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楼主: mom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朝的黑夜 (连载)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5.3.2009 19:13:3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种志异的故事,肯定是只留骨干,让读者去想象的,中国画不是讲究写意吗,小说亦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18.5.2009 12:56:40 | 只看该作者
暗夜幽浮
7 f9 |; s1 P; v9 @, x  F. O  2 e6 H" ?& i5 d" }
    5 W- s. B% z6 o3 d' K0 O
  飞碟(UFO)最初是由美国人来命名的,似乎,美国各报道的UFO事件也一直是世界之最。曾经热播的美剧《X档案》还把新墨西哥州设定为飞碟和外星人在地球上的老巢。
0 l1 S: |/ A5 M! @. x- u    # }9 W+ }# ~7 O- n! [6 [
  这种白色碟状的不明飞行物体,也叫做幽浮,在一般的描绘里,都具有以下一些特性:0 Q# i! M+ F8 C# d
  1、速度极快,来无影去无踪,已知的任何飞行器都无法超越。+ ^& a# J0 [. |
  2、周身有红、橙、黄、绿、紫等色彩的光线射出。物理学中的惯性对它不起作用,它可以连续地以任何角度,向任何方向前进或后退。# w$ P! \" e2 }* t4 V
  3、具有反重力的特性,可以以无重力的状态在空中停留、或者快速垂直上升,进而在茫茫的夜空中消失。
9 ^- f# J# t$ F1 n' @& I  . M0 G9 p6 Z; u( ?' m% Z
  唐代大历年间士人韦滂所亲见的一个不明飞行物体,符合上述的绝大多数特征,只不过,嗯——,材质有些特别。那么,就让我们重新回溯一下这件事的经过吧。
/ L( r3 T" x7 q. x  
, x# V2 g, n' `- W' v' n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韦滂,乃世家子弟。他身形魁梧,臂力过人,精骑善射,性格豪爽,是个可列名于大唐豪侠中的人物。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这韦滂就是个有名的大胆,晓行夜宿,餐风饮露,从来也不知道“怕”字怎么写。( }7 n3 z: t$ v' Y& K  P
  
& O  Z! r' y! G7 {& v' p* ^8 p  韦滂出行的时候,常以弓箭自随,一来用以傍身。二来也因为他是个好吃的主儿。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没有他不吃的东西。飞禽走兽这些传统的菜肴自不必说,韦滂还充分发挥探索精神,将人类食谱进一步扩大。比如说毒蛇、蝎子、蚯蚓、蜣蜋、蝼蛄、蚂蚁之类,都成为他的盘中餐。一旦这些东西出现在韦滂的视线之内,肯定难逃煎炒烹炸的下场。
9 R# Y( f$ D$ w  
9 @" q7 Y4 o& I$ `; U* [  一次,韦滂携着仆人在京城赶路。眼见红霞渐隐,寒星初现,马上就要到击鼓宵禁的时候了。一旦顺天门击鼓,各坊市里巷就会随之闭门。官道上行旅断绝,谁敢张弓夜行,让巡查的兵丁抓住了,少不得治个图谋不轨之罪。此时的韦滂,离要他要拜访的人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就算快马加鞭地疾驰过去,眼看也来不及了。为今之计,只好就近找一个地方投宿,等天亮再赶路。* Y6 g. _+ `) Y. r
  
- ?$ }! J) j! [  正当他东张西望,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好的时候。忽然看见街市中有一户衣着华美,人口众多的官宦人家正喧哗着要举家外出。  t; j5 v- E7 D7 H8 d  _
  
0 Q; F" k, H9 f3 s( |  这家的子弟手里捧着大锁,刚要给朱漆大门上锁,韦滂抓紧时机,快步走了上去。通报名姓之后,请求这家的长辈允许自己在这里借宿。% C7 [& x0 _( Y. b6 T& }& P
  # f5 \1 I6 W+ |# B
  在那个民风还比较淳朴的年月,收留前来投宿的陌生人,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可是韦滂看年迈的主人沉吟良久,就是不见他点头。逡巡之间,仿佛有不得已的苦衷。( \5 C4 i5 @0 e4 ?7 O" L1 _- R
  
