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令狐药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是喝狼奶长大的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11.4.2006 09:04:35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纯粹是浪费网上的资源。
12#
发表于 11.4.2006 18:05:16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11.4.2006 18:05:50 |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7.5.2006 21:59:01 | 只看该作者
就《冰点》事件答《南方都市报》<br />作者:黄纪苏     来源:     发表时间:2006-03-03     浏览次数:972    字号:大  中  小<br />  <br /><br />  李大同先生标榜其主编的《冰点》为“天下公器”,恐怕是大言欺世。据较熟悉此刊的网友观察,该刊所载多为自由主义立场或倾向的观点。其实这一点从《冰点部分作者声明》的署名也不难判断。反映特定社会群体或利益集团的声音本无问题。问题在于,借用公众的名义对于被借用了名义而实际并未被代表的那部分公众,有失公平――就像过去单位真分房子没你,充当分母老有你。这并非诛心之论,李大同答记者问时讲,言论绝不能完全放开,一放开就要出现“暴民政治”,便清楚地说明他们要求的言论自由是有固定尺寸的,要不大不小正合他们的腰围。自由主义有条滚动广告十分动人:“我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一定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力”。这种贤人君子的态度与李面对驳袁文章“眼泪都要笑出来”的态势,出入不可谓小。再看江平李锐诸老的宣言,其中所一一列举该捍卫而没捍卫住的刊物,虽说不上自由主义的一言堂,但倾向是明显的。他们平日朗朗上口的“我虽…我定…”若有半点诚意,也应该多少意思一下,把前几年被封的《中流》和《真理的追求》包括在内。<br />   <br />    再扯开一点。这些年,不少大老板也都穿上“民间”的迷彩服,收获本应向烤白薯磨豆浆倾斜的社会同情。这些年,张艺谋辈让党政机关单位出钱买票帮帮“中国电影”,也把自己的钱包跟全“民族”的利益混为一谈。这些年,从经济崛起走向政治崛起的资产阶级为更上层楼,开始了向 “民主”的进军――这个民主自然也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中青报一位资深记者李方最近发表在《凤凰周刊》上的文章说得坦率:把民粹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送上台的民主政治最好别搞。再扯远一点。这些年南美左翼、伊朗民粹主义以及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通过民选纷纷上台,对此美国保守主义精英慌忙反思他们前一向的民主策略,叶公子高似的。<br /><br />    所有这些,都说明拿公章办私事的方式还在继续,尽管人换了,名换了,地方也换了。应该向公众指出这一点,让他们清楚,言论自由、政治民主在社会中的分布并不像某些人所介绍的那样均匀;它们的实现也并不像某些势力所宣传的那样单纯。明白了这些美好价值在现实中的真实处境,对于我们扎实地追求它们,健康地建设它们,公平地享用它们,其好处恐怕要大于不明就里时的一哄而进,发现不对后的一哄而散。
15#
发表于 27.5.2006 23:15:04 | 只看该作者
又看到一个,有些道理。<br /><br />劣马蔓枝除后,冰点重生<br />书林樵夫<br /><br />自《冰点》事件发生以来,一直密切关注整个事件的发展。非局内之人,本不便指手画脚有所议论,但在悉数拜读了李大同先生就此事所撰的“抗议信”、“申告书”乃至最新的与卢跃刚先生起草的“联合声明”后,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整理思绪,成以下三问,算作是我对整个事件是非曲直的判断,同时也算寄托我对三月一日即将复刊的新《冰点》的一些希望。<br /><br />谁在破坏冰点?<br />作为《中国青年报》和他的栏目《冰点》的一位老读者,我本人对《冰点》和《中国青年报》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相信,很多老读者与我一样,曾经为《冰点》关注社会的独特视角所吸引,曾经为《冰点》所体现出来的公正和理性所折服。但是,我仍然不得不说,在我读到李大同先生坚持刊发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这篇文章后,我,以及我周围的朋友们对曾经热爱的《冰点》失望了:打着学术中立与理性的旗号,不代表可以背弃国家和民族的立场;言论的自由,不代表公众媒体可以放弃起码的新闻自律。<span style='color:blue'>我们不得不失望地看到,袁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全世界聚焦于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事件之时,授人以柄,为日本提供反制中国的话语武器;我们不得不痛心地看到,一向以公正理性而著称的《冰点》因为这篇文章在网络上遭到网友的质疑甚至唾弃。