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般若泉位于殊像寺东南隅。据《清凉山志》记载:“……唐僧慧潜结庵于此,日课《金刚经》,久之感庵侧涌泉,因为名,饮者生慧。”
传说唐朝的时候,有个僧人叫慧潜,在大白塔旁盖了几间草房,念经修行。那时候,僧俗众人吃水都得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冬天,滴水成冰,路上白花花一片,像铺了一层玻璃,挑水的人经常跌倒在地。积德行善是出家人的本分。为解除人们的苦难,慧潜每天从日出到日落,都念《金刚经》。他相信,总有一天,会感动佛,送来神水。
原来,在慧潜以前,已经有两个僧人念过经,求过水。第一个念经的,熬过了风吹日晒,度过了霜打雨淋,念到九千九百九十八天晚上,忽然有两只老虎扑来,他吓出一身冷汗,再也不敢来念经了,当然也没有念出水来。
第二个念经的,熬过了风吹日晒,度过了霜打雨淋,念到九千九百九十九天晚上,天下突然下来一尊凶神,披发执剑,用剑尖指着僧人的鼻尖说:“你再念一句,我把你劈成八瓣。”僧人不敢再念,只好作罢,当然也没有念出水来。
这个慧潜是第三个念经求水的。现在九千九百九十九天已经过去,风吹日晒,熬过了;霜打雨淋,度过了;猛虎恐吓,经住了;凶神威胁,顶住了……这天晚上,是第一万天的晚上,夕阳早已落下,晚霞也隐没于天际,明月从东方升起,放射出宁静的光辉。就在这时,一个皓首白须老翁向慧走了过来。慧潜仍端坐在那里,一字一句念着《金刚经》。老翁问:“法师念经几天了?”
慧潜正在念经,不能答话,只微笑着向老翁点了点头。
不管慧潜答话不答话,老翁决心把自己的话说完。他往前探了探身子,非常诚恳地说:“法师大概知晓,泉水涌流之时,正是你圆寂之时。再有半个时辰,《金刚经》就诵完了,您也就圆寂了。法师修炼多年,无果而寂,您要一掂轻重啊!”说完,老翁拄着拐杖,怏怏离去。
慧潜正处在生死关头,他只要停诵《金刚经》,九千九百九十九天的工夫就全部废弃了。他没有再想什么,继续念了下去。不多时,随着“嗡嗡嗡”的声音,一股清粼粼的泉水涌了出来,慧潜高兴得哈哈大笑。可是,就在他笑出声来的时候,却坐化在那里不动了,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哈哈”的笑脸。
清粼粼的泉水流了很多很多年,后人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般若泉。般若是智慧的意思。也是为了纪念慧潜法师吧。般若泉有我国名泉桂冠之美誉,其泉水亦称“五台圣水”。凡僧侣朝圣,必拜取“五台圣水”敬佛。
明朝时五台山高僧觉玄曾写诗赞此泉:
般若池边止渴时,山瓢一吸乐何支。
尘尘烦恼俱消歇,无限清凉说向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