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68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四大净土的比较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1.12.2006 23:05:5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 四大净土(弥勒净土,阿閦佛净土,极乐净土 ,药师佛净土)的比较<br /><br /><span style='color:blu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1、弥勒净土<br />  弥勒菩萨的净土可分为现在的兜率天净土与未来人间净土两部分,我们分别加以介绍。<br />  兜率,梵名Tu2ita,又称作都率天、兜术天、兜率陀天,义译为知足天、妙足天、喜足天、喜乐天。谓于五欲境知止足故。乃欲界六天之第四天,位于夜摩天与乐变化天之间,距夜摩天十六万由旬,在虚空密云之上,纵广八万由旬。兜率天可分为内院、外院,内院为补处菩萨说法处,即兜率净土;外院是一般天人居处,仍有五欲乐。因兜率天是欲界天,此天的天人仍有五欲,但因为一生补处菩萨在此说法,往生此天的弟子得以追随闻法修行,将来再与弥勒一同下生人间,故亦称为净土。所以,兜率天净土是暂时存在的净土,其时间范围乃是起自补处菩萨上生,终于菩萨下生。<br />  兜率内院的状况,《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有详细的描绘,综括经中所说,兜率净土有四项特胜:一、凡往生兜率净土者,能立即面见弥勒菩萨,为其说法,其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如经中说:”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2)这是出生快、闻法也快。二、兜率净土相当于一座巨大而华丽的讲堂,净土中的活动,总的来说,唯有听法与闻法。除了弥勒菩萨昼夜六时说法,其余天女、乐器、树声、水声……各种声音皆在演说妙法。三、往生兜率天者,都将随弥勒下生人间,共同建设人间净土。所以弥勒净土的重心在于人间净土;发愿往生兜率,只是新近弥勒菩萨,将来随同弥勒下生,净化人间。***法师说:”弥勒净土的第一义,为祈求弥勒早生人间,即要求人间净土的早日实现。至于发愿上生兜率,也还是为了与弥勒同来人间,重心仍在人间的净土。(3)四、兜率净土虽有无量无数的天女,但由于往生者皆系莲花化生,应无男女淫欲之事,且依前所述,兜率净土乃以闻法为主,似无暇顾及。不过依弥勒菩萨示现之风格“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及经文中“不厌生死乐生天者”之意思,(4)显示兜率净土于男女之事并未严格看待,似有兼收并蓄之喻意。另外,兜率天之本意为知足天,即兜率天人于五欲不致放纵过患,且天人之行微细,如《长阿含经·忉利天品》说:“兜率天执手成阴阳”,(5)兜率天为凡圣同居土,所以欲望之有无,是个人的修行问题。<br />  未来人间净土是弥勒菩萨下生我们这个世界而成佛度众生,《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七八说:<br /><br />  于未来世人寿八万岁时,此赡部洲,其地宽广,人民炽盛,安隐丰乐。村邑城廓,鸡鸣相接。女人年五百岁,尔乃行嫁。彼时诸人,身虽胜妙,然有三患:一者,大小便利;二者,寒热饥渴;三者,贪淫老病。有转轮王,名曰饷佉,威伏四方,如法化世。……极大海际,地平如掌,无有比(坎?)坑砂砾毒刺。人皆和睦,慈心相向。兵戈不用,以正自守。…时有佛出世,名曰慈氏,……如我今者十号具足。……为有情宣说正法,开示初善中善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白梵行。为诸人天正开梵行,令广修学。(6)<br /><br />  轮王是以五戒、十善的德化来化导人民,使世间过着长寿、繁荣、欢乐、和平的生活。佛教一向推重轮王政治,在这样的时代,又有佛出世,用出世的正法来化导人间。理想的政治,与完善的宗教并存,这是现实人间最理想不过了!竺法护译的《佛说弥勒下生经》详细地介绍了未来人间净土的庄严及其殊胜。在这德化的大同世界里,什么都好,只有“寒热,大小便,淫欲,饮食,老”的缺陷。