6 o+ e( y4 o  F& ~  倘若人家不方便,自己也不便强人所难。韦滂正待向主人拱手告辞。却见主人徐徐开口道:“不是老夫不愿意留你,我家的邻居前几天死了人,刚办完丧事。民间传说,新近死去的人几天以后就会回魂,叫做‘回煞’。猛鬼回魂之夜,无论人兽,都要退避,否则就会有凶丧之事发生,不巧的是,今天正是‘回煞’的日子,我们一家老小,正要前往亲戚家避祸呢。您要在这个时候住在我家,恐怕会遭遇不测,老朽不能不据实相告。我看啊,您还是另找住处去吧。”* B" c; n# U9 y+ s) `  w( `$ t
  / ?9 G; n* ~! o# ?/ G1 v1 L% J: c
  韦滂是个胆大包天,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角色,就算真有猛鬼出现,也吓不住他。听了老者的告诫之后,不退反进:“只要您容许我在这里寄宿,什么凶神恶煞我都不怕,您放心吧,我应付得来。”/ x- h; j  f& D- _3 V" H
  ; N4 ~+ t9 X6 P& g/ Y
  主人见韦滂态度坚决,也不好再固执己见。于是把他领到宅子里,打开厅堂和厨房的门,将寝具和食物所在之处一一指给他看。和韦滂寒暄了几句之后,便率领家内的男女老少,匆匆离去。
* s( d, X0 t9 M$ E. z$ x  
. k: Y* y  E( T) Y( D  韦滂吩咐仆人喂好了马,将马栓在马槽上。又在厅堂点上蜡烛,将主人留下的饭菜热了,饱餐了一顿。酒足饭饱之后,他令仆人到附近的厢房去睡,自己则搬了一张床,放在正厅里,打开门窗,熄灭蜡烛,上好弓弦,抱着双臂坐在床上,静静地等待着。
" d9 k) S$ D$ K. s3 Y  - l) E: p& v& Q* _5 [
  彼时月朗风清,群星闪烁,韦滂的双眼在黑暗中熠熠生辉。那是一双犀利的、武人的眼睛。在适应了最初的黑暗之后,他能够看得出暗夜里最幽微的变化。
; ^$ I3 A9 |4 }) v- o" M  
: O7 f3 @  {$ F  f& }% s; H' L  守到三更将尽,厢房里早就传出了仆人的鼾声和说梦话的声音,韦滂也已是呵欠连连。正待合衣睡去,忽见外面有一团形如大盘的光亮,自空中缓缓降下,一直飞到厅堂的北门之下,眨眼之间,爆发出刺目的光芒,将周围照得纤毫毕现,如同白昼一般。) l: R) S; O- c0 z8 V( _
  
& ^( i" y$ O$ O+ w6 i# j  韦滂见了心头暗喜:好家伙,总算把你等来了!
& e) t9 P# t" O8 ~  
" l+ t$ C4 d* z6 `% [+ ^: C  他一跃而起,暗中运足力气,拉满弓弦,嗖的一声,箭镞携着千钧之力,破空而去,同空气相互摩擦所发出的声音,震动着耳膜。这一箭不偏不倚,正中那圆盘样的东西,那物体发出骇人的爆裂声,周身的光芒,如同有生命一般,不断地闪耀、涨缩……
+ Z" g" }$ A4 A2 I: r( A+ t  - x; ?' v5 W6 i# j( e( `  V
  韦滂是个胆大心细的人,并没有被这起初的胜利冲昏头脑,抬手间,又连补两箭。箭箭中的,那东西所发出的光亮,渐渐暗淡下去,而且,再也不能肆意飞行了。就那样一动不动地停在半空。
, r+ i+ r! c/ n& \/ V2 ]  
9 \0 [+ A% `1 q* d% m. X- |* T  韦滂走上前去,将箭镞拔下,那圆盘状的东西应声跌落在地上。光华熄灭,眼前黑黝黝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韦滂大声将奴仆唤醒,吩咐仆人点亮灯火,想要看一看,方才他射下来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2 r# e, W/ P- }% ?; t( W  
; d# |6 O6 t6 {, w" O/ q  仆人从榻上爬起来,睡眼朦胧地点燃了烛火。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忐忑和好奇。7 o) W" e: W7 C- O5 ?+ n4 I/ P
  7 I) F! D: g# Y5 X. U
  灯光驱散了黑暗,摇曳的烛火之下,呈现在他们面前的,竟然是一团怪肉。怪肉四面都长了眼睛,那光线,就是从眼睛里发出来的。眼睛开阖之际,光芒也随之明灭。
% ~( B; w( l3 C$ Y  
+ e7 d8 X8 u( \+ b8 k' T3 U  韦滂哈哈大笑,口中叹道:主人所言非虚,这就是传说中的“煞鬼”吧。9 c* X" h0 o; C
  
