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食味
德国频道
查看: 15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忠魂为何守辽东 PART1(ZT)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12.2002 01:58:38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忠魂为何守辽东<br><br>              -相炳-<br><br>              一 前言<br><br>  在中共十大元帅中,林彪资历最浅,却排名第三。以“红军之父”著称的朱德<br>是总司令,彭德怀是副总司令,曾经代总司令,这种历史造就的原因,林彪是不可<br>能用战功超越的。若仅以资历而论,林彪是黄埔第四期学生,聂荣臻、叶剑英是他<br>的老师,徐向前属黄埔一期也是他的学长;南昌起义时林彪是连长,而刘伯承、贺<br>龙分别是参谋团团长和军长、起义总指挥,陈毅在南昌起义部队和红四军中则当过<br>林彪的直接上级;退一步说,即使副主席高岗不死,他在军内的排名也必在林彪之<br>后,林彪的浅历也就比罗荣桓稍许强点。然而,无论是黄埔军校时任他的教官,还<br>是南昌起义时任他的总指挥,还是上井冈山时任他的军长、党代表,统统被他超越<br>,这已足以说明林彪是凭着赫赫战功,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但是,林彪成为元<br>帅第三,与其他九位不同是:他年纪最轻、战功最大,在党内、军内取得的地位最<br>高,妻、子因他而死,自己和夫人尸首分离,是死后唯一没进八宝山的开国元帅。<br><br><br>  作为一名24岁就当军长的年轻将军来说,没有一点希奇、神秘可言。想当年<br>汉武帝的骠骑将军霍去病,16岁统兵塞外,6伐匈奴,死时才24岁;南宋抗金<br>名将岳飞在相州李固渡(今河南安阳),率300游勇散兵大破十倍于己的金国正<br>规军,斩主将完颜赫首级于马下,时年也是24岁。但是林彪的军事生涯是不能与<br>历史上的这两位英雄简单地相比的,他从见习排长干起,一生除了副统帅外从未当<br>过副职,仅此一点,先人们也无法去和林彪相比拟,即使在世界史上有林彪这一经<br>历的也不多见。<br><br>  纵观林彪一生,是人时被万众拥戴,成鬼后遭神州共讨,其获得的荣誉和地位<br>简直是天堂与地狱般的大起大落。他从一个普通的见习排长,一跃成为共和国第二<br>号神级人物;他一度红得发紫,又落得紫得发黑;他从权力倾国的接班人,又迅间<br>跨进十恶不赫的罪人行列。林彪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前后反差如此之大,在历史<br>上恐怕算得上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奇人。<br><br>  “9.13”事件至今已经过去31年,关于林彪的死,中共官方早以大量的<br>人证物证定成一个让后人永远翻不了的铁案。可事情往往就是事与愿违,面对证据<br>如山的铁案,世面上反而流传出很多不同于官方的说法,有国内的传说,也有海外<br>的版本,如“西山镇压说”、“绑架说”、“导弹击落说”、“隐替身说”等等,<br>这些说法真是众说霏云,几乎达到鱼目混珠的程度。就各种说法的来源来看,有的<br>是以神密人物自居,有的是以当事人现身,有的是林家未亡人的陈述,有的是根据<br>自己掌握的线索来假设论证……其实,有如此多的各种说法,只能反应出一个实质<br>性问题,就是反对官方定下的结论,这也说明了林彪在“9.13”事件里死得离<br>奇,死得不明不白,死得无法让好多人信服。<br><br>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是个人意志的产物。林彪死亡真相别无其他,只能<br>有一个,事实究竟如何,真相只有一个,对历史负责的人不仅要留给后人一个真相<br>,更要交代这个真相的过程和形成的由来,因为有结果必有原因。本人高中学历,<br>既不是历史学家,也没有写作经验,是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后人,属于无党派<br>人士,跟林彪事件更无任何瓜葛牵连,怀着探索的目的去了解事件真相也不到2年<br>的时间。在此,我只是想就自己掌握的资料,来谈点个人的分析和看法,如有不妥<br>,望大家能批评指正。<br><br>       <br><br>“林瘌痢(武汉方言,“痢”音同:堤)<br>       坐飞机<br>       摔下来(“摔”音同:达)<br>       屁股只冒气”<br><br>  这是在“9.13”事件发生之后广泛流传的一首儿歌,它足以说明林彪犯下<br>了深重的罪孽,实在是不得人心,其滔天罪行在神州大地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br>我就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现在还清楚记得有好多儿歌,如:“叛徒林彪、孔老二<br>,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肚里藏诡计。鼓吹‘克己复礼’,一心想复辟……”<br>,当时在学校的宣传栏或黑板报上,各种类型的批判文章,配上形形色色的讽刺漫<br>画,伴随着铿锵激昂的童音,随处可见。<br><br>  小时候,本人读书还算认真,见课本上讲红军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对此我是<br>深信不疑。长大后感到有点奇怪:为什么北上抗日要西渡金沙江,而不直接去东北<br>?后来我就更觉奇怪了:长征怎么在1936年到达陕北时就结束了,可“七七事<br>变”是一年后才发生的事情呀,难道当年北上的红军真具有先知先觉的洞察力,能<br>在日寇行动之前,就抢得先机,而站住主动?<br><br>  直到进入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才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才看到了不同的言论,才<br>彻底地觉醒,才真正搞清楚“北上抗日”的确实含义,这一切的感触就如同在塔利<br>班领导下的阿富汗人民能看一眼电视、收听一下电台广播一样,遭麻痹和禁锢的思<br>想得到了解放!在思想被解放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发现一本辉煌灿烂的中共党<br>史里,竟然没有几条真实的内容值得阅读。看看“开国大典”吧,究竟有哪些人站<br>在天安门城楼上,大声喊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又有哪些人从站着的画面<br>里消失得无影无踪?看看在毛泽东去世后,在为其守灵的宏大场景里,究竟有没有<br>站着个曾经与他血肉与共的至爱夫人?看看在邓小平与英国前首相、与葡萄牙前总<br>督分别举行收回香港、澳门的签字仪式时,怎么看不到1980年到1986年任<br>中国政府的总书记,怎么也见不到同时期的总理,究竟有没有这两项职务,存在过<br>这两个人吗?我们天天在标榜自己的“实事求是”,天天在教育人们去信奉马列主<br>义毛泽东思想,天天在宣传历史唯物主义,可这么几个简单的历史场面,竟然被肆<br>意篡改,被任意地歪曲,可想而知我不得不怀疑一本中共党史能有多少真实可言。<br>在今天的市场经济领域,因为肆意造假,真实被玷污,法律被践踏,使水货泛滥成<br>灾,虚假在繁华昌盛的外表包装下掩盖住了一切。真是不敢想象,如果长此以往,<br>再过个20年、30年,我们的后代会怎样去面对一个“客观”、“真实”的过去<br>,这样的未来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继承和发展,而是严重关系到一个民族的道德品质<br>问题和生存问题。<br><br>  正是因为本人的醒悟,才发觉自己有一段被欺骗、愚弄的经历;正是因为受良<br>知的驱使,才促使自己去了解被包装、粉饰的过去。“9.13”作为发生在中共<br>党史里的一项特大事件,这里面能有多少真实性可言,相信大家心里有杆秤。有结<br>果必有原因,“9.13”事件发生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孽得以昭示天下,本人<br>就以中共官方在历史上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一系列定性罪名,先谈点个人看法。<br><br>            二 罪行的疑惑<br><br>  “9.13”事件发生后,林彪和他生前的四员大将被大量的“铁证”定为反<br>革命集团,被举国唾骂了整整31年。这几员大将被锁定为林彪死党的骨干分子,<br>史称“四大金刚”,即: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和邱会作,因他们未随主子一块<br>外逃叛国而得以苟且残生,直到今天在国内的老百姓只要一提到“林彪”这两个字<br>,总会有人骂到“叛徒”、“卖国贼”、“反革命”等极具诋毁的贬义词。那么林<br>彪这个反革命集团到底犯有什么罪,先看看中共官方在历史上的一系列定性:<br><br>         <br>中共中央发出林彪叛逃通知<br><br>  1971年9月18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份关于林彪叛逃事件<br>的文件。文件正式通知:“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仓皇出逃,狼狈投敌,叛<br>党叛国,自取灭亡。”