乘警,想报案都不知道该找谁。
故事三:一个中国旅行团来到布鲁塞尔大广场,解散后,大家分头各自照相。中国的一对姐妹正笑得开心,两名人高马大、相貌英俊的男青年向他们扬了扬手中银质的警徽,然后,叽里呱啦用荷兰语说了一大通话。中国小姐妹莫名其妙。两名比利时警察改用蹩足的英语,妹妹终于听懂了其中两个单词:“可卡因”、“检查”,她向姐姐解释,“他们怀疑我们贩毒,要检查。”姐妹俩急于洗清自己,打开挎包和钱包,任凭检查。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两位警察道歉离去。集合时,姐妹俩把这番遭遇告诉了导游,导游说,“你们遇到假警察了!比利时真警察根本不是用什么警徽来证明身份,而应该出示带有相片的警官证。”姐妹俩还不相信呢,可是,再看钱包,信用卡和人民币还躺在哪里,欧元和美元全都不翼而飞。她们这才傻眼了。

王宫对面的公园倒是敞开大门,任人免费游览。可是,里面实在是空空如也,没有多少景色可看。若论花草、树木的繁茂,跟德国、荷兰的公园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公园里有一座喷泉,可以算是一个亮点。

布鲁塞尔三大著名景点之一:原子球塔

导游告诉我们,尽管布鲁塞尔旅游景点很多,但是,“英雄所看略同”,中国旅行团安排的参观景点一般都是相同的3个:原子球塔、大广场、撒尿小男孩。

  
原子球塔,是来布鲁塞尔旅游必到的一个景点。它座落在布鲁塞尔西北部的易明多公园里。这一座公园,林木茂密,葱郁的草坪上,高耸起一组原子结构形的铝质大圆球,故名原子球塔(也有的称它原子塔),又称原子博物馆。是1958年世界博览会在布鲁塞尔举办而兴建的。它一共有9个球,每个球的直径达18米,最高的球离地面102米,球与球之间有管道相通,有些管道里还安装有电动扶梯,供游人上下。球体内,还有咖啡厅呢!上塔的楼梯狭窄,电梯也不多,尽管要买票,等待上塔的人却爆满,排着很长的队。导游给的时间,不足以让我们等待上塔,只好遗憾作罢。从这一点看,跟团游就不如自由行了。可是,像我们这些“外语盲”,离了中文导游寸步难行,想自由行也“自由”不了啊!



在太阳的照耀下,原子球银光闪耀、错落有致,令人不得不叹服,这座建筑立意新颖,构思精巧。抬头仰望,宛若听见中学老师在娓娓地向我讲解原子结构。设计者把铁原子结构放大了1650亿倍,做成这座高120米的建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布鲁塞尔著名景点之二:黄金大广场 ( 1 )

  布鲁塞尔的市中心,有一个广场,号称布鲁塞尔大广场。一个“大”字,引起了我无尽的遐想。到现场一看,大失所望。这座广场究竟有多“大”呢?据比利时的一份旅游手册介绍,它的“南北长110米,东西宽68米”,这么巧啊,恰恰就是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国际足联规定,一个标准的足球场,长105米,宽68米,7480平方米。论面积的大小,它绝对比不上中国一个县级市的中心广场。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总面积440000平方米,也就是说,一个天安门广场大约相当于60个布鲁塞尔大广场。比利时国王如果到天安门广场来见识见识,也许会下令删掉“布鲁塞尔大广场”的那个“大”字吧?
哥们,别误会,听我这么说,您别以为我在为中国的大广场而自豪。我正为此烦闷着、心痛着呢!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拆迁出这么大一片土地做广场,干什么用?有的广场种了大树还好点,有的广场光秃秃的、大理石铺地,夏天您要穿过广场能把您晒得虚脱、烤得冒油,冬天您要穿过广场必须蹚雪溜冰、小心摔倒。还有些缺水的城市从当年薄熙来当市长的大连,取来了大广场、大草坪的“真经”,广场上一片绿油油的,看上去煞是好看,可是,一到夏天,有些老百姓吃水困难,自来水不自来,要下到一楼用水桶拎,却看见白花花的自来水给草喝,心里骂娘啊!这些大广场,一年的养护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做任何事情,都得适时、适当、适度。广场也不是越大越好。套用《陋室铭》的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广场不在大,有特色则有名。



布鲁塞尔大广场,为什么名扬天下?不是因为它“大”,而是因为它“老”,老得有特点。环绕在广场周围的,全都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而且,全都是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一看。

  

 布鲁塞尔大广场,堪称历史建筑博物馆




布鲁塞尔著名景点之二:黄金大广场 ( 2 )

