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0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先秦七大著名刺客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8.5.2006 23:36:15 | 只看该作者
先秦七大著名刺客<br /><br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刺客最为活跃的时期,在历史上留下累累侠名。这些刺客大多是一批生活在民间、不图富贵、崇尚节义,身怀勇力或武艺。他们与某些权贵倾心相交,为博取功名或报知遇之恩而出生人死,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博取他人性命,虽殒身而不恤。 吴见思在《史记论文·刺客列传》中称刺客为“天壤间第一种激烈人”。 <br /><br />1,鉏鸒刺赵盾 <br /><br />鉏鸒,春秋晋国人,(?--前607年) <br /><br />一些人不认为鉏鸒是刺客,因为他根本没有行刺,用现在的话说是犯罪终止。但鉏鸒的历史身份的确是刺客,且我个人认为鉏鸒还具备更多的义士品质。由于他主动放弃行刺,所未成大名,但在《左传》里却有精彩的记载. <br /><br />当时晋国君晋灵公,荒淫暴虐,厚敛于民,广兴土木,晋国民怨沸腾。宰相赵盾屡屡进谏劝灵公改正,灵公全然不听,反有厌恶之意。 <br /><br />前607年,灵公宠任的一位大夫屠岸贾献计加害赵盾,曰:“臣有客鉏鸒者,家贫,臣常接济之, 其感臣之惠,愿效死力,可使行刺相国!” <br /><br />是夜,灵公和屠岸贾密召鉏鸒,赐酒食,告以“赵盾专权欺主,今使汝往刺,不可误事。” <br /><br />鉏鸒领命后潜伏赵府左右。五更,见重门洞开,鉏鸒进中门,看到堂上灯光影影,赵盾朝衣朝冠,垂绅正笏, 端然于堂上坐以待旦上朝。鉏鸒大惊,退出门外,叹曰:“恭敬如此,忠义之臣也!刺杀忠臣,则为不义;受君命而弃之,则为不信。不信不义,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哉?”乃呼于门曰:“我,鉏鸒也,宁违君命,不忍杀忠臣,我今自杀!恐有后来者,相国谨防之!” 言罢,向门前一株大槐一头触去,脑浆迸裂而死。时惊动了守门人,报知赵盾,赵盾叹息不已,吩咐暂将鉏鸒浅埋于槐树之侧。 <br /><br /><br />2,豫让刺无恤 <br /><br />豫让,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晋国人。 <br /><br />当时晋国内乱,晋侯已经成为傀儡。晋敬公五年(前447年),知瑶(智伯)胁迫韩虎、魏驹两家,起兵困赵襄子无恤在晋阳孤城。但韩、魏二人暗中与赵襄子合谋,里应外合内外夹击知瑶,知瑶兵败,被无恤斩杀于晋阳城下。无恤用他的颅骨做了喝酒的饮器,还灭了知瑶全族。但知瑶的家臣豫让侥幸逃脱,誓要为知瑶复仇。 <br /><br />第一次豫让刺杀无恤是混在奴仆之中,进宫修整茅厕,藏于其内准备行刺。然而,就在赵无恤如厕之时突然感受到了逼人的杀气,急使属下搜厕所,搜出带利刃的豫让。豫让直言不讳说是为智瑶复仇,赵无恤感叹到:“智瑶死,智氏族灭无后,豫让却为其复仇,真义士也,杀士不祥!”于是释放豫让,但豫让当时明确表示还要复仇。无恤不好反悔,只是吩咐属下小心提防。 <br /><br />暴露后行刺更加困难,豫让剃光胡须和眉毛,漆身使身上长满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哑。毁容之后回晋阳行乞,连豫让的妻子都认不出他了。不过一个朋友还是认出豫让来了。 <br /><br />朋友说:“凭你之才,去侍奉赵无恤,必得重用,取得他信任后寻机行刺,唾手可成,何苦用这种自残的办法呢。” <br /><br />豫让正色答道:“委身侍奉别人,又要图谋人家的性命,岂不是怀着二心服侍君主。岂不败坏了天下人臣之义,这和贼寇有什么区别呢?我现在漆身吞碳,为智伯报仇,就是要使臣子怀二心者,听闻我这样而惭愧!” <br /><br />第二次豫让在一座石桥(赤桥)下诈死准备刺杀赵无恤,无恤车队到后,马突然受惊,无恤命左右搜得一死人,他判断必是豫让诈死行刺!豫让又一次被擒获, <br /><br />赵无恤质问:“你曾侍奉范氏,智瑶灭范氏,你不替范氏复仇,反侍奉智瑶,为什么我灭智瑶后你如此坚决地为他复仇?” <br /><br />豫让说:“我事奉范氏时,他把我当普通人看待,故我就象普通人一样报答他,而智瑶却当我为国士、知己,蒙其解衣推食,我以国士那样来报答他,事情岂可一例而观!” <br /><br />赵无恤长叹:“我已经宽恕过你,不能再放了你了。”解剑令豫让自裁。 <br /><br />豫让说:“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臣子的忠义,臣子为了忠义而不惜牺牲生命。上次你已宽赦我,天下无人不称赞你的贤明。今我自当受死,但我希望能在你的衣服上刺几剑,以实现我复仇的心愿,这样我就死而无憾了。” <br /><br />无恤怜其志,脱下锦袍以成全豫让。豫让拔出配剑跳起来大喊着连刺数下,“我可以报答智瑶于九泉之下了!”说完后便自刎于赤桥。 <br /><br /><br />3,聂政刺侠累 <br /><br />聂政(?