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体生长和衰亡递传论<br /> 陈叔瑄<br /><br /> 地球表面的适当温度和压力及其以氮氧为主的大气圈、大面积海洋的水圈,良好的大陆土壤等环境条件,为自养性的植物和异养性的动物存在、生长、演化创造了基础条件。其他恒星、行星、卫星等由于缺少这些基本环境条件而难以使植物和动物生存和发展。月球表面缺少氮氧大气层和大面积海洋,尽管其表面也存在地球表面的那些元素,仍然生成不了植物体和动物体,甚至细菌。即使在某些星球的有机分子可能合成为细菌式自养体,甚至异养体,但也很难形成地球表面所提供植物和动物一样演化的条件,或产生跟地球表面一样的植物体或动物体。地球表面的特有环境,可以说是宇宙间得天独厚的,同时重复地球表面的特有环境的天体的几乎没有,现时寻找宇宙中类似地面的生物体几乎没有希望。<br />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和海洋在太阳照射下形成了复杂的气象,风雨雷电、温度气压等复杂的变化。雷电可以促使无机物合成为某些有机物分子,又可促使某些有机分子合成为生命分子,有的无机和有机分子来自于宇宙,这些有机分子在风雨及大气、海洋等特定条件下帮助聚合成生命分子和细胞。低等生命细胞在海洋中可以吸收水和其他无机、有机分子,使细胞核内分子复制延伸和生长繁殖,生成细胞链和细胞系统的单细胞和多细胞自养细菌、植物体。尽管这些细胞能在光合作用下合成分子链的微生物,却是生物进化的开始,并随生态平衡之趋势,演变成异养细菌和动物体。<br /> 一、生命递传<br /> 地球表面大气圈开始时可能二氧化碳比较多,那时地球质量比现在小,只能存留比氧分子、氮分子质量高些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随着宇宙散落地球表面的地层增加,能够存留地面周围的氮气、氧气的大气圈逐渐形成。水蒸汽凝结为水,逐渐积累在地面低洼处,地面水圈形成和扩大,为宇宙散落地面的有机分子在水中分解和合成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创造了条件。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一系列置换、加成、重排、聚合的自动化学反应生成了高分子和细胞。没有水和大气,生命分子和细胞的合成进化是不可能的或不可想象的。合成的高分子又在水中再聚合成分子链,出现元素原子在分子链间交换递传,甚至复制延伸和在光合作用下生成新分子,促进分子链间的递传转化。开始时以微生物形式存在,经过漫长的岁月和周期性前进的地球环境条件演变,促使某些微生物进一步进化为较大的宏观藻菌类植物,其光合作用的功能更强,生成的分子数目和种类增多,跟周围环境物质交换递传能力增强,即自养能力增强。<br /> 植物是从最简单结构的藻类植物开始演化而来的,在太古代的地面大气圈和水圈已经形成,并在太阳系和地球运动中构成了复杂的气象变化,其中雷电可促成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聚合成高分子和生命分子链,风暴雨雪等也会加速海洋中生命分子链和细胞生成演化。古细胞可能比较简单,能够直接在阳光的光合作用帮助下吸收水及水中溶解的分子和元素原子,并在细胞体内交换递传中更新、生长等自行在自然中养育,排放递换出来的废物送往水或自然之中,让其他类型生命分子或细胞吸收、更新、生长等过程。某些细胞和植物种子自行在土壤和空气中吸取养料,经过交换递传内部过程,吸收有用和排放无用的原子或分子。而又为其他细胞或种子作养料所吸收,经过细胞核内生命分子复制延伸和生长繁殖,即交换递传中再排放无用原子和分子,再为其他细胞或肌体所吸收和交换递传,而构成细胞链、细胞系统并生长成植物体。可见,植物可通过土壤和空气光合作用下自养生长的。同化和异化过程实际上是自动化学反应链或交换递传链的过程。<br /> 自养性植物种子因其分子系统的结构模式和交换递传方式差异,就是通常所以为基因和遗传染色体差异,从而遗传基因和遗传染色体可以看成种子细胞核的分子链构成的,其中被认为具有遗传性质DNA双螺式分子为核心,加上双螺式RNA分子、酶、蛋白分子、糖分子、脂分子(尤其磷脂分子)构成的复杂分子链和分子链之间结构模式和递传方式,只要某一分子变动就可能整体上变异。