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錄自《入菩薩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庚二、已見之果:
若心執灼嗔,意即不寂靜,
喜樂亦難生,煩躁不成眠。
如果懷有熾燃的嗔恨心,那麼就會心煩意亂,不可能處於平靜的心態中,這樣一來,想獲得安樂也非常困難,以致於煩躁不安,夜不成眠。
這一點,許多修行人應該深有同感吧。假如心裡燃燒著嗔恨的火焰,就像身處火坑中一樣,一剎那的快樂也是沒有的。按照《俱舍論》的觀點,一個人若產生嗔恨心,他的意識不會有歡喜心(喜),他的根識不會有快樂(樂),也就是說,心態完全處於痛苦當中。包括他的面目也顯得極為醜陋,整個人的情緒處於狂亂狀態,經常對外境表現出不滿。
有些人如果跟別人吵架,心裡產生嗔恨,當天就飯也不想吃,事情也不想做,說話也是特別衝。別人若給他打電話,他也是無緣無故就“啪”──,把電話給掛了,我們就知道今天可能有誰得罪他了。這種人不僅白天不快樂,晚上睡覺也是不安心,即使睡在珍寶的床墊上,也是一直滾來滾去、輾轉難眠,非常痛苦。
有些道友在辯論、討論的過程中,也不應該互相生嗔恨心,不然,若在那種心態中死去,果報是相當可怕的。《極樂願文大疏》中說:以前在佛陀時代,有兩位比丘為了佛法的法義而展開辯論,最後雙方惡語相譏,互不相讓。年青比丘對年老比丘說了許多粗言惡語,以致年老比丘懷恨在心,氣憤地回到自己的住處,閉門不出,最終死在那間房屋裡,並轉生為一條毒蛇。佛陀知道情況後,先派阿難去告訴牠:“你曾於佛陀教法中出家,本可獲得解脫,但如今因生嗔心而轉為毒蛇,你應向所嗔的這位比丘道歉。如果還繼續嗔恨,將墮入地獄之中。”但是毒蛇不肯出來。佛陀又命目犍連尊者去,同樣轉述了佛陀的話。然而,那條毒蛇還是不願出來懺悔。後來佛陀親自帶眷屬來到毒蛇處,對牠進行了嚴厲的呵斥,講述了嗔恨心的許多過患。聞後,毒蛇生起真實的後悔心,和年青比丘互相作懺悔後,在歡喜心和信心中死去,死後轉生到三十三天。
像他那樣戒律清淨、精通三藏的比丘,尚且由於嗔心而轉生為毒蛇,我們這些毫無功德的人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平時道友之間不要隨便以惡口相罵,即使自己的有些觀點別人不採納,也用不著特別生氣。最近我聽說有些道友在討論時,經常有吵架的現象,辯論的過程中也經常說些不太愉快、不牽涉法義的話語,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辯論有辯論的一種技巧,沒有必要說些亂七八糟的語言來刺傷別人,這是一種愚者的相,而且果報也非常可怕。
如果不管是白天晚上,心態始終處於一種嗔恨的狀態中,據醫學實驗證明,這種人很容易患高血壓、心臟病、精神分裂症等諸多疾病。因此,自己的心態保持快樂平衡,這是非常重要的!
縱人以利敬,恩施來依者,
施主若易嗔,反遭彼弒害。
嗔令親友厭,雖施亦不依。
縱然主人以財產地位的利益、恭敬的恩惠,賜給那些依靠他們的僕人或下屬,但如果主人暴躁易怒,這些人不但不會對他有感恩之情,反而可能會殺害他。
現在的社會上,有些人雖然在待遇方面對下面的人不錯,吃穿住用、地位名聲等方方面面照顧得相當周到。但如果他因為前世的業力所感,經常大發脾氣,用粗暴的行為對待別人,不是今天打、就是明天罵,別人也會忍受不了,寧可捨棄這些待遇、到一個寂靜的地方去,也不願意天天受這份氣。更有甚者,個別下屬會揭竿而起,生起反叛之心,將他殺害。
這種嗔心還令人心生厭離,縱然是自己的父母兒女、親朋好友,都不願意與之親近。即使以布施來攝集有情,別人也不願意接近他,而會遠遠地離開。有些人的生身父母,脾氣非常不好,天天用暴力的行為來虐待子女,時間長了,誰也不願意親近他。去年有一位道友說:“母親本來是慈愛的代言人,但我的母親從小就對我恨之入骨,所以我憶念母親的時候,腦海裡根本現不出一個非常慈悲的人。”如果在子女的眼中,自己都是如此可怕,那在別人的心目中,自己的形象就更可想而知了。
現在的社會上,嗔恨心強的人非常可怕。昨前天我聽到一則新聞,說是現在的家庭暴力,百分九十都是男人虐待家庭婦女。有些女人非常想離婚,但是根本不敢提,一提的話就打一頓,這種生活度日如年,但她們也無能為力。由此可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如果嗔恨心非常強烈,接近他的人也會全部遭殃的。我們藏人有種比喻,說:“這個人的嗔恨心很厲害,堅硬的鋼鐵接觸他也會溶化的。”有時候藏人的比喻還是挺貼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