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6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踏上探索史前文明之旅

[复制链接]
1#
匿名  发表于 26.9.2003 15:12:28
踏上探索史前文明之旅<br>--专访《上帝的指纹》及《天之镜》的作者汉卡克<br><br><br><br>    薛婉凌<br><br>葛瑞姆·汉卡克(Graham Hancock)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历史学家,更不喜欢别人称他科学家,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把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真实地传达给读者的作家。国际畅销书作家汉卡克是中译本《上帝的指纹》及《天之镜》的作者。 <br>汉卡克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四岁即随同担任外科医师的父亲远赴印度,八岁时回到英国。汉卡克从小就被种种古老传说深深吸引,在印度的童年记忆,更对他的一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当他回顾年少时的诗作,发现其中充满了对印度大地及人文的向往,隐约中也已透露出自己对探索古老文明的渴求。派驻东非期间,再次与谜一样的传说及古文明相遇,于是他决定踏上探索史前文明的旅程,一路走来,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一周前,他从日本来到了台湾。<br><br>来自史前文化的呼唤<br><br>到底是什么动机让他对寻访史前文明如此热爱,为名?为利?当然不是。他认为如果他真是为名利而做,肯定将一事无成。在他的心底一直相信,地球在宇宙间存在已经如此久远,没有理由只在最近的五千年才开始发展文明,而他在印度养成的开放心胸,更让他能从世界各古老文明的传说中,感受到史前文化的呼唤,呼唤着他去解开人类从何而来之谜。<br><br>“自始至终,我都只是一个作家,我只写自己认为真实的东西。书出版了,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我当然很高兴,不过事实上,我是被一种神秘而难以言喻的力量所驱使;我觉得现代化的社会象一处沙漠,缺乏任何可以滋养性灵的东西,但是当我一进入象埃及这类文明古国时,看到那里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投注及重视,让我的心灵充分感受到生机,这种美好的感觉,是我急于想与读者分享的,而这正是我的动机,我要让大家了解,过去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绝非像考古学家所说的只是肤浅的迷信,你其实可以说它是另一种科学,另一种让我们了解真相的途径,这与现代科学是截然不同的。”<br><br>汉卡克的肺腑之言<br><br>在汉卡克的著作中,深信毁灭性的大灾难摧毁了史前文明,他也认为在本次文明古国中流传的,带领祖先发展农耕,象神一般的人物,可能就是上次文明幸存下来的人,而这些人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开启本次文明的知识,更有告诫我们别再重蹈文明毁灭覆辙的警告。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灾难的发生,而祖先们想要告诫的又是什么? “许多古老传说中都指出,文明之所以毁灭,地球之所以发生灾难,都和我们人类的所作所为脱不了联系。我认为人类的存在,对整个宇宙而言是很重要的,像我们人类这种能思考、有意识、有判断善恶能力的生物,在这宇宙空间中活着,绝对是有目的的。……把具有性灵的我们,放在这个物质构成的环境中学习、发展,每一个过程我们都面临着抉择─善与恶、好与坏的抉择,一念之差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我猜想文明遭受毁灭性灾难的原因就在于此。而当前的我们正站在十字路口上,何去何从全看自己如何选择。我常想如果每一个人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至少思考一下,我这么做会不会给别人制造不幸?那么世界就会变得比较美好。”<br><br>听完汉卡克一席话,觉得他象一个背负着使命的智者,虽不知道最终将可能揭开什么谜底,却深信自己必须继续往探索史前文明的旅程迈进,“我希望透过书中走访世界古文明遗迹的见闻及省思,鼓励读者重新思考生命之谜。我不会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思考,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自己都还不知道谜底,我只知道我们不应该全盘接受社会上既成的观念,以及思考事情的一定模式,这些在西方科学主导下而形成的规范,对全人类而言是具杀伤力而且邪恶的。我希望我的读者们都要有开放的心胸及思考模式,如果有一天,我真能让大家认识到,目前权威学术界对人类文明起源的看法是错的,那么大家就会对现代西方科学深信不疑的各种学说、理论重新审视。”汉卡克衷心盼望,藉由自己穿梭古今探索文明所发现的证据,最终能带来人类思维的大革命。 <br><br>结束访谈不久后,汉卡克和太太就搭机飞往日本,继续对琉球海域进行探勘,之后即将返回英国,投入《地底世界之谜》(Underworld)的新书写作。这次,他将藉着文字带领读者一窥海底古城的面貌,我们不知道他将解开古文明多少隐藏其中的谜。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的视野将因他的文明探索实录而大开。<br><br><br><br><br><br><br> <br> 【
2#
发表于 26.9.2003 15:19:49 | 只看该作者
科普大旗下的伪科普<br><br>  从《上帝的指纹》到《飞碟探索系列》,一时间“钩沉史前史”、<br>“寻找失落的文明”、“探索未知世界”成了出版界的热门话题。飞<br>碟、外星人都向读者频抛媚眼,抢尽了科普图书的风头。情节生动,<br>扣人心弦是这些书的共同特点,有些书的精彩程度不亚于紧张的侦破<br>小说,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书很能掏出读者口袋中的钱。但这些或被称<br>为“考古读物”,或被称为“科学探索作品”的书,其实不过是拿神<br>秘主义说事,把一些非科学、伪科学的东西挂上科学的幌子在招摇。<br>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无疑这些图书大多都操作的相当成功;从书籍被<br>赋予的传播真理的功用来说,在这些书里恐怕难以找到踪影。科学不<br>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求真的精神,不知道“难解之迷”、“奇异现象”<br>给读者传播了何种求真的精神。这个话题从上世纪初就已经反复在说,<br>到了这个世纪初我们仍不得不说,总让人感觉有些无奈和悲哀。<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2.2024 13:06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