; a6 }, `* ~8 D) t  那么,如何处置这个“煞鬼”的呢?他大手一挥,吩咐仆人立即生火,将这团肉扔进锅里,配以厨房里能够找到的各种调料,亲自把它给煮了。
; N" v) Z! o% ]9 s& _6 Y  
! w0 B  r3 q; x5 Y$ O  那东西在锅内散发出极香的肉味,韦滂垂涎欲滴,食指大动。等到锅里的东西熟透,捞上来细细切碎,同仆人一同分食了,那些肉甘美异常,他以往吃过的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多年以后,韦滂回想起这顿宵夜,还会露出神往的表情。
, V& k' T9 h  }6 }, F  D0 g3 Y  
  f! @4 C, W- u2 G, z  这团肉体积不小,韦滂又是一个仗义的人。这房子的主人留他住宿,解决了自己的燃眉之急,自己也不能不有所表示,所以,韦滂还特意为主人留了一半。5 a. h$ w1 i3 T+ J2 w
  ( l6 z: ]2 B) K+ ^. e" p. `' `
  天亮之后,出去避祸的主人一家赶回来了。推开房门,见韦滂等人安然无恙,都十分惊喜。韦滂将他昨晚的遭遇跟主人细述了一遍,并把“煞鬼”之肉,端出来献给主人。主人一家望着兴高采烈的韦滂,个个惊叹不已。(出《原化记》)
; Y: r# |- e6 Z$ T7 U/ t/ d, v  
7 G8 A5 s5 ?/ _: U$ H' y  这就是唐朝出现的飞碟的下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叫人给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18.5.2009 13:08:33 | 只看该作者
雷神失误
$ Z5 ~  [5 T0 p- {" y5 l% t  3 n; {. b% d7 S
  有这么个流传很广的笑话,说是有一次神父在绿茵场上打高尔夫球,有一个修女在旁边观看。4 j4 v' M3 S" p: @: e  }
  
( v% r7 r% J) g8 s+ G1 v1 b1 O  第一杆就打偏了,神父觉得很没面子,张嘴骂道:“他妈的,打偏了!”再打,还是那样,神父有点恼羞成怒了,又骂:“他妈的,又打偏了!”3 k& u4 p1 o4 i) V
  