布鲁塞尔大广场,始建于公元12世纪。但是,屡遭战火、不少建筑是遭到焚毁后重建,因此,广场周边的建筑,许多建于16、17世纪。布鲁塞尔大广场还有另外两个名字:市政厅广场和黄金大广场。黄金大广场的得名,是因为:广场周围,许多建筑的立面上都装有金饰,刷有金色。有的屋顶跑金马,有的屋上飞金鹰,屋徽和店牌,有的做成镶金的红宝石图案,有的做成镶金的蓝宝石图案,鲜艳夺目。放眼望去,广场四周金光灿灿金碧辉煌。能把这些美丽的建筑,完好地保存下来,我佩服比利时公众的文明素养和数百年、若干届比利时政府珍惜、维护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
  
这些金光灿灿的雕塑,不是金粉涂的,是实打实用真金包的。历经几百年,完好无损。如果是在中国,会不会被窃贼偷去卖钱?您知道的,在中国的大小城市,连铁质的窨井盖都有人偷,这帮财迷心窍的人,岂能放过这些黄金制品?!


  
布鲁塞尔大广场上的市政厅大厦。

布鲁塞尔大广场又叫市政大广场,就是因它而得名。市政厅大厦于1402年兴建,到1480年大体竣工。楼顶的尖塔离地有91米高,很多游客喜欢以它做背景照相,却因为大厦太高,广场深度又不够,很难连人带塔尖完整地照下来,再次证明“大广场”名不副实。塔顶上有5米高的包金铜雕,雕的是天使 圣--米歇尔,脚踩魔鬼撒旦。奇特的是:它还兼具风向标的作用,能随着风向的变化而自动调整方向。



市政厅大厦的拱门和外墙上,有大小几百具石刻的人物雕像,精美异常、栩栩如生。市政厅也可以进去,供游客参观。市政厅大厦的走廊上布满了壁画。在众多的肖像画中有比利时的君主,还有曾经统治过布鲁塞尔的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的国王,包括曾经在布鲁塞尔附近的滑铁卢打了败仗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一世。从这里,能看出什么?看出比利时人宽容,看出他们尊重历史。想一想,这些人都曾是比利时的占领者、侵略者啊!如果是在中国,这些人即使不被“砸烂狗头”,也早已被“入另册”了。

布鲁塞尔著名景点之二:黄金大广场 ( 3 )

广场东边的中间,有一座国王大厦。比市政厅矮小,但它匀称轻盈和谐统一,正面三层每层都有立柱支撑的观景走廊,立柱细巧,而且往上一层比一层细。屋顶中央的前部也有尖塔,屋顶两侧也有一些小尖塔拱卫。在二三层的前面和四角,屋顶和大小塔上分布着许多警卫和侍者的铜像。有人说它是广场上最美的建筑。现在是比利时国家博物馆。名为国王大厦,其实并没有任何一位比利时国王在这里住过。在这里住过的唯一的一位国王,是法国的路易十四。这里曾经是他的行宫。


  
法王路易十四是什么人?他是中国清朝康熙皇帝同时代的人。而且,跟清朝的康熙皇帝相似,都喜欢发动战争、开疆拓土。1686年,欧洲的中国热方兴未艾,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洪若望等多位科学家走海路赴中国;与此同时,他又派遣一个科学传教团,希望借道俄国,从陆路赴中国。为此事,路易十四分别给俄国彼得大帝和清朝康熙皇帝各写了一封信。没想到,俄罗斯拒绝借道,这个科学传教团未能到达中国,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当年写给康熙皇帝的信,康熙当然也没看到。这封信的原件,现收藏于法国外交部。所幸的是:1688年,路易十四派遣的科学家历经两年的艰难行程,抵达北京。

但是,法王路易十四却是比利时的死敌和罪人。1695年在史称“大同盟战争”中,法王路易十四,与英国、西班牙、德意志等国作战,为了保证一次战役的胜利,他悍然下令,炸平布鲁塞尔大广场附近的4000座建筑物!给布鲁塞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暴露出侵略者野蛮残暴的嘴脸。至今,我们仍然不难在布鲁塞尔广场上,找到这次灾难的历史遗迹。例如,多数建筑物标明的建筑年代为1697、1698年。为什么一个始建于12世纪的大广场上,却有一大批建筑产生于17世纪末呢?就是因为法王路易十四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浩劫,而不得不重建。


  
请注意:上面这幢房屋,标着建筑时间:1698年

  就是这么一个“战争魔鬼”、“血债仇敌”短暂住过的行宫,竟然几百年后,还完好保留,还命名它为“国王大厦”,这不是要纪念他么?!这,如果是在中国,绝对是一桩“脑残”的事情,中国人民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你比利时人,怎么就这么健忘呢?!