这些参与细胞核或细胞的生命分子都会跟周围产生元素原子或原子团或分子进行交换递传,并在元素原子交换递传中复制生命分子单元,在原分子双螺解旋中间两侧或两支竞争中延伸生长。如在酶的催化帮助下DNA由于串行(或纵向)的磷脂和戊糖有重复吸收或复制同类单元趋势,以趋于交换平衡。而戊糖又连接嘌呤或嘧啶趋势,而嘌呤和嘧嘧又有并行(或横向)的氢交换趋势。并串行的矛盾趋势使DNA分子具有旋紧和解旋的周期性变换运动,解旋时具有递传中补充缺少部分并复制,使其趋单元完整的交换较平衡状态,这时出现分叉或分支。各个分支又再旋紧,出现纵向或串行磷糖延伸趋势。<br /> 生命分子串并行延伸和相互作用,使分子链不断生长,其生长所需要的物质是通过周围的元素原子或无机分子或有机分子或分子链等交换递传中提供的,并将剩余的或置换出来元素原子或分子传递给下一个分子链。各种物种有特有元素原子、分子、分子链和分子系统的结构模式和递传方式的精卵细胞。其分子链和分子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复制延伸和分叉生长,从而使细胞生长。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分子链或分子系统的各个部分单元数都不断增加,随之互相之间递传协调削弱,以至产生断裂。断裂部分的分子链则成为新细胞形成或繁殖的基础。这些新细胞分裂出来并再生长再繁殖,所生长繁殖的细胞构成了细胞链,再进而构成细胞系统。<br /> 二、自养生命<br /> 自养性植物种子细胞和植物体最大特点就在于其可直接从周围大气中和土壤中直接吸收水、氧、氮、二氧化碳及各种无机分子、有机分子,并将这些元素原子和分子合成或交换递传中生成生命分子单元,如糖、脂、蛋白质、酶、核糖核酸等。不同植物部位可生成的生命分子排列成份、结构模式和递传方式是不同的。不同种植物所生成生命分子排列成份、结构模式和递传方式也不同。它们的细胞和细胞系统不仅外型有差别,而且细胞排列成份、结构模式和递传方式也不相同,使得什么种的植物种子生长成什么植物体,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子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包含有植物的胚,而胚是一系列生命分子的交换递传中而互相依存,一旦某分子之间失去交换递传环节,该细胞就不能正常生长。因此生命分子间按照一定方式交换递传,即一个分子交换递传吸收有用或同化复制的成份,排除置换出剩余成份,又为下一个分子所吸收,再在交换递传生长中排除,再供又下一个分子,这样生命分子间构成链,称为分子链。<br /> 分子链不同于化学中无机分子和有机分子,它存在一系列自动化学反应之间有机联系,也包含元素递传载体之酶的催化作用。一个分子链通常完成一个胚器官的生长繁殖功能。这些分子链间交换递传相当于胚器官联系,它们的有机组成称为分子系统。一个种细胞是一个分子系统,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壁分别是其子系统,各子系统包含若干分子链。植物种子含有子叶和胚的胚芽、胚根、胚轴等。不同种子胚的成分、排列、结构模式和递传方式各不同相同,不同种子胚虽然都含有碳、氢、氧、氮、磷最基本元素和其他有关的元素,但它们成份比例、排列组合、结构模式、交换递传方式不同,从而生长出不同的植物品种来。植物种子能否生长正常或良好,决定于种子本身和周围环境条件。胚的精卵结合的种子分子链或子系统是生长成胚芽、胚根、胚轴的细胞链、细胞系统基础,健康的上代和亲缘关系适中就有正常的分子链或子系统,就能生长出正常的植物体。<br /> 种子分子链中去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蛋白质、酶等的排列组合影响着胚和生长趋势,即使同一棵植物长出来果实所包含许多父本和母本性状搭配的统计关系,甚至继承前几代的性状,则果实中各不相同的继承前代基因分子链。还有种子之间在同一植物株上生长环境条件不尽相同,有阳光、磁场、时间前后、花粉授精、营养、竞争等各种情况不同,总有一些健康种子和不良种子等统计关系。整株植物所处周围环境较好,那么健康种子较多,较有利于后代生长。