. C" a* ?+ {. T6 }3 ~  圣洁的修女在旁边看不下去了,提醒神父道:“作为一名神父,您是上帝的使者,随便说脏话又怎么教化你的子民呢,这是要受到上帝惩罚的!”
! _! Z# U! T! n; m& J  0 |# f& e- @1 s0 v8 c8 u3 T
  话音刚落,只听晴空一声霹雳,神父心想,Oh! my God! 报应来了,只好闭上眼睛等死。等了半天,也没有动静,睁开眼睛一看,修女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已经死去多时了。
6 b* O7 M) ?& e  
) P5 o6 r! x9 P! }1 l# x  神父心里很是疑惑:“骂人的是我,为什么死的是修女呢?难道她背着大家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比骂人情节还要恶劣?”& \3 Q: E, d2 @8 F" Z. n
  $ M  d( v  w9 D
  这时候,只听见云层中遥遥传来上帝那宏大辽远的声音:
' w( {4 e5 o: q# t0 ?8 E% V( W* d  
* i" x& M. Y: o2 M  “他妈的,我打偏了!”
; V5 D) A+ S  F& B# d  
; q+ ~6 A. K$ ]" |  发生在唐代的一个故事,跟这个笑话极为相似。
' N7 P; g8 _. G3 }% j6 v* @; {  - [) V: V# `' j$ }# Y- n/ ]% }
  江西某村有一个老妇,正好好地在家里呆着呢,突然一声炸雷在耳边响起,等回过神来的时候,一条胳膊已经被雷电击伤。听见雷声和老妇的惨呼,家里人都放下手里的伙计,跑进屋子里,想看个究竟。
& e2 q# ], H- W2 P6 b  _  - a/ ?5 ]5 M3 i( ^( \+ [; L
  正在此时,忽然听见空中有个声音非常惋惜地长叹一声:) `; F0 P5 s% F5 P
  " \7 R& V, ]7 g
  唉,打错了!
+ ]5 z. L. c: B  
, @4 i1 u2 {9 m' K( w  家人面面相觑,哭笑不得,正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从天上掉下来一个瓶子,捡起来一看,瓶子里面盛着一种膏状物,看起来是某种药物。
. l& P6 L/ x) k  z8 H  
# Q0 z1 C+ s( O4 ~, [  这时候,天上那个声音又说:把这个东西涂在伤口上,马上就会痊愈。
7 T# |, j) g$ o: U2 p0 _  
0 z5 `/ q0 A5 e* m6 b3 k+ u/ t  家人闻言,立马照着那个人的吩咐做了,说来也怪,药膏涂在哪里,哪里的伤口就以惊人的速度随之愈合,而且完全看不出来受过雷电的灼伤。* p" |9 j0 l( [6 y3 s* T+ ^
  . C  Z9 i) U: S' P9 z
  家里人马上意识到这是神药,都觉得奇货可居,想收藏起来,以备不虞。
" d: Y3 `% g/ n7 {% L, i! @5 H2 D  
' Q3 p* E) h2 j2 `3 k# p- X  但是,念头一动,刚才还轻飘飘的瓶子,突然变得有千钧之重。几个人合力都抬不起来。大家想尽了办法,累得筋疲力尽,最后还是无计可施。
: I; ^- b  l: f  c& ^  
: w4 p% r2 K/ g; k  不一会儿,已经响晴的天又开始打雷下雨,一道炫目的闪电过后,地面上空空如也,刚才还摆在地中间的瓶子是踪影皆无。" i! e1 x2 v) |' C
  
, ^  o5 B  S0 @9 F# p8 H3 B  过了几天,这个村子又发生了雷击事件,而且,比前一次还有所升级。此前的老妇不过是一只胳膊被电火灼伤。这次竟然闹出了人命,村里有个人被霹雷震死。
+ x( ~( @$ E$ N3 t: X9 b! q  2 ~# \* r7 I; Y( e
  你猜怎么着,这人死后,又有人在天空中长叹:5 A2 H  K7 b& J1 f  N0 `% r
  
/ j8 ~$ L2 I9 x+ Y/ l  唉!又打错了!5 P9 v, X% i, c1 E3 g3 L- c, U) J
  
/ t, u  T( w) N% O  一听这话,这家人差点气死过去。
# D; r/ L4 f2 B( M2 l( F' Z' L1 S  . B1 O6 X" a" E/ n6 O
  片刻之后,那个声音又说:
6 ?4 S0 o8 E8 l: C  3 Y# Y; s+ S" B2 X% e8 l
  教你们一个法子,快去挖几条蚯蚓捣烂,抹在死人肚脐眼里,这人就能起死回生了!
) J4 b/ j9 [0 A4 h: P" r, O4 r  
) b/ P/ E6 g1 ^% B6 k: X1 h  家人连忙照办,不一会儿,那个被电火烧得面目全非的人喉咙里咯咯地响了几声,悠悠醒转……% e9 W: z* p0 Y* D# I4 e1 N' B
  
- D0 {2 J. L9 N4 P6 T! n( s  难道是雷神疏于练习,一打就偏,看来得跟奥运冠军学学。0 P5 o; p4 u9 }0 X( ^+ y  W
  