  
 照片正中的,就是国王大厦。现在是博物馆。

国王大厦中的“国王”,指的就是他,法国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国王——路易 迪厄多内 波旁(Louis-Dieudonné,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路易十四4岁时就继位当了国王,到77岁时去世,在位72年,是有准确记载的历史以来,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王。然而,这位国王漫长的一生中,洗澡的总次数却没有超过7次。(小的时候被逼着洗澡不算,只计算他长大后主动洗澡的次数)。法国的香水为什么世界有名?跟这位怪异的国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先卖个关子,等到法国游,参观凡尔赛宫时,再作详细介绍吧!

布鲁塞尔著名景点之二:黄金大广场 ( 4 )

布鲁塞尔大广场之所以出名,不仅仅因为有精美的、历史悠久的建筑物,还因为这些建筑物里曾经居住过不少名人。广场一侧有一座5层的建筑物,它就是著名的天鹅咖啡馆,因门头上面饰有一只振翅欲飞的白天鹅而得名。这里当年并不是咖啡馆,而是一家旅馆。这座哥特式建筑里,曾经住过一位显赫的人物——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 马克思。被德国驱逐出境的马克思,去往巴黎,1845年2月,又从巴黎来到布鲁塞尔,在这座旅馆里居住。同年4月,恩格斯也从巴黎迁来。从此后,天鹅咖啡馆成为他们共同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等重要活动的地方。在此期间,马克思写出了著名的《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等作品。


  
当年的天鹅旅馆,现在的天鹅咖啡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地方。

布鲁塞尔著名景点之三:小于连撒尿雕像

全球最著名最可爱的小男孩之一——撒尿小童于连,是来布鲁塞尔旅游的人必定要拜访的人物。他的雕像以青铜制成,高度仅仅只有60厘米,看过之后,觉得实在太矮小,不免有些失望。可是,神态生动,笑容可掬,十分可爱。雕像建于1619年,树立在布鲁塞尔大广场附近的恒温街(Rudel’Etuve)及橡树街(RuedeChene)交界处,从大广场出发,沿着恒温街,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


  
  小于连撒尿的故事,源于比利时的民间传说。其中,说他用尿浇灭导火索的,就有好几个版本,主要情节类似,只是发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西班牙占领军在比利时民众起义后,被迫撤离布鲁塞尔。撤退时,埋下了N多炸药,准备炸毁全城,一个名叫于连的小男孩,急中生智,用尿浇灭了已经点燃的炸药的导火索,保住了这座城市,而他自己却中箭身亡。布鲁塞尔市民为了纪念他,塑造了这尊铜像。
  还有一个传说,是讲:有一个邪恶的魔法师,作恶多端,引起民愤,可是,大家敢怒不敢言,只好忍气吞声。倒是一个名叫于连的小男孩,勇敢地跑到魔法师的前门台阶上撒尿。被魔法师当场抓住,一怒之下,将小于连变成了石头人。变成了石头人,他还是保持着撒尿的姿势。人们对撒尿男孩小于连充满同情,雕像纪念。
  
据介绍,平时小于连“撒”的“尿”,是自来水,但在狂欢节时,“撒”的却是啤酒。可以想象,在狂欢节的日子里,成千上万的人,争先恐后地跑到雕像前,抢着喝小于连撒的“尿”——啤酒,场面一定十分有趣。


小于连雕像大受欢迎,来布鲁塞尔旅游的,不少人都想带一个小于连回家,留作纪念。商家赶紧挖掘其中的商机,于是,布鲁塞尔商店的橱窗里,站满了撒尿的小于连,成为一个有趣的景象。

E.  朝着心仪的法国,进发!

1、巴黎印象


进入巴黎,在一幢楼房的顶上看见了最激动人心的广告:海尔广告。

在欧洲,中国企业(品牌)的广告,远不如韩国的多。中国企业(品牌)走向世界路还很长



法国,全称是法兰西共和国。法兰克在日耳曼语中意即“勇敢的、自由的” ,这是罗马帝国时代对法国人祖先的赞誉。 法国是欧洲浪漫的中心,它的悠久历史、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及乡野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风情万种的首都巴黎,美丽迷人的蓝色海岸,盛开着熏衣草的普罗旺斯,美酒飘香的波尔多,都是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法国有20多处风景名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巴黎是一座“会城”:它以明媚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名胜古迹、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现代化的服务设施,迎来了众多的国际会议,据统计,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性会议,超过了其他国际性会议城市——纽约、伦敦、布鲁塞尔、日内瓦,居世界首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总部均设在巴黎。
  巴黎是一座“花城”:因为,该城不仅绿化好、花卉多,而且有五花八门的建筑物,有花色繁多的化妆品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时装。
    巴黎是一座“文城”:倘佯其中,您会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同列四大世界级大都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巴黎,就好比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宫殿、历史博物馆。
巴黎是一座“古城”,又是一座“新城”:老城区的那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群,没有毁于拆迁,也没有毁于房地产开发。而新城区却崛起了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与浪漫时尚的购物中心。新老城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2、巴黎著名景点之一:塞纳河 ( 1 )