种子在适当气温和阳光、水、养料等环境条件,种子的子叶吸收了水份就使其营养料分子水解,如糖、脂、蛋白、酶等分子水解并随水流动,便于种胚的吸收,胚内分子链则开始活动起来,吸收子叶营养料分子,在传递交换营养分子元素等而得到补充并复制延伸和分叉生长成细胞链和细胞系统,这些养料元素原子、分子交换递传进行一系列取代、加成、重组、分解、合成等千百种化学反应自动过程,统称为同化和异化过程,使得生命分子在不断复制、更新、生长和增殖。<br /> 不同的酶分子所起的作用不同,如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合成连接酶、异构酶和各种激素等各自功能不同,存在于胚和子叶之中,并处在易跟外界交换而存在的。实际上属于分子链一部分,分子链中主体是分子排列成份和结构模式,如DNA、RNA、蛋白质、糖、脂等组合结构模式,而酶则是构成交换递传方式重要部分。各类的酶就是反映各种交换递传方式,起作催化作用或交换递传作用。可见,酶是生命分子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递传的物质基础,又是生命交换递传方式的具体体现和生命同化异化的重要媒介。当生命分子链复制生长时,酶也往往伴随递传扩大而复制生长,使得细胞生长和繁殖中不仅分子系统重复扩大成份和结构模式,而且也重复扩大递传交换方式。<br /> 种子胚吸收了子叶养料后,逐渐使胚根生长幼根伸入到土壤(或水)中,从根的顶端有着生长根毛的一段根尖,包含有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和根毛区。根冠在根尖的细胞链排列并不整齐,象一顶帽子似的套在生长点外面,以保护根尖,并吸收土壤有用的营养分子和水,递传给根尖的生长点。生长点是胚根子系统分子链主体部分,生长繁殖成根细胞链主体部分。它从根冠递传而来营养分子和叶茎传递而来的另一些营养分子在其细胞内酶帮助下合成复制出新的细胞胚的分子链,并生长繁殖成新细胞于生长点前,旧的细胞逐渐停止分裂繁殖,伸长扩大成为较大细胞,以容纳大量水和无机盐,以便向叶部传递养料,构成根的延伸区,生长点的细胞是新生的小细胞,密度较高,是跟土壤(或水)交换传递养料的细胞,吸收有用元素原子和分子,排除置换出来“废料”于土壤中或且往伸长区输送,伸长区又将从叶得来养料元素原子和分子在其自身更新生长出新生命分子外,置换出来原子、分子再送往生长点,从而生长点是复制再生新细胞和新分子链,使根不断生长。<br /> 伸长区的上部已停止伸长,细胞成为上下物质交换传递通道,其表皮细胞复制延伸往侧面进行,构成部分往外突出,置细毛状的根毛,以帮助吸收土壤(或水)中水分和无机盐等养料,往茎叶输送,设该区称为根毛区。根毛区上部直到茎的基部细胞有了明显的分化,其中有些细胞、包括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消失了,这些细胞上下连接的中间横壁消失,只剩下管状的细胞壁构成了毛细导管,根吸收来的带营养料水分和无机盐、根部置换出的某些有机分子就向茎叶输导。<br /> 茎的主要功能是对植物体支持和输导的作用,茎本身在细胞系统与根、叶传递交换养料中不断地往顶部延伸和往外围增殖细胞。各种植物茎的形态各异,但都包含新旧细胞构成的系统。将树木茎横切可以明显地看到三部分,最外面的一圈是质地较软,容易削落的树皮,中央部分是质地较疏松的髓,在两者之间是质地坚硬的木质部。茎的最外层表皮是形状比较规则的细胞构成的,具有保护作用,它和木栓层、皮层、韧皮层构成的树皮,分别由相应种类的细胞和分子链生长繁殖而成,旧的树皮脱落,新的树皮细胞和分子链则不断地横向或顶部生长。在树皮里的最外层木质部是形成层,是茎细胞生长繁殖的层,是生成新的木质部的细胞链和细胞系统,也是树皮韧皮部细胞链和细胞系统生成的来源及树顶生长的细胞系统,因此木质部形成层是茎的新生细胞,并往树干周围和树顶生长。<br /> 树顶细胞链伸长是复制分子分叉伸长,从而出现支叉细胞链的生长趋势,树木支叉往四周交错竞争生长趋势,以趋于对称分布。但外部条件又使其往往增强某个方向而偏离对称分布,再趋于对称分布过程中往薄弱方向生长。木轮是每年形成层所形成的细胞层停止生长繁殖细胞壁管道存留在木质部里。由于一年里气候、气温、水份及其他条件周期性变化,不同条件细胞生长的大小不同而构成明显的细胞层界线。髓和髓射线主要供横向的营养料交换递传的通道,也是由细胞壁构成的。从而树茎木轮成为树木年龄重要标志。