转轮圣王是世间正法的象征,而转轮圣王至弥勒佛前出家学道,经中说:   是时蠰佉王,闻弥勒已成佛道,便往佛所,欲得闻法。时弥勒佛与王说法,初善中善后善,义理深远。尔时大王复于异时立太子为王,赐剃头师珍宝,复以杂宝与诸梵志。将八万四千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尽成道果,得阿罗汉。(7)<br /><br />  这代表了世间正法与出世正法的结合,这是弥勒系净土思想最有现实意义的重点。这是佛教初期,从现实人间的、佛法的立场,表现出人间净土的理想。</span></span><br /><br />  <span style='color:purple'><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2、阿閦佛净土<br />  阿閦佛刹是在此世界之东方,过千佛刹,是现在存在的他方净土。《阿閦佛国经》对阿閦净土的庄严进行详细地描述,以下将综合为几点进行叙述。 <br />  从佛法修道上来说,净土是理想的修道埸所,在净土中修道者一定能达成崇高的理想,这是佛弟子崇仰净土的真正理由。阿閦佛土虽是他方净土,但仍旧保持着人间佛教的特色。阿閦佛刹兼容声闻与菩萨,声闻弟子非常容易证得罗汉果。阿閦菩萨发成佛的大愿时,是比丘,并誓愿“世世出家”,行头陀行。在阿閦佛净土中,《不动如来会》说:“在家者少,出家者多”;(8)这是推重出家的净土。阿閦佛国中的出家菩萨,是不住精舍的。如经中说:“诸菩萨摩诃萨,在家者止高楼上。出家为道者,不在舍止。”(9)这正是树下坐(露地坐)──头陀的生活形态。理想的出家菩萨,不是近聚落住,在寺院中过着集体生活,而是阿兰若处,头陀行的比丘。阿閦净土中的声闻弟子,汉译本说:<br />  1、众弟子不于精舍行律──善本具足故。<br />  2、诸弟子不贪饮食、衣钵、诸欲──少欲知足故。<br />  3、佛不为诸弟子授(制)戒──其刹无有恶者故。<br />  4、无有受戒事──得自在聚会,无有怨仇。<br />  5、诸弟子不乐共住,但行诸善。(10)<br />  阿閦佛国的声闻弟子,是不住精舍,依律行事的。佛没有为他们制戒,他们也没有受戒,没有和合大众,举行羯磨(“不共作行”),只是独住修行。这是比对释尊制立的僧伽生活,而显出净土弟子众的特色。佛教自制立学处、受具足戒以来,渐形成寺院中心,大众过着集体生活,不免有人事的烦扰。在印度,部派就在僧团中分化出来,留下多少争执的记录。不满此土的律仪行,所以理想净土的出家者,是没有制戒的、受戒的,聚会时没有怨仇,过着独往独来、自由的修道生涯。***法师说:<br /><br />  阿閦佛国的菩萨与声闻弟子,与‘原始般若’出于阿兰若的持修者,是一致的。在现实人间,有少数的阿兰若远离行者,以释尊出家时代的生活(四清净),及佛弟子早期的生活(八正道)方式为理想,而表现于阿閦佛的妙喜世界里。(11)<br /><br />  阿閦佛刹虽说兼容声闻,却更加推崇菩萨,菩萨一往生阿閦佛刹就得阿惟越致,而且承佛威神之力,到十方佛刹听经闻法,解意后才复还阿閦佛刹,这一点跟极乐世界的风格大不相同。在阿弥陀佛的本愿中,特别重视极乐世界的菩萨可以承佛威神到十方佛刹去供养诸佛,这与阿閦佛刹的菩萨到十方佛所游学,差别是很大的,这体现了两大净土重“信”与重“智”的不同风格。<br />  阿閦佛净土在社会方面是没有政治形态的,如说:“如郁单曰天下人民无有王治,如是舍利弗!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佛刹无有王,但有阿閦如来天中天法王。”(12)超越政治组织,没有国王,在传说上,受到北拘卢洲自然生活的影响。这其中也有现实的原因在内,因为自从阿育王之后,印度的政局混乱已极,特别是在大乘勃兴的北方。希腊、波斯、赊迦人,不同民族先后入侵印度。“三恶王”入侵,使民生困苦,佛教也受到伤害。由于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于是北洲式的原始生活,表现于阿閦佛国中的,就是没有国王。社会困苦与混乱的原因,主要是生活艰苦与掠夺。在阿閦佛净土中,没有“治生者”,“贩卖往来者”,衣食都是精美而现成的,享受与天人一样,同时因为佛出人间,所以人间比天上更好(13)。住处,是七宝所成的精舍;床与卧具,女人所用的珠玑璎珞,都自然而有,满足了人类的一切需要。一方面,女人没有女人的过失、不净与生产的苦痛。大家都“不著爱欲淫妷”,连音乐也没有淫声,这就自然消除了男女间的纠纷与苦恼。在净土中,没有一切疾病;没有恶色(也就是没有种族差别),没有丑陋,没有拘闭牢狱的事,也没有外道的异端邪说。