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李毅博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方国际社会学述评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7.7.2009 16:01:5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学术论坛-李毅--社会学中国研究英文书目


◇ 李毅: 社会学中国研究英文文献简编(未完成) (2006-03-14 18:20:45)(浏览:737)  
◇ 李毅: 中国社会分层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16:11)(浏览:596)  
◇ 李毅: 中国社会组织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14:29)(浏览:925)  
◇ 李毅: 经济社会学中国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12:53)(浏览:1102)  
◇ 李毅: 政治社会学中国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11:18)(浏览:734)  
◇ 李毅: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09:38)(浏览:1350)  
◇ 李毅: 教育社会学中国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08:33)(浏览:362)  
◇ 李毅: 中国家庭性别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07:34)(浏览:268)  
◇ 李毅: 中国城市化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05:38)(浏览:581)  
◇ 李毅: 中国人口、环境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03:51)(浏览:450)  
◇ 李毅: 中国社会运动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01:43)(浏览:314)  
◇ 李毅: 中国社会控制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8:00:06)(浏览:281)  
◇ 李毅: 中国少数民族与宗教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7:52:02)(浏览:176)  
◇ 李毅: 中外关系研究与中外比较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7:50:15)(浏览:202)  
◇ 李毅: 中国台湾省研究英文文献 (2006-03-14 17:48:17)(浏览:277)  
◇ 李毅: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英文文献(1) (2006-03-14 17:46:09)(浏览:223)  
◇ 李毅: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英文文献(2) (2006-03-14 17:44:20)(浏览:27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16.7.2009 21:42:03 | 只看该作者
致敬先!
慢慢认真研读,谢谢李博的重要学习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7.7.2009 07:05:19 | 只看该作者
转载:雅典周刊
http://www.yadian.cc/weekly/list.asp?id=64669


建议北京十万教授连署要求立即实施《官员财产申报法》

李        毅

祖国形势一片大好。中国总产值2009可能超过日本,世界第二。中国总产值有可能在2025年左右超过美国,重回世界第一。

居安思危,中国还存在许多严重问题。腐败问题,就是一个大患。在理论上、实践上,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实施《官员财产申报法》。在中国实施该法,对中国解决腐败问题,所起的原子弹一般的巨大作用,可想而知。