茎细胞系统顶端往向四周延伸相对支叉繁殖支干的细胞链,生长繁殖出支干,支干再分叉出新的支干,支干的未端的胚叶细胞分子链繁殖出叶柄和叶脉的细胞,这些细胞实际上是从茎水分,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叶脉成为叶的骨架,有支持作用。支干未端的细胞某些分子链则繁殖生长出花蕊果实。<br /> 在叶脉四周分布着叶肉,其细胞壁薄,细胞里有大量的叶绿体,是一种绿色的色素,称为叶绿素。并为上面和下面表皮所保护,表皮是由一层无色透明的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的,使阳光可透过表皮,防止水过多地散出来。表皮细胞可将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并递传入叶绿体又将叶绿体置换出来氧递传出去,构成表皮的二氧化碳和氧的交换递传。叶绿素分子为主的叶绿体的细胞里基粒实际上是由膜组成的扁平袋积而成的片层状结构,基粒间有板状膜联结着,基粒膜由蛋白质和脂类组成的,类似于一般细胞膜由脂类的双层磷脂分子和部分蛋白质覆盖贯穿的结构。在光合作用和适当气温下利用光热能量合成葡萄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在跟叶柄支干细胞养料交换递传中又可生成蛋白质、脂类、酶、核糖酸等的生命分子。<br /> 植物的不同部位或器官(根、茎、叶等)的分子链进行不同的复制延伸和分叉生长,生成不同的生命分子,繁殖不同的细胞和细胞链。分子链或分子系统的不同部分的生长繁殖可逐渐在交换递传中源源不断补充元素原子而发育成肌体器官系统和肌体系统。可见,生命分子交换递传生长断裂或细胞分子交换递传是精卵细胞生长成生命体的根本所在。而自养体细胞中叶绿体基粒间的物质称为基质,是基粒间交换递传的合成分子,如三磷酸腺甙(ATP)等,成为地球生命分子生成源泉,叶绿素分子链细胞在光合作用下实现无机分子,尤其水和水溶液转化为有机分子交换递传,是自养生命体交换递传中生长根本所在。自养生命体或植物是自然制造有机分子的“大工厂”。因此含叶绿素分子链的自养细胞分子系统及其特有交换递传方式称为自养生命体结构递传原理。<br /> 三、异养生命<br /> 异养生物体自身不会从自然界的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来养活自己,而只能从已存在有机物的其他生物体,如植物或动动中摄取有机物。动物属于异养生命体,尤其高等动物一旦停止提供植物或其他有机物,就会因饥饿而死亡。动物的食物来自于植物或其他动物体,并从中摄取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类、核糖核酸类和水、氧、无机盐等,以使动物体内各种类型细胞系统生长繁殖。动物从空腔动物芽生,扁形动物切除再生,进化到蛋生(卵生),再到胎生发展。腔肠动物水螅在春末秋初,水温适宜、营养条件良好时,在其身上会有生命分子链及其细胞链递传代谢过程中长出芽体,芽体细胞分子链在交换递传物质和能量中逐渐长大,顶端开口并生出触手,基部逐渐和母体脱离,构成新的水螅细胞分子系统。但到了秋霜,水里食物较少,水温较低、水螅的外胚层小突起,圆形卵巢和圆锥形突起为精巢,内有许多精子。精子从精巢里头出来在水里游动,游到另一水螅卵巢就发育新水螅细胞。表明水螅这类低等动物既是芽生又是卵生,卵的受精细胞是动物的胚。<br /> 随着动物往高等进化,仅靠受精卵内生命分子系统生成胚体还不够,它的后期还需通过母体胎盘内继续从其血液中吸收养分,让胚体较易交换递传养料分子和胚体分子链的复制繁殖,促其新陈代谢和发育生长。不同种类胚胎在后期愈来差异愈大,即使同种的胚胎在大同前提下,小异也就逐渐分化出来,许多遗传性状后期就会逐渐显露出来。胚胎发育共性优先递传发育现象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时间顺序上共性的生命分子链先交换递传发育。因为胚胎细胞内具有复杂的生命分子链的排列组合分布,共性的生命分子链接近于表细胞直接跟细胞外进行物质交换传递使其生长发育,然后才递传给下一个分子链,并生长发育。可见细胞内分子、分子链、分子系统不可能同时生长发育,按一定递传顺序逐渐发育繁殖成细胞、细胞链、细胞系统。