并宣称:“对于林彪叛党叛国事件,中央正在审查。”文件<br>说,现有的种种人证物证业已证明:“林彪出逃的罪恶目的,是投降苏修社会帝国<br>主义。”并说:“根据确实消息,出境的三叉戟飞机已于蒙古境内温都尔汗附近坠<br>毁。林彪、叶群、林立果等全部烧死,成为死有余辜的叛徒卖国贼。”文件说,中<br>央对于坚决同林彪划清界线的同志,不论他过去是否受过林彪的影响,是否犯过错<br>误,都是同样爱护而不会轻易怀疑的。各级党委应当深入揭发和严格批判林彪的错<br>误和罪行。这个文件根据内外有别,有步骤传达的原则,第一步只传达到省、市、<br>自治区党委以上的党组织。然后传达到地、师以上干部,再传达到全国。12月1<br>1日、1972年1月13日、7月2日,中共中央陆续下发了《粉碎林、陈反党<br>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材料之二、材料之三,大规模的批林整风运动<br>在全国展开。<br><br>       林彪事件是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个伟大胜利<br><br>  1972年5月1日至6月23日,批林整风汇报会在北京召开。中央各部门<br>和各省、市负责人共312人参加。为说明与林彪集团的斗争过程,为进一步深入<br>彻底批判林彪等人,周恩来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并着重介绍会议文件。这场<br>会议的最主要文件是毛泽东写给江青一封信,政治局9人分到各组去解释这封信。<br>江青个人的解释刊登在会议简报上,她说毛泽东早在1962年就看出林彪“不是<br>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在6月23日的会上作了《关于国民<br>党造谣污蔑地登载所谓“伍豪启事”的真相》的报告。批林整风汇报会把粉碎“以<br>林彪为头子的资产阶级司令部”作为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个伟大胜利。<br><br>            批林要批极右<br><br>  1972年11月28日中联部、外交部在《关于召开办事会议的请示报告》<br>中提出“彻底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煽动的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两天后,周恩来<br>批示:“拟同意。”到了12月2日江青却批示:“我个人认为应该批林彪卖国贼<br>的极右,同时批他在某些问题上形左实右。在批林彪叛徒的同时也应着重讲一下无<br>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5日王若水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表示拥护周恩来关于<br>批判极左的意见,反映了张春桥、姚文元不同意批判极左的问题。17日毛泽东与<br>张春桥、姚文元谈话,认为王若水的看法不对,极左思潮要少批一点,批林要批极<br>右。在毛泽东的意见传达后,全国开始批判林彪的极右实质,不再批极左。<br><br>         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开始展开<br><br>  1972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重要谈话中涉及到如何处理老干部的问题。他<br>说:“看来贺龙同志的案子假了!怎么打倒了那么多干部?我也无意把他们都打倒<br>嘛!我主要是想教育他们。”周恩来随即提出建议:“看来有一个落实干部政策的<br>问题。”毛泽东同意:“对这个问题就由你组织落实吧!”于是落实干部政策、解<br>放老干部的两个办法出台,中央由中组部负责落实副部长以上干部政策;军队有总<br>政治部负责落实正军级以上干部政策。于是数以百计的高级干部、将领被落实了政<br>策,但彭德怀、刘少奇等人不在此列。<br><br>        中央批准关于林彪反党集团的审查报告<br><br>  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一致通过并批准中央专案组《关于林彪反党集<br>团反革命罪行的审查报告》。《审查报告》说,“林彪是长期隐藏在党内的资产阶<br>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林彪集团是一个叛党叛国的反革命阴谋集团”<br>,并说中央专案组根据大量人证物证查明,“早在九大前后,林彪就招降纳叛,结<br>党营私,伙同他的老婆叶群,勾结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br>,结成以林彪为头子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审查报告》还说,“林彪反党集团的<br>出现,是国内外激烈阶级斗争的尖锐表现”。粉碎林彪反党集团,是“党的第十次<br>路线斗争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鉴于林彪反党集<br>团的罪行,中央专案组建议中央:一、永远开除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br>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的党籍。二、永远开除林彪反党集团主要成员、国民党<br>反共分子、托派、叛徒、特务、修正主义分子陈伯达的党籍,撤消其党内外一切职<br>务。三、永远开除林彪反党集团主要成员、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特务、叛徒<br>、卖国贼叶群的党籍。四、永远开除林彪反党集团主要成员黄永胜、吴法宪、李作<br>鹏、邱会作、李雪峰的党籍,撤消他们的党内外一切职务。五、由有关部门负责审<br>查参与林彪反革命政变的其他骨干分子,按照党的政策,提出处理意见,报中央审<br>批。<br><br>            批判克己复礼<br><br>  1973年7月毛泽东在对王洪文、张春桥的谈话中指出:林彪同国民党一样<br>,都是“尊孔反法”的。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批准王洪文、江青的要求,<br>由党中央转发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批林批孔”运动遂在全国开<br>展起来。这个运动从1974年年初至同年6月,历时半年左右。6月14日江青<br>在北京主持召开“战士批林批孔汇报会”,张春桥说:批林批孔“围绕一个克己复<br>礼,牵涉到现实阶级斗争、两条路线斗争的许多问题”。<br><br>          最高人民法院公审林彪集团<br><br>  1980年全国人大特别法庭根据大量的人证物证,依法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br>主要成员进行审判。图门是中央军委法制局第一任局长,林彪反革命集团审理办公<br>室负责人之一,特别法庭公诉,遵照邓小平、彭真、伍修权、黄火青、史进前等人<br>“弄清出处,用事实回击,总结经验和规律,教育群众,警示后人”的指示,对审<br>判找出了更多更有力的细节佐证。3月1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审判林彪一案的方针<br>之一是:起诉书、证据都要确凿,站得住脚,传到子孙后代也推翻不了……。<br><br>  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特别法庭开庭42次,最<br>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结束了历时77天的公审,对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做出判决。<br>特别法庭庭长江华宣读特别法院判决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别判处<br>:<br>     陈伯达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br>     黄永胜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br>     吴法宪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br>     李作鹏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br>     邱会作有期徒刑16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br>     江腾蛟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br><br>  以上是从1971年9月18日至1981年1月25日,同是在毛泽东思想<br>指引下的中共中央对林彪反革命集团案件作了一系列的定性,笔者没有全部列举出<br>来,但从这些具有“铁”性的定性来看,既反复无常,前后又极端矛盾对立。先看<br>看1971年9月18日的罪名,主要是“叛党叛国的卖国贼”、“投降苏修社会<br>帝国主义”、“反党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作案动机和案发时间基本在70年代<br>前后,与“9.13”事件相距不远,这说明一贯正确的毛泽东能洞察一切地先发<br>制敌。