2 e  S1 v1 M# h  X  
/ \7 q6 r: |6 A" }* R( q0 a  N+ h  江西村中霆震,一老妇为电火所烧,一臂尽伤。既而空中有呼曰:“误矣。”即坠一瓶,瓶有药如膏。曰:“以此傅之,即差。”如其言,随傅而愈。家人共议,此神药也,将取藏之。数人共举其瓶,不能动。顷之,复有雷雨,收之而去。又有村人震死,既而空中呼曰:“误矣。可取蚯蚓烂捣,覆脐中,当差。”如言傅之,遂苏。(出《稽神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1.7.2009 12:41:29 | 只看该作者
说鱼
1 b* r5 W; M- F" ^& ]  0 O2 J7 y9 S& m5 e$ w! Q9 j
  1、横公鱼
# d3 S( g9 h* o* E# {6 f  北方的荒野中有一个大湖,方圆千里左右,深不可测,就是近岸的地方,也有五丈多深。
- j$ @- l4 p3 [% d: ?; q  
% H& L& M. s  j2 ^5 ?  这个湖,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冻得结结实实,只在夏至左右两个月左右才解冻,当地人也把这个湖称为石湖。7 E7 O8 g! ]- g
  . |4 W$ C7 c( r1 X5 [
  石湖里面盛产一种鱼,这种鱼叫做横公鱼。鱼长七、八尺,状似鲤鱼,而身体呈赤红色。
& J5 Q- x; v' e8 t5 d- b; V5 w  
' T0 s3 u& v4 u6 R/ C3 D, K  它白天深藏于水底,夜晚则走上岸来,化身为人。
7 w$ m4 h( j2 ?5 ?& q! X' I  ( ?, X6 L8 T1 f0 B1 q. Q& S
  身上的鳞甲极厚,即便用最锋利的武器,也没有办法刺进分毫。投进盛满水的锅里,烧大火紧煮,水面从翻花到沸腾,横公鱼跟什么事也没有似的,照样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 o4 U: q5 ?2 H1 i. c  $ @1 B/ ^) o( K, i
  难道,这鱼真就刀枪不入,整不熟煮不烂,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6 `& {; k% h) f9 u
  $ [% f9 o" ^3 E3 g7 ^9 ?
  非也。拿乌梅两枚,投入水中,煮上一会儿,这鱼就皮肉松懈,成为一锅鲜美的鱼汤了。
) H) z$ H) N3 R! n2 E  
8 ^% w0 \7 ~- _5 N  可是,这样鱼汤,纵然美味,总是带着那么点惊悚的色彩,谁又敢当真去喝呢?(出《神异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1.7.2009 12:41:47 | 只看该作者
2、鹿子鱼
5 Y. v, H& E1 O$ @* z% r6 S  鹿子鱼生在岭南,身体红色,尾和鳍上都有赤黄色的鹿斑。9 Z' T5 I1 P4 E
  9 Y& [, B9 Q4 [1 c: L5 |" I; D
  这种鱼的产地是罗州。罗州南部有海,海中有一片沙洲,每年初夏之交,这种鱼就从海里跳到沙洲上,化身为鹿。
9 Z  ?- v! h5 ]) o  , J/ z# Y! c  n* Q. V9 \* i% ]
  曾经有一个人,出海的的时候拾得一条鹿子鱼。头和身子的大半,已经变为鹿,尾巴却仍是鱼的样子。不知道究竟是什么,阻止了它的变化。% h* y# r6 i/ p' Q
  5 e2 ?3 x0 Z/ e
  南方人说,鱼化为鹿后,肉就变腥了,很不好吃。' Q+ D* g: l9 B2 T$ h( D- r1 b# {
  0 H  a' G* f2 V& W1 h4 `: e
  假如这种鱼是真的,我们岂非又找到了一种水陆两栖动物!% {( Y7 z; |" W9 K9 r8 b
  (出《岭表录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21.7.2009 12:42:29 | 只看该作者
3、印鱼4 B0 b+ @$ ~( }8 ^
  / j7 Z( E: K  Z$ }( B
  《酉阳杂俎》里面记载了一种鱼,叫做印鱼。这种鱼头顶,有一块四四方方的纹路,就像官老爷手中的大印一般。印上还有字,只是,谁也不认识那究竟是什么。
# P8 y8 R) G8 r4 ?+ x5 _0 t2 J  2 G) Q1 T8 L1 X9 a' i
  海里的大鱼,将死的时候,印鱼便用自己头顶的印,在大鱼身上盖个章,过不了多久,那大鱼,就会失去生命的迹象,就仿佛,印鱼掌管着生死簿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1.7.2009 12:43:17 | 只看该作者
传说也有原型,印鱼应该就是鮣:0 ?, [" T" D/ s; e; q/ J8 W; h
  
