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9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布什政府为何对中国军购实施全球封堵? -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4.7.2007 14:15:27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裁是一个或多个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对外政策目标而对另一个或多个目标国实施的歧视性限制行为。小布什政府对华制裁主要体现为三种形式:第一,美国单独实施制裁;第二,通过美国参与并主导的多边出口控制机制实施制裁;第三,通过围堵其他国家或国际行为体的对华军售行为实施制裁。因篇幅所限,本文重点分析第三种形式。<br /><br />围堵过程描述 <br /><br />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军购进行的围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br />1、阻止以色列对华军售和转让新技术<br />从克林顿政府第二任期的后期开始,美国对中国的军品进口就开始横加干涉。小布什政府主台后干涉力度加大。2003年12月,美国向以色列下达命令,要求以终止所有向中国出口武器和安全设备的合同。2004年,美国又以以色列20世纪90年代向中国转让拦截“飞毛腿”导弹的技术,“可能会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为由,逼迫以色列停止向中国转让这种技术。2004—2005年,美国又对中国送交以色列维修的“哈比”(Harpy)无人驾驶攻击机问题上,对以色列采取一系列严厉的军事制裁措施,迫使以取消了对华武器销售,并同意不再归还中国交给以色列制造商进行升级的“哈比”无人机的零件,还接受了美国提出的全面执行《瓦森纳协定》的要求。<br />2、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br />2003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要求欧盟外长会议审议对华军售问题,22004年12月,欧盟宣布将于2005年6月底以前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但是2005年6月13日召开的欧盟外长会议放弃原定的解禁计划,并表示将不在该问题上设置新的时间进程表。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美国朝野一致的强烈反对是使得解禁未能按时进行的最大外因。美国会在2005年上半年就通过了四个简单决议案来表达反对欧盟解禁的态度。随后又通过了阻止外国向中国出售武器的法案。美参众议员也在各种场合表达对解禁的反对态度。美国的学术界和思想库不分原来的偏左或偏右的立场,也一致发出了反对的声音。<br />3、干涉乌克兰的对华军售<br />乌克兰独立后,积极发展对华军事关系。尤其是在库奇马执政时期,乌中军事合作达到高潮,不少军事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也几乎没有限制,乌克兰还向中国出售了一艘已退役的航母。2002年11月珠海航展期间,乌克兰官员建议中国购买已经基本完工的“乌克兰”号光荣(SLAVA)级导弹巡洋舰。然而美国利用其每年对乌克兰超过 2亿美元的援助和乌克兰急欲加入北约的迫切愿望为筹码,迫使乌克兰中止了对华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出口,其中就包括“乌克兰”号巡洋舰。<br />4、压制捷克取消对华军售<br />“维拉”雷达系统(VERA-E)是世界上能发现隐形战机踪影的唯—一型雷达,被称为“隐形战机的克星”。2004年1月,捷克工贸部向捷克武器出口公司——奥姆尼波尔公司发放了许可证,允许该公司向中国出售6套“维拉”雷达系统,金额高达 6 000万美元。然而,2004年 5月20日,捷克总理什皮德拉对捷克电视台说,向中国出售“维拉”雷达系统不符合捷克的外交利益。捷克议会外事委员会主席对媒体的解释是:捷克取消这笔交易,是应“伟大朋友”的要求作出的。而这位“伟大朋友”正是美国。<br />5、密切关注俄罗斯对华军售<br />美国一直在紧盯俄罗斯对华武器贸易。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力报告》自2004年以来就加大篇幅论述中国从俄罗斯的军购。例如在2006年5月23日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2006年《中国军力报告》中,再度对中俄军事合作表示严重担心。除大量列举数字外,该部分报告还称,“在过去10年里,单是俄罗斯一国向中国出口的武器就占中国进口武器总额的约95%,而且俄罗斯依然是中国最主要的武器和原材料供应国。”《莫斯科时报》曾以“武装中国让美国神经紧张”为题报道称:“华盛顿对北京的军力扩张以及俄罗斯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担忧日甚,一直想极力说服俄限制对华军售”。 <br /><br />围堵方式分析 <br /><br />美国为达到全球封堵对华军售的目的,不惜使用外交施压、立法约束、使用或威胁使用军事制裁等手段。<br />1、外交施压<br />外交施压往往是美国采取的第一步行动。