建议北京法学界,宣传该法,呼吁北京十万教授连署,要求中国立即实施《官员财产申报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7.7.2009 21:39:42 | 只看该作者
英国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是南亚西北端的一个内陆国家,东南接南亚次大陆,可下印度洋;西北邻中亚和西亚,能抵地中海。全国五分之四的面积为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兴都库什山脉横陈境内,是中亚与南亚间的重大障碍。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为南亚与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为建立从北非到印度的势力范围带,把矛头指向了阿富汗。而野心勃勃的俄罗斯帝国为南下印度洋,夺取暖洋出海口,也对阿富汗垂涎三尺。南北两大势力不断在阿富汗发生碰撞。英殖民者为与沙俄争夺对中亚地区的控制权,不惜三番五次出兵阿富汗,从1839年至1919年连续对阿发动了三次侵略战争,但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抗击下,入侵者碰得头破血流,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兴都库什山成了英殖民者不可逾越的障碍。
  第一次英阿战争发生于1839年。19世纪30年代,阿富汗经旷日持久的封建割据和内战,终于由多斯特·穆罕默德统一了全国。这时,已控制了大半个印度的英殖民者为把阿拉入其军事同盟,不断对阿进行间谍活动。沙俄也加紧对阿渗透,并骗取了阿统治者的信任,使阿倒向了沙俄。英随即以“俄国威胁”为幌子,加紧进行战争准备,决心出兵阿富汗,推翻阿亲俄政府,扶植傀儡政权。
  1839年4月,英军3万多人经长途跋涉,先后到达奎达,而后越过霍贾克山口侵入阿富汗西南部;英军另一路强行穿越开伯尔山口,配合英军主力作战。阿军仅有1.5万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装备上都远不及英军。英军很快就攻占了坎大哈和加兹尼,兵临喀布尔城下。多斯特·穆罕默德向俄求援遭拒,只好逃到布哈拉避难,英国随在喀布尔建立傀儡政权。为回击英国侵略军,阿富汗人民揭竿而起,展开抗英游击战争。各地游击队依托有利地形,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袭击英军哨所,切断敌交通补给线,收复重要城镇。英军在阿游击队沉重打击下,士气低落,惶惶不可终日。
  1841年11月2日,喀布尔爆发起义,各地游击队举行联合反攻,怒不可遏的喀布尔市民手执各种原始武器冲向预定目标。起义军英勇作战,势不可当,当晚就占领了喀布尔全城。第二天起义军向城外的英军据点进攻,英殖民军惊呼“阿富汗全国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对我们了”。战至9日,起义军攻占了喀布尔至巴拉·喜萨尔要塞间的全部据点,后又击毙英国公使麦克诺顿,英军被迫同意从喀布尔撤军。英军残部及随行人员和家属1.6万人在向贾拉拉巴德撤退沿途,多次遭到起义军的伏击,最后只有一名身负重伤的军医跑回贾拉拉巴德,报告了英军全军覆没的消息。此后,抗英武装又包围了贾拉拉巴德和坎大哈,收复了加兹尼,英傀儡政权彻底垮台。
  英殖民者不甘心失败,增调援军,首先解了贾拉拉巴德和坎大哈之围,尔后从东、南两个方向大举进攻喀布尔。1842年9月,阿军经浴血奋战,终因力量悬殊,主动撤离了喀布尔。英军重占喀布尔后烧杀抢掠,疯狂报复。但阿人民并没有屈服,抗英斗争更加高涨。英军唯恐再遭惨败,在救出人质后,慌忙于10月12日撤回印度。历时三年半的第一次英阿战争,使英殖民者损失了3万余人,耗资1.5亿英镑,结果以阿富汗人民大获全胜而告终。以后30多年英国殖民者未敢再向阿富汗发动侵略战争。
  1879—1881年英殖民者又进行了第二次侵阿战争。19世纪70年代,英俄两国在阿富汗南北两翼不断进行侵略扩张,将边界向前推进直接与阿领土接壤,对阿构成新的直接威胁。
  阿为寻求庇护,接受了沙俄提出的包括出兵援阿等条款的条约草案,拒绝了英国使团来访。英殖民当局不能容忍阿与俄结盟,便以使团遭拒为借口出兵侵阿。1878年11月,英殖民军3.5万人分3路入侵阿富汗。阿统治者一心指望俄国援助,采取不抵抗政策,有意将5万人的军队分散在全国各地,企图让英军深入国境,迫使沙俄实现出兵援助的诺言。由于阿实行这一指导思想,使得阿军防守十分薄弱。南路殖民军向坎大哈推进,一路未遇抵抗,于1879年1月8日轻取该城;
  中路殖民军在派瓦尔山口受阻,后迂回阿军侧后迫其后撤;北路殖民军在开伯尔山口遭阿军炮火猛烈轰击前进受阻,但当夜阿军奉命撤退,殖民军顺利占领了贾拉拉巴德。阿大片国土沦丧,请求俄国出兵。但沙俄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不愿在阿与英国摊牌,因而拒绝出兵。阿富汗迫不得已于5月26日同英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甘达马克条约》,阿成为英国的附属国。
  《甘达马克条约》的签订激起阿国内一片义愤。9月8日,喀布尔爆发人民起义,愤怒的士兵和群众包围殖民者官邸,杀死了英国总督。喀布尔的人民起义点燃了全国抗英烈火,许多部族纷纷组织抗英游击队。在喀布尔市郊,不少农村妇女拿着铁锨、斧头、马刀参加抗英军作战,使侵略者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代价。10月12日,殖民军再度占领喀布尔,对爱国者和广大市民进行疯狂的报复。各地抗英武装以加兹尼为基地,对喀布尔形成包围,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并挫败了殖民军对加兹尼的进攻,给敌以重创。1880年7月27日,抗英军2.5万人在坎大哈附近与殖民军一个旅遭遇,打响了著名的迈万德会战。抗英军在兵力火力上均占优势,战斗开始后,抗英军首先以炮火压制敌两翼的炮兵和骑兵,掩护步兵前进。尔后步、骑兵紧密配合,乘势发起猛攻,打得殖民军溃不成军,只是援军赶到才免遭全歼。抗英军乘胜向坎大哈进军,喀布尔殖民军也被10万起义军包围,英殖民当局调来大量增援部队才把抗英军镇压下去。在阿人民的英勇抗击下,英殖民军到处挨打,四处碰壁,被迫同阿富汗统治者签订妥协性协定,同意阿内政自主,但外交受英控制。1881年4月,殖民军放弃了侵占阿富汗的打算,全部撤出阿富汗。
  1919年爆发了第三次英阿战争。19世纪末,阿富汗国内安定,经济复苏,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牵制了英国很大力量;俄
  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国际国内形势对阿摆脱英国外交控制,争取彻底独立十分有利。1919年2月,阿改革派代表人物控制政权后,宣布阿富汗独立,不承认任何外国特权,并采取联苏抗英的政策。英殖民者拒不放弃它在阿享有的特权,在阿边境集结兵力,准备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5月3日,英军袭击开伯尔山口阿边防军,接着,英国侵略军3.4万人分为三路入侵阿富汗,主力在北线经开伯尔山口向贾拉拉巴德方向进攻,一部在南线向防守薄弱的坎大哈出击,另一部在科哈特地区取守势。阿军4万人分三路在开伯尔、加兹尼和坎大哈迎击敌人。英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还拥有少量装甲车和作战飞机;而阿军训练很差,装备落后,刀、剑是主要兵器,为数不多的枪炮不但陈旧,而且弹药不足,英军在兵力兵器上占有绝对优势。尽管如此,阿富汗人民为独立自由而战,士气高昂,作战英勇,并得到了印阿边境少数民族起义军的大力支援,扭转了被动局面。5月6日,开伯尔方向阿军以3个步兵营攻占了敌巴格要塞,抢占了朗迪科塔尔要塞周围有利地形,但未乘敌兵力空虚之机攻下要塞,坐失战机。英军增援部队迅即赶到,在英国皇家空军的支援下,夺回了巴格要塞,阿军且战且退。英军又集中轰炸了贾拉拉巴德和喀布尔,引起阿军和市民恐慌。英军正准备向贾拉拉巴德进攻时,得知阿军在中路主动出击,被迫分兵增援。
  加兹尼方向阿军行动迅速,5月19日进至边境重镇马敦,居高临下,迫敌后撤。随即抄小路直插塔尔城下,直接威胁敌设在科哈特的大本营,打乱了英军部署。阿军以炮火猛轰塔尔城,但由于步炮协同不利,未能攻下该城。英援军赶到后,阿军为保存实力,主动撤出战斗。南线阿军取守势,在优势之敌进攻面前,顽强坚守,给敌以重大杀伤,迫其停止进攻。
  阿军的英勇抗击和印度解放运动的高涨,使英侵略军处境困难,被迫放弃了继续作战的计划。6月3日,双方停火,进行谈判。1921年11月22日,英阿签订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至此,阿富汗人民抗英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1839—1919年间,阿富汗进行的三次抗英战争是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正义战争,是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战争中,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居然一次又一次地被一个弱小落后的国家所击败,在世界历史上实属罕见。它雄辩地证明,任何强国要想以武力征服一个生命力旺盛,民族意识强烈,反抗精神顽强的民族,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它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树立了榜样。当然,英国在阿富汗进行的是殖民扩张的非正义战争,是必定要失败的,但反思当时英国殖民者在世界各地到处得手,而在阿富汗却碰得头破血流,这不能不给人以历史的启迪。
  从英国殖民者方面看,其不惜三番五次出兵一个贫穷的山地国家,企图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是出于与沙俄争夺对中亚控制权的战略需要。虽然英侵略军在兵力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其弱点也十分明显。首先,英军劳师远征,后勤供应不济,交通补给线长,易受攻击,又无法就地筹措作战物资,难于支持长期战争;其次,英军对阿地形气候不适应,不熟悉山地作战,对阿人民的抵抗意志和各种困难估计不足,在实行外线作战时,对活跃于深山密林的阿抗英游击队束手无策,处处被动挨打;第三,英军士兵主要是雇佣兵,士气低落,一有机会就逃跑甚至倒戈,战斗力不强。这些都是造成英军不敢长期作战和对阿实行军事占领的重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7.7.2009 21:40:00 | 只看该作者
阿富汗打了八十年,打了三场英阿战争,三次打败英国,最后彻底打走了英国。中国在所有方面比阿富汗不知强大多少倍,可是,打输了鸦片战争,打输了甲午战争,蒋介石不战而弃东北、平津。为什么?大陆现行大中小学教材的解释基本上是错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7.4.2010 07:1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7.4.2010 08:3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3.5.2010 03:44:20 | 只看该作者
李毅英文著作见: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ial_class#Chinese_model
http://www.socioweb.com/sociology-books/book/0761833315
http://www.univpress.com/ISBN/0761833315
http://www.worldcat.org/isbn/0761833315
http://www.worldcat.org/oclc/71438053