<br><br>  到了1972年11月28日,“洞察一切”的神话再次出现,江青的信件不<br>仅证明毛泽东早在1962年就看出林彪“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林彪是反对<br>文革运动的一件极其重要的物证。根据该信证明的内容,使林彪反文革的罪恶行径<br>发生实质性转变,使当时的路线斗争由批“极左”迅间变成变成了批“极右”。这<br>个从左到右,一个相互极端对立、极端矛盾的突发转变,就轻易使林彪作案的动机<br>迅速提前到60年代初期,与1959年林彪在庐山会议后出任国防部长的时间基<br>本挂上了一点钩!<br><br>  到了1973年8月20日,“洞察一切”的毛泽东又得出了最新的结论,林<br>彪的性质变成“长期隐藏在党内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为<br>了能证实这个神话般的结论,竟然“掘墓鞭尸”春秋时期的孔子,因为这个“长期<br>隐藏”的高度概括,再次将林彪的作案时间大步提前,使林彪在战争年代就玩弄两<br>面派、搞阴谋复辟的罪名在想象中成立。同时,还把粉碎林彪反党集团发动反革命<br>政变的斗争归功于两胜:“党的第十次路线斗争的伟大胜利”和“无产阶级文化大<br>革命的伟大胜利”。“两胜”的得主自然是毛泽东本人,前一个说明林彪在党的前<br>九次路线斗争中是假拥护,真反对;后一个说明林彪在耍两面派,是表面上拥护文<br>化大革命,实质是恶毒攻击,蓄意反对。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林彪领导的中央军委办<br>事组的反文革罪行跟中央文革小组毫无瓜葛,不存在任何联系,林彪就是全国公认<br>的反文革大阴谋家,其罪恶行径是罄竹难书,罪证也是铁证如山。<br><br>  事隔7年外加3个月,到了1981年1月25日,林彪的罪行又发生本质性<br>的彻底转变。罪行不仅含有1971年9月18日的性质--发动反革命政变,而<br>且还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绑到了一起,两个集团曾经相互勾结、密不可分,将毛泽东<br>几次洞察出一切的神话彻底推翻,连那封写给江青的信也不知道弄到那里去了,可<br>能是毛泽东亲笔书写的“铁证”也有过期的时候,反正又涌现出了大量的人证物证<br>,竟然轻而易举地推翻了林彪原本彻头彻尾反文革的过期“铁证”,进而否认原本<br>反革命“两面派”的本性,成为既是反革命的“两面派”,又是拥护文革的“一面<br>派”。<br><br>  如此翻来覆去地给林彪举证定性,这俗话还真不知道是怎么说的--“江山易<br>改,本性难移”,林彪的本性就这么一下子“移”了几次,而且还移过了头!反正<br>林彪已死,不可能为自己辩护,而且他还是个善于玩弄权术的阴谋家,因此想怎么<br>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定就怎么定性,当权者就不好好考虑考虑,如此搬弄是非、颠<br>倒黑白,难道历史如同小儿游戏一般: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而且还要变化到多久!<br>林彪案件就这么被当局推翻了过来,又肯定了过去,林彪反而成为无产阶级文化大<br>革命的坚定策划发动者和执行者,而且还是个反对毛泽东大耍两面派的阴谋家,因<br>此从这个大前提出发,就不难得出下述结论:<br><br>  毛泽东发动文革是被逼的无辜者,是上当受骗的受害者,是中了林彪的诡计,<br>上了江青的当,所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据此对林彪反党集团主要成员正式量刑<br>定罪。<br><br>          林彪究竟有什么罪?<br><br>  “9.13”事件发生后林彪已死,不可复生,他究竟有什么罪好像是件永远<br>无法说得清的事情。因此在这其后的10年间,中共官方反手为云,覆手为雨,对<br>林彪反革命集团定下了一系列前后极端矛盾的结论,而且都有大量人证物证的确凿<br>铁证,可结果仍是一改再变,这不禁使本人对林彪所有指控的罪名和对这些所有的<br>铁证全部产生质疑,这恐怕就是造成世面上流传多种“说法”的主要原因。<br><br>  中共官方对林彪罪行的最后确认,以“实事求是”著称的邓小平已否认了一大<br>半:“林彪历史上没有问题,他的主要罪行是发动反革命政变,妄图谋害毛主席。<br>”根据邓小平的这个结论,指控林彪的罪行就只剩下了一条:发动反革命政变,妄<br>图谋害毛主席。如果对这个指控去量刑定罪,若依法办事就是毫无根据的信口开河<br>。法律是以事实为依据,没有事实就不能定罪,这是法律的基本常识。即使只有犯<br>罪企图,但最终没有形成犯罪事实就不能定罪,在“9.13”事件中毛泽东没有<br>受到一处伤害,林彪也没有当上国家主席,这两条都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毛泽<br>东、邓小平是根据什么事实来给林彪定罪?而且还能据此分别叛处“四大金刚”将<br>近20年的重刑!<br><br>  用同样的道理,林彪虽然到了蒙古,但事实上没有到达苏联,“企图叛逃苏联<br>”是凭空假设出来的,毫无任何事实根据,用虚假的事实来量刑定罪是不合法的。<br>很显然,以“野心家、阴谋家、叛徒、卖国贼”的罪名来处置林彪集团,是没有法<br>律依据的,是永远都不可能令人信服的。<br><br>  另外,最值得质疑的就是对和林彪一起叛逃的四位256号机组人员:潘景寅<br>、李平、张延奎、邰起良,不知道依据什么证据,就否认他们是帮助林彪叛逃的帮<br>凶,分别颁发了《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由此可见,官方以假设的证据去分析定<br>案,都经不起推敲,是站不住脚的。下面就是给潘景寅家属的《革命军人病故证明<br>书》(其他机组三人同):<br><br>  潘景寅同志于1971年9月13日在蒙古温都尔汗随飞机坠毁死亡,特向各<br>位亲属表示亲切的慰问。望化悲痛为力量,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而努力奋斗。<br>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1981年12月23日<br><br>  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量刑定罪,官方举证的疑点实在太多,前后矛盾极端对立<br>。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是个人意志的产物,林彪死亡的真相只有一个而别<br>无其他。因此,笔者作为一个中国老百姓,借鉴中共官方和世面上流传的各种“说<br>法”,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恶行径,斗胆地谈点不同于官方的个人看法。<br><br>           有结果必有原因<br><br>  “9.13”事件是正、副两个统帅之间的斗争结果,一个惨死在蒙古的温都<br>尔汗,另一个大权在握而稳坐北京;一个从此身败名裂,另一个又一次赢得了伟大<br>的胜利。这个结果果真是如此吗?其实这劫中定数都局限在一个简单的表面上,因<br>此笔者认为:如果不去分析斗争的起因,不了解二人的关系演变史,不掌握当时千<br>变万化的国内、国际政治局势,仅凭空猜测,是无法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的。<br>为了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我想应该从起因谈起,这首先就要了解在历史上毛林二<br>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又是怎么变成最亲密的战友?在这期间他们二人都在想些什<br>么、做了些什么事情?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能说明他们为什么会反目为敌的真<br>实起因,才能得出一个真实的“9.13”结论。<br><br>  对毛泽东一生的丰功伟绩,由于被中共官方宣传了几十年,已经达到家喻户晓<br>、妇孺皆知的程度,所以本人就以林彪的一生为主线,结合二人关系的演变史,先<br>回顾一下难忘的多灾多难的那几年历史--难忘的岁月(1968-1972年)<br><br><br>          三 难忘的岁月(1968-1972年)<br><br>  毛泽东和林彪可不是两个一般的普通人。他们双双出现在中共政坛的颠峰,领<br>导着占世界1/4的人口,主宰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他们的一举一动,对<br>国内局势,乃至国际政坛,都会产生出极大的影响。在“九大”以后的两年间,他<br>俩的关系由亲密战友演变成不共戴天的政治仇敌。因此回顾一下这几年的历史,研<br>究一下这期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才能从这些事件中摸索出一些值得研讨的东<br>西,才能将一些断断续续的线索连贯起来,才能将杂乱无章的头绪整理清楚,这对<br>弄清事件的真相是不可缺少的一步。<br><br>  从1968年到1972年,笔者根据这5年发生的一系列的人和事,分别按<br>“中共国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苏关系方面”、“中美关系方面”和<br>“中日关系方面”五个方面作了简单的归类,希望通过列举出来的这些历史事实,<br>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来深入了解“9.13”事件的真实起因。