这些都是承袭弥勒未来人间净土,并且比未来人间净土更加殊胜,如未来人间净土在生理疾病上唯有三病,阿閦佛刹却没有三病;前者有转轮圣王,后者便只有法王,没有国王。这些庄严不是用来享受的,而表明了阿閦佛刹是一个纯粹学道修行的佛土。 <br /> </span></span><br /><br /><span style='color:green'><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3、西方极乐净土 <br />  《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14)阿弥陀净土是在我们世界以西,非常遥远的地方,是现在他方的净土。阿弥陀净土不是比对秽土而愿成净土,是比对净土而要求一更理想的地方。净土经典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作了详细的介绍,它是法藏比丘抉择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经过五劫的思维而建成。一切庄严可以分依正二种庄严,依报庄严即是器世间清净,正报庄严即是众生世间清净。根据经中所载,正报庄严的情状有:身相端严、寿命无限、具六神通、常住正定、不堕恶道、莲花化生、乐如漏尽、无不善名、道心不退、智慧辩才、得无生忍、威力自在、声闻菩萨无数、补处甚多;依报庄严的情状有:国土平坦、七宝为地、气候温和、罗网悬空、六时雨花、宝花充满、化佛说法、佛道埸树、宝树发音、万物严丽、无三恶道、宫殿庄严、国土清净、浴池香洁、池水随意、香气普熏、饭食精洁、法服随念、化鸟演法。(15)<br />  阿弥陀佛建立的极乐世界,在很多方面都比阿閦佛的妙喜世界更进步、更理想。社会上,重男轻女,于是佛教女性厌恶女身的情绪很深,有转女成男的信仰;在阿閦佛净土中女人已经没有女人的痛苦,但到阿弥陀净土进而为(色界天式的)的纯男无女的净土。阿閦佛刹的魔虽然不害人,可是极乐世界则连魔也没有了;阿閦佛刹只说阿閦成佛时,即使没有天眼的也能见到佛的光明,而极乐世界的人民则有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等五神通;阿閦净土没有三恶道,但是美丽的禽鸟能增添净土的情趣,小本《阿弥陀经》说:“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16)阿閦佛刹的人民仍由女人孕育生产,极乐世界的人民则在莲花化生,清净无比。总之,阿閦佛刹具有的优点,极乐世界全有并且更殊胜。<br />  阿閦净土与阿弥陀净土是初期大乘佛教净土的二大流:阿閦净土是般若流,是重现实的、自力的、智证的、重头陀行的净土思想;弥陀净土是重理想的、他力的、信愿的净土思想。阿弥陀佛净土,为佛果的究竟圆满;阿閦佛净土,为从菩萨发心得无生法忍。所以***法师说:<br />  东西二方所表现的净土虽有不同,然从全体佛法说:阿閦译为不动,表慈悲不嗔,常住于菩提心;依般若智,证真如理,这是重于发心及智证的。阿弥陀译为无量,以菩萨的大愿大行,如《华严经》所说的十大愿行,庄严佛果功德;一切是无量不可思议。无量──无量寿、无量光,著重佛的果德。(17)<br /><br />  所以,这一东一西的净土,是说明了菩萨从初发心乃至成佛的完整的菩提道,理智的彻悟与事相的圆满,是大乘行者不可缺一的。然而,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佛教终于走向了偏锋,专重果德的仰信,这是净土思想的一大损失。当然,众生根机的下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实。</span></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14pt;line-height:100%'>4、药师佛净土<br />  药师佛净土是他方净土,《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说:“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18)所以,琉璃净土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东方。关于药师琉璃净土的庄严,经中描述的很少,如《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说:”彼佛土纯一清净,无诸欲染,亦无女人及三恶趣苦恼之声。