</span><br /><br />报纸因为刊登错误的文章,而受到业务主管部门的处罚和整顿,本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情。按理说,出错受罚,改过自新,本属于一个敢担当的报人应当而且必须承受的责任。但是,李大同先生随后的举动——在网络上发表“公开信”和“申告书”,使得整个事件进一步升级,进一步扩大,在我看来,却是导致对《冰点》造成更大伤害的主要原因。我钦佩李大同先生曾经为《冰点》的发展和壮大做出的努力,但同时更为李大同先生在关键时刻未能顾全大局,意气用事的种种举动感到痛心。在我看来,李大同先生不顾总编辑劝阻,执意刊发袁伟时这篇文章,使《冰点》丧失了在读者中的威信和声誉,无非使亲者痛、仇者快;而随后冲冠一怒,冲动地抵触上级主管机关的应有处罚,企图通过使整个事件扩大化,甚至寻求境内外一些众所周知的人物支持声援的办法免除对自己和《冰点》的处罚,最终沦为海外敌对势力和法 --轮 -功等的走狗,使《冰点》乃至《中国青年报》的声誉在海外和国内读者中受到破坏,更是“亲者痛,仇者快”。<br />所以,我要说,毁坏《冰点》在广大读者心目中正义、客观、公正、理性形象的,不是其他,正是导致《冰点》停刊的袁伟时先生的文章《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而更进一步破坏《冰点》乃至《中国青年报》在海内外良好声誉的,并非他人,正是口口声声强调自己对《冰点》、《中国青年报》具有深厚感情的李大同先生自己。<br /><br />冰点是谁的冰点?<br />李大同先生对于这个问题,好像并不十分明白:在《冰点》的编发中,李大同先生以自己的观点为《冰点》的观点,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冰点》之上,将《冰点》办成书写个人胸臆和理念的“黑板报”;在《冰点》遭到批评后,不是勇于承担责任,接受批评,而是企图挟洋自重,扩大事态,摆脱惩罚;在有关方面作出《冰点》 3月1日复刊,同时免除李大同职务的消息后,又以《冰点》的灵魂而自居,认为《冰点》将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br />冰点是谁的冰点?<br />稍具常识的人都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冰点,不是李大同先生个人的冰点;冰点,甚至也不是仅仅属于《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作为《中国青年报》一个有影响力的专栏,《冰点》应当是属于广大读者的冰点,属于整个国人的冰点,属于整个社会的冰点。<br /><br />我们需要怎样的冰点?冰点需要怎样的主编?<br />冰点既然不是李大同先生的个人“私器”,不是《中国青年报》的“私产”,我们就有理由更进一步地追问:国人需要怎样的冰点?社会需要怎样的冰点?冰点又需要怎样的主编?<br />社会与读者需要的《冰点》,应当是具有大报气魄与全球视野,能够准确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时刻保持与国家和民族共同发展,在关键时刻能够坚定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冰点;应当是能够有力并且成功凝聚人心,促进国家与社会和谐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保驾护航的冰点;应当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秉持一份大报所应当具有的自律与审慎,始终能够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引导读者理性思考而又不失之于激愤和偏颇的冰点。<br />——正是在这些意义上,我期待新冰点的重生。<br />为了这份期待,我将希望寄托于新冰点的编辑部人员,将希望寄托于新冰点的主编。我始终相信,一项事业,永远是集体的事业;一张成功的报纸,应当是倾注了所有编辑人员心血的报纸。这项事业,这张报纸,不能仅仅因为某些人的“个人理念”无法随意表达而停止,更不能因为某些人诅咒它“没有灵魂”而消亡。<br />我将希望寄托于新冰点的主编,我希望,他能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带领冰点编辑部这个优秀的集体,创造新的辉煌。新冰点的主编,应当是一位不邀功,不求名,不逐利,埋头苦干,奋发求实的主编;应当是一位具有宽广的胸怀和世界性的眼光,审时度势,能够准确判断时代潮流,顺应国情民意的主编;应当是一位严谨自律,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在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之后能够勇于自省,勇于认错的主编;应当是一位始终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以国家和民族的关切为自身的关切,在任何学术讨论、社会思潮、政治风浪面前能够秉持一个中国人所应当秉持的基本责任和基本原则的主编。<br /><br />千里马群,必除害群之马而后繁盛;参天大树,必剪除蔓枝而后成长。<br />劣马蔓枝除后,冰点当可收获新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3.1.2025 04:2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