<br><br>一、中共国内方面<br>  1968年9月1日随着新疆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全国(除台湾省外)29省<br>、市、自治区全部成立了革委会,随着“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高潮出现,文革运动<br>迅速转入消退期。9月12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评论员文章《关于<br>知识分子再教育问题》,使在文革中能幸存下来的大批“知识分子”,以要同工农<br>兵相结合、为工农兵服务的名义,分别被安排到了农村、工厂,去接受再教育。同<br>期,为了实现机关革命化、干部革命化,广大干部为了能有重新学习的机会,文革<br>里的领导骨干们被兼学别样地安置到专门准备来批判资产阶级的“五.七干校”。<br>12月22日毛泽东说了一句话:“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br>有必要”,使曾经闹得天翻地覆的红卫兵和广大待就业青年,去积极响应上山下乡<br>的号召,基本全被农村消化完毕。此时,以批判资产阶级为主题的无产阶级文化大<br>革命运动,由轰轰烈烈的“武斗造反”转变成安安静静“吃忆苦饭、读红宝书”的<br>“文斗”方式,中华大地再次出现政治形势稳定的社会局面。<br><br>  10月13-31日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主持会议<br>,就“文化大革命”问题讲了话。他说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br>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全会<br>批准《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作出了把刘少奇“永远开<br>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br><br>  1969年2月16日-3月24日新成立的国家计委在北京筹备召开了“全<br>国计划座谈会”,会上《1969年国民经济计划纲要(草案)》出台,其中规定<br>了5项主要任务:1、高质量地全力保证毛泽东著作的出版,要求年内出版《毛泽<br>东选集》1-4卷2000万部;大力发展广播事业,动员409万知识青年上山<br>下乡。2、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3、大力加强国防工业、基础<br>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建设。4、安排好轻工市场;继续提倡晚婚和计划生育。5、继<br>续狠抓交通运输工作。对这个计划纲要的实施,是中共政局从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br>转入经济建设的一个明显信号。<br><br>  3月,为迎接中共九大的胜利召开,先由林彪、陈伯达起草题为《为把我国建<br>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报告。该报告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br>矛盾,而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要求全党应集中精力发展<br>生产,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篇报告在毛泽东审定时被推倒重来,其<br>后改由张春桥、姚文元、康生起草了正式的政治报告。4月1-24日中国共产党<br>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林彪在会上作了张春桥等人起草的《无产阶级专<br>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政治报告,大会确立把“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br>写入中共党章。<br><br>  6月9日,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元帅在北京去世<br>。11月1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去世。11月30日<br>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陶铸在合肥去世。<br><br>  10月17日林彪在苏州发出“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br>”。即:“林副统帅第一号令”。<br><br>  1970年3月5日,《出身论》作者遇罗克,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被宣判死刑<br>,立即执行,时年27岁。<br><br>  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重<br>173公斤,运行轨道距地球2384公里,卫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放《<br>东方红》乐曲。<br><br>  8月23日-9月6日,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林彪、周恩来<br>、康生、陈毅、汪东兴、许世友、钱学森、郭沫若等几乎所有的代表都赞同设立国<br>家主席。25日毛泽东紧急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指出陈伯达有野心,责令收回<br>华北组第2号简报。会后,陈伯达受到彻底地批判。林彪曾于4月11日提出设国<br>家主席的意见,次日毛泽东批示:“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议不妥”。<br><br>  9月23日,毛泽东号召“农业学大寨”,在全国推广既抓阶级斗争,又抓农<br>田生产的大寨经验。<br><br>  11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传达陈伯达反党问题的指示》,中共中央<br>由上而下的“批陈整风”运动全面开展。<br><br>  12月,北京军区改组。这是根据毛泽东指示,周恩来主持召开华北会议,在<br>揭发批判陈伯达的同时宣布的中央决定。<br><br>  1971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反党分子陈伯达的罪行材料》。2月<br>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扩大传达反党分子陈伯达问题的通知》,自此“批陈整<br>风”运动在中共各级机关逐步传达。<br><br>  4月,毛泽东指派李先念参加由林彪负责的中央军委办事组。4月15日在中<br>共中央召开的“批陈整风”汇报会上,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和邱会作等<br>人作出书面检讨。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把批陈整风运动推向纵深发展的通知<br>》。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在汇报会上作总结讲话,指出黄、吴、叶、李、邱等人在<br>政治上犯了方向性严重错误,在组织上犯了宗派主义错误。<br><br>  5月1日国际劳动节,林彪没有按惯例紧跟毛泽东登上天安门,第一次反常地<br>迟到,并提前离开庆祝会场。<br><br>  6月9日江青到毛家湾,亲自为林彪拍摄了一张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照片,分别<br>刊登在7月9日出版的《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上。<br><br>  7月1日中共党诞生50周年纪念日,8月1日是中共建军节,毛泽东和林彪<br>都未在隆重庆祝的公众场合露面,这两大重要节日都在没有毛泽东或林彪的画面中<br>度过。<br><br>  8月14日-9月12日毛泽东南巡,沿途同各地党政军负责人谈话,对谈话<br>内容要求小范围传达,严禁外传。毛泽东指出:“有人急于想当国家主席、要分裂<br>党、急于夺权。”、“庐山这件事还没有完。”<br><br>  9月,林彪住进由8341部队负责安全保卫的北戴河度假地。9月6日陪同<br>金日成访华的李作鹏回到北京。9月10日中国发射成功第一枚洲际火箭。<br><br>  9月12日下午2点,毛泽东南巡的专列到达丰台站,召见了北京军区和北京<br>市的负责人:李德生、纪邓奎、吴德、吴忠等人,指示李德生调一个师的部队去南<br>口。当晚10:30,总参谋长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等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周恩<br>来主持的会议,讨论《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br><br>  9月13日凌晨,林彪和夫人叶群、儿子林立果、刘沛丰、潘景寅等九人乘飞<br>机坠毁于蒙古温都尔汗,随机人员全部死亡。