塞纳河是法国一条著名河流。它从法国北部朗格尔高地出发,向西南方向,弯弯曲曲,流经巴黎,于勒阿弗尔港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峡。全长776公里,是法国四大河流中最短的一条,但名气却最大。塞纳河的上游,水流平缓,被人称为“安详的姑娘”。塞纳河从东南方向进入巴黎,走了一道漂亮的抛物线,经过市中心,再从西南方向出城。巴黎人称它为“慈爱的母亲”。塞纳河上的西岱岛,是法兰西民族的发祥地。公元前300年,岛上居住着一个名叫巴黎西的民族。巴黎市即由此得名。





  巴黎著名景点之一:塞纳河 ( 2 )

巴黎,是一座海拔高度较低的城市,最高处海拔仅117米,最低处在沿塞纳河一线,平均海拔31米。对于年平均降雨量在641.6毫米、地形盆地的巴黎市而言,发水、防洪、浸渍、排涝,……似乎应该是巴黎市政府的永恒主题。然而,据一位在巴黎生活近10年的中国学者介绍,雨天行走打湿鞋的情况都很少见,也从未发现下雨积水导致交通堵塞的情况。由此,不禁想起中国的大城市每每因为一场大雨就造成渍水、内涝,有人甚至戏称在内陆城市武汉能看“海”。那么,巴黎的雨水哪里去了?巴黎又是如何避免大城市的通病―――城市雨天积水呢?为了根治水患,法国政府在巴黎上游总共建造了四座储水水库,以免塞纳河洪涝危及到巴黎城区以及市内那些珍贵的历史遗迹。水库不仅可以在塞纳河水上涨的时候,至少减少1米的水位,还能够为全体巴黎人积蓄、储备至少一年的用水。同时,兴建了19个双重水闸和船闸,使塞纳河巴黎段从原先每年有半年水位不足1米深,变成水深3.4米至5.7米,也使整个塞纳河的航运里程达到了535公里。



    此外,还得益于,巴黎地下还有另一条“塞纳河”——地下下水道管网。
  巴黎的下水道处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现在深藏巴黎地下的各种水道的总长度,已经超过了2400多公里。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213公里,这个长度正好等于北京到上海打一个来回。其规模远超巴黎地铁,难怪雨水到了地面便迅速地消失、了无踪影。
  有资料称:巴黎地下管网,最宽处直径达4米。(横竖四米!宽敞得里面可以走汽车啊!)巴黎有26000个下水道盖,其中18000个是可以进人的。按沟道大小,可分为小下水道、中下水道和排水渠三种,这些下水道宛如这座大城市的消化系统。现在,巴黎最宽的下水道像河一样可以行船。昼夜灯火通明,不失为旅游的好去处。它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下水道。从1867年巴黎世博会开始,就陆续有包括外国元首在内的各国游客前来参观,现在,每年都会有十几万游人专程来下水道观光、学习。

3、船游塞纳河



乘坐游船,游览塞纳河,是自费项目,每人的费用为35欧元,按照现行汇率计算,人民币280元,不便宜,可是,旅行团全体,人人都踊跃参加。整个游程1小时15分钟。

塞纳河,流经巴黎市区的河段长13公里。河流蜿蜒曲折,风景如诗似画,充满浪漫色彩。河堤两岸绿树成荫。巴黎的主要名胜古迹,密布于河道两侧。30多座精美的桥梁横跨河上,高楼大厦排列于两岸,倒影入水,景色十分美丽壮观。我们尽览两岸的旖旎风光,浪漫风情裹挟着历史沧桑,扑面而来。真个是心旷神怡!一趟下来,感受是:值!船行塞纳河,两岸的风景和建筑都在缓缓移动,就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徐徐展开。好一幅法国版的《清明上河图》啊!