当美国认定某项计划不符合其利益时,即会展开针对该国的外交攻势,希望突破该国政府的心理防线,使其就范。在阻止以色列对华军售过程中,美国对以色列的施压可谓明目张胆:美国防部高级官员拒绝接听来自以色列国防部的电话;无限期推迟美以之间每六个月举行一次的军方高层战略研讨会;等等。<br />在欧盟讨论是否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期间,前往欧洲访问的美国官员和人士,上至总统、下至军工企业主,中间还有美国会议员,都毫无例外地向欧盟国家同仁们游说,施加政治影响。另外,美国还从2004年开始,在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中对欧盟解禁问题“重点关注”,以让欧盟了解美国对此问题的强烈关注程度。<br />2004年5月,为压制捷克取消对华出售“维拉”雷达系统,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亲自给捷克外交部长写信,要求捷克“顾全国际安全利益,取消这笔买卖”他又给捷克总理弗拉迪米尔•什皮德拉写信,警告说如果捷克把雷达系统卖给中国,其技术可能被中国模仿,然后再被大批出售到其他国家,从而对美军造成威胁。美国还联手英国等欧洲盟友,协同游说捷克政府。面对强大压力,捷克工贸部于5月19日举行闭门会议,决定取消授权。<br />2、国内立法<br />当外交施压不能奏效时,美国往往就会用法律大棒收拾“违法者”。即通过国内立法的形式来制约相关国家的对华军售行为。2004年5月,众议院通过由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提出的《2005年度国防授权法案》(H.R.4200),其中包含一条规定:对那些向中国转让某些军事物项的任何外国法人实施准入制裁。为阻止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2005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了《2006年度国防授权法案》。该法案要求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强烈压制欧盟同行保持欧盟对华武器禁运;要求政府阻止外国国防承包商向中国出售敏感军事用途的技术或武器系统;政府应当向国会相关委员会提供关于外国尤其是俄罗斯和以色列向中国出售军品的性能和范围的综合年度报告。2005年6月13日,欧盟外长会议放弃了原定的解禁计划,并表示将不在该问题上设置新的时间进程表。然而,美国并没有因此放松在这一问题上的紧张程度。通过制定并通过《2005年东亚安全法案》,美国为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加上了保险索。该提案要求美国总统密切关注国际上向中国出售武器的公司以及支持这种交易的政府;每年向参议院提交一份年度报告,写明所有出售武器给中国的国际公司,以及那些与美国合作研发武器装备,同时又允许本国军火商向中国出售武器的欧盟成员国;多次对华军售的公司和政府若要在以后获得美国敏感的武器技术,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并接受美国国会的审查;等等。<br />3、使用或威胁使用军事制裁<br />这是美国最常用已屡试不爽的手段之一。在压制以色列停止对“哈比”无人机的升级服务过程中,美国对以色列实施了严厉的军事制裁。首先是安全领域全面制裁,即不管是否对华出售过军工产品,只要属于安全领域都要遭受制裁。其次是中止军事技术合作,包括中止“改进型地面部队伪装系统”的合作开发;中止“猎杀者—2”战斗机合作开发中的信息互换;中止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等。据以色列国防军的一位高级官员说,虽然以色列只是F-35项目的“安全合作参与者”(D级),但以色列空军却是“这一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br />在表达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反对时,美国更是以“终止大西洋两岸的军事技术合作”作为杀手铜。2005上半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各自通过了两个简单决议案,表达对欧盟解禁的强烈反对态度。尽管这些简单决议案不具有法律效力,但议员们通过提出这些议案一方面向欧盟成员国发出了警告的信号,另一方面也对行政部门施加了强大的压力,布什总统在反对解禁的讲话中就屡次以国会的立法报复作为挡箭牌。 <br /><br />围堵动机分析 <br /><br />小布什政府对中国军购的关注和阻挠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br />1、美国煞费苦心地在全球建立对华军购封锁线。为此打出的第一个幌子是“中国的人权状况还不够好”,这一点在反对欧盟解禁时尤为突出。但这一理由非常牵强。因为提到人权的原因,美国的官员总要有意无意地把其另外的意图暴露出来。例如国务院发言人鲍彻在2004年1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认为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是互补的,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实施的,特别是对人权的严重侵犯,那些理由到今天依然有效。”