<br><br>  9月18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份关于林彪叛逃事件的文件。<br>文件正式通知:“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仓皇出逃,狼狈投敌,叛党叛国,<br>自取灭亡。”<br><br>  10月1日中共建国庆祝日,天安门广场破例取消大型的游行庆祝活动。10<br>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br>法权利,原代表中国的中华民国政府退出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br><br>  11月底-1972年1月初,毛泽东因肺心病引起严重缺氧,出现休克症状<br>,几次出现呼吸停止的重症,经多日抢救,转危为安,休养两个月。<br><br>  12月11日、1972年1月13日、7月2日,中共中央陆续下发了《粉<br>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材料之二、材料之三,大规模批<br>林整风运动在全国展开。中共负责调查林彪一案的工作小组,发现以阴谋策划发动<br>武装政变、杀害毛泽东、夺取全国政权的《“571工程”纪要》,作为材料之一<br>在全国范围传达。<br><br>  1972年1月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在北京<br>逝世。在1月10日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带病参加,周恩来致悼词。2月12<br>日毛泽东再度休克,心脏曾经停止跳动,经医护人员紧急抢救,病情再次好转。<br><br>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方面<br>  1968年1月3-5日捷共中央继续举行全会,解除了诺沃提尼党中央第一<br>书记职务,选举亚·杜布切克为第一书记。<br><br>  3月8日波兰发生“三月事件”,波政府禁演《先人祭》话剧,理由是,该剧<br>带有“反苏性质”,波作家协会华沙分会对此提出抗议,华沙大学生也举行游行示<br>威,要求公演此剧。游行队伍中还出现反对哥穆尔卡和反对与苏合作的标语口号。<br><br><br>  8月20日华沙条约成员国苏、波、保、匈和民主德国出兵侵捷,次日下午,<br>杜布切克、斯姆尔科夫斯基和切尔尼克等捷党政主要领导人被苏军挟持前往莫斯科<br>。苏方与捷总统斯沃博达谈判,要斯沃博达出面组织新政府,结果被拒绝。<br><br>  1969年1月8日布拉格18岁的大学生扬·帕拉赫在瓦茨拉夫广场自焚,<br>以抗议5国侵捷。25日,数10万人参加其葬礼。3月28日捷全国各地数万群<br>众自发庆祝捷冰球队在世界冰球锦标赛上战胜苏联队,庆祝活动很快变成大规模的<br>反苏示威。<br><br>  3月11-15日,南共联盟召开第九次代表大会。大会强调,必须在各民族<br>平等和社会政治共同体非国家主义化的基础上,发展民族间联系的新形式。大会要<br>求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清算大国一元主义倾向及民族本位主义、孤立主义和分裂主义<br>。铁托当选为共盟主席团主席。<br><br>  6月5日-17日,罗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75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br>在会上反对国际会议对中共等党进行的谴责。8月6日-12日罗共召开第十次代<br>表大会。齐奥塞斯库当选为中央总书记。<br><br>  1970年12月10日-11日捷共中央举行全会,通过《捷共十三大以来<br>党内和社会危机局势发展中应吸取的教训》。文件重申,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br>,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和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坚持无产阶<br>级国际主义。<br><br>  12月13-19日波兰发生“十二月事件”。12月13日,波政府宣布提<br>高40多种生活消费品的零售价格,提价幅度从3.6-92.1%。14日格但<br>斯克造船厂工人举行罢工游行,抗议提价,罢工工人组织了罢工委员会,由它领导<br>罢工并同政府交涉。18日晚政府派治安部队和军队进行武力镇压,与罢工游行者<br>发生冲突,在冲突中造成44人死亡(其中2名警察和1名士兵),1164人受<br>伤(其中600人是治安人员)。19日事件被平息。<br><br>  1971年6月4日铁托在萨格勒布会见克罗地亚领导人时说,克罗地亚民族<br>主义恶性膨胀已成了全国性的关键问题,批评克罗地亚领导人未积极开展工作,要<br>求其采取坚决行动,制止民族主义的蔓延。6月12-13日克共盟召开第四次代<br>表会议,决定把民族主义分子开除出共盟。<br><br>  6月15-19日统一社会党在柏林召开第八次代表大会。昂纳克当选为党中<br>央第一书记,乌布利希当选为党的主席。<br><br>  12月1-2日南共联盟主席团举行会议,讨论克罗地亚的形势。铁托在会上<br>指出,在克形成了民族主义运动,其策源地是“文化协会”,大学生罢课是“反革<br>命活动”。会议决定,开展最广泛的社会活动来反对反自治、反社会主义的力量。<br>12月12-13日克罗地亚共盟中央召开会议,通过反民族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决<br>议,号召盟员清除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根源。<br><br>  1972年1月16日昂纳克在《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第一期上发表文<br>章,指责中国领导人奉行反苏、反社会主义各国、反国际共运的大国沙文主义、霸<br>权主义的政策。<br><br>三、中苏关系方面<br>  1968年1月苏军侵入乌苏里江中国七里沁岛,制造严重的流血事件。<br><br>  1969年3月苏联军队两次侵入珍宝岛地区,打死打伤多名中国边防人员,<br>制造严重流血事件。中方边防部队进行了还击,其后双方政府互相提出了强烈的抗<br>议。<br><br>  6月5-17日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在莫斯科举行。参加会议的有70多<br>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古巴共产党和瑞典左翼党(共产党人)的代表团以观察<br>员身份出席了大会,中国共产党、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南共联盟等17党未派代表<br>参加。勃列日涅夫在会上作了报告。报告说,帝国主义仍是主要敌人,帝国主义的<br>战略重心正在发生某种转移,新的世界大战是“最现实的事实”,要对侵略者“组<br>织集团回击”。他还强调,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是“反帝运动的支柱”,应加强社会<br>主义国家的威力、协调它们的力量和加强它们的合作。报告再一次对中共党进行了<br>指责,会议还通过了《给越南以独立、自由与和平》呼吁书、《声援海地共产党人<br>斗争的声明》、《保卫和平呼吁书》等文件和关于召开世界反帝大会的决定。<br><br>  6月13日,苏联政府就苏中边界问题发表声明,提出在最近两三月内在莫斯<br>科举行苏中会谈。声明说“苏中实际不存在任何领土问题”,指责中国“觊觎15<br>0万平方公里历来属于苏的领土”,“妄想得到中国征服者过去曾去过或准备去的<br>地方”,声称中国北方应“以长城为界”;西部“不超出甘肃和四川”,乌苏里江<br>“无论如何也不曾是一条内河”。<br><br>  8月13日苏军入侵中国新疆裕民县铁列克提地区,制造了铁列克提流血事件<br>。中国一支30多人的边防巡逻队,遭到越界苏军300余人、配备2架直升机和<br>数十辆装甲车的突然袭击,人员全部牺牲。<br><br>  9月11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问越南,在回国途中赶到北京,同中国<br>总理周恩来进行会晤。双方就中苏关系问题阐明了各自的立场。<br><br>  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br><br>  1971年3月30日-4月9日苏共举行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在对外政策<br>方面,勃列日涅夫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捍<br>卫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原则,反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人类免于新的世界<br>大战,为此提出了争取和平合作的6点“和平纲领”,主张改善和缓和同西方的关<br>系。