李毅部分中文论著可免费阅读,恭请上网搜索、点击、批判:
1.        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与演变
2.        西方国际社会学述评
3.        中国重回世界第一大战略举隅
4.        国际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社会变革
5.        社会学中国研究英文书目
6.        李毅:我的社会学观点
7.         1840年至1949年中国落后的原因(未定稿)
8.  秦始皇毛泽东散论
9.        美日中台台海战略的国际社会学
10.        祖国统一的时机与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31.5.2010 23:0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7.6.2010 17:56: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deweg 于 7.6.2010 18:57 编辑

回复 2# 李毅博士


    "在亚欧非世界大体系中,中国处于核心地位一千多年,欧洲是边缘。1865年前后,英国产值超过中国;1900年前后,美国产值超过英国;中国成了边缘。今后几十年内,中国产值有可能超过美国,并长期保持第一。果如此,则以中国为核心,就是人类世界体系的常态。"

您好!
      鸦片战争以前,中欧之间的历史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中国还未被卷进全球化过程,可以说之前的中国处于东亚的中心地位,但说“在亚欧非世界大体系中,中国处于核心地位一千多年”似乎不太合适吧。

    另外所谓多极化,即指有很多的中心,世界不同的文明都有各自的中心,能简单地说其中一个是世界核心,其他的都在世界边缘吗?另外谁是世界文明的核心,能简单地以产值来衡量吗?


以上,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8.11.2024 11:5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