这就是行驶在塞纳河上的游船。塞纳河比阿姆斯特丹的运河宽多了,当然,跟长江是远远比不上啊!塞纳河上的游船,也比阿姆斯特丹的游船大多了。


奥赛博物馆:由废弃的老旧火车站改建而成。墙上的大钟,是它的醒目标志。



塞纳河上的桥梁:

塞纳河上的桥梁,年代不同,造型各异。穿行在塞纳河上,我们仿佛在参观一个硕大的“桥梁博物馆”。



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这座桥,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大桥。俄国皇帝赠送给巴黎的礼物。
亚历山大三世桥距离埃菲尔铁塔不远,离我们上船的游轮码头也很近。(塞纳河上有好几家游船公司经营,上船的码头也各有不同)




亚历山大三世桥,桥头雕塑特写






4、巴黎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凯旋门

巴黎的凯旋门并非仅仅只有一座,而是有好几座。但是,最为壮观、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夏尔-戴高乐广场”中央的那座凯旋门。1805 年 ,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战胜俄国、奥地利联军,1806年,拿破仑下令建一座凯旋门,纪念这次战役,用来炫耀自己的军功。同年八月,按照著名建筑师夏尔格兰的设计开始破土动工。但中间,因为政局变化,时停时建, 断断续续经过了整整 30 年,才于 1836 年 7 月 29 日举行了落成典礼。此时,拿破仑一世已经去世15年了。



这座凯旋门,是欧洲现存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已成为巴黎四大代表性建筑之一(另外三个是: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博物馆。本游记将逐一介绍,敬请关注)。凯旋门高 48.8 米,宽 44.5 米,厚 22 米,中心拱门 宽 14.6 米. 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 286 名将军的名字,门上刻有 反映1792 年至 1815 年间的法国战事历史的雕塑。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面向香舍丽榭田园大街、由著名雕刻家弗朗索瓦--吕德设计雕塑的 “1792 年志愿军出发远征” (又名 “马赛曲” )



5、巴黎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巴黎圣母院

它,座落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堤岛上,始建于1163年,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建设周期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巴黎圣母院门楣上精美的石雕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更帮助它名播天下。据说,雨果来巴黎圣母院参观时,看见教堂北塔楼一处偏僻的墙壁上,有人用手指刻下了希腊语的“命运”这个单词,触发了他的灵感,促使他写下了《巴黎圣母院》这部同这座教堂一样不朽的巨著。唉,来这里参观,看见“命运”单词的人,何止一亿?我和我的同胞们,更是常常把这个单词挂在嘴边上,怎么就写不出这样的煌煌巨著呢?嘿嘿,开个玩笑。



巴黎圣母院内景


6、巴黎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矗立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战神广场(Champs-de-Mars)的绿荫区。过去这里是练兵场,现在是公园。
建造埃菲尔铁塔的初衷,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和迎接1889年在巴黎召开的万国博览会(后来改称世界博览会)。此塔于1886年开始建设,历时3年建成。以铁塔的设计者、杰出的建筑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的名字命名。埃菲尔铁塔在建筑史上的意义是,首次将外露的金属结构用于建筑上。 埃菲尔铁塔高320.7米,塔身为钢架镂空结构,重达9000吨,共有1万8千多个金属部件,用250万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铆钉将所有的部件连成一体。全塔靠四根粗大的水泥浇灌的塔墩支撑。





埃菲尔铁塔下,有一尊不大的埃菲尔纪念铜像



在埃菲尔铁塔上,看塞纳河。


在埃菲尔铁塔上,看夏悠宫。夏悠宫,也有的译作:夏乐宫、夏约宫。是埃菲尔铁塔的姐妹建筑,都是为迎接1889年的世界博览会而修建的。



巴黎埃菲尔铁塔夜景。灯光璀璨。埃菲尔铁塔与游船交相辉映,塞纳河流光溢彩。



每天晚上,逢正点的时候,埃菲尔铁塔上就上演“灯光秀”:除了橙红色的轮廓灯之外,还有耀眼的白炽灯不停地闪烁。如果恰好这个时间,您在埃菲尔铁塔附近,就能免费欣赏。导游应该掐好时间,把游客带到最佳观赏点。孙震做到了,我们感谢他。

7、巴黎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卢浮宫 ( 1 )



卢浮宫(也有的译作:罗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脏。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博物馆之一,(另外两座分别是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和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是举世瞩目的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是法国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卢浮宫前后建设了六百年,整体建筑呈“U”形,总占地面积为24公顷,卢浮宫共收藏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2009年,卢浮宫参观人数为850万,2010年参观人数突破900万。卢浮宫每年有500万游客来自法国以外。其中,中国游客有20万人左右。

巴黎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卢浮宫 ( 2 )

卢浮宫门票价格10欧元,青少年还有优惠,而且,一票到底,没有其他的小展馆另外收费。参观卢浮宫的门票钱,在法国只能买4瓶矿泉水。参观故宫的门票钱,能买多少瓶矿泉水?!眼下,中国的城市的博物馆都免费开放了,这个举措很得民心。