<br><br>  7月25日《真理报》发表H·亚历山大洛夫题为《关于北京与华盛顿的接触<br>》的文章,认为尼克松访问中国的目的之一是使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br>,反苏主义是中美接近的背景因素,等等。<br><br>  9月22-25日勃列日涅夫访问南斯拉夫。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称,苏南目<br>前拥有进一步发展两国合作的良好基础,各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运用和发展马列<br>主义,不应把反映各国经验和特点的那些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彼此对立起来。双方表<br>示赞成把巴尔干地区宣布为无核地区,主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认为召开5<br>大核国家会议是“有益的”。<br><br><br> 忠魂为何守辽东 (之二)    <br>          <br>-相炳- <br>(四)中美关系方面 <br><br>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宣布自朝鲜战争以来第一次放宽对华贸易限制和美国公民<br>来华旅行 的限制。8月2-3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出访共产国际阵营的罗马利亚,齐奥塞<br>斯库在会谈中希望 美中关系得到改善,同时建议尼克松访华。12月美国政府宣布再<br>一次放松对华贸易限制。<br><br>  1970年5月2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发表题为《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br>者及其 走狗》的声明,即“5.20声明”,声明指出:新的世界大战危险依然存在,<br>各国人民必须有 所准备。 <br><br>  6月17日美、日签订《归还冲绳协定》,将钓鱼岛等岛屿一起归还给日本。同日<br>,台湾 外交部发出“不能接受美、日归还冲绳协定”的声明,随后台湾各地爆发示<br>威游行。 <br><br>  10月1日毛泽东、林彪在天安门会见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 <br><br>  1971年1月29日-30日美国各地华人成立“保钓委员会”,3000余人在纽约、芝<br>加哥、旧 金山等地举行保卫钓鱼岛的游行示威。2月12日中共外交部发表声明,指<br>出“钓鱼岛等岛屿 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随即中国国内爆<br>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拥护中共“2.12声明”,支援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战<br>争。 <br><br>  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团应邀访华,史称“乒乓外交”。 <br><br>  7月9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16日发布会<br>谈公告, 宣布尼克松总统应邀请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华。 <br><br>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在大病初愈的情况下短暂会见了尼<br>克松。 周恩来同尼克松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2月<br>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br>   <br>(五)中日关系方面 <br><br>  1972年9月25-29日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邀访问我国。周恩来和田中角荣<br>就中日邦 交正常化问题举行会谈。毛泽东会见了田中角荣。<br><br>  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在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同时,中<br>国政府放弃对日发动侵华战争的巨额赔款。10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br>《解放军报》 针对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一事,发表《夺取新的胜利》社论。 <br>   <br>  以上是发生在1968年-1972年不到5年的时间里,中国乃至国际上发生的一部分<br>重大事 件。由於林彪反革命的一项重要罪名是叛逃苏联的“卖国贼”,所以笔者就<br>着重分析中苏关系演变史。早在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两国根据1950年签定的《中苏<br>友好同盟条约》结成了战略同盟关系,但是中苏两国在出版的地图中对於双方边界<br>的画法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赫鲁晓夫刚上台时,出於争取中共党支持的需要,一<br>度以谦恭的态度善待毛泽东,在中国东北和 新疆的一些经济项目中废除了中苏之间<br>不合乎平等互利原则的协议,并增加对华援助项目, 此举曾使毛泽东过去对斯大林<br>大国沙文主义的不满情绪一时得到舒展,双方亲密的关系达到高潮的顶点。 <br><br>  1957年赫鲁晓夫的地位得到巩固,苏联又成功试验出洲际导弹,在对华关系的<br>态度上很快又表现出民族沙文主义。1958年赫鲁晓夫在苏联对斯大林集团进行否定<br>式的清算,中苏关系开始急剧降温,同年7月在赫鲁晓夫访华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虽<br>然对中共国内采取的各项 政策表示不满,但是两党并未撕破脸皮。此时,尽管双方<br>对边界部分地段的归属存在分歧,但双方边民和边防部队仍在友好相处。 <br><br>  1959年9月庐山会议后,林彪出任国防部长,随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br>军委常 务工作。他从此介入到中共高层的政治领域后,中苏关系也开始迅速恶化。<br>1960年6月20日苏联单方面召回在华的全部专家和中止数百项经济技术合同;同年8<br>月苏联边防军在中国新疆边界博孜艾格尔山口挑起第一次边境事件;在1962年春季<br>,苏联利用国内经济困难时期产生的社会矛盾,煽动大量的新疆边民外逃。直到19<br>64年2月中苏两党才在北京举行边界谈判 ,此时中共已经在政治上出现“反修”的<br>徵兆,但最值得称道的却是贫穷落后的中方代表在谈判中竟然首次向苏联政府提出<br>:应该分清历史是非,肯定中国清政府和俄国沙皇政府签订的边界条约是不平等条<br>约。 <br>   <br>  但是,苏联已有大量公民长期居住在旧俄时代占据的这片土地,既已造成客观<br>存在的一段属於苏联国土的历史事实,如果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去全面解决苏中<br>边界问题,对强大的苏联来说是毫无“理由”可言的。因此,苏方代表不仅坚决否<br>认了中俄过去的边界条约是不平等条约,而且还要求中国承认沙俄时代和苏维埃时<br>代,超越中俄不平等条约侵占和企图占领的中国领土也要归还给苏联。<br><br>  谈判双方在立场上对是否承认“中俄条约”的平等性已经各持己见,互不向让<br>;在具体实施细则上,是根据1950年签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的边界地图进行<br>仔细地画定。由於大前提的互相矛盾、完全对立,所以在谈判中双方在界河岛屿归<br>属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根据《中俄北京条约》,中俄边界东段以黑龙江和乌苏里<br>江为界,界河中的岛屿归属在条约中并未规定,但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界河中的<br>岛屿归属应以主航道中心线为准,在《中俄北京条约》的附图中,苏联根据自己绘<br>制的地图竟把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600多个岛域划归己有<br>。双方为此争执不下,苏方代表提出一项不分是非的岛屿交换方案,即“我们表示<br>愿意平等交换,就是说,这里加上一块地方,那里减去一块地方,加加减减──这<br>就是我们提出的建议。至於争议地区,就干脆把它一分为二”。但是由於中方始终<br>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即承认过去的“中俄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因此苏方不可能<br>作出让步,这无异于承认自己是在享受过去的侵略成果,因此双方的谈判只能是毫<br>无结果地收场, 并最终导致1969年3月中苏边界爆发了规模最大的流血冲突──珍<br>宝岛流血事件。 <br><br>  在珍宝岛上发生的武装冲突,通过1969年3月2日、15日和17日的三次战斗,中<br>国边防部队以极小的伤亡,击毁苏军坦克、装甲车共17辆,毙伤苏军人员约250人(<br>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报导的数字,苏军在边界冲突中死58人,伤94人)。当时双方兵<br>力相差不多,然而中国军队只有徒步的步兵和部分炮、工兵,既无坦克、装甲车也<br>无空军支援;苏军则全部摩托化,不仅有占优势的炮兵,还有大量坦克、装甲车及<br>空军飞机和直升机可直接用于支援作战,因 而在技术装备、火力上绝对居于优势。<br>尽管中方的军力在边境冲突地区处於劣势,但是这几次冲突的结果却是苏方吃了大<br>亏。 <br><br>  1969年8月13日苏军人侵中国新疆裕民县铁列克提地区,再次制造流血事件,中<br>共做出了大规模战争可能爆发的判断。8月28日中共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命<br>令》,要求边疆的党政军民随时准备对付武装挑衅,防止突然袭击,东北、华北和<br>西北的部队进入了紧急战备状态。8月下旬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又转发了军委办事组<br>关于加强全国人防工作的报告 ,动员各企业机关的职工、城市居民都参加挖防空洞<br>,大规模战略防御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br><br>  对於珍宝岛上的武装冲突,其“辉煌”战果令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苏联<br>军方的《 红星报》上居然公开炫耀其核武器的威力,声称要以核武器给“现代冒险<br>家”以摧毁性打击。6月13日苏联政府就苏中边界问题发表声明,声明指责中国“觊<br>觎150万平方公里历来属於苏的领土”,“妄想得到中国征服者过去曾去过或准备去<br>的地方”,声称中国北方应“以长城为界”,西部“不超出甘肃和四川”,乌苏里<br>江“无论如何也不曾是一条内河”。有大量报导显示:苏联主战派曾提出“一劳永<br>逸地消除中国威胁”的核攻击计划,但苏政治局没有同意,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br>美国的干预。 <br>   <br>   谁是中国现代的冒险家? <br><br>  针对苏联政府在1969年6月13日发出的声明,笔者不禁要问:中苏关系在短短的<br>几年里如此迅速恶化,究竟谁是中国现代的冒险家?在这个贫穷弱国里,谁有这么<br>大的胆量竟敢觊觎满清政府曾经拥有的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志愿军司令彭德怀<br>,还是原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难道会是德高望重的周恩来?在一场无法掩盖的朝鲜<br>战争里,已经把他们几个当时的表演展示得淋漓尽致!在珍宝岛武装冲突期间,国<br>内迅速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苏修亡我之心不死”的政治局面,据宣称:当时参加声<br>讨“苏修”入侵的群众性示威活动达到1.5亿人次以上,中苏边境、中蒙边界附近的<br>人民解放军部队和民兵,也进入战备状态。 <br><br>  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关键策划者,是毛泽东还是林彪,只<br>要看看建国初期谁具有天生一副崇拜斯大林的光辉形像,我想这是一个不用争论的<br>历史事实。1969年 ,毛泽东那封闭无助、狂妄自大的外交战略,使中国一步一步地<br>走进既要南抗美帝,又要北拒苏联的孤立被动境地。他如此治国安邦意味着要与美<br>、苏同时翻脸为敌,意味着中国可能陷於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这在军事上是兵家<br>大忌,在政治上是机会主义的极端冒险,毛泽东此时此刻的宏图大略与二战时期的<br>西特勒比起来,都有过之而不及。而且国内的文化大革命正闹得天翻地覆,国民经<br>济陷於崩溃边缘,毛泽东此举简直是拿国家命运和人民利益作一场好无目的地豪赌<br>,险恶的国际局势已经使中共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br>!但是大家注意到没有:此时此刻,一个扭转乾坤的巨人已经从隐蔽的角落站了出<br>来,他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他就是毛泽东的第二个接班人,指挥共和国三军的<br>副统帅,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林彪。 <br><br>  自朝鲜战争以来,西方经济强国对中国的制裁、封锁,在越战期间达到极点。<br>在对华关系上,美国刚成立的尼克松政府起先并没有采取遏止苏联的行动,与北越<br>的巴黎和谈时断时续,在南越工作的美国人此时已高达200多万。为中美关系牵线架<br>桥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基辛格博士在起初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觉得在中国爆发的文革<br>运动简直是不可思议,在中苏分歧开始公开化时,他认为中国人好斗,更富于侵略<br>性,所以他本是苏联的同情者,在中苏两大国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军事对峙后,才表<br>现出温和的态度。事隔珍宝岛事件3个月,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华关系的意向,当时驻<br>越美军达到整个越战期间最高值──55万人,从6月起首批25000人的美军战斗人员<br>撤离越南战场,至年底已有13万军队撤回国;7月21日尼克松政府又宣布自朝鲜战争<br>以来第一次放宽对华贸易限制和美国公民来华旅行的限制。苏联外交官员此时曾向<br>美国试探“如果对中国的核设施发动袭击,美国会作何反应”时,美国作出了斩钉<br>截铁的答复。 <br><br>  这时在中、美、苏三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殊关系,正如基辛格后来<br>所说的:“仍然非常模糊的三角关系,已经初露倪端了。”美国这时的行动也表明<br>,它明显地企图利用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孤立它最主要的对手──“苏联”。对当时<br>国际局势的瞬息变化,中共官方曾有报导,可以说明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注意到了,<br>难道深谋远虑的军事天才会不一点也知道?大阴谋家只是每天躲在家里什么也不管<br>,一心钻研自己的辞海、药典吗?中国能从那么危险的世界局势中硬撑过来,难道<br>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谓的外交努力,单看一个“5.20声明<br>”就能揭示一切: <br><br>  在1970年5月21日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发表在前一日起草好的,题<br>为《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走狗》的声明,即:“5.20声明”<br>。当“声明”一传到美国白宫,尼克松总统气得暴跳如雷,差点作出把越战中闲置<br>的美军战舰全调往台湾海峡的极端决定,要知道这个声明原本是该掌管军队的副统<br>帅宣读的,可被林彪一口拒绝。他这次公然地反对毛泽东,是否是导致“9.13”结<br>局的一个重要因素,相信大家心里有杆秤。<br><br>  客观、公正的历史是无法长期掩盖得下去的,事实也是正好相反,苏军的武器<br>装备、经济实力在当时都占绝对优势,但是却偏要放弃常规战争,去甘冒核风险,<br>这问题的实质在珍宝岛上已经看得清清楚楚。正是因为中国有个“天才战将”,已<br>经由幕后站到了前沿,这位“天才战将”的本事和对苏、美的立场,连苏军的高级<br>将领,包括当年的斯大林都佩服得五腑投地,难道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一点也不<br>知道中国的这位“病夫子”!在新疆铁列克提发生流血事件后,在祖国处於严重的<br>危难之机,这位“病夫子”倒悠闲地出现在井冈山上,可想而知林彪当时的心情该<br>是何等地心潮彭湃!他20岁时就到了这里,故地重游时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此情<br>此景,笔者觉得用一整段岳飞的《满江红》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br>   <br>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br>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br>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br>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r>   <br>  美国一贯奉行全球战略,当时在亚洲陷於困境的主要原因就是越南得到中国和<br>苏联的大量援助,从战略角度讲,中苏交恶是最愿意看到的,但打核战争没有赢家<br>,谁也控制不了局面,这就是美中改善关系的根本动机。