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9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与印度企业在欧洲跨国并购之比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3.10.2009 14:0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欧洲新报 于 13.10.2009 15:03 编辑
! M# d# w$ w' L, Q- k! Q; P
; i5 }* ]$ S# F  a
中国与印度企业在欧洲跨国并购之比较
4 N) f* L0 ]$ j8 C; y; o* o
王 玮
! x" c  |4 A! l  v/ e

; i7 K5 P; V% p" A: ]4 y' R8 {/ ]! x9 O% ]
    中国与印度作为亚洲的大国,有诸多的相似性。两国均人口众多,拥有地缘广阔的巨大市场,数目庞大的潜在消费者及其无可限量的消费追补需求,并且在进入21世纪后中印两国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向世界敞开了国门,同时以惊人的速度开拓国外市场。
1 k5 Q1 |4 a, p2 `& U

: x/ h; R8 c* B3 z) q4 s6 Y
    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中印两国都不约而同将目标投向了欧洲,其原因是欧洲拥有其它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投资优势,如完善的公共和基础设施,相对稳定、开放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集群以及高质量的员工队伍等。尽管中印两国都将欧洲作为对外投资的重点区域,但是印度在投资的力度、广度、深度等方面均超过中国。
4 w5 k' b% P" b. _% K
; y4 w: q9 [' y! m
·从跨国并购目标国家的选择方面,印度企业的表现要超过中国企业。自2005年至2007年印度企业在欧洲进行了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其并购的发生地涵盖了欧盟的主要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瑞典、荷兰、葡萄牙、芬兰、爱尔兰等。而中国企业在欧洲的跨国并购仅局限于德国、英国、法国等几个国家。, o  I8 Z- Q( B8 K% D

! U7 G2 N+ B& F3 ]6 ^* S. @·印度企业在欧洲市场跨国并购过程中所涉及行业之广,也是中国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从2003年至2009年印度企业在钢铁、汽车及备件、制药、IT及软件、电信、风能、化工、机械等行业进行了广泛的收购活动。而中国企业的并购却主要限于机械制造业。
$ R; i  t4 P3 |6 h) I8 H+ C9 Y( a4 u. e% t& \
·印度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并购交易金额均超过中国企业。发生在2005年到2007年之间的1亿美元以上的并购就达8次之多。而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上超过1亿美元的并购迄今为止难以一见。$ h# |' t  W8 ~$ K' ~% R8 R  f- f
1 S" \. u6 y3 Y: ?/ k
·印度在欧洲的跨国并购数量以及所拥有的国外员工数量超过中国。根据麦肯锡的一项调查显示,从1995年至2007年,中国前100强企业中,只有17家企业进行过跨国并购。同时以德国为例,中国在德企业的员工人数远低于印度在德企业人数。在德国的167家印度企业中有2万名当地员工,另有1千名学徒工;而600家在德中国企业中只有约1万名当地员工。
, b8 t+ O1 s$ j" p% V; j
5 K9 `) V$ E3 S: h·中国公司在跨国公司并购中深受“抄底”心里的影响,往往选择基本面变坏、亏损或倒闭且规模偏小的问题企业作为并购目标,以自认为较低的交易价格进行收购。而印度企业在跨国并购中没有“抄底”心里,注重选择基本较好的企业作为并购目标,并且要求目标公司的年销售额在4000万至1亿5000万欧元之间。7 n! V7 m% k* D7 A- ]( K6 T. {
: C7 G  {% t) o+ g4 q
·尽管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注重交易价格,但是所使用的定价方法却很单一,大多基于国际并购市场较少使用的净资产估值法,这极有可能是受到了国内并购市场通行的估值方法的影响。印度企业在这方面要比中国企业更显老练。所以在这里我建议本栏目将跨国并购的估值方法作为一个专题拿出来单独讨论。
, a4 }" a  t% [" \# D  J9 z; Z" T/ J, f; s. \
    中印两国在跨国并购方面有如此巨大的差异,那么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首先,由中印企业各自的优势不同所致。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已经将自身发展成为全球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中国在欧洲所并购的企业基本上局限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印度的经济改革比中国滞后了近十年,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一些IT、软件和医药类的高科技企业迅速成长,并取得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当然,作为人口大国,印度在加工制造业方面的发展努力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所以使得印度企业的欧洲并购围绕自身的优势展开,涉及到包括钢铁、机械、汽车、制药、IT等更广阔的领域。: f+ G, |, Y4 f
, U" P& e6 U  ~, {: C% Z" D
    其次,尽管中印两国政府都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但是印度政府力度更大。印度政府为本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外汇、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支持,使得印度企业在欧洲的并购显得资金实力雄厚和大手笔。。
6 S# c8 g. k. A9 \7 L
) ]  N$ @0 C$ d  W2 P    第三,与印度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更缺乏跨国管理的人才储备和储备机制。印度人对于西方语言、政治、商业、文化等方面的理解与包容能力超过中国人。由于人才的缺乏,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思路和方式大多比较单一,将精力基本放在发展进出口贸易上。其结果是中国大陆企业在海外的市场销售、海外资产以及海外员工的数量等方面不但低于印度企业,更远落后于中国台湾和韩国企业。
; V$ s" e7 l1 Q$ q0 a) m( E6 b0 E! [0 u4 J; [* j+ m
(作者简介:王玮,建勤国际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作为建勤集团的高级主管,王玮女士有超过10年的企业跨国并购和并购后整合的经验。建勤是一家总部在香港的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及专业咨询机构,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国际并购,IPO,国际咨询和企业咨询,以及资产管理等服务业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10.4.2025 06:05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