—前397年), 轵邑深进里(今济源轵城南)人. <br /><br />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受丞相侠累的迫害流亡他国。游历各地,欲寻侠士为自己报离乡之恨,刺杀侠累。后闻听魏国轵地人聂政因杀人避仇,携母及姐隐迹于齐国,在市场做市贩屠狗生意。其人仁孝侠义,武功高超。严仲子遂赴齐,寻至聂政所居,数次登门拜访,并备酒馔亲向聂母致礼,赠黄金百镒与聂母为礼。聂政坚辞不受,但已心许严仲子为知己。 <br /><br />不久,聂母辞世。严仲子亲执子礼助聂政葬母,聂政感激在心。此后,聂政服母丧三年,并嫁其姐。无一切后顾之忧后,聂政到严仲子府问得其仇家具体情况,并谢绝严仲子为他提供的敢死队相助的要求,只身去韩国为严仲子报仇。 <br /><br />侠累府宅护卫森严。方时侠累正高坐府堂,执戟甲士侍立两旁。聂政仗剑直入韩府,诸多甲士反应不及,聂政以白虹贯日之势长剑已刺入侠累胸膛,侠累顷刻命丧。顿时府中大乱,甲士们齐上围攻聂政。聂政仗长剑击杀数十人后,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破腹而死。 <br /><br />聂政死后,韩王暴其尸于市,悬赏购求能辨认其人者。聂政姐聂荣闻听消息,即刻与人言:“此必聂政,昔蒙韩相仇人严仲子国士相交,政必报其知遇之恩,我当往认之。”遂动身赴韩,至市,果认出尸乃聂政。聂荣抱尸恸哭,大声道:“此轵地深井里人吾弟聂政啊!” <br /><br />道有往来人,好心劝止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王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荣回答:“我知道!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是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严仲子认识吾弟聂政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任聂政的英名埋没!” <br /><br />话说完,聂荣长呼三声 “天&#33;” 然后自杀于聂政的尸体旁。 <br /><br />有市人感其姐弟侠义,收其尸厚殓之。 <br /><br /><br />4,专诸刺王僚 <br /><br />专诸,(?—前514),吴国堂邑人,今无锡鸿声乡鸿山西走马港人。 <br /><br />屠户出身。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 一次,专诸与一大汉厮打,众人力劝不止,其母一唤,他便束手而回。伍子胥恰巧路过此地,见之深为敬佩,随结为八拜之交。伍子胥知公子姬光想杀吴王僚,于是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姬光。 <br /><br />这里说说公子姬光为何想杀吴王僚 : <br /><br />公子姬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札。诸樊知道三弟季札贤,故不立太子,把王位依次传给三个弟弟,想最后把国家传到季札手里。诸樊死后,传余祭。余祭死,传夷。夷死,当传给季札;但季札不肯受国,隐匿而去,夷之子僚便自立为吴王。 <br /><br />王僚违背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而接替父位。因而本想继位的公子姬光心中不服,暗中伺机夺位。 <br /><br />公子姬光相当厚待专诸,并敬其母。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但念老母在堂,行刺之事犹豫不决。其母知道事情后为成全专诸成名、成大事自缢而死。专诸葬母后,便一心一意与公子姬光谋划刺僚之事,并献计说王僚爱吃“鱼炙”(烤鱼),藏利剑于鱼肚,伺机刺杀。为此,专诸特往太湖学烧鱼之术,三个月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 <br /><br />时机已成熟,公子姬光入见王僚,说:“有庖人从太湖来,善炙鱼,味甚鲜美,请王辱临下舍尝之。” <br /><br />王僚欣然允诺,答应来日便去。姬光连夜预伏甲士于地下密屋中,又命伍子胥暗约死士百人,在外接应。 <br /><br />王僚虽答应, 但恐公子姬光有阴谋,赴宴时戒备森严,从王室到姬光家厅堂内外布满甲士,操长戟,带利刀,王僚身穿三重盔甲,亲信更是不离左右。 <br /><br />酒过数巡,姬光托言脚痛难忍需用帛裹紧,便躲入地下密屋。过了一会儿,专诸进献鱼炙,手托菜盘,两列武士夹专诸赤膊跪地用膝盖前行,专诸已将锋利的“鱼肠”剑暗藏于烧好的鱼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王僚,力大透过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王僚大叫一声,立即死亡。旁边卫士一拥而上,刀戟齐下,将专诸砍为肉酱。 <br /><br />公子姬光知事成,即令伏兵齐出,将王僚卫士尽数剿灭。 <br /><br />公子姬光既杀王僚,便自立为吴王,即名噪历史的吴王阖闾。后封专诸之子专毅为上卿。 <br /><br /><br />5,要离刺庆忌 <br /><br />要离,吴国人。 <br /><br />阖闾登王位后,得悉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此人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卫国艾城招兵买马,结连邻邦,伺机报杀父之仇,便成为阖闾的心头之患。 <br /><br />一日,阖闾与伍子胥计议,寻找勇土谋刺庆忌。子胥便推荐要离前往。要离以打渔为业。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但智术非凡,胆识过人,善击剑。 <br /><br />要离见阖闾后,阖闾看要离身材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很是失望。但要离献苦肉之计,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并且焚尸于市,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修治舟舰,常在左右,同谋举事。 <br /><br />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顺流而下,庆忌坐在船头,要离手持短矛侍立其后,突然刮起一阵江风,要离便借风势独臂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将死,但还倒提要离,沉溺水中三次,然后将要离放在膝上,笑着说:“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刺我!”左右卫兵举刀朝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这是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两个天下勇士呢?”又说:“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吧&#33;” <br /><br />庆忌死后,左右欲释放要离。要离不肯行,对左右说:“吾有三宗罪不容于世。”众问曰:“何谓三宗罪?”要离说:“为给国君做事而牺牲我的妻子,不仁;为新国君而杀故国君之子,不义;为了成别人之事,而使我残身灭家,不智。有此三罪,何面目立于世哉!”言讫,遂投身于江。舟人捞救出水,要离说:“捞我何意?”舟人说:“你回国后,必有爵禄,何不欣然接受?”要离大笑说:“吾不爱室家性命,何况爵禄?你等带我的尸体归国,可取重赏。”于是夺从人佩剑,自断其足,复刎喉而死。 <br /><br />6,曹沫刺桓公 <br /><br />曹沫,春秋鲁国人。 <br /><br />当时齐国欲称霸中原,连年征战,鲁国接连被齐国打败,不得已屈服了齐国。 <br /><br />周厘王元年, 桓公以周王命布告宋、鲁、陈、 蔡、卫、郑、曹、邾诸国,约以三月朔日,会盟于柯(今山东东阿西南)地。 <br /><br />鲁庄公前往会盟时问:“谁愿和我同去?” <br /><br />将军曹沫请往。 <br /><br />庄公说:“你三次都败给齐军,不怕齐人笑话?” <br /><br />曹沫说:“我去自会雪耻。” <br /><br />庄公说:“如何雪耻?” <br /><br />曹沫说:“君当其君,臣当其臣。” <br /><br />庄公说:“寡人越境求盟,犹如再败了一次。若能雪耻,我听你的!”就和曹沫同行。 <br /><br />这次会盟隆重庄严。盟坛高筑,两边大旗招展,甲士列士,十分威武。齐桓公和管仲正坐坛上。会盟规定,只许鲁君一人登坛,其余随员在坛下等候。当鲁庄公来到会场,将要升阶入坛时曹沫戴盔披甲,手提短剑紧跟鲁庄公身后。会盟宾相告诉曹沫只能在坛下等候,曹沫瞪大眼睛怒目而视,吓得宾相后退几步,鲁庄公与曹沫就顺阶入坛。鲁庄公与齐桓公经过谈判,正准备歃血为盟,这时,曹沫突然拔剑而起,左手抓住齐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剑直逼齐桓公。顿时齐桓公被吓的目瞪口呆。管仲忙插进齐桓公与曹沫中间,用身体保护住齐桓公,问: <br /><br />“将军要干什么?” <br /><br />曹沫正然道:“齐强鲁弱,你国侵略鲁国,欺人太甚。现在鲁国城破墙毁,请考虑怎么办?” <br /><br />齐桓公见形势不妙,急忙说:“大夫且慢,你说怎样就怎样!” <br /><br />曹沫说:“要求归还被侵略的城池!” <br /><br />齐桓公连忙答应 ,说:“寡人马上与你立誓。”并向天指日发誓决不反悔,也不追究曹沫劫盟之罪。曹沫收剑,微笑自如,遂签定盟和约。 <br /><br />会盟结束,鲁国君臣胜利回国。齐许多臣愤愤不乐,都要桓公毁约,桓公曰:“寡人已许曹沫矣!匹夫约言,尚不失信,况君乎?” <br /><br />管仲也不赞同毁约 ,说:“毁约,贪图眼前小利,求得一时痛快,后果是失信于诸侯,失信于天下。权衡利害,不如守约,归还占领的鲁国国土为好。” <br /><br /><br />7,荆轲刺秦王 <br />荆轲刺秦王,那种从容赴死的行为,不论成败,难免一死,我们都应佩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2.2024 18:4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