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6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学心得(第二百零八集) 罗国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1.3.2020 05:5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美学心得(第二百零八集)
罗国正
20203月)
2903、明朝文学批评家叶昼,今江苏无锡人,他认为现实生活是创作、审美的基础,他的观点为金圣叹的小说人物观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说:“世上先有《水浒传》一部,然后施耐庵、罗贯中借笔墨拈出,若夫姓某名某不过劈空捏造,以实其事耳。”他又说:“形容刻划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同而不同处有辨”。他认为“趣”是主要的审美标准时说:“《水浒传》文字当以此回为第一。试看种种摩写处,那一事不趣,那一言不趣?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他主张以逼真、肖物、传神等作为审美标准。
叶昼对小说的态度和重视的程度,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在中国文学史、艺术史、美学史上是代表着先进的观念。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里,长期以来是只重视诗歌、散文,而戏剧、曲艺、小说被主流力量视为低级的东西,不入绝大多数士大夫、读书人的法眼。到后来,西方文化涌入中国,西方人非常重视小说、戏剧,古希腊一早就重视戏剧,中国文化、艺术界也渐渐地重视起来,大家充分地认识到小说在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叶昼这些观点,使我想起少年时候的故事,我家对小说的态度分成三派:一派是我父亲反对看小说的,理由是:看一本大部头的小说,有几十万字,不如看一篇论文的收获多,一篇论文很多大概是几百字到一万多字。我问父亲,您最崇拜什么人?他说,他最佩服哲学家。当时我觉得很有道理,就读了大量的论文,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马克思、恩格斯等等的论文、著作。觉得收获真大。其中有些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州曾兴起过民间在青少年中进行辩论,各个区认为哪个青年理论水平高,就私下约在一个地方进行辩论,两个人在辩,其他青少年朋友在听,有的参辩人是专攻鲁迅书籍的,有的专攻马列的、有的崇拜小说家巴金的、有的崇拜哲学家休谟的等等。我当时年纪最小,参加了十多场这样的辩论,各处来的“高人”都败在我手下。记得有一次,他们到我家辩论,我的大哥也在场,大哥比我大十五岁,见到这些小朋友在辩论,他不参与,从傍只是听,见到弟弟以绝对优势节节胜利,他也露出欣喜的微笑。父亲的教导,和这些经历,在以后实际中的收获,对我长期以来喜爱哲学、美学及相关理论的影响很大。第二派,大哥反对我学哲学,认为哲学没有用。主张我学文学,看小说、诗词,劝我将学哲学的时间用来练毛笔字和学英语。当然,我还是继续学哲学,如今我认为这是绝对没错的。但我这时也开始抽了更多的时间看小说、剧本,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我记得当时广州晚上经常没有电,《西游记》是在点煤油灯、或腊烛中看完的)、《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狼》、《猩红文》、《莎士比亚剧本》等等,还看了四卷的《中国文学史》、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等。我从小学到初一上学期,我的作文成绩平平,自从假期看了小说《三国演义》,从初一下学期开始,一直到中学毕业,我的语文成绩都是在同学中数一数二,特别是后来读了《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之后,写作水平就更进一步,语文成绩,在全级中都是数一数二的。第三派,就是我二哥,他比我大九岁,爱写日记。他反对我学数学和踢足球。他主张我多学语文,将来你用得上的是语文,数学基本上对你没什么用,踢足球对你将来也没什么用。二哥打乒乓球和游泳很优秀,听讲在小学的时候国家乒乓球队已看中他,我父亲是非常重视文科方面的人,认为体育只是附属,所以,二哥没有当上运动员。我记得二哥对文学是非常认真研读的,当时他常看《萌芽》之类的文学杂志,每一段他都作一个归纳。他曾认识部队的一个团长,借了一本翻译成白话文的《孙子兵法》给他看(那时《孙子兵法》在书店没有得卖,是内部读物),他把它抄了下来(那时整个社会流行各种手抄本),并给我看,我不但看,我也抄了一本,因为不但内容精彩,而且觉得二哥的钢笔字写得很好,顺便临摹他的钢笔字(二哥在中学时,书法比赛全级第一名),我也偷看他写的日记,记得他的日记本头一页,他写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自从偷看了他的日记后,觉得很有意思,我也开始天天写日记。这样,我的书法和文字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但听了二哥的话之后,踢足球就少了,数学的分数也下降。之前我做的数学作业,多数是一百分,记得有一次我女儿在收拾我的书架时,发现我中学时的两本数学作业簿,全部都是100分(当时是百分制),就问我:“爸爸,全是100分,是您自己写上去的?”她的意思是不可能这样优秀。我答:“是老师批改的。”接着我教育她说:“其实,不等于95分以上的同学不会做这些数学题,而我连续两本作业每次的作业都能获得100分,这反映出我肯定会做这些作业的同时,我从小为人做事都较为谨慎,因为稍不谨慎,写错一个符号也要减分。”