: X  _; A7 b0 D  鮣,是海洋里的一种中小型鱼类,体形苗条匀称,行动敏捷,性情活泼,而且,特别爱“旅行”。
, Z$ B8 m( o: m+ H1 L( ~    不管哪种鱼旅行,都免不了一路的辛苦艰险,既要用力扇鳍划水前进,又要对付随时可能出现的敌害,有些鱼就在旅行途中丧生了。只有鮣,一生周游四海,时常是吸附在大鲨鱼、鲸鱼、海龟的腹部和来往的轮船底上,搭“便车”旅行,被人们称为“免费旅行家”。
/ r5 Z5 O9 I! [$ e$ s; \5 Y  
- V, o& W9 K( `. }6 W) _$ _  鮣为什么能“免费旅行”呢?常见的鱼,背上有两个背鳍。鮣的第一背鳍变成了水蛭那样的吸盘,紧紧位于头的上面,形状似一只鞋底。吸盘的边缘象章鱼长腕上的吸盘那样,具有齿状边缘。当鮣把吸盘贴在鱼、船或岩石盘时,很快地挤出吸盘中间的水,又借大气和水的外界压力,使吸盘牢固地吸附在上面,象胶粘似的牢固,拔也拔不开,任凭鱼或船把它带到哪里。' Q( t8 s$ A! A# h3 n3 G- M
  
6 @7 O9 y  n: M! i$ x6 c5 t  根据它喜欢粘附的特性,外国有些渔民正训练利用它作为一种捕获其他水产动物的工具。在桑给巴尔岛,在古巴,在托列斯峡岛,沿海的渔民就采用鮣来捕捉海龟。他们捕捉以后,先放在半充满海水的船舱里养三、五天,然后仔细地扎透它的尾部,穿根结实的绳索过去,再打结系结。出海发现海龟,就把三、四条系着绳索的鮣抛入海中。鮣立刻吸附到海龟身上。渔民再小心地拉紧绳索往船上提,海龟随着鮣,也被提了上来。那可以扎穿渔船、军舰的剑鱼就害怕鱼印来吸附,身上粘了鮣,体重增加,游得慢了,舞剑也没力了,杀不死敌人,而无用武之地。当剑鱼成了别的鱼的美味之时,鮣却悄悄地粘到来食剑鱼的强者身上,又依附投奔了新的主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1.7.2009 13:12:37 | 只看该作者
遇狐! {6 {! _6 n/ o/ f) O5 w' F7 y! r0 s

+ l$ `- o5 ^. s  Q! f& \唐代渑池西南三十里,有一个占地颇为广阔的庄园,庄园的主人姓田,是当地有名的富户。距离田氏庄园十多里的地方,漫漫平畴就变成了连绵起伏的山地,山上生长着很多栎树,枝叶繁密,浓荫蔽日。5 B' R" l5 G$ k$ {$ t, E0 g
) Q7 _6 h4 Q& h$ J5 {6 {
据说,这片树林里,有修炼千年,已然成精的狐狸,经常出来魅惑过往的行人,被她缠上的人,无论是谁,都逃不脱一死。自从此地传出魅狐惑人的消息后,过往的行人,谁也不敢独自行动了。一定要成群结队,才敢从这片密林经过。
+ h) n  ]3 |  J/ i
0 V1 }  [6 {* ~8 x3 B$ O4 w这一天,田氏家里来了一个客人,是田氏的老友,朋友从千里之外赶来,到另一个地方去办事,路过此地,顺道过来看望田氏。不巧家里的酒前日喝光了,田氏跑到厢房,把家里的老仆从床上叫起来,让他火速到渑池去,买两坛好酒,给客人佐菜。4 a  D: J. F2 u4 b, N  D

4 U% v2 l$ Z( i老仆听了主人的吩咐,牵了一头毛驴,在天色将明未明的时候,就上路了。他明白主人之所以派他前往,也有自己的打算,去渑池要经过那片妖狐盘踞的密林,少年人血气方刚,美色当前,难免不心旌摇荡,掉入彀中。而老人经得多,见得广,就是有魅狐出来引诱,多半也能把持得住。何况,狐狸惑人,为的是采阳补阴,除非是饥不择食,否则,皮肉松懈,血气渐消的老头子,她应该是看不上眼的吧。6 ^; l5 L$ S# w% D4 r: h