卢浮宫的中心广场上,有一个透明的金字塔,这是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杰作,所有中国人站在这里都倍感自豪!这个金字塔犹如装点在卢浮宫胸前的巨大钻石,流光溢彩,不仅扩大了地下中央大厅的展示空间,改善了采光条件,通畅了参观与疏散的路线,而且扩大了地面空间的视野,这种设计和布局被人们称为“魔幻空间”。


玻璃金字塔下方

巴黎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卢浮宫 ( 3 ) 镇馆三宝

  卢浮宫的宝贝千千万万,最著名的,一般被认为只有3件,也被称作是卢浮宫的“镇馆三宝”。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而已。卢浮宫的管理者自己,对这三件藏品也确实是情有独钟,在通道里、在导游图上,都详细标注,怎么样可以到达这三件馆藏之地。巧的是:这三件镇馆之宝,都是女性。所以,导游孙震戏称:到卢浮宫参观,时间有限,最重要的是,“拜访三个女人”。于是,一进卢浮宫,大家不约而同地决定:首先去寻找这三个女人。

第一位女人:胜利女神



  胜利女神雕像安放在卢浮宫叙利楼与德农楼的结合部。雕像为大理石制作,高328厘米,是为纪念萨莫色雷斯岛的征服者德米特里在一次海战中战胜埃及王托勒密的舰队而制作的,时间在公元前306年,作者是古代色雷斯人派翁尼奥斯。塑像曾被竖立在希腊海边的悬崖上,后来被湮没了2000多年,直到1863年才在希腊萨莫色雷斯岛的神庙废墟中重见天日。所以,按照考古界约定俗成的命名规则,这尊雕像的真正名字应该叫做“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也有的译作: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遗憾的是,女神雕像出土时,头和手都没有了。但她那昂扬招展的翅膀和凌空奔放的英姿,依然令人感觉到她的音容常在,生命不息,好像面向海洋,正激越地吹响号角,向远方的舰队传送胜利的喜讯。那挺立的身躯,单薄而轻柔的贴身衣服,细腻的褶皱连同迎着海风飒飒飘动的衣角,加上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为流畅而优美的形体,既衬托出丰腴的女性特征,又给人以意气风发的无限想象。难怪卢浮宫将这一件镇馆之宝,陈列在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最显著的位置。现在,胜利女神每天受到成千上万人的瞻仰,成为已知雕像中表现热情奔放与动态的最完美的作品。它的形象还被世界上最豪华的汽车品牌“劳斯莱斯”当作车标。

第二位女人:维纳斯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神和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她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小爱神丘比特(Cupid)就是她的儿子。大约公元前4世纪时,希腊著名的雕刻家阿海山纳在神话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和创造,用大理石雕刻成了这一艺术珍品,但后来雕像失踪了。1820年在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中,希腊米洛的农民伊奥尔科斯发现了维纳斯雕像。发现时,维纳斯雕像的双臂完好无损: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后,赶往伊奥尔科斯住处,表示要以高价收买此塑像,并获得了伊奥尔科斯的应允。但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只好派居维尔连夜赶往君士坦丁堡报告法国大使。大使听完汇报后立即命令秘书带了一笔巨款随居维尔连夜前往米洛洽购女神像,却不知,农民伊奥尔科斯此时已将神像卖给了一位希腊商人,而且已经装船,准备外运。居维尔当即决定以武力截夺。英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派舰艇赶来争夺,三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混战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从此,维纳斯就成了一个断臂女神。三方仍争执不下,决定打官司。官司打到米洛当局,米洛当局判决,以8000银币(有的说是6千法郎)将雕像卖给了法国人。于是,这个美丽的女人来到了法国的卢浮宫。

第三位女人: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幅肖像画在德农楼二层的一个展厅,画幅比我想象的要小,长只有31英寸(约合78.74厘米),宽只有21英寸(约合53.34厘米)。看来,传世名作并不都是“鸿篇巨制”。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无论你从任何一个角度欣赏,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吸引着全世界的人们到此一睹她的芳容。今天,我终于看到了真迹!肖像高高悬挂,整面墙用防弹玻璃罩住,防范极其严密,这里的人也最多,想在这幅美丽作品前留影,很难避免“不速之客”窜入镜头。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51岁时开始创作的一幅肖像画。根据记载,蒙娜丽莎的原型是那不勒斯人,是一位银行家的妻子。当时请画家为人做肖像画属于很有面子的行为,这位银行家与达-芬奇的关系很好,于是就请达-芬奇为自己的夫人画像。当时,夫人大约30岁左右。
达-芬奇于1503年开始创作《蒙娜丽莎》,断断续续,一直到1507年才完成了这幅传世之作。画作完成后,他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幅作品了。于是,他就没有把这幅画交给银行家,而是自己收藏起来。据一些专家考证,达-芬奇又另外草草赶制了一幅画,交给银行家算是交差。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卢浮宫的三位名女人,其中,还有两名是“残疾人”,呵呵!:-) ,赶紧去卢浮宫其他的地方去逛逛。