有的分子链一直隐含在某些细胞里,直至肌体成熟甚至长大成年才开始交换递传和发育生长。<br /> 愈早期胚胎相似点愈多,表明有共同祖先,随着胚胎发育差异性愈来愈大,接近成熟时只有同类才相似,以后才出现大同小异的性状差别。后期分化的物种是在原先分子链和分子系统基础上增添的分子链,从而递传交换后期增添的分子链才转化为细胞链。另一方面精卵细胞内细胞核和细胞质都有一定分子链分布。愈高等动物其卵细胞的分子链分布和关系愈复杂。但分子系统分布和关系复杂性在于低等动物原先分子系统分布和关系较简单,基本器官分子链(如入口、排泄口、消化等)都有,随着生物进化,基本器官分子链也就逐渐增多分子连接环节,每个器官分子链也就逐渐复杂化,甚至分离新器官分子链,整体上精卵细胞分布、结构、关系就随物种进化而复杂化,也使细胞内外交换和递传方式复杂化。但原初的分子链即共性分子链先行交换和递传,使其生长繁殖,生成较相似的胚胎,随着分子链交换递传展开,后来增添的分子和分子链也逐步展开和参与,使胚胎差异性逐渐显露出来。也就是说亲缘关系愈近的性状愈后期出现。<br /> 细胞里各分子系统的各分子链不同时展开交换递传,而是有一定顺序和条件进行的,未展开交换递传的分子链和分子系统在已复制延伸的细胞系统或肌体中仍然以分子状态保留其中,而已展开的分子链和分子系统则发育繁殖成细胞链和细胞系统,甚至构成肌体器官系统。其中间某些细胞仍潜存未展开的分子链或分子系统,在肌体发育生长到一定程度,即具备必要交换递传条件才展开的。高等动物的肌体愈进化愈加复杂。协调环节也随之增多且更加复杂化,逐渐实现了统一管理的神经系统,进行神经调节,而且神经系统再通过激素分泌控制调节,使得器官细胞间协调。<br /> 失调时分泌某种激素增多或减少来调整失调。如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有利于肌体生长发育或细胞生长繁殖,提高神经系统兴奋。又如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对动物体生长有重要作用,影响动物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交换递传和新陈代谢,幼年动物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个体矮小,又如由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可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生成。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可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子生成等。激素通过调节还表现为当血液里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就刺激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异养性动物生理最复杂是动物进化最后期肌体结构模式和递传方式要算人体。人体是从受精卵的细胞发育而成的。通过雄性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等器官生殖系统产生精子细胞和雌性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生殖系统产生卵子细胞,精子细胞和卵子细胞结合则成受精卵细胞。<br /> 受精卵细胞的分子链和分子系统是精子吸收卵中营养分子和遗传性分子的交换递传中重新组合生成的生命分子系统的细胞。它是一个各个器官分子链繁杂的结构模式、递传方式和分布层次的分子系统,经过胚胎的细胞系统进而交换递传发育繁殖成各种组织、器官、肌体,直至出生以前的胚胎、称胚儿。胚胎在子宫内通过一条脐带跟其胎盘相连,从胎盘中吸取母体养料,新陈代谢所递传出来的废物又经过母体排出。可见精卵细胞的分子系统实际上是动物全息系统。精子在卵中吸收卵细胞分子链组合过程中逐渐掺进雌体遗传因素,雄体遗传因素逐渐谈化,再加上怀胎雌体输送养料,继续影响胎儿向其遗传因素转化,直至出生为止。因此,从根本说儿女来自雄性精子,卵的吸收结合和胚胎发育期间才产生影响。