在2005年1月25日,鲍彻又称:“鉴于中国的人权记录”,取消对中国的武器禁运“不是正确的决策,时机不对,并将发出错误信号”。关于中国的人权状况,鲍彻说:“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改善;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负面的情况,因而我们认为取消禁运的时机不对。”同时,他不忘提及,“华盛顿还担心可能出售的某些武器系统会改变那个地区的军事局面,特别是相对于台湾”。可见人权的借口只是一个挡箭牌,掩盖了人权背后的真实动机。<br />2、维持台海两岸军力平衡<br />在压制以色列、乌克兰、捷克等中止对华军售,反对欧盟解禁的理由中,美国言必提及的就是向中国的军售会使台海军力失衡。美国官方一贯声称,美国支持并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但同时,美国又依据其所谓的国内法——《与台湾关系法》对台湾的安全给予承诺。美国自身政策的两面性导致了台湾海峡局势的日趋复杂化。为了不使大陆获得对台湾的军事优势从而增加中国政府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美国在加紧对台军售的同时,更加密切关注大陆的军事建设,中国的军购自然成为美国关注的焦点。凡是认为有可能增加大陆军事力量的军购都被美国与台海军力平衡的问题联系起来。2005年2月布什在布鲁塞尔与欧盟成员国以及北约成员国会谈时指出,“美国非常担心向中国的武器转让会是技术的转让,这将会改变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平衡。”<br />美国关注中国军购对台海军力平衡的影响的深层动机在于,美国担心在可能的台海冲突中美国因介入而与大陆发生直接的交手。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2005年4月访问欧盟时也表示,美国担心欧盟出售给中国的先进武器在未来的冲突中会对美军构成威胁。<br />3、维护霸权地位<br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终于登上了世界权力的顶峰,防止任何国家对美国的全球地位构成挑战成为其一直关注的问题,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成为其锁定的目标。尤其是小布什政府上台前后,在新保守主义的把持下,视中国为“战略竞争者”,特别加大了对中国军事上的合围。加强对华出口管制和干涉第三国对华军售则是美国从军事上遏制中国的一环。<br />小布什政府的对华军事遏制战略建立在“中国威胁论”尤其是“军事威胁论”的认知基础上。这从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国军力报告》等官方报告以及政府高级官员的证词、讲话等可以体现出来。在2001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中国被列为最有可能挑战美国利益的“地区性资源大国”。2002年7月12日,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中国军力年度报告》夸大中国国防开支,渲染中国国防现代化对美国和台湾的“威胁”。2005和2006年的《中国军力年度报告》都宣称一个经济和军事上不断强大的中国将对亚太地区构成“威胁”。2006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还点明指出中国是其“潜在的战略对手。”<br />在这种战略认知基础之上,美国自身加强了对华军售和技术转让的控制,对任何可能增加中国军力的第三国的对华武器销售和技术转让都进行百般阻挠。在加紧建立围堵中国军事基地的同时,不惜代价在全球展开一浪接一浪的围堵中国军购。 <br /><br />西方国家与俄乌等国对华军售前景 <br /><br />在小布什政府军事制裁等压制下,西方国家以及俄乌等国对华军售政策将趋于谨慎和严格,中国军购前景不容乐观。<br />1、以色列对华军售前景堪忧<br />美以特殊关系以及以色列在这一次“哈比”无人驾驶机问题上受到的压制,使以色列在短期内的对华军售问题上难有进展。从经济上看,以色列是世界上获得美国外援最多的国家;从安全上看,美国是以色列武器装备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提供者,美承诺保持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优势”;从外交上看,以色列在巴以冲突问题上和国际舞台上主要靠美国支持。重要的是,曾受到美国严厉制裁和重压的以色列绝不敢再去“以身试法”。<br />更让人担心的是,以色列现在不仅不向中国提供武器,甚至还把目光转向了台湾。2005年9月10日,以色列副议长率领的议员团访问台湾。以色列主要媒体《耶路撒冷邮报》当日在头版刊登报道称,除了推销在轰炸黎巴嫩中使用的激光制导炸弹外,以色列还准备帮助台湾发展“天马”新导弹,该导弹射程覆盖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另外,近年来台以之间的军事合作还与美国有关。据称,为弥补以色列因停止对华军事售而产生的“损失”,美国在以色列对其军品出口管制制度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前提下,在以色列对台军售问题上一直持默许态度。<br />2、乌克兰对华军售之路多坎坷<br />从军事实力上看,乌克兰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独联体第二大国。