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6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元网报道] 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王卫东: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11.2016 21:03: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公使衔参赞王卫东: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4 [/ l4 m" y# S+ r

) }8 o/ d% {& R: J6 j/ F6 N0 S/ i       日前,就德国经济部重审爱思强收购案以及中资企业在德投资等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公使衔参赞王卫东。

/ u) M  F' Z* |2 L  记者:德国经济部近日确认重新审查爱思强收购案,并拒绝为中资企业收购欧司朗旗下照明业务公司Ledvance发放许可。您如何看待德国经济部这一举动?8 Q* l  q7 i- O5 n

! U$ v7 s" W" c. L; w+ b+ d  王卫东:根据德国媒体的报道,德国经济部正在努力推动欧盟层面修改法律,强化对外商投资审查,以便成员国政府在特定情况下有权阻止非欧盟资本收购本国企业。舆论认为,此举剑指中国的意味十分浓厚。个别德国政治家近来一再对外强调,德国和欧洲是开放的经济体,有必要防止欧洲核心工业利益受到不公平竞争手段的威胁。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对德经济部重新审查爱思强公司并购案等行为感到忧虑,因为政府的干预给两国企业间的互利合作增添了不可预知的变数。从本质上看,德方部分人士限制中国投资的论调是一种新的投资保护主义,同时也在渲染中国威胁,无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客观条件以及中国在开放市场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_3 O; V% C  |# B2 C% x4 A

$ O; d6 M4 g/ S0 `$ \, g4 A  事实上,中国入世15年来认真履行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市场准入,逐步取消外商投资限制。仅与2011年相比,最新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限制类条目已由79条减至38条,禁止类条目由38条减至36条。具体到中德之间的投资合作,德国在华企业有8200多家,中国在德投资的企业数量仅为2000家,这足以说明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德方不能在呼吁中国开放市场的同时,却对中国的投资设置壁垒,这种保护主义倾向最终不会给德国乃至欧洲经济带来成功。# S: s8 T' u; @
$ g1 n7 l( r' z; j2 s, K4 @
  一方面,中国的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本土企业实力上升、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部分外资企业习惯了在中国市场上长久以来享受到的“超国民待遇”,在中国市场发生变化,遇到经营上的困难时不是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经营策略,而是简单地归结为中国投资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企业加快对外投资步伐、深度参与全球化,本就是企业正常的发展需要,发达国家企业几十年前就已在全球投资布局。如今,少数保守人士把中国企业“走出去”说成具有国家背景或政府意志,这是对中国发展的偏见,是对中国企业的歧视。& _" t7 X8 g5 F( Z9 b5 G5 m2 y

- r5 H& J+ Z. j  事实胜于雄辩,虽然德国部分人士坚称中国的投资环境恶化,但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9个月,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增长110%,这个数字已经有力地回击了这些不客观的指责。
" L9 l8 M; E8 E- g) y
/ J& ], ?+ @5 ?6 {& ]/ p& u% t3 n  记者:德国经济部的保护主义举措对中德两国未来经贸关系有何影响?: i9 K5 P  {3 T! H+ M

3 F" T7 S! r, _8 k) Y4 t5 ]  王卫东:首先,中德两国互为所在地区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为中欧合作树立了典范。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德国企业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红利,中国已经是大众、戴姆勒、宝马等德国知名车企最重要的单一市场。中国以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量,保持着6.5%以上的增长速度,其市场机遇与合作前景是巨大的。德国有识之士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看待对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而不是在当前欧洲经济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人为地给中国对德投资合作设置障碍。这与两国紧密的经贸关系不相称,也不符合德国经济界的利益。
) d5 I/ u5 O, ?) G5 L0 C2 E
% @) d4 b& |$ {9 _0 Y  其次,中德均为出口大国,多年来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受益者,双方应该携手共同抵制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为企业间的互利合作营造宽松的政治氛围。德国目前已经是全球贸易顺差最多的国家,甚至不时受到欧洲邻国的质疑。如果德国政府主动渲染外部威胁、推行保护主义,最终其他国家也会用同样的逻辑要求限制德国企业。0 @4 H0 f# X" J7 v  G

  f. A' }, K& {* \' q  再次,德国经济的优势之一就是政府很少干预经济。针对中国投资者的政治性审查将很难确定清晰的评判标准,比如企业从国有银行得到的贷款可能被视为得到政府的支持,这会让所有中资企业受到普遍的怀疑。此种政策的不确定性,会给外国投资者带来不安全感,影响德国的投资环境,最终也会给德国企业本身造成损失。一些德国企业可能因此错失理想的战略伙伴和进入亚洲市场的良机。# r) r" h8 l2 N' ]( Y; j
, t9 a" X5 a4 o9 h/ z
  记者:中资企业在德国投资的现状如何?/ C, D9 Y. R3 s

: W& f: G- ^9 ~" N  王卫东:中资企业对德投资今年以来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增速快的主要原因是基数太小。2015年全年中国企业对德投资为8.2亿美元,今年以来陆续出现了几个超过10亿美元的大项目,给人的感觉是投资增速很快,但实际上中国对德投资的总量并不大,确切说是很少。截至2016年8月份,中国对德直接投资累计为78.5亿美元,目前还不到德国对华投资(官方数据为272.5亿美元)的30%。中德双向投资的不平衡,与两国间紧密的贸易关系并不匹配。德国联邦银行今年5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中国对德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德国吸引外资总额的0.3%。即使加上近两年新增的投资也不会超过1%。但是,很多德国媒体只是渲染中国企业大规模“登陆”德国,只谈速度快,闭口不谈中国投资起步晚、基数小的事实。
* ~* _' Y" R6 _* S2 w 5 }3 W- D7 z, K" m! j* A
  从走访企业得到的反馈来看,中国对德投资绝大部分是成功的,在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同时,积极实行本土化管理,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完全是互利双赢的合作。被收购的企业负责人以及德籍员工普遍对企业发展表示满意,还有部分表示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应该说,德国各界对中国投资的总体看法近年来不断改观,公正客观的声音在增多,但要完全消除对中资企业的偏见还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方加强沟通交流,增信释疑,也需要中资企业自身练好内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8 ^7 P; ?8 t! y- c

6 W5 S9 v: \- l! p' W$ \+ w
转载自经济日报
; Y. I/ Y+ a+ |7 k# Z" c

* C" @, \  ?& |3 F+ g,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1.2025 20:01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