精子雌雄各半,命中几率也各半,构成雄雌胚胎机会也各半。只要不是人为怀胎或出生强制处理,雌雄大体平衡。俗语说儿女流的血是父亲的血,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正确的。<br /> 按上述观念,与其说细胞是平分分裂,不如说细胞是发育繁殖。即细胞是原细胞分离出子细胞,子细胞发育生长较大细胞,再分离出子细胞的一代代生长繁殖的细胞系统。什么种类细胞则生长繁殖该种类细胞,肝脏细胞生长繁殖的是肝细胞系统,骨骼细胞生长繁殖的是骨骼细胞系统。不同种类细胞内的分子链排列成份、结构模式、递传方式各不相同,繁殖生长相应种类细胞。这些细胞称为体细胞,它不同于精卵细胞或种子细胞那样具有全息递传性质。表明精卵细胞中分子链生长繁殖出来的细胞链或细胞系统,主要是体细胞。种细胞只在专门生殖器官或有关器官产生的具有全息分子系统的细胞。<br /> 与其说种细胞(或精卵细胞)是精子和卵子细胞合子细胞,是两细胞的染色体各一半结合成遗传性细胞,不如说种细胞是精子吸收卵细胞分子在其交换递传中组合成新的分子链和分子系统,染色体只是这些分子链和分子系统的表象。分子系统在递传交换中生成细胞系统和胚胎,并在跟外部进行物质交换递传中生长繁殖细胞,使胚胎生长成胎儿,最后出生。亲缘关系太远,如物种间精子无法吸收卵分子或吸收后无法协调递传过程,而无法生成生命体,即种间隔离现象。亲缘关系太近,精子虽易吸收卵细胞中分子,但细胞内分子间几乎无竞争地交换递传,不利细胞和生命正常生长,即近亲遗传缺陷现象。这类异养生命体有条件的逐步协调交换递传生长、衰亡过程,称为异养生命体或动物递传生长原理。<br /> 这种观念可以从受精的禽蛋直接观察到,将不同时期孵化的蛋进行观察比较,雏鸡是从精子处逐步扩大到整个蛋。受精的鸡蛋的蛋黄顶端附近的白点处是精子,在适当温度下,精子开始活动并吸收蛋黄。精子细胞是一个生命分子有机联系的系统。蛋黄和蛋白是基本的营养分子系统。当精子吸收蛋黄分子,并在口和头部分子链中交换传递,逐渐形成口和头部的细胞链和细胞系统,新的细胞继承了精子和蛋分子的性状,口头细胞系统不断地吸收和交换出来分子往后面的分子链传递,如鸡颈分子链生长繁殖成颈细胞链或细胞系统,并源源不断地从口头递传来的分子使其发育长大,再将置换出来或剩下分子再往后交换递传,逐步使颈后的器官和肢体或细胞系统逐步形成,直至全部蛋黄和蛋白被全部吸收和交换递传过程完成,鸡的雏形也就全部完成,雏鸡就有了完整的生命活动能力,便破蛋而出,到自然界寻食。这个过程也适用于高等的哺乳动物,精卵构成更加复杂,细胞间协调更不易,一下子不适应外界环境,必需在母体中继续供养和发育生长才从胚胎逐步发育成形,直至成熟出生。<br /> 四、递传系统<br /> 从小而原始动物种到人体的生物各自都有一套代谢系统,其中消化器官系统是很基本的,不同生物体的消化器官系统是不同的,器官结构和交换递传方式差别很大,并逐渐演化。就人体而言,细胞生长繁殖趋势总是左右对称的,人的外部器官和骨骼、肌肉从精卵细胞开始就从头部开始形成,细胞系统总是左右两侧细胞生长繁殖互相竞争,右侧增长引起跟左侧不对称不平衡,促使左侧细胞生长繁殖,其生长繁殖惯性使其超过右侧,又促使右侧细胞生长繁殖以趋于交换平衡,生长繁殖惯性又使其超过左侧,刺激左侧生长繁殖,就这样在对称─不对称─对称中两侧竞向生长繁殖,直至婴儿出生。当神经系统或激素反应出现新不平衡,必趋于对称平衡,这成为交换递传物质基本动力。交换递传物质运动也有惯性,这使已达到对称平衡时又因惯性而继续交换递传,直至不对称不平衡显露才改向。即使出生以后,只要肢体正常仍然可以左右竞向生长繁殖,使人体发育生长。生长到一定程度,各个器官,特别骨骼老细胞逐渐增多到一定程度,老细胞不再繁殖和生长,并转化为硬的骨质支撑身体,只有骨髓仍在跟人体其他部分交换物质,进行新陈代谢,以维持骨骼活动生存,骨折断接后,仍然以骨髓补充细胞并使其愈合。<br /> 生物体的体液流动是众所周知的公认的现象,特别血液循环系统是体液流动最基本部分。生物体的营养和各种激素通过管状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器官和各部位,并由血液将身体各器官和各部位交换递传出来的废物输送给其他器官和部位,最后作为尿粪由膀胱、肛门排除掉。心肺之间也存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递传。