对中苏爆发大战的可能性<br>,林彪的谋略是胜算的,结果也正如他所料:“这个仗看来八成是打不起来,但要<br>作八成可能打起来的准备。” <br><br>  林彪刚从井冈山回来,在柯西金已经拜会了周恩来后,就发出他唯一的一次向<br>世界公开自己的宣言──“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尽管<br>这个宣言在后来被黑白颠倒,被肆意歪曲,但它是无法掩盖得住的,因为它是历史<br>的事实,谁也篡改不了。他的机要秘书对林彪下达“一号令”时的背景曾回忆到:<br><br>   <br>  为了加强首都北京的防御,林彪提议将驻守在江苏无锡一带的第27军主力急调<br>张家口地区,与早在那里驻守的第65军组成一道阻挡苏军可能入侵的“铜墙铁壁”<br>。他让总参作战部绘制了一份长约七米、宽约三米的“三北”地区防御态势示意图<br>,挂在毛家湾住地的会客厅。他站在地图旁边,手拿一根木棍,在上边搜寻着所关<br>注的战略要地。叶群忙前跑后,现从空军“抓”来一个摄影记者将林彪此刻的身姿<br>摄入了镜头。 <br><br>  林彪甚至还在住地练起了骑马。1969年国庆节前夕,林彪出外“转车”回来,<br>立即打铃叫秘书。我上去后,林彪用急促的口气命令说:“赶快打电话,叫军委办<br>事组的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和总参管战的副总长阎<br>仲川立即到我这里来。我打过电话后,几员大将陆续来到毛家湾。平时林彪找人谈<br>话或会客,一般不让工作人员在场,这次则有点特殊。 <br><br>  叶群对我说:“你负责作一下记录。首长今天要讲准备打仗的事,这是要立案<br>存档的。” <br><br>  1969年国庆节前夕,在林彪的会客厅里,几员大将落坐后,林彪说:“今天叫<br>你们来,是要谈下战备问题。这个仗看来八成是打不起来,但要作八成可能打起来<br>的准备。明天就是国庆节。在节日举行大型群众集会,在人们正欢欢乐乐的时候,<br>就不定战争就打响了。如果敌人趁我们过节,对我们来个突然袭击怎么办?苏联设<br>在外蒙的空军基地,距北京只有几百公里,飞机用不上一个小时就到了。如果打导<br>弹,只要几分钟。我刚才坐车到西郊机场去转了一下,看见飞机还一排排地在那里<br>明摆着,似乎没有一点应付意外的准备。这不行,也很危险。因此,要立即采取措<br>施,改变这种等着挨打的状况。第一、京附近几个机场的飞机,除留下作战值班的<br>以外,其余的一律要在今天夜间转移到外地的机场去;第二、要在机场跑道上设路<br>障,以防止敌空军实行机降;第三、留在机场的值班人员,要全部配发武器,准备<br>打敌人的伞兵。” <br>   <br>  在林彪作为接班人写进九大党章后,针对苏联的军事威胁,解放军增编了许多<br>新部队,地方上大力加强武装民兵,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br>战状态,大批工厂转入交通闭塞的山区、三线,实行“山、散、洞”的配置。在中<br>苏交恶期间,中共领导人就曾对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作出了较高的估计,这时更立<br>足于“大打、早打、打核战争”,苏方也是紧急向边界调运了大批军队,因只有一<br>条西伯利亚铁路作为运输干线,该线在1969年夏天竟一度停止客运只供军运。从当<br>时中苏两国的综合国力对比来看,中国比苏联弱得多, 国内又忙於阶级斗争的政治<br>运动,国际上全力支持北越的抗美战争,在军事上去主动进攻苏联的可能性几乎没<br>有。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明知自己的真正对手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在美国一再向中<br>共示好的情况下,却仍在边境部署重兵,这难道仅仅是沙文主义在作怪?很显然,<br>苏联已经感觉到了严重的威胁,大沙文主义已感觉到弱后的中国后面有能人在指挥<br>,而且有实力胆敢公开站出来反抗了。 <br><br>  因为美国的介入,用常规战争既无法取胜,又要防止中共彻底倒向美国,这些<br>使苏联政治局发着高烧的头脑必然冷却下来。勃列日涅夫走中间立场是他唯一的选<br>择,既不敢进攻贫弱的中国,又要在边境派驻大量装备核武的部队来显示实力,在<br>此情况下当然还有另一个手段,就是采用老道的外交谋略,来实现自己无法达到的<br>真实目的,所以柯西金的北京会晤便迫切地闪亮登台。 <br><br>  当中苏两国已经进入战争边缘的时刻,苏联领导人却突然采取了缓和中苏关系<br>的措施,是出於多方面考虑。苏联在全球主要战略对手是美国,战略重点也在欧洲<br>,仅半年后又同中国发生武装冲突,其国际形像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威信已<br>大受损害。中苏两国共同支持的援越抗美救国战争仍在激烈进行,对华发动战争等<br>於是在支持越南的兄弟背后开刀。另外出动大量军队去进攻中国,也很难向苏联人<br>民解释,而且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在这位军事天才的直接指挥下,胆敢冒进必然会陷<br>入战争的泥潭。出於种种原因的考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上旬赴越南<br>参加吊唁胡志明之机,向同去吊唁的中国党政代表团提出要在回国时“途经”北京<br>(实际上柯西金去越南选择的是经印度、缅甸、老挝的航线),要求同中国总理举行<br>会谈。9月11日,在柯西金访越回国途中,经过千幸万苦,进行面对面的会晤,虽然<br>柯西金只是在北京机场作了短暂的停留,但双方达成了谅解,取得了一定的“共识<br>”。 <br><br>  在柯西金与周恩来会晤后,10月5日国庆节刚过林彪就去视察张家口防线。正式<br>动身的这一天是上午8时,林彪、叶群驱车到达机场,除了吴法宪、郑维山、阎仲川<br>、马卫华之外,黄永胜、李作鹏、邱会作也赶来为林彪送行。张家口是北京西北的<br>要塞,是首都安全的屏障。那里曾是当年平津战役中的一个重要战场,附近地形险<br>要而复杂,林彪此行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世上本来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此<br>项行动虽然算得上是绝对的保密,除了毛泽东以外连周恩来都未打招呼,但林彪的<br>张家口之行,涉及的地域之广,人员之多,其消息必然会传到莫斯科。事实也是如<br>此,苏方随即通知中国方面,说已对边防部队下达了避免冲突的指示,没有必要再<br>与中国政府换文。这一改变,苏方的态度又变得强硬起来。<br><br>  当然,经过中苏总理的会晤,双方都采取了缓和边界局势的措施,在边界,双<br>方军队从此不再互相射击,苏联边防军人也不再进入有争议的珍宝岛、七里沁岛等<br>地。由於中苏局势的紧张关系,必然会引起美国的高度重视,事实上美国已经着手<br>改善了对华政策,为了防止在全球战略中失去有利地位,美国提出尽快恢复中美大<br>使级会谈,这一建议得到中国方面积极响应。这样,中、美、苏三国的关系如同基<br>辛格所总结的:“到了1969年底,美国同共产党世界的关系就慢慢变成三角关系了<br>”。<br><br>  1969年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再次举行,在苏联代表团到达北京之前,<br>中共高层估计苏联可能以谈判为掩护实施突然袭击,於是在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疏<br>散,毛泽东、林彪等中央领导人和大多数老领导都被分散安排到外地,解放军全军<br>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国内各城市进行的疏散又和上山下乡结合在一起,总计有上千<br>万城市居民被送到农村落户。10月15日由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会议,对疏散工作做<br>了具体安排。16日至於17日,疏散工作紧张进行: <br>   <br>      毛泽东去武汉。 <br>      林彪去苏州。 <br>      朱德、李富春去广东。 <br>      陈云、邓小平去江西。 <br>      聂荣臻去河北省邯郸。 <br>      叶剑英去长沙。 <br>   <br>  被列为“专案”审查对象的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一些领导人也同时被<br>疏散到外地,在北京留守的主要领导人只有周恩来和黄永胜。 <br><br>  林彪的“一号令”在“9.13”后曾被批成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预演,说是林<br>彪想看看自己呼风唤雨的本事灵不灵,看看部队主要领导人对自己发号施令是什么<br>态度。“一号令”还被批成迫害老干部的动员令,说是想一箭双雕,既作一次“政<br>变的预演”,又想借“战备”之名迫害老干部,把一大批无产阶级老革命家统统赶<br>出北京城,好腾出手来整死刘少奇、陶铸等。这究竟是谁在颠倒黑白,相信大家心<br>里有杆秤。 <br><br>(未完待续)<br><br><br><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7.11.2024 11:18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