9 L8 k1 g0 a' O: X5 b0 P谁知道,老仆这一去,是左等也不回来,右等也不回来。外面,早已日上三竿,太阳明晃晃的,晒得人睁不开眼睛,老仆却连个影子也没有。难道....?心里有事,这顿饭吃得也不是很安生。宴席结束之后,主人又同客人拉了几句家常,便着人带着客人前去休息了。
* h$ Q  G, e- w" e: ~% A/ v- j+ [  X% g$ @  k5 T7 j
一直到日暮时分,田氏正在屋子里自怨自艾,房门忽然被推开了,“回来了!回来了!老爷……”。来到屋外,只见一个满面伤痕的老者,跛着一只脚,动作迟缓,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他神情惶恐,呼吸急促,身上的衣服,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刮得破破烂烂。
6 I8 K3 }, d3 l/ B$ Q- k5 T/ `  R  U; ~" a
田氏叫人端上饭菜,等老仆吃饱之后,才小心翼翼地问,他在路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老仆一定了定神,道:“老爷!大伙儿说的没错,那片栎树林子里,真有狐狸精!早上我原本打算在路上找人搭个伴,偏偏走了半天,也没碰着半个人,牵驴下坡的时候,忽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一个长相俊俏的妇人,紧紧尾随在身后。谁都知道,这一带有魅狐出没。这深山老林的,一个女子,长得又好看,孤身独行,她家也放心?说不定就是狐狸精。我心里害怕,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谁知道,那魅狐……那魅狐,竟然追了上来!把我吓的呀,撒开脚丫子就往前跑,没想到,我跑她也跑,没跑出几步,就叫这狐妖给追上了。那狐狸精可真是歹毒啊,伸出腿来,绊了我一下,我正跑着呢,哪防备她这招啊,当下倒在地上,身上是火烧火燎地疼,腿重重地磕在树上,差点没骨折……”# }1 b  m0 ~6 }6 C7 C6 j

* w3 c, [9 v7 b2 r听众们伸着脖子,纷纷七嘴八舌地问:“后来呢,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 f: \- l& s; V$ r
  1 O9 ]. v9 O* f" }
“我怕那妖狐对我做法,强自忍受身上的疼痛,从地上爬了起来,劈头盖脸地给了那妖狐一顿胖揍。”' A' ~7 E* n2 Z6 R# I7 ?
  
% I' ], ]; ]; S) \- l4 E6 h9 @“打中了吗?”众人又关切地问道。( e$ {  L) \' _6 S7 {6 l' a- T* y
  % b$ d( s* N2 ~$ Q
“打中了!哈哈——”老仆得意地笑道,“那狐妖太不中用,根本就不堪一击。我还没打几下呢,她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哀求,嘴里还念念叨叨地说:叩头野狐,叩头野狐!我怕她缓过劲来,再加害于我,就暗自卯足了力气,趁其不备,一下把她打翻在地,趁她昏厥在地上的时候,抓紧逃了回来。”
2 V, o9 c  D; b+ }  }1 c8 X8 J: O9 z8 f% B) d3 s5 P6 a
众人长舒了一口气,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谁也没有注意到只有主人田氏,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1.7.2009 13:22:37 | 只看该作者
送了老仆去休息,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太阳渐渐落山了,西天的最后一抹胭脂红,也已被夜色吞没。. Q1 x- o2 `3 b" o, V+ J& Z* N" w  S
6 o9 Y  M$ r- o8 u, [' y9 v) P1 {
这一整天几乎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田氏感觉十分的疲惫,他洗了把脸,就想到上房歇着了。3 j7 A, s3 @+ A+ T4 n
" l: v$ K# G% E
忽然,从院门那里传来一阵剧烈的敲打声,开门一看* L! K* y3 ]+ C& s- _; P  s
  ——门外站着一个女人!: Y' _% L4 d0 S8 j) {4 ~
  