置身雕塑园,惊叹人体美:


卢浮宫的雕塑馆成立于1817年,共有展厅27个,展品1000多件,大多都是表现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的神灵和故事,还有表现宗教题材以及欧洲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



徜徉绘画馆,无处不养眼:

卢浮宫绘画馆所收藏的绘画之全、之珍贵,是世界上各个博物馆、艺术馆不能比拟的。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来自外国画家,14至19世纪的各种画派的作品均有展出。



有人说,到了法国,不到巴黎,就等于没到法国;到了巴黎,没到卢浮宫,就等于没到巴黎。此话,我信。世界十大博物馆排行榜,跟流行歌曲的排行榜一样,林林总总,各不相同,但是,相同的有一点:绝大部分排行榜,都将卢浮宫排在第一位。如果您有幸能去法国,一定要去巴黎,如果您到了巴黎,除了享受法国大餐,建议您一定要抽空去去卢浮宫,去享受一场艺术的视觉盛宴 !





8、巴黎著名旅游景点之一:香榭丽舍大街





  香榭丽舍大街(也有的译作:爱丽舍田园大道),“爱丽舍(Elysees)”一词原指希腊神话中众神聚集之地,因此,又被译为“天堂乐土”或者“极乐世界”。 香榭丽舍大街,东起巴黎的协和广场,西至星型广场(即戴高乐广场),地势西高东低,全长约1800米,宽100米,八车道,还有很宽的林荫人行道。她被看作是巴黎最美丽的街道。香榭丽舍大街的东段,是一条大约700米长的林荫大道,以自然风光为主,道路是平坦的英式草坪,绿树成行,莺往燕来,鸟语花香,是闹市中一块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处。香榭丽舍大街的西段,是长约1200米的高级商业街区,车来人往,雍容华贵,是全球世界名牌最密集的地方。中国游客喜欢光顾的一流的皮具店、服装店、香水店、大多靠近凯旋门一带。街道两旁,还布满了法国和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大银行、电影院、奢侈品商店和高档饭店。
将这条街的法语名字,翻译成汉语“香榭丽舍”这个美妙的名字的,是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他于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撰文向国人介绍巴黎时,用“香榭丽舍”,来称呼这条街道,读音相近,含义相符,令人叫绝。闻其名,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诗情画意。后来,中国人全都认可了这个译名。



香榭丽舍大街上,中国游客最爱光顾的 L V 专卖店。

9、协和广场不协和,法国国王和推翻他的革命党,都在这里被砍头!



协和广场上,从埃及运来的方尖碑



协和广场始建于1755年,由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下令兴建。20年后才建成。广场上竖有路易十五的雕塑,因此一开始就命名为“路易十五广场”。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十六继位后,曾经在这座广场上设立“断头台”,让一些贵族阶层和新兴的有钱有势者,坐在断头台前,目睹一些被宣判有罪的囚犯,活生生地被砍头,身首异处。这,成为了当时这些权势者的特权和乐趣。路易十六当年曾经亲自参与了断头台的设计,还曾经下令,对断头台上的设施,予以改进,加速断头台的杀人效率,为了让囚犯死得更快一些,他还命人将铡刀由长条形,改成三角形。
万万没有想到,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统治法国好几个世纪的君主封建制度,在3年后土崩瓦解。路易十五的雕像被推倒,广场也改名为革命广场。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化装出逃,中途被识破,押解回巴黎,遭软禁。1792年8月10日,路易十六被逮捕。1793年1月21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双双在这座由他自己下令竖立的断头台上,被砍头。当初,路易十六下令对断头台做改进的时候,他绝对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是由他自己,用宝贵的头颅去测试改进后的效果!更加有趣的是:把路易十六押上断头台的人,自己也被押上了断头台。

10、路过巴黎的又一个景点——蓬皮杜艺术中心



  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现代化建筑于1977年建成,以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的名字命名,以兹纪念。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
  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的管线。如果说卢浮宫博物馆代表着法兰西的古代文明,那么蓬皮杜艺术中心便是现代巴黎的象征。
可惜,旅行社的参观日程没有这一项。导游带我们绕道来看了看外观,拍了几张照片,只能算是“路过”。


