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时报德国版讯,全球经济形势进入下行期,中美贸易争端尚未平息,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又带动了“中国威胁论”在欧洲的又一波热度。值此形势复杂之际,德国商界协会高层声音指出,对中国一味抱持戒备态度并不可取。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将欧洲封闭成一座孤堡。”德国联邦批发、外贸、服务协会(BGA)主席Holger Bingmann上周四(3月28日)在柏林表示:“如果以为我们在本国或欧洲层面孤立自己,就能创造就业和繁荣,那肯定是一种误解。”
德国和法国最近都在提倡让国家在产业政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两个国家都希望能够推动“欧洲冠军”的诞生,以便与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竞争对手较量。此外,它们也在推动关键创新,保护重点行业。
与此同时,中国则希望通过在许多行业发放国家补贴的产业战略,来缩小与西方公司的技术差距,直至打造出世界市场领导者。
针对现状,Bingmann提到,欧洲目前的“反竞争基调”并不会让欧洲变得更强,反而会削弱自身。“我们不应该歇斯底里,眼下这种中国恐惧症是毫无道理的。”他认为,德国非但不是受害者,反而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Bingmann表示,必要的手段并不是将自身与外界隔离,而是提高各公司的竞争力。这意味着需要对数字基础设施、运输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基础研究做出大量投资。
尽管增长幅度较小,但德国出口商们的业务仍在保持良好运行。德国外贸服务协会预计,今年德国出口额还将继续增长3%。但这一预测是否能实现,还要看“英国退欧”这场大戏的走向,以及美中、美欧之间的贸易冲突有否加剧。
(欧洲时报德国版,公众号GermanRepor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