( C* w6 i* [5 h: f( Z5 ]: c% d( f0 i  一个蓬头垢面,狼狈不堪的女人。
; j/ m& c: ?6 y+ Y3 p2 N  
+ H$ s% e' i$ m* X- d; V她脸上挂着灰,带着土,长发蓬乱,身上的白麻衣服,已经污秽破损,撕扯成一条一条,衣襟上,还隐隐带着已然干涸的血迹。她低着头:
" O8 d7 ^5 v/ |& K: h, s  0 I  I) c4 S6 ~$ |8 T( u
“大老爷,行行好,能给我口水喝吗?”    
5 g5 l! s& E4 Z6 _- t  2 y/ m, r* e: F; {+ V+ E+ s) E
她似乎看出了众人的疑问,不待大伙儿开口发问,便道:“妾身乃北村人士,路过此地,干渴难忍耐,故来相扰!”8 k6 U& @' ^1 w& L5 U
    W7 V0 _2 b" {
“您这是……在路上遇见盗匪么?”1 i; z. {# w& b) R
. t% L% M: h* |8 D1 _/ E* K
那女子摇了摇头,眼睛里显出了愤恨的神色。
7 M* J( D% U# m  . o6 V, [# Y+ u  B
 “昨天傍晚有人送信,说是娘家出了事,我心里着急,就一个人出了门儿。走到山那边那片栎树林子的时候,想起这一带闹狐狸的传闻,心里有点害怕。正好,前面来了一位老者,须发斑白,看上去很是持重。我就快走几步,想赶过去,跟这老者搭个伴儿……”) N% b; Y0 c& U" Q7 [. G6 v/ _
  
3 E5 G2 u: e( N, D/ O8 t“哪成想,那老者是野狐变的,我刚走到他身边,还没开口呢,他不由分说,就是一顿拳打脚踢。人家说狐狸歹毒,真是不假啊,瞧我这身上的伤……”  
! G) i+ m/ ~7 `, O  V6 ?3 K6 E9 L' ?2 Q/ L1 e* l' K
那女子擦了擦鼻子,“幸亏那老狐先走了,否则,性命难保哇!”) V5 A6 M; p# J- f
  % X) m8 h' I& [/ A- t
女仆把衣襟上的帕子递给她,那女子在眼皮上按了按。道:“多谢老爷收留,我借贵地喝口水歇个脚儿就走……”
$ \7 |4 V2 ?" f, Y* f; c9 P  
, C! m$ q$ n# |! V" L田氏听完,急忙回身低声吩咐下人,赶紧把老仆藏好;他早就怀疑,老仆树林子里,把良家妇女当作狐狸精,误施痛手,现在,自己的猜测终于得到了证实! 
& s! Q" u& L+ }7 {3 V! t  $ `* C/ K1 ^. S5 k  B( P4 E4 O
  (出《纪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2.7.2009 14:50:53 | 只看该作者
异梦  b6 T; K3 d: W9 y
  
7 H+ e) y3 L% m0 a1 Q- K  唐代柳宗元向以文才知名,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震古烁今的大文豪对政治也十分热衷。河东柳氏世代门阀,这个家族的成员有很多入仕为官,。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都位居高官,他的五世祖曾先后出任四州刺史,其他的成员,也大多仕途坦荡。李唐代隋以后,柳氏作为关陇集团中的一个重要家族,积极向现政权的统治者靠拢,同皇族关系至为密切,在朝中地位也甚为显赫,仅高宗李治当政时,柳氏同时在当时的机要部门尚书省任官的就达到二十多人。' E$ _; b1 a7 I" c

7 T( A* Y% p2 z     贞元九年(793年)春,年仅二十岁的柳宗元黄榜高中,进士及第。三年以后,他任职秘书省校书郎,正式步入了官场。在他任长安监察御史里行期间,结识了一个对他一生的命运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太子侍读王叔文。唐德宗驾崩以后,皇太子李诵即位,此即顺宗,改元永贞。王叔文抓住机会,积极推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向有才气,又与王叔文政见相同,很快被提拔为礼部侍郎,加以重用,成为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 h6 u# F; b+ J$ k
1 v- p/ ?8 g" C# U) k     由于改革措施触动了藩镇镇将和宦官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遭到这些人的激烈反对。这年的八月,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李纯,也就是唐宪宗,史称“永贞内禅”。宪宗登基以后便开始着手打击革新派,由于柳宗元同王叔文关系密切,又是革新派的得力干将,九月,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走到中途,又有诏书下达,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由于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个人,所以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R  o4 B. s5 Z1 u

  C$ a2 @0 h% A7 c- |" z6 g     我们所要说的这件事,就发生在柳宗元自京城长安出为永州司马的途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0.2.2025 02:2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