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部分军事遗产,成为世界十大武器和军事技术出口国之一,近年来一直排在世界前五位左右。而且十余年来一直作为中国继俄罗斯之后的第二大武器供应国。虽然乌克兰曾在美国压力下放弃向中国出售某些先进武器,但乌境内存在的大批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世界一流的军事科研机构以及军工生产制造企业,仍是中国在军购方面的重要合作伙伴。与以色列不同,乌克兰与美国的军工合作没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受到美国的掣肘会小一些。然而,乌克兰现在的政治需求使得对华军售之路不会很平坦。<br />亲西方的现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下上台执政的,因而对于美国的强大压力,乌克兰政府将很可能不得不言听计从。其实早在尤先科上台后,就调整了直接负责武器进出口部门的领导班子,并重新严格审查敏感产品和技术清单,以期得到美国的肯定。这其中,对华售武问题据称是武器出口战略调整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为了在谋求加入欧盟、北约,以及经济援助等方面得到美国的鼎力支持,乌克兰在对华军售方面肯定还会在受到美国压力时让步。<br />3、欧盟解禁之路曙光难现<br />在美国的压力以及自身一些内部障碍存在的情况下,欧盟未能如期解除对华武器禁令,但能够就此展开讨论就意味着“坚冰开始融化”。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效应将使欧盟内部就解禁问题的讨论更加激烈,未来商业利益的驱使会让武器禁运越来越难坚持。连欧盟高级官员也称“解禁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其实即使在存在禁运的情况下,欧洲向中国的军品销售也在逐年增加。据欧盟报道,其到中国的总防务出口2002年为2.l亿欧元(大约2.75亿美元),到2003年就翻了一翻,增加到4.16亿欧元(大约5.45亿美元)。而2003年的总销售额是2001年总销售额(5400万欧元)的八倍。然而,这种情况与解除禁运后的情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只是令人惋惜的是,欧盟解禁问题自2005年6宣告失败后便几乎成为一个禁忌,鲜有国家再正式提起。从中短期内来看,解禁的希望有些渺茫。<br />4、俄罗斯对华军售难以一帆风顺<br />俄罗斯是冷战以来中国最大的军品进口国。俄罗斯的特殊地位以及实际的政治、经济需求使其不会轻易放弃中国的市场。作为独立自主的大国,对华军售能为中俄两国的政治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当前美国借民主问题干涉中亚事务、从外部蚕食俄战略空间的情况下,俄罗斯很需要中国的合作,以制衡美国的扩张;同中国发展军工合作可以为俄军工综合体提供充足的资金,从而为俄罗斯的科技密集生产创造基础,使民用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提高到进入世界市场的水平,并且占有相应的地位。这将有助于增加俄罗斯综合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保障俄罗斯的稳定发展和繁荣,并最终成为保障俄罗斯联邦整体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br />尽管俄罗斯十分热心对外军售,在武器出口对象的选择上似乎没有美国那么严格,在出口的武器方面也包括较为先进的战略和战术武器。但是,实际上,俄罗斯对外军售有相当大的保留。首先,俄军售基本上只限成品不售技术,以避免未来的市场受到“潜在威胁”;其次,俄对外出售的武器在关键性作战系统方面往往被“精简”;第三,俄出口型的武器装备与自用型的质量有较大差别。另外,除这些人为设置的障碍外,俄罗斯本身在军事工业转型过程当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例如由于军火生产厂家人员流失严重,俄罗斯难以履行合同从而导致拖延武器交货期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br /><br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国目前在全球的军购市场受到了美国的干预,这种干预主要建立在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战略认知基础上。这种战略认知在短期内没有消除的迹象,因此美国对中国军购的围堵仍将继续,作为中国主要军品进口国和地区的以色列、捷克、乌克兰和欧盟今后对中国的军售必将举步维艰。而作为中国最大军品进口国的俄罗斯除受到美国的压力外,其本身对中国的军售也存在着一些障碍。因此,对于中国的军购的前景我们必须抱有清醒的认识,在积极争取对外军购的同时,立足国内,努力提升我国在国防科技工业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br /><b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1.2024 15:5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