11、绝大多数中国旅行团都会去的地方——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场


导游领着我们在巴黎街头步行,是因为有些要去的地方不方便停车。
有一个地方,也不方便停车,但是列入了旅行日程,非去不可,而且,大多数旅行者心向往之,有的甚至主要为它而来。这地方,就是位于巴黎老城区的“老佛爷百货商店”。据资料介绍,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场,是欧洲最成功的百货公司之一。它创建于1894年。店名Lafayette的法语读音“拉法耶特”,与中文的“老佛爷”十分近似,近些年,中国人去得多了,都将它演绎成“老佛爷”了。
  老佛爷百货,开张时,铺面只有70平方米,由于经营成功,五年之后,扩大了五倍,并且,于1896年搬迁到了现在这个地方。目前,包括毗邻的三座大楼,总营业面积6万平方米,云集了世界一流名牌精品,内设150个名牌专卖店,拥有1500多个品牌,年营业额6亿多欧元,每天接待10多万名顾客。许多中国游客,在此疯狂抢购奢侈品,惊呆法国人。



老佛爷百货,其中一家卖场,巨大而精美的穹顶,据说,在欧洲也少有。穹顶下面,是呈360度的7层楼的卖场,地下还有一层,共8层。装修富丽堂皇。有资料介绍说,是“拜占庭”风格。







12、走近凡尔赛宫

享誉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城外西南方向大约18公里的地方,从巴黎乘车只需45分钟即可到达。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两地相距这么近,来到了巴黎,如果不去凡尔赛宫看看,甚是可惜。



来到凡尔赛宫门前一看,人山人海,等待参观的队伍蜿蜒如长蛇阵,我们知道,进到宫内去参观,是不可能的了。难怪导游说,“这次出来,好多地方,您们只能看‘目录’。如果感兴趣,以后自由行,再来细看‘正文’。”我们只能在宫殿周边和花园门前瞟了几眼。因此,这一节的题目,只能遗憾地称为:“走近凡尔赛宫”。



走近凡尔赛宫,就看见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骑马的雕像,高高耸立。应该!凡尔赛宫是路易十四国王下令建造的。可以说,没有路易十四,就没有凡尔赛宫。


    法王路易十四,被公认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时人尊称他为“太阳王”。他也是全世界执政最长久的君主,在位72年。他的寿命也长,77岁,儿子、孙子全都拼不过他,死在了他的前头。最后,有幸能接他的班的,是他的5岁的曾孙。史称“路易十五”。

凡尔赛宫后花园——全世界最大!



凡尔赛宫的西面,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是世界上最大的宫廷花园,于1661年动工兴建,1689年完成,历时28年。花园现有面积为100公顷。比故宫大将近三分之一。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花园的中轴线长达三公里,大小道路都是笔直的,与花草、水池、喷泉、柱廊组成几何图案。园内,有600多个水池,1400个喷泉,以及一条长达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大运河。花园内还有森林、花径、温室、柱廊、神庙、村庄、动物园,散布着许许多多青铜的或大理石的雕像。规模宏大,风景秀美。这里倒没有人排长队,可以进去,匆匆一瞥。



    随着来法国旅游的外国客人增多,路易十四国王不爱洗澡,已经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趣闻了。据说,他长达77年的一生中,减去出生受洗和死后入殓这两次被动洗澡,自己主动洗澡的次数,不超过5次!(有的甚至说,只有两次)。于是,在人们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肮脏、邋遢的形象,近似于当今的乞丐。这真是号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的真实形象么?
  错!这里面,有极大的误解。误会的产生,还是在于,导游或其他传播者,不知道或者没讲清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方式,使得听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其实,哪怕是用当今的卫生习惯来要求,法王路易十四都还算是挺讲卫生的,与现代人唯一的不同只是:他很怕水。法王路易十四每天清早醒来,都要精心洗漱:不用水,只用洒了香水的乾布擦脸,再用混合了葡萄酒的水洗手、漱口。最后,戴上假发,并且在假发上洒香水。说路易十四不洗澡,是说他不用水洗澡。“干洗”的次数并不少。仆人们用一块法兰绒或一片浸透了香水的亚麻布,用力地擦拭他的皮肤。“香精干洗”结束后,仆人们给路易十四换上干净的亚麻布的衬衫。如果说路易十四不爱干净,就没法解释,他为何每天换五六次衬衫。
  其实,那时候,不光是路易十四,整个法国人都怕水。用水洗澡,都很少。那个年代,法国最爱干净贵妇人,一年只洗两次“水澡”的,大有人在。“干搓”的次数却不少。



完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30.7.2013 23:29:34 | 只看该作者
海之兰 发表于 26.7.2013 10:45
哇,这个长的,好厉害啊,写的真好,看来还有续篇,坐等

您的报名邮件已经收到,已经核实,5欧的阳光普照奖和30欧的积极参与奖稍后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注意查收


35欧对不起这位lz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2.2024 21:2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