但是动物体的废气远不止二氧化碳,如放庇、口吐气、皮肤汗毛散出的气等,动物体吸进肺部的气是氧气,而氧气难溶于血液中,从而心肺间血液循环氧气只占吸进氧气中很少部分,大部分是通过细胞之间交换传递的。气体的交换递传主要途径就是经络系统。由于它非管状的,从而不能象血管和神经束那样容易找到,肌体的解剖也难找到这类细胞间的递传关系,但经络系统可以通过针刺感受到的,通过气功锻炼可感受到气之流动。经络脉又不跟血管重合,也不跟神经束重合,而是另一类气路的独立循环系统。<br /> 中医研究人体穴位分布,发现人体任一节肢都有微针系统,每二节肢相连部位总是对应整体上两极,提出生物全息律,也是全息细胞存在于人体一定部位的依据。这些穴位和经络分布跟通常的神经系统不同,也不能用神经系统解剖能代替和解释的,更确切意义应是骨骼肌肉细胞链或细胞系统链间交换递传环节上的联系,每一节肢可以看成一个细胞链或细胞系统,每一器官也可看成一个细胞链或细胞系统,众多器官完成人体的一定功能的系统,如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都可以看成细胞系统链,而链是指细胞系统之间的交换递传的联系方式。生命体就是这些细胞系统链一环扣一环交换递传中生长、繁殖、衰亡的新陈代谢过程。呼吸系统及骨骼肌肉系统跟全身气的交换递传中流动联系起来就构成跟经络和穴位有关系统。这样人体中消化系统是以食物固液体流动的主要通道。血液循环(包括淋巴液等)系统是液体流动的主要通道。呼吸及经络系统是以气体流动主要通道。脑和神经系统是场能或信息流动的主要通道。也就是说生命体或人体是固、液、气、场的复杂流动系统,而且这些系统之间又不可分割联系,并受到脑和神经系统统一支配和调节。<br /> 人体跟周围空间交换传递中接收固液体食物、空气、信息场能和排除固粪便、液体尿汗,呼出气和汗毛排出气,也会向周围辐射热及其他生物场。每个人都可发出特殊气味的气体和复杂形式的生物场,以至一个人离开所在地方或跑到什么地方,警犬能够按其身体排出气味追踪到此人。人体的气流动和生物场传递尚末受到医学界和生物界足够认识和了解,在中医和气功实践一些现象虽总结出某些经验规律,但对其本质认识仍然有限,许多现象难以解释。生物体与无机物一样在其周围存在着场,如万有引力场、热辐射场、光场、电场、磁场,甚至气场和声场。场是不同场质存在的空间,这些场来自于不同的交换传递场质或能量形式,场质是能量交换传递的载体。而所交换传递的物质有低速与高速之分,小于光速的物质场如气场、声场等,等于或高于光速的物质扬如热辐射场、光场、电磁场、引力场等。而一个粒子周围又存在高速交换递传场质,并在跟周围场质交换中而存在的。<br /> 高等动物实际上综合的多器官组成的和多交换递传系统协调的结果。交换递传理论最有利于解释自然环境条件下变异和人工克隆技术、基因技术,生物体内细胞之间是在交换递传中生存、生长、繁殖的,有些细胞是按精子细胞的分子链或分子系统成份结构模式和递传方式进行的(即具有全息性质)。这部分细胞(但不是所有细胞)移植到卵中可以在交换递传中生成孕育成生命体,正如原始或低等动物的芽细胞的孕育过程。由此推论生殖系统和经络系统细胞最有利于实现环境条件巨变和人工克隆、基因技术。能够构成胚胎的种细胞交换递传开始阶段,对种细胞分子系统某些部位进行变异是最有效的变种。自然选择是环境条件巨变,通过成胚过程分子系统调整和递传方式改变实现的,人工也可直接通过成胚过程改变分子系统内关系和递传方式,称为自然和人工变种过程原理。<br />参考资料:<br />1,<物性论-自然学科间交叉理论基础> 陈叔瑄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br />2,<物性理论及其工程技术应用> 陈叔瑄著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年出版<br />3,<思维工程-人脑智能活动和思维模型> 陈叔瑄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br />4,<细胞遗传和繁殖递传论> 陈叔瑄著 <科学>中文版 2000年3期 <br />5,<论化学基础问题> 陈叔瑄著 <科学>中文版 2000年8期<br /><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