我家虽然在读书方面的观点存在三派,但总的基调是统一的,就是都主将努力读书学习。对于小说的名著,他们都一致主张读,这点没有任何异议。其实,只要一个人存远大文化理想去读书、学习,要看完名著的小说(因为还有其它很多的学习事项)已不容易,哪里还有时间看些杂七杂八的小说呢?他们比较高度一致的是须练好书法、读唐诗宋词、读《古文观止》、读报、看新闻等,还有大家都强调锻炼身体,如,我父亲爱打排球,大哥爱玩双杠、单杠、举重,二哥爱打乒乓球、游泳,我从小爱踢足球、练拳、跑步、双杠、单杠、练气功,还有,我将练书法一直视作是锻炼身心的重要方面。我家每天吃饭时,经常像文化研讨会,海阔天空,涉及文化各个领域,我属小朋友,很难插得上嘴,母亲读书很少,也是听众。他们长年累月,谈论各种各样与文化、新闻的话题,我耳濡目染,真是日子见功,使我后来读到很多书,包括练书法到了一定程度时,很多东西都似曾相识,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现在回想起来,父亲和两位哥哥的知识面很广,他们都下了苦功才能对很多问题有较精准的分析和判断。有时,他们的朋友、同学和我们的亲属、亲戚到我家聚会,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与文化方面有关。这样,我从小就有了大量的文化信息、知识,这对我以后的成长,无疑大有帮助。
我从童年、少年在家庭的文化熏陶中,对我以后审美的观念、标准的形成、发展影响很大,早年在心灵上种下的精神种籽,形成的精神基因会使人生预设了成长的方向,明确了目标,形成了与目标相接的轨迹,并沿途吸收相关的养份,使自己强壮,让心中的梦想越来越接近。但如果家庭有不良信息、习惯影响着小孩,负面的作用也是非常之大。所以,一 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要筛选所有外界给予的信息,增加正能量,去掉负能量,使自己健康、顺利地成长,力争形成比较完美的人格。
回归到小说的话题,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小说的一些看法。我除了看论文、论著多点外,从小至今,都陆陆续续看了一些小说。由于父兄们反复告诫,看小说一定要看名著!他们还说,如果不这样,会把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学坏,加上大量的文字表达、社会交流等的引用,都是来自名篇,若没有读过,你都不知何解。事实上,中国的名著,世界各国的名著非常之多,非常用功去阅读,也很难搞得过来。所以,我读的小说,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名著。我小时候读小说都是被小说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所吸引,读小说感到比读哲学著作、论文轻松得多。但当时总觉得很多内容与现实不相似,很多地方写得太假,因年纪还轻,不太明白象征意义、意旨、艺术夸张等等,所以爱选择一些历史性较强的小说、文学作品看,如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三国演义》等看,或词句特别优秀的《红楼梦》、《莎士比亚剧本》等看。其实,看小说,如果不求甚解,表面上是容易,但真的要明明白白地深刻理解是非常之难的。如果一个人对小说的历史背景,当时所使用的物品没有了解,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生活体验,对每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的反应不明了等等,根本就很难清楚作者为了表达什么意思。所以,不少的小说,在我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之后重看,每次再读时,所得的收获都不同,同样是那本书,通过再读,就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审美境界已提升。在创业其间,虽然读书的时间少了,也挑选了一些利于自己分清人和事,提高自己警醒能力的小说来看。后来,我对美学研究有了浓厚的兴趣后,读文艺作品(包括小说),就专拣与美学有关的来读了,享受着艺术的美感。
但愿我以上的一些经历,对读者有参考价值,并能从人生美学的角度提供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4.1.2025 01:1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