以净琉璃而为其地,城阙宫殿及廊宇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19)药师净土出现在弥陀净土之后,当时弥陀净土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介绍药师净土的庄严只需要以西方极乐世界为例,同样都没有女人与三恶道。<br />  药师净土位于东方,东方是太阳生起的地方,表生──以生度众生,所以中国人便有一种特殊的意识,东方代表生机,药师净土便演变为现实人间的消灾延寿。其实,药师法门是立足有情的现生安乐,进而引导众生趣入究竟的解脱。相对东方,西方极乐世界位于西方,西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表死──以死度众生。弥陀法门重在接引众生死后往生极乐世界,进而得到究竟解脱。***法师说:“这在中国人心中,有意无意间,成了一种很明显的划分。所以西方净土盛行以后,佛法被人误会为学佛即学死。”(20)药师净土的出现意在推崇西方净土的同时,而强调现世的关怀,这也是对弥陀净土的补充发展。<br /><br />  通过对四大净土的简单了解,我们可以对净土思想发展有一个总的印象。弥勒的兜率天净土、阿閦佛净土、阿弥陀佛净土、药师佛净土,都是现前存在的净土。未来人间净土,则在弥勒下生人间时成立,兜率天净土就暂时结束。未来人间净土、阿閦净土,都是人间实现的净土,是针对我们身处的世间而予以净化;在理想程度上,阿閦佛净土是更进一步。兜率天净土是属于天上的净土,阿弥陀佛净土与药师佛净土则是天上净土的高度净化,阿弥陀佛净土更进而标榜为诸佛净土之王。<br />  净土的环境则越来越庄严,这也反应了净土思想发展的成熟过程。天国的特色是衣食自然,随心所欲,而且天人是化生的。所以兜率净土与极乐世界,都是衣食自然,人民则为莲花化生,药师佛净土既然庄严如极乐世界,那么人民也应该是莲花化生。而未来人间净土与阿閦净土,其衣食虽无虞,人民却以一般妇女怀孕的方式诞生。未来人间净土仍有三恶道、人民仍有三病,而兜率天净土、阿閦佛净土、阿弥陀佛净土、药师佛净土则无三恶道、三病。未来人间净土、阿閦佛净土的人民都有男女之别,但是阿閦佛净土的女人无诸不净、妊孕生产时平安无痛苦;极乐世界与药师佛净土则是纯一男性的净土,是完全没有男女爱欲的净土,而阿閦净土虽不著爱欲,但必须以“以因缘自然爱乐”而传宗接代。(21)未来人间净土仍有轮王统治,仍有理想的政治形态,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结合的净土;而兜率天净土、阿閦净土、阿弥陀佛净土、药师佛净土都没有国王,是纯粹学道修行的净土。未来人间净土与阿閦净土都是声闻、菩萨共学的,都容许阿罗汉入涅槃的,阿閦佛净土更强调阿罗汉现涅槃时现种种神变,而且遗骸自行化去,非常清净;至于极乐世界,虽也是二乘共学,却归入一佛乘。总之,净土思想的发展是逐渐完整、丰富,从此土到彼土,从人间到天国,而不断地传出。</span>  <br /><br />从四大净土来说,当然以阿弥陀佛净土最为殊胜,中国佛教也最为遵崇西方净土。但是,如果从完整的净土来说,确实各有殊胜处,也各能适应一部分根机。***法师评价说:<br /><br />  中国人特重西方净土,也即是重佛德而忽略了菩萨的智证大行(阿閦佛国净土);又忽略了现实人间净土(弥勒净土)的信行;这已经是偏颇的发展了。等到与药师净土对论,弥陀净土,也即是被误会作‘等死’、‘逃生’,这那里是阿弥陀佛净土的真义!阿弥陀佛净土的信行者,应恢复继承阿弥陀佛固有的精神!(22)<br /><br />  从现代适应根机来说,只有以西方净土为主体,而强调综合其他净土的思想,加强人间净土与天国净土的结合,做到生与死的全部关怀,这是现代净土宏扬者的任务。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1.12.2006 23:1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2.12.2006 00:48:29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AlterWerther+21.12.2006, 23:10 --><div class='quotetop'>QUOTE(AlterWerther @ 21.12.2006, 23:10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欧洲算是西方极乐净土吧。。<br />[right][snapback]1190750[/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呵呵,楼上看来对欧洲的社会结构还有体制很满意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4.1.2007 23:38:30 | 只看该作者
无欲才能得到安宁,会不会又落到很麻木的境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4.1.2007 23:41:2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4.1.2007 23:44:45 | 只看该作者
问心无愧能快乐么?怎么觉得年纪越大,越难以真正会心微笑。是不是因为对事物的很多看法有了自己的执著呢?<br />多向往孩童天真的微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4.1.2007 23:53: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4.1.2007 23:57:48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慕府风云+05.01.2007, 00:53 --><div class='quotetop'>QUOTE(慕府风云 @ 05.01.2007, 00:53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个人认为,做到问心无愧是达到内心快乐的一大前提。是的,作为成年人的我们确实再难有孩童般天真的微笑,这本身是难以避免的,就好象,你希望花朵一直盛开,永不凋谢,愿望美好,但不可行。因此,唯一可以调节的就是我们的内心,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看待社会,看待自己,人的成长本身也是一种风景,一种美丽。<br />[right][snapback]1204436[/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我的一个朋友劝解我说,别想,多做。让自己的视野开阔,就能快乐。我做了,却依然不快乐。另外一个朋友说,含忍,还清这辈子的债,就解脱。两种态度~~~一种昂头,是西方的乐观,一种低头,是东方的哲学。迷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5.1.2007 00:06: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5.1.2007 00:13:36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慕府风云+05.01.2007, 01:06 --><div class='quotetop'>QUOTE(慕府风云 @ 05.01.2007, 01:06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我个人同意昂头乐观精神。想和做是相辅相成的。确立目标是‘想’,怎样实施是‘做’,目标要正确,否则南辕北辙,做的方式方法要得当,否则事倍功半。<br />低头隐忍也不是不对,关键看对象,该忍则忍,如韩信受跨下之辱,该不忍则不忍,比如,拔刀相助。<br />[right][snapback]1204450[/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也许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觉得东方似乎更倾向于不要太执著,不要太着重于事业的成功。那么就每天都吃斋念佛么?这样不是很懒惰么?这样的日子,有意义么?<br />但是,西方的基督教,也是说,天天都依拜上帝,上帝会安排一切,一切都要为荣耀主而做。会不会也是一种相对的精神上的懒惰?这样过日子,也会有意义么?<br />继续迷惑。。。<br />对了,这个忍不是你说的那个忍。而是低头做人,安心还债的忍耐。<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3.1.2025 04:4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